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蒙古语长篇小说

蒙古语长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5-30 05:07:07

1. 郝苏民的经历

1950年参加工作,1955年1月大学毕业任教、助教;从事蒙古文学教学。1960-1963年藏区劳动学习藏语文;1972-1978年,西北师大外语系任教,讲师;1979年-至今西北民院任教。1987年1月评聘为教授。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曾任中国民协理事、省民协主席
、民俗学会主席、文联委员出席全国第四届文代会等。著有《金蛋》、《曙光》(蒙古长篇历史小说第二卷)译、《布里亚特蒙古民间故事集》、《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族民间故事选》、《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及其它未列入之著、编、译先后获中国文化部、部委、省级等奖。郝苏民,回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7月生,宁夏银川市人。现任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西北民族研究》主编。1954年12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蒙古语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民俗学、民族学、蒙古古文字研究。1986年由中国社科院、文化部、国家民委等颁发史诗挖掘工作优异成绩荣誉证书。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高教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3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证书。
1950年,郝苏民以新中国首批少先队员、青年团员身份,被保送到筹办中的共和国首所民族高等学府——西北民族学院学习,并在4年后,因成绩优异而被留校作了助教,从事蒙古语文教学工作。其时,他已经开始关注民族口头文学,先后在甘宁等地土改中搜集长工歌谣;他敢庆誉改为人先,首先把汉族民间笑话译成蒙古文发表于当时的《内蒙古日报》上,又将《蒙古谚语》译成汉文并被邓拓主持的《人民日报》副刊连载,成为当时西北民大首上《人民日报》的作者。正当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满怀抱负,准备在西北民族民间文学领域中大展宏图时,不期而遇的“运动”把他卷入了湍急的暗流里:21岁的他因翻译出版布里亚特民间故事集,成为助教“右派”的代表人物。接连便是,白水山的背矿工、校园土建的砖瓦工、钢板刻写工、炸山运石工……;3年自然灾害的饥饿岁月,他是在甘南甘加草原与枯草瘦羊为伴的垦荒里度过的:恋人为保团籍被迫弃他另图,寡母因癌症孤灯寒夜中离他而去,剩下的唯一亲人姐姐也于事故中惨死塞外。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是蘸着血泪镌刻下的记忆。超极限劳动也无法打磨刻骨铭心的无爱无亲的痛苦。如春的年华凋零在了苍茫草原,心灵的纯真诉诸给沉沉长夜。因为从那之后在他面前是一条每站必验的“老运动员”……。
然而,即便这般境遇也没有泯灭他骨子里的那份西北人的执著与坚韧:甘加草原劳动的间隙,他自学藏语,在劳动改造的日子里,他用藏语的戏谑歌谣作为精神食粮;“文革”期间在中蒙苏边境荒漠上,他竟然从老牧民口里挖掘出“苦中作乐”的语言大餐。其间,他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及《民间文学集刊》、《民间文学》等各种报刊杂志上,以各种化名发表民族民间文学作品。1972年,一个极其偶然的机遇,他被抽调到甘肃师范大学外语系任蒙古语专业教师,双语讲授翻译方法和语言学等课程。从上世纪50年代中叶起他便坚守信念,用顽强的毅力和草原的胸怀穿越物质和精神的赤贫苍白以及文化与心灵的荒野沙漠,硬是连爬带滚地穿越这条时光的隧道。他说,分明阴霾中隐现希望之光!
著名格萨尔学泰斗王沂暖教授曾同他在藏区患难与共,感慨于此,1979年赠他古体诗曰:“盐车上坂最辛酸,浪费才华二十年。喜遇明时应纵誉判步,骅骝何止日三千。虚颂”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将民间文学(民俗学)纳入中文系教学之中,授予文学学位。民俗学一直不能独立成院系,处于附属地位。上世纪末,郝苏民在西北民院参与创办“西北民族研究所”。2001年,又创办“社会人类学·民俗学所”,继而扩大为系(院),是西北民族院校中第一所教科结合、系所合一的教科与服务实体,也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民俗学系。
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如今的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已经基本建成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形成了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的多层次的办学模式,通过教学带动科研,在培养学生和科研实践等方面获取了大丰收。作为一名回族学者,郝苏民深深懂得知识和人才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他从1991年指导硕士生,后加入博士生培养,现已达百余人,遍布国内名校。他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及谦逊的品格使学生受益匪浅,其简朴的生活和敬业精神更让学生心悦诚服。郝苏民经常说这么一句话:“只有乏术的教师,绝无学不会的学生,只有靠专业知识和崇高师德去悉心培养,才可能教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对学生、学业上的要求十分严格,但绝不“一以灌之”;或以导师意志强加弟子,总是尊重学生的喜好和特长,跟弟子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设计论文方案,通过讨论以及让学生参加实践和理论研究,使他们能在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方面有所收获,在正确引导下、在有趣与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创造、发挥弟子的学术想像。生活中,他又像父亲一样和蔼可亲,每逢节假日,他会亲自为不能回家的学生在家下厨,改善学生伙食,使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忘记异乡求学的孤独感觉。十几年来,他所指导和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大都已成为我国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中的骨干。此外,他还坚持为东乡、土、裕固、保安、锡伯等西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培养了第一代民俗学研究生。他的“爱心教育”主张,因人因实践产生了效应,当他的学生一个个成为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时,他欣然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好,好就好在‘蜡炬成灰泪始干’,传递薪火,燃烧自己。”
探索“非遗”研究
当桃李满天下之后,郝苏民进入了古稀之年。这个年纪,开始安享晚年乃人之常情。而他这匹忠诚的草原老马,拖着疲而不倦的身体,依然跋涉在西北这片民族民间文化的沃土上。200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当时许多人都还不清楚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郝苏民已经开始投入到探索“非遗”学术价值的研究中,思考着如何发挥高校在保护和研究“非遗”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抢救和传承我国(尤其是西部)的“非遗”资源等迫在眉睫的问题。
郝苏民认为,国际上所称的“非物质遗产”对中国而言,即指源远流长的中华民间各类文化,它是原始文明养育起来、扎根于广大民众和族群中的一种母根性文化。其优秀部分主要是那些对人类生存、对社会进步、对文化提升、对科学发展有价值的成分,用一句老话说“有益于世道人心”的那些民间文化。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重要转型期,几千年来口传心授的民族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正面临急剧流变和消失。面对近年来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衰落与濒危的情景,他感到既痛心疾首又责任在肩。中国高校和现行教育体制如何在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挖掘、研究、保护、整合,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发挥教育功能,以促成全球化中多元文化互动,遏制文化霸权,是摆在中国教育界面前的、艰巨而又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大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传习地,应当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推广教育在知识传播体系上的文化多元;加强本土文化基因认知的自觉;注重民族文化的启蒙教育。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大学的“非遗”传承教育也应落实到学科创新、课程与教材改革及至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探索中。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他率先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开设了“口头理论与口头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等新课程;同时,积极参与费孝通教授指导下的科技部、文化部重大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中“西北民族民俗数据库”部分,团结并指导五省区青年专家完成了近2000万字,2000多张影像的成果。让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既及时获取国际“非遗”保护和研究的前沿信息,又要求他们深入民间、通过田野调查等方式参与“非遗”的考察和保护,为我国的“非遗”保护与研究培养了高级的专门人才。
甘肃环县,地处边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地理位置遥远,而皮影戏在那里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为了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能被更多人知道并了解,从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以获取更有效保护,郝苏民多次赶赴环县,考察皮影戏的生存状况,与政府有关领导商议保护方案、探索科学保护方法等。他还几次赴京,向文化部门汇报环县皮影保护工作状况。就连出国考察讲学,他也不忘带去环县皮影,介绍给国外同行。环县皮影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以郝苏民为主的专家们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初见成效。2006年10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场会”在环县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各省文化厅长、专家、教授等聚集一堂,分析和研究环县皮影保护的经验,并把环县工作作为各省“非遗”保护工作的示范加以推广。郝苏民并没有因这样的突出成绩而止步不前,而是继续为环县皮影保护与研究的发展出谋划策,先后派硕士、博士研究生多次前往环县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和专题研究。他及时与博士生共同总结写出《环县的实践带给我们什么信息》的论文。他指出,我们必须开始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可行的保护“非遗”的体制来。
大西北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之一。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质,她既是中华文明整体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精神创造的杰出代表。有许多文化遗产还有待发掘、保护和研究,郝苏民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也恨不得时光能倒回20年,使之能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这个事业。但逝去的岁月难以找回,逐渐衰弱的身体也不再强壮,唯有培养出更多的新人,才能把自己的事业继承下去。他经常对学生说:“人生之路原本起伏不平、自然山川沟壑纵横,人生坎坷皆为正常。因而不必为一时的失落而丧气,也无需在喝彩声中忘记北。”平实之语,正是这位永值敬仰的老先生一生的写照。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他跋涉在西北大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和夕阳映照下他那坚挺的背影……。

2. 蒙古族第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

《历代蒙古族文学丛书》

历经十七年的艰苦努力,集四部十二卷蒙译汉的巨著《历代蒙古族文学丛书》出版问世。他为传承和弘扬蒙古族文学艺术做出了贡献,该丛书的主编就是昭乌达译书社的掌门人那顺德力格尔先生。

那顺德力格尔,1929年出生于蒙古族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代。1947年参军,在部队参与“马背上办报”并为军报撰稿,曾获《战士报》和《内蒙古日报》的奖励。1958年从部队转业,在报亏岩社、出版社从事翻译、编审工作。他在文革前后的二十多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用蒙、汉两种文字翻译、编写了《松树的风格》、《内蒙古光辉的十三年》、《成吉思汗的故事》、《蒙古族情歌选》等各类通讯、特写、故事、散文作品几十篇。

他曾获全国和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翻译“索龙嘎”和骏马奖,并获得蒙古族著名翻译家称号。

1987年,内蒙古第一个“蒙译汉”组织昭乌达译书社建立。为了不使蒙古族文学消失和断层,由那顺德力格尔倡议、策划并组织了对蒙古民族文化文学的保护和系统的翻译蒙古族文学作品工作。从1990年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搜集、整理、翻译、校订、编辑和出版《历代蒙古族文学作品丛书》的文化工程。1997年出版了第一套《苍狼文丛》(《黄金家族的守望》、《马背上的柔情》、《北中国情谣》)。1999年第二套《新时期蒙古族文学丛书》(《遥远的草原》、《母亲的歌声》、《静谧的秋夜》)出版。2003年《白鹿文丛》(《雪中之花》、《远处的星光》、《戈壁胡杨》)问世。2007年第四套《敖包文丛》(《乌云姗丹》、《铁牤牛颂》、《长耳大汗》)最后完成出版。丛书收入了自13世纪以来的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祝词赞词、民歌及新时期的报告文学、戏剧电影、文学评论等历代蒙古族文学精品。选入了历代不同历史时期420位名家的658篇代表作,共计300多万字。

这套丛书在编辑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和内蒙古作协、文联的支持,受到了各级领导和著名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学者及新闻媒体的关注。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在《新时期蒙古族文学丛书》序中写道:“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着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辉煌殿堂,为繁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代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牛汉在《苍狼文丛》(北中国情谣)的序中这样写道:“书中选入的作品,时间上纵横古今,地域上广致海内外。不论尊卑、不计朝野、不分国籍,这里既有铁木真在马背上吟出的豪迈之句,也有台岛诗人席慕容用心画出的抒情之树,既有民间游吟诗僧沙格德尔的讽刺作品,也有当代诗人其木德道尔吉的名作,还有新疆的托德蒙古人、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作品”。“征战与游牧、悲喜与恩怨、图腾与崇拜、天地与毡房、鞍马与茶酒、生别与死离、爱情与友谊、怀乡与爱国,俱是幕幕人生之歌哭”。“除了文学价值外,他自然又具备了历史的、民俗的及文献的价值”。

“在我的印象中,蒙古人不止于强悍,亦有发达的文学。他们歌唱母亲与土地,赞美爱情和友谊。豪情中隐含细腻,悲凉里饱含柔肠。读这样的文字,胜于读那些言之无物的风花雪月的甚至于肉麻的文章。”“身患病残的翻译家那顺德力格尔先生,他仍毫不动摇地从事民族文化的积累与弘扬,促进民族团结,这种精神令人敬佩。”“我愿意为全民族的包括蒙古族文学的繁荣而鼓吹,销扮御愿意为所有秉承良知、不计名利、踏踏实实工作着的人们的事业而喝彩。”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文学翻译家萧乾为《苍狼文丛》(马背上的柔情)所作的序中发自肺腑的感言。

著名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在《敖包文丛》的序中说:“把祖先好的文化留给后代。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发诸民间、持之以恒、广有成果,就显得十分可贵,说是当今文化现象的一个奇迹也不算太过。如果民间人士都能以这样的眼光,付出这样的辛苦,对文化事业乃至一切事业采取这样的投入,我们的社会就没有什么事业做不好。”“在出版历代蒙古族文化典籍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搜集与翻译,后者尤难。而把古蒙古文,各地域蒙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白话文实是更为艰苦的工程。”“没有极大的毅力,没有浓厚的信念,就没有办法做好这样一件事。”缺蠢“为什么要把蒙古族文学成果翻译成汉文出版?是为了进入中华文化大的生态园,更有利于保护和提高蒙古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有利于让各民族读者了解蒙古族文化。”这就是那顺德力格尔先生几十年坚持信念不动摇的所在。一个人从事蒙古语文学翻译工作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并毫不懈怠地做好蒙古语文学翻译工作。

十几年来,那顺德力格尔先生矢志不移,潜心研译,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与精力都倾注在了挖掘、搜集、整理、翻译、编辑和出版蒙古族文学作品之中,乃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历代蒙古族文学作品丛书》的字里行间,纲目章回,无不充溢着他对蒙古民族文化文学的热爱与赞美之心,眷恋与感恩之情,传承与弘扬之志。

这部丛书的出版,得到了赤峰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的重视和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得到了内蒙古文协、赤峰日报社的翻译和编辑人员的帮助,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现已近耄耋之年的那顺德力格尔先生,仍笔耕不辍,正在为编译新的佳作《蒙古族民间文学精品丛书》而辛勤耕耘着。

我写此文,只是出于对那顺德力格尔先生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敬佩。

3. 中央民族大学蒙古专业学制几年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言文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发展潜能,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及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和少数民族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能力为两翼,能够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翻译、行政、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特色
蒙古语言文学方向是我国同类专业中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孝拦在蒙古文文献、蒙古文论、蒙古民顷友间文学、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中古蒙古语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免收学费,成绩优秀者自二年级起可进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基地班”学习,享受“基地班”待遇,其中名列前45%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少数民族语言通论(蒙古)、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学史(蒙古)、汉语少数民族语翻译经典导读(蒙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蒙古)等。
主要选修课程有:中古蒙古语、蒙古文文献、基利尔蒙古文、蒙古语方言学、蒙文写作、蒙古族简史、蒙古文字史、蒙汉文书法、比较文学概论、蒙古族民俗文化、蒙古文信息处理、大学英语、基雀慎槐础日本语等。
就业及深造前景
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适应国际国内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就业口径较宽,继续深造的空间较大。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胜任蒙古语言文学方向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文化新闻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编辑、记者、文书档案及宣传、文秘、翻译、管理等工作。近几年一次性就业率在94% 以上。
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去向:在京蒙古语文工作单位,如电台、出版社、翻译中心、人民网等;在国内继续读研究生深造;返回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东北三省就业;派往国外如蒙古国、日本、匈牙利、捷克、德国、美国等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等。
授课语言 专业方向类课程多用蒙古语授课,学科基础课及其他通识类课程用国家通用语授课。
报考条件 本专业招收文理科蒙古文答卷考生,高考蒙语文成绩达到良好以上。学制4年,合格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学费 本专业本科生享受国家“免收学费”政策。

4. 求一部描写关于西藏或蒙古的小说

水乳大地

小说以西藏东部边缘地区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化为背景,塑造了一群非常有特点的人物形象:有藏传佛教的活佛,纳西东巴教的代表,基督教的传教士;有红汉人的干部还有不惧天地鬼神的康巴汉子,以及西藏土著宗教苯教鼻祖的魂灵,小说就是在这种宗教和现实交错、多种民族混居、多种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氛围里,打造出了一系列惨烈而有光彩的故事和性格突出、生动可见的人小说叙述滇藏交界处,卡瓦格博雪山之下,澜沧江大峡谷之中所发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间的跨度长达百年。小说内笑厅容丰富,头绪纷繁,人物关系盘根错节,可以说它描写了包括藏族、纳西族、汉族在内的这块五方杂处之地100年来的历史变迁。虽说写变迁,却并不沿用习见的社会政治历史视角,也不沿袭家族故事的老套,而是侧重于宗教衍变交融史的角度。这一选择本身就带来了某种新异性。小说以上世纪初两个法国传教士进入澜沧江峡谷掀开了故事的帷幕,我们得以饱览了一场神父与喇嘛斗法的"教案"。作为贯穿性情节主干,似乎小说主要在讲野贡土司家族与大土匪泽仁达娃家族以及纳西族长和万祥等人延续了三代的恩仇爱恨,然而这不过是线索而已,全书的容量要大得多,与之相联系的,是众多面目各异的宗教人物和不同民族的青年男女的出场,不啻推开了一扇锢闭既久的门窗,让我们从这里观看人与宗教的复杂关系,然后观看峡谷里的"百年孤独"。这样的作品怎不令人一新耳目?
然而,《水乳大地》绝不靠所掌握史笈的稀罕和神秘而炫奇斗艳,也不靠宗教生活的怪异场景取悦读者,它包含着严肃的思考。不管作者的探索是否接近了真理的高度,仅就把纷乱如麻的头绪梳理清楚已属不易,要是能寻绎出有价值的思想线索就更难得了。尽管故事铺展得很开,伸出的枝叉甚多,小说的章节忽而世纪初,忽而世纪末,忽而20世纪30年代,忽而70年代,颠来倒去,如旋动的车辐让人眼花缭乱,但全书还是有一条主动脉的,那就是从冲突、动荡走向和谐、交融。展开在我的眼前的这幅图画是,争斗不断,灾害不断,人祸不断,但同时爱的潜流不绝,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助精神不绝,人类友爱和寻求融合的力量不绝,最终形成了百川归海、万溪合流的多种文化水乳交融的壮阔场景。这不是虚构的乌托邦而是碰袭隐现实。想象力飞腾,不断出现魔幻与神奇的细节,不断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切换,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神秘氛围,是《水乳大地》在艺术上突出的特色。不必讳言,一开始传教士用火枪和望远镜买通野贡土司的情节,会立刻让人想起《百年孤独》。这部书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应该是符合事实的。但是,必须同时指出,由于作者深刻地体悟了他所描写的这片土地,领会并感应到它的神韵,使他关于魔幻的笔墨不是移植,而是本土化的,富于创造性的。死而复生的凯瑟琳,骑着羊皮鼓飞行的敦根桑布喇嘛,滚动的有知觉的头颅,手接响雷的人,颜色变幻的盐田等等,都不是故弄玄虚的呓语,而与作者笔下的大地和谐统禅乱一,没有它们反倒是遗憾的。作者的叙述语言颇具少数民族甚至域外"民间故事"风格,夸张,幽默,擅长点缀比喻和谚语来提神醒脑。
不过,也许作者多年来过于执著地潜心于滇藏宗教文化的研究,沉溺于学术性,写过专著,也许作为一个“行走者”,作者过于重视“采风”方式,致使小说在如何将知识、史料转化为文学意象的环节上仍有火候不够之处,尽管在组合拼接上作者下了大力,也仍有借助史料言说历史的智性化痕迹。作者不得不像一个远观者,站在峡谷之巅,全知全能地“观望”也即摹写历史,而我们也就像剧场里的观众只能“看戏”,难有置身其中之感。但我们看到了大地的再生,新生,那也是可以叫作涅盘的。纵观全书,表现的是毁灭中的新生,碰撞后的升华,这也是可以称为大地的涅盘的。
——雷达:《水乳大地》:大地的涅盘
物形象。

5. 小说启示录(下)

2008年的8部长篇小说

1.邓一光《我是我的神》,北京出版社

这部充满英雄之气和悲慨情怀的作品里,作者由蒙古族老军人乌在 力图古拉与其几个儿子的人生坎坷与内在冲突,讲述了人们在命运的起承转合中的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由受他人种种影响到自我追寻精神依托的艰难过程。世上本无“神”,有“神”也在自身。这是乌力家族第二代人的可喜觉悟,也是整个民族的难能觉醒。伴随着这种个人的、家族的精神寻找,小说别具一格地描绘出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两代人的命运与心路,记录了他们半个多世纪经历的风风雨雨,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时代,也充分表现作家自己在艺术创作上对自我精神世界和精神本体的追问与追寻。

2.阎真《因为女人》,人民文艺出版社

阎真曾以《沧浪之水》描写了年轻学人被官场文化逐步同化从而使自己异化的可怕结局,而这部《因为女人》则描写了一个纯真女性从追求理想爱情到坠无爱婚姻的悖论的可悲过程。在伍雀这个柳依依无意中成了别人的情人、最后无奈结婚的故事里,作者直面当下现实,看来是向情爱发出置疑,向女性发出问,其实也是借此问向男性,问向社会。“因为女人就该不幸?这是谁家的道理?问题很现实,内涵很丰沛,甚至很玄奥,但确实值得反问、追问和拷问。题旨很宏大,描写很细切,甚至称得上是丝丝入扣,劈肌分理,这使得这部作品既很见内力,又颇具魅力。

3.徐坤《八月狂想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八月狂想曲》以北京奥运为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奥运本身,它以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为主要线索构架故事,塑造了以黎曙光为代表的一代年轻的城市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的崭新形象,作品既直面现实又高扬理想,背叛与误解,诱惑与沉迷,沉痛与无奈,欢笑与泪水,牺牲与奉献,共同营造了现实与浪漫相融合、真实与梦想相对接的雄浑意蕴。为新人造影,为奥运高歌,以充满青春生力和时代活力的气息,构成了以独特的方式对百年奥运梦想和国运昌盛的讴歌。

4.凸凹《玄武》,江苏文艺出版社

这是以五十年历史为背景,以京西农村为场景的抒情史诗般的乡村变迁画卷。其中,对中国乡村基层权力的运作内幕的深刻揭悉,十分令人触目惊心;对乡村农人精神从萎缩到自信的成长的细切刻画,尤为令人起恭起敬。霸道的村长王立平与无告的老农万明全在长期较力中的此消彼长生动揭示了农民精神力量的增长与增强,这是比增产和增收更为重要的收获,因为它意味着普通农民在人生中的自立与自强。于此,作品把五十年农村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也揭示无遗。

5.蒋子龙《农民帝国》,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为背景,以农民中的能人郭存先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细腻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生活起伏跌宕的变化羡盯,更入木三分地解析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与扭曲。“暴富”的过程使郭存先渐渐地忘乎所以,他把郭家店当成了郭氏“帝国”,而自己则是这个“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于是,喜剧开始向悲剧切换,最终自己和整个“帝国”走向了毁灭。没权是草根,有权是枭雄;掌管权力就草菅人命,权欲膨胀便目无一切。郭存先的人性变异,有他作为一个农民的自身性格局限的因素,更有农村基层权力因缺少制约,很容易使掌权者随心所欲的原因。作品于此,也显现出了自己的深刻意蕴。

6.毕飞宇《推拿》,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由一个推拿店、几个按摩师入手,渐渐展开盲人按摩师独特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作品的出新之处,不只是写了在文学和小说作品中很少得到反映的盲人的生活,还在于作者本着对盲人极大的尊重与理解,站在盲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世界,并以自己诚挚的内心、智慧的叙事,去真切地体味和还原这一部分人群丰富而细腻的心灵世界,写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快乐、优伤、爱情、欲望、野心、狂想与颓唐等。

7.党益民《石羊里的西夏》,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品在外战与内战、兵战与心战的立体画卷之中,向人们诉说着西夏民族的历史劫难及其背后的诸多隐秘,作品特别写一些有志向又有血性的铁血男女,歌赞了悲情历史中的悲壮英雄和闪光人性。这里边最为耀眼的当数统军德仁。这个集将相之才于一身的人杰,置身于西夏这个争权夺利的错乱的大棋盘,栖身于三国这个争霸逞强的错综的大棋局,什么都无法腔派早实现,什么都不能改变,无力回天的他,只能随着日薄西山的西夏一同灭亡。德仁这个英才个人的不幸与西夏的不幸,就这样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让人们为造化与人、时世与人的命运关联而慨叹、而唏嘘。

8.赵本夫《无土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化人石陀倡导乡土文明而未有任何回响,而农民工天柱把361块城市草坪“换上麦苗”的一时之误,却在木城激起了滔天巨浪。这样的歪打正着的故事,与其说是一种生活事实的描述,不如说是一种人生理想的演绎。在石陀这个文人的失常和天柱这个粗人失误的相互连缀的故事里,作者赵本夫在作品表里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意蕴与理念,那就是对于“无土”的后果的揭示,对于“恋土”的努力的歌赞。

2009年的8部长篇小说

1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部作品具有一种非同寻常的丰沛与丰盈。从阅读感觉上看,由起这 初的友人与友人的隔阂,父亲与儿子的嫌隙,似乎是写人与人之间难以“过心”的症结;后来又由杨百顺等人的无常又无定的漂泊,感觉似乎又在写人难以把握自我命运的乖蹇;细细琢磨,其中又有对乡土性的反思,国民性的审视,乃至人的孤独性的剖示。

2.阿来《格萨尔王》,重庆出版社

作品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和娴熟的小说笔法,重述了传承至今的藏族英雄,作品在两条线索、两个人物的交织叙事中讲述了格萨尔王与说唱人晋美的成长过程及其英雄业绩,作品在史诗的诗意、英雄的人性化等方面、表现出高超的文学叙事,体现了“重述神话”的当下价值与开放性,使藏族史诗所承载的藏族民族精神得到深度的挖掘与弘扬。

3.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品由“姑姑”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讲述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性格变异,进而揭示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来的功过与是非。晚年的“姑姑”,始终处在一种不无矛盾的反思之中通过这样的反思与矛盾,也深刻折射出了时代与历史的矛盾。

4.高建群《大平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品讲述了陕西渭河平原上一个普通农家高氏家族三代人历经的种种苦难和不幸,以及在顽强生存的同时努力捍卫尊严的感人故事。通过几个代表性的人物,较好地做到了以小乡民写大乡土,乃至以家族史写近代史,使人们看到一个人与一个家族的关联,一个家族与一方土地的关联,一方土地与一个社会的关联,一个社会与一个时代的关联。

5.方方《水在时间下》,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品在汉剧女艺人杨水滴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既表现了她的坚韧倔强,又表现了她的任性记仇。因而伴随着她的,始终是爱与恨的情感纠葛的不停变幻,是苦与乐的交替从未间断的人生悲剧。有着多种原因,但主导性的是性格的缺陷,在这个意义上,她的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

6.曹征路《问苍茫》,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由柳叶叶、张毛妹,马明阳、陈太,赵学尧、何子钢等各个阶层的人物,描写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各色人物既在其中展现着自己的力量,又在其中微调着自己的立场,拷问着人们的灵魂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资本”以其贪婪又无情的本性,如何拽住人们,让你或者无端臣服,或者无奈顺应,这部作品可谓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7.刘醒龙《天行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部作品是对作者早年的中篇小说《凤凰琴》的故事的续写,作品在一如既往地直面现实中,选择了一块变化不大的社会现实,那就是山区民办教师的生存现状,以及他们为“转正”付出的种种代价。但正是由界岭小学的这三次“转正”,又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他们的艰难与困苦,更看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善良。

8.苏童《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品在小主人公库东亮的难以自主的人生难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重重密云与种种玄机的叙说中,从一个孩子的独特角度窥探了动荡的社会生活,及其给普通人造成的种种危难与困境。他因被禁止“上岸活动”,只好住在一条船上,漂流在一条河上。这种异常的灰色记忆与隐秘的人生体验,将少年的青春骚动与成长困惑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社会的无情与政治的冷酷,个人的卑微与生命的顽强,都揭现得无以复加,让人唏嘘不已。

6. 蒙古国文学著作《清澈的塔米尔河》没有汉译版吗本人看蒙古语的有点费劲,想结合着看,更容易懂

这本小说有198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汉语版,译者温中和。但据评价翻译的质量的岁羡确不高,所以影响比较小。有文章指出了译本的部分问题,参见http://www.doc88.com/p-982342972686.html这书你去孔夫子旧书网应该能找到二手的。

上面那几个不知道情况就乱说的家伙只表现出了民族偏见而已颤雀棚,有本事就把蒙古的精品文茄则化都推向中国推向世界,而不是躲在角落里满腹怨气!

7. 泣红亭的结构泣红亭的结构是什么

泣红亭的结构是:泣(左右结构)红(左右结构)亭(上下结构)。
泣红袭乱亭的结陆禅雀构是:泣(左右结构)红(左右结构)亭(上下结构)。拼音早早是:qìhóngtíng。注音是:ㄑ一_ㄏㄨㄥ_ㄊ一ㄥ_。
泣红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蒙古文长篇小说。清代尹湛纳希作。二十回。为《一层楼》的续书。描写贲璞玉与三位表姐历尽波折,终于喜结良缘的故事,颇具浪漫色彩。
关于泣红亭的成语
昌亭旅食亭亭玉立十里长亭袅袅亭亭长亭短亭渊亭山立__亭亭楼阁亭台华亭鹤唳
关于泣红亭的词语
新亭对泣渊亭山立楼阁亭台新亭泪新亭之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泣红亭的详细信息

8. 《跑步穿过中关村》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跑步穿过中关村》(徐则臣)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FOjSB4ZeqxO9T3P9nOdHdQ

提取码:9z5z

书名:跑步穿过中关村

作者:徐则臣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10-1

页数:358

内容简介:

★ 70后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经典中篇小说集

全新修订 精装再版

★ 已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蒙古语等语种

★ 在北京这样庞大的都市,我们都需要相互温暖。

★ “我跑,不信两条腿也能被偷去。

他一路跑得意气风发,闯了三次红灯,两辆车为他紧急刹车,很多人盯着他看。

在拥挤繁华的中关村,很难看到狂跑不止的疯子。”

《跑步穿过中关村》精选了作家徐则臣作品中“北京”主题的三篇中篇小说,分别是《啊,北京》《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三篇作品均讲述了漂泊在北京、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他们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正式工作,除了身份证,很少有拿得出手的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这个社会旁逸斜出的那一部分,歪歪扭扭地在一边独自生长。这些年轻人虽然生活有些艰难,但生命力旺盛,有着永远不灭的生活热情,和对未来的积极向往。作者在繁华的京城景象之下,展现了“北漂”这一特殊群体阴暗、动荡、困窘而又不无喜剧意味的底层生活。“跑步”,为生存奔跑,有目标,有速度,有力度;以小人物身上洋溢着的旺盛向上的生命力,反衬其苦苦挣扎不甘沉没的现实。三篇小说,情节不断分衍,场景随机设置,通篇结构看似大写意,却有细致的勾描,足见作者的掌控能力;叙述语言娴熟、生动、富于生活气息而又自成格调。尤其是徐则臣成名作《跑步穿过中关村》自问世以来,温暖了许多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的心。“跑步穿过中关村”里的地名,也已逐渐成为一些年轻人对于北京的向往地标。

作者简介:

徐则臣,著名作家。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有《耶路撒冷》《北上》《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青云谷童话》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六届香港“红楼梦奖”决审团奖等。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8中国好书”奖等。长篇小说《王城如海》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被台湾《镜周刊》评为“2017年度华文十大好书”。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二十种语言。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