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复仇集
A. 短篇小说,关于复仇的,多人的
《庶女有毒》
庶女有毒,
相府庶女,苦熬八年,终于一朝为后,凤临天下
世事难料,夫君竟然对嫡姐一见钟情,废她皇后之位,迫死她亲生子!
冷宫中,她咬碎牙齿,一口饮尽毒酒!
对天发誓,若有来生,再不与人为善,绝不入宫,誓不为后!
丞相府里,庶女重生,恶女归来:
嫡母恶毒?巧计送你上黄泉!
嫡姐伪善?狠狠撕开你美人皮!
庶妹陷害?直接丢去乱葬岗!
既然不让我好好过日子,谁也别想活!
本打算离那些祸害发光体越远越好
谁知男人心,海底针,捞不上,猜不透
发誓要彻底远离的男人却为她要死要活
上辈子的死敌表示暗恋她很多年了
还不幸被一只天底下最俊俏的无赖缠上
她重活一世只想低调做人,这些人却恨不得拉她接受万民膜拜。
看来,她这辈子的清静生活——还很遥远……
你会爱这篇的~~~~
《重生豪门千金》
相亲当日被继姐陷害过敏身亡,灵魂出窍竟发现原本慈眉善目的继母与继姐早就预谋好一切,继姐是爸爸的亲生女儿,妈妈当年重病时被继母刺激导致身亡,自己在国外被人设计吸毒被人引诱失身堕胎,父亲千方百计只是想得到她的财产正式入主顾家......真相一点一点被揭开,自己最敬爱的人原来是要置自己于死地.......
顾长卿恨极了这些人,从深渊梦魇中醒来,却发现,什么,我居然回到了14岁,没有太多的惊讶,什么都还没有发生,那么是不是说........那么我发誓要所有害过我的人没有好下场。
这篇中其实我最喜欢男女主角跳《只差最后一步》那儿~
有一篇是末世的小说《末世女配升级记》写的还不错~
唐嫣
一次意外‘悲催’了
穿越到她看过的末世小说里,成了一名炮灰女配,骄纵、刻薄……一无是处,面对血腥残暴的世界,女主顶着无敌万能光环,她如何夹缝生存……
《重生复仇千金》
内容介绍:
重生了,上一世,所有害我的人,欠我的人,我不会指望着老天爷的报应,我会亲手讨回来!
我会笑着看他们哭,你们不是情深义重?相亲相爱,我会一步一步的让你们从爱人,变成仇人。
《重生妻子的复仇》思小朵
内容介绍:
重生前,身在豪门的她冷傲自持,为家族和面子死撑着那破裂的婚姻。
重生后,她成了珠宝界龙头大亨的女儿,她依旧冷傲高贵,自主自我,不再让自己活的不痛快不自由。
却发誓要复仇,利用自己的专长毁掉前夫和小三,让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为自己讨回公道!
《豪门重生手记》作者:御井烹香
文案:人不死一次,很难知道自己贱在哪
豪门中的豪门,贵女中的贵女,焦清蕙这一辈子没尝过第二的滋味,到死她都是第一
不过,人都死了,第一又有什么用?这辈子她也就输这一次,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既然不想死,那就得好好活,活得好。许多事从前不计较,算她犯贱,再来一次,这些事,就和从前不一样了.
《重生之擅始善终》作者:淳于流落
文案:
每个优秀的男人总会遇到壹个或几个张雾善,她门第极佳,容貌中上,见识壹般,性格恶劣。最后他总会离开她,由于她的另外壹个名字叫做女配角。
前生似此,今生亦然。
可谁说女配角就不能活得风生水起,闪闪发光?
说那么多,其实就是壹个爹不亲爷不爱哥不疼的任性千金重生后似何活出自我的故事。
《重生之高门嫡女》
简介:
那些人,气死了她的外祖母,谋杀了她的亲兄弟,践踏了她的爱情,连她唯一的生机也要被他们亲手扼杀…因为她轻信了狼子野心的继母和妹妹;因为她误信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妄言;因为,她的高贵身份是他们心心念念要斩除的根源…葬身江水之时,欧阳暖一字一句、咬牙切齿:“日月在上、鬼神在下,欧阳暖死得冤枉,来生化为厉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再一次睁眼,欧阳暖回到了十二岁,正是她额头受伤的那一年,也是亲生弟弟落水而亡的那一年,更是自己出嫁的三年前…
这一生,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保护曾经爱她的人,灭了那些居心叵测的虫,走出一片金光璀璨的辉煌人生。
B.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有哪些
沈从文 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坛领袖, 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í)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
张爱玲的《传奇》,短篇小说集。最早於一九四四年九月由上海杂志社出版 ,同月再版,加上一篇序言。
白先勇的《台北人》,此书是由十四篇短篇小说组成。
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
望采纳
C. 复仇小说有哪些经典
1、《死人经》,作者:冰临神下
这是一部绝对黑暗向的复仇武侠故事,浓郁到根本化不开的黑暗从故事开头一直持续到结尾。
《死人经》讲述的是一个少年身负家仇,潜伏于仇人内部伺机报仇而牵扯出的一连串波澜壮阔。
有人说过金庸的武侠中,侠是超脱的;古龙的武侠中,侠是人性的。但是《死人经》中的武侠更赤裸的被作为权谋的工具,将武纯粹的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工具。
全书的环境构成与文字描述,让人仿佛置身在《龙门客栈》这样的大漠之中,有种浓浓的异域味道,简单而且粗暴。
2、《琅琊榜》,作者:海宴
《琅琊榜》曾被称为“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主题毫无疑问就是复仇,为报杀父之仇、杀夫之仇、兄弟袍泽之仇、赤焰七万冤魂惨死之仇。
喜欢琅琊榜,是因为她不拘一格的气场。
我看过一些朝廷争斗的或者后宫斗争的文,不可否认,很多作者描写的那些明争暗斗的情节确实惊心动魄,但是看完之后脑海中除了人性的丑恶、相互倾轧逐利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琅琊榜则不然,纵然多么绝望,我们仍可以从权力的倾轧中寻到一丝透着光的罅隙。
3、《将夜》,作者:猫腻
是的,人们都习惯于看王子复仇记,作者们对于这样的故事也早就得心应手,但是——凭什么?!
凭什么故事的主角一定要是高贵雍容的王子,而不能是一个低贱卑微的门房的儿子?凭什么只有王子可以复仇,而门房的儿子不能?
于是《将夜》就这么反套路地讲述了一个门房的儿子复仇的故事。这让我在阅读时,时不时会想起星爷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句经典台词“谁说没枪头就捅不死人”,畅快淋漓。
但这本书最让喜欢的并不是宁缺的大仇得到,反而一些平淡的生活日常:
老笔斋里,宁缺蹲坐在饭桌前,一边抱怨桑桑在酸辣面片汤里放了太多葱花,一边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书院绝壁上,师兄师姐们吵吵闹闹地看望被夫子关了禁闭的小师弟宁缺,顺便……蹭饭,一旁做饭的桑桑随手就是一盆洗菜水泼进那绝美的纯白云海之中。
4、《设局》,作者:紫金陈
这部小说原名叫《谋杀官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改名为《设局》。
毕业于浙大数学系的徐策在本科期间就有“逻辑王子”的美誉,他关于数理逻辑的论文多次上过世界级刊物。其后拿到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加州大学获心理学博士,此后一直担任美国某投行的区域高管。
徐策的单亲老妈在家乡的拆迁中被落石砸中,当场死亡。几名施工队员被判缓刑,现场指挥官员无一受惩。在其母一周年的忌日前,徐策突然离职回国……
老家公安局副局长凌晨被人击杀街头,旁边留下一行大字“杀够局长一十 五,局长不够科长补”,这个公然向公检法挑衅的大案顿时引发轩然大波, 市局刑侦处长高栋带队侦办。
可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国产推理小说,甚至没有之一。布局极为精巧,环环相扣,情节毫无冗杂,伏笔设计巧妙,甚至透过文字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毫不掩饰的得意。
5、《深渊杀神》,作者:余云飞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只有两个:畅快!那是一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淋漓。
小说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其够纯粹,就是一部落魄少年的复仇记,从头至尾只围绕复仇一个中心。
然后,其缺点也是由优点所产生的。因为太过于纯粹,所以作者不可能耗费过多的笔墨着力描写小说的整体架构。
小说的亮点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其别具一格的世界架构乃至思维模式等。可以说,作者在某些方面浪费了这个好点子,他本可以将其写得更加精彩。
6、《恋光明》,作者:班尼
一个年轻的骑士,他最敬爱的师傅被仇人当着他的面杀害了。
为了复仇,他抛弃了所谓的骑士原则,暗算,欺骗...无所不用。
可是,当再次见到仇人时,主角悲哀地发现,就算他一直苦练到生命的尽头,也不会是仇人的对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仇人,现在完全成了一个大勇大仁的长者,成 了许多人的守护神。
仇人不但武勇过人,而且光明磊落,直承当年自己犯下的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角无疑犹豫了,而当他的仇人为了全人类的自由,以所有人的命运为赌注,去挑战诸神时,机会终于出现在主角面前,这时,主角该在仇人背后下刀,还是帮他一把......
D. 有没有关于巴金的小说, 家 的详细内容简介
家,有房屋,家庭,家族,家姓等意思。它有多个义项。中国作家巴金的小说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中国大陆,1956年改编自上述小说的电影《家》,孙道临、张瑞芳主演。香港无线电视在1971年改编自上述小说的电视剧《家》。中国大陆,1987年改编自上述小说的电视剧《家春秋》,陈晓旭、林达信主演。 中国大陆,2007年改编自上述小说的电视剧《家》。 歌手罗大佑在1984年所发行的专辑名称等。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有些作品还表现了外国人民的生活。 抗战期间,巴金主要在后方从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创作的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有“抗战三部曲”《火》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还有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寒夜》是巴金于40年代创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标志着作者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主要情节与主题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地——四川成都。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经,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的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的心灵激动的一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诅咒。我有过觉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姊(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在1931年年底写完了《家》,我对于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愤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所以我在1937年写的一篇“代序”中大胆地说:“我来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accuse(我控诉)。”我还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这部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这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地主阶级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叫做《激流三部曲》,《家》之后还有两个续篇:《春》和《秋》。 (选自《和读者谈谈〈家〉》,《巴金研究资料》上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家》我不要单给我们的家族写一部特殊的历史。我所写的应该是一般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历史。这里面的主人公应该是我们在那些家庭里常常见到的。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地走上崩溃的路,逼近它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写包含在那里面的倾轧、斗争和悲剧。我要写一些可爱的青年的生命怎样在那里面受苦、挣扎而终于不免灭亡。我最后还要写一个叛徒,一个幼稚的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缓不过气来了。 (选自巴金《关于〈家〉十版改订本代序——给我的一个表哥》) 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正像他自己后来所回忆的那样,当时“我如饥似渴地抢购各种新文化运动的刊物,一句一行地吞下去,到处写信要求人给我指一条明确的出路,只要能推翻旧的,建设新的,就是赴汤蹈火,我也甘愿……我们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是被五四运动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人。”可以说,是“五四”给了他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而他自己的家族故事则为他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背景和一个丰实的材料库。正是通过讲述这样一个“小社会”在1919—1924年间的故事,巴金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五四运动的产儿”的不无矛盾的社会观和文化观。 一方面,小说描写了高家四代人的生活,并将他们设置为新旧两大阵营。一边是以高老太爷、冯乐山、高克明、周伯涛以及高克安、高克定为代表的老一辈统治者,他们专横颟顸,虚伪顽固,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化身以及小说中所有不幸的制造者,而以高觉民、高觉慧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则以叛逆者的形象构成与父(祖)辈的尖锐对立: 他(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们,这祖孙两代,是永远不能够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 这一场景成为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一个颇有意味的象征。人生道路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自然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分歧,但在小说中,道德风貌的高下被认为是区分两代人的最大标志。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代表着正义、良知,而老一代则代表着虚伪无耻和残忍邪恶,二者善恶分明。小说中总是立足于年轻人的叙述视角将这一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立足于“五四”新文化、全面批判和否定封建家族
制度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的价值立场。由这种立场出发,小说猛烈地抨击“巫师捉鬼”和“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对丧礼和婚礼繁琐的风俗也大加嘲讽,斥之为“滑稽”。“从情绪上来说,这部小说是一张控诉状,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罪恶,如爱情的不自由、个性的压抑、礼教的残忍、长者的绝对权威和卫道者的无耻。”见罗成琰、阎真《儒家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而配合着这种情绪,小说采用了一种相当感情化和色彩化的语言,书中人物常常以情感夸饰的直白句如“我痛苦……我控诉……”来形容他们的心理状态,表达他们的个人心绪,从而使这种个人宣泄变成一种社会抗议行为。而所有其他复杂的人生情绪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种情感化色彩化的语言形态是在激进的反传统反专制的30年代文化心态下形成的,但同时它又成为这一种文化心态能够延续和发展的基本载体。”见许子东《巴金与“青年革命心态”》,载《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5页。 这样一种情节模式正是现实生活的矛盾在文学中的反映。《家》所诞生的时代,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落后挨打的形势下寻求自强自立、重建文明的时期。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对富国强兵的追求,维新变法改革制度文化的努力,皆相继归于失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流于形式,中国社会陷入更加混乱失序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看来,在于中国自身,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阻碍着中华民族走向强盛。中国要想摆脱落后的命运,必须与这个传统彻底决裂。而这种决裂只有通过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和极力丑化才能实现。因此,在他们的笔下,传统成了罪魁、元凶、魔鬼、食人者。“启蒙思想家们几乎一开始就被安置在替辛亥革命补理论课,为民主共和制所象征的意识形态寻找价值合法性的角色位置上。”见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321页。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是不可能轻易消失的,它必然会与新兴力量产生尖锐的对立和冲突。而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往往会转弯抹角地凝结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观念,意识形态中的对立观念又势必表现为作品形式结构上的特点。《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正是现实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矛盾的具象化,而小说中子一代的出走与封建家长的死亡、封建大家族的崩溃,正是对这一矛盾的想像态解决。 《家》这种讲述家族故事的模式在启蒙主义话语中非常典型,它对后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起了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传统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彻底否定也成为这类小说一个持久而强大的主题。像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茅盾的《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如此,而《家》中父子对立的结构模式也被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
E. 巴金的作品有哪几个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一,主要包括《雾》《雨》《电》,主要内容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
《人间》三部曲,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抗战》三部曲,是巴金耗时六年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它是巴金用笔迅速反映抗战现实的佳作。巴金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抗战期间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精神在文本中表达了对日寇血腥暴行的沉重控诉,赞扬了我国军民奋勇抗战、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
(5)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复仇集扩展阅读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
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