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描写很厉害的写小说大神
Ⅰ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日本的作家的心理描写如此清新传神,如川端康成,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
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不敢乱猛肆羡评,我是个80后,他们写的东西,够久远,都有时代背景让我不能适应,但是其时代性的东西抛去后,都是不错的。对于田园风光描写的有个人叫做国木田独步写的《武藏野》让我身临其境,超级喜欢,有种《猎人笔记》的感觉。村上是我至今最喜欢的作家了,就不多说了,喜欢他的作品的人对他感觉都是一样的—喜欢枝拍的要死。嘿嘿
至于你说到心理描写,那就太容易理解了。一说到日本文学,就不得不提他们发达的侦探小说,那些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那才叫传神,而日本人对人心理的描写,与西方人对心理的描写算是异曲同工,而中国人对心理描写,就很难拿的出手了,没有自己特色的东西。日本有个江户川雹雹乱步文学奖,你可以看看获奖作品,就知道为什么日本文学心理描写牛了。
另外,还想说一点,就是社会的不同,日本说到底也是个西方社会,是注重个人的而不是重视集体的,是重视个人的心理的是重视个人的生活的,所以文学就难免这方面有优势了。中国文学也有好的作品,也有对人物内心刻画的好的,但都停留在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很少有上升到心理层次的。这是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的。
Ⅱ 我喜欢有大篇景色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小说,请推荐一些.
闵泉强烈推荐你去读读这四个经典作家的小说: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法国的雨果和福楼拜。
陀斯妥耶夫斯基是本人最爱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和文学作品中含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对世界上他之后的作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小说里任何一部,都是对人类心灵世界最深刻的洞察。本人常读常新、时伴枕边的,是他的《卡拉玛佐夫兄弟》。不过,如果你是初次接触他,还是读读他的更易进入的一些小说吧,如他的成名处女作《穷人》。当然,他的《罪与罚》也是我藏书架上的至宝!
托尔斯泰也深得20世纪中国作家的喜爱。他的小说展现了整个时代的面貌和人类灵魂的衰荣。他善于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对于人物性格的渐变,他那敏锐的观察力是所有作家当中首屈一指的。他对环境、自然山川、居室街巷的描写,已经达到了真正的情寓景内、景寓情中的至高境界。在本人读过的作家中,几乎无人能及。推荐读他的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字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有待你真正有时间了,再心怀一份虔敬,读读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吧!
雨果是我最早12岁时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作家。他的小说语言会让悲伤的心灵安宁、欢畅的灵魂沉静、浑浊的眼睛明亮、单纯的思想日渐成长!看他的小说,别忘了时刻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本子,随时记下他那么诗句一般的词句。他用诗人的胸怀照见黑暗的世界,给世人以明灯烛火!他的《悲惨世界》或许对于年青人来说过于庞大了,那就看看他那《巴黎圣母院》吧,曾经在王安忆的演讲中得知,正是这部叙述爱情神话的小说,教给了她对小说的信仰。
福楼拜我国一直没有一个完美的翻译家,所以只能从有限的几本同名小说的对照阅读中,去感受他对生活的洞察。十分可惜,国内真正了解这位作家的人似乎还有点少。不过去读读他的《包法利夫人》吧,它能教会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
Ⅲ 孤独之旅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活动
(1)鸭群。有关鸭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有一定的篇幅。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 (2)芦荡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风雨 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