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长篇小说四个题材
❶ 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什么
明代的四大长篇伟构——《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俗称“四大奇书”。作者在中国的小说评点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双重参照下,逐一详考其版本、作者与时代,分析结构与修辞,论证 “反讽修正”这一艺术手法的核心作用,并将之与明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思想史脉络勾连,进而认为:这四部小说的素材尽管都渊源有自,但却是地道的文人小说,代表了中国散文小说体裁的成型,体现了晚明士大夫们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抱负。
本书汇集了四篇研究中国明代所谓“四大奇书”的专著,这些论文皆可独立成篇,分别作为对这几部作品的阐释,听任读者随意取舍。但全书也想提出一些争辩性的论点。
本书的核心论调原来是从比较文学理论的观点出发的,即视明清小说文类为一种归属书香文化界的出产品,因此始终标榜着“文人小说”的概念。这个看法并不否认所谓“四大奇书”各各脱胎于通俗文化的民间故事、说书等现象,而只是强调这些长篇小说是经过文人撰著者手里的写造润色才得出一新的文体来,这个体裁除了反映明清文人的美学手法、思想抱负之外,也常呈现一层潜伏在错综复杂的字里行间、含蕴深远的寓意,惯用反讽的修辞法来提醒读者要在书的反面上去追寻“其中味”。作者特别突出这四部泛称“通俗小说”的作品富有文人色彩的一面,并不敢表示扬雅抑俗的偏见。相反,我的用意正是要推崇中国文化传统独有的雅俗交融的伟大精神。
❷ 明代小说是指哪一类小说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
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
《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戚御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
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判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
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合称“三言”。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掘仔卜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
湖二集》等十多种。
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
❸ 明清代的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明清代的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分别是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讲述了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到西晋初年的故事。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水浒传》是明初施耐庵所著,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❹ 明代四大长篇小说(又称四大奇书)是哪些
明代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即《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是一部艺术上卓有成就、影响很大的浪漫主义杰作,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4)明代长篇小说四个题材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处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❺ 明清小说分了几类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清代小说基本是文人的创作,虽有历史衡念﹑传说等素材的借鉴,但作品多取材於现实生活,较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意愿,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亏团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咐空困顶峰。
❻ 明代长篇小说的四大类型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话小说
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明代长篇小说介绍:
这类小说有两种发展倾向,形成两种形式。一种讲史小说的形式是历史演义。这是在宋元人说话中讲史一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历史演义,就是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再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以《三国志演义》为代表。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大体上能反映出这类小说的面貌。《三国志演义》原题《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从现存元刊讲史话本《三分事略》和《三国志平话》看,平话为《三国志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基础。罗贯中参酌正史,又广采民间传说,完成了这部宏篇巨制。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始末,但它所概括的却是长时期封建社会生活特别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生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三国志演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和反动本质。《三国志演义》以描写军事斗争为主,同时又穿插结合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它通过鲜明生动的生活场景所概括的斗争经验,可供后人借鉴。《三国志演义》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反映了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包括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天下归仁”的思想,以及宋元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意识等。《三国志演义》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创造了像曹操、关羽、诸葛亮、张飞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三国志演义》又长于描写战争。既有宏伟壮阔的场面,又有人物活动的生动刻画。虚实配合,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数量不少。差不多从远古传说的虞夏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者如《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但大多模仿《三国志演义》而思想艺术不高。鲁迅批评说:“虽其上者,亦复拘牵史实,袭用陈言,故既拙于措辞,又颇惮于叙事。”(《中国小说史略》)另一种讲史小说的形式是英雄传奇。这一形式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亦取材于史事,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不拘牵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即鲁迅所称“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以《水浒传》为代表。《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宋江起义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史载不详。《水浒传》在宋元讲史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饰敷演,虚构成分比《三国志演义》为多。例如梁山泊108位义军首领中,只有极少数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大部分出于艺术的虚构。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保存了当时讲史话本中水浒故事的原始面貌,虽极粗糙,然已初具规模。宋时说话的小说一类中,有专说梁山英雄人物的题目保存下来,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水浒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由文人作者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发生、发展到受招安、溃灭的全过程,作者以极其鲜明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烈地歌颂英雄的高贵品质和反抗精神,真实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发生的重要社会根源。但是小说在描写了梁山英雄大聚义以后,又写了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直至最后覆亡的悲剧结局,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思想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忠君观念,对《水浒传》有明显的影响。它的批判矛头虽然触及到整个黑暗的封建统治网,但鞭挞的对象却主要是贪官和蒙蔽皇帝的奸贼。但悲剧的结局仍然体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奸险残酷罪恶本质的揭露和批判。《水浒传》显示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许多英雄人物不仅个性鲜明,令人喜爱,而且在性格与环境的结合上,写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完成了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典型创造。《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表明了人物创造的典型化过程,始终没有离开理想的烛照。这跟水浒故事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分不开,这一特点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人民群众对斗争的信心。明代还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作品,思想艺术成就均高出于同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所写大多有一定的史实依据,但内容则主要采自民间传说,着重于英雄事迹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较有影响者为万历间熊大木著的《北宋志传》,内容演述宋初杨家将抵抗契丹的故事,塑造了众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其中尤以英姿飒爽的穆桂英为人所喜爱。熊大木还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描写岳飞故事,郭勋的《皇明英烈传》(一题《云合奇踪》)演明代开国史事而着意于宣扬郭氏祖宗郭英之功业,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写乱世英雄秦琼等,都在一个时期内对民间有一定的影响。
❼ 明朝的小说有哪些
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此外,较著名的明代长篇小说
还有熊大木的《北宋志传》、郭勋的《皇明英烈传》、许仲琳(或曰陆长庚)的《封神演义》、董说的
《西游补》、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等,均在中国文学史占据一定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
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等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
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合称“三言”。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
湖二集》等十多种。
但成就皆逊於“三言”、“两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