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名篇中国
⑴ 求好看的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推荐
其实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就非常值得欣赏,尤其是他晚年的80年代后的作品,比如你提到的《受戒》,还有《大淖记事》、《徙》、《岁寒三友》、《鉴赏家》、《八千岁》、《云致秋行状》等等。都是用散文化的笔调来写小说,用平白朴实的语言来讲文化,这些都是对民族文字、语言有贡献的作品,有必要看。
还有的京派作家的像是老舍的,“荷花淀”派的孙犁的,还有像废名的,都写过很多非常经典的短篇值得去看(如《断魂枪》、《荷花淀》等等,网上都查得到)
也可以看看一些短篇小说年选之类的,都是年轻一代作家写的,风格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各有所取。
⑵ 中国著名短篇小说故事提要
中国著名短篇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阿Q正传/鲁迅祝福/鲁迅在酒楼上/鲁迅伤逝/鲁迅醍醐天女/许地山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微雪的早晨/郁达夫丽石的日记/庐隐断魂枪/老舍萧萧/沈从文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山峡中/艾芜春阳/施蛰存套不住的手/赵树理华威先生/张天翼小城三月/萧红山地回忆/孙犁受戒/汪曾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皇帝与小姑娘/萧伯纳变色龙/契诃夫喀布尔人/泰戈尔麦琪的礼物/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精确的婚姻学/欧·亨利十字勋章/巴比塞日内瓦湖畔的插曲/茨威格阿拉比/乔伊斯判决/卡夫卡鼻子/芥川龙之介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印第安人营地/海明威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作者+作品)
本人比较喜欢《伊豆的舞女》
所以……
伊豆的舞女: 主人公是一个二十岁的高中学生,性情孤僻。一次,在去伊豆的旅行途中,遇到一队乡村巡迥演出的艺人,并与之结伴同行。他认识了一个十四岁左右的美貌舞女,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为舞女迷人的姿色所吸引,甚至还产生过占有她的邪念。但他不愿这种无瑕的美受到沾污和损害。一方面。他为自己难以抑制的冲动而苦恼,更为少女夜晚可能受到侮辱而惴惴不安。当他在男女公共浴场看到她裸露着少女纯洁的肉体,欢叫着朝他迎面跑来时,从那天真无瑕的神态中,感到了无限的宽慰。舞女也对这位青年一见钟情。几天后,青年旅费耗尽,不得不和这队艺人分别了。临行前,来送他的舞女默默无言,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船开了,舞女的身姿渐渐远去,消隐。他沮丧地躺在床上,眼泪扑簌扑簌地往下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⑶ 中国现代作家谁的作品被称为短篇小说
1、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2、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陪派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纤改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3、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4、冰 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5、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毁乱判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6、茅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7、巴 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8、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9、柔 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10、萧 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11、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⑷ 中国当代短篇文学作品都有什么
孙犁的作品《荷花淀》
、《芦花荡》、《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
赵树理,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李季,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传》、《卡尔•马克思诗传》、
《燕妮•马克思诗传》
戴望舒代表作《雨巷》
沈从文,《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长篇小说《十八春》(《半生缘》)
巴金: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
⑸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包括哪三类
三言二拍:《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五大奇书:《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 。
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松隐漫录》、《莹窗异草》 。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反唐演义全传》、《前七国志》、《后七国志》、《北史演义》。
神魔小说:《后西游记》、《封神演义》、《女仙外史》、《绿野仙踪》、《平妖传》、《婆罗岸全传》 :
公案小说:《包公案》、《新民公案》、《海公案》、《林公案》、《施公案》 。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岐路灯》、《续金瓶梅》、《型世言》、《今古奇观》、《禅真逸史》、《禅真后史》、《觉世十二楼》、《无声戏》、《西湖二集》、《新白娘子传奇》。
才子佳人小说:《五美缘》、《梅兰佳话》、《平山冷燕》、《飞花艳想》、《好述传》、《双凤奇缘》、《五凤吟》、《五色石》、《绿牡丹》、《国色天香》 。
才学小说:《野叟曝言》、《史》、《镜花缘》。
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小五义》、《大八义》、《七剑十三侠》:
杂闲小说:《情史》、《骗经》、《笑林广记》、《岂有此理》(清·张南庄著)。
⑹ 中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有哪几部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他们的短篇小说都很优秀,推荐羊脂球,项链,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窗,这些都是名篇。另外,如果你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的话,也可以看鲁迅的短篇小说,但本人不推崇其作品。
⑺ 一九八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十五篇是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班主任》 刘心武 《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
《神圣的使命》 王亚平 《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
《窗口》 莫 伸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
《我们的军长》 邓友梅 《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
《足迹》 王愿坚 《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
《顶凌下种》 成 一 《汾水》1978年第1期
《愿你听到这支歌》 李 陀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梦》 宗 璞 《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
《伤痕》 卢新华 《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张 洁 《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张承志 《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张有德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取经》 贾大山 《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
《满月儿》 贾平凹 《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
《最宝贵的》 王 蒙 《作品》1978年第7期
《献身》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
《墓场与鲜花》 萧 平 《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
《眼镜》 刘富道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
《姻缘》 孔捷生 《作品》1978年第8期
《抱玉岩》 祝兴义 《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
《“不称心”的姐夫》 关庚寅 《鸭绿江》1978年第7期
《看守日记》 齐 平 《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
《芙瑞达》 于 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
《珊瑚岛上的死光》 童恩正 《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
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1977~1980)
一等奖
人到中年 湛容 《收获》1980年第1期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天云山传奇 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 1期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
蝴蝶 王蒙 《十月》1980年第4期
二等奖
土壤 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
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 《十月》1979年第1期
啊! 冯骥才 《收获》1979年第6期
大墙下的红玉兰 从维熙 《收获》1979年第2期
蒲柳人家 刘绍棠 《十月》1980年第3期
淡淡的晨雾 张抗抗 《收获》1980年第3期
开拓者 蒋子龙 《十月》1980年第6期
三生石 宗璞 《十月》1980年第3期
甜甜的刺毒 (土家族)孙健忠 《芙蓉》1980年第1期
惊心动魄的一幕 路遥 《当代》1980年第3期
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7期
小镇上的将军 陈世旭 《十月》第3期
剪辑错了的故事 茹志鹃(女) 《人民文学》第2期
彩云归 李栋、王云高 《人民文学》第5期
我们家的炊事员 母国政 《北京文艺》第6期
冈扎与哈利 樊天胜 《人民文学》第4期
记忆 张弦 《人民文学》第3期
悠悠寸草心 王蒙 《上海文学》第9期
谁生活得更美好 张洁(女) 《工人日报》7月15日
战士通过雷区 张天民 《人民文学》第7期
信任 陈忠实 《陕西日报》6月3日
蓝蓝的木兰溪 叶蔚林 《人民文学》第6期
话说陶然亭 邓友梅 《北京文艺》第2期
内奸 方之 《北京文艺》第3期
李顺大造屋 高晓声 《雨花》第7期
因为有了她 孔捷生 《人民文学》第10期
我爱每一片绿叶 刘心武 《人民文学》第6期
我应该怎么办? 陈国凯 《作品》第2期
重返 金河 《上海文学》第4期
罗浮山血泪祭 申杰英 《十月》第2期
办婚事的年轻人 包川(女) 《人民文学》第7期
空谷兰 (白族)张长 《解放军文艺》第12期
雕花烟斗 冯骥才 《当代》第2期
独特的旋律 周嘉俊 《上海文学》第2期
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哈萨克族)艾克拜尔 米吉提 《新疆文艺》第3期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西线轶事 徐怀中 《人民文学》第1期
乡场上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8期
月食 李国文 《人民文学》第3期
三千万 柯云路 《人民文学》第11期
笨人王老大 锦云、王毅 《北京文学》第7期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 蒋子龙 《新港》第5期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人民文学》第2期
灵与肉 张贤亮 《朔方》第9期
夏 张抗抗(女) 《人民文学》第5期
西望茅草地 韩少功 《人民文学》第10期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张弦 《上海文学》第1期
活佛的故事 (蒙古族)玛拉沁夫 《人民日报》7月12日
镢柄韩宝山 张石山 《汾水》第8期
心香 叶文玲(女) 《当代》第2期
勿忘草 周克芹 《四川文学》第4期
南湖月 刘富道 《人民文学》第7期
天山深处的“大兵” 李斌奎 《解放军文艺》第9期
你是共产党员吗? 张林 《当代》第3期
空巢 冰心(女) 《北方文学》第3期
春之声 王蒙 《人民文学》第5期
结婚现场会 马烽 《人民文学》第1期
丹凤眼 陈建功 《北京文学》第8期
红线记 罗旋 《人民文学》第8期
小贩世家 陆文夫 《雨花》第1期
最后一个军礼 方南江、李荃 《解放军文艺》第11期
手杖 京夫 《延河》第1期
彩色的夜 王群生 《红岩》第2期
美与丑 (藏族)益希卓玛(女) 《人民文学》第6期
海风轻轻吹 吕雷 《作品》第12期
卖蟹 王润滋 《山东文学》第10期
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
《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
《一个猎人的恳求》[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
《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
《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
《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
《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
《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
《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
《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
《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4期
《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1期
《蛾眉》刘绍棠《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
《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
《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
《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女)《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
《金鹿儿》航鹰(女)《新港》1981年第4期
《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
《最后一篓春茶》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
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 《十月》1982年第6期
赤橙黄绿青蓝紫 蒋子龙 《当代》1981年第4期
洗礼 韦君宜 《当代》1982年第1期
人生 路遥 《收获》1982年第3期
黑骏马 (回族)张承志 《十月》1982年第6期
祸起萧墙 水运宪 《收获》1981年第1期
相见时难 王蒙 《十月》1982年第2期
那五 邓友梅 《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
太子村的秘密 谌容 《当代》1982年第4期
燕儿窝之夜 魏继新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苦夏 江浙成、温小钰 《小说界》1982年第1期
射天狼 朱苏进 《昆仑》1982年第1期
流逝 王安忆 《钟山》1982年第6期
普通女工 孔捷生 《小说界》1982年第3期
张铁匠的罗曼史 张一弓 《十月》1982年第二期
驼峰上的爱 冯苓植 《收获》1982年第2期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十月》1981年第3期
远去的白帆 从维熙 《收获》1982年第1期
你在想什么 顾笑言 《花城》1981年第2期
山道弯弯 谭谈 《芙蓉》1981年第1期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拜年 蒋子龙 《人民文学》第3期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 《北方文学》第8期
八百米深处 孙少山 《北方文学》第2期
明姑娘 航鹰 《青年文学》第1期
哦,香雪 铁凝 《青年文学》第5期
不仅仅是留恋 金河 《人民文学》第11期
种包谷的老人 何士光 《人民文学》第6期
敬礼!妈妈 宋学武 《海燕》第9期
女大学生宿舍 喻杉 《芳草》第2期
三角梅 王中才 《解放军文艺》第6期
赔你一只金凤凰 李叔德 《长江文艺》第1期
火红的云霞 吕雷 《人民文学》第1期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民族文学》第5期
第九个售货亭 姜天民 《青春》第8期
漆黑的羽毛 石言 《雨花》第9期
芨芨草 鲍昌 《新港》第8期
声音 张炜 《山东文学》第5期
母亲与遗像 海波 《人民文学》第4期
老霜的苦闷 矫健 《文汇月刊》第1期
远处的代木声 (土家族)蔡测海《民族文学》第10期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
围墙 陆文夫 《人民文学》83年第2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青年文学》83年第1期
抢劫即将发生…… 楚良 《星火》83年第8期
阵痛 邓刚 《鸭绿江》83年第4期
秋雷湖之恋 石言 《人民文学》83年第10期
兵车行 唐栋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
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鄂温克族) 《民族文学》83年第10期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萌芽》83年第5期
亲戚之间 林元春(朝鲜族)清玉译 《民族文学》83年第9期
公路从门前过 石定 《山花》83年第7期
条件尚未成熟 张洁(女) 《北京文学》83年第9期
树上的鸟儿 王戈 《飞天》83年第9期
沙灶遗风 李杭育 《北京文学》83年第5期
肖尔布拉克 张贤亮 《文汇》月刊83年第2期
雪国热闹镇 刘兆林 《解放军文艺》83年第7期
遭遇之乐 陶正 《北京文学》83年第4期
除夕夜 达理 《人民文学》83年第5期
旋转的世界 陈继光 《人民文学》83年第11期
四个四十岁的女人 胡辛(女) 《百花洲》83年第6期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萌芽》83年第7期
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保《昆仑》1984年第6期
《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增刊1983年第1期
《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
《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
《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女)《十月》1983年第2期
《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
《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
《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
《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
《祖母绿》张洁(女)《花城》1984年第3期
《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
《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
《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
《春妞儿和她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
《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
《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
《啊,索伦河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4期
《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5期
《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
一九八四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
《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7期
《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
《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8期
《蓝幽幽的峡谷》[蒙古族]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
《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3期
《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4期
《六月的话题》铁凝(女《花溪》1984年第2期
《小说选刊》1984年第6期
《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
《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期
(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经评委会无记名投票决定,以得票多少为序)
《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7期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藏族]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1期
《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11期
《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
《小说选刊》1985年第5期
《今夜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
《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7期
《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4期
《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12期
《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
《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
《小说选刊》1986年第9期
《合坟》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
《小说选刊》1987年第2期
减去十岁 谌容 《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
洞天 李贯通 《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
夫妻粉 庞泽云 《海燕》1985年第11期
继续操练 李晓 《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
狗日的粮食 刘恒 《中国》1986年第9期
汉家女 周大新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
焦大轮子 于德才(满族) 《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
他在拂晓前死去 张廷竹 《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
这一片大海滩 杨显惠 《长城》1985年第6期
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
《甜的血腥的铁》 杨咏鸣 《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牛贩子山道》 雁 宁 《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
《葫芦沟今昔》 马 烽 《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
《小诊所》 周大新 《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
《清高》 陆文夫 《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
《马嘶·秋诉》 谢友鄞 《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
《陪乐》 朱春雨 《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
《塔铺》 刘震云 《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
《马车》 陈世旭 《十月》1987年第4期
《喊会》 柏 原 《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
《年关六赋》 阿 成 《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
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
桑树坪纪事 朱晓平 《钟山》1985年第4期
军歌 周梅森 《钟山》1986年第6期
一路风尘 王小鹰 《收获》1986年第2期
小鲍庄 王安忆 《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红高梁 莫言 《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
爸爸,我一定回来 达理 《芙蓉》1985年第1期
灵旗 乔良 《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
馕神小传 宋清海 《小说家》1986年第4期
风泪眼 从维熙 《十月》1986年第2期
红尘 霍达(回族) 《花城》1986年第3期
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 张笑天 《花城》1985年第3期
第五届(1987—1988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白马》王星泉
《十月》1987年第1期
《烦恼人生》
池 莉
《上海文学》1987年第8期
《风景》
方 方
《当代作家》1987年第5期
《去意徊徨》
刘 琦
《昆仑》1987年第6期
《冬天和夏天的区别》
苗长水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4期
《懒得离婚》
谌 容
《解放军文艺》1988年第6期
《天桥》
李 晓
《青年文学》1988年第8期
《追月楼》
叶兆言
《钟山》1988年第5
⑻ 推荐十部经典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往往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短篇小说则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前者体现的是作者的叙事抱负,后者更体现审美与情趣。现在社会生活节制快,生存压力大,极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去啃“大块头”的世界名著。
所以,我推荐十部国内外经典短篇小说,闲暇时,耗二十分钟甚至三五分钟,享受文学经典给予人的慰藉,提高人文素养。好吧,这理由太巨大,换个小理由——打发时间,充实一下寂寞空虚冷的灵魂。
1《孔乙己》——鲁迅
推荐语:
有人问鲁迅,在他创作的30篇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哪一篇,鲁迅回答说是《孔乙己》。《孔乙己》不但是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一。
这篇小说,我们初中时就曾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完全读懂。孔乙己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他身上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是现在和将来还有无数孔乙己活着。
我们写作,或者与人交流时,如何用一件道具,表现一个人死要面子,穷困潦倒,好吃懒做?鲁迅只用了一件长衫,两句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
2《命若琴弦》——史铁生
推荐语:
小瞎子是老瞎子的徒弟。师徒以拉三弦琴说书为生。
小瞎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山里姑娘,还把初吻给了她,姑娘嫁了别人。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这张药方就能让他的眼睛看到世界。
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坚持了几十个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看到光明,看到山山水水,看到小芳。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他找到了失恋后的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
命若琴弦,琴弦虽然坚韧却也亦断,这不就是我们丰盈又脆弱的生命吗?
3《古典爱情》—余华
推荐语:贫寒学子柳生入京赶考,在一座大宅的阁楼邂逅了富家小姐惠。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桥断不回出现在余华的小说里。在故事的五分之二处,一副余华氏暴力美学徐徐展开。
“公子切记,不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后面的情节,可以拍成恐怖片了。
余华常自诩以川端康成为师,连这篇故事的男女主角的名字——柳生和惠,都是日本烂大街的名字。可是这篇故事的叙述语言极具中国古典美,情节一如既往,像一张散发血腥味的温和笑脸。残忍与瑰丽的外衣下,隐藏着淡淡的温情。
4《河边的台阶》——泰戈尔
推荐语:
第一,如果直接叙述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情节难免令人乏味。大诗人泰戈尔玩出了新花样,借助河边台阶的口吻讲一个女人等待苦行僧丈夫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我现在还记得从前发生的一个故事。那天也像今天这样。”
第二,爱情与信念的两难,苦行僧是爱自己的妻子的,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民国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画面,一些仁人志士和美女发生关系后,都会深情地凝视着她,悲凉道:“奈何七尺之躯,以许国,再难许卿。”然后,提上裤子走人,给世人留下一抹倔强的背影,继续轰轰烈烈地闹革命。这也是爱情和事业的两难。
人生的两难实在太多,我高中的班主任有一天给我们上晚自习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已经22点30分了,冷不丁来一句,“我多想陪陪家人。”这也是两难。
人生那么多两难,还活着干什么?请看下一篇。
5《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推荐语:
自诩文艺青年的人,如果没有听过“欧亨利氏结尾,”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欧亨利小说向来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著称。
《麦琪的礼物》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女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都很贫穷。他们都有一件最珍贵的礼物。圣诞节到来之际,他们为了给对方买一件与之相配的礼物,不惜卖掉了自己珍贵的东西。而他们所准备的礼物此时也失去了意义。
这对年轻小夫妻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情。有了爱情,在贫富悬殊,人情冷暖的社会,可以找到安慰。无论老公或者妻子回家多晚,在城市的某间屋子里,都有一盏灯在等待者。活着干什么呢?少年少女们,先谈个对象再说吧。
6《套中人》——契诃夫
推荐理由: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我们都是套中人别里科夫, 我们都活在一个有一个套子里,从一个套子换了另一个套子。这个套子是鞋子车子,女子,屋子……
我们能看到别里科夫有形的套子,却看不到自己心里无形的套子。
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推理理由:这又是一篇中学课文,十年前学习的课文,至今还受益匪浅。
从写法上讲,堪称现实主义创作经典,明暗两线,最终交叉;以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心理,作者述而不叙。再次就不再引用。
小说主题,令人心里悲凉。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古今中外,相同之处,放之四海八荒而皆准。
8《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推荐理由:
海明威常言自己的创作是冰山理论。。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文字简约到不使用一个形容词。文中男女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有很多种猜想。
海明威是最能将感情藏自文字背后的作家。准确的说,《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文字只能占到小说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感情。
这种写法非常累,但是文字却非常有张力。
9《竹林中》——芥川龙之介
人性中的阴暗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这就是《罗生门》告诉我们的真相。《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合集《罗生门》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多年以来,我看过十几遍了,还没确定谁是凶手,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无论多襄丸、妇人、还魂的武士,还是樵夫,他们的叙述究竟谁最接近真实?
这种写法,我称之为“横看成岭侧成峰”。金庸的《雪山飞狐》就抄袭了《罗生门》的写法。好吧,我说错了,是向经典致敬。
10 ,《一块牛排》——杰克·伦敦
推荐理由:
杰克·伦敦是我成年后读的第一个美国作家,《热爱生命》里那个与艰苦环境搏斗,求生意志逆天的那个采金者;《马丁·伊登》里爱着白富美,心怀作家梦想,看透资本主义本质,生无可恋,绝望自杀的水生;《白牙》和《野性的呼唤》里,狼与狗的互相融合生成。
杰克·伦敦深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无论是野兽,他字里行间透漏着一股汗淋淋的男子汉味道。在杰克·伦敦笔下,野兽,荒原,饥饿,海啸,恶徒都不要怕,生命本能的力量会让你战胜他们。
这篇《一块牛排》却是例外,中年贫困的拳击赛汤姆·金无法战胜年轻力壮的对手,无法赢得比赛,付房租,养活老婆孩子。
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⑼ 短篇经典文学著作
有:《项链》、《倾城之恋》、《受戒》、《社戏》、《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1、《项链》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项链》采用了以物写人的手法,将项链作为一条主线,从它与人物的多重关系出发,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使读者透过项链对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
2、《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
3、《受戒》
《受戒》是汪曾祺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4、《社戏》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5、《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现代作家郁达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首刊于1924年2月28日《创造季刊》第2卷第2期。
《春风沉醉的晚上》 小说叙述了“ 五四”以后一对贫苦沦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贫民窟里,由素不相识到相互关怀、同情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身处厄境不失坚韧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
《春风沉醉的晚上》结构严谨精巧,语言质朴,情节自然,层层推进,心理描写细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价值。
⑽ 经典好看的中短篇小说分享
在繁忙的生活里,经典的中短篇小说成为了都市人最佳阅读选择,有时间就看看小说吧。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推荐的经典中短篇小说,欢迎参阅!
经典中短篇小说
1、《罗生门》
作者:[日] 芥川龙之介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短篇小说巨擘。他的众多短篇小说,从题材到形式,每一篇都独具匠心,不落窠臼。他经常是通过三两个人物,高度凝练地表达出主题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某个侧面的本质。“他的文学可以看作是大正期小市民知识阶层的良心、感觉、神经、趣味等经提纯而获得的结晶。他的创作是他学识与才华的化身。”
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侯著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本书精选了芥川龙之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三十多篇,其中包括《罗生门》、《地狱图》、《鼻子》等。
2、《一碗阳春面》
作者: [日] 栗良平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一碗阳春面》又译为《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日本企业内部和 *** 部门也广为流传,不论是首相、总统、议员、著名企业家,还是企业员工、普通百姓,无不为这个故事深深感染,因为在它朴实的语言下,蕴藏着触动灵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
作者栗良平通过收集日本民间故事而创作的感人故事《一碗阳春面》用简单地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对话、质朴的人物性格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在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这种善良、勇敢、奋发和友爱的人性美在母子三人身上以及面馆夫妇身上显露无疑。
3、《伊豆的 *** 》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伊豆的 *** 》描写的是一位19岁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那里的小舞娘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伊豆的 *** 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写了从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的离别的过程。
川端康成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纸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之后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4、《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美]卡佛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卡佛的成名作和公认的经典之作。收入卡佛17个名篇:《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取景框》、《咖啡先生和修理先生》、《凉亭》、《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纸袋》、《洗澡》、《告诉女人们我们出去一趟》、《粗斜棉布》、《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第三件毁了我父亲的事》、《严肃的谈话》、《平静》、《大众力学》、《所有东西都粘在了他身上》、《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还有一件事》。
哑巴毁了我父亲的余生,男人和女人的爱逐渐沉重而摇摆不定,过生日的男孩在医院里等待死亡,爱得死去活来的十七岁男孩和女孩有了女儿……卡佛用极简的遣词、冷静疏离的叙事,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边缘性以及现代人脆弱的自我意识。卡佛想说,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而且,爱情不过是一种记忆罢了。
好看的中短篇小说
《阿霞》
作者: [俄]屠格涅夫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阿霞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和一个女农奴的私生女。女农奴死后,由父亲抚养成人;父亲死后,由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带着到异国旅行。在德国的小城津齐格矿泉疗养地,阿霞与尼·尼邂逅,并爱上了他。尼·尼也热烈地爱着阿霞。
当阿霞主动提出与他约会、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时,他却惊得目瞪口呆,畏惧地退缩了。他对自己说:“如今,幸福来到了——而我却动摇了,我竟把它推开了,……幸福的突然到来反使我心慌意乱。我承认,阿霞本人,连同她 *** 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这一个有吸引力却又古怪的少女,着实把我吓住了。”他伤了她的心,也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决定与他诀别。当尼·尼意识到自己与幸福擦肩而过时,他自责、后悔,追怀不已。
经典小说
《大江东去》
阿耐 著
《大江东去》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程序。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 *** 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深刻,故事跌宕磅礴。
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程序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重的分量和特殊意义,被誉为“描写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小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