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传奇和中国武侠小说区别
① 东西方古典小说的区别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意大利 伽丘的《十日谈》,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随之出现是古典主义小说,其主张用典雅的民族规范语言去写作,这种小说在17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完备。代表作为注 高乃依的《熙德》,古典主义小说的的兴起使西方小说语言得到了一次大幅的提高。18世纪开始流行以宣传科学知识,启蒙大众意识为目的的启蒙主义小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德国歌德的《浮士德》,英国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这类小说的出现是为了给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造舆论。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交替占据小说领域的主导地位。浪漫主义小说如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富于想象、构思奇特、语言奔放、感情炽烈。现实小说则着力反映生活的本质,描绘典型人物和典型生活现象,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都德为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着力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深刻批判现实的罪恶,法国巴尔扎克和莫泊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俄国的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美国的马克·吐温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都属于这一类。时值今日,这三类小说仍是西方文坛最主要的三类小说。
东西方小说发展史就大致如此。
二、中西方小说的特点
除了小说的基本特点外,中西方小说还具有如下各自的特点:
1、中国传统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主体感。西方小说则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变化、主体感强的人物性格。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只有通过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引出矛盾冲突,但安娜·卡列尼娜卧轨前的一系列矛盾却只用他的心理描写就能够表达清楚;林黛玉在吟诗作对中表现她的才气,而保尔用内心独白表明他的理想;张飞只具有忠勇这一性格特点,但简·爱的性格却是由勇敢、坚强、热情、善良等许多性格揉和而成的。总之,在人物描写方面中西方各有特色。
2、中国小说较之西方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为完整。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是中国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就具有曲折生动的特点。唐传奇中许多名篇的布局,异常宏伟,严谨而巧妙,故事情节发展富于戏剧性。明清的长篇小说内容参差错落,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结构缜密,浑然一体。如《红楼梦》,处处设伏,回回转折,写尽贾府故事。西方于情节方面出众的作品虽也不少,但终不能与中国小说相比较。
3、中国小说语言简练生动,西方小说内容丰富翔实。中国小说吸收了民间艺人语言,同时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常常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事件、人物。西方小说中包含着作者广博知识,涉及社会许多方面,因而内容丰富翔实,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领域的知识。恩格斯就曾说过他在巴尔扎克小说中获得有关的19世纪法国国内的状况比他从任何报告中获得的都多。中西方小说有这样不同的特点,也与中西方的美学观念不同有一定关系。
4、中西方小说都曾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封建文化使得中国小说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法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封建文化使得西方小说在几乎整个中世纪中发展极端缓慢,许多有才华文学家被迫为教会服务,写一些宗教性质的枯燥空洞的文章。
三、中西方小说未来的发展前景
清朝末年,中西方已开始系统的认识对方,中西方小说的优点也不断地被对方借鉴。当然,由于历史原因,中方借鉴的多一些。直到今天,中西方的小说家们仍不懈的努力研究者两方小说中的艺术魅力,虽然语言的不同对相互的艺术鉴赏有一定的影响,但美是相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西方小说艺术最终会取长补短,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到达新的艺术高峰。
② 中华武侠小说特点及其文化分析
武侠小说之中道,自由出入于有无之际。有者,小说结构完备严整,内涵博大精深是也;无者,小说文势无拘无束,意境自在天然是也。总体来看,十四部作品以《书剑恩仇录》为宗本,一出手就显大家风范,此为金庸武侠小说之基,太极是也。由此生发相反相成之两仪: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两书势分正奇而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珠联璧合,犹如两仪剑法,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双剑合璧,乃归于倚天屠龙记,又一太极也。由此又生发两仪:天龙八部与笑傲江湖,至此,金庸经典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天龙八部堪称至法、至正、全有,包罗万象,武侠中之哲学;笑傲江湖堪称无法、至奇、妙无,随意挥洒,武侠中之诗。至法无法,至正至奇,全有妙无,哲学就是诗,所以两者自然融归于鹿鼎记,浑然天成,透彻圆融。如果按照独孤求败一生在剑道上达到的不同境界来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则书剑恩仇录是刚开始练剑,射雕英雄传是青锋宝剑,神雕侠侣是紫薇软剑,倚天屠龙记是玄铁重剑,天龙八部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笑傲江湖是自此精修,逐步超越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对应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就是逐步超越武侠小说有的境界,逐步走向非武侠,鹿鼎记则是无剑境界。
与此对应,金庸武侠小说之侠客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发展系列:陈家洛是第一个侠客的化身,但其内涵主要还是在民族主义的维度中展开。之后,郭靖和杨过在互补的意义上比较充分的展开侠客的内涵:郭靖是集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杨过是个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郭靖和杨过身上所体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想已经开始超越民族主义的范畴而提升到人类主义的境界。郭靖是正统意义上的大侠,杨过则是反正统意义上的大侠,但正反一体,两者都是至情至性者无别。两者的内涵在张无忌身上得到融合。张无忌以巨大的包容性将正反两种意义的大侠化为一体。通过张无忌,金庸将大侠的理想境界建立于平凡普通之中,功力更见精纯。此后,侠客的内涵最为典型的在乔锋和令狐冲身上得以展示,两人分别是郭靖和杨过的更高意义、更为自由的发展阶段:乔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无名老僧称赞他为“惟大英雄能本色”,“菩萨心肠”,“大仁大义”,这一点与郭靖毫无二致,但金庸通过乔锋乃至江湖众生相的深刻刻画,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天龙八部就如一部佛学的史诗,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精神。天龙八部事实上是经典武侠小说真正的颠峰,虽然笑傲江湖更为飘逸自在,鹿鼎记更为透彻圆融,但都不如天龙八部博大精深——物极必反,从笑傲江湖开始逐步走向反武侠,直至鹿鼎记成为非武侠。令狐冲则更能体现对于个性自由的自觉追求和人自身命运的自主把握。杨过和令狐冲都是坚持自己个性自由的典范,但与杨过相比,令狐冲大原则把持得住,而小节则无可无不可,很好的统一了顺应世俗和坚持自己个性的矛盾。令狐冲代表了侠客个性解放的理想境界。侠之意义至此而极,故到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成为非侠韦小宝和康熙大帝。虽然是非侠,实际上是对侠客理想的超越,也可以说非侠首先彻底的、比侠客本身还要更好的实现了侠客的理想追求。象康熙皇帝,如果以大侠的标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和造福苍生而言,则康熙乃至历代圣王励精图治,给百姓带来安居乐业、海清河晏的盛世局面,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侠。比之于圣王之雄才大略,武功可以说微不足道,如此说,可谓至侠无武也[天龙八部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笑傲江湖是是真名士自风流,鹿鼎记是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天龙八部是盛唐气象,笑傲江湖是魏晋风度,鹿鼎记是生活本色]。所以武侠小说乃至于侠客的理想本身就终结了。
简单总结一下,金庸从民族主义(书剑恩仇录)写到人类主义(从射雕英雄传到最后都是,但逐步深化),从人的命运(天龙八部)写到人性(笑傲江湖)最后归结到最凡俗的非武侠、生活、历史本身,表明了一个最为简单但也最深刻的真理:真正的理想主义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或建立,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又是彻底的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金庸为什么到鹿鼎记就封笔了?因为他已经无武了,其实如果联系到金庸以后改而写历史小说的话,我们会说,金庸的封笔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其实也无所谓终结不终结,起点不起点的,随缘任运,到什么境界干什么事而已。
③ 中西文学比较之武侠小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是中国侠义小说的主流。
而西方武侠小说多属于骑士文化,重名誉讲身份,效忠于皇室于教廷,立足于个人荣辱,以得到统治阶层的赏赐为荣誉。为个人的“誉”往往不惜生死,对辱及自己名誉的对象常常以决斗方式解决。
而中国的侠士却不在庙堂还在草莽,讲究一个“义”字,义之所趋,百死不悔。大概“义”就是东方“侠”的最早诠释。
中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谈武侠小说不得不先谈“侠客”,侠客起源于春秋战国的“士”,当中有刺客,有门客,如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等,讲究“士为知己者死”,最早也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向来是一治一乱,因此后来的侠客常常和统治阶层对立,往往借助于宗教形式,或在民间,或聚啸山林。如黄巾军、白莲教等,受到统治者的镇压。另外,中国的侠士还担负着抵御外侮的重任。
因此,中国的武侠小说侠客的形象由最初单纯的“除暴安良”发展成为“劫富济贫”,参与到财富的再分配,深深体现着广大民众的愿望。
中国武侠小说分儒墨道三侠,和神话传说有密切关系。最早于《史记》中《刺客列传》的记载,由唐宋的传奇小说加以发展,如《聂隐娘》《虬髯客》等,至明清发展到第一个高峰,代表作是《水浒传》和《三侠五义》。再到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繁荣昌盛,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刘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现代的金古梁温应该都知道,就不多说了。这一时期是新派武侠小说,赋予了它新的精神内涵。
西方的骑士小说最出名的当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后来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皇室和教廷逐步没落,附庸于这一阶级的骑士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于是一部反骑士的小说《唐吉可德》应运而生。可以说西方的武侠小说辉煌于中世纪的封建时期,失去了土壤很难发展。
④ 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武侠小说比较
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金庸的书很理想化,古龙的很现实,梁羽生的很耐读,温瑞安的很经典!这四个人,是中国的武侠栋梁!其中,古龙的很有特性
⑤ 现代武侠小说和古代武侠小说的差别
古代武侠小说是指三侠五义那种吗?如果是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古代武侠小说比较短篇一点,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物的数个故事展现人物的英勇
而现代武侠小说比较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或者场景气氛的渲染(给人感觉是这样的,或许这也是因为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导致的吧)
2.古代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是一味的正面形象,而现代武侠中,许多主人公没办法很单纯的给他们定性
3.(这一点对我很重要)现代武侠中就算没有以主人公的情感为一条主线,动人的爱情至少也是花边,古代武侠中好像没有吧~
暂时只想到这几点,想到了再补充吧
⑥ 武侠小知识
1. 求中国武侠小说知识
中国武侠和外国的武侠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中国武侠小说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道德水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被认可,而外国武侠小说的内容建立在对帝王的尊重和纯粹力量的对比上。
在《史记·刺客列传》(不好意思,我一直将这部分当武侠看)以及我们所知道的《虬髯锋敬客》、《大铁锥传》(这两部出自那里我忘记了)还有《七侠五义》等等都比较注重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被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这种状况在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从司马麟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外国武侠小说从《奥赛罗》、《三个火枪手》(在以前的我没有看过了)那样的作品来看,大多比较注重力量的对比,纯粹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认为它们是文字角斗场,但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在商业上价值激增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武侠(甚至于不能叫武侠只能叫侠客小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属《佐罗》了,《佐罗》的受欢迎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的衰落使得象美国那样的文化逐渐占据了美洲大陆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东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活托托的一个奥赛罗)。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逐步将在西方小说中的逻辑推理等人所众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说当中(如古龙的《陆小凤》、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于美苏太空争霸而引发的太空争夺战在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国外他们着重探险,在中国我们着重和外星生物的争夺,或者根本就把战场开辟到太空上去。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侠的概念已经很广泛了,特别是中国的武侠的概念。 中国的武侠有三层含义: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斗技术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标准下被广泛接受的道德体现的精华(如郭靖之守襄阳不若文天祥乎?);三是,个人修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比较符合中国近5000年的文化的遗传,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不是以某一个主角体现出来的,而是由一部书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一点个人认为梁雨生做的很不错——所以中国的武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个人认为广义上讲武侠小说应该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过武技来体现人类潜能的小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会看看有网友所说的那部《狞皇武霸》的,但陆耐是就中国的文化含义来说,最孔武有力的人并非是武功最强的人:) 另外,小李飞刀,我一直认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评论里面我没有考虑他,银悉慎有句话我很赞同就是“刀的好坏还是在于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剑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2. 金庸小知识.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3. 关于武侠故事的一点常识
在武侠世界中,会武功的中毒后通常第一反应是护住心脉,具体是怎么护的咱也不知道,大概是点穴一类的,然后就昏过去了。
这之后要有人来帮他解毒,解毒的方式通常有四种:第一,有同伴帮他找到了解药。第二,有一个内功深厚的人耗尽毕生功力帮他把毒逼出来。
第三,有一个人,通常是漂亮的妹子,用嘴在中了毒镖等等或毒蛇咬过的地方把毒吸出来,随后妹子挂掉了。中毒的男主醒来后得知是自己心爱的妹子因帮自己吸毒而死,男主暴走,把敌人全部杀光。
第四,中毒之人体制奇特或者是练了什么内功,有自己解毒的功效,昏迷一段时间后自己就醒了,醒来后发现自己不仅毒解了,而且功力大增。
4.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 *** 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5. 写武侠小说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呢
个人感觉武侠小说现在市场不太好,要写好,必须立新,但是大方针不应该有错,主人公不能黑白不分,但是情节不能落俗,人物要变,至于基本知识,只要写书难免要对各种方面的知识都要留意,因为武侠小说不能只局限于对武侠那个小世界进行描述,比如你可以像金庸一样,把虚构的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写,那样应该效果更好。
这样一来你就需要对那一段历史有所了解。所以应该没有特意的下载入门知识,你写到什么,不太了解,就要去查。
当然你可以多读些古诗,会对你给书中的人物起名字有好处。
6. 写武侠小说需要知道的基本常识
天花 麻风 难产 不孕 治好的话 都是可以在古代让医生出名的病
当然 还有给皇帝什么的治病也很容易红
扁鹊曾经起死回生 路过一个国家看到在办丧事 随口问了一下 知道情况后 说可以让死去的人复活 也是可以用在小说里面的好题材
还有诊脉
经络
要写医生的话
你要了解的中国文化太多了
真的很难耶
建议参考黄帝内经 道教养生 易筋经 ……
还要多知道古代神医的故事
祝你成功
7. 求中国武侠小说知识
中国武侠和外国的武侠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中国武侠小说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道德水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被认可,而外国武侠小说的内容建立在对帝王的尊重和纯粹力量的对比上。在《史记·刺客列传》(不好意思,我一直将这部分当武侠看)以及我们所知道的《虬髯客》、《大铁锥传》(这两部出自那里我忘记了)还有《七侠五义》等等都比较注重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被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这种状况在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从司马麟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外国武侠小说从《奥赛罗》、《三个火枪手》(在以前的我没有看过了)那样的作品来看,大多比较注重力量的对比,纯粹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认为它们是文字角斗场,但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在商业上价值激增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武侠(甚至于不能叫武侠只能叫侠客小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属《佐罗》了,《佐罗》的受欢迎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的衰落使得象美国那样的文化逐渐占据了美洲大陆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东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活托托的一个奥赛罗)。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逐步将在西方小说中的逻辑推理等人所众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说当中(如古龙的《陆小凤》、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于美苏太空争霸而引发的太空争夺战在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国外他们着重探险,在中国我们着重和外星生物的争夺,或者根本就把战场开辟到太空上去。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侠的概念已经很广泛了,特别是中国的武侠的概念。
中国的武侠有三层含义: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斗技术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标准下被广泛接受的道德体现的精华(如郭靖之守襄阳不若文天祥乎?);三是,个人修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比较符合中国近5000年的文化的遗传,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不是以某一个主角体现出来的,而是由一部书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一点个人认为梁雨生做的很不错——所以中国的武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个人认为广义上讲武侠小说应该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过武技来体现人类潜能的小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会看看有网友所说的那部《狞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国的文化含义来说,最孔武有力的人并非是武功最强的人:) 另外,小李飞刀,我一直认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评论里面我没有考虑他,有句话我很赞同就是“刀的好坏还是在于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剑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8. 金庸武侠知识大比拼
1、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分别有哪几式(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
2、桃谷六仙分别是(桃根仙、桃干仙、桃枝仙、桃叶仙、桃花仙、桃实仙)
3、东邪黄药师的徒弟分别是(陈玄风、梅超风、陆乘风、曲灵风、武眠风、冯默风、)
4、恒山派的五大戒律是(一戒犯上忤逆,二戒同门相残,三戒妄杀无辜,四戒持身不正,五戒结交奸邪 )
5、金庸先生写了( 15)部小说,第一部是(《书剑恩仇录》 ),最后一部是(《鹿鼎记》 )
6、五岳剑派分别是(泰山)派、(衡山 )派、(华山 )派、(恒山 )派、(嵩山 )派
掌门人是(左冷禅)、(岳不群)、(定头师太)、(莫大)、(天门道人)
7、全真七子分别是(马玉、谭长真、刘长生、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8、武当七侠分别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亭、莫声谷 )
10、段正淳有几位情人(5位(除妻子刀白凤外) )分别是(段誉的母亲刀白凤、木婉清的母亲秦红棉、钟灵的母亲甘宝宝、阿紫和阿朱的母亲阮星竹、王语嫣的母亲王夫人、 *** 货色康敏 )
⑦ 论中古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异同
这个论的有点多,要写论文的话帮不了你。因为我也在写相关方面的论文。。。。不过要明白骑士是有地位的,是被上流社会所接纳的。而中国的侠客,就大概等同是浪人,布衣出身的多,不依附于官府,“侠以武犯禁”很明显道出与正统阶层的矛盾,虽然有战国四公子为代表的“卿相之侠”,但那不是后世小说主要的描写对象。
骑士生活的世界相对于侠客来说更真实,侠客所谓的江湖,有很多虚幻的成分。
所谓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是到后期才达到这个高度。在近代以前的侠文学中,小说主题大概分三类”平不平,立功名,报恩仇”各有利弊。立功名是回归官府,但是失去人身自由。典型如展昭。而郭靖在守襄阳城时,至始至终也没有提到他担任什么职位,也是为了方便。(如果固定一个职位授予,岂容他来去潇洒自如)
另有一段摘文:侠客遵循的不是儒学思想中的“忠”,而是“仁”,这种差别单是从三者所用的武器上便可略窥一二。骑士用长矛,攻击半径大,将自己包围在一个大圆中,以自我为中心;武士用太刀,刃锋利无比,刀身刚硬不可摧,一刀杀一人,刀一出鞘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侠客用剑,刚中带柔,舞时游刃有余,往往点到即止,处处留三分余地。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侠客不可能在中华的正史上大放异彩,只在人们目光不可及的地方轻轻拔剑,悄悄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还有,有些人会提到侠士这个词。事实上不应该叫“士”,只能是侠客,士是有地位的,如果能叫士那已经是某一个阶层了,而侠客更偏向于一个团体。跟武士和骑士相对应的阶层 在中国你得往春秋以前找 中国传统的士 到秦以后就已经消亡了
冯谖 毛遂 唐雎 朱亥诸人怕是这个阶层最后的辉煌。
⑧ 武侠小说和古典名著的区别
武侠小说和古典名著的区别是对历史研究的作用大小不同。四大名著属于艺术性的小说,对于现在对历史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而普通的武侠,只是单纯的描写武侠故事,其中大部分是虚构的。并不具有已是价值,只能用来当作休闲的阅读作品。
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四大名著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即指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读著作,也是世界文化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四部巨著,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尤其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它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和杰出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蘸着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撼动或取代得了。
金庸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颠覆了传统小说架构写法,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金庸的武侠小说写的很有特色,文笔何其简洁、精炼!因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寥寥几笔就将其人物的个性特点活龙活现的点蘸表现于纸上。
由于金庸作品所展示的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所以,金庸的小说在上世纪的70、8O年代十分畅销,其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成就巨大,影响力遍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然而,毕竟其小说思想内涵偏浅,并且基本上都是“戏说历史”,看似红红火火,其实还属于“快餐文化"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