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⑴ 博尔赫斯有哪些小说集
【博尔赫斯作品】
诗集《面前的月亮》
散文集《探讨集》
散文集《我希望的尺度》
诗集《圣马丁札记》
传记《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论文集《讨论集》
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
小咐卖饥说集《杜撰集》
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
短篇小说集《虚构集》
诗歌散文集《影子的颂歌》
诗集《另一个,同一个》
散文评论集《序言集成》
短篇小说集《沙之书》
诗歌序言集《深沉的玫瑰》
短篇小说配纤集《梦之书》
诗集《铁币》
诗集
《雨》
散文《什么是佛教?》
诗集《布宜诺斯爱丽斯激情》
诗集《夜晚的故事》
诗歌散文集《阿德罗格》
演讲集《博尔赫斯口衡返述》
演讲集《七夕》
诗集《天数》
诗集《密谋》
短篇小说集《莎士比亚的记忆》
短篇小说集《阿莱夫》
⑵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吉诃徳》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
这篇小说选自上海译文版博尔赫斯全集之分册《小径交叉的花园》,位于《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之后,排在第二篇。
最初抽出这本书,看完目录之后,我的想法是,名家就是名家,七个短篇就能成一册,这么薄薄一本,一上午不就读完了?
事实是,已经三天了,我只读完这两篇,各读了两遍,还查阅了很多解读,成果是……一知半解。好尴尬呀!
残雪女士曾经写过一部关于博尔赫斯作品的解读:《解读博尔赫斯》。我在多看阅读上找到了这本书,没办法,只能对照着来读了,对于博尔赫斯来说,读完他的这两篇小说之后,我彻底信服了一点:他是作家中的作家!
顺便插一嘴,这篇小说题目之下有一行小字:献给西尔维娜·奥坎波。我查了一下,发现此人乃阿根廷当代著名女作家,博尔赫斯曾在1940年与西尔维娜·奥坎波和比奥伊·卡萨雷斯合作,出版《幻想文学作品选》,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现了这样一段有趣的话:
言归正传。残雪女士在《解读博尔赫斯》的第一章中解读了《皮埃尔·梅纳尔》,她在一开始就说,“博尔赫斯借助古代传说或经典著作来讲述 心灵故事 的高超技巧在《皮》一文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这句话让我顿感无地自容,我是压根儿就没看出来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心灵故事”啊!
也罢,就着残雪女士的解读,再慢慢品味!
“毫无疑问,梅纳尔就是博尔赫斯这种类型的艺术家的化身。”这句话醍醐灌顶,我回到原文,把文中所有的“皮埃尔·梅纳尔“都换成”博尔赫斯或者我“,顿时觉得好多了。
这篇小说由这样一件事儿引起:梅纳尔过世,一位叫亨利·巴舍利耶的夫人随意增删作家的书目并且在一份报纸中刊登了这份书目,梅纳尔真正的朋友们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昨天还聚集在他的墓碑前为他志哀,现在谬误已经试图玷污他的遗念了……必须坚决加以纠正”,于是文中的“我”查阅了作家的档案后,列举出了可考的所有篇目,进而引出了“他的另一部尚未面世、富有雄心壮志、无与伦比的作品”,“那部作品也许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即《吉诃徳》。
我们都知道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著有《堂吉诃德》,而皮埃尔·梅纳尔先生那部没有完成尚未面世的作品,也叫《吉诃徳》。他并不想写一位现代的吉诃徳,即创造另一个吉诃徳,而是想“写出一些同米格尔·德·塞万提斯逐字逐句不谋而合的篇章”。既不要做现代的翻版游戏,更不想模仿,是创造,“艺术真谛相通”的创造。
梅纳尔认为,他的这部小说中蕴含着终极真理,这种真理是哲学家们曾经论证过的、出版过的,而他并不想出版他的小说,“而我决心使它们消失”。我们能看出,梅纳尔写《吉诃徳》,不是模仿,不是抄袭,不是翻译,他不怕别人议论,甚至并不想让他流传,他只是在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这是一种自我追求、心灵追求,不必对外人证明。
这么一想,真是伟大!伟大的梅纳尔,伟大的博尔赫斯!喜欢的人着迷,不喜欢的——这写了个啥?这个叫小说?——不懂没关系啊,不懂不要读么,我就是写给自己看的,我就是为了完成一下自己,仅此而已!
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不管是在学生时代的语文课上,还是在之后因为兴趣进行阅读的书房里,得出的结论中总是难免被很多人质疑有过度解读的嫌疑,被质疑多了,在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战战兢兢,有了某个想法之后,甚至会先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否定,其实,什么叫“过度解读”?不过是读者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而已,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喜欢读书,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完成自我,不去探寻,不敢在文本的基础上往前走,如何完成呢?况且,“在十七世纪初期撰写《吉诃徳》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甚至不可避免的工作,在二十世纪初期撰写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三百年不是白白过去的,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十分复杂的事情。只要提其中的一件就够了:《吉诃徳》本身”。很多东西会变,时间不是白白过去的。
当然,重要的是,过度解读不应该变成“调戏”,不应该变成“胡言乱语”,不应该动摇艺术创作的基础和规律——这正是梅纳尔和博尔赫斯坚持的,梅纳尔重写《吉诃徳》坚持的其中之一条就是拒绝偶然性和草率性,“要逐字逐句地重写他的任性的作品”。
博尔赫斯总是站在“权威”的对立面,不断质疑。他说“历史的真实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我们认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吉诃徳》最早是一部讨人喜欢的书,现在却成了表现爱国主义、语法权威和出版豪华版的口实,光荣是不能理解的东西,也许是最坏的东西”,“思考、分析、发明不是违反常规的行为,而是智力的正常呼吸。颂扬那些功能的偶然成就,珍惜故人和他人的思想,以出乎意料的惊讶记录那位’万能博士’的想法,就是承认我们的无力和不开化。所有的人都应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我认为将来一定会做到”。
我想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铭记这一段话。
写到这里,我想这一千多个文字写出的不过是《<吉诃徳>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这篇小说的十不足一而已,但实在是我能读出来的所有了!还有那么多问题,慢慢再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