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的短篇小说
A. 70年代的作家浩然,他的代表作最有名的有哪几部
浩然原名梁金广,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代表之一。作为七零年代的作家,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艳阳天》,这一本小说在2019年的时候被评为是“新中国70年代70部长篇小说典藏”。这一本126万字的小说具有非常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是非常深远的,并且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成为了我们很多人心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浩然和他的《艳阳天》都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我们现在虽然已经无法经历当时发生的各种事情,但是通过浩然的经历还有他的小说,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六十年代里面劳动人民的勤奋以及乐观,从而对那个时代产生想要了解的兴趣。
B. 浩然的为农民写
“写农民,为农民写”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浩然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好的小说应该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不仅带有须子和萝卜缨子,还带着一嘟噜湿乎乎的泥土呢。”他的作品,也始终充满着浓郁、朴实的泥土气息。
浩然本名梁金广,1932年3月25日,浩然出生于河北唐山开滦矿区一个贫苦的家庭。他10岁丧父,12岁丧母,在悲愁和凄苦中度过了不幸的童年。浩然14岁时走上了革命道路,16岁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做过8年村、区、县的基层干部。在新生活的感召下,从小就是“戏迷”、“书迷”、受过民间文学熏陶、对文学天生就有灵气和悟性的浩然萌发了要当一名革命作家的强烈愿望。
在收到上百篇退稿后,1950年10月20日,《河北青年报》刊出了他的一篇千把字的题为《姐姐进步了》的短文,使他进一步坚定了立志文学创作的信念。1954年,他的反映农村新生活的两篇小说习作发表于岁谨山《河北日报》文艺副刊上晌慎,由此他被选拔到该报社任记者。1956年,他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发表于由老舍主编的《北京文艺》上,从而引起了首都文学界的关注。1959年,在浩然相继出版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等三部表现农村新人新事、充满浓郁泥土气息的短篇小说集后,鉴于他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和秘书长的郭小川主动介绍浩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1964年底,浩然被调到北京市文联成为一名专业作家。“文革”前夕,他创作出版了《新春曲》等10个短篇小说集、4部儿童文学集和散文集《北京街头》,并推出了他的代表作《艳阳天》。 家喻户晓
《艳阳天》一问世即引起了强烈反响,浩然也随之家喻户晓。他收到全国各地热心读者的来信共1万多封。197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又将其改编拍成了电影,更使这部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艳阳天》是浩然最好的作品,也是最能显示浩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它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生动传神,显示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艳阳天》出版后,浩然将所得稿费1万元全部交了党费。新加坡一个财团要出200万元买下他作品的所有版权,被他断然拒绝。他说:“将来如果有人要改编我的作品,还得到国外去购买版权,那叫什么事!”某饮料厂,以100万元的酬金请他给某饮料做电视广告,他也婉言谢绝了。浩然说:“我为人的标准是,不要有野心,不要有贪心,不要有害人之心。要热诚待人,厚道而正直。”
有人说浩然是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浩然对此坦言:“写农民、给农民写是我自觉自愿挑起的担子,我要把这副担子挑到走不动、爬不动、再也拿不起笔时为止。”由于他把对农民的深厚感情都写进了作品里,他的作品也因此被学者们称为“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形象画卷”。 浓烈的“文学绿化情结”
1972年,浩然出版了作品《金光大道》后,名声大振,成为了那个年代里唯一出名的作家。在那样一个文化凋零的年代中,只有《艳阳天》《金光大道》等长篇小说,当年也只有浩然的这些小说可在新华书店里出售。
然而根据各种资料和浩然自己的讲述,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农民的淳朴,没有失去做人的本质,更没有利用唾手可得的机会去做更多的“事”。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质朴、单纯、本分的人,他像一位农村的生产队长和村支部书记,经常穿着一件中山装,说话腼腆,没什么架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浩然主动隐退,过起了少人关注的晚年生活。
1986年秋,浩然从北京市文联宿舍直接搬到了位于北京东部的河北省三河县定居乎中。在深入生活为新时期农村纵情讴歌的同时,致力于培养文学新人。
1997年5月,在北京市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浩然当选为北京作协主席,2003年9月后任北京作协名誉主席。晚年的浩然舍弃了京城的安逸与舒适,扎根基层,定居三河,致力于培养农村青年和乡土文学作者,称这是一项“文学绿化工程”。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六七年时间,三河县形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作者群,还出版了三河本地作者的文学丛书《三河泥土文学丛书》。对于浩然不惜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而全力培育文学青年的行为,有人不理解,表示惋惜。浩然却说:“我自己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是业余作者出身,因此我了解文学小苗最急需有人伸出热情的手加以扶植。”他那浓烈的“文学绿化情结”和甘当人梯的行动,受到了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赞扬。
浩然的女儿梁春水说,三河是浩然最想“归属”的地方,浩然生前曾经在一本书中写道:“这片土地不仅养育了我的生命,也培养了我的心灵。”
C. 浩然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活泉》、《圆梦》、《春歌集》等。
D. 金光大道的作者简介
浩然(1932~2008-2.20 ),本名梁金广,中共党员,中国著名作家 。祖籍河北宝坻(今属天津)。1932年3月25日出生于河北唐山,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1月在《北京文艺》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引起文坛注意。1958年出版第一部同名短篇集。1962年底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艳阳天》。1964——1970年底开始创作多卷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浩然在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先后创作出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圆梦》等作品,共出版著作70多部,仅在国内发行量就达1000多万册,系我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之一。
E. 浩然写的《金光大道》是青松岭吗什么地方
浩然的《金光大道》是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与青松岭无关,讲的是芳草地贫下中农在土改时期以高大泉为代表走互助组合作社集体化道路的故事。有些人为什么对文革期间一些优秀文艺作品,一概乱扣帽,一概全盘否定。尽管文革运动不好,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是也不泛有好的事物,好的业绩,只是运动和阶级斗争太突出了,不利于经济建设与发展。什么是 社会 主义新农村, 社会 主义新农村发展大道在哪里?我认为最终还是在集体化道路上。
青松岭与浩然没什么关系,浩然的《金光大道》属于文革时期的概念袜铅化小说和电影,其主角高大全与样板戏的主角都是一个模式,千篇一律的“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的伟大英雄。
浩然有一部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故事,名字叫《春歌集》。
芳草地,浩告启好然写的应该是河北北部如蓟县,宝坻一带或北京郊区的事。
不是青松岭,而是段甲岭。
据说浩然长期生活在河北三河市(以前是三河县)段甲岭,《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应该吸取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素材。
《旁卖金光大道》写的是天津蓟州的事!
青松岭在河北兴隆茅山,金光大道描写的段甲岭离这里不到一百公里!
不是青松岭,是高老庄和祝家庄。
《金光大道》写的是河北农村翻身农民由单干到团结一心成立初级社到高级社的故事。而青松岭则是写的东北农民在人民公社发生的故事。
看过好几遍,优秀作品!
F. 文革时期的作家都有哪些
并没有文革时期作家的说法,很多作家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当然有在那个时期大红大紫的作家,比如浩然
被称为“文革时期唯一作家”的浩然昨天早晨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76岁。作为“文革文化”的重要代表,浩然的辞世标志着那个时代的远去。
浩然本名梁金广,1932年生于唐山,少时读过3年小学,16岁加入中共。他当过8年村、区、县基层干部,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担任专业作家,后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主席。
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早期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等,1965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三卷本;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4年出版中篇“诗体小说”《西沙儿女》。
浩然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期间红极一时。他的《艳阳天》、《金光大道》歌颂中共在农村斗争地主、富农、推行农业集体化的“伟大运动”,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与八个样卖橘蔽板戏一起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
由于《艳阳天》、《金光大道》受到文革“旗手”、毛泽东妻子江青的青睐,浩然不仅常受到江青接见,也由一名普通的农民作家一跃成为当时文艺界乃至政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浩然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共十大和第四届全国人大,1976年9月成为文学界唯一参加毛泽东治丧委员会的代表。文革时期,他以“文化界人士”名义经常参加外事活动伍历,并曾出访日本。
1974年,中越发生西沙海战后,浩然被江青“亲自委派”到西沙群岛前线视察,回京后写出间接歌颂江青的《西沙儿女》。后来他又奉江青之命视察大寨并写成报告文学《大地的翅膀》。他的小说《艳阳天》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文革时期拍摄的为数极少的故事片之一。
文革后,浩然因与“四人帮”过从甚密而遭到批判,并一度失去自由,官方对他的审查结论是:“不是帮派分子,在文革中摔了跤,但没有完全陷进去”。浩然后来又写过《苍生》、《乐土》、《活泉》等作品,但反响一般。
浩然曾说,他从一个只读过3年小学的农民,靠中共给予的机会,掌握了大学专门课程,最终“成了组织上承认的、名正言顺的作家”,“这是个奇迹,亘古未曾出现过的奇迹。”
他也一直不接受文革是“浩劫”的结论。他在评价自己在文革中中州的表现时说,他“不是蟊贼,不是爬虫,而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战士,一个有所贡献、受了伤的文艺战士”。
在一段特殊时期,浩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8个样板戏,1个作家。”有人说浩然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文革”时期唯一的“得意分子”……
浩然生平
浩然原名梁金广,1932年3月25日出生于开滦赵各庄矿区。他1949年冬季开始练习写作,自学成才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活泉》、《圆梦》等,《苍生》获得了首届“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有学者评论他的作品“是很形象的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图画”、“写出了个人和社会的双向的真实”、“具有史料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价值”。
1964年10月浩然调入北京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北京文学》主编、《东方少年》主编。1997年5月,在北京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浩然当选为北京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9月至今任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G. 小说"金光大道"的作者是谁
小说"金光大道"的作者是浩然! 希望可以帮助你! 山东省昌乐县是浩然艺术生命的第二故乡。1960年,浩然以俄文报《友好报》记者的身份,下放到昌乐县东村劳动锻炼,度过了他生命中难忘的8个月。在那里,他创建了东村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带领全村400名干部群众生产自救,渡过难关,与那里的父老相亲们结下了生死相依的血肉关系。他白天与社员一起劳动,忍着饥饿耪荒地、抢麦收、护秋坡、修水库,晚上熬夜写作(秋季晚上还要与干部社员一起巡逻护秋),《车轮飞转》《送菜籽》《半月敲门》《太阳当空照》《人强马壮》《珍珠》《大肚子蝈蝈》《荣荣》等20多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就是那时在昌乐问世。
浩然曾回忆当时写作的情景:“那时写东西从不讲究什么场合,田间地头、推土车架上、粪筐上、场院屋的炕头上,都能凑合着写。晚上屋里纯尺那盏小煤油灯经常亮到鸡叫头遍。”“当深夜,我披着月光,漫步在寂静清爽、飘着米谷香味的场边上,许多激动过我的事情都展现在眼前,许多话语都涌到唇边,急不可待要向别人倾诉。于是我把粪娄翻扣在场上,在上面铺一条麻袋,把保险灯捻亮,就趴在这个‘桌子’上写开了。……有时为防蚊子叮咬,不得不换上长衣长裤,把袖口扎起来,常常是一写到半夜,还看了场,一举两得。”(浩然:《我的人生》)《信裂艳阳天》中惊心动魄的大雨中抢救麦垛的情节,就是来自他在东村的真实生活。书中那个至为感人的农业社饲养员马老四,就是以东村大队保管员田敬元为原型创作的。
浩然念念不忘昌乐乡亲,曾先后五次重返昌乐探望,一次带着老伴,一次带着女儿,每次来访总是怀着赤子般的虔诚,一个门口一个门口的登门拜访,并把自己从北京捎来的糕点礼品一一送到乡亲中那些老者、弱者手中。1990年,浩然写了《东村的乡亲们》,收入他由青岛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纪实文学集《婚姻小路上的爱情坎坷》,后又编入《浩然全集》第18卷。1999年,长征出版社出版了由昌乐县政协滑裤闭编辑的《浩然与昌乐》一书(这本书我还没有,很遗憾)。2000年出版的浩然口述自传《我的人生》中,有一章记述的就是他在昌乐的难忘岁月。影碟《浩然传奇》是北京电视台在浩然病重住院期间摄制的两集传记纪录片,里面就有浩然晚年回昌乐县东村看望乡亲们的珍贵镜头。
鉴于浩然与昌乐县的不解之缘,昌乐启动了《艳阳天》再现工程,以浩然文化为主线,准备建设一处集文化局机关、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文物陈列室、文化艺术馆和浩然文学馆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广场。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活泉》、《圆梦》等。
H. 浩然的个人简介
浩然(1932~2008-2.20 )本名梁金广,中共党员,中国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宝坻(今属天津),1954年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1956年9月调北京俄文《友好报》当记者,同年11月在《北京文艺》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喜鹊凳粗登枝》,引起文坛注蠢粗粗意。1958年出版第一部同名短篇集。此后致力于创作反映北方农村现实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的作品。1959年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1年调任《红旗》杂志编辑。1962年底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艳阳天》。1964年《艳阳天》第一卷出版,同年10月调中国带镇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从事专业创作,成为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1970年底开始创作另一部多卷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这些作品留有当时社会思潮的印记,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973年参加了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1974年为适应政治需要写了中篇小说《西沙儿女》,创作上走了弯路。1977年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委员,1979年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1986年冬天为了深入农村生活,曾到河北省燕山脚下一个小镇任副镇长。198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苍生》,以新的视角观察和反映变革中的农村现实和新时期农村的巨大变化。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乡土特色鲜明,语言朴素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写农民,给农民写”是他的创作宗旨。
2008年2月20日因冠心病引起心脏衰竭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
I. 浩然小说苍生全文阅读
冀东有个偏僻的山村名叫田家庄,但村里姓田的人家只有田成业一户了,而且这唯一的一户姓田的也面临着绝后的危险。田成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留根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找上对象,二儿子保根24岁了,连考三年大学没考取,仍蹲在自家那破旧的房子里复习功课。现在是80年代的第一个早春,老实巴脚的田成业正和留根一起从山上往山下背石头,准备建房子。建不起房子没有姑娘愿意上门,父子俩累得吐血也不敢停下。这天中午老地主巴福来来请田成业吃酒席,因为他儿子巴平安今天结婚。新娘就是曾经和留根见过一面、嫌留根没有房子不同意的那位姑娘。巴家的红砖院墙里你来我往,西班吹鼓手比赛着吹,村党支部书记邱志国带着村干部来贺喜,热闹非凡。看看人家想想自己,田成业悲伤不已,喝得半醉,到祖坟里默默蹲了许久。老地主巴福来解放后受了30年管制,1979年村里根据中央文件给他摘了地主帽子。实行责任制之后,邱志国为了表示自己执行中央政策坚决,自作主张把村里的果园廉价承包给巴福来。巴福来只喷了几次药,一年白赚七八千元,建了新房,40岁的儿子也讨上了媳妇。那片果园是全村人用好几年时间开山建成的,为建果园田成业的一个侄子还丧了命,所以现在田家只剩下了一户。搞承包的时候村里的高中毕业生田保根、团支部书记邱方、复员军人郭少清等一帮青年人要求联合承包果园,邱志国不同意,硬是包给巴福来。所以村民们对邱志国和巴福来满心怨恨。邱志国曾经有过光荣的历史,土改、合作化、学大寨时都是带头人,但现在成了土皇帝。他把窑场承包给孔祥发,自己入“权力股”——以村党支部书记的名义参加经营管理,发了大财。而田家庄的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青年人眼看着在田家庄没有出路,纷纷出走。苏吉祥当登门女婿去了红旗大队,郭少清到南方海边去恳荒,邱方丢掉团支部书记的头衔去跑生意。保根顽皮、聪明而又好强,他不愿意像父亲、哥哥那样安分守己当农民、在贫困和辛劳中挣扎,他决心闯出自己的路,和邱志国见个高低。夏天过去,房子建了起来,保根也考取中等技术学校,背着行李到北京上学去了。留根的婚事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有了进展。女方杜淑媛是一位善良、淳朴的山村姑娘。父母双亡,她独自给奶奶养老送终,又把弟弟杜有志抚养成人,然后自己才找婆家。她要求留根给她买一块进口手表,留根一口答应。但一块进口手表要158块钱,留根知道父母为建房已经筋疲力尽,实在不忍心再让父母为手表受苦。这天夜里,他带着一把钳子去燕山镇的商店偷手表。路上他遇到田家庄的电工,电工说他亲戚家被偷,小偷被抓住后进了监狱。留根醒悟到自己这样做也会进监狱,急忙跑回家来。但电工告诉他,保根根本没考上什么技术学校,而是在县城的建筑工地当小工。当初他说去北京上学,纯粹是为了面子搞的恶作剧。得到这个消息,田大妈第二天就急忙去县城找保根。保根嬉皮笑脸,谎说在学校学不到真本事,所以退学来工地学技术,并借了160元钱给田大妈,说是自己的存款,让妈妈拿回去给嫂子买手表。田大妈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回田家庄来。田留根给杜淑媛买了手表,第二年正月十五二人结了婚,一家人和和美美。后来田大妈无意中听说保根那钱是借来的,根本不是什么存款,又生气又担心。她怕保根在外面耍花招惹祸,便要他回家来找媳妇,老老实实过庄稼人的日子。保根为了能继续在外面闯荡,便把朋友的妻子带回家,说是自己在城里我的对象,中秋节就回家来订婚,让家里别再为他操心。田成业和田大妈高兴得合不拢嘴。保根回到县城,仍然在基建队当小工。由于他聪明,讲义气,不久还学会了砌墙和开汽车。夏天,建筑队承建县里的一座大冷库,所有的砖都由田家庄孔祥发和邱志国承包的砖瓦窑供应。孔祥发、邱志国和冷库负责人狼狈为奸,采用多收款少付砖的办法,大量侵吞国家资金。保根得知此事,通过负责运砖的熟人掌握了证据,向县**办公室控告。但县里把材料转到乡里,乡长和邱志国有亲戚关系,又把消息透露给邱志**根没有成功。砖瓦窑的会计陈耀华是保根的同学,一直恋着保根。保根知道她和邱志国、乡长是亲戚,离开了钱和权就很难生存,担心她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有些犹豫。现在,他决定通过陈耀华去搞更确凿的证据,办倒邱志国。田大妈虽然为二儿子找了城市姑娘而高兴,但她爱面子,讲老规矩,也想在订婚那天给二儿媳妇一块进口手表。认为只有这样两个儿子才摆得平。中秋节近了,手表钱还没有着落,田大妈心急如焚,只好低声下气去求杜淑媛,要借那块手表先给二儿媳妇,但杜淑媛红着脸拒绝了。田大妈又急又气又伤心,说杜淑媛不通人情、没有良心。留根也给杜淑媛讲起为了那块手表他如何险些当小偷,保根如何借钱。但杜淑媛仍然不同意。中秋节这天上午,田大妈急忙去燕山镇找杜有志,想让杜有志来说服杜淑媛。见了杜有志她才知道,当初杜淑媛要进口手表是为了弟弟。那时杜有志正找对象,女方非要一块进口手表不可。杜淑媛没有办法,只好向田家要。她拿到手表一次也没带就偷偷给了弟弟。现在婆婆向她借手表,她不好意思说实话,只好红着脸拒绝。家里,杜淑媛觉得对不起婆婆和丈夫,带着一瓶农药进山自杀。但想起田家对她的关怀和爱护,想起肚子里田家的后代,她醒悟了,摔碎药瓶往回走。一辆卡车停在她身边,车上下来的是英姿勃勃、风尘仆仆的保根。现在,他和一帮朋友组织了民办建筑公司,还担任副经理。杜淑媛坐着保根的车回村。陈耀华正等在村口,她对保根说邱志国关系网大、根子硬,劝保根别自找麻烦,但保根不接受她的劝阻。田家人看到杜淑媛写得歪歪扭扭的绝命书已经乱成一团,见杜淑媛和保根一起回来,田大城抱着儿媳痛哭……。田家过了一个欢乐的团圆节,田老夫妇发现保根长大了,有出息了,决定不再管他的婚事。
J. 小说艳阳天主要人物及外号
小说艳阳天主要人物是萧长春、焦淑红、韩百仲、马连福、马之悦、马同利等人。
萧长春,民兵排长,带领群众当时农业合作高级社主任兼村支书马之悦和一帮坏分子作了坚决的斗争取得胜利,当了党支部书记兼社主任。心思缜密,感情细腻,原则性强,带领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焦淑红,村团支书,美丽、大方、热情,嫉恶如仇,于工作中恋上“表叔”萧长春,她曾犯愁斗山慧禅争形势复杂,但也明白不能有畏难情绪,唯有迎难而上,才能取得胜利,碧乱最后也赢得美满爱情。
韩百仲,农业合作社副主任,老党员,立场坚定,经验丰富,与萧长春等人一道与坏分子做坚决的斗争。马老四,一位憨厚、朴实的农业社饲养员,积极分子,爱憎显明,被人尊称“四爷爷”。马连福,生产队长,马老四儿子,被坏人煽动和利用,后来改正了错误。
马之悦,蜕化异己分子,表面上是党支部书记兼社主任,但其实他是个混进党内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娶了地主马小辫的闺女马凤兰,到处煽风点火,大搞阴谋破坏活动。
马同利,富裕中农,被人称为“弯弯绕”,自私自利,思想落后,但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坏,只不过他是过于自私罢了。马小辫,一个想变天、想复辟的反动地主分子,还杀害萧长春的儿子小石头。
作者简介
浩然(原名梁金广,1932-2008),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32年3月25日出生于河北唐山,1946年参加革命,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逗尘党。从1956年11月在《北京文艺》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喜鹊登枝》起,浩然在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
浩然,先后创作出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乐土》、《圆梦》等作品,共出版著作70多部,仅在国内发行量就达1000多万册,是我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