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德语原著短篇小说

德语原著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5-25 21:31:20

A. 有哪些德语小说值得推荐

入门级级德国小说:
1、钢琴小精灵(德语版)
作者:(德国)洛特·金仕可菲
简介:《钢琴小精灵》是“国际大奖小说”系列丛书之一,主要讲述了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己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这个以音乐为食的小人儿,不爱弹钢琴的丹妮尔不得不天天练习弹琴,这可让丹妮尔的父母大吃一惊。通过聊天,丹妮尔得知钢琴小精灵因为进入丹妮尔的钢琴而与家人分离,她决定帮助小精灵回到家人的身边。丹妮尔在弟弟和钢琴制造师的孩子的帮助下,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人,并且为小精灵的家人们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2、十一月的猫(德语版)

作者:(德国)米亚姆•普莱斯勒
简介:伊尔莎的妈妈说:“十一月的小猫什么都干不了,没有人会想要它。”其实伊尔莎就跟这只十一月的小猫差不多,弱小又没有人心疼。自从爸爸离开家以后,她和妈妈还有两个年长一点的哥哥一起住在穷人居住的乡公所里。伊尔莎是三个孩子中年龄最小、最柔嫩体弱的。她在学校没有朋友,总被同学们嘲笑;在老师的心中,也被盖上了反应迟钝的章子。她总是一个人,也只能独来独往。不过后来她有了一个朋友——一个由于意外而瘫痪在床的男孩。面对这种情况,伊尔莎通过艰辛的努力,渐渐地改变了孤立的境地,终于争取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3、夏洛特的梦(德语版)

作者:(奥地利林茨)加比-克瑞斯蕾娜
简介:爱情有时能带来无尽的痛苦,15岁的夏洛特在父母离异时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爸爸现在有了芭比熙,妈妈也有邻居马里奥来安慰。新公寓、新学校和新的代理爸爸,这一切让夏洛特稍微喘口气了,可是这时,苏茨和卡罗闯进了她的生活。她的新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老鼠也能上天堂(德语版)

作者:伊娃•普罗查兹科娃
简介:一只叫做达莉的老鼠在被狐狸白肚皮追逐的过程中跌下山崖,死了。她充满疑惑地到达了陌生的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他看到了早亡的跛腿叔叔和表妹小馋妮,看到了生前的相处过的朋友,还有曾经最害怕的敌人——狐狸白肚皮。在这个特殊的世界里,她经历了许多奇怪的事,并且看到一些事物在悄然改变……包括她和白肚皮的关系。下一个生命的轮回里,她和白肚皮将会怎样继续前生的矛盾和纠葛呢,一切是否会释然呢?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她找到了答案。
5、安东潜水记(德语版)

简介:小安东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度假,一开始十分兴奋和高兴,充满了期待。但到了度假地点,却十分失望。他们落脚的地方是一个天然湖。喜欢潜水,但却一直是在室内游泳池里玩耍的安东对眼前不知深浅的湖水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幸运的是他最终找到了一个朋友,—— 那是一条爷爷钓到的小鱼。很快,他和小鱼无话不谈。在一次“战斗”中,他和欺负他的大男孩终于交手,从而成功地捍卫了自己好朋友——那条小鱼的生命。通过这次“战斗”, 小安东了明白了:原来没有绝对的非暴力,在需要自卫或保卫自己的朋友时,应该勇敢地面对。

非入门级(需一定德语基础):
1、科隆911(德语版)
作者:弗兰克•施茨廷

简介:1260年9月11日,建筑师杰哈德突然从教堂的鹰架上坠落身亡。同一个晚上,一名妓女和乞丐,先后死于迷你十字弓之下,一种消失多年的神秘武器。但,这只是连环杀戮的开始……
莫名卷入的红发小贼,绰号“狐狸”的雅各布,靠着街头求生的小聪明,一次次与死神擦身而过。可是这个神秘的暗夜黑影,有着诡魅的气息和奇快的速度,他是否能再一次成功逃离死亡的威胁?
漂亮的染布女子、她的无赖酒鬼父亲,还有她同为酒鬼却知识渊博的司祭长舅舅,雅各布意外地得到了这些人的帮助。在暗夜杀手找到雅各布之前,他们发现阴谋的真相吗?
2、群(德语版)
作者:法兰克.薛庆
简介:在秘鲁,一名渔渔夫从海上消失。
法国顶级餐厅「三个胖子」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
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受到赏赏鲸民众欢喜相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
一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线被扯断了,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络顿时成了废物;直布罗陀海峡、麻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一一瘫痪。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麼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
科学家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通知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
而当人类共同面对这样的末日时,却连对手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对手?都一无所知。于是,石油业者狂热环保分子、激进爱国军人携手合作,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对完全未知的敌人,同时演出一场无知、贪婪、敬畏、谦逊、慈悲、掠夺,所有人性的圣洁和卑劣交织错落的大时代剧。

B. 伦茨的成名作《德语课》描写了什么内容

链接:https://pan..com/s/1O9brEzcX4syq-jeAeCHGBQ


提取码:wlay
《德语课滚孝》,作为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和格拉斯齐名的德国文学家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最著名的清算法西斯恶行的小说之一,选择的场景是远离战火但并不宁静的德国北部海边的乡村,主人公是一个天真的少年——西吉,他因藏画被扮备信送进了厅轮少年管教所,因在一堂德语课上没有完成一篇名叫《尽职的快乐》的命题作文而被关进了囚室罚写作文。

C. 施笃姆的施笃姆主要作品简析

施笃姆的第一部中篇,也是他的成名作,便是五四时代就译成了汉语的《茵梦湖》(Immensee,1850)。小说叙述 的是一段不幸的爱情故事,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和倒叙手法,用倒叙把主人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倒叙的内容构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但小说开头与结尾却是“现在”,它们构成了“过去”的框形。这种“框形结构”也是施托姆十分爱用的手法,目的是进行“今昔对比”,制造感情上的惆帐、眷恋,痛苦和感伤。
他的另一名篇《木偶戏子保罗》(PoIePoppenspieler,1874)在题材上与《茵梦湖》雷同,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它的结局却不是感伤的而是幸福的。小说也采用了施托姆惯用的第一人称与倒叙手法。从艺术效果上看,第一人称的优点是使读者有亲切感,并有利于主人公抒发感情。 一八四〇年至一八九〇年,是德语文学史上的所谓诗意现实主义(Poetischer Realismus)时期。这个时期的许多德语作家,包括施笃姆在内,在前既不同于着意描写人生的“夜的方面”的浪漫派,也不同于以“倾向文学”为标闭察榜的青年德意志派,在后同样有别于对社会生活进行琐碎而机械地摹写的自然主义者。他们面向人生和现实,但由于受着德国社会发展迟缓和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乏力的局限,他们大多数只能客观反映自己所接触到的那一部分现实,有意无意地回避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力图从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发掘出所谓诗意,而缺少远大的眼光和抱负。按照当时一些理论家的主张,即使在极其贫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个个富于诗意的因素或瞬息(einzelne Momente von poetischem Interesse)。作家就应将注意力限制和集中于这些因素和瞬息上,从而再现平庸的社会现象中的某个诗意的方面(eine poetische Seite)。
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这些主张,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多数回避了时代和社会的重大斗争,接触生活的面相对的狭窄,但在局部上却不都缺乏反映现实的深度,而且在写作艺术方面刻意求工,因此富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这一时期的作家们大多擅长于写抒情诗和中短篇小说(Novelle),而以后者的成就更为突出。在德语中短篇小说的发展史上,此时形成了一个空前的高峰。作为当时兴起于整个欧洲的现实主义潮流中的一个小支脉,德国诗意现实主义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特长和成就,产生了像凯勒、施笃姆、冯塔纳等一些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写到此,我们自然会提出问题:施笃姆的小说具体地讲有哪些特点?它们之成为佳作,长期以来受到各国读者喜爱,所凭借的究竟是些什么呢?
根据作家的境遇变迁和思想发展,我们一般将他的小说创作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但是,在这三个时期之间,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特点却非常明显。
先说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多数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家一样,施笃姆在创作中也有意无意地回避时代与社会的重大斗争,而致力于从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去寻找所谓诗意。他的小说写的大多是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主人公也不外乎市民、大学生、手工匠人、农民以及城乡中小资产者这样一些普通人。
我们过去评介施笃姆,几乎都无例外地将他的作品“多半局限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围内,没有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判定为作家的缺点,并以此为依据,草率匆忙地得出施笃姆的作品不够深刻、不够经典的结论。中外文学史的无数事例证明,这样做是不正确的;须知作品是否深刻、经典,并不取决于作家写什么,而取决于怎样写。在对施笃姆的主要作品及其流传情况作比较认真的研究之后,笔者相反认为,他大多写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这一类题材,也许倒恰恰是他获得众多读者喜爱的原因。这类题材固然平凡,但为读者熟悉,因此不易写好;但是只要写好了,就能打动各个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因为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毋庸讳言具有超时代、越国界的普遍意义,易于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而整个困伏看来,施笃姆的创作无疑是汪态携成功的,在反映社会人生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笔者这样讲有以下两点理由:一,施笃姆以恋爱、婚姻和家庭题材,写出了社会变迁,反映了时代风貌。这在那些有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的代表作,如《茵梦湖》、《在大学里》、《木偶戏子波勒》、《基尔希父子》、《双影人》和《白马骑者》中,是十分清楚的。它们要么反映了在封建宗法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人与人关系的转变,要么写出了新旧思想的斗争。也正因此,这类作品过去比较受我们重视。二,即使在一些方面看似仅仅写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的作品中,施笃姆也对伦理、道德以及人生意义和家庭教育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赋予了作品以较为丰富的内涵。这类作品,如《迟开的蔷薇》、《燕语》、《三色继母花》、《一位默不作声的音乐家》和《忏悔》等,同样也有深刻的意义。除去上述两类小说,施笃姆的的确确也写过一些仅仅只能算是生活场景速写的小短篇。但整个而论,他的创作实在是很好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社会,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的社会风貌;他的一篇篇杰作,不啻一幅幅德国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时期的精彩风情画。过去,我们常常嫌它们的情调低沉、灰暗,但这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所必然造成的,正好反映了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和一般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我们没有理由以今天的标准去苛求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德国作家。 施笃姆怎么能够将小说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呢?
除了他本身是一位抒情诗人,有着诗人的禀赋,因而笔端常常流露出充沛热烈的情感外,笔者以为还有以下原因:施笃姆常常写的都是自身经历,即他自己所能接触到的那一部分现实。例如,《茵梦湖》中的伊莉莎白和《她来自大洋彼岸》中的燕妮,都是他年轻时所热恋过的一个叫贝尔塔的姑娘的化身;而《一位默不作声的音乐家》,拿施笃姆自己的话来讲,更“产生于我自己心灵的最神圣的深处,这默默无声的乐师便是我疼爱的儿子……”再则,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在北海之滨,那在不少小说(如《燕语》、《双影人》)中都洋溢着恋乡之情,正是热爱故土并曾长期流落他乡的施笃姆本人心境的写照。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施笃姆的成功之作无不写得情深意切,诗意也便油然而生。
施笃姆1817年9月14日生于当时处于丹麦统治下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濒临北海的小城胡苏姆。祖上世代务农,父亲是律师。1837年进入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故乡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开始搜集整理家乡的民歌、格言、传说和童话,并创作了一些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抒情诗。184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玛尔特和她的表》。对于1848年席卷德国和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持旁观态度,但关注同年爆发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人民反抗丹麦统治的斗争。这个时期他也突破了个人和家庭的狭小圈子,创作了一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作品。如抒情诗《1848年复活节》、《在1850年秋天》和《离别》(1853),短篇小说《一片绿叶》(1853)等。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茵梦湖》,为施托姆赢得了小说家的声誉。
185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人民起义失败,施托姆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资格,不得不离开故乡。先在波茨坦当了3年法院义务推事,全靠父亲资助和自己写作的报酬维持全家生活。1856年迁居海利根施塔特,获得县法官的职务。施托姆在普鲁士整整过了10年流亡生活,对容克贵族统治下的黑暗腐朽的社会有深刻认识,创作中明显地增加了现实主义因素。这期间,结识著名作家艾兴多尔夫、默里克、冯塔纳和海泽等,并写出了中篇小说《在大学里》(1863)等作品。
1864年,丹麦人被逐走,施托姆回到故乡,任行政长官。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并入普鲁士后,他改任胡苏姆法院的法官。施托姆具有地方民主主义思想,认为“贵族(与教会一样)是民族血管里的毒素”,对“无耻的容克统治”和“俾斯麦的强盗政策”极其不满。他逐渐退出政治生活,1880年移居哈德马尔申村,潜心从事写作。1888年7月4日逝世。
在平凡的现实中发掘出诗意
但同样重要,是施笃姆努力实践了在平凡的现实中发掘出诗意的主张,并坚信作家只要有足够的功力,用中、短篇小说这种形式也能创造出“最高的诗意”。因此,他一生致力于中、短篇的创作,而谢绝朋友的劝诱,没有写任何长篇。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写的常常是善良的人,平凡而普通的人;写的常常是他们的美好的情感,诸如爱情、友谊以及对故乡家园的思念和热爱等等。可也正由于平凡、普通,我们读来便感到熟悉、亲切;正由于善良、美好,我们不知不觉便会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之施笃姆确实功力深厚,我们每读完他的一篇杰作,心中自然便会涌起那种读完一首好诗后的微醺乃至陶醉的感觉来。 上述种种,便使得施笃姆的成功之作充满了诗情画意,诗意盎然。总之,施笃姆不愧为德语文学中独有的所谓诗意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的的确确可以称之为诗意小说。在德语中、短篇小说乃至世界中、短篇小说之林中,施笃姆的作品自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正因为有这些特色,它们过去得以流传,今天仍然受到重视。

D. 德语短篇小说欣赏

德语短篇小说欣赏

引导语:下面是我收集的一篇短篇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Die Katze war im Schnee erfroren - Wolfgang Borchert

雪地里冻死的猫

Männer gingen nachts auf der Straße. Sie summten. Hinter ihnen war ein roter Fleck in der Nacht. Es war ein häßlicher roter Fleck. Denn der Fleck war ein Dorf. Und das Dorf, das brannte. Die Männer hatten es angesteckt. Denn die Männer waren Soldaten. Denn es war Krieg. Und der Schnee schrie unter ihren benagelten Schuhen. Schrie häßlich, der Schnee. Die Leute standen um ihre Häuser herum. Und die brannten. Sie hatten Töpfe und Kinder und Decken unter die Arme geklemmt. Katzen schrien im blutigen Schnee. Und der war vom Feuer so rot. Und er schwieg. Denn die Leute standen stumm um die knisternden seufzenden Häuser herum. Und darum konnte der Schnee nicht schrein. Einige hatten auch hölzerne Bilder bei sich. Kleine, in gold und Silber und blau. Da war ein Mann drauf zu sehen mit einem ovalen Gesicht und einem braunen Bart. Die Leute starrten dem sehr schönen Mann wild in die Augen. Aber die Häuser, die brannten und brannten und brannten doch.

男人们走在夜间的路上。他们哼着歌。在他们身后的黑夜里,有一个红色的色块。那是一个难看的红色色块。因为这色块是一个村庄,一个正在燃烧的村庄。是这些人点着了它。因为他们是士兵。因为这是战争。积雪在他们的钉鞋下发出尖叫声。这雪的尖叫很难听。村民围着他们的房子站着。房子在烧。他们把锅子、孩子、杯子夹在胳臂下。猫在血红色的雪里尖叫。在火光的映称下,雪是那么的红。而这里的雪沉默着。因为村民哑然地站在噼啪叹息着的房子周围。所以这里的雪没有声音。有的人还拿着木质的版画。小小的`画,上面有金色、银色和蓝色。画上是一个椭圆脸的、有棕色胡子的男人。村民们盯着这漂亮男人的眼睛。可是那些房子,却还在烧还在烧还在烧。

Bei diesem Dorf lag noch ein anderes Dorf. Da standen sie in dieser Nacht an den Fenstern. Und manchmal wurde der Schnee, der mondhelle Schnee, sogar etwas rosa von drüben. Und die Leute sahen sich an. Die Tiere bumsten gegen die Stallwand. Und die Leute nickten im Dunkeln vielleicht vor sich hin. Kahlköpfige Männer standen am Tisch. Vor zwei Stunden hatte der eine mit einem Rotstift eine Linie gezogen. Auf eine Karte. Auf dieser Karte war ein Punkt. Der war das Dorf. Und dann hatte einer telefoniert. Und dann hatten die Soldaten den Fleck in die Nacht reingemacht: das blutig brennende Dorf. Mit den frierenden schreienden Katzen im rosanen Schnee. Und bei den kahlköpfigen Männern war wieder leise Musik. Ein Mädchen sang irgendwas. Und es donnerte manchmal dazu. Ganz weit ab. Männer gingen abends auf der Straße. Sie summten. Und sie rochen die Birnbäume. Es war kein Krieg. Und die Männer waren keine Soldaten. Aber dann war am Himmel ein blutroter Fleck. Da summten die Männer nicht mehr. Und einer sagte: Kuck mal, die Sonne. Und dann gingen sie wieder. Doch sie summten nicht mehr. Denn unter den blühenden Birnen schrie rosaner Schnee. Und sie wurden den rosanen Schnee nie wieder los. In einem halben Dorf spielen Kinder mit verkohltem Holz. Und dann, dann war da ein weißes Stück Holz. Das war ein Knochen. Und die Kinder, die klopften mit dem Knochen gegen die Stallwand. Es hörte sich an, als ob jemand auf eine Trommel schlug. Tock, machte der Knochen, tock und tock und tock. Es hörte sich an, als ob jemand auf eine Trommel schlug. Und sie freuten sich. Er war so hübsch hell. Von einer Katze war er, der Knochen.

在这村庄边上,还有另一个村庄。这一夜,那里的人们站在窗边。时不时的,月光下的雪甚至被对面映成了玫红色。人们就目不转睛地看着。家畜撞着棚圈的围栏。也许人们还在黑暗中自顾自地点着头。秃头的男人们站在桌边。两个小时之前,其中一人用红笔画了一道线,在一张地图上。在地图上有一个点。这点就是那个村庄。接着一个人打了电话。再接着,士兵们就把黑夜里的色块抹去了:那个燃烧着血红色火光的村庄。一同抹去的还有在玫红色雪地里挨冻的尖叫的猫。秃头的男人这边便又是轻快的音乐了。一个女孩子唱了点什么。雷声时不时和进来。远远的雷声。男人们走在傍晚的路上。他们哼着歌。他们闻到了梨树的味道。现在没有战争。这些人也不再是士兵。可天边却出现了一抹血红色。他们不再哼歌了。其中一个人说:看呀,是太阳。他们便接着走,可不再哼歌了。因为盛开的梨花下玫红色的雪开始尖叫。而他们再也忘不掉玫红色的雪。在一个只剩一半的村庄里,孩子们玩耍着已经炭化的木头。可后来,后来出现了一块白色的木头。那是一块骨头。孩子们拿这块骨头敲击棚圈的围栏。听起来,就好像是在打铁皮鼓一样。咚,骨头发出了声响,咚咚咚。听起来,就好像是在打铁皮鼓一样。孩子们可高兴了。这骨头那么白那么漂亮。它是一只猫的骨头。 ;

E. 求推荐几本德语文学或者小说书,要有中文翻译的,最近在学德语,希望能增进学习。😊&#

可以看《小王子》德语版,虽然不是原版,但是很不错。可以对照中文翻译。还有格林童话也是德国的啊,童话小时候都看过,对照着读可以一边增进学习,一边回忆童年。

F. 《浮士德》这本书是德语文学巅峰之作,主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歌德用64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诗剧,故事一开始,上帝和魔鬼打赌。魔鬼认为人类很容易屈服于欲望,而上帝认为人类可以用理性战胜欲望。于是,魔鬼找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浮士德,一个50多岁的老单身汉,他一生都在学习知识,却从未体验过人生,和浮士德打赌,他会满足浮士德所有的欲望,只要浮士德说他满意,魔鬼就会带走浮士德的灵魂。

浮士德再次投身政治,帮助国王平定了叛乱,并在海边获得了一块封地,浮士德在这个时候有更高的追求。他开始填海造地,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让每个人安居乐业。但是魔鬼阻止了,害了很多人。浮士德悲痛欲绝,双目失明。这时,浮士德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魔鬼开始为他建造坟墓,浮士德听到了铲土的声音,误以为是人们自发开垦土地的声音,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说自己很满意,魔鬼要带走他的灵魂的时候,天使出现了,天使吧浮士德的灵魂带到天堂,浮士德的故事结束了。

G. E.T.A.Hoffmann的德语小说《Der Sandmann》主要是讲的什么,故事大概说明一下

故事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三封信开头,引出了三个人物:主人公纳塔内尔、他的未婚妻克拉拉以及克拉拉的哥哥罗塔。主人公给罗塔写信,信中提到了自己最近惶恐不安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最近遇到的晴雨表小贩科波拉是当年杀害父亲的“沙人”考普留斯,这次偶遇将成为不幸的开始。在信件中主角回忆了自己儿时的遭遇,儿时保姆讲述的“沙人”的恐怖故事,以及由于偷窥父亲和考普留斯的秘密实验被发现后造成的童年的创伤——他对考普留斯和失去眼睛的恐惧根植于此。此后父亲在实验中的离奇去世更让主角确信了考普留斯就是“沙人”,是不幸的罪魁祸首。
误收到信件的克拉拉认为主角的父亲的死亡事件只是意外,并仔细探讨了“神秘力量”的存在问题,她劝导纳塔内尔不要继续为此忧郁。纳塔内尔回信为自己辩护,顺便提到大学教授斯帕兰扎尼和他奇怪的女儿奥琳匹娅。
第二部分第三人称叙事者出现。自称主角朋友的叙述者以第三人称继续讲述故事。他先是对第一部分三个人物的关系进行补充,之后连上纳塔内尔放假回家后的情节:纳塔内尔变得忧郁,始终因为“沙人”事件焦虑不安,克拉拉与主角的爱情出现裂痕,两人分歧越来越大。回到大学后纳塔内尔痴迷用从科波拉那里买来的望远镜观察教授的女儿、神秘的奥琳匹娅,之后更是疯狂地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女子,想向她求婚。最终发现奥琳匹娅竟是自动机器人后,主角失去理智,陷入疯狂。从疯人院出院后,在游览城市、登塔看风景时再次发疯,最终坠塔死亡。

H. 都德著名的短篇小说是什么

编辑本段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1840年5月13日, 都德
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阿尔封斯·都德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很有特色的小说家,是“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爱蒙特·龚古尔)。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事迹
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课辅导员),独自谋生。 都德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启陵谈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
所有作品
1857年他17岁时带着诗作《女恋人》(1858)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札》的出版给他带来小说家的声誉。 这是一部优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抒发深厚的乡土感情。其中有几篇是美丽的童话,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叙述塞甘先生的一头温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爱自由,不满足于后园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游,勇敢地和狼搏斗,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 《高尼叶师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开设面粉工厂后使当地磨坊的风车都停顿下来,但高尼叶师傅磨坊的风车却照旧运转不休,原来他用生石灰冒充麦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却博得了居民的同情。 《磨坊书札》发表两年后,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1868)出版。《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悄碰短篇。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的。其中的《最后一课》和汪液《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最后一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国也有译文。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独特风格。1878年、1896年又先后发表了《故事选》与《冬天故事》。后被选入中学一年级语文课本。 普法战争以后是都德长篇小说的多产时期,共创作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揭露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罗蒙与长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划巧于钻营的资产阶级政客形象的《努马·卢梅斯当》(1881)、《萨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 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达达兰》中塑造了一个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说以漫画的手法讽刺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虚张声势的英雄主义。 《雅克》叙述一个贫苦男孩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过程,与《小东西》类似。 在《富豪》中,作者写一个暴发户到巴黎后遭到破产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勾画了第二帝国时期丑恶的的社会风尚。 《努马·卢梅斯当》写的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长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形象。 《不朽者》主要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 《萨福》写一个浪漫女子萨福的庸俗的爱情故事,曾受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产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1888年还发表了《一个作家的回忆》和《巴黎的三十年》两部回忆录。他的剧本《阿莱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国音乐家谱成歌剧。 他一生共写了十三部长篇、一个剧本和四个短篇集。长篇中较著名的除《小东西》外,还有讽刺资产阶级庸人的《达拉斯贡的戴达伦》(1872)和揭露资产阶级生活的《小弟弗罗蒙与长见黎斯雷》(1874)。都德赞同左拉的自然主义创作论,但并不是无动于衷地描写现实。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说,每篇一般两三千字,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 都德在文学理论上,对左拉的许多自然主义的创作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却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室里纯客观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正像他在《小东西》里所说的那样,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经历加进去罢了。都德的作品都加进了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和眼泪。他对当时法国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世态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讽和温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他的创作倾向,总的说来,是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批判的。不过他的社会视野不够宽广,批判不够深刻,揭露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则又近乎悲天悯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为描写对象,以亲切的略带幽默的眼光观察他们。他的观察细致入微,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独特意味的东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风格加以表现,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和动人的魅力。
代表作原文
《小东西》节选 上篇·六·小班 他用忧愁和顺从的神气看着我,眼光在乞求,但我毫不留情,队伍出发了,留下他孤零零地待在街中心。 十二·铁环 我痛苦至极,无法忍受,顾不得是否会被人看见,冲向花园的栅栏门,一跃而过,像疯子一样盲目地奔跑起来。 黑夜在静静地降临,广袤的雪原在半明半暗的暮色中显出一种难以名之的深深的凄凉。 我就这样,像受伤的小山羊一样奔跑了一会儿。如果“心碎”和“心在流血”不是诗人的说法,那么,我发誓在我身后的白色雪原上留下了长长的血迹。 …… 想到大厅时,我突然萌生一个念头,眼泪立刻止住了,我感到自己更坚强,更平静。我站起来,像做出了不可更改的决定的人那样步履坚定地朝萨尔朗德走去。 十三·维奥先生的钥匙 他骤然停住。我的目光使他的谎话停在嘴边。我面对面地,直直地瞪着他,这个坏蛋肯定从我的眼神中看到了许多东西,因为他突然脸色苍白,结结巴巴地不知所措,但这只是刹那间的事,他立刻又变得神气活现,用像钢一样冰冷和光亮的眼睛盯着我,满不在乎地将手插进衣袋,走开了,一面说谁要是不满意可以去找 呵!亲爱的埃塞特太太!我多想今晚就把你带走,让您摆脱这无情的奶牛和他的妻子!可是,唉!我自己也是在飘泊,我的钱只够买我的车票, …… 小东西走出巴蒂斯特舅父家时,心中十分难过。他独自走在去火车站阴暗的大街上,两三次极其庄严地发誓,从此要像个男子汉,以重建家业为唯一的追求。 下篇·一·我的胶鞋 于是我们两颗心灵紧紧地搂在一起了。可惜车站不是为这种亲热拥抱而设立的。这里有旅客厅,行李厅,但是没有互诉衷肠厅,没有心灵厅。人们推撞我们,从我们身上挤过去。 …… 后来我常常试图回忆那一夜巴黎给我的精确印象,然而事物和人一样,当我们头一次见到时,它们的外表很特别,但后来就变了。我未能重建我到达时的巴黎。它仿佛是多年以前我幼年时走过的一座雾蒙蒙的城市,后来我再也没有见到它。 二·母亲雅克 在下面,巴黎在隆隆响,可闻而不可见……我在窗前呆了一会儿,瞧着圆顶、尖塔,塔楼在阳光中闪亮,突然,城市的嘈杂声一直传到我这里,我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疯狂欲望,要投入这些声音,这些人群,这种生活,这种激情之中,在里面打滚,我欣喜若狂地对自己说:“去看看巴黎吧!” 五·白咕咕和二楼的女士 在圣日尔曼德普雷广场上,靠教堂的一角,一座楼房最顶层的左侧,有一扇小小的窗户,今天我每次看见它时就心中难过。它就是当年我们的房间的窗子。即使在今天,我从那里走过时,还想像昔日的达尼埃尔依然在那上面,他正瞧着如今已弯腰驼背的、凄惨的达尼埃尔在街头走过。 …… ……还有圣日尔曼的钟声每天来光顾几次。我很喜欢它们来看我,它们喧闹地从窗口进来,使房间里充满了音乐。时而是音符像眼泪一样一一垂落的、凄凉的丧钟。此外还有三经钟,午祷的钟声像披着阳光的大天使一样灿烂夺目地来到我这里,晚祷的钟声像忧愁的六翼天使一样在月光中降下,抖动巨大的翅膀使整个房间发出潮气…… …… ……然而,在寂静的夜里,托洛科蒂尼昂的声音一直传到我的桌旁,这凄惨的叠句使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我仿佛预感到它将在我生活中起的作用…… 六·皮埃罗特的故事 ……她突然抬起了一直低垂的眼睛瞧着我,而且,仿佛出现了魔法,这个小市民消失了,我眼前只看见她的眼睛,一双闪亮的大黑眼睛,我立刻认出了它们…… 呵,奇迹!这是同一双黑眼睛,……,同样的睫毛,同样的闪光,同样被克制的黑火焰。世界上居然会有两双同样的黑眼,多么荒唐! …… ……唉!魔法已消失,黑眼睛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僵僵坐在钢琴前椅子上的小市民…… …… ……雅克一见,便用足以击毙一头牛的摧毁性眼神盯着他,但未能击倒他,因为笛子手纹丝不动。 …… 可怜的、亲爱的雅克!他说这话时神情多么忧愁,多么无奈!为了使他放心,我放声大笑起来,声音比我想的还高。 九·你将来要卖瓷器 我看着他消失,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 我突然觉得自己更小,更弱,更胆怯,更幼稚,仿佛哥哥走时也带走了我的骨髓,我的精力、我的胆量,使我又矮了一截。我对周围的人群感到害怕,我又成了小东西…… 十三·劫持 他来到楼梯下,与一个人相撞。 “雅克!”他惊呼道,一面后退。 这是雅克……他们相视片刻,没有说话。终于,雅克双手合十,用充满眼泪的温柔的声音轻轻说:“呵,达尼埃尔!”这就够了。小东西内心深处受到感动,他像胆怯的孩子一样环顾四周,然后用低低的声音,他的哥哥勉强能听见的低低的声音说:“带我离开这里,雅克。” 《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改写课文)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朗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所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提示:(“法兰西万岁”:在法语中,法兰西是一个字,万岁是一个字!所以是两个字。)

I. 20世纪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名家是哪三大

都是获过诺贝尔奖的,挑选一下吧

特奥多尔·茅姆森 TheodorMommsen(1817-1903)1902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原因:创作了凯闷恢弘的著作《罗马史》。"Römische Geschichte".

卡尔·弗里德里希·乔治含桥·施皮特勒 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 (1845-1924)
191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谈孙猛
获奖原因:创作了史诗《奥林匹克的春天》。
1919 erhielt Carl Spitteler als erster (und bisher einziger) Schweizer den Nobelpreis für Literatur.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1999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1875-1955)
192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原因:创作了宏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
Thomas Mann ist der berühmte deutsche Erzähler des 20. Jahrhunderts und Nobelpreisträger für Literatur 1929.

海因里希·伯尔 Heinrich Böll (1917 — 1985 年)
197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J. 求原版的德语小说,最好是近现代的

呃如蠢刚才回头看了一下,好像关于Der Vorleser,的问题跟楼主已经讨论过了。汗……
其实德语中短篇小说没有被翻译过的很多,感渣贺陪觉国内德语文学的翻译需要做的工作还不少。可惜我本人虽然是学德语文学专业,其实很浑水摸鱼,对德国的短篇小说这个关心不够……
http://gutenberg.spiegel.de/ 很久以来都很不爽Spiegel,但这个Gutenberg Projekt某些时候还是挺管用的,上面有不拍唯少经典一点的书;就可惜因为版权问题,上面没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反过来说,这些书在国内也不好找啊。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