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排行 » 福克纳的小说是现代主义小说吗

福克纳的小说是现代主义小说吗

发布时间: 2023-05-27 02:59:29

1. 福克纳的女性主义是怎样的

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著作,《喧哗与骚动》,成为批评家争相研究的对象.一些批评家研究的结果就是在福克纳的作品中他塑造的女性人物是冷酷的母亲和堕落的女儿,认为是康普生态太太对孩子的漠视和凯蒂的失真致(败落,福克纳的叙述技巧、男性对女性的仇视以及作者对女性话语权的剥夺,都体现了作者厌女症的倾向. 到目前为止这部小说很少被从女性主义视角去解读,本论文是从女性主义这个新的角度对小说进行重新分析,对福克纳的女性主义思想给予解读.本成,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了作家威廉·福克纳和作品《喧哗与骚动》,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状况,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框架.第二部分为理论框架介绍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指出其对文章进行文本分析的部分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喧哗与骚动》进章的消仿喊中心部分.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本文的结语部分对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所反映的女性问题予以总结,并大缓指出批评家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人物的解读理解是有偏差的,福克纳的作品毫无疑问地展示了他所处女性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拿野与议题。 艾米丽出生于名门旺族,受过系统的教育,心地善良,温顺乖巧。而艾米丽的父亲却霸道专制,生前对艾米丽的一言一行严加管教,对她的婚姻更是严加干涉。他拒绝了几乎所有向艾米丽求爱的年轻男子以至于她届30仍未谈婚论嫁。父亲去世后不久,艾米丽遇到了挣日工资的北方佬荷默・伯隆。带着对爱情的渴望艾米丽迅速与荷默坠入爱河,并想与之相伴一生,白头偕老,而荷默却无意成家。艾米丽为了留住即将逝去的爱情,用砒霜毒死了荷默,并将他的尸体藏在阁楼上长达40余年。直至艾米丽死后镇上的人们出于好奇,撬开了她的房间。人们惊讶地发现,一具尸体默默地躺在房间里,尸体旁的枕头上还有睡过的凹痕及一缕铁灰色的头发。艾米丽小姐终身未嫁,原来她和“干尸”同枕共眠了几十载。

2. 西方文学·福克纳

西方文学·福克纳

美国小说家。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后代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是南北战争时一位颇有影响的南军将领、写过一本畅销小说,在仇杀中杀过人、后被人杀死。他对福克纳有很大影响。福克纳只上过两年中学和一年大学,但他博览群书,他对狄更斯、巴尔扎克、塞万提斯等名家作品很熟悉,波德莱尔、马拉梅、巍尔伦等象征主义作家和现代派作品、王尔德、乔伊斯、T.S艾略特等人的著作,对他都深有影响。一次大战时,他参加了加拿大皇家空军。他的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 (1926) 和《蚊液销群》(1927) 都没有引起注意。为维持生活,他干过各种杂活。1929年,他的《沙多里斯》 出版,这是他第一部虚构的以约克纳帕塌法县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中包括了许多在日后约克纳帕塌法体系小说中进一步发挥的主题思想。同年10月 《喧哗与骚动》出版,从四个不同角度来描写康普生家族,以此来象征南方社会道德秩序的腐朽和没落。小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象征的深奥含义非同凡响。是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以上自1924——1929是他创作的初期。中期 (1930—1942),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和九部长篇小说,其中《在我弥留之际》 (1930),描述一个穷苦的白人家庭如何经历大火与洪水去约克纳帕塌法县府所在地杰弗逊埋葬他们的母亲,像是现代人的“奥德修记”和“出埃及记”,然而却是可怕又可笑,可悲又滑稽的遭遇,表露出作家虚无主义、玩世不恭的思想; 《八月之光》(1932) 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因被怀疑有黑人血统,因此在黑人、白人社会中都不能见容;《押沙龙,押沙龙!》 (1936) 与《喧哗与骚动》较接近,也写庄园主及其后代的故事; 《村子》(1904) 是描写不择手段力图发家的斯诺普斯家族的三部曲中第一部。斯诺普斯本是穷光蛋。放高利贷,娶了已经怀孕的有嫁妆的尤拉; 卖誉枣野马当驯马; 造假象。让人误以为有窖藏的土地以高价卖出。《去吧,摩西》(1942) 描写密西西比的大荒野以及在那里居住的一位种植园主的白人及黑人后代的生活。其中《熊》是最重要的中篇小说,写少年艾克·麦卡斯林通过打猎,学到印第安人山姆·法泽斯许多优秀品质,原始森林是纯洁的、净化心灵的,连那头老熊也是高贵的。与此相反的是少年的祖父及其庄园却是罪孽深重的。祖父霸占一个黑女人,又生了混血儿,女儿长大了又成了他的新的情妇。艾克为保持良心清白,放弃遗产,甘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木匠。

40年代,福克纳的作品被人忽视,他为了谋生,只好到好莱坞编写电影脚本。1946年,《袖珍本福克纳全集》出版。介绍其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的主题思想,重新引起公众注意。1949年,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发表著名演讲,预言人类将在处于自我毁灭的边缘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从此声名大振。这时期,他又写了5部长篇小说,包括斯诺普斯三部曲的后两部,三部曲是《小镇》、《大宅》和《坟墓的闯入者》,主题是写少年查尔斯·梅里生精神的成长。认识到黑人的勇敢、高尚与智慧。《圣殿》 的续篇 《修女安魂曲》(1951),有一种乡村平静生活与城市的对比,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反映。《寓言》 (1954) 具有反战思想。《掠夺者》 (1962)写庆埋拆一个小孩与佣人和司机误把妓院当成旅馆,住进去,闹了许多笑话。孩子变成老年人时,回忆这段往事,有一种乡土气的幽默。

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具有美国小说前所未有的特点: 地方色彩,历史感、乡土社会感。反映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状况,象征人类命运的寓言故事。同情黑人,又有南方国家主义思想。创作方法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他采用象征主义,现代派手法,如内心独白。他独创的技巧是延迟交代含义,不直接点明主题。同时又有传统作品技巧风格的影响,文体晦涩复杂,语言简单明了,既有沙士比亚的夸张,又有美国南方式的幽默。

3. 福克纳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经历是怎么样的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1919年考入密西西比大学,一年后即辍学到大学邮电所工作。1925年发表处女作《士兵的报酬》,此后曾到巴黎、意大利和瑞士等地游历。1926年回到奥克斯福镇,开始专心写作。他自称,发现家乡那邮票般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坦咐写。他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一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背景,人称“约克纳帕塔法体系”。这些小说展现了200多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各种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和面临的问题,运用了意识流、时序颠倒等多种新颖的艺术手法。1929年发表的《萨托里斯》是第一部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让芦纯法县为背景的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此后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哗乱押沙龙!押沙龙!》、《村子》、《小镇》等长篇小说都是这一类型的著名作品。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4. 威廉·福克纳的人物评价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在康奈尔大学时,专门研究福克纳的小说,并以此获得硕士学位。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探索对她有很大启发。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曾说:“对我文学创作产生影响最大的是让-保罗·萨特的哲学思想和福克纳的文学技巧。福克纳对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创造,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细腻、复杂,把不同的叙述者组合在一起,使内容更紧凑。他是第一个让我一边看小说一边记笔记的作家。”
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佩恩·沃伦曾说:“他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些素材上创造文学,他的力量太强大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曾多次表示福克纳是他的导师。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演讲时,莫言说:”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地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他岁早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中国作家余华说:”影响过我的作家很多,比如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可是成为我师傅的,我想只有威廉·福克纳。他让我知道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
翻译家李文俊说:“若局陪要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指乎腊雀福克纳)总的思想倾向,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他是可以毫不迟疑地被归入到拥护宽容创新,主张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赞成全人类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样的一股人文主义大潮流中去的”。
按照美国批评家弗·R·卡尔的说法:“如果需要列举现代主义小说杰作,福克纳的这部作品(《押沙龙,押沙龙!》是惟一能与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夫卡、康拉德、罗伯特·穆西尔、赫尔曼·布罗赫、伍尔夫和乔伊斯的杰作相提并论的一部作品……就在现代主义技巧在欧洲趋于颓势,在美国小说中想象力刚开始露头之际,福克纳发展了这种技巧。除多斯·帕索斯外,他是惟一这样的一个美国小说家——知道小说叙述已经起了变化,它将永远改变严肃作家必须采用的写作方式和严肃读者必须采用的阅读方式”。

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

现代主磨敬义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 *** .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

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

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巧游销,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孝游贝尔文学奖.

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

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

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

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 *** ,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

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

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

(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

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

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

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

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

“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

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

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

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

(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

(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

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

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

(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

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 *** 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

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 *** 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

“黑色幽默”派

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 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新小说派

“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

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

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6. 从《喧哗与骚动》来看意识流小说

[ 摘要]: 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代表性作品,主要以康普生一家发生的事情为情节展开叙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突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达到了创作上的艺术高度。而这种手法,在20世纪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作家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意识流小说,作为现代主义小说,意识流自身带着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语言,试图传达出深刻的含义。事实上,作为意识流的代表性小说,《喧哗与骚动》夹着晦涩的语言和美国西部风景描写横空出世,相对于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来说,即使读懂了语言,也不一定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总的来说,这部小说比较难读懂,且比较难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含义,语言比较混乱,读者甚至会发现一些句子前言不搭后语。借助译者李文俊的序言及一些注释,读者可以慢慢试着去了解这一类型的小说,渐渐理解其中的涵义。一 《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体现及主题思想 《喧哗与骚动》的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小说第一部分是康普生家的小儿子班吉的自述。班吉没有思维能力,脑子里只有感觉和印象,而小说中的叙述也是逻辑不清,语言混乱的,后半部分甚至没有标点符号,异常奇怪。这一部分主要以班吉为主角,以他对家庭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含混的描述,为整部小说开了个头。班吉是一个白痴,非常依赖姐姐凯蒂,因为凯蒂对他特别好,不让其他人欺负班吉。后来当凯蒂离开家时,班吉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舍。 小说中的女佣迪尔西可以说是里面人物当中最善良的人物了。在康普生这个高贵家族里,迪尔西是个佣人、黑人,处于最卑微的社会阶层。这些高贵家族成员所表现出来的自私、冷酷和仇恨的人性却越发衬出迪尔西伟大的人格力量。她不计较和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从不畏惧主人的仇视和世俗的偏见;她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同情不幸,保护弱者。 [1] 她关心班吉、凯蒂,即使班吉是个白痴,凯蒂犯了错误,依然处处为他们着想。并且她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正因为信仰,她相信上帝,相信命运,能够站在他人所不及的高度审视这个家庭。看到了家族的兴盛,看着它走向衰落,看见了人性的扭曲。而故事的最后,当她看见凯蒂的女儿小昆丁掳走舅舅杰生的钱与艺人私奔,杰生那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的情景时,她知道,这个家族已经无力挽回了。“我看见了初,也看见了终。” [2] 迪尔西说。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目睹了一切事件的经过,结果却是无力挽回的。福克纳以这一人物的思想及语言反映了康普生家族的堕落,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之一便是人性的扭曲。不管是康普生还是他的妻子卡罗琳,或是他们的孩子,甚至是小孙女小昆丁,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二 意识流小说的属性及特点 意识流小说,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它从属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们的表现方式上。现实主义要求作品展现现实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代主义则注重表现自我,意识流更是强调人物内心的意识流动。 著名的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也是一篇著名的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我”看见房间的墙壁上有一个斑点,想象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影子之类的,最后有人进来了,告诉“我”那是一只蜗牛。在这期间,“我”设想了这个墙壁上所发生的一切。但最后却发现结果与“我”想的完全无关。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由于吃了一块名叫玛德莱娜的点心而涌现出无限的回忆。整部小说都是自己的回忆,对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的感受,思考和想象。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这些都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也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三 意识流小说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意识流小说追求一种与众不同、艰涩难懂,中国的一部分作家受到了来自西方意识流的影响。像施蛰存,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作家”,以写心理意识而著名。还有鲁迅,杨江柱的《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中》,将《狂人日记》指认为“中国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因为他认为《狂人日记》通过狂人自己的一系列思想和心理来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从比较文学的文类学来看不同民族的文体比较,中外意识流小说是不同的,中国描写的一般是社会发展中的人,是常态的常态;而西方描写的人一般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面,是变态人的变态。因此,同是意识流小说,主体的思想世界是不一样的。而这个方面的研究依然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参考文献: [1]卢玮,刘明江,《夜色中的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迪尔西形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16卷第3期 [2]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7. 威廉姆福克纳的贡献

威廉·福克纳的写作影响了马尔克斯、莫言等作家,其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在美国文学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形象的反映了南北战争前后美国的社会状况,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开创的是独磨银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将各种手法(例如多角度叙事、意识流、象征、神话、哥特风格、重复、文字游戏、标点的不规范化)融为一体,因此也有人将他视为美国文学的象征。
威廉·福克纳是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新象征。在此之前,欧洲小说在精神和形式的创新上,都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自从福克纳在美国出现之后,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因子就开始在北美洲大尘游散陆生根发芽,并逐渐向南美扩展。不过,福克纳的文学价值首先是由法国人认定的,美国人一开始并不认识福克纳的巨大价值。福克纳师承詹姆斯·乔伊斯,并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人的生存景象纳入他所创造的类似当代神话的小说中,形成了一座新的派氏文学高峰。

8. 福克纳有哪些代表作品

美国现代启吵主义小说家。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1919年考入密西西比大学,一年后即辍学到大学邮电所工作。1925年发表处女作《士兵的报酬》,此后曾福克纳像到巴黎、意大利和瑞士等地游历。1926年回到奥克斯福镇,开始专心写作。他自称,发现家乡那邮票般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他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一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背景,人称“咐基约克纳帕塔法体系”。这些小说展现了200多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各种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和面临的问题,运用了意识流、时序颠倒等多种新颖的艺术手法。1929年发表的《萨托里斯》是第一部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此后的《喧悄简侍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村子》、《小镇》等长篇小说都是这一类型的著名作品。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 威廉·福克纳的人物影响

在现代文学史中,被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有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谨含稍晚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福克纳。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无疑更具探索精神,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较之他的前辈们显然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开创。 1980年代中期以来,若论每年在美国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数量,福克纳在英语作家中仅仅低于莎士比亚。 威廉·福克纳是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潮流转移到了美洲大陆的新象征。在此之前,欧洲小说在精神和形式的创新上,都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自从福克纳在美国出现之后,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创新的因子就开始在北美洲大陆生根发芽,并逐渐向南美扩展。不过,福克纳的文学价值首先是由法国人认定的,美国人一开始并不认识福克纳的巨大价值。福克纳师承詹姆斯·乔伊斯,并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人的生存景象纳入他所创造的类似当代神话的小说中,形成了一座新的文学高峰。
加西亚·马尔克斯称福克纳为导师。他的成名作《枯枝败叶》被公认为对福克纳的一次成功模仿。《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显然也是受到碰昌福克纳小说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影响。他甚至还模仿福克纳去妓院写作。1981年马尔克斯曾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我崇拜的大师是两位极为不同的北美洲小说家,当年他们的作品只要笑晌扒出版过的我一律没放过,但我不是把他们当作互补性的读物,而是两种南辕北辙截然不同的文学创作形式。一位是威廉·福克纳,另一位是海明威。”
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克洛德·西蒙将福克纳与马塞尔·普鲁斯特并列为对其影响最大的两位作家,他模仿了福克纳时空颠倒、多角度叙事的意识流手法,被认为是福克纳的学徒。
福克纳逝世后,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对他的研究本身已经成为一门学问。 各国不断翻译、介绍他的作品,有些地区(特别是拉美)的作家的创作明显受到他的影响。除了19部长篇小说,福克纳还写有近百篇短篇小说,一些随笔、演讲和书信,以及《大理石牧神》等多部诗集和几个电影剧本,去世之后,还出版了《沙多里斯》的原始文本——小说《坟墓里的旗帜》,以及《圣殿》的原始文本,这构成了他的全部写作。从1957年起,福克纳了担任弗吉尼亚大学的驻校作家,直到1962年去世。

10. 世界名著《喧嚣与骚动》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背景是什么

班基,主角,《喧哗与骚动》的开头就是由班基来叙述的。时间是1928年4月7日,正好是他的33岁生日,但他的智力还停留在3岁。凯蒂,在班吉的镜子里,我看到了童年的凯蒂是一个纯洁、慈爱、正直的姐姐。昆汀,在英语中,昆汀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勇气。事实上,福克纳笔下的昆廷一直在努力扮演一个勇敢的角色,试图超越现实,超越父亲,努力捍卫家族的荣耀。

这部小说在美国文坛轰动一时。是现代主义小说或现代派小说中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亲情之间的奇怪关系。这种被现代社会很多人忽视的常态,已经深入到心理层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了两种欲望。一个是生活欲望,一个是消费欲望。是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也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