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陵的武侠小说
1. 为何金庸和梁羽生都要把《广陵散》写进小说
在武侠世界中,要说最能区别大侠宗师和打手武夫的方式,那就是音乐。所以黄药师会弹碧海潮生,欧阳锋也有铁证琵琶,再不济像郭靖杨过这样没乐器的成名之后也会嚎那么两嗓子——美名其曰仰天长啸。
精通音律,是最能提升侠客们气质的技能。
因此,要说金庸笔下哪种武功天下第一,二狗子不敢下定论。
但如果换成金庸笔下哪首曲子天下第一,什么碧海潮生都得靠边站。答案只能是当他写小说的时候以为已经失传,却在多年以后发现重现人间,让金庸看走了眼的广陵散。
作为中国十大古谱之一,广陵散的身世别具传奇色彩,因此深受武侠小说家的偏爱。
梁羽生就专门有一部作品《广陵剑》,金庸先是写了以善弹此曲著称的嵇康为原型的黄药师,又在《天龙八部》中安排了一个“康广陵”的角色,之后似乎还不过瘾,最后写了起于广陵散终于广陵散的《笑傲江湖》。
魔教长老曲洋,连掘二十九座大墓也只是为找到这本曲谱,最后又经由令狐冲赠与了黄钟公,《笑傲江湖》之曲也是改编自广陵散。
但金庸和梁羽生都理解错了《广陵散》成绝响的意思,也没料已成绝响的广陵散,又复活了。
一切要从广陵散这个曲子的内容说起,这首谱子讲的是春秋四大刺客之一的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
聂政与荆轲不同,他不但成功的刺死了侠累,而且又杀了十几名甲士,眼见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
聂政为了不牵连亲人,死前特意毁坏颜面,而姐姐聂??又为了弟弟侠名不被埋没而去韩国收葬弟尸,最后死在弟弟身旁。
之后就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嵇康在死前留下的那一句“《广陵散》于今绝矣!”聂政加嵇康,简直侠之又侠。
但广陵散之绝并不是因为嵇康,而是因为曲子描述的是弑君内容,不符合封建礼教。
内容以“复仇”为主题的激烈曲调,也与儒家提倡的“乐教”和“修身养性”相悖。自然难为被视音乐为“礼教政治”组成部分的封建“正道”所接受。
因此,《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
直到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才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管先生演奏的《流水》还被载入美国旅行者2号及旅行者1号探测器上的铜制磁盘唱片,目前旅行者1、2号均已飞出太阳系,管平湖先生的音乐也成为唯一一首传播入宇宙空间的中国音乐。
广陵散以这个弟中姐烈的故事为基调,自然是慷慨激昂、充满了杀伐之气,也就不可能像金庸借黄钟公之口描述的那样:“和平中正,却又清绝幽绝”
当初写笑傲江湖的时候,金庸自然是不知世间真有《广陵散》,因而在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到了修订新三版时,已知世上真有《广陵散》,也知晓其所含真意,却为了不伤害小说原意而陷入两难。
试想一下,结尾时令狐冲与任盈盈洞房花烛大喜之日,合奏《笑傲江湖》之曲,内心却是“聂政刺韩相”与“聂政之姐收葬弟尸”的画面,自然有悖常理。
但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故事里有然重诺、轻生死的侠士,也有讲气度、重风骨的书生。
所以金庸仍选择了保留广陵散这个元素,正是因为传统乐曲中只有这首曲子最能体现侠文化。
2. 梁羽生经典武侠小说
梁羽生经典武侠小说有《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狂侠天骄魔女》、《萍踪侠影录》、《广陵剑》等。
1、《女帝奇英传》
《女帝奇英传》是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背景是唐代女帝武则天的传奇事迹。出身李唐王室的武林新秀李逸,为反抗武则天,不惧关山万里,远赴漠北,结交天下奇才异能之士,图谋兴复唐室。但李逸的毕生恋人上官婉儿,却与武则天志趣相投,不得不与李逸站在生死对立的处境;写唐朝的小说,梁羽生与黄易有精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