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网络小说
❶ 苏童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苏童作品很多,推荐几本经典的
短篇小说:《桑园留念》早期作品,奠 定了他作品的基调少年欲望死亡红粉。 。。 其他的太多了,我建议可以多读读苏童的 短篇小说,写的好的很多,不容错过
重点介绍中长篇小说: 一。枫杨树系列 1《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苏童先锋时期代 表作品也是成名作品
2《罂粟之家》先锋时期代表作品
3《米》长篇为纪念女儿出生而写,却 是一部描写人性的新写实小说
二。红粉系列
1《妻妾成群》苏童代表作,被张艺谋改 编成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2《红粉》淡淡忧愁的作品
3《妇女生活》被改编成电影《茉莉花开 》
4《另一种妇女生活》
三。香椿树街系列 《刺青时代》和《城北地带》推荐
《菩萨蛮》长篇角度特别
四。新历史系列 1《我的帝王生涯》推荐
2《武则天》(又名《紫檀木球》)
3《碧奴》对孟姜女神话的重新解读
❷ 苏童长篇小说有哪些
1.《武则天》,为苏童的长篇小说,一九九四年曾以《紫檀木球》为名发表在杂志《大家》第一、二袭兄期上。后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写尽了武则天的一生拍亏袭。
2.《河岸》,是作家苏童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条流放船在河上和岸上的空改故事,展现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书写特定历史时期人的生存境遇。
3.《碧奴》,小说是根据中国神话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塑造了以孟姜女为原型的女主人公形象碧奴,小说融合了作者的个性风格,并赋予一定的现代色彩,以此来重述世界文明中积淀了数千年的神话经典。截至2006年8月中旬,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买下了该书的版权。
❸ 《垂杨柳》:苏童短篇小说大全集
让我们把目光移到20世纪20年代。
有这样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19岁女大学生颂莲,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被迫成为了有钱人家的四太太。
刚嫁进来时,她备受宠爱,俨然成了这个大宅院的女主人。
然而渐渐地,颂莲发现,并非所有的太太们都能受到同样的奢华待遇,只有得到她们共同的丈夫——陈老先生的宠幸,才会受到宅院里其他人的尊重。
最后,陷入了陈家大院争风吃醋怪圈中的颂莲,在目睹了陈家太太们一个接一个的悲惨命运后,颂莲自己也变成了疯子。
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出自于小说《妻妾成群》,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苏童。
苏童十分擅长刻画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角色,或绝望、或凄苦、告丛又或者是孤寂的。
连作家莫言都说:“苏童作品中对女性的把握,我觉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对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准确,是我望尘莫及的孙早。”
在苏童很多的小说里,人性不再是神圣而光辉的,而是一种罪恶和麻木;人的生命过程不再和谐完美,而是充斥着袜凯樱一种滞重和残缺。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本《垂杨柳》,将苏童1984年至2006年的经典短篇小说全部收录其中。
苏童在自序中写道:“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短篇小说,喜欢读别人的短篇,也喜欢写。许多事情恐怕是没有渊源的,或者说旅程太长,来路已经被尘土和落叶所覆盖,最终无从发现了,对我来说,我对短篇小说的感情也是这样,所以我情愿说那是来自生理的喜爱。”
这套图书以编年的形式分为五卷,很值得珍藏,推荐给大家。
❹ 苏童小说里哪一部最经典
短篇小说:《桑园留念》 早期作品,奠定了他作品的基调 少年 欲望 死亡 红粉。。。
其他的太多了,我建议可以多读读苏童的短篇小说,写的好的很多,不容错过
重点介绍中长篇小说:
一。枫杨树系列
1《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苏童先锋时期代表作品也是成名作品
2《罂粟之家》 先锋时期代表作品
3《米》 长篇 为纪念女儿出生而写,却是一部描写人性的新写实小说
二。红粉系列
1《妻妾成群》苏童代表作,被张艺谋改编成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2《红粉》淡淡忧愁的作品
3《妇女生活》被改编成电影《茉莉花开》
4《另一种妇女生活》
三。香椿树街系列
《刺青时代》和《城北地带》 推荐
《菩萨蛮》长篇 角度特别
四。新历史系列
1《我的帝王生涯》推荐
2《武则天》(又名《紫檀木球》)
3《碧奴》 对孟姜女神话的重新解读
❺ 妻妾成群小说(解构作家苏童的女性系列小说)
苏童是以女性形象结构长篇小说非常得心应手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笔下塑造了众多分属于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非常富于个人特色。
苏童作品中非常到位地展现了女性为什么会无奈又无助的飘摇到悲剧性的处境和命运中,尽管不愿意被命运摆布,最终却不得不听从命运安排,在悲剧性命运中挣扎着沦落。
作家苏童在解构自己的女性系列小说
苏童的作品里女性形象以悲剧性人物居多,作家用自己的男性视角不落俗套地在性格上突出女性人物在作品中的独特魅力,比如《红粉》中事事果断决绝的秋仪和造成老浦被枪毙的直接责任人小萼,《妻妾成群》中的原本清高最后却为争宠变得暴戾乖张的四姨太颂莲, 作家在以自己的独特认知带领读者在女性悲剧性命运形成的过程中探究着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用《妻妾成群》中四姨太颂莲自己的话来说 “女人到底算个什么东西,就像狗、像猫、像金鱼、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通过人物这种自嘲表现出了作家本身对那个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情怀。
一、苏童小说里经典女性形象的塑造——以颂莲为例
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特别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艳如桃李、有的冷若冰霜;有的独立刚强,有的妖媚淫荡;有的清纯明亮,有的阴毒庸俗。
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描画出了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妻妾之间争风吃醋、明争暗斗的故事。
也许这是以前那个时代最为常见的妻妾成群的真实写照(图来源于网络)
艳如桃李的女人们聚在一家的屋檐下难免会争风吃醋、明争暗斗
众多美丽而又病态的女人们在苏童的作品里明争暗斗,把她们潜意识中信服得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拿来对付自己内心的欲望。
《妻妾成群》里的颂莲少女时代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在一群争风吃醋的女人堆里挣扎着、碾轧着,只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男人陈佐千的另眼相待、宠爱有加。中学学业还没有完成时,颂莲父亲的破产和突然过世,将颂莲放置在了 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每个抉择都意味着她生活的一种可能性和自己必须要承受的后果。
后母的声音缓慢而又冷静的飘到颂莲耳边,颂莲在 做工和嫁人 中选择了后者,在 嫁穷人做原配和嫁有钱人做填房 中也选择了后者——一个十九岁的清纯秀美的女学生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老男人陈佐千的四姨太。
四姨太颂莲渐渐从女学生的习性变得“腹黑”起来
颂莲在和太太毓如、二太太卓云和三太太梅珊的相处中渐渐地变得和以往那个单纯可爱的女学生不同了,性情日渐乖张暴戾,对卓云、对雁儿的痛下狠手让读者心惊肉跳,颂莲蜕变了,变得合乎情理却令人心寒。
逼着雁儿吃下用过的草纸使雁儿染上伤寒死去的颂莲,带着看不出来的笑跟来让她帮着剪个学生头的二姨太卓云说: “我怕我剪不好” ,可是却真的下狠心剪开了的卓云耳朵,这个时刻的颂莲是不是已经能从心里预知她在奔着一条漫长而又无助的命运之路而去了呢?
或许这个时候的颂莲自己也清楚,但是却像是穿上了不肯停下来的红舞鞋一样,疯狂的行为只是停不下来,她此时离最终疯掉的命运之路已然不远了呢。
大太太毓如看上去是个善人,什么都不闻不问,一团和气,手里总是不离佛珠,但是仅有的几个场合毓如开口说话,句句 直中肯綮 ,能看出她对老爷陈佐千的不满,也能感到她对家中其他几个分掉老爷宠爱的女眷的 深切恨意 。
二太太见人就笑,表面上对谁都是姐妹情深,不曾想这家中最厉害的狠角色恰恰是她,指使雁儿使坏的幕后人原来是她,为了争个你高我下,在同样怀孕的三太太梅珊的汤药里下毒的是她,最后将三太太梅珊和相好医生捉奸在床的人也是她,真是 “相煎何太急” 。
三太太梅珊是个唱戏的,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爱恨分明、莽撞直率,长得倾国倾城,却时刻都能跟老爷陈佐千翻脸,明知道前面上辈人几代出轨的女眷都被投入井里溺毙还是照样红杏出墙,最后事情败露,被二太太卓云拖了回来趁天黑被处死了。
三太太梅珊红杏出墙,被投入井中溺毙
颂莲在这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堆里互相倾轧的过程里,性情和心理逐渐变得扭曲,终于在目睹了三太太梅珊被秘密处死的那一刻疯了,她心理负荷已经超出了她所能承担的限度。
可是颂莲疯后没多久,更年轻的五姨太进门了,这不是女性悲剧性命运的一种回环往复吗?可是谁又能担保新进门的五姨太不是又一个颂莲呢?
这些女性虽然同属于一个屋檐下,但实质上来说也是出卖肉体或色相作为生存的资本,她们生活的核心是围绕着一个男人在打转,共同的丈夫陈佐千是她们必须要取悦的对象。
原本在读者心里感觉她们理所当然应该是同呼吸共命运,然而她们对身边有着同样命运的、跟自己分享同一个丈夫的女人们的恨正是因为担心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不保或者根基不牢, 才对同样围绕在陈佐千身旁的女人们痛下杀手。
这难道和后宫女人们争宠的戏码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都是以色侍君,并以此为筹码,梦想换来自身的安稳生活和岁月眷顾。
二、苏童作品中悲剧性女性命运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以小萼等人为例
苏童作品中各种悲剧性女性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红粉》中的秋仪和小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秋仪和小萼都和老浦有着命运上的关联
这两人初次出现就是以姐妹相称,尽管是风尘女子,小萼还是自得其乐,身上有着任性和娇憨,这是长期依赖于男人生活带来的必然结果,所以在后来被劳动教养进行改造的时候,小萼哭天抹泪地每天完不成劳动任务,还口口声声说想回到以前在青楼的日子,那才自由快活,管教被气得恨不得打她两下出气,觉得真是没办法改造这样的女人,没有一丁点儿的独立意识。
果不其然,小萼的劣根性在出了教养所大门之后变本加厉地展现出来,她那做女工的工钱对她的大手大脚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她像吸血鬼一样攀附在了以前的好姐妹秋仪的老相好、资本家大少爷老浦身上过日子。
但是今非昔比,老浦家的资产已经被充公,他自己收入维持个人温饱尚且要重新学习怎么打理这点儿薪水才能不饿肚子,有了这么一个花钱如流水、好吃懒做的小萼做老婆,老浦实在应付不来了,两个人的日子过得一团糟。
两人走入婚姻时并没有料到会有如此悲惨结局
秋仪伸出的援手也解决不了这个小家庭过日子糟心的最终根源问题,终于生了儿子以后的小萼除了跟楼上楼下的邻居们打牌、和男人眉来眼去卖弄风骚,就只会对着哭闹的儿子厉声怒喝、只会对着为生计发愁的老浦嚷嚷 “钱不够用你去抢呀” ,终于有一天老浦私自挪用公款,算是满足了贪得无厌的小萼的一把欲望,可是年轻的老浦要为此承担被枪毙的后果。
即便如此,小说结尾,小萼还是把幼小的孩子送给了不会生育的好姐妹秋仪说 “我养不了他” ,和另一个男人相伴离开了。
秋仪接下了小萼和老浦的儿子当亲生的抚养
小萼在作品中的任性和放纵正是思想深处认为女人就是要靠男人才能过日子嘛,这是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所烙下的深深的烙印,不是几个月的劳动教养就能洗头革面重新做人的,所以小萼的一味胡闹没有节制,最终将老浦送上了断头台。
民间说法也是类似的,说女孩子的嫁人好比是第二次投胎,在结构故事上这就造成了更容易好看的因素,再加上孩子的出生往往将女性内心的母性情怀激发出来,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和另外一个大家庭之间的纷扰纠缠、有了和上一代女性之间关系的恩怨展开, 小说就有了更意想不到的叙事走向,这一点在苏童的“椿树街系列”小说里我们能看到最明显的例证。
女性在苏童小说中往往有着异乎寻常的光彩
女性成为母亲之后更容易理解上一代人的人生选择
三代不同的女性却有着共性的成长过程: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失
《妇女生活》中的三个女人娴、芝、萧的故事里,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三个女人的具体人生故事各不相同,但是很多人生的困境是由于她们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安所带来的错误选择。
娴觉得自己不能不投靠男人,她对于对自己始乱终弃的孟老板始终还是存在一丝梦幻;芝对丈夫有着近乎病态的占有欲,时刻都在焦虑不安;萧清楚女人离不开男人,为了控制男人,她紧抓着钱财不放,但是内心深处却非常看不起自己。她们这样的三个女人年龄和代际不同,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的父亲角色的缺失是个不可忽视的共性,越是缺失了父爱的角色,她们越是要为自己和未来子女避免和自己一样的生存命运,就越是感到自己无力控制生活。
这种原生家庭中父亲缺失的共性,造就了成人之后的三个女人的人生故事始终充满了不可抹灭的悲剧性色彩,这种悲剧况味充斥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个人价值认同感, 她们实际上是男性中心文化和男权社会意识下的牺牲品。
她们这样的三代女人在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生存悲哀无可救赎,永无止境,像是又一个轮回。
三、苏童作品中的地域色彩加重了读者对于人物悲剧性命运的认同感
苏童的作品的背景基本上都是南方,文字也是充满了强烈的南方地域色彩。苏童说: “小时候的南方记忆很混乱,谈不上多美,但透出鲜活的生活气息。” 他的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中国的南方为背景进行充满了想象力的书写。
《1934年的逃亡》《城北地带》《罂粟之家》《米》《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菩萨蛮》《红粉》等作品哪一个不是在神秘而复杂的南方背景下做文章?
小说中屡屡出现的 “香椿街 ”和 “枫杨树” ,似乎纷繁多支地体现着南方人更为丰富复杂的文化和特色,这一点和美国南方文学有某些相似之处。
“椿树街” 中的那些青少年、 “城北地带” 里无助的男孩和女孩,这样的环境和周边的人文环境给他们未来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因此加重了读者对于人物悲剧性命运的认同感。
小说中屡屡出现的“香椿街”和“枫杨树”,体现了南方的地域色彩
苏童曾说美国作家对他的影响很大,有些美国作家语言质地与众不同, “带有一股韧劲” ,似乎和中国南方的湿热、南方人生活品质的多样化、南方文化的兼收并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而在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他也极力在打造一个典型的中国南方环境来推进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演变与展现的最佳空间。
-END-
我是 “十里荷塘秋水长” ,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
❻ 苏童的主要作品
80年代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所发期刊第八个铜像1983年《青春》第七期空地上的阳光1984年《青年作家》第四期白洋淀 红月亮1986年《钟山》第一期祖母的季节1986年《十月》第四期桑园留念1987年《北京文学》第二期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1987年《上海文学》第二期一九三四年的逃亡1987年《收获》第五期算一算屋顶下有几个人1987年《钟山》第五期蓝白染坊1987年《花城》第五期故事:外乡人父子1987年《北京文学》第八期丧失的挂花生之歌1987年《作家》第八期周梅森的现在进行时1988年《中国作家》第二期乘滑轮车远去1988年《上海文学》第三期水神诞生1988年《中外文学》第三期死无葬身之地1988年《中外文学》第三期你好,养蜂人1988年《北京文学》第四期井中男孩1988年《花城》第五期怪客1988年《作家》第五期祭奠红马1988年《中外文学》第五期罂粟之家1988年《收获》第六期平静如水1989年《上海文学》第一期杂货店的女人1989年《时代文学》第二期仪式的完成1989年《人民文学》第三期舒农或者南方生活1989年《钟山》第三期逃1989年《青年文学》第三期南方的堕落1989年《时代文学》第五期妻妾成群1989年《收获》第六期(参考资料:苏童文学年谱 )
90年代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所发期刊已婚男人杨泊1990年《作家》第四期棉花地、稻草人1990年《青春》第四期妇女生活1990年《花城》第五期女孩为什么哭泣1990年《时代文学》第五期狂奔1991年《钟山》第一期我的棉花、我的家园1991年《作家》第一期吹手向西1991年《上海文学》第二期另一种妇女生活1991年《小说界》第四期离婚指南1991年《收获》第五期像天使一样美丽1991年《小说林》第六期木壳收音机1991年《人民文学》第七、八期西窗1992年《漓江》春号第一期十九间房1992年《钟山》第三期回力牌球鞋1992年《作家》第四期沿铁路行走一公里1992年《时代文学》第五期来自草原1992年《芳草》第五期园艺1992年《收获》第六期刺青时代1993年《作家》第一期烧伤1993年《花城》第一期一个朋友在路上1993年《上海文学》第一期狐狸1993年《小说家》第二期仄呢绒鸭舌帽1993年《小说家》第二期第五条路1993年《新生界》第四期纸1993年《收获》第六期与哑巴结婚1994年《花城》第二期什么是爱情1994年《江南》第三期美人失踪1994年《作家》第三期小莫1994年《大家》第三期民丰里1994年《啄木鸟》第四期肉联工厂的春天1994年《收获》第五期桥边茶馆1994年《青年文学》第七期一个叫板墟的地方1994年《青年文学》第七期一朵云1994年《山花》第十期饲养公鸡的人1995年《钟山》第一期那种人(二篇)1995年《花城》第三期种了盆仙人掌1995年《特区文学》第三期十八相送1995年《芙蓉》第四期把你的脚捆起来1995年《上海文学》第五期蝴蝶与棋1995年《大家》第五期三盏灯1995年《收获》第五期亲戚们谈论的事情1995年《大家》第六期玉米爆炸记1995年《长江文艺》第七、八期花生牛轧糖1995年《湖南文学》第七、八期流行歌曲1995年《广州文艺》第八期棚车1995年《东海》第九期小猫1995年《东海》第九期犯罪现场1996年《花城》第一期霍乱1996年《天涯》第一期公园1996年《作家》第一期表姐来到马桥镇1996年《萌芽》第一期声音研究1996年《收获》第二期红桃Q1996年《收获》第三期新天仙配1996年《收获》第三期灼热的天空1996年《大家》第五期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1996年《山花》第六期两个厨子1996年《收获》第六期天使的粮食1996年《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十一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1997年《收获》第一期海滩上的一群羊1997年《上海文学》第三期神女峰1997年《小说家》第四期八月日记1997年《雨花》第九期他母亲的儿子1997年《雨花》第九期小偷1998年《收获》第二期过渡1998年《人民文学》第三期人造风景1998年《十月》第五期开往瓷厂的班车1998年《花城》第六期群众来信1998年《收获》第五期向日葵1999年《大家》第一期拱猪1999年《上海文学》第一期古巴刀1999年《作家》第一期水鬼1999年《收获》第一期巨婴1999年《大家》第二期你丈夫是干什么的1999年《大家》第三期新时代的白雪公主1999年《大家》第四期肉身凡胎的世界1999年《东海》第五期独立纵队1999年《大家》第五期奸细1999年《大家》第六期天赐的亲人1999年《青年文学》第八期大气压力1999年《人民文学》第十期驯子记1999年《钟山》第四期(参考资料:苏童文学年谱 )
2000年以后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所发期刊一棵歪歪斜斜的树2000年《短篇小说》第一期露天电影2000年《科技致富向导》第一期遇见司马先生2000年《钟山》第五期白杨和白杨2000年《作家》第七期七三年冬天的一个夜晚2000年《天涯》第七期桂花连锁集团2000年《收获》第二期伞2001年《收获》第一期女同学们二三事2001年《花城》第四期小舅理生2002年《山花》第七期点心2002年《书城》第十期白雪猪头2002年《钟山》第一期人民的鱼2002年《北京文学》第九期茨菰2007年《钟山》第四期香草营2010年《小说月报》第八期(参考资料:苏童文学年谱 ) 大概由于苏童少年时期的多病孤独,造成了他心理的压抑,苏童对童年的这种压抑寻找的突破口,就是在作品中表达对死亡、暴力、病态的描写。在苏童以“香椿树”街为背景创作的《少年血》小说集、《城北地带》以及《刺青时代》里无不弥漫着这种病态。
正因为孩子是旁观者,所谓意识形态是干净的,对时代的细节记忆比参与者更加清晰。特别原始的生命,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负担,对事物的本质会有直觉,那种东西值得保存,值得追寻,是难以训练的。
“童年视角是我小说里一直运用的,是我最原始的小说创作的契机,是碎片式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感知生活的途径或角度。不是通过社会学的意识,不是通过成年人的世界观,更不是刻意模仿孩子的眼睛,我是比较相信童年记忆保留到现在还在脑子里一亮的,是有价值的东西,更接近我所理解的小说生产方式的真谛。我觉得直觉很重要。”
正是童年的所见所闻,让苏童“少年老成”。当他开始写作时,意识到这是多么重要的财富。也因此,苏童认为“童年生活其实一直在我们身上延续甚至成长”,并把童年生活视为他写作的最大秘密。他说:“我认为热爱也好,憎恨也好,一个写作者一生的行囊中,最重那一只也许装的就是他童年的记忆。无论这记忆是灰暗还是明亮,我们必须背负它,并珍惜它,除此,我们没有第二种处理办法。” 苏童擅长刻划女性形象,“红颜薄命”的古训,在苏童手里特别富有韵味。在他看来,也许“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苏童笔下的女性那种绝望、凄苦、孤寂,沉重得令读者深感压抑与窒息。小说《妻妾成群》中描述了颂莲由一个女学生变成大户陈家四姨太,渐渐溶入陈家大院的争风吃醋中,目睹陈家女人的一个一个的悲惨命运,最终连自己也变成了疯子。《红粉》中的秋仪和小萼由“茫茫世界难以改变”的姐妹关系,因为一个男人而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妇女生活》中的娴,错误的把解放自己的使命寄托在一个主导她的男人身上,以至于在男人短暂的温情中走完了自己心酸而坎坷的一生。《茨菰》中被家人要求“换婚”的女孩,在经历过城里生活之后,还是无奈地回到农村,嫁给了当初要嫁的那个患有羊癫疯的丈夫……
这些角色有类似的心性,同样的命运。一直以来,苏童被誉为“最了解女人、最擅写女性的男作家”。
其实,苏童对女性的了解基本上都来自对童年观察与感受的回忆与思考。书中一半以上的篇幅,都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各种各样女人的身影隐现其间。她们有评弹家、教师,也有裁缝、小贩等底层人物。这些人物成为苏童写作的重要财富。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对历史的“书写”,是由档案或文本组成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书写”,历史就打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其客观性必然受到质疑,甚至历史就是表达不同集团利益的话语。因此,历史不但不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反而与文学一样总体上也是虚构。缘于这样的理解,新历史主义小说所描写的历史都是小说家们虚拟或假想的历史,或者说他们把笔下的生活披上了一件“历史”的外衣,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作品中往往也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点缀。
苏童长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里所写的燮国宫廷,就是他“随意搭建的宫廷”,所写的故事也是他“按自己喜欢的配方勾兑的历史故事”。在这里,历史仅仅是一件外衣,一个衬托人物表演的布景,他的目的是以历史为道具,描写、探索人性中复杂的方面 。
现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认为苏童的《妻妾成群》是“新历史小说”最精致的作品之一。他这样评论该小说的艺术特色:“由‘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是这篇小说的核心意念。由于整个小说基本上是以颂莲的单一视点来叙事,苏童因而得以施展了他那种非常细腻精微的文字魅力,他极善于捕捉女性身心的微妙感受,在生存景象的透视中融入深邃的人性力量。” 小说的主题意象
苏童的大多数小说虽然选择的是古老的中国化的素材,但摆脱话本小说惩恶扬善的叙述目的,放弃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叙事伦理,是苏童赋予老故事的新内涵。
苏童小说先锋性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为,小说的主题意象。苏童小说的主题意象,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他以个性化的主题话语,替代了传统小说的主题话语。其小说的主题意象主要可概括为一下几个形式:1、精神的还乡和现实的逃亡。从《香椿树街的故事》到《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世俗男女,到处都可以看到逃亡者的形象。不管是城市或是乡村,现实或是历史,这些只是苏童小说的背景不同而已。他一直用两幅不同的笔墨书写着人生,城市的狰狞和乡村的温柔重叠更替,他总是不断地徘徊在城乡之间,并在努力地寻找生命中的某种东西。2、人性的暴力和温情。在苏童很多小说里,人性不再神圣而光辉,而是一种罪恶和麻木;人的生命过程不再和谐完美,而是一种滞重和残缺。《我的帝王生涯》中的黄埔夫人和瑞白,《武则天》中的武后,《城北地带》和“香椿树街”中许多的市民人物,都可以看到人性的恶与卑贱。3、死亡关怀和生命意识。苏童在小说中通过写生命的萎缩、扭曲、躁动来激起重塑民族灵魂的愿望。
意象的极致发挥
意象的运用,是“先锋派“小说的特点之一。苏童在小说中,它把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独特的领悟和审美观念。他的意象创造极具表现力和创造性,这使他的小说总是带着很多神秘、奇幻的色彩和供读者思考的意蕴。在”香椿树街“系列中,河与街这两个意象,几乎在所有小说中都出现过。意象的创造,使苏童的小说表现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产生了如梦幻、传说、神话一样深邃的玄秘的本性意味。小说中这些意蕴总是牵动着人物的命运,暗示着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
❼ 有本网络小说男主叫苏童,还有个叫圣虚的土豪道士,在三更小说官网叫《桥头鬼》,求原名或种子文件
《诡桥》
连载于逐浪中文网的灵异悬疑类小说,作者是赤红色。主要讲述了主角苏童一生的惊悚之旅。
男主角:苏童,无固定工作,穷屌丝一个,性格滑正前期偏向胆小,经同学介绍去帮人守桥,虽然觉得怪异但还是在金钱的诱惑下去面试了。随后一切诡异之事围绕着他,让他看不清真相。
女主:孟萱,在文中拥有着神秘身份,在主角背后一直默默付出,后在酆都出现和主角相见。
配角:圣虚道长,人送称号肾不行的圣虚道长,拥有一身高深的道行,帮助主角破解多次危机。
配角:冷风,人如其厅让如名,外表冷冰冰的,是圣虚道长的师兄,实力强大。
配角:孟婆,奈何桥上的守桥人,同时给过往的亡灵送上扮启一碗孟婆汤。
配角:酆都大帝,鬼城酆都的统治者。
配角:王平,主角大学同学,不定时会出现让人捉摸不透。
配角:马贺,一直在背后提供消息,但主角却不知他的阴谋。
配角:鬼帝,神秘人物。
❽ 苏童长篇小说有哪些
《碧奴》、《河岸》、《蛇为什么会飞》、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❾ 我国早期的“先锋”小说作家苏童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我国早期的“先锋”小说作家苏童的代表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短篇小说《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离婚指南》,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紫檀木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