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长篇小说虹的作者
㈠ 茅盾《虹》的内容简介
《虹》描写从“五四”时期到1927年近十年时代面貌和思想发展历程的。
梅行素的父亲是个落魄中医,母亲已去世,从美国回来的哥哥很快去做官了,她自己过着寂寞的生活。在她还在女校读书时,她就被父亲许给了父亲的表侄柳遇春,柳遇春是一个孤儿,为梅父收养,正经营一家杂货铺。
梅小姐根本就不同意这个包办婚姻,她的心上人是在军队里的姨表兄韦玉。韦玉也十分爱她,但生性软弱,奉行托尔斯泰的无政府主义,又有肺病的他一直不敢在婚姻上有所决断。
这时,“五四”运动的浪潮已经波及成都,梅小姐受新思潮的影响,更加不满父亲的包办婚姻,梅小姐经常从同学徐绮君那里借阅进步书刊,当学校里掀起剪发运动时,梅女士也毅然剪去了自己的一对小圆髻,这一举动不仅引起了父亲的反感,还遭到了一些轻薄少年的嘲弄。
梅却满不在乎,而且干脆离开家到学校寄宿。当学校里上演易卜生的名剧《娜拉》时,她主动担任了林敦夫人这一角色,并决定走向社会,寻觅伟大的前程——韦玉。
这时,韦玉回来了,但他已同别人结婚。父亲坚持要梅出嫁,梅便决定和柳遇春结婚,并要征服他,使他成为自己的俘虏。然而婚后她却无法抵抗柳遇春无休止的纠缠,更没有实现使他成为俘虏的愿望,梅的心碎了。
梅又意外发现柳遇春在外嫖娼,便于婚后的第三天逃回了自己的家里,年末,在柳遇春的苦苦哀求下,梅又回到了柳家。听说韦玉病在重庆,梅便找了借口去探望,柳遇春执意陪行,结果梅未能见到韦玉,这使梅更加憎恨柳遇春。
在重庆,梅又寻机离开柳遇春,来到正在度假的徐绮君家。梅从徐绮君的堂弟徐自强那里得知柳遇春已回成都,韦玉已病死。于是,在徐绮君的帮助下,梅在泸州当了小学教员。但在学校里,教师们分成几派,梅感到倍受排挤和嫉妒。
后来,她结识了惠师长的养女杨小姐,成了当地革新派首脑惠师长的坐上客,不久梅离开附小成了惠师长的家庭教师。随着惠师长升为省长,梅也随着来到成都。在成都,因为与友人发生冲突,她便借口参加全国学生联合大会离开四川,来到上海。
当梅乘船经过夔门,随着视野的开阔,梅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她感到自己正由曲折窄狭的路进入广阔自由的空间。
梅在上海遇见了自己的同乡梁刚夫,又在梁处碰见了女友黄因明,在二人的帮助下,参加了政治运动。这时,已成为“醒狮派“的原附小同事李无忌正在南京活动,他劝梅离开梁刚夫等,说他们是领了卢布的。
梅拒绝了李的无理取闹,干脆和黄因明住在一起,攻读起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来了。1925年“五卅”运动开始了,梅积极投入其中,在游行过程中,梅被巡捕的高压水龙淋湿,恰逢住在附近旅馆里的徐自强,这时徐已当了军官。
正因休假途径上海,他邀请梅去旅馆换衣,梅对于徐对运动的冷漠态度非常反感,换好衣服后,不顾徐的劝阻,再次奔上街头,投入战斗。
(1)外国文学史长篇小说虹的作者扩展阅读
茅盾文学主张的形成与他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直接有关,而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又直接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而茅盾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又正是风起云涌的巨变时代,而茅盾又正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作家,最容易受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潮”的影响。
因此,茅盾的文学主张实际上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在任何时候他都未能忘记对文学这个“缪斯女神”的敬重。
在新文学初期,茅盾是“人生派”文学的倡导者,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于人生有意义是其基本核心,也是后来他的文学思想发展和变化的基点。
即使是在他对“五四”进行重新思考和检讨时,也不能完全改变自己和初衷。一方面主张小说应有政治功利性,担当起唤起民众的重任,另一方面又主张小说应真实地描写人生,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他与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学”的区别。
因此,了解茅盾的文学主张,并不是要求大家去啃茅盾的理论著作,而重点是了解他文学主张中的“矛盾”,即,一方面他主张小说必须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另一方面又主张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
㈡ 《虹》最新txt全集下载
《虹》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ZoNYNrGW7IZbhb9rcvU6zQ
《虹》是现代作家茅盾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1930年首次出版。
㈢ 劳伦斯作品<<虹>>的简介
《虹》通过一家三代人的遭遇,描述了工业革命给传统的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问题。
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1、布兰文家族的第—代——汤姆与莉迪亚
第一代的主人公汤姆·布兰文在十九岁那年一次酒醉之后,受到一名妓女的引诱并与她发生了第一次性关系,这段经历使给他的内心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幻灭。莉迪亚的出现唤醒了汤姆内心深处对性之美的憧憬、向往与追求,为他的生活注入一道阳光。面对率真、热精又自信的汤姆,饱经磨难的莉迪亚麻木的灵魂开始复苏。
在布兰文家族第一代的两个代表人物的婚姻生活中,他们经历着家庭背景积生活习惯的磨合,从开始的不习惯到最终的习惯,两人过着自给自足、儿女绕膝的小康日子。但两人间精神世界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们总是无法进入对方的心灵世界,精神交融的断裂让这对两性关系和谐的夫妻问永远横亘这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2、布兰文家族的第二代——安娜与威廉
作为布兰文家族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汤姆与莉迪亚的女儿安娜从小就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沼泽农庄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声音,她要做一个洒脱并且高傲的贵妇人。
此时,来自现代工业社会的威廉满足了她对工业文明的渴望,然而由于两人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又来自于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因此两人间的婚恋关系注定是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作为两个孤独的个体,威廉总是追不上安娜,负面的情绪一点点地蚕食着二人曾经无比炽热的爱情。
经过长期的彼此折磨与斗争,安娜逐渐向现实妥协。她逐渐放弃强大的自我意识,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让自己的灵魂栖息在伟大的母性中,最终她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渴望被生活中的琐碎磨蚀殆尽。
3、布兰文家族的第三代——厄休拉与安东、厄休拉与伯基
安娜与威廉的女儿厄休拉是这一代的代表人物,她成长于一个乱哄哄的家庭中,她不喜欢庸俗不堪的母亲,也不能理解自我封闭的父亲。她想冲破沼泽农庄这个狭小的空间,寻找更为广阔自由的生活。厄休拉更为勇敢,来到了男权当道的学校任职,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经济上与心灵上的独立。
然而,她发觉任职的学校实行的不过是压抑人性的教育,于是选择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又发现大学也不过是在追逐物质利益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完全压抑住人的本性,把人培养成机械地按照各种制度进行工作的东西。
安东是工业文明物化下的人,他的头脑中被植入根深蒂固的工业文明社会的意识形态。受父辈两性关系的警示,厄休拉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步上母亲安娜的后尘,在永无休止的争吵与琐碎中妥协并放弃独立的自我意识,仅满足于那种肉体的欢伦却缺乏灵魂的婚姻生活,因此,她果断地拒绝了安东的求婚。
(3)外国文学史长篇小说虹的作者扩展阅读
《虹》的创作背景
19世纪末,英国在帝国主义的竞争中发展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危机又给英国社会带来一片萧条的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激化了国际国内的各种矛盾。对比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强盛,人们对现存秩序与传统制度的信心日渐丧失,精神与信仰的危机和对传统的反叛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潮。
另一方面工业化极大地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导致人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被割断,并使人沦为机器的奴隶,文学开始更多地转向人的内心,对人的心灵进行观照。
㈣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作者简介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劳伦斯生于1885年。父亲是矿工,缺少教育;母亲出身上流社会,有良好的修养。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他们经常吵吵闹闹。但这种差异使劳伦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从母亲那里至高无上的关怀。也许是母亲过分溺爱,劳伦斯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们相互爱着,几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样的爱,同时又是母亲与儿子的爱。我们俩就像一个人,彼此那样敏感,我们之间不要语言。这挺可怕,弄得我有些方面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