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刘侠长篇小说

刘侠长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11 01:52:59

1. 杏林子是谁

杏林子 一. 本名:刘侠(笔名:杏林子) 二. 出生年月日:1942年2月28日,台湾政府已经将此日订为:国定纪念日。 逝世日期:2003年2月8日 三. 学历:北投国小学毕业 四. 经历:内政部伤残服务中心顾问兼义工组组长 台北市南机场社区发展实验中心辅导 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创办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障联盟创会理事长
编辑本段得奖纪录
第二届基督教文艺奖-生之歌 第八届十大杰出女青年 第八届国家文艺奖-另一种爱情 花莲县荣誉县民 高雄市荣誉市民 第十三届吴三莲基金会社会服务奖 台北市荣誉市民 静宜大学荣誉博士
编辑本段著作
1969年:《遥远的路》(合著小说集) 1976年:《喜乐年年》 1977年:《生之歌》 1979年:《杏林小记》 1980年:《北极第一家》 1981年:《生命颂》 1982年:《谁之过》、《另一种爱情》 1983年:《凯歌集》、《皓皓长安月》、《牧羊儿——于右任的故事》 1984年:《大地注·生命注》 1985年:《我们》、《重入红尘》、《母亲的脸》 1986年:《行到水穷处》、《种种情怀》、《山水大地》、《杏林小语》、《杏林子作品精选一》、《读云—王禄松新诗水彩画集》 1989年:《感谢玫瑰有刺》 1993年:《相思深不深》 1994年:《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1982年《谁之过》易名重新出版)、《现代寓言》、《杏林子作品精选二》、《杏林子作品精选三》 1995年:《生之歌》(重新出版)、《生之颂》(重新出版)、《阿丹老爸》、《北极第一家》(重新出版) 1997年:《心灵品管》、《宝贝书:残障娃娃家长亲职手册》 1998年:《生命之歌》(有声书)、《身边的爱情故事》 1999年:《在生命的渡口与你相遇》 2000年:《为什么我没有自杀?如何度过生命低潮》(主编)、《探索生命的深井》、《真情是一生的承诺》、《美丽人生的二二种宝典》 2002年:《打破的古董》、《好小子,乔比!》(图文书) 2004年:《侠风长流:刘侠回忆录》
编辑本段与众不同的作品
她的作品,读者众多,每年寒暑假都被台湾中小学选为假期读物。但她与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颗奋斗的心,不以书是否畅销为志向,以劝勉青少年为己任,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她的书文字简洁,读来感性十足,透着淡淡的温柔,没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她用幽默的笔调描述着人生的种种际遇,述说着命运附加给你的诸多挑战。 可以这样说,身体的病痛使她能静静地观看这个世界,生命的一点一滴都在她的书中,读她的书,使人振奋。
编辑本段伊甸残障基金会
在台湾,杏林子还创设了“伊甸残障基金会”,为残障者的医疗、工作、教育、福利等做着不懈的努力。 杏林子、杏林子的书,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生命的更高境界。
编辑本段死因
杏林子在61岁时,菲佣患有精神疾病,杏林子不幸被菲佣殴打脑部伤重不治。
编辑本段朋友与其他
平淡的真——读杏林子《朋友与其他》有感(考查) 00中本2班 17号 林巧珠 提到杏林子,你会想到什么呢?她的顽症?她的顽强生命力?她的优美文章?还是她的观察入微的眼光?对于我来说,首先就是她的文章。虽说曾在中学时代学过杏林子的文章,但都被我忽略了。直到大一,打开普通话教程,看到里面作为朗读材料的《朋友与其他》,我的心灵深深地震撼了。我一向都深信文字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给人希望,影响人的价值观,感动人的心灵。杏林子的这篇《朋友与其他》就给了我这方面的深刻感受。我尤其佩服她,能从细微的事物中发掘出意义深渊的内容,而字里行间充满盼望的生活和活泼的生命力。 《朋友与其他》带给我的震撼,不仅是作者杏林子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我对人生、尤其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朋友”的再一次审思。 犹记初中时读冯梦龙的“三言”,为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而深深感动,作为朋友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开始寻找能与我相唱相和的“高山流水”,并一再固执地认为,朋友之间之所以能留下千古绝唱,必定有着爱情般的轰轰烈烈,而这,才能称之为“朋友”。 可是,现实却给了我迎头一棒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没有一个朋友,我有个闺中密友,无话不说,共享欢乐,同分哀愁,可是年少的我脑子里只有“高山流水”,认为这只是平淡生活的必需品,仍四处想找寻到“绝唱”。然而,现实展现在我面前的却是,因为追逐的东西太多,友情也被沾染了名利,人们对朋友的期望甚或偏向他会对我有何用——抑或是可攀登的梯子,或是逃离困海的舟楫。朋友的称谓,丧失了情谊的贞操。 难道“朋友”真的是千古才有一回的绝唱!? “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偶尔电话里相遇,无非是几句寻常话。” “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这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反反复复地寻找,几经辗转,“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对自己年少的固执感到可笑,但那里面所包含的,不也是一颗对朋友真诚的心? 朋友并不一定要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相随与共,也不一定要武侠小说里的“两肋插刀”,这些其实都是很少的,也是很难求的。而在我们这个现实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朋友,或者说朋友的含义,是相伴的人,可以和你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她是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在倾诉和聆听中感知朋友深情,在交流和接触中不断握手和感激。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为你解除痛苦和困难,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她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是你受伤时的一剂良药,是你饥渴时的一碗白水,是你过河时的一叶扁舟;她是金钱买不来,命令下不到的,只有真心才能够换来的最可贵、最真实的东西。朋友就像是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相望。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朋友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晖映,不亦乐乎?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成亲情。”真正的情谊,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凸显出来的啊!杏林子是一个不幸的人,命运给了她太多的苦难;她又是一个幸运的人,生活给了她很多的馈赠,让她在平淡的生活中体味到了人生的真义。
编辑本段刘侠生平
不幸
刘侠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为了纪念她的出生地,她取笔名杏林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12岁就得了一种怪病,经医师诊断为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不全而引发的慢性疾病,完全无药可治,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长的死刑,在死亡之前是无尽的疼痛、更疼痛和更加疼痛的凌迟。 那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刘侠也问了自己这个问题。生病之后,她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身体的痛苦倒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来自内心,“我不知像我那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仅仅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吗?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 于是她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她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就绝对不要活了!
转变
但还不到第二个三年,也就是她16岁的那年,刘侠找到了上帝,或者说上帝找到刘侠。透过神的精神抚慰,刘侠对生命有了新的诠释:上帝和魔鬼最大的不同就是:魔鬼千方百计只想叫人死,上帝却千方百计只想叫人活,而且活得更好,更起劲、更快乐。所以他给了人信心、希望、勇气,还有爱;教导我们如何在痛苦中保持信心,在灰心中保持希望,在危难中保持勇气,他也不断用爱来滋润我们饱受创痛的心灵,好叫我们的生命重新充满生气,勇敢地活下去。
坚强
自从有了信仰,刘侠决定用快乐武装自己,与痛苦和平相处。 在她的右手腕上,有一堆密集的小白点,那全是针痕。每遇到需要静脉注射或抽血的时候,医生就摇头叹息,他们举着针管一戳再戳,就是找不到那可怜的血管。有些医生一针又一针的“失败”,常弄得满头大汗,拿针管的手都在发抖,刘侠就忍住痛安慰他们:“不要紧,慢慢来!我是O型血,人们说O型血的人都很勇敢。” 刘侠不仅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她还学习着怎样去爱,怎样去付出,并一点一点地磨练自己的个性。 有位作家描述了看到刘侠的写作过程。她在腿上架着一块木板,颤巍巍地用两个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重一样,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那位作家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但就这样,刘侠写出了几百万字,20多本的励志书。她的作品也许称不上精致文学,却是一字一痛,一字一爱,所迸发的力量比那些精致文学还要伟大珍贵,这是她以“无用之躯”送给弱势者、身心残障者,以及无数跌倒过、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的礼物。 她这样说:那时候活不下去的原因是不知道病何时会好,生命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但我有了信仰以后,便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诠释:就是每一个生命,不管是老弱伤残或贫富贵贱,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特定的价值。人看人是看外表——看容貌、看财富、看地位。但上帝是看内心,看我们有没有对自己的生命尽了本分。他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拿一百分,因为他知道人的才智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之分,他只要求我们尽本分、尽了心,就够了。
成名
一个12岁就被病魔缠身的女孩,却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了风靡台港和东南亚的著名作家。她的第一次创作《声之歌》。她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中,她的散文《杏林小记》、《生之歌》、《生之颂》几十年来都是台湾中学生假期指定读物,更以《另一种爱情》获文艺大奖,在当代的华人作家中,没有人比得上杏林子励志,除了她,没有人可以顶着一个毁坏的身体以文字见证生命的强韧、热情和美丽,历经二三十年而不辍。同时她还创办了台湾最大、最有影响的残疾人组织——伊甸园。
对别人的影响
她自己在遭受不幸,她却总在想法帮助别人。她在一个盲人按摩院,发现两位盲人按摩师有音乐天分,她就鼓励他们唱歌,并为他们请音乐教师,最后这两位盲人按摩师成为了台湾有名的音乐组合——双福之音。 杏林子创造了奇迹。不,不要说她创造了奇迹,她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但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呢?她的力量源自何处呢? 杏林子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作家,虽然她已经离去,但她依然活在读者的心中。

2.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什么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铁道游击队》是现代作家刘知侠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微山湖是著名的现代革命斗争纪念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千顷芦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线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

(2)刘侠长篇小说扩展阅读:

小说主题

这部小说写的是鲁南枣庄的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由于不堪日寇的屠杀和蹂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秘密的组织和武装起来,在铁路线上对敌斗争的故事,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3. 杏林子为什么过世了她的作品又有哪些

刘侠突然病逝,让认识她多年的朋友既震惊又不舍。在亲友眼中,刘侠从不记恨,永远只看到别人善良的一面;她虽然活在一个脆弱被病痛所苦的身体,却拥有人世间最坚强的毅大和最深最广的爱。

刘侠2月28日即将度过61岁生日,没想到却在生日前20天不幸过世。生前她曾经开玩笑戏称自己是「最久的活化石」,伊甸基金会人员上午忆及她生前的种种,不少人忍不住低声啜泣,哭红了双眼。

刘侠的大弟刘侃说,昨天从三总急诊部转诊到内湖住院观察时,刘侠全身冒冷汗,还不忘开玩笑对他说「不知道天上的老爸又要给我什么旨意?」显见刘侠坦然面对死亡,一点都不害怕、不在乎。

因为刘侠生前多次提到要捐赠遗体,家人决定依照她的遗愿,把遗体捐给三总作研究,希望能对找出类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过程能有所帮助。他说,刘侠把她的一生都刘给身心障碍者。

孙越形容刘侠是上帝的牧者,身体残弱心理坚强,永远与上帝同在,藉上帝的爱让更多人得到爱。他永远记得刘侠的乐观,纳莉台风过后伊甸基金会淹水,刘侠在灾后坐著轮椅出现在伊甸,孙越问她怎么办,她偏著头笑说「我正想搬家」。

曾经受雇在伊甸基金会工作,目前担任慈育庇护工场主任的何永健说,刘侠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她永远只看人的善面,一切的恶到了刘侠眼中就消失无踪。

在服务身心障碍者八、九年间,何永健曾经挫折、灰心过,但刘侠找他去,告诉他「这些人正因为不可爱才没人爱他们,所以需要我们这些人投入来关爱。」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另有作品《杏林小语》、《生之歌》、《心灵品管》、《行到水穷处》、《真情是一生的承诺》、《杏林子励志小品》等多部作品。

4.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什么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刘知侠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即取材于此微湖大队。

《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在临枣支线、津浦干线上,打击日伪军的交通线、与敌人进行游击斗争的英雄故事。

《铁道游击队》歌颂了铁路工人抗击日寇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战斗精神。故事生动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传奇性。

作品影响

1953年,《铁道游击队》 出版,立即成为读者们争相抢读的书籍,并多次再版,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种文字,成为抗日战争文学经典。小说多次被搬上银幕、电视荧屏和舞台,还有连环画等,还成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材。

5. 台湾作家刘侠的作品

刘侠1977年发表第一本作品《生之歌》,随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创作多达百万字,先后出版多本 文集 ,包括《杏林小记》、《另一种爱情》、《重入红尘》、《行到水穷处》、《感谢玫瑰有刺》、《相思深不深》、《现代寓言》、《生之颂》、《心灵品管》、《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生命之歌》、《身边的爱情故事》、《阿丹老爸》等散文,还有图画书《好小子,乔比》,叙述了一只名叫乔比的猫咪离家出走的故事。她共有60多部作品,包括40多出剧本、16本散文集和两本小说,还有专辑及编著的作品。

6. 杏林子的作品有多少

杏林子,原名刘侠,台湾著名文学家。笔名杏林子,一则纪念故乡杏林镇,二则感谢此生与医生结下的不解之缘。

杏林子生前常说:“除了爱,我此生一无所有。”这就是杏林子,一个用爱唱响生命之歌的人,一个生命的勇士,爱的使者。

作为一个作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知有多少年轻人以杏林子的作品为典范吸取生活的勇气,一些监狱里的服刑人员还因为读了她的书得到启迪,获得重生。

杏林子12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了,腿不能行、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写作时要弯着背、弓着腰,比常人辛苦百倍。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用她所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讴歌生命的美好。

杏林子生前笔耕不辍,自从1977年发表了第一本作品《生之歌》,随后,每年都有新作品问世,创作多达百万字,出版了多本文集。

她的作品,读者众多,每年寒暑假都被台湾中小学选为假期读物。但她与那些流行作家不同的是:她有一颗奋斗的心,不以书是否畅销为志向,以劝勉青少年为己任,帮助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她的书文字简洁,读来感性十足,透着淡淡的温柔,没有怨天尤人,有的是不向命运屈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和豁达,她用幽默的笔调描述着人生的种种际遇,述说着命运附加给你的诸多挑战。

可以这样说,身体的病痛使她能静静地观看这个世界,生命的一点一滴都在她的书中,读她的书,使人振奋。

在台湾,杏林子还创设了“伊甸残障基金会”,为残障者的医疗、工作、教育、福利等做着不懈的努力。

杏林子、杏林子的书,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生命的更高境界。

杏林子,本名刘侠,一九四二年生。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这场纠缠她一生的病痛,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一九八○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更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2003年2月8日不幸去世,享年61岁。

杏林子小学时聪明活泼,但六年级那年患上的那场病,除导致她行动不便外,发病时更手脚肿痛,痛苦不堪。她从此结束学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亲照料。她一边与病魔纠缠,一边广泛阅读,17岁那年开始写作生涯。

身怀残疾的杏林子写作时,弯着腰、弓着背,辛苦数倍于正常人。但她对写作一往情深,以非凡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写下不少励志作品,鼓舞着许许多多的人们鼓足劲儿面对生活。除励志作品外,她也写剧本、散文与小说,早在70年代已是深受华人世界读者欢迎的作家,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杏林子在作品中处处流露对人、对社会的关爱之情,讴歌天地间种种的美,抒发她对生命的欣赏与喜悦,以过人的毅力和爱心,在繁杂晦暗的社会中透出温暖的亮光。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曾获台湾国家文艺奖,另有作品《杏林小语》、《生之歌》、《心灵品管》、《行到水穷处》、《真情是一生的承诺》、《杏林子励志小品》等多部作品。

台湾作家,原名刘侠(1942-2003),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她坚强的毅力数十年来坚持自修,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著有40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

7. 祭奠杏林子的文章

作家杏林子(刘侠女士)于2003年2月8日凌晨在台湾逝世,消息传来,震惊各界。当我从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时,心中有着无限伤感。过去我在证道中,以及在辅导那些在苦难中挣扎、深觉生命无意义而陷入绝望的人时,常将杏林子姊妹的生命见证分享给他们。听者无不感动,因此振奋起来,学习她勇于面对苦难的精神,并以苦难为祝福的属灵功课。现在敬爱的杏林子安息主怀了。她虽然走了,但仍借着自己的著作和生命的见证,向我们说话。
杏林子从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数十年来的痛楚,剧痛入心,瘫痪不能行动,却能凭着信仰及单纯的爱心创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她以惊人的生命力为千万丧志的人带来盼望,更为数不尽的残障人士带来生命的转机。

1977年她的第一本创作是《生之歌》,最后的遗作是《美丽人生的二十二种宝典》,一生中共写了30多本书。她经过各种痛苦的试炼,将生命的感受,用血和泪换来的经历,来劝勉读者。山的风貌神韵、水的流动响声、一花一草、一树一鸟,都能激起她对神所创造的大自然的回应,她写人、写情、写挣扎,她热爱生命,都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她的文章充满着激励和安慰。

杏林子在《生命颂》一书中有一段对苦难的感受,十分宝贵:

没有被烈日灼伤过的皮肤,
永远不知树荫的清凉,
没有流过眼泪的双目,
也永远不了解人间的疾苦。

她曾提及30多年前,父亲因爱女心切,盼望医学界早日发现新疗法而答应医师把她的病例作为学术示范。主治大夫经常把她抬到大礼堂、讲台,让大夫们讲解类风湿病因及病况,讲者讲得头头是道,听者听得津津有味,但她却羞辱万分。她感到自己像动物园猴子般地任人展览参观;她恨不得自己可以把头重重埋进洞里。但自从她信了耶稣后,生命起了极大的变化,她由悲伤、哭泣、绝望变至喜乐、积极、乐观。

在各地领会时,她常被抬到台上分享见证。她的心情极为欢愉,她不仅不以福音为耻,更不再以自己行动不便及疾病缠身为羞耻,乃以报佳音传信息为美好脚踪,以夸主的恩典在她软弱身上显出能力为乐。她再不以她的病例作为学术示范,盼望医学发现有新治疗;如今在讲台现身说法的生命见证,使无数身心灵受创伤的人们得医治,蒙安慰,面向人生。

16岁那年,有一个晚上,夜幕低垂,她疼痛难受而哭泣时,然而在黑暗中感受主的同在,眼虽看不见主,也听不见声音,但却清楚感受主以温柔的手抚慰她。就在那一刹那间,那压在肩头的千斤重担卸去了,忧伤消失了。在这之前,她曾哭过,恸过,挣扎,不时扪心自问,为什么苦难临到她?忽有一个微声告诉她 :因为要在你身上显出神的作为。她因自己的遭遇,开始帮助与她有同样痛苦的人,她在病床上流过失望、伤心的眼泪,而现在“流泪谷”却成为“秋雨之福”。

原本会摧毁她身心灵的疾病的力量,因着认识了生命之主也随之消失了,换言之,她对人间痛苦的恐惧完全消逝,在爱中接受了主给她的使命。

她曾说,很多人往往把残障者定形,以为盲人只会按摩、算命,肢障者只会刻印、修理钟表。事实上,除了他们身体的某一部分机能障碍外,他们的智慧、能力并不输给一般人。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他们就能将他们才能发挥出来,贡献给社会。

在她鼓励及名师栽培之下,“伊甸喜乐四重唱”成为国际闻名乐队,透过曼妙的乐章,深刻的歌词,使他们领悟“生命”是上帝的计划,“缺憾”是化装的祝福;而生命的光彩往往要经过痛苦的磨炼,他们的见证及歌声,带给那些在黑暗中感到绝望的人们再生的盼望。

杏林子生前常说:“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是的,杏林子的生命是爱的生命,她是爱的传递者。有了主,就有了爱。主透过苦难塑造她的生命,叫她活出像主自己的样子,把真爱传播人间。杏林子的妈妈常向人说 :“若不是神迹,一个只有小学毕业的她,怎能在文学、社会和信仰上有那么大的贡献!”她伤残多病尚且付出那么多,怎能不感动健康、有才华的人与她同担“双福使命”(福音和福利),有许多作家和音乐家都不计酬劳在“伊甸”为伤残人士服务,教写作和音乐。神就是爱,她有了爱,把小爱化为大爱,创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她在该会工作多年,从未领过薪水,平日仅靠版税维持生活。

她因信靠主而重拾生命,她说:“神让世人看见一个人即使在百般磨难,病体支离中,仍然能活出生命的精华来。不再挣扎,不再流泪,有的只是长江大河般的平稳壮阔,便是大风大浪亦能包容。痛苦打击常会临到,但这一切都会帮助我们更认识自己;同时在不断尝试中成长,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人生的道路各不相同,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走。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给自己的生活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和意义。”杏林子常对残障人士及长期患病的人们说 :“一个人失去健康算不得甚么不幸,最要紧的是要有纯正的信仰、健全的心理、正确的人生方向及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其实,许多人心灵上都患有残碍创伤症,甚至比身体上的残碍更痛苦,但因读了她的著作及她那感人的生命见证,使生命得重整,心灵得启迪,心理得健全。

她写的书,文字简洁,感性温柔,常洋溢一股毫不怨天尤人、不向苦难低头的坚毅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积极、乐观,以幽默来描述人生百态及生命的各种挑战,令读者读了会振奋人心而发出无比的赞叹。人读了她的著作,不但分享了她的生命,更因她而得享基督生命与爱的祝福。

1992年她大病一场,因为修补下巴而进出医院,动了几次大手术。在锥心的痛苦煎熬下,她跟神说她要放弃不想再活了,求神接她回天家。就在那时候,她突然听到从医院病床的房外传来《奇异恩典》的诗歌,让她深信是上帝在安慰她,给她力量,使她再次坚强地活下去。

刘侠生前写作不辍,从1977年发表第一本创作《生之歌》,此后保持每年都有新作问世,创作多达百万字,先后出版多本文集,包括《杏林小记》、《另一种爱情》、《重入红尘》、《行到水穷处》、《感谢玫瑰有刺》、《相思深不深》、《现代寓言》、《生之歌》、《生之颂》、《心灵品管》、《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生命之歌》、《身边的爱情故事》、《阿丹老爸》等散文,报导文学与有声书,并于去年七月出版她首部图画书《好小子,乔比》,叙述一只名叫乔比的猫咪离家出走的故事。

她所写的励志小品广受欢迎,每年寒暑假在台湾被中学选为假期读物。她的成长故事曾被香港教育出版社选为中学生编辑的文集,在马来西亚成为畅销书前三名的作家之一。她有60多件作品,包括40多出剧本,16本散文,两本小说,还有专辑及编着的作品。杏林子的一生是贡献社会的人生,她的文学作品、生命见证赢得奖赏及崇高荣誉不计其数。

最近杏林子为了向应台湾社会推行的“反冷漠运动”而写了一篇文章《给我们的心加点热度》。我们从这篇文章中看到她的用心和积极的鼓励,充满信心的口气洋溢于文字中:

我倒想起一件久远的往事。至少己经超过三十年,我的腿部刚刚动完两次手术,恢复我行走的自由。有一天有事外出,晚上回来时,突然下起蒙蒙细雨,巷口离家门大约有两百公尺的距离,没有带雨具,行动又不方便,心中虽然有点焦灼,也只好冒着雨踽踽而行。

走了不多久,忽然身后伸过来一把伞,回头一看,是一位面貌姣好的女孩,对着我微笑,我告诉她,我的家就在前面不远,她点点头。一路上我们几乎没有交谈,默默地并肩而行,到了家门口,我再次谢谢她,她笑了笑,转身离去。

自始至终,我不知道她是谁,家住何处,从此也未再见过她,但雨中伸过来的一把伞,以及那张姣美的笑脸,有如寒夜中的一盏灯,常在我的记忆中闪烁着温暖的亮光。

比诸现今社会的乱象,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仿佛离那个鸡犬相闻,声息相通的时代己经很久了,缅怀起往日那种温馨的岁月,浓郁的人情味,仍不免唏嘘感慨,是真的人心变了,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沉沦了吗?其实还是有许多有心人,只不过习惯把感情放在心里,不擅表达,久而久之,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冷漠了。

如果我们先从自己开始,多关怀我们四周的亲人朋友,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份设身处地的同情心,一时或许看不出显着的改变,但若人人都能付出他的那一份,持之以恒,影响将是无可估计的。

——摘录自2月9日联合新闻网“刘侠遗爱人间”

在她最后的一本《打破古董》散文集里,预留下了遗嘱。其中说,无形遗产如祝福及爱要留给家人及天下人,至于有形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躯体留给医院做病理解剖。立遗嘱不减幽默,说既有益于医学,又省丧葬费。现在她己离世,家人照着她的遗嘱执行。她把爱永远留在大家的心中,她一生的和她的著作会成为千万人的激励。刘侠于《好生好死》一文中说,“有一日,当我离去,请勿用挽联把我包围,请勿用鲜花将我堆砌,请勿用歌功颂德的文字追悼我,请勿用眼泪和哭声埋葬我,我己前赴一个神秘的约会啊!我多么希望你们欢欢喜喜,如同我的欢喜一样——”

刘侠一生爱父母、爱兄弟姊妹、爱朋友、爱大自然、爱天地万物,更爱残障的孩子——。为尊重刘侠之心愿,刘侠治丧委员会于2月22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以音乐、以绿意、以花香,在绿意盎然的大安森林公园中,举办两场《欢喜赴约——刘侠佳美脚踪怀思音乐会》。现场布置了“刘侠佳美脚踪之路”,与会众分享刘侠在信仰、在文学、在推动社会福利以及与病痛奋斗的过程。刘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缠斗近50年,即使每天承受着身体的狂痛,却始终热爱生命,积极争取身心障碍者福利,她更以赢弱的身体、文字、大爱,鼓励那些遇到困顿的人。

除了台湾为杏林子举行怀思音乐会,在香港、滨城、吉隆坡等城市,许多热爱她的读者同步举办追思礼拜。

在台湾举办的杏林子追思礼拜上,基督徒老艺人孙越说:

“刘侠是一个为别人什么都做的人,对自己毫不在心,我看她的文章感动,听她的广播感动,我看到她的为人,她的人格,我更加感动。今天我跟老朋友告别时,我知道她到哪里去,而那是一个好得无比的地方,那里没有疾病、痛苦,有的是平安。我相信不久将来,我也可到那里跟她相会——”

8. 刘侠的简介

杏林子,本名刘侠,一九四二年生。十二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这场纠缠她一生的病痛,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一九八○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更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2003年2月8日不幸去世,享年61岁。

杏林子小学时聪明活泼,但六年级那年患上的那场病,除导致她行动不便外,发病时更手脚肿痛,痛苦不堪。她从此结束学校生活,留在家中,由母亲照料。她一边与病魔纠缠,一边广泛阅读,17岁那年开始写作生涯。

身怀残疾的杏林子写作时,弯着腰、弓着背,辛苦数倍于正常人。但她对写作一往情深,以非凡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双手写下不少励志作品,鼓舞着许许多多的人们鼓足劲儿面对生活。除励志作品外,她也写剧本、散文与小说,早在70年代已是深受华人世界读者欢迎的作家,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杏林子在作品中处处流露对人、对社会的关爱之情,讴歌天地间种种的美,抒发她对生命的欣赏与喜悦,以过人的毅力和爱心,在繁杂晦暗的社会中透出温暖的亮光。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曾获台湾国家文艺奖,另有作品《杏林小语》、《生之歌》、《心灵品管》、《行到水穷处》、《真情是一生的承诺》、《杏林子励志小品》等多部作品。

9. 紫藤萝瀑布著名哲学家是 之女, 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是长篇小说是

1.《生命 生命》作者 杏林子,本名 刘侠。
2.《紫藤萝瀑布》作者 宗璞,原名 冯钟璞,当代 女(性别)作家,是著名哲学家? 之女。有《铁箫人语 》散文集。
3.《理想》是一首 散文 诗,作者 流沙河,原名 ? ,? 人。
4.《行道树》选自 《张晓风自选集》,作者 张晓风,台湾 作家,写出她的两部撒文集《张晓风自选集 》《? 》被台湾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 ”之一。
5.《人生寓言》选自《 周国平文集》作者 周国平、写出他的两部散文集《周国平文集 》《? 》
6.《我的信念》作者 玛丽·居里 、著名 化学家、物理学家 、原籍 波兰、曾两次获 “诺贝尔” 奖。
7.朱自清现代著名 作家、诗人 、本名 ?、后改? 、字? 、 人?、有诗集《? 》散文集《朱自清全集 》我们学过他的写景美文《 春》
8.《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 》作者 老舍、原名 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 人、著名 作家、他的代表作小说作品是 《骆驼祥子》、被称为 ?、? 、
9.何其芳 四川万县人、现代 诗人、评论家 、原名 ?、有散文集 《预言》、
10.法布尔 、法国著名 昆虫学家、著有 《昆虫记》 一书
11.蒲松龄字 留仙、世称 “聊斋先生”、 淄川 人、 清 代文学家、著有谈狐说鬼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12.鲁迅生年1881年 、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原名 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 人1981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野草》是他的 散文 集,写出他的两部短篇小说集《阿Q正传 》《狂人日记 》再写出两部杂文集《呐喊 》《野草 》他的回忆往事的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
13.泰戈尔 ?、印度 文学家1913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 、著名诗集有《? 》《泰戈尔诗选 》
14.冰心(1900--1999) 原名 谢婉莹 、福建长乐 人、现代 诗人、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 《繁星》、《春水》 、散文集 《 寄小读者 》你能写出她的一部小说吗?《 》我们学过她写给母亲的诗《纸船 》
15.安徒生 丹麦著名 文学巨匠 、共写了? 多篇童话写出你喜欢的三篇 《 丑小鸭 》《海的女儿 》《牧猪人 》。
16. 《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原名 郭开贞、 、著名诗人 、学者 、 文学家、历史学家 、第一本诗集《女神 》历史剧有《? 》《? 》《? 》第六部
17.伊索 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 、 家《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
18.韩非 战国 时代韩国人,著名 政治家、他著有《韩非子 》 一书 。

哇靠,太难了吧~~~~~~~~~~~~~~~悲哀啊悲哀~~~~~~~
~~~~~~~~~~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