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❶ 推荐几本世界名著啊
《世界名著》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Hd_Cx_tYjDVNbAAA0cIkNw
有个老人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几个月没有收获,后来他钓到一条很大的旗鱼,跟它缠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旗鱼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老人与海》出版后引发巨大轰动,海明威凭此作品荣获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
❷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有哪些主要内容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内容概述:茨威格一生著有6部小说集、7部戏剧、9部散文集、12部传记和两部长篇小说。《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是一本译者的选集,收录了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灼人的秘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雨润心田》、《象棋的故事》等在内的主要中短篇小说。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更多地把艺术的烛光照进了人之情欲的隐秘世界,少年的萌动、青年的焦灼、中老年的压抑和突然爆发等激情时刻,都在茨威格的笔下原生态地展现了出来。因为关涉人之情欲的萌动、发育、变化的全过程,他的3本小说集被称为“链条小说”。
《灼人的秘密》选自茨威格“链条小说”之第一本——《初次经历》,写一个儿童眼中的成人生活:假期里母亲和一个陌生叔叔的频繁约会,成了他灼人的秘密。《雨润心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选自“链条小说”的第二本——《热带癫狂症患者》,展示的是青年和成年人的“激情时刻”——突然而至淹没一切的情欲、狂热执著的爱情火焰等等。最著名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选自“链条小说”之三——《情感的迷惘》,写的是一个身份高贵、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为了一个年轻赌徒的一双手而神魂颠倒、以身相许,甚至想与其远走天涯。《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最后一部小说,写一个遭纳粹迫害的奥地利博士战胜心理恐惧,在远洋轮船上与世界冠军弈棋艰难取胜的虚构故事,具有明显的反纳粹倾向。
以下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概略:我的儿子昨天死了。如今这世上我只剩下了你,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你对我一无所知,但我却一直深爱着你。要不是我现在将不久于人世,我也不会写信给你。
我的生命是在13岁时开始的,那一年,我认识了你,你和我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你的门正对着我的家门。大家都敬重你,因为你是个作家,风趣雅致,只有25岁。我把我少女的全部精力用来窥视你的生活,那是我最大的乐趣。
5年后终于有一天,你邀我共进晚餐。激动的我,怎么能拒绝你呢?饭后,你邀我去你那儿聊天,我也神不守舍地跟你去了。我将我处女的身心都献给了你。不,不,我现在不是想责怪你,我只会永远感激你。那一夜是多么幸福、多么愉快啊!你知道,你和我共度了3个夜晚。然后,你就旅行去了,再也没给我写过一个字。
我的孩子死了。那也是你的孩子,亲爱的,是我们三日恩爱的结晶!
生下孩子后,我一直没再见到你。思念温暖着我痛苦的心灵。每年你的生日,我总会给你送上一束白玫瑰,你还记得吗?在近11年中,你可曾问过是谁送的吗?
现在,你也许会问:这些年我是怎样过的,怎样带孩子的?告诉你,我最亲爱的人,我卖身了。我只是为了你的孩子,才这样做的。我委身的男人都喜欢我,只有你不是这样。
我得了伤寒,活不久了……
我爱你,现在依然爱你。永别了。
❸ 奥地利的茨威格的作品有哪些
茨威格生平及代表作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
《恐惧》
《月光小巷》
《看不见的珍藏》
《象棋的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他有意识地深
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接着,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自画像的名手》(1928,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精神疗法》(1931,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
病学者弗洛伊德),《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等。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另一方面是小说。《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于一九三八年。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月光胡同》(1922)、《看不见的珍藏》(1927)等等。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
,揭露“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一九三四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一九三八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一九四零年经纽约去巴西。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❹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都有什么
灼人的秘密
夏天的故事
月光巷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里昂的婚礼
国际象棋的故事
女仆勒德雷拉
旧书贩门德尔
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
一颗心的沦亡
桎梏
巧识新艺
情感的迷惘
偿还旧债
偶识此道
雷泼莱拉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看不见的珍藏
无形的压力
奇妙之夜
❺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斯蒂芬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斯蒂芬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斯蒂芬 无题
公告:每周五、六、日看飞卢小说升三倍书友经验,每看一章即得三倍经验!注册飞卢会员无弹窗广告。
多种充值渠道:网上银行,神州行卡,联通充值卡,电信充值卡,游戏点卡,支付宝,财付通,Q币卡等,让您快速成为VIP会员!点击充值VIP会员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斯蒂芬 情感的迷惘 (2)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斯蒂芬 情感的迷惘 (2)
作者:茨威格 [特大大中小特小]
......
本章节为删减章节,Vip会员可预先阅读无删减章节!点击升级Vip会员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斯蒂芬 里昂的婚礼
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巴雷尔①在法兰西国民公会②针对发动叛乱,终被攻克的里昂城提出了那项杀气腾腾的提案,该提案以下面这两个简洁凝练的句子结尾:“里昂反对自由,里昂不复存在。”他要求拆除城里全部房屋,把这叛乱之城夷为平地,城里的纪念性建筑物应该全都化为灰烬……
❻ 求茨威格所有作品
作品总汇
小说部分 《夜色朦胧》苏格兰人和三个漂亮表姐的爱情游戏 《贵妇失宠》法国大革命,政妓没落的命运 《普拉斯特的春天》一个政妓因为参加赛马会的新衣服没有做好,担心自己不能成为焦点,于是赌气不去,事后又后悔,于是伪装成农家女,偷偷赶往现场,结果引诱了一个穷学生,并与之发生关系的故事。 《相同又不同的姐妹》两个虚荣好斗的贫家双胞胎姐妹,姐姐做了政妓,风光无限,大家都爱她。妹妹见被抢了风头,大怒,赌气做了修女。政妓妒忌修女妹妹吸引了她的情夫,于是找人诱奸了妹妹,把她也变成政妓。为了面子,妹妹只好装得很高兴的样子,和姐姐一起生活,当她们老了,失去情夫也失去权利时,妹妹怂恿姐姐一起回去做修女。两人一起在苦修的生活中结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早恋的悲剧,一个迷恋作家的少女,追随作家,结果堕落成妓女,并甘心过着贫苦生活的故事。 《月光小巷》一个水手重新遇见被自己玩弄后抛弃的女子堕落成贫民窟的妓女,并忍受她诅咒辱骂的故事。 《看不见的珍藏》德国通货膨胀时期,不懂经济规律的盲眼老收藏家的画,被家人卖掉,换了面包,而画商出于同情,与其家人一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哄骗老收藏家那些画还在的故事,煽情功力十足。 《马来狂人》东南亚殖民地的医生,快要退休,一个红杏出墙的贵妇找他打胎,并要求他手术后立即离开东南亚,想掩人耳目,作为补偿,她会给一大笔钱弥补医生没有得到退休金的损失,医生见她傲慢,就跟她斗气,结果贵妇只好找了一个中国的老太婆打胎,结果死了,医生非常痛苦,余生都悔恨内疚,认为自己没尽到医生的职责。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一个有两个女儿的少妇突然和一个陌生人私奔,引起群众的争论,主角一直为那少妇辩护,认为大家不该谴责这个无辜的少妇。然后一个严谨的英国老太太找主角讲述她年轻时越轨的故事,她当时儿子们都已经长大,当了兵,她流窜到东南亚,发现一个赌输了钱想自杀的年轻人,出于好心就救了他,结果被他强奸了的故事。 《里昂的婚礼》一个女人为了爱自己的被判死刑的政治犯丈夫,与其一起共赴黄泉的故事。 《无形的压力》一个追求自由的反战主义画家,出于恐惧,最终遗弃妻子,去参加二战的故事。 《偿还旧债》一个家庭主妇度假期间,发现自己年轻时的偶像(一个名动一时的话剧演员)堕落成一个乡村酒吧遭人唾弃的可怜的酒鬼,她想起演员不但为她展示了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在她一时冲动,想以身相许的情况下理智的拒绝并保全她的名誉的往事,于是,她故意装作对偶像非常痴迷的样子,并捏造说他在首都非常有名,连亲王都曾接见过他,于是乡下人立即开始尊敬他的故事。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一个老头写匿名情书给一个无知少女,戏弄她,想看她爱情的样子,结果导致少女弄假成真,和一个陌生男人私奔的悲惨故事。 《火烧火燎的秘密》一个色狼和少妇10岁的孤独儿子埃德加套近乎,并利用埃德加的友谊得到他的少妇母亲,埃德加很生气,就跟踪他们,结果撞破他们的奸情,母亲生气的谴责埃德加,埃德加离家出走,坐火车回到父亲家,一家人都非常担心,母亲怕他说出真相,赶紧追回去,企图灭口,而埃德加最终选择了替母亲隐瞒的故事。 《家庭女教师》两个女孩的家庭女教师被她们的表哥强奸,并怀孕,结果被她们的母亲以不贞洁的罪名解雇,姐妹俩忿忿不平的故事。 《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 《旧书贩门德尔》 《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 《情感的迷惘》 《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 《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 《旧书商门德尔》 《桎梏》 《恐惧》 《感觉的混乱》 《人的命运转折点》 《象棋的故事》 《危险的怜悯》 《最初的经历》 回忆录 《昨日的世界》 传记 《异端的权利》 《麦哲伦航海纪》 《滑铁卢之战》 《巴尔扎克》 《断头王后》 《玛丽·斯图亚特》相传是伪造的。因为措辞和政治观点都与作者有很大出入 《约瑟夫·富歇》法国大革命时期,利用共产主义为借口,争夺权利,剥削压迫人民的政治家们的丑恶嘴脸,政治观点和巴尔扎克一样 《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三位大师》 《同精灵的斗争》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作家的人生经历】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2月28日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面的多、很有教养、钢琴弹的非常出色,书法清丽,会说法语和英语。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金融世家,从小就说意大利语(这些对于茨威格的语言和文学上的天赋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茨威格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在这样一个上流的幸福家庭中,优裕的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茨威格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1903年获博士学位。 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当然,《夜色朦胧》是最有趣的。此外,他还喜欢写宫廷蜚闻,比如玛丽·斯图亚特,还有他的公主们玛丽·安托内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 ,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感情的紊乱》(1927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年)、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年)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其他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看不见的珍藏》 ,《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 ,《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 《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 ,《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旧书商门德尔》,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 等。 《伟大的悲剧》<<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❼ 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惟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笔下的人物常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最终毁于某种热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的来信》,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1917)、悲剧《伏勒波尼》(1927)和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后,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1946)先后出版。前者为长篇回忆录,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
❽ 茨威格的作品
《家庭女教师》
两个孩子现在单独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灯已经关了。她们之间笼罩着一
片黑暗,只有两张床隐隐约约地发白。两个孩子的呼吸都很轻微,人家简直
会以为她们都睡着了。
“喂!”一个声音说道。这是那个十二岁的女孩。她轻轻地、有些提心
吊胆地向黑暗里发问。“什么事?”从另外一张床上传来姐姐的回答。她比
妹妹只大一岁。
“你还醒着哪。好极了。我..我有件事想告诉你..”
那边没有回答。只听见床上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姐姐撑坐起来,
带着期待的神情向这边望过来,可以看见她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你知道吗..我早就想跟你说..不过你先告诉我,这几天你不觉得
我们的小姐有点儿怪吗?”
另一个女孩迟疑了一会儿,沉思起来。“有点儿,”接着她说道,“可
是我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她不像原来那样严厉了。最近我有两天没做作
业,她也没说什么。再就是她有点儿那样——我也说不好。反正我觉得她现
在根本不管我们了,她老是坐在一边,也不跟我们一块儿玩了,从前她老跟
我们一起玩的。”
“我看她很伤心,只是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她现在钢琴也不弹了。”
又是一阵沉默。
接着姐姐提醒妹妹:“你不是有事要说吗?”
“是啊,可是这事你准也不许告诉,的确不许告诉任何人。妈吗也好,
你的小朋友也好,都不许告诉。”
“我不告诉,我不告诉!”姐姐已经不耐烦了,“到底是什么事呀?”
“是这样..刚才,我们上床睡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还没跟小姐
道晚安呢。我的鞋都已经脱了,可是我又跑到她房里去,你知道吗,我轻手
轻脚地跑过去,想吓她个冷不防。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起先我还以为她
不在房里呢。灯亮着,可是我没看见她。突然——我吓了一大跳——我听见
有人在哭,我一下子看见她衣服穿得好好地躺在床上,脑袋埋在枕头里。她
在抽抽搭搭地哭,我吓得浑身直哆嗦。可是她没有瞧见我。于是我又轻手轻
脚地重新把门关上。我身上抖得厉害,只好在问口一动不动地呆了一会儿。
这时,我在房门外还清清楚楚地听见她在哭呢。后来我就赶紧跑回来了。”
她们两个又不吭声了。然后一个女孩轻轻地说了声:“可怜的小姐!”
这句话在屋子里颤抖,就像一个阴郁的音符迷失在空中,接着又复归于沉寂。
“我真想知道,她干吗哭,”妹妹又开口说道,“这几天她又没跟什么
人吵过嘴。妈妈现在也不再没完没了地挑她的刺了。我们肯定也都没惹她生
气,那她干吗哭成这样?”
“我倒有点儿明白她干吗哭。”姐姐说道。
“于吗哭?告诉我,她于吗哭?”
姐姐犹豫了一会儿,末了说道:“我想,她在恋爱了。”
① 本篇于一九一一年在小说集《最初的经历》(莱比锡海岛出版社出版)中首次发表。
“恋爱?”妹妹惊讶地一愣,“恋爱?爱上谁了呢?”
“你难道一点也没看出来?”
“该不是爱上了奥托吧?”
“不是奥托是谁?奥托难道没有爱上她?他上大学,在咱们家已经住了
三年,可从来也没有陪我们出去玩过,他干吗这几个月突然一下子每天都陪
我们出去呀?小姐到我们家来以前,他对我好吗?对你好吗?可是现在他成
天围着我们转来转去。不管是人民花园、城市公园或者普拉特尔①,我们跟小
姐到哪儿去,都会碰巧遇见他,总是碰巧。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妹妹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的..是的,我当然觉得有点儿奇怪。可我一直以为,这是..”
她的声音变了。她不再往下说了。
“我起先也以为是那样,我们这些女孩子都挺傻。可是我总算及时发现,
他不过是拿我们做幌子罢了。”
现在两个人都沉默不语了。谈话似乎已经结束。
姐妹俩已经陷入沉思或者已经进入梦乡。
这时妹妹又一次无可奈何地在黑暗中说道:“可她干吗又要哭呢?奥托
不是挺喜欢她吗?我一直以为,恋爱一定是挺美妙的。”
“我不知道,”姐姐带着沉思神往的神情说道,“我原来也一直认为,
恋爱准是非常美妙的。”
在困倦欲睡的女孩的唇边又一次轻轻地、惋惜地吐出一声:“可怜的小
姐。”
然后屋里一片寂静。
第二天早上她俩不再谈起这件事情,可是,姐妹俩都感觉到,两个人的
脑子里转的是同样的念头。她们两个互相绕着走,彼此躲来躲去,可是等到
她俩从侧面打量女教师的时候,两个人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相遇在一起。吃
饭的时候,她们仔细观察奥托,仿佛这个在她们家里往了几年的堂兄是个陌
生人。她们不跟他说话,可是在低垂的眼皮底下,她们一个劲儿地斜着眼睛
瞅他,看他是不是在跟小姐打暗号。姐妹俩都坐立不安。吃完饭以后,她们
不去玩,却心慌意乱地东忙西忙,瞎忙一气,急于想要探听这个秘密。到了
晚上,两个女孩中的一个只不过淡淡地随口问了一句,仿佛她对这事漠不关
心似的:“你又看出什么了吗?”“没有,”另一个说了一句,就掉过脸去。
两姐妹似乎都有点怕谈起这件事情似的。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两个孩子默默
地观察着,绕着圈子探索着,她们忐忑不安而又不知不觉地感觉到正在接近
一个闪烁不定的秘密。
几天以后,妹妹终于发觉,女教师在吃饭的时候,晴暗地向奥托使了个
眼色。奥托点点头算是回答。妹妹激动得身子一颤。她在桌子底下伸过手去,
轻轻地碰一碰姐姐的手。等姐姐转过脸来,她就用她发光的眼睛瞅了姐姐一
眼。姐姐马上就会意了,立刻也坐立不安起来。
大家吃完饭刚站起来,女教师就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回屋去自己玩一
会儿吧。我有点头疼,想休息半个钟头。”
两个孩子垂下眼睛。她们小心翼翼地互相用手碰了碰,好像彼此都想提
(① 人民花园,城市公园,普拉特尔,都是维也纳的游览地。普拉特尔是维也纳的一座著名的公园,位于多
瑙河和多瑙河运河之间。)
醒一下对方似的。女教师刚走,妹妹就一步蹦到姐姐跟前:“瞧着吧,现在
奥托要到她房里去了!”
“那还用说!所以她才把我们支开啊!”
“咱们得到她门口去偷听!”
“可是要是有人来了怎么办?”
“谁会来呀?”
“妈妈呗。”
妹妹吓了一跳,“是啊,那..”
“我有主意了,你猜怎么着?我在门口偷听,你留在走廊里,要是有人
来了,你就给我个暗号。这样我们就保险了。”
妹妹噘着嘴,一脸的不高兴。“可是你到时候什么也不告诉我。”
“全都告诉你!”
“真的全都告诉我?..可什么也不许落下啊!”
“当然,人格担保。听见有人来,你就咳嗽一声。”
她俩等在走廊里,浑身哆嗦,心情激动。她们的心脏怦怦直跳。下面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两个孩子紧紧地挨在一起。
传来脚步声。姐妹俩赶忙跑开,躲进暗处。果然不错,来的是奥托。他
握住门把,门随后又关上。姐姐像支箭似地射了过去,贴在门上,屏息静气,
侧耳细听。妹妹不胜向往地望着这边。好奇心折磨着她,使她离开指定的岗
位,悄悄地溜了过来。可是,姐姐生气地把她推开。她只好又去等在外面,
两分钟、三分钟,在她看来简直像永恒一样的漫长。她焦急难耐,像热锅上
的蚂蚁转来转去。姐姐什么都听见了,而她一点也没听着。她又急又气,几
乎要哭出来了。这时那边第三个房间里有扇门砰地关上了,她咳嗽一声。姐
妹俩连忙跑开,溜进她们自己的房间。进屋以后还上气不接下气地站了一会
儿,心跳得厉害。
接着妹妹便急切地催她姐姐:“好啦,快..告诉我吧!”
姐姐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末了她非常困惑地、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我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事?”
“这事真奇怪。”
“什么事..什么事呀!”妹妹气喘吁吁地把这句话吐了出来,于是姐
姐拚命回想。妹妹凑过来,紧挨着她,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这事真奇怪..跟我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我猜奥托进了房间以后,
准是想跟她拥抱或者接吻,因为她跟他说道:‘别这样,我有正经事要跟你
谈。’我看是一点儿也看不见,因为钥匙孔里插着钥匙,可是听却听得很清
楚。‘出了什么事啦?’奥托接着问道。可我从来没有听见他这样说过话。
你也知道,他平时说话总喜欢大叫大嚷,粗声粗气。可这句话,他却说得战
战兢兢,我马上就感觉到,他不晓得怎么搞的,心里有点害怕。小姐想必也
看得出来,他在撒谎,因为她只是非常低声地说了一句:‘你早就知道了。’
——‘不知道,我一点也不知道。’‘是吗?’她就说了——说得那样悲伤,
悲伤极了——‘那你干吗一下子不理我了?一个礼拜以来,你没跟我说过一
句话,你总是躲着我,也不再跟孩子们一起出去了,你也不再到公园里来了。
难道我一下子就成了陌生人了?啊,你早已知道,为什么你忽然远远地避开
我。’他不作声,后来说道:‘我快考试了,我得好生复习功课,没功夫于
别的。现在也只能这样。’这下她就哭开了,然后一面哭一面对他说,可是
说得非常温柔非常动人:‘奥托,你干吗要撒谎呢?你还是说实话吧,你对
我撒谎,你这样做应该吗?我对你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可是我们两人之间得
把话讲讲清楚。你分明知道,我要跟你说什么,我从你的眼睛就看出来了。’
——‘说什么呀?’他犹犹豫豫地说道,可是声音非常的微弱。这时她就说
了..”
小女孩说到这里,突然身子哆嗦起来,激动得说不下去了。妹妹更紧地
偎依着她。“什么..说了什么呀?”
“这时她就说:‘我不是有了你的一个孩子吗?’”
妹妹像闪电似的吓了一跳:“孩子!一个孩子!这不可能啊!”
“可她就是这么说的。”
“你准听错了。”
“没错,没错!她把这话又重复了一遍;他也像你一样,跳了起来,叫
道:‘一个孩子!’小姐好久没吭声,末了说道:‘现在该怎么办呢?’后
来..”
“后来怎么啦?”
“后来你就咳嗽了,我就只好跑开。”
妹妹感到非常惶惑,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前面:“一个孩子!这怎么可能
呢?她又在哪儿有这么个孩子呢?”
“我不知道。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也许在家里吧..在她上咱们家来以前。妈妈为了咱们俩当然不允许
她把孩子带来。所以她才这样伤心。”
“去你的吧!那时候她还根本不认识奥托呢!”她俩又一筹莫展地沉默
了,一面苦思苦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可使姐妹俩非常的烦恼。妹妹又
开始说道:“一个孩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她怎么会有个孩子呢?她又没
结婚。只有结过婚的女人才有孩子,这我是知道的。”
“也许她结过婚了。”
“你别发傻好不好!总不是跟奥托结的婚吧!”
“为什么..?”
姐妹俩面面相觑,一筹莫展。
“可怜的小姐,”两姐妹当中的一个非常悲伤地说道。这句话一再出现,
末了化为一声同情的叹息。同时,好奇心也一再 燃起。
“究竟是个女孩还是个男孩?”
“谁又能知道呢?”
“你看怎么样..要是我去问问她..非常、非常小心地问她。”
“你发疯了!”
“怎么啦..她不是跟咱们挺好的吗?”
“你在胡想些什么呀!这种事情人家是不跟我们说的。什么都瞒着我们。
每次我们一进屋,他们就闭口不说了,净跟我们瞎七搭八胡扯一气,好像我
……
***********************
茨威格,S.(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❾ 茨威格的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9)茨威格短篇小说集扩展阅读
茨威格代表作品:《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1、《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心灵的焦灼》
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电影公司将它改编为电影,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❿ 有没有 《 茨威格作品集(套装共9册)》电子版书籍百度云下载
《茨威格作品集(套装共9册)》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C3N76zwQSBvB2E7uGzNzhw
斯特凡·茨威格是当今拥有读者最多、最受读者喜爱的奥地利籍德语犹太作家,他同时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以及作家和历史人物传记《三大师传》等,作品曾多次被改编,搬上舞台和荧幕。茨威格被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同时也是“奥地利的良心”,他逸丽奔洒、富有激情的写作风格在虚构与非虚构作品中一以贯之,既以冰冷的诗意书写隐秘的激情,也在个人命运的讲述中道出了一整代人的命途。作为文艺复兴以降欧洲文化精神的殉道者,茨威格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的身份相互交错,在其作品中呈现为细腻的情感与精炼的语言,升华为超越宗教的爱与悲悯。
本套装收录其长篇小说《变形的陶醉》(国内目前唯一中译本),经典短篇小说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昨日之旅》《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传记代表作《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三大师传》《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人物画像》,以及最后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小说、传记、回忆录全收入,作品涵盖作者创作生涯所有阶段,清晰展现作家创作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