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拉文室外短篇小说市

拉文室外短篇小说市

发布时间: 2023-05-15 15:28:53

Ⅰ 要现代一女n男小说,不要太长。不要虐滴,最好要男主们很宠女主

《豪门女佣》
《妖孽》
《小蛮女钓美男》
《怜镜传说》
《别人采花吾采草》(一女N男)
《穿越时空爱上你》
《戏笑红尘非乱世》(一女N男,正文完结!)
《碎碎念》(一女N男)
《千梦游》(女尊男卑)
《将我心换你心》(女尊男卑)
《风月宝鉴》
《紫惑情魅》(一女N男)
《紫童闯男关》(1女N男)
《逐花》
《皇朝秘史之我的传说》
《狩猎美男之古旅》
《杀手情人保镖》
《无名星游记作者》
《恶俗穿越之女儿当自强》
《天才美女的穿越事故》
《帅哥们接招吧》
《百草传》、
1女n男 - s系双胞胎(辣文)
1女n男 - 独宠嫂嫂(辣文)
1女n男 - 粉色游戏(辣文)
1女n男 - 高校生的玩物(辣文)
1女n男 - 骊歌(微辣)
1女n男 - 逃脱(辣文)
1女n男 - 甄珠(辣文)
乱伦1女n男 - 冷(辣文)
禁忌+虐恋 - 十二岁的噩梦(np辣文

Ⅱ 小说6篇—短评

周大新的中篇小说《瓦解》

一篇极端事件而演化的家庭伦理悲剧。女儿万芹大胆超前的择偶理念与父亲老万腐朽封建家族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了不可调和的对立、碰撞。万芹在明知不能与男友结婚的情况下,主动生下她俩的女儿。在九十年代思想意识日趋开放的时期,她的作法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年轻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在相对思想封闭的农村,这种大胆叛逆的举动会遭到大部分人的嘲弄排挤诋毁,对于注重家族荣誉的老万所带来的压力是巨大难以承受的。但像老万那样残忍地将外孙女残害确实是个极端的个例,作者无疑是将这种矛盾冲突,有意戏剧化尖锐化。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老万采取如此令人发指的恶行,小说中多处的心理活动,说明老万是出于为拯救家族的道德名誉,这种举动令人心惊肉怕,面对幼小的生命毫无自制能力的外孙女竟数桐能痛下杀手,暴露出人灵魂中残忍的本性,那恐怖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将外孙女推入地窖的一刹那,老万也表现出后悔自责,看到外孙女残疾的躯体“震开了绑缚在他心中的大团温情和心痛”,但此时的自责和忏悔与他所犯下的罪恶相比是多么无力和虚伪。他的恶行终将被所有亲人不能原谅,并种下无法灶知弥补的伤痛和仇恨,老万成为孤家寡人,整个家庭由此瓦解。由此引发有关伦理道德的思考也在冲击和瓦解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反思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的家族荣誉观念,同时那些旁人的嘲讽难道对小女孩的遭遇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陈忠实的短篇小说《日子》

一对夫妇河边抬运石头的劳动场景,通过俩人对话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生存状态。单调、繁重的劳动没有压倒男人,但当女儿没考上高中重点班几乎将他压垮。在这种平凡劳作的日子里,他们依然对未来抱有小小的希冀,通过对过往女子身段的评价,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是向往。通过对县委书记被双规事件的议论,表现出作为普通农民单纯的善恶观念。夫妻俩虽然对待一些问题看法有分歧,但农民淳朴的本质特征得以相互支撑共同度日,当追求的目标没能实现(他高考只差一点儿而落榜),却是心甘情愿的为求生存而忍耐,在艰辛的日子里煎熬。而与这些没有过高要求只求能过上好日子的淳朴农民相对应的是那些县里官员的腐败,一边是辛苦的劳作,另一边是官员们的挥霍行为,以此形成鲜明的反差。黄土地常年辛劳的广大农民的这种日子还能改变、会有出头之日吗?

当然这对夫妻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也是不足取的,每日重复着单调的劳动已有十六七年,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似乎很遥远不适应,小农意识的保守不思进取的惰性深深地禁锢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想让女儿也子承父业,即可怜又可悲,千百年来下层农民的生存困境甘愿忍受劳苦的日子薯辩坦还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吗?

伊丽莎白.拉文斯卡娅的短篇小说《他想要什么》

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献身艺术的年轻女画家不可思议的经历。他想要什么,这个“他”所指是谁?是她爱慕的艺术家,还是那个恶棍小伙子。女画家在火车上的厄运,那个与她对座的小伙子想要什么,他真正用意显然不是她的艺术作品,而是与艺术无关丑恶的肉欲和贪婪。但姑娘对艺术的追求纯净吗?她追求的动机能够超出世俗欲念达到纯粹的艺术境界吗?显然姑娘自己也很迷茫,她只沉醉于对艺术家的爱情渴望和浪漫的想象之中,对艺术真谛的认识还很浅薄。为艺术献身,为了挽回自己的艺术作品——两幅画,竟然荒唐地演变为献出了自己的贞洁,委身于那个恶魔,作者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女画家因遭遇而妥协所付出的可悲代价和所应承受的必然结局。

用世俗眼光来判定艺术品,用暧昧的情念和欲望来获取艺术家的情感交往,这种危险的交换,最终将艺术沦为庸俗化可悲的境地,所能得到的只能是欲望的发泄和对艺术的践踏和亵渎。

程波的短篇小说《寻找李眉》

隐喻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关注并且试图追寻自身状态的意识活动,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时空错位、人物转换,似梦幻与现实交错,李眉是否确有其人,充满神秘感。紧随男主人公飘忽不定的行踪,小说结尾交待李眉竟然是他朋友的女友——待嫁的新娘,这显然与男主人公通信的李眉毫无关系。而他去海城寻找李眉的经历仿佛是一场梦境——他仍在山城并未去海城,极具悬疑色彩。一系列荒诞经历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压抑所带来的焦虑心理,潜意识与显意识相互切入处于迷离状态。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往往处于流动难以捉摸,思绪的混乱跳跃往往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分不清真实性,甚至会演变成脱离逻辑性的荒诞事件。事实上,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难道不是充满神秘、不可思议、荒诞和离奇吗?

托马斯.曼的短篇小说《上帝的宝剑》

希罗尼姆斯神经质的夸张形象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他的所作所为与大众的看法相违背,被人们认为近似于疯狂。但这种表象的疯狂举动有着深刻的内涵,当时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意识形态领域,如小说中大量描写的现代艺术繁荣,已很少有人进行深刻的思索,只是人云亦云盲目地接受欣赏,在虚假繁荣中变得麻木随波逐流。小说中主人公希罗尼姆斯的疯狂举动虽然遭到大家的误解甚至辱骂,没能取得任何结果,他只能寄托上帝的宝剑来摧毁尘世的邪恶,看似一个悲剧式甚至滑稽的人物。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以此塑造一位逆潮流的斗士,他有深刻的思想,独立思索的能力,不被表面大众审美趣味所左右,为捍卫真理敢于斗争,哪怕是微弱的被人嘲弄的抗争。从这个意义上看,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和启迪,无谓抗争背后的精神能量。小说中描述的20世纪初慕尼黑现代艺术的表面繁荣,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代艺术背后掩盖的颓废和虚无倾向及大众审美趣味的盲从。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当今社会大众艺术审美追求的心态,如今是一个娱乐浅薄缺乏独立思考的年代,当然若真的出现小说中漫画式人物的先锋举动,想必他的结局也不过如此吧。

安德列耶夫的短篇小说《沉默》

由沉默所引发的家庭悲剧,人性中的劣性、对抗性都通过沉默发挥到了极致。牧师的沉默具有高傲、虚伪、残忍、冷酷的本性特征,女儿的沉默显然是对父亲的无声反抗。小说虽未讲明女儿自杀的原因,但肯定是在她特别需要亲人关怀支持的时候,而作为父亲却表现出的冷漠,使女儿心灵崩溃走上绝路。妻子的沉默是对丈夫针锋相对的反抗,尽显正义的力量,强大坚韧顽强,使牧师得到沉重打击受到惩罚,牧师从精神上彻底绝望。沉默成为暴力,牧师为此付出了代价,小说出色的刻画了牧师沉默背后的高傲不可一世凌驾一切,用沉默对待亲人的虚伪面目,用一种无形的暴力来惩罚对方,充分暴露出牧师的自私残忍的面目。而“善”的沉默更具杀伤力,最终战胜邪恶。

Ⅲ 找一下这些作家资料简介 特别是代表作。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左拉,法国作家,自然主义创始人,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鲁贡——玛卡尔家族》,反映了法国第二帝国时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描写罢工斗争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崩溃、巴黎公社起义的《崩溃》最为重要。他还写了三部曲《三城市》、《卢尔德》(1894)、《罗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书》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作家死后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义》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气中毒而逝世于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钱》、《妇女乐园》亦十分著名。
哈代。16岁开始做建筑学徒,后为建筑师助理,司教堂修复。建筑论文曾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有音乐、绘画及语言才能,通古希腊文及拉丁文。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广博学识。受当时科学重大发现进化论影响,在宗教方面成为怀疑论者。25岁写诗,1866年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未出版。随后创作了一部以爱情、阴谋、凶杀、侦破为内容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出版后受到肯定性评价。1874年与爱玛·拉文纳结婚。在爱玛的鼓励下,连续创作了《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秋波》、《远离尘嚣》。《远离尘嚣》一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获得极大成功,他从此放弃建筑行业,走上专业创作道路。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小说创作辍笔后,将早年诗作汇集成册,并继续诗歌及诗剧创作,直至逝世。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挪威语: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于挪威希恩,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民族浪漫历史剧 其中包括从《凯蒂琳》(1850年)到《觊觎王位的人》(1863年)等剧作 思想剧 《爱情喜剧》(1877年)、《布朗德》(1866年)、《培尔•金特》(1867)和《皇帝与加利利人》(1873年) 当代现实剧 《社会支柱》(1877年)、《玩偶之家》(1879年)、《群鬼》)(1881年)、《人民公敌》(1873年) 心理与象征剧 《野鸭》(1884年)、《罗斯莫庄》(1886年)、《海上夫人》(1888年)、《海达•高布乐》(1890年)、《建筑师》(1892年)、《小艾友夫》(1894年)、《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1896)和《当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1899)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苦行记》 《竞选州长》 《案中案》 《卡县名蛙》 《百万英镑》 《三万元遗产》 《坏孩子的故事》 《火车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辞职的事实经过》 《田纳西的新闻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大宗牛肉合同的事件始末》 《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 《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访问》 《一个真实的故事》 《法国人大决斗》 《稀奇的经验》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他是否还在人间?》 《和移风易俗者一起上路》 《狗的自述》 《王子与贫儿》 《马克吐温自传》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英语:Аnton chekhov ) (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凡卡》(1886),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的丑恶嘴 契诃夫的油画像
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会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农民》(1897)极其真实地描述了农民在80、90年代极度贫困的生活现状,表现了他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关心同情,而《在峡谷里》则揭露富农穷凶极恶的剥削,反映了资本主义渗透农村的情况,说明作者把表现俄国社会阶级斗争列入其创作主题,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旧制度一定灭亡,新“生活早晚会来!”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生前出版的单行本
《判决》(Das Urteil) 《火夫》(或译《司炉》)(Der Heizer) 作品
《变形记》(Die Verwandlung) 《在流放地》(In der Strafkolonie)
生前出版的集子
《观察》(Betrachtung) 《乡村医生》(Ein Landarzt) 《饥饿艺术家》(Ein Hungerkünstler)
生前出版的小说(未结集)
《与祈祷者的对话》(Gespräch mit dem Beter) 《与醉汉的对话》(Gespräch mit dem Betrunkenen) 作品
《巨响》(Großer Lärm) 《桶骑士》(Der Kübelreiter)
遗作(长篇小说)
《失踪者》(Der Verschollene) 【一名《美国》(Amerika)】 《审判》(或译《诉讼》)(Der Prozeß) 《城堡》(Das Schloß
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 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 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 。
芥川龙之介(1892-1927),他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其代表作品如《罗生门》、《竹林中》已然成为世界性的经典之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或译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格雷厄姆·格林
[1]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年10月2日- 1991年4月3日),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探讨了当今世界充满矛盾的政治和道德问题,他将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能力使他获得了广泛好评。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地铁站内》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西班牙文: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父亲豪尔赫·吉列尔莫·博尔赫斯(1874-1938)是位律师,兼任现代语言师范学校心理学教师,精通英语,拥有各种文本的大量藏书;母亲莱昂诺尔·阿塞维多(1876-1975)出身望族,婚后操持家务,但也博览群书,通晓英语;祖母弗朗西斯(范妮)·哈斯拉姆(1845-1935)是英国人,英语是她的母语。
迷宫》 (1964)、 《布罗迪埃的报告》 (1971)、 《沙子集》 (1975), 《老虎的金子》 (1977)。
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1843年4月15日-1916年2月28日),英国以及美国的作家。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之间交往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
美国人,The American (1877) 亨利·詹姆斯作品
戴茜·米勒,Daisy Miller (1878) 欧洲人,The Europeans (1878) 贵妇的肖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 (1881) 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 (1881)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1896-1957),意大利人西西岛人,著有长篇小说《豹》出版发行了。此举立即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小说成为当年畅销书。1959年5月,书已经印到了十八版,并获得Strega文学奖。1961年,小说被译成法、英、德语。代表作 豹

尤金·尤涅斯库(1912年11月26日-1994年3月28日)出生于罗马尼亚律 师家庭。母亲是法国人。1938年,他离开家乡,移居法国巴黎,任职于出版界。1949年,他开始戏剧创作。
阿麦迪》 ;《秃头歌女 《犀牛》
康拉德(1857 12月3日~1924 8月3日) Conrad,Joseph Józef Teodor Konrad Korzeniowski 波兰裔英国作家。1857年12月3日生于波兰波多利亚一个诗人家庭,1924年8月3日卒于英国坎特伯雷。自幼失去父母。
《阿尔迈耶的愚蠢》()、《青春》、《阴影线》(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生于罗马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莫拉维亚是笔名,来自祖母的姓氏。他的父亲卡洛是犹太人,是建筑师和画家。母亲特瑞萨(Teresa Iginia De Marsanich)来自安科纳,是达尔马提亚族裔。在大陆,80年代就译介过莫拉维亚的短篇小说。之后出版过《罗马女人》和《罗马故事》。200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维亚文集,包括《冷漠的人们》等五部作品。

台湾方面,早年曾出版《来自罗马的女人》及《化装舞会》,2005年之后,麦田出版社将《情色故事》分为《魔鬼不能拯救世界》、《偷看他人做爱者的漫游》二卷出版,皇冠出版社则出版了《罗马故事》及莫拉维亚在1927至1951年间的短篇作品,分为《闹剧》、《冒险》二卷出版。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毛姆原是医学系学生,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文章常在讥讽中潜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人性枷锁》是其毕业生心血巨著,也为他奠定了伟大小说家的不朽的地位。
D.H.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1885—1930),英国作家和诗人。生于矿工之家,毕业于诺丁汉大学学院师范班,当过工厂职员和小学教师。自幼习画,练习写作。在短短20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12部长篇小说、50多篇中短篇小说、多部诗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一些翻译作品,举办了画展,出版了绘画集,是英国现代文学艺术领域内罕见的文艺通才。其小说写作风格跨越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阶段,并均有建树,而在后现代主义理论观照下,亦彰显新意,成为文学的常青树。其散文随笔鞭辟入里,汪洋恣肆,激情四射,颇具可读性。毕冰宾,生于1960年,河北保定人,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英语系并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资深翻译。以笔名黑马出版劳伦斯作品译文十余种,包括《虹》、《袋鼠》、《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文艺随笔》和《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集》,并完成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翻译(未出)。著有长篇小说《孽缘千里》和《混在北京》,散文随笔集《心灵的故乡》、《情系英伦》和《名家故居仰止》等。《混在北京》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
《好兵帅克》
《曼杰什坦姆诗全集》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卓越的天才诗人。在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坚持中,庄严、宏伟的风格逐渐构成了奥西普·曼杰什坦姆成熟期诗歌的特征。
本书以1997年俄罗斯出版的《曼杰什坦姆诗全集》为蓝本,参照其它文集和全集,对出现异文的版本择善而从,收入诗人的全部作品500余首,其中既包括他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呈现了史诗性意味的《石头集》、《TRISTIA》、《沃罗涅日诗抄》,也收录有他不经意写下的那些打油诗、戏谑诗和寓言诗。
作为上个世纪影响巨大的俄罗斯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这是他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诗歌全集。该译诗集的出版对于全面了解曼氏诗歌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Ⅳ 名著远离尘嚣的作者是谁

哈代 1、哈代 Hardy,Thomas(1840-06-02,多塞特郡多切斯特~1928-01-11,多切斯特的麦克斯门)。 英国作家。 生平16岁开始做建筑学徒,后为建筑师助理,司教堂修复。建筑论文曾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有音乐、绘画及语言才能,通古希腊文及拉丁文。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广博学识。受当时科学重大发现进化论影响,在宗教方面成为怀疑论者。25岁写诗,1866年开始小说创梁凳尘作,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未出版。随后创作了一部以爱情、阴谋、凶杀、侦破为内容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出版后受到肯定性评价。1874年与爱玛·拉文纳结婚。在爱玛的鼓励下,连续创作了《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秋波》、《远离尘嚣》。《远离尘嚣》一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获得极大成功,他从此放弃建筑行业,走上专业创作道路。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小说创作辍笔后,将早年诗作汇集成册,并继续诗歌及诗剧创作,直至逝世。 创作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粗穗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前者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玑·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后一部小说写贫苦善良的孤儿裘德·范立奋发自学欲赴高等学府深造,但无入门之道。他与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莱德赫双双摆脱法定配偶而自由结合,但为社会所排斥,流浪街头,最后家破人亡。这些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向维多利亚时代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提出严正挑战,在当时遭到非议。他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大多是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奋斗、追求、幻灭,反映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与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剧烈冲突,因而富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属于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大致包括《一双湛蓝的秋波》、《司号长》、《塔中恋人》、《意中人》,侧重描绘以浪漫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图景。精于结构的小说有《计出无奈》、《埃塞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在这类作品中,哈代着意进行了小说结构技巧方面的实验,从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尝试,以及他与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潮流的联系。后两类作品的思想主题往往也与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说,或嘲讽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动,或记述浪漫传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跻入世界中短篇小说佳作之林。哈代小说风格多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因在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作为诗人,也颇有声誉。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短诗,包括《威塞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橡禅岁之歌》,其中包括感怀诗、哲理诗、爱情诗、咏物诗、讽刺诗、战争诗、悼亡诗等等。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王后的著名悲剧》。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诗剧《列王》是哈代思想艺术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囊括了欧洲与战争有关的种种地区和场所,出场人数达数百人。它属于不供演出用的案头剧,气势宏伟,语言优美,运用无韵诗、有韵诗及散文3种文体形式。哈代凭借战争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入阐发了他已往在小说和短诗中表达的思想。这部诗剧是作者近60年文学创作的深化和总结。 影响 哈代晚年因在诗歌小说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而获得巨大荣誉。逝世后,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诗人角,其心脏则按本人遗愿葬于故乡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他写的传记和一些文学论文、文学笔记以及书信陆续出版。他在英国和世界各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从20~3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翻译哈代的诗及小说作品,他已成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英国作家之一。

Ⅳ 名著远离尘嚣的作者是谁,急!!!

哈代
1、哈代
Hardy,Thomas(1840-06-02,多塞特郡多切斯特~1928-01-11,多切斯特的麦克斯门)。
英国作家。
生平 16岁开始做建筑学徒,后为建筑师助理,司教堂修复。建筑论文曾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奖。有音乐、绘画及语言才能,通古希腊文及拉丁文。在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广博学识。受当时科学重大发现进化论影响,在宗教方面成为怀疑论者。25岁写诗,1866年开始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穷人与贵妇》未出版。随后创作了一部以爱情、阴谋、凶杀、侦破为内容的情节小说《计出无奈》,出版后受到肯定性评价。1874年与爱玛·拉文纳结婚。在爱玛的鼓励下,连续创作了《绿林荫下》、《一双湛蓝的秋波》、《远离尘嚣》。《远离尘嚣》一书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获得极大成功,他从此放弃建筑行业,走上专业创作道纯袭路。从1869年至19世纪末近30年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4部、中短篇小说近50篇。小说创作辍笔后,将早年诗作汇集成册,并继续诗歌及诗剧创作,直至逝世。
创作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前者写贫苦美丽闹型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玑·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后一部小说写贫苦善良的孤儿裘德·范立奋发自学欲赴高等学府深造,但无入门之道。他与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莱德赫双双摆脱法定配偶而自由结合,但为社会所排斥,流浪街头,最后家破人亡。这些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向维多利亚时代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提出严正挑战,在当时遭到非议。他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大多是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奋斗、追求、幻灭,反映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与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剧烈冲突,因而富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属于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大致包括《一双湛蓝的秋波》、《司号长》、《塔中恋人》、《意中人》,侧重描绘以浪漫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图景。精于结构的小说有《计出无奈》、《埃塞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在这类作品中,哈代着意进行了小说结构技巧方面的实验,从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尝试,以及他与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潮流的联系。后两类作品的思想主题往往也与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说,或嘲讽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动,或记述浪漫传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跻入世界中短篇小说佳作之林。哈代小说风格多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因在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代表作家。
哈代作为诗人,也颇有声誉。1898~1928年,他共出版8部近千首短诗,包括《威塞克斯诗集》、《今昔之歌》、《时间的笑柄》、《环境的讽刺》、《幻觉的瞬间》、《中晚期抒情诗》、《人性面面观》、《晚岁之歌》,其中包括感怀诗、哲理诗、爱情诗、咏物诗、讽刺诗、战争诗、悼亡诗等等。他还创作了两部诗剧《列王》和《康沃尔王后的著名悲剧》。哈代的诗冷峻、深刻、细腻、优美,言简意赅,自成一格,较他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识。诗剧《列王》是哈代思想艺术集大成之佳作。它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囊括了欧洲与战争有关的种种地区和场所,出场人数达数百人。它属于不供演出用的案头剧,气势宏伟,语言优美,运用无韵诗、有韵诗及散文3种文体形式。哈代凭借战争进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一步深入阐发了他已往在小说和短诗中表达的思想。这部诗剧是作者近60年文学创作的深化和总结。
影响 哈代晚年因在诗歌小说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而获得巨大荣誉。逝世后,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诗人角,其心脏则按本人遗愿葬于故乡的斯廷斯福德教堂墓地。他写的传记和一些文学论文、液裤猜文学笔记以及书信陆续出版。他在英国和世界各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中国从20~30年代开始陆续介绍、翻译哈代的诗及小说作品,他已成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英国作家之一。

Ⅵ 爱尔兰独立后小说方面有哪些优秀作家作品

独立后的爱尔兰著名小说家层出不穷,特源前禅别是在短篇小说雹尘的领域内。莱姆·奥弗莱尔蒂、弗兰克·奥康诺、肖恩·奥费林全是此中能手,此外还有有名的女作家玛丽·拉文和伊丽莎白·包恩等也都留下了卓越的作品。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爱尔兰短篇小说足以与法、俄、美三国并列,成为在这一文学形式中最有造诣的佼佼者。同时,这些作家大多也写长篇小说,其中有不少佳作。近年来又出现许多后起之秀,例如埃特娜·奥勃赖恩、约翰·麦克盖悔携恩、克文·凯西等人,在题材和技巧上都有新的创新。

Ⅶ 高尔基的作家简介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模敬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旦核慎。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
《母亲》:它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阿廖沙11岁时,母亲又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五年后,阿廖沙怀着进大学的希望准备到喀山去。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到喀山去上大学。梦想破灭后,他否得不为生存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氏铅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
——鲁迅:见《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文学创作】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 》,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 ,完全靠自学成才。

早期创作多为短篇体裁。其中,《马卡尔·楚德拉》和《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等作品以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对比,歌颂向往光明及为人民大众的利益献身的 英雄人物,具有 鲜明的浪漫 主义特色。《 切尔卡什》、《柯诺瓦洛夫》和《因为烦闷无聊》等小说,则着力真实具体描写下层人们的苦难生活,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愤怒情绪,艺术上属 于现实主义 。收入两卷 集的短篇 小说《读者》和评论文章《保尔·魏尔兰和颓废派》等,还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就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鲜明的反颓废派艺术立场。

在19世纪和 20 世纪之交完成的《 福玛·高尔杰耶夫 》和《三人》两部中篇小说,通过较广阔的现实画面,着重揭示青年主人公人生探索的主题。

从1900年起,高尔基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的工作,通过出版《知识》丛刊团结了当时俄国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1901年他在圣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沙皇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发表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充满革命激情,被认为是“革命的宣言书”;这一年他还受革命政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为此第二次被捕、遭流放。

20世纪初高尔基接连写了几部剧本,其中的《小市民》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塑造了活生生的工人形象;《底层》深刻批判对幸福的消极等待思想,剧中的一个人物 宣布:“人这个字 听起来 多么自豪”《避暑客》、《太阳的孩子》和《野蛮人》三剧则及时揭示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分化,鞭笞抛弃革命理想的人。1905年革命爆发初期,他曾以目击者的身份写了讨伐沙皇政府枪杀请愿群众的传单,号召人民奋起斗争,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的《新生活报》和《战斗报》的出版,多方努力为起义者筹划经费和武器。这期间他还发表大量政论,其中《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2、中期生活与创作
1906年初,高尔基秘密离开俄罗斯到美国,在那里宣传革命,为党募集经费。同年在美国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前者通过一个工厂的工人群众同工厂主面对面的激烈冲突,成功地表现了工人阶级不怕牺牲的团结战斗精神;后者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工人五一游行事件,突出塑造了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巴维尔及其在现实的教育下由逆来顺受转变为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母亲尼洛夫娜的形象。两部作品都渗透着对历史进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在美国期间,作家还写了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革命暂告失败后,高尔基于1906年秋从美国到意大利 ,定居卡普里岛。这段时间里他几乎只为俄罗斯革命工作。他和列宁一起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接见了许多特地来拜访他的人。他收到许多来自俄罗斯各地的信,在这些信中许多人将他们的希望和忧愁讲给他听,他也回复了许多信。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列宁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对高尔基来说宗教是非常重要的。列宁将此看做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这次冲突的直接原因是高尔基的一篇小文《忏悔》,在这篇文章中他试图将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1913年这个冲突再次爆发。

1913年就罗曼诺夫王朝掌权300周年的特赦给予高尔基重返俄罗斯的机会。

高尔基对1917年的十月革命的悲观看法是他与列宁发生第二次大冲突的原因。高尔基从原则上同意社会革命,但他认为俄罗斯民族还不成熟,大众还需要形成必要的知觉才能从他们的不幸中起义。后来他说他当时“害怕无产阶级专政会瓦解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革命力量:布尔什维克的、获得政治培养的工人。这个瓦解会长时间地破坏社会革命本身……”。

1921年夏天,因病复发出国就医 ,直到 1928 年基本上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治病休养,一边通过书信和会见来访者尽力抵制拉普等一些团体的极“左”和宗派主义错误,为培养青年作者及团结不同风格的作家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努力创作,发表回忆录《列夫·托尔斯泰》和特写《列宁》,完成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1924~192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在从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的广阔历史背景上描写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变迁,从心理和道德角度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必然衰落。

革命后高尔基立刻组织了一系列协会来防止他所担心的科学和文化的没落。“提高学者生活水平委员会”的目的是保护特别受到饥饿、寒冷和政治无常威胁的知识分子而成立的。他组织了一份报纸来反对列宁的《真理报》和反对“私刑”和“权力的毒药”。1918年这份杂志被禁止。高尔基与列宁之间的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列宁劝告高尔基到外国疗养院去治疗他的肺结核。

从1921年到1924年他在柏林渡过。他不信任列宁的继承人,因此在列宁死后也没有回到俄国。他打算重返意大利,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府在经过一段犹豫后同意他去索伦托。他在那里一直待到1927年,在那里他写了《回忆列宁》,在这部文章中他将列宁称为他最爱戴的人。此外他还在写两部他的长篇小说。

1927年10月22日苏联科学院决定就高尔基开始写作35周年授予他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当他此后不久回到苏联后他受到了许多荣誉:他被授予列宁勋章,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苏联全国庆祝他的60岁生日,许多单位以他命名。他的诞生地被改名为高尔基市。

许多他的适合于社会主义现实派的作品被宣扬,其它作品却默而不言。尤其是《母亲》(这是高尔基唯一一部主人公是一个无产阶级工人的作品)成为苏联文学的榜范。

在高尔基最后的这段时间里他称他过去对革命的悲观主义是错误的,他成为斯大林的模范作家。他周游苏联,对最近几年来取得的进步表示吃惊,这些进步的阴暗面他似乎没有注意到。大多数时间里他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洋房中并被受到克格勃间谍的时时刻刻的监视。他依然试图对大众进行启蒙教育和提拔年轻的作家。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肺炎逝世。

高尔基的作品从20世纪初开始陆续被介绍到中国。他的许多小说、剧本和论著都不仅有了中译本,而且还被编选成单卷、多卷的《高尔基文集》出版。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观点,对中国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