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到王庚身边的小说
① 有穿越成陆小曼的小说吗
暂时没有吧,陆小曼条件好就是性格不是很好,身边重要的人对她也指睁挺好的迟运,其实写小说也挺有发挥空间的,如果有写陆小曼码逗梁的话,不管是穿越还是重生,我都会去阅读阅读
② 帮我找一些陆小曼的一生平述,6到8百字
徐志摩与才女陆小曼的故事:为爱战斗一生
徐志摩与陆小曼合影
惟有名门出闺秀
陈乃姗说:"称为'名件', 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天中西文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的名师中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也有举梁者止优雅的英国或俄国没落贵族的夫人;她们讲英文,又读诗词;学跳舞钢琴,又习京昆山水画;她们动可橡李薯以飞车骑马打网球玩女子棒球甚至开飞机……,静可以舞文弄墨弹琴练瑜伽……"陆小曼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陆小曼,1903年农历9月19日出生在上海南市孔家弄,比张幼仪小3岁,比林徽因大1岁。是一个肌肤白皙、眉清目秀、机灵聪明的女孩。小曼的母亲曾生育9个孩子,不幸先后都在幼年和青年时死去,只剩下排行第五的小曼。小曼是陆家惟一的孩子,体弱多病,从小娇生惯养。比起一般女孩更骄慢、任性。小曼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是大城市的姑娘。幼时在上海的幼稚园度过,因为机灵漂亮,非常招人喜欢。6岁那年随母亲从上海到北京,与父亲一起生活,得到父母双亲的宠爱,是父母的心头肉,命根子。
陆小曼出生于既富又贵的家庭,她的家庭虽然比不了林徽因那样的显赫,父亲和公公都曾出任过北洋政府的部长,是真正的社会名流。但陆小曼的父亲曾任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多年,还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虽然社会地位不及林徽因的父亲和公公,但比经济实力却有过之无不及。陆定是真正的实力派,而梁启超与林宗孟却只不过是文人、秀才。由于陆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来往都是军政界的要员,常常出入于上流社会,结交的都是国家级的大人物。小曼从小不仅衣食无忧,而且交往的也都是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
陆定虽然是官僚加金融家,但他并不是一个扰行庸碌之辈,他是经济领域的一个知识型的官僚。他不仅是晚清举人,而且还是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才生,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与曹汝霖、袁观澜、穆湘瑶等民国名流是同班同学。陆小曼的许多同学和小姐妹都是当时社会名流的千金,她们有一个小圈子,经常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因此陆小曼是一个深感家庭优越感的女子。小曼的父亲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在日本留学时,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回国后又加入国民党,也是有一定政治抱负,活跃于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中的活跃分子。民国初年,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曾下令逮捕很多同盟会员,陆定就是其中之一。不久袁世凯杀害了其中的13名同盟会会员,陆定由于曹汝霖、张一鏖等人的营救,才免遭杀害,不久获释,因此他有许多政界同仁。陆小曼就出身于这样有钱、有势、有社会地位的家庭,是一个被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历来骄慢、任性、我行我素、自我中心、感觉良好。
图为徐志摩像、原刊于1936《爱眉小札》初版本
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对小曼却十分严厉, 完全按照上流社会要求于淑女的标准教育小曼。既要她严守礼教,又让她学习上流社会一个女子具备的一切礼仪和知识。小曼从小的教育和后来的发展都是朝着做贵妇和名媛的标准按部就班进行的。而不像林徽因那样,被教育要做一个改造社会的职业女性。她们俩最初教育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她们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种女性。前者是消极、享乐、玩世不恭。后者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职业者,是女界的推动者,具有独立的人格。虽然小曼在行为上比林徽因更激进,更果敢,但那只限于爱情。她不关心社会,更关注自己。
小曼的母亲是名门闺秀,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之后代,上祖吴光悦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她多才多艺,既善工笔画,又有深厚的古文基础,也是一个才女,一代名媛。只不过上一代的名媛,无法与受过西风熏陶的陆小曼这一代名媛相比,她们比较传统,默默无闻。她们自觉遵守女性性别角色,相夫教子,因此教育小曼的任务就落在这个有文化、有能力、十分贤惠的母亲身上。她教育小曼遵守礼教,教育她怎样行为举止,督促女儿学习,亲自教女儿画画,小曼受母亲影响很深,也有几分惧怕母亲。
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因为她即是独子,又聪明、漂亮。小曼从小很机灵,是父母幸福快乐的源泉。民国初年,袁世凯专政,为了打击异己,严办党人,有一个时期,风声很紧。陆定每天带着党章党证上班,一天,父亲要去部里上班时,小曼挡住父亲说:证章证件,不要带在身边,今天还是摘下藏起来的好。果然这天陆定刚到部里,就被检查并带到警厅软禁起来。晚上大批警察包围了陆家进行搜查,又讯问小曼情况,他们以为可以从小孩口中套出真话来,不想小曼却不慌不忙,应对自如,救了父亲。从此以后父母更加疼爱这个孩子,知道她聪明伶俐,将来一定有出息,会有光明远大的前途。
小曼的父母就像当初所有上流社会的父母一样,十分重视女儿的教育,在女儿的教育投资上不惜重金。小曼在最好的学校受教育,7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书,9岁至14岁在北京女中读书。小曼小时候非常调皮,有时不能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有一次气极的父亲狠狠打了她一顿,这以后小曼开始变得懂事,并也循规蹈矩地读起书来。
图为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于北京合影
图为陆小曼在给徐志摩写信
图为上世纪20年代的陆小曼
民国初年, 上流社会的高官富商喜欢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读书,陆定也随风气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到类似的学校。小曼15岁那年,父亲把她送到法国人办的北京圣心学堂学习。虽然北京圣心学堂收费很贵,但陆定不怕花钱,一心想把小曼培养成名媛中的名媛。当时北京军政界部长一类的小姐有许多在圣心学堂读书,陆定要让自己的女儿与这些权贵千金有同样好的教育。著名学校,这是培养名媛淑女的首要条件。当时,小曼的许多小姐妹也在圣心学堂读书,因此她在圣心学堂过的非常愉快。
活泼的小曼非常适应外国学校的生活,比起中国人办的学校,她似乎更喜欢外国人办的学校,在这里天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聪明、可爱、活泼、机灵的小曼,十分善于表达,在圣心学堂极受欢迎,是学校各种活动和演出中的重要人物。也是男孩子眼中的"皇后",许多年轻小伙子巴结、讨好她,但她却对他们趾高气扬、不屑一顾,骄傲得就像真正的公主。
16岁的小曼在圣心学堂成绩优异,招人喜欢,活泼快乐,如鱼得水。她精通英文、法文
。英文论文、英文书信、法文书写熟极能流。她还能弹纲琴,长于画油画。一个外国人看了她的油画习作后,非常喜欢,以200法郎的高价买走。在圣心学堂,她是非常出色精彩的学生。她既有上海女孩儿的聪明机灵,又有北京女孩儿的端庄娴静,是学堂最受欢迎的女学生,一个未来的名媛。那些外国人非常喜欢她,称她为“东方美人”。
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和徐志摩在北京北海公园结婚
图为陆小曼生活照
人人喜欢的女子
名媛需要一个瞩目的空间舞台供使用, 更需要合适的阳光土壤作为滋生萌发的营养。不经过北京社交场所的锻打淬火,犹如一尊未开光的佛像,不是正宗的名媛。小曼经过北京社交界的熏染,又加聪明、伶俐、悟性高,是一块名媛的好材料,很快红遍北京城,成为名媛中的名媛,女人精华中的精华。
小曼的英文、法文十分流利,好像英文、法文更适合她的表达,懂得一两门外语是当时
名媛的资本。小曼会钢琴,善绘画,还能写漂亮的蝇头小楷,具备名媛淑女的艺术修养。小曼能朗诵,会演戏,走到那里都引人注目。小曼更美丽动人、活泼可爱、温柔娇憨。这样的女孩儿就是圣心学堂中国女孩儿中最出色的女孩,一个完全合格的未来名媛。因此当外交部长顾维钧,要求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法文又年轻漂亮的女孩儿,参加外交部接待外国时节的工作时,小曼成了学校的首选人物。她是当之无愧的,机会是给那些有资格的人准备的。对于塑造一个淑女,外经部的接待工作也许是锻炼小曼的好机会,要想让小曼嫁给最有前途的一流男人,要想让小曼成为真正的名媛淑女,不能不经过这种锻炼,这是天赐良机。陆定夫妇看到了这种机遇,敏捷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带有荣誉性质的工作,让女儿参与外交部的工作。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塑造和改变了小曼,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女中学生,也不再是传统的大家闺秀,她成了一个时时处处有意识表现自我的名媛淑女。她不再安于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她喜欢上了社交场合被人追捧、簇拥、高高在上的感觉,社交生活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的家庭生活一旦与她的社交生活发生冲突,她就要起而捍卫她的社交生活。因为她是名媛,社交场合之于她,就像水之于鱼,鱼离不开水,名媛离不开社交界,这是她给自己的定位,这是她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名媛,一个即使没有成就,也可以感觉良好的女人头上的光环。
小曼一生中所做的事情,最成功的,或许要算这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对于这项外交工作她十分胜任,完成的相当出色。她的顶头上司顾维钧部长也看到她出色精彩的一面。有一次,他当着小曼父亲陆定的面对一个朋友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样漂亮、聪明。陆定听后即尴尬,又得意。假如小曼以后不是嫁人,而是做一名专职的外交人员,或许她会和章含之一样出色。如果她成为一名外交官夫人,也是极好的选择。因为她喜欢社交生活,当工作和生活方向一致时,就不会有以后与两任丈夫的矛盾。如果那样,说不定她的人生要成功得多,她的生活也会幸福得多。
名媛淑女也爱国,喜欢国家富强,官场清廉。因此在翻译工作中她屡屡表现出自己的爱国情感,表现出自己机智幽默和风趣自然的一面。也许因为她是一个女学生,仅仅17岁,还是一个孩子,她说什么话别人都不在意。有一次法国的霞飞将军在检阅我国仪仗队时,看到仪仗队的动作很不整齐,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因此他奚落道:你们中国的练兵方法大概与世界各国都不相同吧!小曼虽然看在眼中,但却机智地回答:没什么不同,全因为你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英雄,大家见到你不由得激动,所以动作无法整齐。她的回答既挽回了中国人的面子,也让将军愉快之余对中国人有了好感。这样令人赞叹的表现,只有小曼这样聪明、伶俐、大胆的女孩可以做到。有这样令人满意的经历,小曼当然对自己十分自信。
图为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
图为陆小曼生活照
图为清新甜美陆小曼生活照
外交部的工作, 小曼不仅要陪同使节检阅仪仗队,还要陪同外宾观看属于国粹的文艺表演。可外国人往往不太喜欢我们的节目,而我们的节目有时也不够精彩,有些外宾就会毫不客气地说:这么糟糕的东西,怎么可以搬上舞台!小曼虽然也知道节目水准不高,不能让外宾满意,但她还是要回敬几句,杀杀外国人的威风。她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有特色的节目,只是你们看不懂而已。外国人听后无言以对,只好耸耸肩了事。他们见识了这个小女孩儿的厉害,不仅没有对她反感,反而对她多了几分尊敬,以后的关系倒融洽了许多。
她的许多看似稚气,实则聪明的举动和言语,既是小曼机智天性的表现,也是她独具个性的特质。有一次在节日的宴会上,人很多,大概是联谊会一类的活动,不仅有外宾和上流社会的许多重要人物,还有他们的孩子们。孩子们兴冲冲地拿着气球玩,可是有些骄蛮的外国人,为了取乐,用烟头把中国儿童的气球点爆,然后捧腹大笑。小曼看了气愤不过,也仿效外国人的做法,把外国儿童的气球点爆。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而中国人却不免有几分担心和恐惧,小曼像无事人一样继续玩她的,这就是她的个性,这就是名媛的气势,名媛是有个性、尊严的,她们是骄傲的,名媛不是奴隶,绝不忍气吞声。
对于活泼、好动、不甘寂寞的小曼来说,外交翻译工作既有挑战性,也有娱乐性。在一些豪华、热闹的场合,与一些精彩、文质彬彬的人共舞,是年轻的小曼热衷的事情。"北京的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快,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好像看了她也目眩神迷,欲与一言以为快。而她的举措得体,发言又温柔,仪态万方,无与伦比。"1天生具有艺术气质的小曼,有一副柔曼多姿的身材,听着美妙的音乐,摇动着轻盈的身体,一晚上转下来,确实有几分忘我,有几分陶醉。小曼在肢体的流动里感到飞扬的喜悦。也许喜欢于肢体的流动里感到喜悦的人,也喜欢飞扬的人生。小曼就是喜欢这样飞扬的人生,这是她一生的追求,"撒手",是多么的过瘾。名媛蔑视平淡,要的就是精彩。
图为王赓与陆小曼谈离婚事情
图为陆小曼成为慰劳会戏剧骨干时的照片
图为陆小曼与唐瑛对戏
嫁作名人妇
每个人本来都是孩童, 希望快乐无忧地生活、嬉戏。可是有一天却要面对责任: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太年轻的人没有做好准备,现实与想象发生错位,于是婚姻变成牢笼,生活变成冲出牢笼的挣扎与战斗。在一个要求女子贞节的旧时代,离婚再婚成为女人的污点。
张爱玲说:装扮得很像样的人,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在这样的社交场合,像样的绅士、淑女看到一个俊俏、窈窕、聪明、可爱、温柔、大方,
多才多艺的女孩。这些像样的人们包括小曼的父母看出了这个女孩在婚姻市场上的价值,大家根据等量交换的原则,想着怎样把她嫁给一个相当的有前途的有权势的男人,因此说媒的人找上门来。
来陆家说媒的人多得踏破门槛,但陆定夫妇坚决不肯轻易将小曼许给他人。他们知道自己女儿的价值,除非一个将来可能飞黄腾达的男人出现,否则他们愿意继续等待。一天,小曼的寄父母唐在礼夫妇将一个英俊、挺拔的青年介绍给小曼的父母,这青年就是后来小曼的丈夫王庚。
王庚在众多候选人中占尽优势。王庚,1895年5月15日生,19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赴美留学,大概与金岳霖同年到美国留学。最初入密歇根大学,不久改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又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同学。1918年6月,以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回国。这样一位留洋8年,既有文科修养又有西点军校背景的年轻人,在军阀混战时期,必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知有多少地方急需这样的人才,他的前途无可限量。
图为徐志摩在光华大学任教时的夫人陆小曼
图为1921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巴黎
王庚一回国就供职于陆军部, 1918年巴黎和会期间,需要留洋的军事专家协助争取中国的权利,旋又任他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可能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在巴黎和会外围到处呼吁中国权益的梁启超。梁启超看重他的人品和才华,收他为弟子,像徐志摩一样,他也成为梁启超的弟子。1918年秋,他任航空局委员。1921年为陆军上校,正是在这个时候,唐在礼夫妇介绍他认识陆小曼。1923年他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晋升陆军少将。1924年底,任哈尔滨警察厅厅长。短短的6年时间,他由一般青年,步步高升,一步登天,可谓前途无量,这样屈指可数的人才,小曼父母当然看好。
“……小曼之母,看到有这种少年英俊,认为这是雀屏中选的最理想人物,虽是王庚年龄长小曼七岁,她偏说他这穷小子将来一定有办法的,毫不迟疑的,便把小曼许配了他。”2于是求婚很快被答应了,从订婚到结婚,不到一个月,人称"闪电结婚"。在这场婚姻中,小曼自始至终是一个被摆布的木偶,但小曼也是同意的,只不过他们互相看到的都是对方的表面,婚后才发现性格和人生态度反差太大。但是在当时,不管是1915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还是1922年陆小曼与王庚的婚姻,20世纪初的年轻人,他们的婚姻大体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是不做主的。只有结婚以后,发现实在不能凑合,痛苦不堪时,才不得不起而反抗,要求离婚,那也只是寥寥几个叛逆者,如徐志摩、陆小曼等。
王庚与小曼的婚姻,是当时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极有自信和野心的王庚需要一位中西融通、娘家财力雄厚、社交网络广博的太太相助开拓事业。而名媛淑女小曼则需要一位将来能够给她带来荣华富贵生活的丈夫,这是一桩利益均等的婚姻。当时的王庚虽然前途无量,但还是一个穷小子。而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陆家却财大气粗,因此婚礼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家负责,婚礼的一切仪式也由陆家安排。陆小曼的婚礼震惊四方,婚礼在"海军联欢社"举行,仪式之浩大,场面之阔气,轰动京城。"光女傧相就有九位之多,除曹汝霖的女儿、章宗祥的女儿、叶恭绰的女儿、赵椿年的女儿外,还有英国小姐数位。这些小姐的衣服,也都由陆家订制。婚礼的当天,中外来宾数百人,几乎把'海军联欢社'的大门给挤破了。"319岁的陆小曼就这样风风光地嫁作了王庚妇。学,自然是用不着上了,作为一个女人,人生的最大目标已经实现,此后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这就是女人们的生活轨迹。外交部的事当然也是不能做了,如果她还抛头露面在外头做事,那还像什么样子,丈夫的面子往那里搁,有本事的男人当然要让妻子待在家中,受着供养,也受着约束。她们是皇后,也是奴隶。而妻子,特别是一个有前途的男人的妻子,惟一可做的事情就是乖乖地待在家中,生儿育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分守己,这才是女人的本分,才是好太太。
可小曼已不是母亲辈的名媛淑女,她接受了现代的西式教育,受到西风的长久熏染,又涉及交际界多年,过惯了明星一样被捧追的生活,懂得什么是快乐和飞扬,也有了自我的启蒙,让她再回到家中,像笼中鸟一样生活,已经不可能。对于新女性来说,活着已不仅仅是为了丈夫和孩子,她还要张扬个性,还要找到快乐的感觉。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道:"她们(母亲)看来夫荣子贵是女子的莫大幸福,个人的喜、乐、哀、怒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也难怪她不能明了我的苦楚。"4小曼的苦楚是什么?小曼的苦楚是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而所有人都要求她做一个好妻子,所有人都对她指手画脚,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的需要和感受。她虽然是一个新女性,但社会还是旧社会,她的自由是相对的。但她却不认这个理,她是那样任性,她要过她想过的生活。于是,必将和社会和他人冲突。
图为徐志摩去世后的陆小曼
王庚少年得志, 每天忙于公务,早出晚归,从没有时间陪伴小曼。他是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在美国生活多年,一切都按西式的工作方式行事。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娱乐,泾渭分明,对自己要求极严,是一个尽心尽职的军官。周一至周六只能工作,绝不娱乐,他的行为刻板到苦行僧的地步。因此在所有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尽职的军官、公民、男人,所有人对他的印象都十分的好。当然,王庚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但所有的男人不都是这样被教育的吗?服务于统治集团,为了随时讨得主子的欢心,为了提升,为了满足他的
成就感和虚荣心。女人应该理解男人,支持男人,为这样的男人骄傲和自豪。但陆小曼偏偏不是这样传统、刻板的女人,她希望丈夫多关心、体贴自己,多分一点时间陪伴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自己也不仅仅是一个花瓶和摆设。总之,她渴望爱情,渴望被男人呵护的感觉,渴望陶醉。但王庚太忙了,把这样一个如花似玉,喜欢热闹、被人捧追的女人扔在家中,不过问她的感受,让她过寂寞无聊的生活,女人当然要不满和反抗,何况是任性惯了的小曼?!她不能忍受。
小曼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女性,她已经看透了她母亲辈生活的无聊和无奈。她在日记中写道:"从前多少女子,为了怕人骂,怕人背后批评,甘愿自己牺牲自己的快乐与身体,怨死闺中,要不然就是终身得了不死不活的病,呻吟到死。这一类的可怜女子,我敢说十个里面有九个是自己明知故犯的,她们可怜,至死不明白是什么害了她们。"5小曼朦胧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她不想成为这一类的女人,她毕竟比上一代的女性接受了更多的现代教育,不再认同过去女人的生活。
在认识徐志摩之前,她只是消极反抗。与一些和她命运相同的权贵的千金小姐、太太们一起出去吃饭、喝酒、打牌、捧戏子、跳舞、唱戏,过着名媛富足而百无聊赖的生活。很晚才回家,晚睡晚起,整天萎靡不振,生活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为此丈夫对她多有微词。王庚虽然不能常在家中陪伴她,但对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并不满意,因此常常劝她不要出去,免得把身体搞垮,其实关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面是不愿意妻子抛头露面,不愿意妻子惹事。后来的第二任丈夫徐志摩也是这样,希望妻子乖乖待在家中,因为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守着丈夫。见到这种情况,小曼就会大发脾气,因为没有人了解她的心理和感受。她向王庚诉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多么无聊,多么难受,不出去玩又能做什么,怎样打发时间。任性的小曼说到气愤处就会恶语相讥,为了出气专捡难听的话说,时间久了互相伤了和气。小曼为此也很痛苦,但又无可奈何。
她在《爱眉小札》序(二)中写道:"在我们(她与志摩)见面的时候,我是早已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别人结婚了,虽然当时也痴长了十几岁的年龄,可是性灵的迷糊竟和稚童一般。婚后一年多才稍微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当时因为家庭间不能得着安慰,我就改变了常态,埋没了自己的意志,葬身在热闹生活中去忘记我内心的痛苦。又因为我娇慢的天性不允许我吐露真情,于是直着脖子在人面前唱戏似的唱着,绝对不肯让一个人知道我是一个失意者,是一个不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一直到无意间认识了志摩,叫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6我们大致能够知道,小曼的婚姻生活是不快的,痛苦的,得不着安慰的。她感到随时随处都有一张大网网着她,使得她手脚伸不开,真苦极了。她不自由,这是她们这一代曾得到过自由,婚后又失去自由的名媛淑女们的苦恼。她认为自己的生活是虚假的自欺欺人的,她需要发自内心需求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真"。
小曼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的在人群里混。"7她需要一个了解她,理解她,安慰她,关心她,欣赏她,爱护她的知己,总之她需要一场爱情。她认为做人就应该轰轰烈烈的做一番,她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是所有有个性的不甘心的名媛的特点。她们什么都不缺,当初为了富贵而结婚,婚后才发现没有爱情是绝不行的,她们需要轰轰烈烈的爱情,那才能配得上她们名媛的身份和心灵。她们是那样纡贵,要体验尽人间的一切,当然包括爱情。
图为老年时的陆小曼
轰轰烈烈的爱情
凌叔华对小曼说:男女的爱一旦成熟结为夫妇, 就会慢慢的变成怨偶的,夫妻间没有真爱可言,倒是朋友的爱较能长久。叔华的话不无道理,夫妻的关系是限制的关系,爱情存在时是情侣,爱情消失或转化为亲情后,当一方还有爱的需求时,就变成了怨偶。婚姻、家庭对于个人,有时是爱巢,有时可能就是围城或坟墓。小曼当然体验到了家庭如围城的痛苦感觉,她要自由,她要冲出围城,她需要体验燃烧的爱情,她要争取自由的权利。陆小曼是第一个敢于离婚追求爱情的名媛。至此以后,名媛中离婚的人数逐渐增多。
小曼的母亲说,小曼是因为接触徐志摩这种人和看小说太多才导致离婚的,这确实也是当时新潮的名媛淑女们离婚的原因:接触了开明的绅士,受了西风的吹佛,中国的名媛淑女们开始变化,追求爱情是她们变化的第一步。郁达夫说: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籍放火花,烧成一片。
小曼是怎样认识徐志摩的?有各种说法,但他们的认识肯定是一种天意。正如张爱玲所
解释的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王庚、志摩、胡适都是留美派,都是梁启超的弟子,又都是北京社交界的年轻俊杰,他们无论如何是要碰到一起并认识的。他们不仅认识,而且还是好朋友,常常一起聚会,出游。可能是在这些聚会中,也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去王家拜访时,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总之他们认识了,互有好感,大为欣赏,一见钟情。小曼容貌的美丽、娇艳,身体的婀娜多姿,性格的活泼快乐,态度的轻松、自然,说话的柔声细气、幽默俏皮,为人的机灵、大方,吸引了多情的志摩,征服了傲慢志摩,志摩要找的就是这样性灵的女子。
这样多才多艺,美丽可爱,有灵气又超拔的女子可不是到处都能遇见的。志摩一见倾心,马上引为同道,到王家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与王庚的聚会更是频繁得很,她爱上了小曼,爱上了朋友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