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百科 » 小说类题的答题总结百度贴吧

小说类题的答题总结百度贴吧

发布时间: 2023-06-11 13:39:38

㈠ 小说的答题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小说的答题方法与技巧有: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 ,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1)小说类题的答题总结百度贴吧扩展阅读:

第一种考查角度——情节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1、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2、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3、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

㈡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总结大全

高考前的第一轮复习正在火热进行中,同学们要利用这些复习的时间强化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总结 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总结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写作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总结

概括主题内容

1、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 故事 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 反思 。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2、解题 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 句子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 文章 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品味语言特色

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 造句 (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2)解题思路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

分析文章结构

1、分析文章结构的技法

(1)分析小说的标题

常见的作用有: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分析小说的开头

开头方法:①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②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常见作用: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有时还能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析文中的某句话

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4)分析小说的结尾

①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a.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b.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c.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③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常见的作用有:

a.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耐人寻味。

b.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思维方向)好处: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分析构思方面的特点;②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特色。

(2)解题思路

首先要了解巧妙的构思方法有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运用象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抖包袱亮底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

分析写作技巧

1、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解题方法

(1)常见设问模式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文章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解题思路

①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a.叙述方式:顺叙、插叙、倒叙。

b.描写方式: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c.艺术技巧: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白描:文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等。

②此类题型,一般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 语文知识 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a.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b.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c.有何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临场技巧:

小说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设题点是对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

(1)赏析人物(①分析塑造手法;②把握人物思想性格;③通过社会环境,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补充鉴赏人物形象;④分析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行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2)把握故事情节(领会所揭示主题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发展的曲线)。

(3)体味环境描写(着眼于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4)鉴赏语言,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人物语言的个性、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5)特别是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 、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 说说 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总结大全相关文章:

★ 2020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小总结

★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大全

★ 高中语文小说人物形象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阅读提醒答题技巧总结

★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套路与技巧

★ 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集锦

★ 高中语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公式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

★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套路有哪些

★ 2020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㈢ 小说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会遇到小说类的阅读,可能会被有些困扰。下面我整理出来了小说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起来阅读看一看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呢!

小说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1

小说文本阅读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

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

(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 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 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 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⑦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⑧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

1、文段作用

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小说);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首尾呼应。 中间段、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照应上文,呼应下文;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到,层层深入);前后照应 结尾段、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戛然而止,回味深长。 标题、(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

2、 引用(穿插性材料)作用

(1)印证的观点(表现的内容);

(2)与形成对比或衬托(正衬、反衬);

(3) 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文学色彩;

(4)多角度丰富文章内容.

3、分析句段作用型

(1)内容上、主要看这句(段)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的意图等。

(2) 结构上、引起下文,过渡,铺垫,照应,点明(或深化)主旨,总结等。

4、布局谋篇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设置悬念;一波三折;主次(详略得当) 5、 选取、安排素材 取材作用、凸显主题,拓展主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以小见大;线索 安排材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按观察点的变换;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按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为行文线索;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小说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 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 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

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答思路、

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 有此项作用。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 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 的作用。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给读者的感受

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模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㈣ 高中语文小说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必考小说,但是同学们总是犹豫各种细节原因失分,以至于语文成绩跟别人落差很大。为解决大部分同学的烦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小说解题技巧 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小说解答技巧

1.“理情节”题型:

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 故事 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 方法 ,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

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

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

① 说说 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 句子 ;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②这篇 文章 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

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2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②描绘了……景色,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的技巧

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4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__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__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又如《雪夜》开头结尾 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如《书法家》。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