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斯的长篇小说作品
❶ 20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1《船长与大尉》(上下)[苏 卡维林]
2《穿破裤子的慈善家》(上下)[英 特莱塞尔]
3《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4《斯.茨威格小说选》[奥]
5《西线无战事》[德 雷马克]
6《愤怒的葡萄》[美 斯坦贝卡]
7《起义》[罗 李.列勃里亚努]
8《恰巴耶夫》 [苏联 富尔曼诺夫]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奥斯托洛夫斯基]
10《普通人狄蒂》[丹 尼克索]
11《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瑞典 拉格洛孚]
12《喀尔巴阡山狂想曲》[匈 伊雷什.贝拉]
13《自由或死亡》[希腊 卡赞扎基]
14《广漠的世界》[秘鲁 西罗.阿莱格里亚]
15《梅特林克戏剧选》[比]
16《变》[法 米歇尔.布托尔]
17《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墨卡洛斯.富思特斯]
18《艾特玛托夫小说选》[苏]
19《哈拉马河》[西 费洛西奥]
20《看不见的人》[美 拉.艾里森]
21《城堡》[英 阿.约.克罗宁]
22《迷雾》[西]乌纳穆诺 1988
23《莱尼和他们》[西德 海因里希.伯尔]
24《雪国》[日 川端康成]
25《农民》(1~4)[波 莱蒙特]
26《旋涡》[哥伦比亚 里维拉]
27《无产者安娜》[捷克 奥勃拉赫特]
28《刀锋》[英 毛姆]
29《缩影》[日 德田秋声]
30《侏儒》[瑞典 巴.拉格维斯]
31《丧钟为谁而鸣》[美 海明威]
32《菲茨杰拉德小说选》[美]
33《伪币制造者》[法 纪德]
34《在轮下》[德 赫尔曼.黑塞]
35《好兵帅克历险记》(上下)[捷克 哈谢克]
36《奥拉维亚短篇小说选》[意]
37《小城畸人》[美 舍伍德.安德森]
38《土生子》[美 理查.赖特]
39《喧哗与骚动》[美 威廉.福克纳]
40《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英]
41《告别》[德 约翰内斯.贝歇尔]
42《血与沙》[西班牙 伊巴涅斯]
43《啊 拓荒者! 我的安东妮亚》[罗 薇拉.凯瑟]
44《豪门春秋》 (美)伊迪丝.华顿
45《宫间街三部曲》(《两宫之间 向往宫 甘露街》) (埃及)纳吉布.马哈福兹
46《堂塞贡多.松布拉》 (阿根廷)吉拉尔德斯
47《青春——康拉德小说选》 (英)约瑟夫.康拉德
48《幸运儿彼尔》(上下) (丹麦)彭托皮丹
49《大地的成长》(挪威)克纳特.汉姆生
50《考德威尔中短篇小说选》(美)欧斯金.考德威尔(2000年再版更名为《烟草路》)
51《美国三部曲》(《北纬四十二度》、《一九一九年》、《赚大钱》)(美)多斯.帕索斯
52《人树》(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53《大街》(美)辛克莱.路易斯
54《裸者与死者》(上下卷) (美)诺曼.梅勒
55《风中芦苇》 (意大利)黛莱达
56《红颜薄命》 (芬兰)弗.埃.西兰帕(漓江版译本译为“少女西利亚”)
57《幼狮》(上下)[美]欧文.肖
58《蝇王》[英]威廉.戈尔丁
59《赤手斗群狼》[德]布鲁诺.阿皮茨
60《加布里埃拉》[巴西]若热.亚马多
61《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62《蒂博一家》(上中下)[法]马丁.杜.加尔
63《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64《权力的走廊》[英]C.P.斯诺
65《劳伦斯之女克里斯丁三部曲》(1—3)[挪]温赛特
66《养身地》[厄瓜多尔]豪尔赫.伊卡萨
67《夸齐莫多 蒙塔莱 翁加雷蒂诗选》[意大利] 夸齐莫多 蒙塔莱 翁加雷蒂
68《海浪》[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69《血的婚礼》[西班牙]加西亚.洛尔卡
70《名望与光荣》(上中下)[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71《基希报告文学选》[捷克] 基希
72《儿子与情人》[英]劳伦斯
73《彼得大帝》(上下)(苏)阿.托尔斯泰 1992
74《亨利四世》(上中下)(德)亨利希.曼
75《雨王汉德森》(美)索尔.贝娄
76《旧地重游--查尔斯.赖德上尉神圣的渎神回忆 》[英]伊夫林.沃 --1988
77《母与子》(上中下)[法]罗兰 1990
78《莎尔卡.瓦尔卡》[冰岛]拉克斯内斯 1989
79《魔山》(上下)[德]托马斯.曼 1991
80《蜜蜂脑袋奥勒》[德]施特里特马特 1985
81《风雪》[日]石川达三 1987
82《探险家沃斯》[澳]怀特 1991年[印量2108]
83《马人》(美)约翰.厄普代克
84《铁皮鼓》 [联邦德国]格拉斯著 1990
85《细雪》[日]谷崎润一郎 1989
86《好伙伴》(上下)[英]普里斯特利 1989
87《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俄)高尔基
88《空军飞行员》)(法)圣艾克絮佩里
89《法莫里亚克小说选》)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以上89种为老版本。
90《人的境遇》(法)安德烈.马尔罗
91《城堡》(奥地利)卡夫卡
92《赛拉斯.拉帕母的发迹》(美)豪威尔斯
93《鲵鱼之乱》(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94《第七个十字架》(德)安娜.西格斯
95《大师和玛格利特》(俄)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96《罗生门》(日本)芥川龙之介
97《告别马焦拉》(俄)拉斯普京
98《沉船》(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99《岸》(俄)尤里.邦达列夫
100《愚人船》(美)安.波特
❷ 德国的反法西斯文学作品有哪些
西格斯的《第七个十字架》讴歌斗争者的英勇,维谢特的《死者之林》描述集中营的残酷,沃尔夫的《马门教授》控诉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迫害、《两人在边境》描写共产党员的地下斗争,布莱希特的《第三帝国的恐怖和贫困》白描纳粹统治的社会状况
亨利希·曼的历史小说《亨利四世》借用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代表民族利益的开明君主,有影射制造民族灾难的希特勒的意味;布莱希特的历史剧《伽利略传》通过对伽利略生平事迹的重新阐释来探索“真理与强权”的关系,《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借三十年战争为历史背维谢特的小说《白水牛,或伟大的正义》,借助于一个虚拟的印度神话,反对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极权统治,虚构幻想的背后,实际上是对纳粹统治时期的政治与道德问题的深刻批判与反思。景,反映的却同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与灾难。
❸ 第七个十字架的作品评价
《第七个十字架》是安娜·西格斯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以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的德国为背景,描写某集中营里七个囚犯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打倒看守他们的党卫军,逃胡历出了集中营的故事。作者通过七个逃犯的不同经历,尤其是海斯勒的成功出逃,将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现实以及德国各个阶层的人,将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展示给世界,是一幅描裤斗搜绘德国现实的全景图。
关于这部小说,安娜·西格斯自己说:“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开始写《第七个十字架》的。有两三章曾发表在《国际文学》杂志上。
这部小说写于1937年,1939年在苏联《国际文学》杂志连载,后因“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定而中断,1942年在美国出英文版,继之在墨西哥出德文版,1944年拍成电影,1946年才终于在德国同德销弯国读者见面。
这部被誉为“整个德国流亡文学惟一史诗般的小说”为安娜·西格斯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年的历史检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中,尤其是在反法西斯的文学中,占有一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❹ 西格斯的长篇小说《死者青春常在》描写了什么揭示了什么
西格斯的另一部长碧神篇小说《死者青春常在》(1949,1968年拍成电影)概括了德国1918年十一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形象地展现了两大敌对阶级生死搏斗的情景。描写从共产党员埃尔温惨遭白卫军杀害开始,凶手们及其幕后悔链亏牵线人物为一方,同以埃尔温的亲友和同志们之间的斗争,揭示了社会和时代的基本矛唤此盾。
❺ 西格斯的《第七个十字架》描写了什么
《第七个十字架》(1942,1944年在美国拍成电影)是西格斯的重要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写法西斯统治时期一个集中营7个囚徒越狱逃跑的故事。法西斯在营内空让竖起7个十字闭亏神架,扬言要在短期内把他们抓回处死。其中的6人先后遇难,格奥尔格·海斯勒在反法西斯战士们的掩护下,终于成功地逃出国境。永远轿亏竖着的第7个十字架,象征纳粹残酷统治的虚弱和必然灭亡。作者广泛描写各个阶层和各种政治倾向的人物,勾画了一幅法西斯专政初年的德国现实图景。
❻ 西格斯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西格斯,1900年11月19日生于德国西部美因兹一古玩商和艺术鉴赏家的家庭。她先后在科隆和海得尔堡大学学习语言、文学、历史、艺术史和汉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她在学习时期受进步学生,尤其是波兰、匈牙利等国的政治流亡者的影响。
1928年,西格斯加入德国共产党。同年她发表小说《圣巴巴拉的渔民起义》,获克莱斯特奖金。1933年开始流亡生活,先在巴黎参加反法西斯书刊编辑工作,努力促进反法西斯作家统一战线的形成。1940年经法国马赛逃往墨西哥,在那里任《自由德国》杂志编辑和“海涅俱乐部”主席。1947年回到东柏林。1952年起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1978年5月改任名誉主席。1951年获国际和平奖金,并于1951、1959和1971年3次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奖金。
西格斯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与斗争为题材。他的短篇小说《到美国大使馆去的路上》(1930)和长篇小说《战友们》(1932),描述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意大利和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1919~1929年间反抗反革命暴政的英勇斗争。
西格斯在流亡期间完成的5部长篇和一些中、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反法西斯这一主题。《人头悬赏》(1933)描写一个青年工人被警察悬赏缉拿的经过,反映了法西斯取得政权前夕德国农村的真实生活,揭示了法西斯残酷的性质。《二月之路》(1935)描写维也纳无产阶级于1934年2月反抗纳粹傀儡道尔弗斯的起义和失败,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揭示建立革命领导和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拯救》(1937)反映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德国工人的生活与斗争,说明斗争是人们获得“拯救”的出路。《过境》(1944年英文版;1948年德文版)描写1940年希特勒军队入侵法国后,欧洲各国成千上万流亡者涌入马赛争取出境时的不安和痛苦。在《已故少女们的郊游》(1946)里,西格斯把现实、梦幻和回忆交织在一起,描写了她当年的女友们在纳粹统治时期的不同境遇。
《第七个十字架》(1942,1944年在美国拍成电影)是西格斯的重要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写法西斯统治时期一个集中营7个囚徒越狱逃跑的故事。法西斯在营内竖起7个十字架,扬言要在短期内把他们抓回处死。其中的6人先后遇难,格奥尔格·海斯勒在反法西斯战士们的掩护下,终于成功地逃出国境。永远竖着的第7个十字架,象征纳粹残酷统治的虚弱和必然灭亡。作者广泛描写各个阶层和各种政治倾向的人物,勾画了一幅法西斯专政初年的德国现实图景。
西格斯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死者青春常在》(1949,1968年拍成电影)概括了德国1918年十一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形象地展现了两大敌对阶级生死搏斗的情景。描写从物空共液如产党员埃尔温惨遭白卫军杀害开始,凶手们及其幕后牵线人物为一方,同以埃尔温的亲友和同志们之间的斗争,揭示了社会和时代的基本矛盾。
西格斯回国后的创作主要是描写大战后东德的现实社会问题。长篇小说《抉择》(1959)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前后社会发展情况为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着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作出抉择。小说通过3个一起参加过西班牙解放斗争的老战友的回忆,揭示目前斗争同罩埋瞎过去斗争的连贯性。《信任》(1968)是《抉择》的姐妹篇,情节相衔接。
西格斯还写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如《蜂房》(2卷,1953)、《加勒比海故事集》(1962)、《弱者的力量》(1965)、《渡航》(1971)和《奇遇》(1973)等。她的论现实主义和文学创作的论文,表现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倾向性和提倡艺术创新的勇敢精神。
西格斯早在1932年就写了长篇小说《战友们》,反映中国的革命斗争。她还写了随笔《计秒表》、轶事《驾驶执照》和报告文学《杨树浦五一节》。《计秒表》写中国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击溃国民党军队的第3次围剿。《驾驶执照》描写一个中国司机将车上3名日本军官的汽车开进长江的事迹,表现中国人民坚定的抗日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她还发表《向南方局递送新纲领》(1949),歌颂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和中央苏区的土地政策。游记《在新中国》是西格斯在1951年访问中国后,回国后发表的。
❼ 从1919-1933年德国文学有哪些著名作家作品
从1919-1933年,祥碰丛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吵埋德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高涨,它不但有革命作家联盟与《左翼》杂志,而且涌现了大批作家。德国主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梅林(1846—1919)、蔡特金(1857—1933)和卢森堡(1871—1919)均写了不少文艺论著。无产阶级作家还有贝希尔、沃尔夫、托勒等由表现主义转到无谨樱产阶级立场上来。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00—),著名作品有广泛反映20世纪20年代各国政治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同伴们》(1932)、反法西斯小说《月之路》(1935)等。从文学形式上来分,长篇小说有格伦贝格的《鲁尔烈火》(1926)、图雷克的《一个无产者自述》等等。诗歌有贝希尔的诗集《王位上的尸体》(1925)等等。戏剧方面,有沃尔夫和布莱希特等。
❽ 西格斯的长篇小说《抉择》描写了什么
西格斯回国后的创悄拆作主要是描写大战后东德的现实社会问题。长篇小说《抉兆哗择》(1959)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前后社会发展情况为题材,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着在社启猜枣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作出抉择。小说通过3个一起参加过西班牙解放斗争的老战友的回忆,揭示目前斗争同过去斗争的连贯性。《信任》(1968)是《抉择》的姐妹篇,情节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