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生小说 » 七侠五义为什么没有金庸武侠小说

七侠五义为什么没有金庸武侠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6-13 10:37:18

① 武侠世界也有经典,你心目中武侠小说“四大名著”是什么

1.武侠小说中并没有公认的四大名著,黄玉郎的香港玉皇朝在80年代倒是有武侠漫画四大名著的称谓,它们分别是《龙虎门》《醉拳》《如来神掌》和《中华英雄》,四部漫长皆为长篇巨著,为香港漫画的经典。

这只是个人对武侠四大名著的看法,毕竟见仁见智。如有不同,欢迎大家交流。

② 若评选武侠小说四大名著,你觉得哪几部可以入选

提起四大名著,国人都会脱口而出,《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四部书可以说在我国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代表着我国文化的最高峰。

传统意义的四大名著已经是毫无争议了,但是如果评选一下武侠小说界的四大名著呢?我想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说起武侠小说,那么金庸先生一定是大部分人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大家。“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为世人所称道,也是当代最受欢迎,最受大家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但是,如果真的将时间拉长,那么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至少有一部能进入次榜单,但是还真不一定能排在第一名。

实际上,网络上也进行过类似的评价。综合各方说法,总结如下。

第一本,毫无争议,也是最毫无争议的,就是由还珠楼主创作的武侠巨著《蜀山剑侠传》,这部巨著500余万字,可以说是公认的武侠小说最为经典的一部大作。其对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金庸先生曾说过,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

第四本,这最后的位置是最难选择的,轮地位古龙、梁羽生等大家都有资格,因此,暂且选择一部呼声最高的,古龙先生的代表《多情剑客无情剑》。

以上即为我所选择的武侠四大名著。

③ 金庸先生最喜欢的古代武侠小说集是什么书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是清代石玉昆所著、俞樾修订的古代武侠小说,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改编,由近代学者俞樾改《三侠五义》为《七侠五义》。

(石玉昆,贵族弟子,号问竹主人。他“博学善辩”,乃“西派之超绝者。自著《三侠五义》等书,谈唱皆雅。殁后有《赞昆》子弟书,名重一时”。)

后人有续《续侠义传》、《续七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后续小五义》到《十六续五义》等续书。

金庸很喜欢《七侠五义》,他笔下的一“雕”一“鹿”都与《七侠五义》有点关系。

《射雕英雄传》写郭靖与黄蓉初相遇,基本就是复制了《七侠五义》的颜查散与白玉堂相遇的故事。

《鹿鼎记》中韦小宝到五台山清凉寺寻访顺治的情节,更是《七侠五义》的当朝丞相王芑于开封大相国寺寻访包拯故事的翻版。

金庸之父查枢卿在金庸年幼时,每天将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剪存给他看,令他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主动追看《水浒传》和《七侠五义》等著作,为日后撰写武侠小说奠下根基。

④ 武侠小说很经典,为什么现在没有金庸古龙写的那种小说了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写过的这些经典武侠小说,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书中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那些让人唏嘘不已的恩怨情仇,还有那些五花八门的武功招式,都深深的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陪着他们长大。很多武侠小说像《射雕英雄传》啊《神雕侠侣》啊还有《天龙八部》等等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更是成为大家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经典回忆。

所以金庸和古龙写的一部部武侠小说,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是无法被模仿的,只能作为一个记忆保留在一代人心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了解得知,过去有一段时期是武侠小说的天下,是金庸和古龙亲手写就的一片天下。而我们的文学也依然会不断的前进,每一个时期都会产生每一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⑤ 金庸都写过哪些小说

《九阳真经》、《易筋经》《射雕英雄传》
萧峰
萧峰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人物,他的侠骨柔情令读者倾倒,他的人生悲剧又令读者扼腕叹息。他的豪迈刚毅、襟怀坦荡、武艺超群、智勇双全、领袖风范、重情重义、仁爱百姓等英雄气质.证明萧峰是中国古代英雄人物的典型。

本人之所以不敢写萧峰,是因为萧峰太完美,是害怕写不好遭众武侠迷的砖头.

他虽和郭靖一样,学的是降龙十八掌,但他并非如郭靖般愚钝,他一出场就显出他的容人之度量,处事之急智,豪气冲天,威风凛凛。他的机智和领导群雄,有勇有谋的将才是郭靖所不可比拟的。只是他的际遇远不如郭靖。他的身世之谜打破了他原本大好的人生,让他从此遭遇坎坷。

而在感情上,这样一个大侠丝毫没有优柔寡断,没有门第样貌之世俗偏见。情之所钟,独一无二。尽显侠骨柔情。对阿朱这样一个小丫头,如此情深意重,为救阿朱,毅然闯庄,阿朱故后,终身不娶,也不妄阿朱为他命丧。

虽然最终萧峰无论在事业还是爱情上造就的都是个悲剧,然而他却是这场悲剧中的不朽英雄。我以为在任何有见地的女子眼中萧峰都是个绝对有魅力的男子。

嘿嘿,评论版的讲完了,该讲大话版的了(主要是对天龙八部研究的少,只好用大话版的完成作业了)

萧峰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人生我认为有四大悲剧.

第一次是萧峰的婴儿时期,中原的名门正派受姑苏慕容博的挑唆.到雁门关外去伏击危害大宋安危的契丹武士.谁知遇到了回娘家的萧远山夫妇.这一战血流成河.中原武林英雄死伤无数.但萧远山看到爱妻亡去,悲愤欲绝.跳崖自尽.可以说,萧峰自小就没有父爱母爱,一出身的时候就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大悲剧.

后来萧峰做了丐帮帮主,威地武林.在江湖上树立了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号.这是他人生事业的高潮期.如果不是无端事故,人生道路无疑会高峰走向高峰.――一个女人马夫人微小的愤恨拉开了癫狂世界的幕布,乔峰的光明道路中断了。乔峰从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走向灭亡,他在天龙里的经历纠缠着自我认知和复仇雪恨,他被陷害,又夹杂着血统带来的原罪,他被那些教养他的中原武林大豪怀疑,被所谓的忠义爱国者疏远排斥。他的确充满了重重疑窦,矛盾,激愤,误会,价值观的崩溃,在复仇和雪冤的道路上,逃不过灾难的天罗地网,他是一个受天谴的英雄.嘿嘿,如果马夫人没有那非分之想,如果萧峰可以委屈求全投入马夫人的怀抱(嘿嘿,这不符合萧峰的英雄形象啊)就不会有萧峰跌宕的人生.

萧峰最终虽然坦白接受了自己的契丹身份,却无法再对所谓的中原武林有价值认同。萧峰身上有经典的西方悲剧因素:自我认知和复仇,萧峰冲冠一怒,杀人如麻,血性发作时的确凶狠,他追查自己身世杀的人,采取的强硬和坚决.这个时候他遇到了阿朱.一个愿意和他在一起流浪江湖,放马牧羊 的女人.但萧峰对复仇的渴望战胜了他应该的理智,他没有搞清真正的大恶人是谁,就误杀了为父付约的
阿朱.如果说萧峰太完美有什么缺点的话,我认为就是在仇恨面前丧失了理智,犯下了他人生最大的错误-------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悲剧.他蛮性发作,就什么也顾不得了。他胸前的狼头刺青,他的仰天长啸,都是不可忽视的隐喻,象征一种原始的爆发力,来源于神秘的血统。因为他就是一个契丹人.

最后萧峰做了辽国的南院大王,和皇帝结拜兄弟.他此时候的道德观,已经是一己的良知。但那个时代的侠客,已经不是先秦上古的游侠,那个时代的侠士已经纠缠于民族纷争,必需效忠一个国家。当耶律洪基让他打大宋的时候他只好用反对而最终被囚禁.当中原武林人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解救后他已是一种超然.他只有用自己的一死换得大宋和辽国数十年的太平.换来了数万生灵不在涂炭.因此他的死是值得的,他为了制止辽汉间的战争失去了最后的容身之地,再没有故乡可以让他回归,他已经是了无牵挂.因此他的死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和结束痛苦的最好结局.

我见过很多英雄的死,但无疑萧峰的死是最悲壮的,是最完美的,是最让人感动的.他远比很多电影镜头里那个什么向我开炮或者把我的什么交党费更要感人,更要催人泪下.

所以,这就是萧峰,一个在小李心目中的英雄.如果放在现代,在萧峰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三个代表精神的体现.这就是一个唯美的英雄,套用一句伟人的话评价萧峰在也贴切不过,那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⑥ 为什么金庸就不写一本来以隋唐为背景的武侠小说

《隋唐演义》等小说已经将隋唐英雄的故事和形象深入人心,且人物形象特征鲜明,武功高强又建功立业,是当时文化社会的反映。改变人物,不免有损形象,难以超越;创造新人物,与时代背景可能有所差距。而其后的宋元明清,中国封建社会步入近古,社会场面复杂多样,既有宫廷有关的《七侠五义》这类故事,自然也可以开辟一个属于江湖的场所。宋元明清史料更加丰富,作为对历史精研的金庸,从中取材而能够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娓娓道来,既立意新颖又不脱离历史语境,是其能够较好把握的。此外,隋唐马上英雄、建功立业的时代与其后文人士大夫逐步独立尤其是文人在野、游弋于政权之外的归隐之思颇不相同,金庸的文化气质,与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讲求建功立业、民族自立的旧派武侠之风亦不同,以在野为主的新派武侠之风,所选取的最好年代,只能是近古了。宋元文化的发达尤其是文人士大夫记载的丰富,开辟了一个纯粹文人的时代;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个讲求武功、侠客精神的江湖,遥遥相对,而又带上极强的儒雅之风,就更是人们所喜爱的了。

⑦ 浅谈武侠小说

  提起武侠小说,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金庸、古龙这些近现代的大家。但若追根溯源起来武侠小说的历史可以说是相当的久远了,武侠小说的滥觞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对于武侠这个词我们可以使用拆开来解读,所谓的“侠”,按照韩非子的说法就是以武犯禁之人。这类人大都具有极强的正义感,具有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行,但他们也大都不遵守法律规定,因此虽然在百姓中很受欢迎,但也由于其特立独行的行为常受到统治者的敌视。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是没有侠这个概念的,他们在电影中所塑造的一系列角色都是以人(man)来结尾,例如蜘蛛人、钢铁人。翻译到中国之后都被冠以侠的名号,这种处理还是很贴切的。至于“武”就很好理解了,在火药发明普及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侠客们若想行侠仗义,一身出色的武艺自然也是必须的。而讲述武艺高强之人行侠仗义的小说,就是所谓的武侠小说了,今天我就在此简单介绍下大家所熟知的近现代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界有许多大家,遗憾的是我个人目前只看通读过金庸先生的作品,单他一人的作品就已经是不小的阅读量了。金庸先生是近几年离世的,得知消息时还略有些惋惜。毕竟他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的,这里的影响并不是仅限于文化上,还有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我的家乡十堰以武当山而闻名,而武当的名号这么响亮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金庸先生在作品中的描绘、介绍。虽然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中绕不开武当,但作为素材的选用也算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金庸的众多小说里,对于武当派的描写都是正面的,而小说中其它的诸多门派甚至少林寺都有不少黑历史。正是得益于金庸先生在作品中的宣传,我家乡的武当山才能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进而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虽然对于金庸的作品很小便有所耳闻,而那时各个电视台也都争相播放着根据他作品而改编的电视剧,但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去进一步了解。一直到高中时候,身边有一个同学阅读《神雕侠侣》的时候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而后我才对金庸的书有所接触。

  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想读是一回事,能否读到又是另一回事。所幸的是,我们高中时候校图书馆还是有一定的馆藏的。而对于那时的我而言,读书便是唯一的娱乐活动了,我也因此时常去图书馆里漫游。例如《明朝那些事儿》就是我在图书馆里发现的,后来在我的不断探索下,终于在图书馆里找到全册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对于那时候的我而言无异于是发现了宝库一般,虽然一次只能借两本书,但这么多的小说也就意味着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生活也就有了着落。不过最初还是有不小的阅读障碍的,因为学校图书馆里的几套丛书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可以说是年代感十足了。不仅因为小说的内部都是繁体字,就连排版方式都与现在大不相同,例如书中的文字不是横向排列而是纵向,我必须一竖行读下来才能再读下一行,除此之外还要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来进行阅读。对于除此阅读这类书目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苦于没有其它版本可以观看。最终故事的吸引力战胜了阅读上的困难,经过我的不断努力终于适应了这种奇怪的排布方式,还把周遭旁观的同学也给惊到了。

  金庸的武侠小说给那时候的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因为他的作品永远是架构于历史的大框架之下,所以对于同时热爱历史与文学的我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虽然其中掺杂有不少民间野史与小说家之言,但单就提升阅读的体验而言无疑是极佳的。例如与成吉思汗谈笑风生的郭靖,跟王保保斗智斗勇的张无忌都给那时的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我看了金庸的小说之后才发现,先前看过的网络小说的很多套路都与金庸的书一模一样,明显有抄袭借鉴的嫌疑。但金庸的小说并非是什么网络快餐文化,正因为金庸的书里蕴含了许多历史与文化元素,由于金庸出色的历史与文学功底,所以他才敢以历史作为素材来收放自如。例如我高三时候语文老师提到过《天龙八部》里有介绍一种菊花名字很奇特,我当即反应过来是”抓破美人脸”,因为这种菊花整体是白色而唯中间有几点红,就好像美人的脸被抓破了一样才有了这样的名字。这就是其中的文化底蕴,真是令人看过之后就难以忘记了。不过语文老师当时提问的时候只有我答上来了,其余同学基本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看来我们这代人读武侠小说的已经极少了,这类小说似乎是上一代人日常娱乐了。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除了武打的场景,同样不乏感情戏的刻画。塑造了张无忌赵敏,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这许多对神仙眷侣。能写出这许多的爱情故事,我原以为金庸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个风流才子,结果反而有些平淡了。反倒他的表哥徐志摩是个风流浪子,可能是这位表哥对金庸的影响吧。除此之外最令人钦佩的是金庸对于女性心理的描写,金庸在作品之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金庸作为男人对女性的心理了解得如此透彻,并且能用笔触表达出来。这种技巧同文化底蕴一样也是学不来的,恐怕要等到多谈恋爱之后才能有所领略感悟吧。

  金庸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虽然并十分工整,但恰如其分地将金庸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包含了进来。时至今日我也基本上阅读完了,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鹿鼎记》了。对于《鹿鼎记》,并不能称之为是一本武侠小说,倒是称之为官场小说要更为贴切一些,阅读起来颇有些清朝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的感觉。

  首先《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此时金庸的创作技巧已经锤炼的炉火纯青。金庸在之前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武功盖世的英雄豪杰形象,其中有郭靖这般大智若愚的,也有张无忌这般身世坎坷的,还有段誉这样运气极好的。这些人的经历、个性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为人正直且用情专一。但到了最后,金庸不打算再塑造这样的英雄大侠了。专门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这样一个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且毫无武功的韦小宝作为全书的主角。韦小宝不仅为人圆滑老道、满嘴谎话,甚至喜欢动辄跟人发誓道:“我若是骗你,就是婊子养的。”只因为韦小宝的母亲是个妓女,说他是婊子养的倒也是实话。而到了小说的最后,韦小宝一个人娶了七个老婆,相当于前面小说中七个主角的量了。

  单就这点而言,这本小说对于习惯了金庸创作的读者而言确实很有吸引力。对于鹿鼎记我之前看过一个十分有趣的评价:金庸用前面十几本小说来描写江湖的故事,到了《鹿鼎记》又创作出了一个堂吉诃德般的形象来对先前塑造的江湖进行讽刺。韦小宝本身便是对之前英雄豪杰的反讽。

  韦小宝这个形象虽然不完美,但胜在真实。在这里还要提到一部作品:《阿Q正传》,金庸自己在回忆《鹿鼎记》的时候,也曾多次提到过阿Q与韦小宝形象的关系。他说过:“写这部书时,我经常想起鲁迅的《阿Q正传》所强调的中国人的精神胜利。精神胜利的意念在中国的确相当悠久而普遍,但是却不是中国所独有的。有时走访国外,我也常发现:几乎每个地方的人民都有他们精神胜利的方式。所以我试图从另一角度去探索中国人所特有的一面性格。”同样都是对典型中国人形象的塑造,我认为《鹿鼎记》虽然在深度上不如《阿Q正传》,但作为长篇小说,在广度上还是有所胜过的。

  此外金庸在《鹿鼎记》这本书中也一改了先前的政治正确,在金庸之前的作品中通常都是以汉族政权作为正统出现的。无论是先前的宋政权还是后面的明政权,都将它们放在正统的地位。而这一本书中虽然同样有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众人,但金庸对于这批人大部分都是采取明褒暗贬的态度。例如即便大敌当前却依旧为了争论谁所拥立的皇帝是正统而内斗,清朝尚未动手,自己便损耗个七七八八了。

  例如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可以说是《鹿鼎记》中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了,金庸早在陈近南出场前就借旁人之口评价他说: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而陈近南出场时更是牌面十足:原本见到谁都谎话连篇的韦小宝竟被他的气势镇住,吓得把自己的底细全抖落出来了。陈近南这个人很像金庸之前小说中郭靖、萧峰这样的大侠,武艺高强又义薄云天。就是这样一个主角般完美的人物,最后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若是将《鹿鼎记》比作《堂吉诃德》,陈近南便是类似于堂吉诃德这样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一生怀抱着反清复明的理想最后却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而韦小宝这样现实的桑丘倒是混的风生水起。因此若是读者像阅读金庸先前的小说一样将自己代入反清复明的立场可能会被气个半死。

  实际上这也是历史的现实。我曾听闻这样的说法:若是心脏不好想多活几年的就不要去读南明史了,南明史读起来比晚清史还要让人生气。晚清时候毕竟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失败已是大势所趋。南明却完全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因为一些没必要的内耗使得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崩盘。这些内斗的人失败自然不值得同情,但那些仁人志士的悲剧命运着实令人惋惜,毕竟满人进关后也没想到仅凭自己的人数、实力能征服偌大一个中华,原本打算抢一票就走的他们也架不住敌人的疯狂白给。

  所以若是抛开原本的正统思想来看《鹿鼎记》的话,会发现金庸所塑造的康熙是一个勤勤恳恳励精图治的贤王形象,比南明这边的统治者不知道高明多少。而即便这样,在书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意识到明朝的王室子弟都靠不住后竟然选择推举韦小宝来当皇帝。虽然他没有文化且贪财好色,但在他们眼里韦小宝就是比康熙适合当皇帝,仅仅因为康熙是个满族人而韦小宝可能是个汉族人罢了。这一段可以看作金庸对这些老儒们的无情讽刺了。

  而鹿鼎记的结尾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前文所说韦小宝可能是个汉族人,说“可能”是因为韦小宝的母亲是个妓女,结局则是韦小宝的母亲在回忆当年怀韦小宝的时候究竟接过哪些客人,最后韦小宝可能是汉人,也可能是满人,还可能是胡人,是西藏的喇嘛也说不定。知道最后也没弄清楚韦小宝究竟是哪族人,金庸正是用这种幽默的笔调对当时一些盲目的民族主义者进行了隐晦的讽刺,同时也是对自己先前一些作品之中所表达出的价值观的讽刺。包含了对先前作品的继承与批判,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来对国人的精神进行剖析,这或许就是《鹿鼎记》这本书获得了极高评价的原因吧。

  武侠小说似乎是个很新奇的产物,虽然探讨前身的话《七侠五义》这类侠义小说或许可以归结为一类。但究其本源的话其实还是上世纪由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大家所创作的为主,而这几人之前之后都不再有优秀的武侠小说的创作了,因此武侠小说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若是仔细了解的话,金庸的许多武侠小说最初其实都是在《明报》上面连载的,大获成功之后再编汇成书进行出版。那个时代的很多武侠小说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居民精神生活匮乏的一种产物。

  并且那时候的武侠小说经三大家的创作,其中的套路、流程基本都已确定下来。而后的创作很难再有心意,甚至可以这么说,纵观现在各类连载小说网上,没有几本书可以跳脱出这武侠小说的三大家们的套路。除却套路被开发完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武侠小说中精神内核也被这些名家们发掘得七七八八了。单就金庸的作品而言,其中既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亦有笑傲江湖、洒脱自在的令狐冲,既有天生愚笨但运气超群的虚竹,还有生性顽劣、特立独行的杨过,更不用提极具国民性的化身韦小宝了。

  这还但是以主角而言,众多配角们的形象就更鲜明了。因此后世才没有了类似的武侠小说创作,一动笔就多半会落入前人的窠臼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所幸这三位大家已经为后人留下了众多了精神财富,借用周敦颐的一句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便好。

⑧ 在古龙金庸之前有写武侠小说的吗!

。。。当然有,第一部叫《江湖奇侠传》

民国自二十年代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期,武侠小说盛极一时。据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当时作者有一百七十多人,作品有六百八十多部,出版地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和北平、天津,时称南派和北派。南派武侠小说以平江不肖生最负盛名,他所作的《江湖奇侠传》曾经风迷一时,读者甚众。后来明星影业公司截取其中片断,改编拍摄成《火烧红莲寺》,影响就越发巨大。《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才算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不过 古龙金庸是武侠的 巅峰人物,他们的地位无人可比,现在重新看古龙金庸同样精彩

热点内容
小说念武记最新章节 发布:2023-08-31 22:07:07 浏览:107
求系统类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4:10 浏览:291
开火箭的小说短篇 发布:2023-08-31 22:02:08 浏览: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说 发布:2023-08-31 22:01:11 浏览:932
有声小说仙妻有喜爆军蛇王燎上瘾 发布:2023-08-31 21:52:57 浏览:793
小说古龙武侠书 发布:2023-08-31 21:52:07 浏览:713
贾平凹有声小说藏地密码 发布:2023-08-31 21:48:34 浏览: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说 发布:2023-08-31 21:44:18 浏览:755
重生洛天小说 发布:2023-08-31 21:37:22 浏览:420
玄幻小说里的法力是什么 发布:2023-08-31 21:30:05 浏览: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