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排行 » 现代通俗小说介绍

现代通俗小说介绍

发布时间: 2023-06-05 02:10:17

Ⅰ 通俗文学包括哪些

通俗文学包括:

1、小说,小说是通俗文学的重要载体之一。小说中的通俗文学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

2、戏曲,戏曲也是通俗文学的重要的形式之一。戏曲强调表演性,往往能给观众视觉和听觉方面冲击和享受,老少皆宜,特别是在古代广泛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

3、相声,相声通过表演者的口技和语言能力,达到娱乐的目的。雅俗共享,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相声是通俗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4、小品,小品是通俗文学创造比较快捷的品种之一,主要通过讲述人生百态,以达到娱乐人民、赞扬或批评社会某种现象的目的。

5、影视作品,大部分影视作品也是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且属于传播速度最快,最受广泛群众欢迎的文学通俗形式之一。



通俗文学矛盾:

中国的“通俗文学”在今天是获得了巨大的合法性和确定性,上接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的章回小说,中承晚清之谴责与黑幕,到张恨水、程小青、李寿民等等,再到是金庸、古龙和琼瑶,如果算到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就有安妮宝贝等作者。

“通俗文学”成了一个一脉相传的伟大的传统,在这个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的古典,自己的过渡和自己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个通俗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当中,赵树理,包括后来的山药蛋派,包括后来的黄子平意义上的“革命历史小说”。

对于“八大样板戏”,范伯群先生的看法是:总算是用行政手段推行而达到了极致,可以说达到了全民‘大普及’,但这些作品的创作既不符合创作的内在规律,也无法进入民众的心灵。

Ⅱ 最经典的现代国外小说…

屠格涅夫的《
初恋
》,文笔干净
现代外国流行通俗小说《
百年孤独
》,奇幻怪诞
威廉·斯泰龙]
苏菲的选择
[卡尔-杰拉西]
诺贝尔的囚徒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
青春禁忌游戏
[艾伦·纽哈斯]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
[
崔仁浩
]
火鸟
[
丹尼尔·凯斯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海伦·格莉·布朗]
单身女孩
...展开屠格涅夫的《初恋》,文笔干净
现代外国流行通俗小说《百年孤独》,奇幻怪诞
威廉·斯泰龙]
苏菲的选择
[卡尔-杰拉西]
诺贝尔的囚徒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
青春禁忌游戏
[艾伦·纽哈斯]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
[崔仁浩]
火鸟
[丹尼尔·凯斯]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海伦·格莉·布朗]
单身女孩
[
维克多·叶罗菲耶夫
]
俄罗斯美女
[
杨二车娜姆
]
七年之痒
收起

Ⅲ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海上花列传》是中国文学古今转型的一个鲜明的标志。从题材选择、人物设置、语言运用、艺术技巧乃至发行渠道,都显示了它的原创性才能,也说明了中国文学即使没有外国文学思潮的助力,也会走上现代化之路,我们民族文学自身就有这种内在的动力。《海上花列传》作为通俗小说的优秀代表作比精英文学早四分之一世纪就悄悄地为中国文学开拓着现代新垦地。《海上花列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说是光芒四射的。至少有四位大师级的文学家——鲁迅、胡适、张爱玲以及刘半农,他们都给予它高度的评价,是公推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不过要说言情长篇小说中的开山之作,还是张资平的那部《冲积期化石》。这两部一个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一个是中国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Ⅳ 求欧美当代的通俗小说

现当代欧美通俗文学一席谈
1979年那年,当我沉醉与欧美18-19世纪作品时,那时看到听到的还是《高老头》,《巴黎圣母院》,雨果,托尔斯泰,马克吐温这些熟而又熟的名字和他们写的书,那悠然而缓慢的节奏,叙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而大学里的外国文学课,教授们还在咀嚼着契柯夫,大仲马,歌德这些经过一场大风暴的还保留在中国知识分子头脑里的名字,对我们那一代年轻人,这些也还算是新鲜的知识,正当我们如痴如狂的在阅读这些书时,出版界已在悄悄的在作着出版更多更现代世界文学作品的尝试和准备。
一天有人从北京给我家带了一套由美国作家赫尔曼 沃克撰写的《战争风云》(人民文学出版社),从此有十来年我与这部书为伴。这部书给我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小说描写的是二战时期美国海军中校维克多 亨利一家在战争期间的遭遇,小说题材广泛,几乎涉及二战所有的大事件,小说描写了亨利的妻子罗达。儿子华伦,拜伦,女儿 ,儿媳娜塔丽的感情故事和个人在那场战争中的遭遇,特别是作为犹太学者的娜塔丽被关入集中营,受到的非人虐待和华伦的死,维克多 亨利个人在战争中的升迁等,和当时的总统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希特勒的活动祥腔冲,应该说这部书对我冲击不小,经过多年的封闭,我们这一代应该说对外部世界的生疏已到了无知的程度。
不久,更多的介绍现代,当代外国文学的杂志问世了,有世界文学,译林,译从,世界文艺,当然这里最突出的就是以介绍外国通俗文学的《译林》为最受年轻人的青睐。最初的几期还都介绍的当时社会上已经有的电影等原著,以后内容开始逐渐丰富,介绍了许多就是在现在仍然很耐看的当代欧美作品,如《罗伯特家的风波》(1982),《罗马之夜》圆顷(1982),《天使的愤怒》(1982), 《误诊》(1985),《血谜》(1989),《朱砂》,
如《艾蒂安》是类似于《基督山伯爵》的当代小说,描写二战期间,青年艾蒂安遭到朋友陷害,最后在成了富翁复仇的故事,而《效能专家》则生动的描写了一个在大学中狂妄自大,毕业后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几乎流落到街头,要靠小偷,妓女生存的地步,而最终成功的故事。
我读的最多是还有《狮身人面像》,是描写一美国女考古学家独自到埃及金字塔内考古的故事,故事险谨歼象环生,跌宕起伏。英国短篇小说《特权》(1984)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在遭到某大报诬陷后,如何机智的采用巧妙的方式逼迫该大报走上法庭,从而为自己伸冤的故事。
美国长篇小说《绿色国王》描写了一个17岁犹太少年被纳粋活埋,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天才,赤手空拳在美国打天下,最后成了亿万富翁,创建自己理想中的王国的故事。
西方当代作品中描写二战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往往立意深远,题材广泛,让人久思不忘。
才去世的加拿大著名作家阿瑟 赫利的《08 跑道》(1982)描写了一架满载球迷的现代化飞机在空中正副驾驶员都由于食物中毒晕倒的情况下,飞机在一个当过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飞行员的旅客驾驶下,由地面指挥安然着陆的故事,这部作品描写了旅客,空中小姐,地面工作人员在遇险的状况下人们的相互之间的关怀,友情,和机智。
通过西方小说来了解西方是我们不出国,了解西方较好的渠道,从此以后,西方究竟如何在我的心中有了很深很具体的形象。而这在学校里恐怕就学不到了。

所推荐的书目 一般书店都是有售的。

Ⅳ 通俗小说的现代派别

20世纪中国通俗小闭裂薯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
20世纪引领中国都市文化潮流并具有特色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被称为“海派文化”;津京地区,它们被称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源纤周边的广东地区,它们被称为“港派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说。这三派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尽管这三派小说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总体特色应该是:海派小说完成了通俗小说的市场转型;津派小说构筑了通俗小说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说有着更多的现代国轿者际视野。在这三派通俗小说的共同打造下,中国通俗小说进行了现代性的改造,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的通俗小说。

Ⅵ 林海雪原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

《林海雪原》是现代作家曲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更是整个“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

《林海雪原》主要内容

《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故事。

《林海雪原》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更是整个“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

《林海雪原》读后感

前几天,我在看一本红色经典电影阅读,名叫《林海雪原》,我被书里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书中写到,在1946年,人民解放军派出一支由少剑波带领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组织群众反抗,剿灭土匪。但通过抓获的土匪之口,他们了解到目标威虎山上土匪是小分队人数的好几倍,且地形复杂,便派出杨子荣同志,扮成土匪,取得土匪头目的信任,最后,杨子荣同志不负重望,与小分队里应外合,成功剿灭了匪帮。随后,他们继续发动了土地改革,投入了新的战斗。

这也是东北当时剿匪时的真实写照。在本书里,给我感触最大的是杨子荣同志。他扮作土匪胡彪,深入威虎山,博得头目座山雕的信任,最后才能以少胜多。

我想起了一位位身边的人,他们在不停地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我同学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他长年在部队为祖国效劳!

杨子荣同志智斗小炉匠的一段,最令人荡气回肠。杨子荣抱着必死的决心,成功地博得了众匪的信任,将小炉匠逼上绝境,除掉了这个大敌。

战火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应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各位先烈得以安息!

《林海雪原》作者介绍

曲波(1923—2002),现代作家。山东黄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文化教员、指导员等职。1943年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起任八路军大队政委、团政委、政治处主任等职。1950年因伤转业。历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厂长、设计院副院长、铁道工业部总局副局长等职。1956年起,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山呼海啸》《桥隆飙》等。

Ⅶ 请教几个现当代文学的名词解释,希望大家的帮助!

言文和一
就是表示你的口语和书面语一致的意思
现代通俗小说
现代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九月寓言》
张炜写的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Ⅷ 有关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的论文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内容提要】
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着述。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着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当“五四”新文学运动掀起巨大浪潮,以“反传统”面目冲击着旧文学时,张恨水却在旧文学圈子里打转转,固守传统的章回体,发表小说《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这便引起人们的不满,如他自己所说:“在‘五四’的时候,几个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写章回小说感到不快,劝我改写新体”①。但张恨水并没有“改写新体”,这就使他成了“异类”。因为“五四”文学革命明确提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革命倡导者和新文学作家仅从1919-1921年间就发动过二次对旧派文学的批判,那时批判旧文学是为确立新文学的独尊地位。但在“反对旧文学”的“反对”、“批判”中,却形成了人们一种新旧对立的二元思维定式,非新即旧,一切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的创作、理念均是“新”的,革命的,而与之不同调的,靠近“传统”的,即都是“旧”的,作为旧形式的章回体,当然应该排除。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旧瓶也能装新酒,旧形式加以改造完全可以为新时代所利用。张恨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肯定、赞同的,但是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反传统”,尤其对旧文学批判批过了头,连章回体都加以扫荡,他是不满的。张恨水坚持用章回体写小说,而且在《春明外史》问世后,“略引起新兴文艺家的注意。《啼笑因缘》出,简直认为是个奇迹。大家有这样一个感想,丢进了茅厕的章回小说,还有这样问世的可能吗?这时,有些前辈,颇认为我对文化运动起反动作用。而前进的青年,简直要扫除这棵花圃中的臭草,但是,我依然未加深辩”②。30年代,张恨水的章回小说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而新文学家们仍然坚持以“新”“旧”、“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认定张恨水的小说创作是“旧派小说”,是文学花圃中的“臭草”,从而对他进行“围剿”,张恨水自己对于这一点也有清醒的认识,“除了‘礼拜六派’的遗留,文坛对我是围剿的”③。尽管张恨水遭到新文学派的“围剿”,但他并没有在自己坚守的通俗小说阵地上退役,他采取“未加深辩”的策略,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继续创作章回体通俗小说。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强调了章回体的艺术价值,在《总答谢》中,他说:“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可遗弃的东西,不然,红楼水浒,何以成为世界名着呢?自然,章回小说,有其缺点存在,但这个缺点,不是无可挽救的(挽救的当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上的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正如雅颂之诗,高则高矣,美则美矣,而匹夫匹妇对之莫明其妙。我们没有理由遗弃这一班人,也无法把西洋文法组织的文字,硬灌入这一班人的脑袋,窃不自量,我愿为这班人工作。”他看到了章回小说的优长,同时也看到了新小说取法西洋而带来的“欧化”毛病,这种“欧化”倾向使得
一般的普通民众无法接受,所以他要缩短新文学与普通民众间的距离,愿为普通民众服务。这是他的通俗小说观所强调的“服务对象”问题。如何为普通民众服务,张恨水认为必须要改造章回体,而他的创作实践已经作了一系列的改造章回体的工作。他说:“有人说,中国旧章回小说,浩如烟海,尽够这班人享受的了。何劳你再去多事?但这有两个问题:那浩如烟海的东西,他不是现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点写现代事物的小说,他们从何觅取呢?大家若都鄙弃章回小说而不为,让这班人永远去看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状元,佳人后花园私订终身的故事,拿笔杆的人,似乎要负一点责任。我非大言不惭,能负这个责任……而旧章回小说,可以改良的办法,也不妨试一试。”这里就提出了用现代意识去改造旧章回体,要为他的服务对象提供“现代事物”,从而在“新派小说”和“旧章回小说”之间踏出一条改良的新路。如何改良旧章回小说,张恨水提出要采取渐进之法,“所有章回小说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渐淘汰手法”。在具体的改良手法上,他是“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者多。那是由于故事的构造,和文字组织便利的缘故”。这有其“恋旧”的一面。但他又认为:“关于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风景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有时,也特地写些小动作。实不相瞒,这是得自西洋小说”④。这“求新”的一面,正是他“改良”之所在。这些都在《啼笑因缘》等作品中运用过了。
张恨水不仅从为“匹夫匹妇”服务的受众对象上肯定了章回小说的艺术价值,而且还从为“匹夫匹妇”服务的受众对象上去认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的价值的。从他的《我写小说的道路》一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由武侠到言情发展到社会加言情再发展到历史与抗战小说,顺着这样一个发展的路子,我们首先探讨张恨水对武侠小说理论的认识。张恨水说他十三四岁时,就喜欢看武侠小说《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还编了一段武侠故事,讲给他的弟妹们听,并拿出自己仿照《七侠五义》的套子绘成的“侠客图”给他们观赏,引起他们“哈哈大笑”⑤。由对武侠小说的偏爱作为深深的文化积淀,使他在创作章回小说时,总会在言情中加一点“武侠”的影像,或在社会加言情中渗进一些“武侠”的因子。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他深深地认识到在中国下层社会,最感兴趣的“第一是武侠小说”。因此,他在40年代还写了一篇《武侠小说在下层社会》的论文,形成了他的武侠小说理论与创作连带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武侠小说的利弊和下层社会之所以对其感兴趣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武侠小说的问题。张恨水认为:中国下层社会人物都有着崇尚“英雄主义”的色彩,“那完全是武侠故事所教训”的结果,武侠小说教会读者“反抗暴力,反抗贪污,并且告诉被压迫者联合一致,牺牲小我”,但是,它们教训有极大的缺憾:一是“封建思想太浓,往往让英雄变成奴才式的”,像黄天霸、白玉堂之流,“就变成了一条驯服的走狗”;二是“完全幻想,不切实际”;三是斗争方法也“有许多错误”。下层阶级喜爱武侠小说,是因为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受苦太深,“无冤可伸,无愤可平”,故将自己心中的愤懑,“托诸这幻想的武侠小说,来解除脑中的苦闷”⑥。张恨水这一理论的认识与他的小说创作是契合的。他在创作中,就是从适应市民社会需要的除恶惩暴的理想出发,去塑造充满“侠气”的人物形象的。他小说中的“侠”,多是贫民出身,多与邪恶势力对立,没有一个变成官府的“驯服的走狗”的。在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如《剑胆琴心》、《中原豪侠传》中,人物的武功,大都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能够起到教育民众的作用。从张恨水塑造的“侠义”人物形象身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他受“传统”影响而又突破“传统”的特点。
其次,我们考察张恨水言情小说的理论观。张恨水创作的言情小说较多,他在理论上同样提出了改造言情小说的问题。在《〈美人恩〉自序》中,他认为历来的言情小说内容不外乎三角与多角恋爱,而结局“非结婚,即生离死别而已”。但是要言情,并要完全摆脱三角与多角恋爱而又不脱离现代社会,这就比较难作了。小说的结构必须有一交错点,“言情而非多角”,又到哪里去找“交错点”呢。所以他思考、探索的结果,还是不能完全摆脱以往的“公例”,只有“于此公例中,于可闪避处力闪避之,或稍稍一新阅者耳目”⑦。这样才使《美人恩》中言情,“初不写情敌角斗之事,而其结局,一方似结婚而非结婚,一方亦似离别而非离别”。与传统的言情小说结局“非结婚,即生离死别”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创作与理论的结合
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改造言情小说,是在内容上将言情加武侠(如《啼笑因缘》),或言情与“社会”结合(如《春明外史》、《斯人记》等)。而在叙事形态上多是“一男数女”或“一女数男”的多角恋情,而且爱情的结局大都是悲情。仅以一篇《〈啼笑因缘〉自序》即可看出他写悲情,在悲剧艺术及悲剧的结局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又突破传统。传统文学写男女恋情,多以大团圆结局。“五四”新文学打破了“大团圆”的模式,以“不团圆”形态出现,使悲剧艺术得到长足发展。但时日一长,逐渐形成了“不团圆主义”,这对悲剧发展又造成了不利。张恨水既认识到“大团圆”的通病,又不满于“五四”以后的“不团圆主义”的盛行。因此,他在反思传统与观照现实的双项思维活动中,去建构自己的悲剧艺术世界。张恨水说:“长篇小说之团圆结局,此为中国人通病。红楼梦一出打破此例,弥觉隽永,于是近来作长篇者,又多趋于不团圆主义,其实团圆如不落窠臼,又耐人寻味,则团圆固亦无碍也。”⑧《啼笑因缘》既不是“团圆主义”,也不是“不团圆主义”,以留有“余想”的方式,显现出“一新阅者耳目”的特点。

Ⅸ 通俗小说之言情类

通俗小说的特点,在形式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模式,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

民国时期的“鸳鸯蝴蝶轿野派”就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他们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氏帆丛总体特征。

旧派言情小说的代表,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还有李定夷的《霣玉怨》,三人被称为“三鼎足”。

其中,《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用“后记”的形式写叙述人事后的凭吊”,渲染了感伤苍凉的氛围,这一切都是在一个旧框架里纳入的,因而不动声色。骈体小说搭上了歼樱古典诗文传统和现代技法两头,这就预示了民国旧派小说一开始就具备的过渡性地位。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