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一文节选与长篇小说
Ⅰ <<红岩>>第16章 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从故事发生地点重庆来说,当时这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特别是在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这些人间地狱里,黑暗势力正以百倍的疯狂残酷地迫害着每一个革命者。这就是说,从全局来看,革命力量处于优势;而从局部来看,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这在小说里形成巨大的反差。每一个革命者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随时都可能被敌人杀害。小说正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设在重庆市郊区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渣滓洞。课文讲的是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的联欢。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元旦早晨,天还没有亮,大家就尽情地高唱革命歌曲,揭开了联欢的序幕。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这些纪念品尽管简陋,但是含义深刻,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和情深志坚。从中也可以看出监狱中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对联的字有老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弯弯曲曲的笔迹。所有的对联,对仗工整自然,并且洋溢着乐观和诙谐的情趣。一幅幅生动诙谐的对联,充分体现了革命者巧妙的斗争艺术,使读者们看到了特务们尴尬而无奈的处境。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狱中的革命者受到非人的折磨,他们戴着脚镣扭秧歌这是绝无仅有的。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他们用欢乐的歌舞,为新中国的诞生庆贺,表示对黑暗势力的无比轻蔑。总之,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的写法,使全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含蓄,耐人寻味。
Ⅱ 红岩中江姐的故事
红岩中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
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Ⅲ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江姐〉选自〈在烈火中永生〉,有谁知道〈在烈火中永生〉的原文
《红岩》
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罗广斌、杨益言著。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1958年,罗、杨两人因一段共同的革命经历携手合作,撰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在此基础上写成的长篇小说《红岩》,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传世杰作。40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
长篇小说《红岩》可以在以下网址读到
http://7c7c.md98.com/xd/l/luoguangbin/hy/
Ⅳ 红岩中江姐的故事
1、故事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老坦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
2、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3、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冲含备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4、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
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5、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6、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7、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
8、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散毁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4)江姐一文节选与长篇小说扩展阅读: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1949)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后经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7 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万县组织下川武装起义。1948年1月,彭咏梧不幸牺牲,她谢绝了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进报事件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与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钧、唐篡陶、黄绍辉、李明辉、黄玉清、陈继贤、雷震一起转押渣滓洞看守所。
徐远举和张界多次对她进行拷问,使用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陈丹墀、何雪松、蔡梦慰等组织了对江姐的慰问活动,与李青林、李其芬、曾紫霞等凭着对林清风《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记忆,组织女牢难友学习,讨论,并积极进行狱中策反工作,参加狱中追悼会和春节联欢会。
Ⅳ 红岩原文写江姐的故事是什么
原文如下:
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读到这里我眼含热泪,不由得热血涌上胸膛,多么坚强的江姐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你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创造的,江姐,我向你致敬!
读了江姐的故事,我眼前又再次出现电影《江姐》中那一幕幕感人的镜头,只见江姐站在山顶的岩石上,大义凛然,天上的彩虹染红了山川,映红了大地,仿佛无数面红旗迎风招展,无数英雄前仆后继,直捣蒋家王朝!我耳边又响起了激昂的国歌和开国大典时惊天动地的礼炮声……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我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像江姐这样的英雄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哪会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Ⅵ 《酷刑下的江姐》这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0世纪40年代,随着重庆地下党遭到破坏,革命斗争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酷。重庆地下党负责人彭咏梧的“单身”身份开始引起敌人的怀疑。为此,被人称为“江小妹”的年轻姑娘江竹筠受命与彭咏梧厅芹假扮夫妻作为掩护,以便开展地下工作。江竹筠虽然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个任务,但为了彭咏梧的安全、为了革命事业,她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Ⅶ 《江姐》这篇课文选自什么长篇小说大神们帮帮忙 作者是罗广斌 杨益言
《在烈火中永生》第四章《意志在闪光》. 《教育学》上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