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哪部有自然之道
A. 西门无恨小说原著是什么
西门无恨小说原著是《西门庆》,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元朝文学家施耐庵。
《西门庆》是一部以宋朝为背景尘羡的古典小说,讲述了西门庆的故事,他是一个聪明勤奋的乡下小伙子,他从乡下来到了宋朝的都城,派迅拍在宋朝的都城里,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成功考取官职,成为宋朝的一员大臣。
《西门庆》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描写细腻,深入浅出,深受读者喜爱。施耐庵在小说中把宋朝的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昌睁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
B. 品读《菜根谭》: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
吕鸿雁/文
文章要讲究拙朴,才能进步,学道要讲究拙朴才能成功,一个“拙”字有深远的意味!
小时候,我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那时,我心中十分困惑,为什么笨拙木讷的郭靖会成为一代大侠?现在,我知道了是他的质朴、执着、善良、纯爱……
他这种纯天然无公害的性情,在凶险的江湖上极为少见。不管谁和他在一起,都会全身心地放松,不用考虑被算计。他傻人有傻福,总是受到聪明人的庇护和帮助。
郭靖与人沟通笨嘴拙舌,习武也是靠勤能补拙。因为他生性笨拙愚钝,所以遇人总是虚心求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可,被崇拜所以对他倾囊相授。
郭靖的“拙”成就了自己武林大侠的地位,一切来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正是应了那个成语“大巧若拙”!
写文章和习武同出一辙,著名作家叶兆言说过一句很牛逼的话,“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先熬到一百万字。”
对于一个写侍携作菜鸟来说,如果每天写三千字需要持续一年,如果每天一千字,需要三年。坚持日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件很烧脑的事情,我这只菜鸟深有体会。
写作技法再好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只有脚踏实地写,写写,写写写……
当写到十万字,回过头来看以前的文字觉得是那样的拙劣,如果写到二十万,三十万……一百万……就由地上看风景,变成了桥上看风景,甚是成了指衡别人的风景。
我认识一个文友张云,她用最笨的方法,两年的时间,从菜鸟变成了知名编辑。
她一篇篇分析拆解优秀的文章,然后自己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写好后看看差距在哪里,然后再重新写,一篇文章她需要写五遍六遍甚至更多遍。
她还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用手机随时随地记录下来。她为人谦和有礼,面对文友的求教也是知无不言。
“道”字包罗万象,真是妙不可言,所谓万物因道生,得者自通灵。中国文字结构非常美,简直就是一幅画。
人生就是一条条道路,如何把握方向,如何选择,是每个人的目标!
自然之道,五伦之道,爱财之道……每条道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要做的就是顺乎天理,合乎人心……
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想做出一些成绩,都需要付出笨拙地努力,俗话说得老逗伏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才能生出神入化……”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就是这个道理。
“拙”是阳光下的放大镜聚集的光,是可以燃烧的能量,照亮心房的能量!
试问,在世界上有谁,没有走这条“拙”路?正是因为“拙”我们才能停下脚步,回头看看,重新找回被我们遗忘在路上的“灵魂”!
此文是我的一些拙见,欢迎大家赐教。
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第57天
C. 神奇的“乾坤大挪移”——金庸武侠人生密码之武神功绝学篇(五)
这次来介绍金庸小说中的一门神奇武功心法——“乾坤大挪移”。
乾坤大挪移是《倚天屠龙记》主角张无忌修习的武功,在明教总坛光明顶禁地中习得,功法源自波斯明教,乃镇教之宝。此功历代只有教主可以修习,分七层境界,悟性高者修习,第一层需七年,第二层加倍,如此愈发困难,秘笈作者本人只练至第六层,习至第七层的张无忌实际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在金庸小说中,心法和内功有相通之处,却又不完全相同。内功是一种提升武功基本修为的功法,可以提升基础速度、力量和反应,比如九阳神功;心法是则是一种运使武功(含内力和招数)的法门,帮助武功修为更上层楼,乾坤大挪移则属于最顶级的心法。
张无忌用九阳神功配合乾坤大挪移心法,在《倚天屠龙记》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成为当之无愧的武林第一人。乾坤大挪移究竟神奇在哪里?
“乾坤大挪移”心法,是运念戚劲用力的一项顶级法门,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潜力。
每人体内潜力都极其巨大,每逢火灾、救人等等生死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往往能力大无穷,创造奇迹,但是这些潜力平时又使不出来。
人的潜在力量确实无法估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不懂得激发的法门。乾坤大挪移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连手无缚鸡之力之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负千金”,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有很大潜力呢?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不思进取,适当的时候应该“逼一逼”自己,多试试自己的“乾坤大挪移”的心法,也许有一天取得的成就会远远超出预期。
“乾坤大挪移”虽然威力巨大,却极难修炼,共分七层,历代明教教主中,除了张无忌最高也不过修习到第五层,而且武功最高的第八代教主据说在练成第五层的当天,便走火入魔而死。
此功分七层境界,悟性高者修习,第一层需七年,第二层加倍,如此愈发困难。张无忌机缘巧合,因身负内绝顶内功九阳神功,毫不费力地就一举突破了前六层。
乾坤大挪移的第七层心法,又比第六层深了数倍,张无忌练时阻碍重重,直到篇末,共有19句未能练成。当时小昭劝张无忌再练练把19句都参透,但张无忌宅心仁厚,并没有强练,反而因此躲过一劫。
当年乾坤大挪移心法的创始人内力虽强,也没达到九阳神功的境界,只练到第仔拍陵六层,第七层完全是靠聪明才智和想象,力求变化而已。
张无忌练乾坤大挪移没有强练第七层,却因祸得福,正应了一句传统老话“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
要知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之道,有些事不必强求,也无须强求。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事,更没有十全十美之人,刚刚好,才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乾坤大挪移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激发人体潜能,让内功发挥出更强威力,还能让修习者掌握天下所有武功的诀窍。张无忌再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时,只看了看,就瞬间领悟了少林派龙爪手、崆峒派七伤拳、武当派梯云纵等绝学,后来又在武当山上现场和张三丰学会了太极神功。
从学习知贺汪识的角度来类比,乾坤大挪移这个神奇之处有点像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万法之法”,可以指导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好了哲学,就等于掌握了科学的“乾坤大挪移”,必然无往不利。
有意思的是,《倚天屠龙记》主角张无忌的性情就像自己的绝学乾坤大挪移、太极拳一样,事业上虽然已经是教主之尊又威望服众,终因过于软弱、缺乏主见而难成大事;爱情上徘徊在四个姑娘之间圆转如意,无所不能,却有些不够专一,朝三暮四。
我们应该学的是方法上的“乾坤大挪移”,而非处事上的“乾坤大挪移”。
敬请期待《 练必自宫“葵花宝典”——金庸武侠人生密码之神功绝学篇(六) 》
D. 请问宁道奇的散手八扑的心法是哪本道家经书里的
宁道奇,黄易所著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中人物带祥,外号「散人」,被誉为中原第一人。
散手八扑,宁道奇蠢唤搏冠绝中原的功夫,其神髓取自战国早期庄子及其门.徒所著的《南华.经》,逍遥无为,神游天地,无为有为,玄通万物。
千万种无穷的变化尽归于八种精义之中,招式随.心.所.欲,全无定法链清,如天马行空,不受任何束缚规限,其况犹如逍遥乘云,御气飞龙,妙不可言。
八扑之精要在于一个「虚」字,虚能生气,故此虚无穷,清净致虚,则此虚为实,虚实之间,态虽百殊,无非自然之道,玄之又玄,无大无小。
E. 古龙的小说哪一部最好看
古龙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经典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创作风格独特,情节丰富多彩,人物形象饱满,其中哪部最好看?这是一个不同读者往往有不同答案的问题。接下来,我会分享我个人认为最好看的古龙武侠小说灶睁。
《流星·蝴蝶·剑》
这是一部以江湖为背景的武侠小说,讲述了北侠华山派掌门岳不群、刀白凤、任我行、东方不败四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忠旦辩做诚背叛。这部小说并不是古龙的代表作之一,但却有着深刻独到的韵味。华山派为江湖中的正义门派,而剑宗的东方不败则是晦暗世界中的首领,各自的理念与信仰彰显出武侠精神中的正义与邪恶。故事中的情感纠葛和复杂人物关系也让人印象深刻,呈现出深刻的人性思考。
《绝代双骄》
这是一部以苗疆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主要讲述了男女双侠楚留香、独孤求败在寻找圣火令的过程中,几经艰辛历经千辛万苦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深情厚爱、豪情激荡之余,也不失其机智、谋略等各种智慧。这部小说曾被改编模衡为影视剧,影响非常广泛,被誉为古龙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陆小凤传奇》
这是一部以陆小凤为主角讲述的武侠小说,小说情节随笔,故事丰富流畅,西域背景显得清新与活泼。陆小凤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江湖人物,他的言行和决策引领着整个江湖的变迁,让这部小说延续着更有活力的江湖气息。此外,小说还描写了男女主角的阴差阳错遇见和喜欢,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恩怨情仇,真正地体现了“感情是人物的血脉”的古龙式情怀。
总结来说,古龙的武侠小说篇篇经典,都有它们各自的魅力和特点,不同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喜好。但在我的观念中,《流星·蝴蝶·剑》是我认为最好看的古龙小说之一,具备出色的情节和独具匠心的人物塑造,通过对正义与邪恶、信仰和情感、道德和规则等主题的探讨,带领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湖武侠世界。
F. 金庸的14部武侠小说分别是哪些
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1、《雪山飞狐》(1959年)金庸著
该剧讲述了明末李闯王兵败后,留下了一批价值连城的巨额宝藏,而开启宝藏的秘密被闯王手下胡苗范田四大贴身护卫分别掌握。 为揭开宝藏的秘密,或为利己野心,或为赈济天下灾民,江湖中以及朝廷中的各方善恶势力展开了连番争斗。
G. 仙四文字出处
仙剑四对话考证·出处校释 云天青:夙玉,你告诉过我,死生在手,变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莫非早就料到今日之局?
原句出处为:《真气还元铭》:言人性命生死,由人自己.人若能知自然之道,运动元和之气,外吞二景,内服五芽,动制百灵,静安五脏,则寒温饥渴不能侵,五兵白刃不能近.死生在手,变化由心,地不能侍困埋,天不能煞.此之为我命在我也,不在于天.
注:《真气还元铭》:题为强名子注。
据书序当为五代粱人所撰。
一卷。
《正统
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有收录。
魁召:嘘为云雨,嘻为雷霆。
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
韩菱纱:道贯三才为一气耳,天以气而运行,地以气而发生,阴阳以气而惨舒,风雷以气而动荡,人身以气而呼吸,道法以气而感通。
上面两句话皆来源于——
《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道贯三才为一气耳,天以气而运行,地以气而发生,阴阳以气而惨舒,风雷以气而动荡,人身以气而呼吸,道法以气而感通。
善行持者,知神由气,气由神,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气冲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祈以养其浩然者。
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
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
注:《道法会元》:道法书文汇编之一。
未著编纂人姓氏。
书中所收道士文论甚多,以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赵宜真(?~1382)之文论最多且最晚,清微派是一个宋代亏尺出现的道教符篆派。
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实际上是讲清微派雷法的(雷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行法具体方式,以及学法之人所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等
内容等)。
韩菱纱: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雷之肃敛,无坚不摧;风之肆拂,无阻不透;土之养化,无物不融!
《紫霄玄真神剑谱?五行阴阳论》:五行者,水火土木金也。
阴阳者,文武柔刚也。
文以温养,武以锻炼,柔以益补,刚以破坚。
金之柔肃敛以润肺,金之刚纵销谈高革以斫劈;木之柔舒发以疏肝,木之刚曲直以推刺;土之柔养化以运脾,土之刚敦厚以沉靠;水之柔润藏以补肾,水之刚吞逼以缠拍;火之柔温煦以养心,火之刚迅烈以抖撩。
肝当观之于白虎象,肺当观诸青龙,脾当观诸凤凰,肾当观诸龟蛇,心当观诸猿马。
故欲求劲力,需体五行之性,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木之舒发,无阻不破,金之肃敛,无坚不摧,土之养化,无物不融。
雄浪排空,润溪涓流,灵龟负舟,银蛇吐信;烈炎焚空,旭霞映日,天马行空,白猿跳润;秋风扫叶,白虎搏食,劲劈华山,幽林樵曲;青龙升渊,雷震九曲,松做烈飘,虬龙盘枝;凤凰展翅,巨柱擎天,黄庭育婴,罗汉撞钟。
此皆五劲叠运、阴阳互根之妙用,心意混圆、形神归真之玄机也!
注:《紫霄玄真神剑谱》出自武当紫霄派玄真神剑门,开派祖师为明朝成化年间武当紫霄官玄真道士、江湖圈内称为“玄剑神掌”的玄剑子元贞道长。
另,由于传统的五行和仙剑中的五灵差风(木)和雷(金),所以二者被改掉了。
韩菱纱:不过呢,依我看修这个墓的人是个大大的外行,洞外就有瀑布河流,穴前去水可是大忌,俗话说“穴前水去不聚,则生气外泄”呢!
《泄天机?安坟入式歌》:第一莫下去水地,立见退家计。
注:穴前水去不聚,则生气外泄。
注:去水,指在穴前迳直流去、缺乏迂回关拦之势的水流。
堪舆家认为,这种水流泄尽龙穴生气,为立穴大忌。
(蚕豆:怪不得石沉溪洞里如此阴森……)
韩菱纱:这附近虽说幽静,但山上的阴气也是很重的,我看瀑布旁那棵古树盘根错节,俗话说“木下有鬼”,阴寒至极……我真替你担心呀!
树指的可能是槐树,就是说槐树的根是盘根错节,阴寒之气聚集在根处,可拘魂魄,如果将尸骨埋在槐树下面的话,魂魄会给固住而无法进入轮回,下葬死人的时候都会有顾及的(感谢上上帝版友)
不过以上解释的是“木鬼为槐”,而非“木下有鬼”(虽然盘根错节的树很可能是槐树~)
韩菱纱:(不教而杀谓之过,我忍!)
《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注:意思很好理解,事先不教育,出了问题就杀,这叫做虐政。
柳梦璃:梦影雾花,尽是虚空,因心想杂乱,方随逐诸尘——不如~万~般~皆~散!
梦影雾花,尽是虚空:
剑藏庐轩版友认为这句读起来像是原创,灵感可能来自: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剑藏庐轩注:花、雾、梦,这三个要素都有了,短暂虚空的特质也比较符合。
心想杂乱,方随逐诸尘:
《云笈七签》卷八十九《诸真语论部》经告: 天尊曰:一切众生,久习颠倒。
心想杂乱,随逐诸尘。
舍一取一,无暂休止。
犹如猿猴,游于林泽。
跳踯奔趋,不可禁止。
注: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
北宋天禧三年(1019),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
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云笈”,分道书为“三洞四辅”七部,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掇云笈七部之英,略宝蕴诸子之奥”等语,因名《云笈七签》,原书共一百二十卷。
韩菱纱:你们看这两只蛤蟆,用的玉也不同,左面是红玉,右面是黄玉,我猜是分别对应“日中赤气上皇真君”、“月中黄气上黄神母”,哈哈,太阳月亮都到齐了,可不正是暗合仙籍典故里常说的阴阳顺调、天人合一
《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一》:
◎奔日知
日中赤气上皇真君,讳将车梁,字高骞奕。
此位号尊秘,《经》虽无存修之法,而云知者不死。
当宜行事之始,心存以知,不得辄呼。
月法亦然。
◎奔月知
月中黄气上黄神母,讳曜道支,字玉荟条。
其奔月斋静存思,具如日法。
注:还是《云笈七签》。
柳梦璃:“……夜半,王梦于青云之上,太一神君现明轮间,瑞气千重,光普三界,垂目示下尔……鸡鸣日出,炉紫气龙腾,顶现晕华,敛于赤绯玉壶,气凝若神丸,方知‘太仙霞丹’乃成,王与八公顿首而拜,心悦服食,终脱胎换骨,白日飞升!……”
这段貌似是制作群自己搞的,但是剑藏庐轩版友查到了如下内容,权当补充:
《云笈七签?-卷七十一?金丹部九》诸丹目录三品:
初陈神仙大丹异名三十四种:
太一玉粉丹、太一召魂丹、返魂丹、更生丹、全生归命丹、四神丹、太一神精丹、神变丹、神液丹、假使通神丹、五灵丹、升霞丹、灵化丹、三使丹、捧香丹、太一丹、使者丹、奔云丹、控鹤丹、八石丹、丽日丹、素月丹、度厄丹、持节丹、绛色紫游丹、雄黄赤丹、赤雪流珠丹、红景丹、赤曜丹、重辉丹、红紫相间丹、艮雪丹、月流光丹、水银素霜丹。
次陈神仙出世大丹异名十三种:
黄帝九鼎丹、九转丹、大还丹、小还丹、九成丹、素子仙童丹、九变丹、太仙霞丹、太和龙胎丹、张大夫灵飞丹、升仙丹、神龙丹、马仙人白日升天丹。
注:太仙霞丹和赤雪流珠丹都是仙4里有的。
韩菱纱:……是吗?……生尽欢、死无憾……
温瑞安《血河车》第十三章-恨天教:那女子痴痴地坐在琴边,眼睛却发着亮,轻轻地弹着那琴弦,清越地唱了起来:
生尽欢。
死无憾。
花开花谢,恩怨两难断..
这样唱来,好像没有悲欢,可是一股澈底的怆痛,却非伤悲所能形容、欢愉所能表达的。
注:温瑞安:1954年生,港台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等等NNN多。
《血河车》是神州奇侠系列的外传。
夙瑶:玄女有命,普告万灵,自在往来,腾身紫微!
这个来源疑是道教符咒拼成,如下:
安土地神咒: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只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急急如律令
九星神咒:九曜顺行元始徘徊华精茔明元灵散开 流盼无穷降我光辉上投朱景解滞豁怀 得驻飞霞腾身紫微人间万事令我先知
婵幽:……万灵盛衰,乃是常理,无恒强、无恒弱。
前半句可能的出处有n个……
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六十八?王敦 恒温》:温上疏曰:“圣体不和,以经积日,愚心惶恐,无所寄情。
夫盛衰常理,过备无害,故汉高枕疾,吕后问相,孝武不豫,霍光启嗣。
呜噎以问身后,盖所存者大也。
今皇子幼稚,而朝贤时誉惟谢安、王坦之才识智皆简在圣鉴。
内辅幼君,外御强寇,实群情之大惧,然理尽于此。
陛下便宜崇授,使群下知所寄,而安等奉命陈力,公私为宜。
至如臣温位兼将相,加陛下垂布衣之顾,但朽迈疾病,惧不支久,无所复堪托以后事。
”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孟尝君既复相位,前宾客去者复归,孟尝君谓冯谖曰:“文好客无敢失礼,一日罢相,客皆弃文而去。
今赖先生之力,得复其位,诸客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冯谖答曰:“夫荣辱盛衰,物之常理。
君不见大都之市乎?旦则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为墟矣,为所求不在焉。
夫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君又何怪乎?”孟尝君再拜曰:“敬闻命矣。
”乃待客如初。
后面半句出处貌似就这一个:
《韩非子?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玄霄:直到有个女子,亦是阴时阴刻出生,命中带水,命相乃是罕见的天水违行,才可令望舒剑复苏。
天水违行:为易经天水讼中一卦言(第六卦 讼:上乾下坎 乾为天,坎为水,天水讼)
象辞原文:
天与水违行,讼。
君子以作事谋始。
此卦是大凶之卦。
天水违行意思是,天总是高高在上,水却总是往低处流,二者性质相背,永远不能融合在一起。
而讼代表不和、纷争、猜疑。
这等于是说,立场始终处于对立,相背的位置。
一直会持续地斗争下去,永远不会妥协融合。
君子以作事谋始这句是警示的作用,意思是碰到这样的情况(卦象),君子做事之前必须慎重地加以考虑。
婵幽:……你们人有种说法,叫作“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既然种种烦恼,都是由想或念而起,将烦恼的根源消去,岂不是一了百了?
《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章:佛言:人从爱欲生忧。
从忧生怖。
若离於爱。
何忧何怖。
(感谢前浪版友)
《妙色王求法偈》: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九天玄女:玄霄,一切因果,皆由自生。
神界确也只是“代天授命”,维系天道不坠。
疑似出处为:
郭象《庄子注?齐物论》:
此天赖也。
夫天赖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即众窍比竹之属接乎有声之类,会而共成一天耳。
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
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
自生耳,非我生也。
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
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
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哉!而或者谓天赖役物,使从己也。
夫天且不能自有,况能有物哉!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
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
注:郭象(约252~312),中国西晋时玄学家。
字子玄。
河南洛阳人。
官至黄门侍郎 、太傅主簿。
好老庄,善清谈。
曾注《庄子》,由向秀注“述而广之”,别成一书,“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
后向秀注本佚失,仅存郭注,流传至今。
九天玄女:不错。
南斗掌生,北斗注死,所有生灵往复六界之间,寻常病苦如是,天灾人祸亦如是,此谓“天之道”,而非“逆天救世之道”。
《搜神记》卷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注:
北斗:即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
南斗:即南斗六星,在人马座。
道教认为:北斗注死,南斗注生,若能朝拜北斗,便可得道成仙,从死籍
上永远除名。
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
朝拜南斗,可增加阳寿。
九天玄女:欲求仙道、先修人道,不明是非,何以为仙!
王常月《龙门心法》: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仙道远矣。
注:王常月(?-1680),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长治人。
属全真龙门派,为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让本已衰落的龙门复兴,可说也是令全真的复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道教离现今时代最近一次的复兴。
王常月本人也被誉为“中兴之祖”。
康熙十九年,他传衣钵于弟子谭守成而后飞升。
后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号 “抱一高士”。
《龙门心法》:王常月著,共22篇。
王常月提倡精守戒律,并非仅仅为了戒行精严,乃是在于约制人心,以为修道之用,故称"心法"。
在《龙门心法》之中,王常月从戒律行特的角度,强调悟道以修正心性为先,再次阐发了全真北宗"先性后命"的修道思想。
玄霄:哈哈哈!难怪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果然无情无义,草菅人命!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注:
刍狗:即草做的狗,古代用作祭祀。
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全句的意思就是:
天和地是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它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
圣人也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他们对待百姓也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用毕即弃,任其发展。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下面是支线:
夙瑶:……满座衣冠犹胜雪,更无一人是知音……(偃师支线)
满座衣冠犹胜雪: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辛弃疾这首词是送别其族弟茂嘉之作。
用历史上五个生死离别之事以突出自己与茂嘉别离的沉痛。
(蚕豆:夙瑶对夙莘……谁共我,醉明月?)
更无一人是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注:
“无知音”的典故由来已久。
《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个故事史书中多有记载,不少文学作品中也均有提及,李白这首诗仅为
其一。
沐风:……近君情怯,无以能言……何况,即便他看见我,又能如何?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师妹,只有目光投向她时,神情才会变得那样柔和……(凤凰长离支线)
原文可疑来源: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中的“近乡情更怯”多被后人活用为“近X情更怯”。
其中也不乏“近君情更怯”者。
H. 十大公认最好看的武侠小说
十大公认最好看的武侠小说
1、《雪中悍刀行》的作者也是烽火戏诸侯,这本书2021已拍摄出电视剧,大家都很喜欢。徐凤年是本书的男主角,为真武大帝降世临凡,前世乃大秦皇帝(皇后为洛阳),无名道人,观音宗前代宗主(澹台平静的师傅),如今转世为徐凤年。
徐凤年人间身份是北凉王世子,以纨绔形象著称于世,实则胸藏沟壑,腹有良谋。简述:江湖是一张珠帘。大人物小人物,是珠子,大故事小故事,是串线。情义二字,则是那些珠子的精气神。
2、《庆余年》的作者是猫腻,本书是历史架空小说,已有改编成电视剧。本文讲述了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并获得成长的故事。
3、《刀剑洗残阳》的作者是孤山玉。本书主角是虞复,讲述的主要是江湖的爱恨情仇。内容简述:灭门仇人传授他武功,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前世恩怨。师门传授的内功暗含玄机,强大的反噬让他出走师门后生不如死。
神医圣手为他除去内功反噬之苦,却让他近乎成为毒人……天下大乱,江湖风起云涌。身怀盖世武功的虞复,为了朋友卷入各方势力之中,演绎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江湖史话。
4、《靖难英雄谱》的作者是端木南柯。作品简述:一张九天风云榜,看九州英雄鹿死谁手。一卷倾城美人图,数十大美女花落谁家。一个少年,不慎卷入建文削藩的大麻烦,却在涌动的暗潮里越战越强,成为影响天下局势的关键人物。自创绝世武功,统率千军万马,南平白莲教,北战蒙古兵。
皇族郡主,同门师妹,百变妖女,侯府千金,携美同行,纵横天下。内扫朝廷败类,外除倭寇之患,一柄流光宝剑,创下不世之功。永乐盛世扬我华夏之国威,功成身退名留靖难英雄谱。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的英雄,写就新的篇章。
5、《神剑魔掌》的作者是俊帝豪。热血的江湖,总是多恩怨,爱恨情仇绵延不断。内容简述:神剑出鞘,江湖暗淡,魔掌出手,武林震荡。人间八族,相互利用而互相争斗。
男主李沐风得到天帝的厚爱,后来爱上了赤牙族公主,可涯蒙族和赤牙族仇深似海…江湖上各部族之争加上爱恨交错的爱情,李沐风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事业、爱情双丰收啊!
6、《江湖博》的作者萧梨花。本书为典型的传统小说,主要讲述元代时期的江湖恩怨,作品简述:三位武林前辈留下警世格言,时代混乱,英雄辈出;五十年前的一场武林惊天对决,拉开故事的序幕;绝代佳人的凄婉绝恋,掀起两代人的恩怨情仇。
父亲生前的绝密遗嘱,让一个平庸的小子经历了世间的磨难;英雄名门惨遭同门弟子灭门,既是唯一的家族后人,又是罪人之子,尝尽人间世态炎凉。
时元朝末年,各路英雄并起,武林中的纷争也是蠢蠢欲动……前辈的警世格言,成了人心所向的预言;两代人的恩怨,成为所有故事的开端。一张波澜壮阔的江湖盛图拉开帘幕。
I. 我想问一下好看的武侠小说推荐几部
好的,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武侠小说:
1.《天龙八部》:由金庸所著,讲述了两大家族之间复杂的爱恨情仇以及主角楚留香的历险故事。该小说以文笔优美、情节曲折著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代表之作。
2.《神雕侠侣》:也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人物之间纷争的故事,其中男女主角杨过与小龙女的感人爱情更成为经典。
3.《飞狐外传》:同样是金庸武侠小说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围绕着一个宝藏而展开的各类阴谋和斗争,纯洞受到广泛读者欢迎。
4.《射雕英雄传》派卖:又一部由金庸所著,通过描述主人公郭靖的成长、历经千辛万苦得以成为中国武林界的英雄人物等激动人心的故事,反映了东北在南宋时期的历史形态和奋斗精神。
5.《侠客行》:这是一部由古龙创作的武侠小说,全书充满了场面壮观、情节奇妙等元尘裤逗素。主人公红尘客孤儿玉堂生在机缘巧合之下,历经风雨,最终成长为一名正义侠客。
希望这些武侠小说能满足您对好看小说的需求。如果您还需要其他的推荐,请随时告诉我。
J. 四章 道冲
一、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二、注释
冲:也写作“盅”。引申为空虚。
用之:指万物都在使用“道”,靠它生长、运动和变化。
或:语气词,用于否定句中加强否定。
盈:满,穷大携尽。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见于五十六章,被认为是错简重出。
湛兮:深沉,隐秘。形容“道”无形无象、深透难测的状态。
象帝之先: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出现了。
三、译文
“道”是空虚而不可见的,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幽深莫测,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它消磨了棱角,化解了纠纷,蕴含着光明,混同于尘埃。
它是那样幽深而隐秘,无形又无迹,似无而实存。不知道是从哪里来,似乎在有天帝之前就已存在。
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虚。冲是虚空,是谦虚,是虚而不满,与“盈”相对。道冲,指道是虚空而没有形体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无形无象,不可捉摸,因此用表示虚空的“冲”来形容。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做事情不偏执一端,灵活空泛。
“用之或不盈”,指“道”的作用不可穷尽,无始无终。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无限的存在、永恒的绝对体,它不断地生养着万物,在运动中体现自己的存在。万物有生有灭,“道”却永远不会消逝,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所以,“道”的境界是虚空的,它的妙用永无止境。“道”的妙用在于谦冲不已,犹如来自远处的溪流,涓涓不休,汇成无底之渊,永远没有满盈,似乎是万物之源。虚而有物,就像心灵的世界,虽然不能直接感知,但内心的遐思可以自由翱翔,快乐无边。渊,深远之意。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锐,锐气。纷,纷扰。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而言。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周流不息于若存若亡之间。
道家讲究炼气或养神,要求做到冲虚谦下,纯任自然,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应物无方,不留痕迹。凡有太过尖锐,特别凝滞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纷纭扰乱的思绪,也须及时开解。如此修养纯熟,保持澄澈自然,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若存若亡,自掩光华而周游于尘境有无之间。
畅游于道的境界,彻悟人生真谛,获取大智慧,消除锐气与妄念,一切纷争都得以解决。为人处事,一切不为太过。此心此身,始终是“用之或不盈”。以合于“道”的观点看待世间一切,喜怒悲欢得以调和,不论美丑善恶、荣辱贵贱,取而代之的是不卑不亢,是清醒觉悟。
道家对于“和其光,同其尘”两句,尤为重视。魏伯阳所著《参同契》中有“被褐怀玉,外示狂夫”句,是说腊仿大有道的人往往装疯卖傻,蓬头垢面混迹于尘世。这种思想,后来构成小说中的情节,对民风习俗影响很大,如济公喝酒吃狗肉,乃至武侠小说中的高人隐士,都从“和光同尘”的观念演绎而来,描绘出有道高人的另一面目。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指道的境界清晰明澈。似或存,好像有什么真实存在,主宰着天地万物,大千世界轮竖。后两句似问实答,孕育万物的正是隐而不显的“道”,而不是天帝。因为“道”是永恒的,它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
这是一种较高的“道”的境界,在一片澄澈空明的世界里,似乎有一种主宰万物的力量存在,无法知道它究竟是“谁”?似人非人,似神非神,实在无法比拟。因此,形容它是“象帝之先”,好像是在天帝之前就已存在,可称之为“道”。
大自然奥妙无穷,有着千古不变的规律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好像有人在背后主宰。如果说没有什么在主宰,那么日月星辰的运转,四季轮回的交替,怎么会这样有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并不认为有天帝存在。这里只是个比喻的说法。老子一贯认为,“道”才是万物的根源,假如有所谓天帝存在的话,也毫不例外是“道”的产物。
从上一章“为无为,则无不治”,提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作为对“道”的进一步说明。道是虚无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才成就了万物。而体会到了自然之道的真谛,就可以运用于尘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也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