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改革初期网络小说
❶ 20年前看过一部小说,讲述改革开放建设热火朝天,成书时间20年以上,有谁知道是什么小说吗
例如:《民间记忆30年》。
《民间记忆30年》是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迅雷。
以下是网络小说的相关介绍:
网络小说是指利用网络如BBS、Web界面连载发表的小说,与一般的小说比起来,网络小说的语法会更近口语并充斥网络流行语。另外除了文字内容,利用符号图案排版等进行变化也是其特色,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要形式。
网络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网络上发布和流传的小说,但从网络小说起源的狭义层次上,主要是指由网络写手创作并首次在网上发布,进而流传的小说形式。
网络小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的男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男频;另一类是女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女频。男生看的小说大多追求从身体到权力的强大,而女生看的小说大多从爱情的角度出发,而这两个类型的小说的强大取决于网络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网络小说
❷ 推荐几本重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小说
重生1997
重生之商界为皇
重生之完美一生
都是我看过的自我感觉还不错
❸ 主角重生到改革开放初期,连写了三篇文章,改变了老爷子前世的命运,使得老爷子跟南巡首长的关系一改前...
《巅峰权贵》,作者:散心靓意。
主角李天舒是华夏共和国一个落魄的红三代,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意外穿越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凭借他知道历史的走向这一优势,审时度势,步步为营。
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头脑,在如履薄冰的官场商场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一览众山小!
(3)写改革初期网络小说扩展阅读:
内容:
主角背景:
李天舒的爸爸李宏运现在是中宣部排名最靠后的副部长,也是今年刚刚升上去的。不但是李天舒的爸爸,他的叔叔伯伯都是在各个部委局办甚至在地方上的实权派。
在这里尤其要提到的就是李天舒的爷爷李老,李老是跟着首长打江山的人物,早年间是军队中的实权派人物。如今虽然退下来了,但是还是在中顾委继续发挥着余热。
虽然说是余热,实际上李老的门生遍布天下,而且和一号首长挂钩的人物又岂是泛泛之辈?李老的家族在京城中也是名号非常的响的,说是李家跺跺脚抖三抖,不如说李老一个人跺跺脚,整个京城抖三抖来的实在。
李老就像一个参天大树一般,推动着自己的家族像航母一般缓慢前行,这其中的凶险只有李老自己心中清楚,李老就是这艘航母的舰长,没有他,这艘航母将风雨飘摇。
❹ 推荐几本重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小说
<<重生之灭仙弑神>>
<<重生欲神>>
都市邪修
精英异界旅行团
/
无忧虫
/
玄幻
重生之绝色风流
重生之风流天下
我欲天下
极品邪帝
江山美人志
我的风流人生
兽血沸腾
极品家丁
星辰变
生肖守护神
寸芒
诛仙
回到明朝当王爷
重生之如果没有你
❺ 求以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的小说,类似于《平凡的世界》这种。
1、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茅盾文学奖
2、陈忠实《白鹿原》
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茅盾文学奖
3、王安忆《长恨歌》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四十年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茅盾文学奖。
4、莫言《生死疲劳》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5、阿耐《大江大河》
全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变迁,深度揭示历史转型新时期平凡人物的命运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6、金宇澄《繁花》
重点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上海,一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生存状况。
《繁花》获201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等。
7、贾平凹《浮躁》
《浮躁》以农村青年金锁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
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8、古华《芙蓉镇》
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
茅盾文学奖
9、阿来《尘埃落定》
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神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茅盾文学奖
❻ 推荐几部官场小说,比较经典的
1、《侯海洋基层风云》是小桥老树的作品。主要内容:1993年,刚当了几天乡村教师的侯海洋,转身投入波澜壮阔的“全民下海”洪流,蹲在路边当起了鱼贩子。
1994年,侯海洋南下投奔姐夫,适逢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没赶上好时代,只赶上破产自杀的姐夫的葬礼。
1995年,身心疲惫的侯海洋回到茂东市巴山县柳河镇,感到时代变革的狂飙,抵达这里的时候已经减弱,但仍如微风一样,吹动着一草一木,起伏不已。
侯海洋意识到,宏大的社会变革,不只是电视新闻里传来的精神或掌声,当它抵达基层的时候,就会立刻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开始在“新闻联播”里,寻找自己下一步的方向。
❼ 都市、重生、改革开放文小说推荐!
书籍名:草莽时代
作者名:北海一岛
类型:都市、重生、都市生活、改革开放
字数/章节数:159万字/522章
简介:一头扎进历史的乱流中,回到那个黑白色彩的八十年代。此时伊人年幼,红颜未老,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岁月正好。
推荐指数:三星(很不错、比较真实)
更新状态:连载中
日更字数:11510字
❽ 宦海沉浮完结了吗
《宦海沉浮》已完结并出版成书。《宦海沉浮》是一本2009年10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说,作者是舍人。该小说叙述的是一个中国改革初期的大学生,在二十年的社会改革变迁中的故事。
内容简介
《宦海沉浮(上、下)》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杨六顺的身上有《高老头》(巴尔扎克)中拉斯蒂涅、《人生》(路遥)中高家林、《国画》(王跃文)中朱怀镜的影子。作为农家子弟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他有着质朴、正直的优良品德。最初,他希望能出人头地,成为一个公家人,能够有所作为;曾经,他是一个热血青年,有使命感,公心大于私欲。
但当他步入当今社会这个大酱缸时,种种遭遇、种种诱惑开始让他动摇,像刚到巴黎的拉斯蒂涅,卫家国的失势和死亡。就像一堂深刻生动的人生课。像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头一样,为了生存,他必须蜕变。必须抛弃他原来的道德标准和做人准则。现在他开始像朱怀镜了,但是比朱怀镜好。
作者简介
舍人,原名易畅,湖南省南县人,72年出生。因为爱看书而写书,不求出名,只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8)写改革初期网络小说扩展阅读
宦海沉浮总结出的四条官场真经,感触颇深:
1:热灶要烧,冷灶也必须得烧,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哪块儿云彩会有雨。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登基的时候只有九岁,朝政有其祖母高太后把持。当是时,许多大臣眼里只有高太后而没有小皇帝。甚至有的时候,小皇帝问话,一些大臣都敢爱答不理。
但是苏颂和这些人不一样,他每次在太后那里奏事之后,必然也会去小皇帝那里重复上奏一次。小皇帝派人来宣口谕,他就要求在场的臣工们全都跪下来虔诚的聆听圣谕。后来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有人在皇帝面前弹劾苏颂,哲宗批复道:朕向来知道,苏颂这个人是最懂得君臣大义,你们不要无端生他的是非。
2:牢记祸从口出,听到别人议论其他人的是非,要像听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进,但嘴巴万万不可出。北周大将贺若敦因为对朝政不满,在公开场合发了发牢骚,便被权臣宇文护迫令自杀。
在临死前,他把儿子贺若弼叫到自己身边,告诫儿子:我这辈子死在舌头上,你不可不以为诫。并用锥子在儿子舌头上扎出了血。贺若弼长大后,早几年还能牢记父亲临终教诲,但是在他官做的越来越大后,却渐渐淡忘了父亲的遗训,最终也和乃父一样,死在舌头上。
3:女人无论长得美与丑,只要进了宫侍奉皇帝,就会招来妒忌,官场中也是一样,要学会正确看待并接受这个事实。一个初入武馆学武的人,哪有不先挨一顿拳脚才会有所长进。既然进了这个圈子,经受这一番历练,未尝不是人生一笔财富。
4:身边难免会有这样一些人,来到你面前,笑意盈盈,十分友好的样子,实际目的则是来你这里打听点什么消息,如果你不慎说漏了点什么,就会立马被这个人传到领导那里去邀功希宠了。对待这种人,要学会看破而不说破,心里有数,将计就计,把他当做一个“蒋干”岂不更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宦海浮沉
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by金01全本txt在线小说免费阅读
链接: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都市类网络小说,作者是金01。重生改革开放初期的八零年农村,一切都是过去一切又都是开始,新的挑战开始了,这一次主角的人生又该怎么谱写?
❿ 改革开放初期有哪些相关文学作品
蒋子龙的改革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
反映工业和城市体制改革的小说:《沉重的翅膀》(张洁)这是第一部反映改革初期生活的长篇小说
《花园街五号》(李国文)是影响较大的“改革文学”作品之一。写“花园街五号”这座特殊建筑物里发生的故事,关注改革对整个社会尤其是人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带来的变化
同类型的书还有《男人的风格》(张贤亮)《新星》(柯云路)
等等,这些书的主角都是叱咤风的云改革者,在书中充满了对改革的乐观情绪。
农村改革小说:陈焕生系列高晓声创作的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这些作品是分两个时期完成的。一是80年代初的《“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一是90年代初的《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高晓声以他的陈奂生系列小说,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变化的历史画卷,对中国农民命运的揭示,也达到了相当深刻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