金庸所有小说的名字大全集
1. 金庸写了哪些小说
《金庸作品集》收录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其他作品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金庸作品集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2. 金庸的全部著作有哪些
《金庸作品集》收录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其他作品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金庸作品集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3. 金庸的18部著作
《金庸作品集》收录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8部。分别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岁羡野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袁崇焕评传》、《三十三剑客图》、《成吉思汗家族》。
1、《飞狐外传》。《飞狐外传》主乎喊要讲述《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飞狐》的前传。小说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为故事的中心,讲述了胡斐为追杀凤天南在路上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与程灵素、袁紫衣所发生的爱情。
金庸笔名由来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当时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结果因“亵渎师长,败坏学风”而被革出校门。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显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和勇气。
到衢州中学后,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老师替他取了一个笔名——“查理”。“查理”撰写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陆续在《东南日报》副刊《笔垒》上发表,得到好评。
4. 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1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凡有华人处,皆能读金庸”,如此描述并不夸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将金庸代表作的名字概括的这句话,也早就脍炙人口,被人铭记。在今天,能有如此高知名度和荣誉的文化人物,已经非常罕见。金庸先生的成就并不只在文学上,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这些称号都证明了他在当代崇高的文化地位。
金庸小说的读者群体之广、对现实生活影响之大,恐怕很难再被后人超越。因为,金庸的一生,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波澜壮阔的一个世纪,他的离去,会让人产生“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感慨,也会让人对过去中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一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
金庸先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他连接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不同时期,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已经成为华人圈内外的`文学经典。在外国并不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状况的时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张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能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恰恰说明金庸的独到之处,也是其作品的永恒与经典之处。
陈平原先生在研究武侠小说的专著《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提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超越雅俗的。而且,武侠的精髓在于“侠是灵魂,武是躯壳”,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产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于他通过武侠书写人性、展现历史,这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文学经典一样,守护着那些恒久不变的价值观,这也是其成为经典的精神所系。
金庸先生去世,对武侠小说和通俗文学界而言,是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但是,对更多关注中国文学、文化的民众而言,金庸先生的作品会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价值和影响力在未来会得到更大的彰显。
金庸的15部小说2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射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历年来其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也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
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政论、散文等。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共创作了十五部。
最早期金庸热是从港澳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其后是在中国大陆造成影响,可说金庸热潮燃烧至整个华语圈。近年来金庸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来又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诗人徐志摩之表弟。
除了文学界,金庸也涉足传媒界多年,1947年大学毕业后先受聘于上海《大公报》,任国际新闻编辑。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查良镛被报馆调派来港,其后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金庸1959年创办《明报》,直至1993年退出报业管理层。他也多年为明报撰写社评,“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为美谈。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其歌颂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侧面批判非正义性的战争,痛斥以强欺弱的民族霸 权主义,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读过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够了解到他对少数民族的英雄极为偏爱,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体现博大的胸襟,展现其肝胆之侠义风范,而跌宕起伏的剧情又能够凸显出金庸先生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从外在装饰与内在渗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完善的表现出来。他不仅写传统武林世界,还写侠士之义气,这些属于民族传统特质,字里行间流露出传统文化色彩。他描写英雄除暴安良,出于公义之心;描写有所不为,出于羞恶之心;描写挺身赴难,出于是非之心,浓厚的传统道德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体现着浓厚的现代精神,他将侠义精神从单纯的哥们义气提升到“为国民侠之大”的高度,突破旧武侠小说观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从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细选出10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浓重的祖国文化之精髓。
5. 金庸的14部武侠小说分别是哪些
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1、《雪山飞狐》(1959年)金庸著
该剧讲述了明末李闯王兵败后,留下了一批价值连城的巨额宝藏,而开启宝藏的秘密被闯王手下胡苗范田四大贴身护卫分别掌握。 为揭开宝藏的秘密,或为利己野心,或为赈济天下灾民,江湖中以及朝廷中的各方善恶势力展开了连番争斗。
6. 金庸的全部小说集有哪些
《金庸作品集》收录了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共15部。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租搭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明郑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其他作品
《袁崇焕评传》(附于《碧血剑》之后)
《三十三剑客图》(附于《侠客行》之后)
《成吉思汗家族》(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金庸作品集
《关于“全真教”》(附于《射雕英雄传》之后)
《易经·阴阳与术数》(附于《神雕侠侣》之后,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陈世骧先生书函》(附于《天龙八部》之后)
《康熙朝的机密奏折》(附于《鹿鼎记》之后)
除《金庸作品集》外,弊槐拿金庸散文另集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论在大陆未结集出版。
7. 金庸的15部小说分别是哪些
金庸的15部小说按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
1、《越女剑》- 越王句践复国
2、《天龙八部》- 北宋
3、《射雕英雄传》- 南宋
4、《神雕侠侣》- 南宋末
5、《倚天屠龙记》- 元末
6、《笑傲江湖》- 明中
7、《侠客行》- 明中
8、《碧血剑》- 明末
9、《鹿鼎记》- 清康熙
10、《书剑恩仇录》- 清乾隆
11、《飞狐外传》- 清乾隆
12、《雪山飞狐》- 清乾隆
13、《白马啸西风》- 清
14、《鸳鸯刀》- 清
15、《连城诀》逗陆- 清
(7)金庸所有小说的名字大全集扩展阅读: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从本质上来说,金庸正是企图通过在小说中抒发强烈的悲剧情怀,旨在达到解构负面价值、弘扬正面价值的效果。
在金庸创作的小说里,“情”与“理”深刻体启者现了生命本质与传统道德之间的永恒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爱情与道德规范的冲突。显然,金庸的作品没有过多的抑情绝欲的说教,更没有与传统道德文化相违背的滥情现象。悄指薯
他仅仅通过“情”与“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爱情中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人真实生命的适当描述和张扬,反映了对禁锢人们和社会发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爱情悲剧意识是对现代爱情的讴歌。
网络——金庸
8. 金庸小说全部名字是什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9. 金庸的全部小说有哪些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冲前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或御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除了《鹿鼎记》外,所有新版本散团清均已完成。
10. 金庸小说有哪些
1,《射雕英雄传》,又名《大漠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雕英雄传》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2,《神雕侠侣》,1959—1961年连载于香港《明报》,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雕侠侣》的重心在于“儿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对感情的处理与描写,并通过这一范畴来赋予其笔下人物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为物,掩映多姿,复杂万状,就增加了作者写作及读者阅读的巨大的热情与兴趣。
如许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构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风流的世界,从而激起了读者的无穷的回荡与思悟。《神雕侠侣》可以说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3,《倚天屠龙记》,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发生在距《神雕侠侣》百年之后,以元末谈碰群雄纷起、江湖动荡为广阔背景,剧情围绕两样兵器屠龙刀和倚天剑展开。
主要叙述武当张翠山之子张无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争及起义军和朝廷的对抗,少年张无忌因缘际会练就一身盖世武功,以天下人叹服的武力和无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统领群雄,故事同时展现武林众豪杰的质朴豪情和形态各异的精神风貌,展现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4,《笑傲江湖》,于1967年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1969年完成。小说以通过叙述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的经历,反映了武林各派争霸夺权的历程。
小说没有设置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国人独特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具有明明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可感。
5,《鹿鼎记》,创作于1969年-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
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的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含槐谈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10)金庸所有小说的名字大全集扩展阅读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及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博士。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其作品有很多,主要小说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倚天屠龙记》,《鸳鸯刀》,《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女剑》。
其他的作品还有《袁崇焕评传》,《三十三剑客图》,《成吉思汗家族》,《关于“全真教”》《易经·阴阳与术数》,《陈世骧先生书函》,《康熙朝的机密奏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