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农民讽刺了什么
『壹』 求契诃夫小说《农民》概括 100字左右
《农民》是契科夫写于1897年的一部反映当时俄国农民生活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在莫斯科某旅馆打工的平民尼古拉突患重病,无法继续打工维生,只得携带妻女投奔故乡父母家的故事。他们本来满怀希望,以为可以和亲人团聚,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家乡的衰败和家庭的极度贫困让他们始料未及,赤贫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很快就把他们的憧憬划成一地碎渣。再加上乡村愚昧落后的民风,到处是一派死气沉沉,大家族三代男男女女混居一处,乌烟瘴气,令人窒息。尼古拉一家三口没钱出走,不得不一天天在绝望中苦熬。故事结尾,尼古拉病死了。妻子奥莉加带着女儿萨沙毅然决然地离开故乡,重新踏上了去往莫斯科的遥远路途。
『贰』 《农民》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农民》这部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巨著被认为是波兰农村的网络全书,给作家赢来了世界性声誉。波兰在20世纪初依然处在沙俄的残暴统治之下。弗拉村和它邻近的列普采村虽然经过农奴解放运动,但封建势力在沙俄的支持下,仍然占有大量的土地,对农民疯狂地剥削。在沙俄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农民生活极度贫困。一次,弗拉村的大地主盗伐了列普采村农民公有的森林,激起农民和工匠的愤怒,而地主则根本不予理踩。农民们终于明白,只有杀掉压迫他们的人才能阻止恶行。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打败了地主。但是仅仅过了4天,沙俄当局就派来了法官和宪兵进行镇压,将所有参加械斗的人都抓进监狱。农民的斗争又一次遭到失败。在农民饱受沙俄欺压的同时,普鲁士占领者也朝这里移民,对农民进行经济侵略。本村的大地主竟然把农场的土地以低价格卖给德国人,用以还债,遭到列普采村农民的强烈反对,通过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粉碎了德国人的阴谋。在土地耕作,收入来源于土地,通过在土地上种植作物获取收入,维持生活的可爱质朴的一类人。《农民》描写的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冲突,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叁』 契诃夫的作品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俄国作家、戏剧家。他生于塔甘罗格市小商人家庭,童年生活困苦。1879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学习之余开始创作。19世纪80契诃夫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幽默的小说,如写大官僚飞扬跋扈和小人物的卑微可怜的《一个官员的死》,写见风使舵的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变色龙》等。80年代后半期,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写出了《万卡》《苦恼》《套中人》等杰出的短篇小说,对于下层人民的穷苦悲哀寄予深切同情,讽刺了沙皇专制的卫道士。
『肆』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农民》的赏析人物形象的分析
尼古拉和奥莉加夫妇
他们两口子是莫斯科“北漂”,也是处于莫斯科底层的平民。尼古拉在一家旅馆做仆役,奥莉加当女仆。由于长期“北漂”,适应了大都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自己就是莫斯科人了。所以当他们回到真正的故乡茹科沃时,才发现自己彻底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方式了。在他们心里,莫斯科就代表着文明社会和上流人士。殊不知, 对莫斯科来说,像他们这样的外地打工者多的是,他们只是夹心人,莫斯科从来不缺外地劳动力,他们走了,还会有新人来顶上,就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少了谁,莫斯科都照样是莫斯科。
奥莉加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口头禅就是“算了算了”和“忍一忍”,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福音书。这些细节贯穿于她言行始终。从奥莉加这个人物身上,看得出契科夫对宗教本质的深刻反思。
『伍』 契诃夫 农民故事简介拜托各位大神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下面是更详细的简介了: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老嫌此》(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侍迅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者迅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记得采纳啊
『陆』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哪些主要内容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内容概述:契诃夫早期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实际上却是在无情的讥刺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一个文官的死》(《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另一类是反映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痛苦生活的,如《苦恼》、《万卡》、《哀伤》等。
《一个文官的死》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打了个喷嚏,把唾沫星溅在前座的一位将军的秃头上,他虽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但是却唯恐将军大人不肯原谅他并怪罪于他,从此心神不宁,战战兢兢,不久便撒手西去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正是大官们的飞扬跋扈造成了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惧和奴性心里。作家早期创作的另一个短篇《苦恼》写一个孤苦伶仃的老马车夫,在儿子死后整整一个星期几次想找人倾吐内心的痛苦,但是谁也不理睬他,他只好向他的老马诉说。这篇小说是对当时冷漠无情的社会的控诉。
到了19世纪90年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走向了繁荣和成熟,许多优秀名篇都产生于这个时期,如《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醋栗》、《套中人》等。
《带阁楼的房子》批判了错误的社会思潮“小事论”。在作者看来,要紧的不是热衷于“小事”的改革,而是要解决“好几百年”以来不断“重演的那套旧故事”。然而由于思想的局限,作家还指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一时期的作品还对知识分子的空虚无为和小市民的庸俗丑恶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如作品《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约内奇》等。
在契诃夫90年代的创作中,农民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对农民问题很关心,特别是在1892年迁居离莫斯科不远的农庄之后,他同农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对农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创作了一组描写俄国农村和农民的作品。如《农民》就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的贫困生活,《峡谷里》则描写了90年代资本主义在俄国农村发展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