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夏的武侠小说
『壹』 《天龙八部》讲的是什么故事
《天龙八部》主要讲述了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小说叙云南大理国武林世家镇南王之子段誉,为逃避习武,来至无量山中,因种种机遇,学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并先后结识少女钟灵、木婉清,互相悦慕,岂料此二人是父亲段正淳四处留情的私生女。吐蕃国大轮明法王鸠摩智为抢大理国天龙寺武功绝学六脉神剑图谱,与天龙寺众高僧比武。段誉适逢其会,为救伯父保定帝,以深厚的内力为基础,一人使出六脉神剑,大败鸠摩智,后被鸠摩智用计擒住,带至姑苏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享誉中原武林的慕容氏家中,在阿朱、阿碧帮助下逃脱。在苏州,他遇见苦恋表哥慕容复的王语嫣,对她一见钟情,苦苦追随;后又在无锡松鹤楼与丐帮帮主、有中原武林“北乔峰”之誉的乔峰结为异姓兄弟。
本是找慕容复查清丐帮副帮主马大元被他自己的成名绝技所杀一事,谁知帮内突生大变,他被指证为契丹人。为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养父乔三槐和恩师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击之人皆认为是乔峰所为。他悲愤异常,百口莫辩,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战聚贤庄,与天下英雄为敌,后见杀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脱,却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门关,他为自己的身世所苦恼、自卑,因见宋兵屠杀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顶,立即顿悟,不再以契丹人自耻。为寻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爱恋。后其被马大元之妻所骗,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亲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终生。并答应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满身邪气,不以他人之是非为是非。乔峰带她至东北,从金人手中救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兄弟,帮助消除叛乱,被封为南院大王。
『贰』 武侠小说排行榜前十名巅峰之作
1、搜神记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古代经典小说,作者是当年明月,一共7本。《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叁』 纵横武侠之黄粱梦的小说目录
雏鹰展翅欲翱翔
第一章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第二章 昆明起航
第三章 威名初显(上)
第四章 威名初显(中)
第五章 威名初显(下)
第六章 大理段氏
第七章 莫名顿悟
第八章 段氏先祖
第九章 六脉神威
第十章 高手之战
第十一章 幕后的那只手
第十二章 顿悟的好处
第十三章 飞速提升 龙游大海显神威
第十四章 北上
第十五章 初识丐帮
第十六章 击杀辽将
第十七章 昔日的记忆
第十八章 战争起何人痛
第十九章 德隆镇中威名显
第二十章 三种人我必杀
第二十一章 打杀
第二十二章 三骑对三千(上)
第二十三章 三骑对三千(下)
第二十四章 战后
第二十五章 初到澶州
第二十笑陪六章 颤州古城
第二十七章 城楼大战
第二十八章 辽将萧挞凛
第二十九章 酒肆老板娘
第三十章 大战将起
第三十一章 酒肆风波起
第三十二章 铁骑三万下澶州
第三十三章 十战十胜大刀关三
第三十四章 京城恶少
第三十五章 离开澶州
第三十六章 辽军终至
第三十七章 初至京城
第三十八章 大闹东京(一)
第三十九章 大闹东京(二)
第四十章 大闹东京(三)
第四十一章 大闹京城(四)
第四十二章 大闹东京(五)
第四十三章 大闹东京(六)
第四十四章 大闹东京(七)
第四十五章 大闹东京(八)
第四十六章 大闹东京(九)
第四十七章 大闹东京(十)
第四十八章 开封问案
第四十九章 黑衣高手(上)
第五十章 黑衣高手(下)
第五十一章 翠竹苑(上)
第五十二张 翠竹苑(中)
第五十三章 翠竹苑(下)
第五十四章 丛林搏杀(上)
第五十五章 丛林搏杀(下)
第五十六章 巅峰杀手的对决
第五十七章 澶渊之盟
第五十八章 八方风云会京城
第五十九章 翠竹苑开张
第六十章 年初二有客至
第六十一章 群英会(一)
第六十二章 群英会(二)
第六十三章 群英会(三)
第六十四章 群英会(四)
第六十五章 斗转星移
第六十六章 白云再现
第六十七章 觉醒恍如隔世
第六十八章 无相神功
第六十九章 离京
第七十章 三年后
第七十一章 冲冠一怒血成河
第七十二章 冲冠一怒尸成山
第七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第七十四章 风声鹤唳因一人
第七十五章 现世报来得快
第七十六章 坐镇京城
第七十七章 光阴似箭
第七十八章 杨家将
第七十九章 面黑心赤
第八十章 蔡洲汤家
第八十一章 熟人?!
第八十二章 少林寺外遇金台
第八十三章 大战金台
第八十四章 救治金台
第八十五章 乾坤指法
第八十六章 将计就计
第八十七章 南侠展昭
第八十八章 五鼠闹东京(一)
第八十九章 五鼠闹东京(二)
第九十章 五鼠闹东京(三)
第九十一章 五鼠闹东京(四)
第九十二章 迷雾渐消
第九十三章 李代桃僵
第九十四章 百碰镇蠢年前的秘辛(上)
第九十五章 百年前的秘辛(下)
第九十六章 魅力
第九十七章 图穷匕见(上)
第九十八章 图穷匕见(中)
第九十九章 图穷匕见(下)
第一百章 尘埃落定(上)
第一零一章 尘埃落定(下)
第一零二章 白驹过隙(上)
第一百零三章 白驹过隙(下) 长生虽好却也有憾,物是人非空余惆怅
第一零四章 物是人非不识乔峰段誉为何人
第一零五章 再入世,杏子林中丐帮大会
第一零六章 纷纷扰扰又为何
第一零七章 丐帮之乱
第一零八章 昔日故人华发生
第一零九章 身世之谜
第一一零旅梁章 胡汉之分空余怒
第一一一章 四大恶人
第一一二章 深夜怪客
第一一三章 错过
第一一四章 聚贤庄丁一断是非
第一一五章 故人之后萧远山
第一一六章 悲剧智光
第一一七章 再遇乔峰
第一一八章 乔峰?萧峰!
第一一九章 初遇黄裳
第一二零章 “大恶人”
第一二一章 绛紫为邪是阿紫
第一二二章 多情王爷段正淳
第一二三章 阿朱之殇
第一二四章 阴阳和合奇功
第一二五章 蛇蝎美人
第一二六章 放马牧羊终成真
第一二七章 时迁
第一二八章 杀人执照
第一二九章 擂鼓山
第一三零章 北冥逆转灌顶大法
第一三一章 嫁衣神功
第一三二章 衣冠冢,宝藏图
第一三三章 怪兽!巨蟒?蛟龙?
第一三四章 人蛇大战
第一三五章 水中恶斗
第一三六章 斩蛟
第一三七章 缅怀
第一三八章 宴会
第一三九章 再探洞穴
第一四零章 宝藏之密
第一四一章 西夏银川
第一四二章 寻宝
第一四三章 如山宝藏
第一四四章 霹雳弹
第一四五章 李思天
第一四六章 管闲事
第一四七章 回家
第一四八章 丁一巧问案
第一四九章 天山
第一五零章 灵鹫宫
第一五一章 武碎虚空
第一五二章 丹成
第一五三章 群雄齐聚少室山
第一五四章 谈笑怒骂
第一五五章 所图为何直若往昔
第一五六章 扫地老僧
第一五七章 死去活来皆为何
第一五八章 王图霸业尽归尘土
第一五九章 小白龙小玉
第一六零章 人算天断计难成
第一六一章 慕容!段誉!
第一六二章 坦诚段誉,大理国君
第一六三章 再遇黄裳
第一六四章 彻尽万法根源智经
第一六五章 中土摩尼教
第一六六章 悟道隐世
第一六七章 创功:乾坤大挪移
第一六八章 云南大理水云间
第一六九章 再遇段誉闻萧峰讯息
第一七零章 王庭大战
第一七一章 五绝神功
第一七二章 阎王拓跋武
第一七三章 鬼哭狼嚎噬日斩
第一七四章 刀剑无双九龙惊天诀
第一七五章 雁门关外大军至
第一七六章 萧峰隐世天龙终
第一七七章 谈武论道
第一七八章 林中陷阱
第一七九章 出手
第一八零章 空空门
第一八一章 城门之乱
第一八二章 城门大战
第一八三章 一往无前的刀
第一八四章 失踪了的时迁
第一八五章 风起影飞绝命剑
第一八六章 时迁的战斗
第一八七章 故人周侗
第一八八章 人中英雌(上)
第一八九章 人中英雌(下)
第一九零章 飞剑百里慕天
第一九一章 千面郎君司马恪
第一九二章 战而逃之
第一九三章 密谋为何(上)
第一九四章 密谋为何(下)
第一九五章 清风楼楼主
第一九六章 夜探清风楼(上)
第一九七章 夜探清风楼(下)
第一九八章 破局
第一九九章 翠竹苑故人
第二零零章 男子汉陆仁甲
第二零一章 十里坡偶遇
第二零二章 曾头市前贼寇至
第二零三章 渡心魔,明心见性
第二零四章 曾头市豪雄
第二零五章 月夜
第二零六章 曾头市见闻
第二零七章 一笑泯恩仇
第二零八章 武安镇李垓村
第二零九章 行踪
第二一零章 杭州城中遇故人
第二一一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
第二一二章 霹雳弹扬威
第二一三章 强势
第二一四章 报应不爽
第二一五章 分金(上)
第二一六章 分金(下)
第二一七章 江南霹雳堂
第二一八章 逍遥
第二一九章 为谁归去为谁来
第二二零章 燕子坞
第二二一章 行云山庄
第二二二章 复姓独孤
第二二三章 杀手
第二二四章 谣言四起与我何干
第二二五章 局中局
第二二六章 朝廷来人
第二二七章 银狼冷星
第二二八章 丛林之战(上)
第二二九章 丛林之战(下)
第二三零章 葵花一现
第二三一章 禁地
第二三二章 十年
第二三三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二三四章 毒蛇之牙
第二三五章 夺刀
第二三六章 行云之心
第二三七章 平阳公主
第二三八章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第二三九章 水泊梁山
第二四零章 乱象隐现
第二四一章 大军攻山
第二四二章 关胜对杨志
第二四三章 歙州方腊(上)
第二四四章 歙州方腊(下)
第二四五章 蓟州道人
第二四六章 入云龙公孙胜
第二四七章 “金”(上)
第二四八章 “金”(下)
第二四九章 辽灭
第二五零章 宋危
第二五一章 离去
第二五二章 出海
第二五三章 靖康耻(上)
第二五四章 靖康耻(下)
第二五五章 剑魔刀皇 纵横世间,品人生百态,叹长生,自逍遥
第二五六章 洪七
第二五七章 回家
第二五八章 再遇段誉
第二五九章 精忠岳飞(上)
第二六零章 精忠岳飞(中)
第二六一章 精忠岳飞(下)
第二六二章 我欲弑君(上)
第二六三章 我欲弑君(下)
第二六四章 东海黄药师
第二六五章 邪之名(上)
第二六六章 邪之名(下)
第二六七章 九阴真经
第二六八章 灵鹫宫之变
第二六九章 有一种信念叫不屈
第二七零章 自在逍遥灵鹫宫
第二七一章 东海桃花岛(上)
第二七二章 东海桃花岛(中)
第二七三章 东海桃花岛(下)
第二七四章 谈武论道
第二七五章 我自逍遥
第二七六章 黄蓉
第二七七章 靖康(上)
第二七八章 靖康(下)
第二七九章 吕仁的离开
第二八零章 太湖归云庄
第二八一章 归云庄中(上)
第二八二章 归云庄(中)
第二八三章 归云庄(下)
第二八四章 东邪黄药师(上)
第二八五章 东邪黄药师(下)
第二八六章 郭靖的机缘
第二八七章 西毒欧阳锋
第二八八章 三道试题
第二八九章 离岛
第二九零章 孤岛待援
第二九一章 怒不可遏
第二九二章 “无法无天的恶贼”吕仁
第二九三章 阴差阳错
第二九四章 醉仙楼之危
第二九五章 我道
第二九六章 以寡躏众
第二九七章 惊变
第二九八章 痴疯
第二九九章 疯子欧阳锋
第三百章 是非善恶
第三零一章 退兵
第三零二章 各有缘法(上)
第三零三章 各有缘法(下)
第三零四章 缘由(上)
第三零五章 缘由(下)
第三零六章 波斯高手
第三零七章 剪不断理还乱(上)
第三零八章 剪不断理还乱(下)
第三零九章 回家的感觉
第三一零章 兵困襄阳
第三一一章 鏖战襄阳(一)
第三一二章 鏖战襄阳(二)
第三一三章 鏖战襄阳(三)
第三一四章 鏖战襄阳(四)
第三一五章 鏖战襄阳(五)
第三一六章 鏖战襄阳(六)
第三一七章 鏖战襄阳(七)
第三一八 鏖战襄阳(八)
第三一九章 大愿(上)
第三二零章 大愿(下)
第三二一章 武馆
第三二二章 开馆是非
第三二三章 武馆的两三日(上)
第三二四章 武馆的两三日(下)
第三二五章 路遇(上)
第三二六章 路遇(下)
第三二七章 襄阳武林大会(一)
第三二八章 襄阳武林大会(二)
第三二九章 襄阳武林大会(三)
第三三零章 襄阳武林大会(四)
第三三一章 襄阳武林大会(五)
第三三二章 襄阳武林大会(六)
第三三三章 襄阳武林大会(七)
第三三四章 襄阳武林大会(八)
第三三五章 襄阳武林大会(九)
第三三六章 西毒之毒
第三三七章 樊城之战
第三三八章 纷乱平息
第三三九章 情花之毒
第三四零章 难得的平静
第三四一章 硝烟再起
第三四二章 少林之危
第三四三章 紧那罗
第三四四章 大军开至
第三四五章 萨满法师
第三四六章 力敌
第三四七章 退兵
第三四八章 自作孽
第三四九章 风波起(上)
第三五零章 风波起(中)
第三五一章 风波起(下)
第三五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五三章 鹰犬能耐我何
第三五四章 红彤彤的喜事(一)
第三五五章 红彤彤的喜事(二)
第三五六章 红彤彤的喜事(三)
第三五七章 红彤彤的喜事(四)
第三五八章 红彤彤的喜事(五)
第三五九章 弑君、勤王
第三六零章 九阳神功
第五卷[分卷阅读]
本卷共54527字
一梦千年,如梦如幻,似真似假,心有疑惑却又该何去何从
第三六一章 密谋(上)
第三六二章 密谋(中)
第三六三章 密谋(下)
第三六四章 打擂
第三六五章 惊变(一)
第三六六章 惊变(二)
第三六七章 惊变(三)
第三六八章 惊变(四)
第三六九章 震动(上)
第三七零章 震动(中)
第三七一章 震动(下)
第三七二章 殇(上)
『肆』 帮忙介绍一下〈〈天龙八部〉〉这本书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原为佛教用语,后被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用作做书名。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著于1963年,是金庸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之一。
释意
“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
“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喽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天众”,“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焚天、帝释天、四大天王、韦驮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众”中的“龙”,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王”或“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的大蟒蛇也称。事实上,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中国人也接受这种说法,历本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龙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龙王,他和幼女八岁时到释迦牟尼所说法的灵鹫山前,转为男身,现佛之相。她成佛之时,为天龙八部所见。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夜叉”是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演唱俗乐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往往打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迦楼罗”是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时云南大理国的故事。
大理国是佛教国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弃皇位,出家为僧,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据历史记载,大理国的皇帝中,圣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为僧。《射雕英雄传》中所写的南帝段皇爷,就是大理国的皇帝。《天龙八部》的年代在《射雕英雄传》之前。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无祜、绍圣年间,公元一○九四年前后。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象《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天众的代表,是萧峰。萧峰在整部书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如天神一般”,无论是身材、相貌、气质、还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萧峰其实是书中第一主角,与天神的首领地位一致。释名中说“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萧峰虽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还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虽然与天神不同,但却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萧峰不但是天神,还是天众中的首领——帝释天。
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八部以天众、龙众最为重要,段誉是第二主角,可当这一位置。段誉是大理皇帝,在中国人眼里,皇帝就是龙;古印度对龙的尊敬,也与段誉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龙王自幼向佛,这和段誉也一致。另外,大理历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龙寺”,这足以证明大理皇帝与龙的关系,也暗指了段誉的“龙神”地位。
夜叉,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金庸提到:“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可见,金庸的意思是夜叉并不都是人们想象中的恶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根据上面依据,我认为夜叉是四大恶人。四大恶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个组合,他们面目狰狞,凶恶残暴,与我们常说的“夜叉”一样。但同时四大恶人也有心中永远的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连云中鹤这最坏的恶人也曾救过王语嫣。所以,四大恶人的夜叉组合告诉了我们没有绝对的善恶。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从这段释名中我们很容易想到,乾达婆就是阿朱。与“帝释天”萧峰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阿朱刚出场就“变幻莫测”,易容成多个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气却让段誉识穿了身份。还有一层引申的含义,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许约,阿朱对萧峰来说只是缥缈隐约的,空留一缕香气,却带走了萧峰的心。从此,“帝释天”萧峰出现了“天人五衰”的征兆。
阿修罗毫无疑问是慕容复。阿修罗有以下特点:他经常率部和帝释天战斗;他往往被帝释天打败;他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他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却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释。阿修罗的这些特点几乎与慕容复完全一致:慕容复与萧峰并称“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被萧峰打败;慕容复性子执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为了复国唯恐天下不乱;他疑心病很重…………尽管“阿修罗”慕容复总与“帝释”萧峰作对,但他永远都是失败者。
释名中写道:“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迦楼罗显然是鸠摩智。鸠摩智宝象庄严;他与大理天龙寺为敌,整个书中都在跟“龙神”段誉过不去;最终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鸠摩智是幸运的迦楼罗,他最终把体内的“毒气”(内力)还给了龙(段誉),也因此而悟道,成为岳飞一般的“大鹏金翅鸟”。
紧罗那,善于歌舞,也是帝释的乐神之一。联系到前面的乾达婆,很容易判断紧罗那是阿紫。紧罗那在梵语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实她是个样子和人相似,但头上长有一角的善于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这样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中,性情变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诈,一方面又单纯痴情。说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说到她抱着姐夫的尸体跳崖那刻也没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点点。
释名中只说“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在首楞严经中对摩呼罗迦有以下解释:“摩呼罗伽。此云地龙。亦云蟒神。腹行之类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聋呆无知。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脱彼伦类也。”也就是说,摩呼罗迦是与天龙相对应的地龙,原本是腹行类,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于“聋呆无知”,反而能“故乐脱伦、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脱胎换骨。经此解释,大家该明白了吧,摩呼迦罗就是虚竹!虚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类”,但由于“聋呆无知”,反而得福,脱胎换骨,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本是玄慈与叶二娘之子),成为身兼灵鹫宫主与西夏驸马的蟒神——亦即与“天龙”段誉相对应的“地龙”。
小说梗概
《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所谓“天龙八部”是佛经用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作者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小说叙云南大理国武林世家镇南王之子段誉,为逃避习武,来至无量山中,因种种机遇,学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并先后结识少女钟灵、木婉清,互相悦慕,岂料此二人是父亲段正淳四处留情的私生女。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本该是大理国王位的真正继承人,因宫中内乱流落江湖。为报复保定帝,他捉到段誉和木婉清,欲使之兄妹乱伦,破坏段家清誉。大理国君臣斗智斗勇,终于战胜四大恶人,救出段誉。
吐蕃国大轮明法王鸠摩智为抢大理国天龙寺武功绝学六脉神剑图谱,与天龙寺众高僧比武。段誉适逢其会,为救伯父保定帝,以深厚的内力为基础,一人使出六脉神剑,大败鸠摩智,后被鸠摩智用计擒住,带至姑苏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著名的慕容氏家中。在苏州,他遇见苦恋表哥慕容复的王语嫣,对她见钟情,紧追不舍;后又在无锡松鹤楼与丐帮帮主,有中原武林“北乔峰”之誉的乔峰结为异性兄弟。
乔峰来姑苏,本是找慕容复了解丐帮副帮主马大元被自己成名绝技所杀一事,谁知帮内突然发生大乱,他被指证为契丹人。为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养父乔三槐和恩师玄苦,可二人已被害身亡,目击之人皆认为是乔峰出手。他悲愤异常,百口莫辩,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战聚贤庄,与天下英雄为敌,后见杀戮大多,想自刎以求解脱,却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门关,他为自己的身世所苦恼、自卑,因见宋兵屠杀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顶,立即顿悟,不再以契丹人自耻。为寻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爱恋,后又被马大元之妻所骗,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亲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终生。并答应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
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满身邪气,不以他人之是非为是非。乔峰带她至东北,从金人手中救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兄弟,帮助消除叛乱,被封为南院大王。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为寻找一个色艺双全、聪明伶俐的徒弟,设下珍珑棋局,为少林寺虚字辈弟子虚竹误撞解开。相貌不佳,为人愚直的小和尚成为逍遥派的掌门人后,又被灵鹫宫主天山童姥带至西夏皇宫中,尽得逍遥派真传。天山童姥与西夏王妃李秋水同归于尽后,虚竹成为灵鹫宫主人,并与跟随王语嫣而来的段誉结为兄弟。为向方丈忏悔自己的罪行,虚竹回到少林寺,适逢天下各路英雄齐至少林寺,有丐帮、星宿派、姑苏慕容、鸠摩智、大理段氏、四大恶人等等。
原来阿紫在乔峰处耐不住寂寞,跑出游玩,被其师丁春秋毒瞎眼睛,幸亏已学得少林寺武学秘籍“易筋经”的聚贤庄公子游坦之对她热恋不已,并将她带至丐帮。游坦之受丐帮内奸全冠清利用,以武功夺得帮主之职,并向少林寺挑战,欲争夺武林盟主之位。乔峰为寻阿紫,也率燕云十八骑赶来,受到群雄围击。段誉、虚竹挺身而出,帮助大哥共同御敌。一场龙争虎斗,乔峰用降龙十八掌打倒游坦之,虚竹以生死符大败丁春秋,段誉将六脉神剑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胜慕容复。慕容复失尽颜面,举剑自刎,被一突然出现的灰衣老僧制止,并教训他身为大燕子孙,不可轻生,灰衣老憎正要与乔峰比武,又赶来一黑衣僧人,也就是当年救乔峰之人,他们是诈死的慕容博和大难不死的萧远山。
原来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使中原武林与契丹结怨,假传消息,说契丹武士要往少林寺抢夺武功图谱,众武林豪杰在少林寺玄慈方丈的带领下前往雁门关伏击,杀死无辜的契丹武林高手萧远山的儿子和手下之人,萧远山奋力反抗,后见爱妻身亡,伤心跳崖,将周岁的儿子扔在昏迷的丐帮帮主汪剑通身旁,这个孩子就是乔峰——应该叫萧峰。萧远山跳崖后并没有死,隐姓埋名,潜入少林寺偷学武功。慕容博假传消息后,诈言身死,也不时去少林寺偷阅武林秘籍。玄慈杀死萧远山妻子侍从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欺骗,便和汪剑通一同托人照料萧峰。如今真相大白,萧峰苦苦追寻的凶手正是自己的父亲;而更叫人难以预料的是虚竹是玄慈与无恶不作叶二娘所生之子,玄慈受少林寺规之罚后自尽,叶二娘殉情,萧远山、慕容博被少林寺藏经阁一神秘老僧点化,皈依佛门。
此时西夏国张榜招婿,中人相继赶来。慕容复为应招拒绝王语嫣的爱情;段誉救起伤心自杀的王语嫣,终于获得她的芳心;鸠摩智贪练少林武功,走火入魔,幸被段誉吸去全身功力,保住性命,大彻大悟,成为一代高憎;陪同段誉而来的虚竹是唯一能够回答西夏公主问题的人,原来公主是当初天山童姥偷来为虚竹破戒的梦姑,二人终于结为连理。
段誉回大理的途中,误入王语嫣的母亲、段正淳的另一个情人设计捉拿段正淳的庄园之中;段延庆擒住段正淳和他的夫人、情人们,也赶来这里,以杀死段誉要胁段正淳以皇位相让。正在危急时分,王妃刀白凤告诉段延庆,段誉是当年她为报复段正淳感情不专一面与叫化子段延庆所生之子。段延庆闻此,激动不已,一时不察,被慕容复下毒,内力全失。慕容复丧心病狂,欲拜段延庆为义父,竟杀死自己的部下和段正淳的四位情人,其中包括自己的舅妈王夫人,又举剑向刀白凤走去。段誉见母亲危急,挣脱绳索,打跑慕容复。段正淳、刀白凤自杀殉情;段延庆飘然远逝;段誉回大理继承皇位。
这一年,辽国发兵进攻宋朝,萧峰不愿生灵涂炭,中毒被囚。已换上游坦之眼睛的阿紫逃出辽国,传信中原,天下豪杰闻风而来,救出萧峰,并捉住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逼他答应有生之年不向宋朝发兵。两军阵前,萧峰胁迫皇帝、愧对族人,自杀身亡;阿紫抱着心爱之人的尸体,挖出眼珠还给游坦之,跳下万丈悬崖;游坦之也高呼“阿紫”的名字,紧跟跳下;慕容复一心想做皇帝,最后发了疯。故事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