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继续播讲长篇小说我的图片
㈠ 老舍生平简介
(1)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2)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3)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4)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5)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6)1932年,创作《猫城记》,并在《现代》杂志连载。此后几年,老舍陆续创作了《离婚》和《月牙儿》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7)1936年,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授一职专心从事写作。9月,《骆驼祥子》在《宇宙风》连载,1939年该书由人间书屋正式发行。
(8)1938年,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随文协西迁重庆。
拓展资料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39年,老舍翻译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伦敦出版,译名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为西方比较权威的《金瓶梅》译本,先后发行四次。
1944年,创作并由良友复兴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㈡ 曹文轩写的书有哪些
《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三角地》、《云雾中的古堡》等。
1、《草房子》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2、《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是当代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2005年4月首次出版。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
青铜从此便常常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 该小说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
该小说曾获《中国报纸》2005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江苏精品图书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世界出版政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3、《三角地》
曹文轩的中短篇小说集,1997年《三角地》由台湾民生报社出版。
《三角地》这篇小说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这个家庭坐落在两条街的交汇处,故称之为“三角地”。
在这个家庭中,“我”是家中的老大,“我”的父亲是个酒鬼,母亲是个赌徒,大弟爱踢足球,总会把学校的玻璃踢坏,二弟学习很差,三弟是个小偷,只有小妹是个可爱的小姑娘,联系起了这个家。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我”挺身而出,承担起这个家庭的责任,努力使这个家庭变好,让那对落魄的父母重新回归了这个家。
大弟进了校足球队,二弟的学习成绩提上来了,三弟老实做人了,离“我”而去的丹妞又回到了“我”身边,三角地归属了幸福。
4、《山羊不吃天堂草》
《山羊不吃天堂草》是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91年,展现了乡村少年明子为生活所迫随木匠师傅和师兄外出务工,在城市这一特殊背景下艰难成长的故事。
该部作品1993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云雾中的古堡》
《云雾中的古堡》是2010年1月1日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文轩。该书主要讲述了森仔和团团靠着坚强意志,登上了高峰,看到了许多人没有看到的古堡美丽景象。
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森仔和团团听说在云遮雾罩的圆顶山上有一座神奇的古堡,许多人都去挑战,有的人爬到半山腰就败下阵来,有的人意志很强,但是自己的灵魂永远的留在了山顶上。
森仔提议去古堡,团团答应了,随后就踏上了艰辛的旅程。他们靠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终于登上了高峰,看到独一无二的古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曹文轩
㈢ 有声小说 优秀播音员 有哪些
任春燕、刘忙、布兰德、关山、晨诵无声。
1、任春燕
毕业于北京传媒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资深主持人,一级播音员。曾主持北京交通台《曲艺大观园》、《交通广场》、《交通新闻》等栏目。2008年在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中担任播音。2011年在长篇小说《生命的呐喊》中担任播音。
2、刘忙
著名网络小说播音员,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后居石家庄。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是一个有天赋的播音人,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有声小说播讲风格,曾多次主持音乐、娱乐脱口秀、新闻、情感等节目,给观众、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5、晨诵无声
河南洛阳人,职业人民教师,爱好体育、播音,是一位著名的有声小说播音员,其有声代表作品有:斗罗大陆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九鼎记、天珠变、永生等大家熟悉的作品。晨起闻清音,诵读陋室铭。无有凌云志,声徒遏行云。
㈣ 《我们的千阙歌》评价怎样跟小说比哪个更好看
对于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们的千阙歌》,大家的评价褒贬不一,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在播出的期间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所以到底是电视剧还是小说更好看成为了观众的热议话题。首先,就我个人来说,还是更倾向于小说的,毕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个人喜欢小说的原因并不是电视剧存在缺陷及问题,恰恰相反,我觉得电视剧不管在情节设计还是人物刻画都让人印象深刻,看完小说再看电视剧会是另外一种感触。只是本人更喜欢开放式的结局和小说中的叙述手法。以上仅为个人所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如有不妥的地方,还望指出。
㈤ 公认最好看的古言小说都有哪些
1、《鹤唳华亭雪满梁园》
简介:
她只知道,有了命,才能谈其它。连命都没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最终她竟会栽在慕容璟和那个混蛋的手中,那个曾把她当成玩物去讨好另一个女人,也被她狠狠回报过的男人,那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男人。
㈥ 小说和散文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小说和散文的本质区别在于内容的界限。
两者都同属于文学范畴,但是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两者都是文学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员,一般都要写人叙事。
但是,小说完全可以“闭门造车”,作者可以根据人生经验和现实世界“弄假成真”,创造出一个故事来。即使是写真人故事或历史小说,也可以运用文学手段对故事的叙述语言进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卷中的小说《赵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实人物小说。
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后两者与小说区别很大,不必赘述。前者(叙事散文)与小说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的叙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讲述真人真事,抒发亲身感悟。如2018年的贵阳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散文《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就是一篇叙事散文。
(6)度继续播讲长篇小说我的图片扩展阅读: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散文
网络-小说
㈦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每章概括
第一章
时间从1975年的二、三月间开始的,场景是原西县城高中。有三个人物出场,当然介绍最详细的是我们的主人公孙少平。
孙少平一出场,寒酸的现状。郝红梅出场,在本章结尾,用少平的眼提了一笔。而跛女子侯玉英,纯粹是一笔勾勒。
第二章
用孙少平心理活动的方式,介绍了小说最重要的家庭——孙玉厚家庭的主要成员,并提到了这个家庭在小说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
第三章
时间过了一两个月,到了四月初,天气已经转暖。小说的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终于重合。除了刻意塑造润叶的亲切体贴形象外,还借田福军家的场景地点,自然地交待了田家的成员组成,并且分别安排了少平和田晓霞、田福军的第一次会面。让本书的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在小说开始的第三章就很快的和读者见了面。
第四章
时间,到了本周末。上初中的少平过周末回家。前半部分作者视角跟着少平和金波从县高中出来,一路到石圪节。后半部分有一个孙氏家族的人物孙兰香正式登场,孙兰香的登场引出的是另一个将主导本书破题的故事——王满银被劳教。本章节作为破题之初,作者的艺术心思主要在“伏”上。
第五章
在介绍王满银时,插入了很形象的一个情节,精能的王满银用香烟贿赂给他装土的后生。高明在于安排“阶级敌人王满银的亲属孙玉厚为其装土”,则在这样的戏剧矛盾中能自然地插入孙玉厚的角色视角。结尾通过孙玉厚的心理活动回顾了孙氏家庭眼下的生活状况,使这个“第一家庭”的历史和现状在读者心中进一步丰满。
第六章
周五傍晚,场景是孙少平家。本章情节有三部分,分别是少平与兰香回家前、回家后和孙玉厚回家后。三个部分勾勒了少平和兰香的形象,也通过玉厚之心理活动使其本人形象更加丰富。
第七章
少平晚饭后给关押在小学的姐夫王满银送吃食被褥。主线是孙少平由家至村小学,再至金波家的行程。大半篇幅借少平沿途所经介绍双水村地理布局,详细介绍了田家圪崂、金家湾、神仙山等的历史和现在。
第八章
视角跟着孙玉亭,场景从孙玉厚家门外始,经金俊山家,至晚上的批判大会场止。
第九章
场景在批斗会现场双水村小学。记录了整个批斗会过程。
第十章
人物视角自然而然过渡到孙少安身上,周五夜晚回家之后的故事。
第十一章
主要部分是少安站在杏树下,回忆他伴随着润叶的友谊的前半生。
第十二章
视角转向润叶。大致在星期三中午。大半部篇幅是润叶的回顾。
第十三章
在星期三中午。记录的是田福军、润叶等给徐国强老汉过生日的情节。
第十四章
记录的是少安应润叶之邀来城里与润叶见面。
第十五章
记录的是满银事顺利解决。
第十六章
情节主要有二,都围绕与郝红梅的关系展开,一为分裂,一为重圆(的假象)。
第十七章
介绍了红梅人物的身世背景等。
第十八章
开篇承接上文前半段少平伤心地游荡到小河边处。情节上主要有二,一为金波为少平打了班长顾养民,二为少平等人被选拔进文艺表演队,并去地区参加讲故事比赛。
第十九章
我们记得小说破题除了用王满银事,还有润叶感情事。在经过近二十章篇幅后,小说的焦点又回到润叶身上。
第二十章
继续谈少安及润叶的感情事,但视角转向少安。前半段通过少安的心理活动,回应上一章润叶的冷遇;下半段则呼应上一章末尾润叶再寻少安的决定,记录了两人在村外的相遇。
第二十一章
田福堂开始介入二人的事情,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本章承第二十章结尾,采用田福堂视角。
第二十二章
记录了少安被田福堂整,因自留地扩大遭公社批判事。前面用相当大篇幅,风趣又沉重地介绍了“猪饲料地”背景,实为对时代背景的议论。
第二十三章
少安视角,书接上文。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少安的心理活动 ,他的回顾与迷茫,迷茫又重新坚定,场景在从公社驻地回家的路上;一部分是少安和玉厚的交流,主题最后归于少安的婚事上
第二十四章
主要记录小说的一个进展——少安将去山西相亲。前半段写玉厚去找玉亭谋划给少安介绍对象的事,恰逢巧合贺凤英提及了山西一个不要彩礼的女子。于是定下少安过去相亲。
(7)度继续播讲长篇小说我的图片扩展阅读: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参考资料:网络_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