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契诃夫短篇小说胜利者的胜利批注

契诃夫短篇小说胜利者的胜利批注

发布时间: 2023-03-26 22:07:21

⑴ 契诃夫最有影响力作品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问题描述:

拜托``

解析: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小说的艺术特色:①简练、朴实("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精简的艺术"),②夸张幽默讽刺手法,③情节富有戏剧性。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898年,其时沙皇俄国正处于专制统治时期,人们失去了思想与言论上的自由,别里科夫就是这种环境造就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是当时制度下的一个"良民"。作者首先通过"我"介绍了别里科夫生活、习惯上、思想上的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以及"套子"对自己的生活、学校的人、全城的人的影响。其次作者以恋爱及失败为中心事件,让别里科夫自己表演,语言、神态、心理逼真传神。一方面让我们觉得他可恶,另一方面又觉得他可怜。可恶之处表现在性格上的顽固保守、躲避现实、害怕变革和人格上的卑劣,可怜之处表现在整天六神无主、谨小慎微,因多疑而诚惶诚恐、为了维护专制制度而丧失了自我。总之,他不但不知自己的"奴隶"身份,而且想极力地让"全城的人"都生活在"做稳奴隶的时代"。

⑵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摘抄加赏析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官吏之死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皮靴马姓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艺术品
……

⑶ 急求契诃夫小说《胜利者的胜利》内容简介。。。。

一位官员的自白!小说通过用一位小官的孩子有幸参加了一位大官的晚会!通过大官喝酒后亲吐出缓郑的自己不惜节操不断地阿谀奉承上司,借此上位.终为一个大官!结尾写孩子和大斗哪运人一起为了成为大官的空梁秘书而做出滑稽的动作,说明了这个时代的歪曲、畸形!和社会的黑暗!

⑷ 契柯夫的作品有哪些

契诃夫作品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等。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人物成就: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创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社会评价:
契诃夫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他的优秀剧本和短篇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讲述一些貌似平凡琐碎的故事,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有时可以称之为令人难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极浓的艺术氛围。他采取简洁的写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学手段,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托马斯·曼说道:“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利、最优秀的一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说道:“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的确,契诃夫的作品有着“文短气长”的简洁,这主要得力于他在揭示人物性格时一针见血的形象化点染及开门见山的创作笔法。其许多作品都被视为经典广为传阅。他的作品在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占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⑸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以一本书为载体,阅读过的书籍是一个人的成长史,阅读使人获得心灵上的安宁,阅读在现代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下面是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的范文。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1

微笑着揭开不完美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他的短篇小说选,并在他的小说中感受到深刻的幽默和讽刺。

《在钉子上》中,那个小文官因为看到了钉子上高官的衣帽而不能回家,只好和朋友们在外面挨饿,画饼似的期待着美好的晚宴;《在理发店》中,冷酷吝啬而又势力的亚戈多夫为了不付给理发师钱,甘愿顶着一个“阴阳头”;《胜利者的胜利》中,“我”,一个孩子,在酒足饭饱之后,跟着父亲一起边学公鸡叫边绕着餐桌跑,还满心以为自己的“助理文书”是当定了;一个小官员,因为在看戏时不小心把吐沫喷到了将军的头上,从此三番五次地去道歉,惶惶而不可终日,最终郁郁而终;《胖子和瘦子》里,瘦子见到昔日的好友,愉悦地攀谈,在得知对方的官职比自己高后,立刻“矮了半截”……这些幽默的片段,在引人大笑的同时,不禁为这些人感到心酸,在这幽默中隐藏的讽刺,更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入病灶

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变色龙》了,它也因卓越的讽刺和幽默技巧,被选入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一件关于狗咬人的案件,因为狗主人身份的不确定,他在旁人的猜测中不断地变换立场,一件大衣脱了又穿、穿了又脱,说着“我要给那些把狗放出来的人一点儿颜色看看”,得知狗好像是将军家的以后,又训斥被咬的人“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如此变化,“变化”了六次,说着要伸张正义,话音未落便训斥受害者,在知道狗是将军的哥哥家的以后,极尽谄媚,满脸堆笑。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让人不禁哑然失笑,感受到这人摇摆不定的立场所让人看见的丑恶嘴脸。自然界中,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位警官“变色”亦然。在当时的社会,正直并不是能够保护自己的铠甲,而“变色”才是,因此,契诃夫的这篇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反映的当时社会的病之所在,即以官为贵,每个人都极力讨好高官,公平正义只是表面功夫,在官职面前,只能如纸片一样飘飞而去。

高尔基这么评论契诃夫:“他阐明了生活的无聊与荒唐,阐明了生活的渴望,从最高的视点展示了生活全部的混乱。”诚然,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充满着压迫与饥寒,毫无乐趣可言,契诃夫却能以它高超的幽默艺术,让这生活显得充满了乐趣,可以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笑之书”。不过,对不同的人,他的“笑”不同,对穷苦的老百姓,他是善意的笑;对丑恶的势力,他报之以讥讽的笑。这就好像把当时社会的“十字绣”翻了一个面,让人看到背面纷杂丑陋的线头和混乱的颜色。

在这些小说中,我们亦能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既然说充满着虚伪的正义、饥寒、压迫和虚荣庸俗的社会是丑恶的,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一个与之相反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公平正义存在与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都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幸福,没有压迫、没有纷争,人人都有美好的乐趣。这个社会太像无法实现的“桃花源”了,但是,正如完美圆的存在是为了验证其它的圆是否足够圆一样,这样的美好社会的蓝图也是为了验证我们的社会是否接近完美。我们的志向就是,倾尽一生,像人拉着黄包车一样,尽力地接近那个美好的终点。

这或许就是契诃夫想要告诉我们的。微笑着揭开不完美,然后,坚定我们的追求。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2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作者是著名的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欧·亨利是作者的笔名,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身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网络全书”之誉。这本书的译者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黄源深,他翻译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对于这本书的翻译编辑他也是十分的用心。

这本书收录了欧·亨利284篇短篇小说中30篇常见且受大众喜爱的篇什,其中包含《贤人的礼物》(又译作《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耳熟能详的文章,也不乏一些名气不大、但有一定深度符合中国读者口味的短篇。欧·亨利大多刻画的是平民百姓的艰辛和无奈,笔调轻松,语言大多幽默风趣,用的是一种含泪的微笑。译者把30篇短篇小说按内容分成五类,并冠上了类别名:社会世情小说、爱情情爱小说、无赖骗子小说、探案推理小说和哲理象征小说,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多是以那些令人同情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赞美他们在虚伪灰暗的社会中,依旧还能保留着人与人之间难得可贵的真情和真爱。其中的一篇就是脍炙人口的《The Gift of the Magi》,译者凭借他的翻译经验将其译为《贤人的礼物》,Magi是Magus的复数,意为《圣经》中的贤人,而不是众人认为的一个叫做麦琪的家伙。作者之所以把Magi用了复数,是为了暗示我们故事中的两名主人公都是难得的贤人。正如文章最后所说:“无论何处,他们都最聪明。他们就是贤人。”

在整本书中,多数文章的结尾都是欧·亨利著名的surprise ending,让读者在文章的最后还能感受到那种“出乎意料”的新鲜和善意。其中包含著名的《最后一片叶子》。年轻画家身患重病,没事就数窗外的藤叶,心想着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她自己也应该离开了。她楼下的老画家老贝尔曼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对她愚蠢的想法加以嘲笑。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那最后一片叶子竟然没有掉下来,年轻画家也奇迹般脱离了危险。楼下的老贝尔曼病逝了。在故事结尾,年轻画家的好友告诉了她真相:那最后一片叶子其实早已飘落,现在墙上的那片叶子是老贝尔曼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上去的。那片叶子让年轻画家恢复了生存的希望,却让老贝尔曼因为着凉而送掉了性命。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温情,令人久久难忘。

在这本书里,有对人间真情的赞美,有对社会恶毒的揭露,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一些无法避免的人生规律。看完整本书,心中的感想也许会是对于一些社会事实的无奈,但我相信更多的,是对于那些真情真爱的赞美和向往。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3

变革与新生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感

短篇小说中,契诃夫的作品可谓登峰造极。我有幸趁着暑假时光瞻仰他的大作,翻开书本,一篇篇故事在时间脉络中徐徐展开。

初识契诃夫是在小说《变色龙》中,它述说了小官吏在面对上司的狗咬人时,为阿谀奉承而“乱判葫芦案”的故事。短短三页的篇幅里,他用辛辣的笔触、夸张的转折、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凶残的沙俄官僚世界。透过文中对于奥楚蔑洛夫表情及语言的描写,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当时的窘样:表情僵硬又缓和,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落下,还断断续续地说着一些不着边的.话以应付形势。这样的角色塑造固然生动,然而免不了过于浅显。

如《小公务员之死》,小公务员因看剧时错让唾沫溅到将军头上而惶惶不安,最终仅因为将军的一句气话而一命呜呼;《胖子和瘦子》中二人本是旧友,却因官阶不同而一个低声下气,一个趾高气扬,他们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契诃夫前期的作品大都承袭此基调,用一两个角色讲述极短的小故事,角色的身份、阶层具有代表性,而性格鲜明得甚至有些极端。

但接着,小说的篇幅开始变长,角色也变得更多。情节的安排慢慢变得隐晦、复杂,有时我甚至无法看透他想表达的主旨,不由得阖书深思一番。在《第六病室》中,亦正亦邪、冷酷倨傲的安德烈医生,是被世界腐化、坠入深渊的代表;胆小软弱、疯狂激进的病人伊凡,被众人视为疯子和可有可无的幽灵,是漠视知识、敌视智慧的世界的牺牲品。整篇作品阴郁而压抑,善恶的界限模糊不清。在充满人性肮脏的环境中,契诃夫仍借角色之口发出了不屈的呐喊: “我疼痛,我就喊叫,流泪;看到卑鄙行为,我就愤怒;看到丑陋龌龊,我就厌恶。”角色伊凡的观点鲜明,论辩有条有理。对于医生“人终有一死”的观点,他说:“让痛苦把你磨练得麻木不仁,对痛苦丧失了任何感觉,换句话说,也就是变成了活死人。”活死人一说,何尝不是对市侩者的讽刺。这像极了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市民观看日本人的屠杀而表情麻木,又何尝不是“活死人”的生动范例?

后期的作品角色逐渐多样化,多角度展现了沙俄历史的丰富长卷。《阁楼上的房子》中,以婴儿的视角表现社会对年轻人鲜活思想的压制,乍看明快,实则黑暗;《跳来跳去的女人》中,奥莉加由于自己的任性失去丈夫戴莫夫,由此引出对俄国纸醉金迷的风尚以及人民匮乏的精神世界的思考。前期到后期的变革十分明显,唯一不变的是其现实意义。契诃夫永远在用他特有的辩证式思考引导读者去深究作品的内涵,让读者从中得到教训,或学习到受益一生的道理。

读毕,文学巨匠与我隔时空的对话仍久久萦绕在我脑海中。阅读一名作家的作品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完整见证这名作家写作风格乃至心境的变迁。契诃夫在写作生涯中,由尖锐变得圆滑,由浅显变得深刻。他的思想一步步沉淀、积累、凝聚、升华,浓缩为一篇篇小说,最终迎来了华丽的蜕变。他期待了一辈子的变革与新生,在1917年,他逝世十三年后的一声炮响中变为现实。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政权,被他深远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被他作品中沉痛的教训警醒着。所幸在今天,这影响和警醒的作用,仍丝毫不减,熠熠生辉。

⑹ 胜利者的胜利讽刺了什么

造成人性扭曲的专制社会造成人性扭桥档曲的专制社会。胜利者是一部由万达影视与光景映画联合投资的影片,4月21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签约仪式,万达脊返影视则有12部影片将在此次签约仪式上签约。

其中包括画江湖之不良人,万达影视与光景映画联合投资的影片胜利者心理罪和一部3D动画妈妈咪鸭,影片胜利者是其中之一。

胜利者评价

本文则从人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胜利者柯祖林的胜利所表现出的敏野乱人性的劣面,即当他由部下升到上头的社会地位变化导致他由受虐者变成了虐待者的社会角色的转换。

从而疯狂对他的下属进行虐待,寻求报复的卑劣心理。由此见出,胜利者的胜利在揭示人性劣面上的深刻性。

在契诃夫的前期短篇佳作中,胜利者的胜利一般都被视为是与一个小官员之死、胖子和瘦子等名篇同属揭批小市民的庸俗卑劣和愚昧屈辱的奴性心理一类的作品。

⑺ 契科夫的作品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伏猜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缺纳型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茄码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托尔斯泰、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⑻ 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mm92712朋友,你好。以下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作品及其特点的相关资料: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下求的座右铭。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以下则是契诃夫生平的相关资料:
契诃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⑼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都有什么特点

一、《霍里和卡利内奇》篇
1、霍利(黄鼠狼):农奴,聪慧能干、有精明的头脑、是个实用主义的人物、但为人很邋遢;
2、卡里内奇:农奴,为人忠诚、心里非常的善良,人物有自由主义,也非常的浪漫,属于妻管严;
3、卡里内奇:有精明的头脑、为了一切达到目的,是一个很贪婪的人物(一直想提高霍利的租金);
4、霍利的老婆:欺软怕硬(惧怕丈夫,欺压儿媳妇们,殴打家里的狗)。
二、《猎人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篇
1、叶尔莫莱:猎人,自由、勇敢、热情、邋遢、花心、凶狠(对妻子);
2、磨坊主妇:原地主夫人的贴身女仆,幼年时被卖给地主夫妇,因聪明机灵成为地主婆的贴身侍女,服务主人十年后提出想结婚,惹怒了主人,被赶到乡下,后来被丈夫赎身
3、亚历山大 · 弗拉季米罗维奇 ·科罗廖夫:地主,心口不一,说的比唱的好听,表面聪明大度识时务,实则斤斤计较、寸步不让
三、《莓泉》篇
1、 斯交布什卡 :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2、原老管家:善良、感恩(对老主人感激多过埋怨并茄)
3、老管家的原主人(伯爵):铺张浪费、花心
四、《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篇
1、 奥夫谢尼科夫 :富农,正直、善良、友好、刻板
2、 塔季雅娜 ·伊利尼奇娜:奥夫谢尼科夫的妻子,沉默、温和
3、祖父:大地主,凶狠残暴、蛮不讲理(强行抢走奥夫谢尼科夫的父亲一块田地,还打了他父亲)
4、 斯捷潘·尼克托波利昂内奇:奥夫谢尼科夫的父亲的邻居,酒鬼,暴躁、铺张浪费,最后从鸽子棚上失足摔死。
5、 阿列克塞 ·格里戈列维奇 ·奥洛夫 · 切斯明斯基伯爵:贵族,态蔽含大方、铺张浪费、和善
五、《利戈夫村》篇
1、弗拉季米尔:已恢复自由身的农奴。热情、健谈、礼貌,无正式工作,爱好打猎但枪法不好,曾与友人外出打猎时被对方当做靶子,误伤下巴和食指。
2、苏乔克:农奴,胆小,愚笨,曾多次被易主,为主任们做过厨子、赶车、捕鱼、演戏(实则是被捉弄,比如对方把豌豆放在他左右眼皮底下)、管猎狗(骑马时摔帆笑伤,因此被打,后被派去打杂)等工作。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