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问鼎武侠小说
『壹』 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鹿鼎记》
《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1969年-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讲述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
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1)逐鹿问鼎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鹿鼎记》这部小说从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连载在金庸主办的《明报》上,连载时间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小说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
可见,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地关心着政治。《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中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
『贰』 金庸武侠小说中所有人物武功大排名(只排前十名)
金庸小说中武功高强的人物众多,要想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总的排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将采用分层法对所有人物武功进行排名。本排名榜将在金庸每部武侠小说中提出其中武功最高的人,其中包括书中隐藏的高手,如独孤求败,达摩等等。分层法将把所有高手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排名,三个层次分别为绝顶高手,一流高手和二流高手。
一、绝顶高手(入围七人):佛家代表人物2人:达摩祖师,少林无名老僧——出自《天龙八部》;道家代表人物3人:逍遥派祖师(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三人的师傅)——出自《天龙八部》,黄裳(九阴真经作者)——出自《射雕英雄传》,独孤求败(杨过、令狐冲及风清扬的祖师爷)——出自《神雕》《笑傲江湖》;太监文化代表人物1人:《葵花宝典》原作者那位前朝太监——出自《笑傲江湖》;历史传说代表人物1人:越女阿青——出自《越女剑》。
绝顶高手入围理由如下:
1、达摩祖师:《九阳真经》、《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开山祖师爷。
2、少林无名老僧:还用多说吗?如果不了解的话,请详细阅读《天龙八部》四十三章“王霸雄图
血海深恨
尽归尘土”二十遍。
3、逍遥派祖师:一位拥有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神功、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等如此诸多绝学的高人我们还能够要求他些什么呢?
4、黄裳:武林至尊典籍《九阴真经》的撰写者。
5、独孤求败:看看这个名字就能够想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从神雕和笑傲中的片断描写可以想象这位大侠的绝代丰姿。
6、前朝太监:《葵花宝典》的原创者,东方不败仅仅练了12年一小部分《葵花宝典》的残本,武功就已达到如此境界,这位公公的武功之高实难想象!
7、阿青:凭一根竹枝就能够打败三千越国甲士的奇女子!这样的人还能够找出第二个吗?
『叁』 鹿鼎记的来历
引用其他人文章如下"
“鹿鼎”四义作者以“鹿鼎”为一部之总名,亦以之为一部之总纲,寄
意颇深。
首先,此一书名当得之于书中有鹿鼎山。这座山在极北之地的额木尔河与黑
龙江交汇处,山中藏有八旗重宝,且又是大清国龙脉的所在。当书中主人公历尽
艰辛悉知该山的秘密并来到山下,却又发现山上有一罗刹军寨——即雅克萨城。
由此便成武侠规模:各方势力对藏图经书的血腥争夺,《四十二章经》绝大秘密
的终于凸显,冰海逃亡与兵寨历险,俄李喊槐罗斯之行与雅克萨尿战,写来均令读者挂
肚牵肠,欲罢不能。
而全书之始,距“鹿鼎山”三字的出现还很辽远,大文士吕留良课子读书,
讲解的便是“鹿”“鼎”二字,“人为鼎镬,我为糜鹿”,包蕴了多少故国情怀
、遗民血泪�由是又可知“鹿”
指细民百姓,“鼎”则拟政权。在初民们以吃饭为生存第一要义的时代,鼎
具有了作为一种炊器的本原意义,唯后世不断延伸,渐而为传国重器,为政权和
帝位的象征,然其本义却从未消亡。
后世以“调和鼎鼐”、“调鼎手”喻治国,喻宰相之位,仍基于此。书中的
康熙似缺少得力辅弼,军国大事的重负多担于一个少年皇帝的肩头,常可商量咨
询的则是一个更其年少的太监,“治大国若烹小鲜”,两少年便成了调鼎手,写
来亦是有趣。
然“鹿”亦可以喻政权,喻帝位。《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
下共逐之。”则明白以鹿喻帝位。“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亦言
政权易替。吕留良为明清间大儒,当熟知“问鼎”、“逐鹿”之典在语义上的复
杂性,却把“未知鹿死谁手”绎解为“咱们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是时局
使然,亦遗民心态使然。
历史地来讲,清初入关直至康熙朝平定三藩之乱,“鹿死谁手”的问题并未
完全解决。南有三藩,北有蒙古察哈尔部,西有准噶尔,越海有台湾郑氏。明室
瓦解,“群鹿争逸”,故“逐鹿”仍是整个小说的主线。参与争持角逐的有天地渗吵会,有郑王府,有神龙岛,有平西王府,甚至云南沐家、西藏喇嘛桑结、蒙古王
子葛尔丹、前明公主九难,也来凑一份热闹,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煞是热闹
。康熙帝已正位九五,在这场江山赌赛中自然不可回避。
“鹿”和“鼎”终究是要统一的。治乱兴亡呼唤英雄出现,由乱到治则是一
番对英雄的磨洗。“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却也只能是“高材疾足者
先得焉”。鹿入鼎中,不再见血沫与腥膻,治乱也经历了一个轮回,社会又重哪友新
走上安定。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非吕留良愤激之下所说的“死路一条”。
鹿鼎山是“鹿”和“鼎”相统一的实证,藏宝和龙脉却显得扑朔迷离。钦封
三等鹿鼎公、挂抚远大将军衔的韦小宝奇计百出,雅克萨一战胜得漂亮,却又匆
匆赶尼布楚去也。因为不缺银钱,小宝对掘宝不热心,又以与小皇帝的朋友交情
,一意保护大清龙脉,这都可理解。唯一费解的是精强练达的摄政王,为何要选
定这样一个地方来安置大清的“命根子”,而又疏于防卫?韦大将军夺回鹿鼎山
后仅越百余年,雅克萨城连同广袤的北方土地又割让给沙俄。清王朝由逐鹿、得
鹿到失鹿,康熙大帝及其爱将韦小宝九泉有知,当痛心疾首。由是又知作者为鹿
鼎山选址,思虑亦远,寓意亦深。"
『肆』 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鹿鼎记》
《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1969年-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讲述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
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
(4)逐鹿问鼎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鹿鼎记》这部小说从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连载在金庸主办的《明报》上,连载时间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
《鹿鼎记》是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小说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
可见,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地关心着政治。《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中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
『伍』 金庸最经典的武侠小说是哪部
金庸是我国写武侠小说最出名的作者之一,写下了很多出名的武侠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也很多,包括: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等十五篇武侠小说,让人流连忘返,一遍都看不够,深受很多武侠迷的喜爱,金庸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所以我觉得以上两部是属于金庸最经典的两部小说。
『陆』 鹿鼎记 中的鹿鼎 到底是什么意思
鹿鼎记中的“鹿鼎”两个字应该从三方面理解:
1、鹿鼎山
金庸小说《鹿鼎记》故事一直以反清复明为腔冲主线,反清复明人士希望灭清朝恢复明代,这在当时有两点需要做的,杀了皇帝和找到大清朝的龙脉,切断龙脉就意味着灭了清朝的气术,而《鹿鼎记》中所伍樱歼述的清朝龙脉即在鹿鼎山。
2、鹿鼎功
韦小宝多次有功于清朝,被清朝皇帝记为“鹿鼎功”,这也代表着鹿鼎功之对于清朝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功劳和荣耀。
3、鹿鼎记也可理解为:“逐鹿天下、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的意思
简单的意思是:英雄们经过角逐,一争高下,多的权力。经过一番搏杀和斗颂袭争,不知道是哪位做了皇帝或者对于百姓来说到底是在何时何地不知道被哪个人所杀害。
(6)逐鹿问鼎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1969年-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讲述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