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小說大全完整版
1. 經典民間故事短篇大全
【 #能力訓練# 導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民間故事占據了很大的地位。在許許多多的故事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聽故事的快樂,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下面是 考 網分享的經典民間故事短篇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徐文長的伯父很喜歡他,時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領著徐文長來到一座貼著水面、橋身既窄又軟的竹橋邊,把兩只水桶裝滿了水,對徐文長說:「我想考考你,你能提著這兩桶水過橋,我就送你一件禮物。」
少年徐文長想了一下,就脫下鞋,用兩根繩子把小桶系住,然後再把裝滿了水的木桶放到水裡,就這樣他提著兩根繩子走過了木橋。
伯父還想用一個更難的法子把徐文長難倒。他說:「既然你過了橋,禮物我當然要給你,但必須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禮物。」說著,他就把那件禮物吊到一根長竿頂上,並且告訴徐文長:「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類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橫下來。」
伯父想,這下徐文長就沒有辦法了。
但徐文長摸了摸後腦勺,馬上就想出了取禮物的方法。只見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邊,然後把竹重向井裡放,當竹頂快到井口時,他就順利地拿到了那件禮物。
伯父被聰明的徐文長驚呆了,不禁拍手稱贊:「真是聰明的徐文長啊!」
徐文長到舅舅家做客,半晌才端出一盤菜,卻只一雞蛋,舅舅說:文長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晚來三個月,這個雞蛋就是一碗鮮的雞湯了。徐文長笑道:啊,真是難為你了。
一日,徐文長復請舅舅,半晌,端出一盤竹片,對舅舅說:舅舅啊,真是不好意思,你來的真不巧,要是早來三個月,這盤竹片就是一碗鮮美的竹筍了。
張三李四拜訪徐文長,張三暗將徐文長拉到一邊說:文長兄,今日你若能令李謹兄李四「呱呱呱」的叫三聲,我今天祥遲就請客吃飯塵鉛。徐文長笑道:「此事極易」。
徐文長將張三李四帶到一片西瓜地中,徐文長手指瓜田對李四說:「李兄啊,你看這一片葫蘆長的多好啊。」李四納悶道:「文長兄啊,這明明是瓜嘛,你怎麼說是葫蘆呢。」
徐文長道:「是葫蘆」。李四道:「是瓜」。徐文長:「葫蘆」。李四:「瓜」。徐文長:「葫蘆,葫蘆,葫蘆。」李四:「瓜,瓜,瓜!」
2.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葯材。據說,醫葯事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跟農耕了。
3.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早在明朝,有一條村莊,叫「天馬村」,到明朝萬厲年四十六年,村裡人口增多,食水不足,村民們於是在村前挖了一條河,這條河叫「天馬河」,河挖了以後村裡連續幾年遭災遭禍,不少人家破人亡。
有一天來了一位風水先生,這位大師說:從銀洲湖經金牛頭流來的水是淌金流銀的,但這條河流不合適,河流向東,人物兩空,要保平安,過好日子,就要在河中心造一個「墩」擋水,村民按大師的指點,挖土運泥在河中壘起了一個「土墩」,土墩做好後,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樹枝插在土墩上,幾年後,不知不覺這株榕樹竟長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並引來了成千上萬的鳥類棲息繁衍。
1933年,文學大師巴金先生乘船游覽後嘆為觀止,寫下優美散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從此得名。
小鳥天堂是廣東新會聞名中外的生態旅遊景點,天然賞鳥勝地,它位於新會城區以南10公里的天馬村。
380多年前,河中一個泥墩、一棵榕樹長期繁衍,形成枝葉覆蓋1萬多平方米,樹上棲鳥千萬只,鳥類樹相依,人鳥相處,和諧奇特,世間罕有的一道天然美麗風景線。
歷來深受遊客贊譽的小鳥天堂,2002年重新規劃擴建,並對動、植物自然生態群落加以悉心保護和優化,形成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以獨特的鳥類生態風景為主題,集生態旅遊、文化旅遊、健康旅遊、休閑旅遊於一體,充分展現旅遊新時尚的園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區。
4.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從前,有一個商人養了一隻聰明伶俐的鸚鵡,無論到哪裡,他都會把它帶在身邊。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盤纏被小偷偷了。京城離家很遠,他當時又累又餓,心裡十分焦急。這時,鸚鵡對他說:「先生,你不如把我賣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我們表演一個節目,就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商人說:「我怎麼捨得賣掉你呢?」鸚鵡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渡過眼前的難關啊!」見商人還是不答應,鸚鵡又說:「你拿到錢就趕緊離開,到城東二十里處的那棵大樹下等我就行了。」
在鸚鵡的勸說下,商人來到王爺府附近,和鸚鵡進行了對話、游戲等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不一會兒,消息就傳到王爺那裡。王爺很喜歡鸚鵡,就派人將商人和鸚鵡請進了王府。
王爺問商人:「聽說你有一隻多才多藝的鸚鵡?把它賣給我吧。」商人猶豫著,不肯賣。
王爺就問鸚鵡:「你願不願意住在我這里?」鸚鵡說:「願意!」鸚鵡又接著說,「只給他十兩銀子就夠了,不要多給。」這一下,王爺更高興,馬上叫人拿出十兩銀子給商人,並將他趕出王府。
王爺得到一隻聰明伶俐的鸚鵡,高興極了,就站在鳥籠前逗它說話,聰明的鸚鵡也總講一些恭維王爺的話。王爺很高興,叫人好吃好喝伺候著。鸚鵡吃飽了,叫道:「王爺,我想洗澡。」王爺立即命人用金盆盛來水,又把它從籠里放出來。鸚鵡洗完澡後,一邊梳理羽毛,一邊和王爺說話,王爺笑得合不攏嘴。
不一會兒,羽毛幹了,鸚鵡突然展翅飛走了,只剩下王爺瞪大眼睛望著天空,嘆息不已。
只要運用智慧,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難倒我們。
5.經典民間故事短篇
司馬光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史學家。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機智勇敢。
司馬光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一起在後院玩耍,後院有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常年裝滿水的大水缸。
司馬光七歲那年,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像往常一樣,在後院玩捉迷藏。有個小夥伴跑到假山上藏起來,可是一不小心,他腳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大水缸里。那口大水缸非常深,小孩子掉進缸里肯定會被淹死的。
其他的孩子看見夥伴掉進缸里,嚇壞了,有的孩子嚇得大聲哭喊,有的孩子立刻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幫忙。
這時候,只有司馬光非常鎮定,他從地上抱起了一塊大石頭,用力朝大水缸砸去。大水缸「砰」的一聲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迅速流了出來,而掉進水缸的小夥伴也隨之得救了。
司馬光一下子出了名,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司馬光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一定要冷靜,這樣才能想到解決辦法。
2. 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關於民間故事
1、【篇一】中國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西沂河岸邊,王莊村的東頭有半間草屋,里邊住著忠厚老實的王小。他自幼父母雙亡,孤身一人,靠打柴為生。
這天在山上打柴,見從東南方飛來一隻大鳥,落在半山腰裡,身上發出萬道金光。站一會兒,翅膀一抖就飛走了。王小跑過去,見地下有一枚制錢,便拾了起來放兜里,打完柴,在回家的路上,覺得身熱口渴,就放下挑子,爬上路旁的山楂樹摘山楂吃。樹下來了一老一少,王小聽他們說:
師傅,咱們要枚銅錢干什麼用?
那是寶,用紅絲線栓上放進海里,龍王會請你進去,要什麼他就給什麼。他二人走後,王小從樹上下來,心想: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那鳥可能是鳳凰,這制錢也許就是他們說的那寶貝了。他決心去試試。
王小走了半月到了東海邊,他拿出銅錢,拴上紅絲線拋入海中。海面立時波濤洶涌,海水翻騰,不多時,海里上來兩個分水夜叉,把王小請入龍宮。龍王親自迎接,設宴招待。席間龍王問王小:不知英雄用何法力煮我東海沸騰,王小掏出銅錢遞給龍王,龍王是識寶的:好個鬧海錢,天下只此一枚,真是價值連城啊!王小見龍王稱贊,就說:龍王喜歡,我就送給您了。龍王又驚又喜:謝英雄的饋贈。我龍宮珍寶也不少,隨你挑任你選。王小見一個金絲叭兒狗,脖上套著鈴鐺,搖頭擺尾,蹦蹦跳跳。心想:我要有這性靈作伴,晚上就不孤單了,於是開口道:我很喜歡這只金絲叭兒狗。龍王大驚,臉都變了色。原來這小狗是他最疼愛的公主三娘,她聽說有凡人入宮,纏著父王要看,女孩不便拋頭露面,才變作金絲叭兒狗的。龍王雖然捨不得,可有言在先,不能拒絕,只好答應了。
王小攜著金絲叭兒狗,回家把它放在屋裡。自己和以前一樣,鎖上門,拿了扁擔上山打柴。到晌午回來,開開門一看,桌上放著熱騰騰的飯菜。王小心想是鄰居送來的,吃了又去打柴,回來還是有桌飯菜,一連三天都是這樣。王小好納悶,這天他裝著去打柴,偷偷藏在爛席筒里。天剛晌午,見小叭兒狗打個滾兒,變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過紙疊上,用剪子一鉸,吹一口氣,立即出現一桌飯萊。王小從席筒里鑽出來,女子羞羞答答,向王小說了自己的身世,並說願與王小結為夫妻。王小滿口答應,就在半間草屋裡拜了天地。
三天後的晚上,龍女三娘剪子鉸紙,吹口仙氣,平地里起來錚明瓦亮的摟台殿閣。小兩口住了進去。
這事傳到皇宮里,薛王帶著文武百官來看。這昏王見三娘長得貌美,起了歹心,便對王小說,你在門前打十二眼井,井旁都要有一棵垂柳,井裡都要有兩條半斤重的鯉魚。明天有一樣辦不到,拿三娘頂替。說完拂袖而去,王小犯了愁,三娘說:郎君莫愁,明天薛王來,自然無話可說。
第二天一早,薛王來了,見十二眼井裡魚躍水動,十二*垂柳風吹枝搖。薛王看傻了眼,可他還不甘心,就又對王小說:你院里擺上二十匹馬,都是粉鼻粉眼粉肚皮,馬上都坐俏佳人。今天我不走了,住你客廳,明天我起來就看。王小一看三娘的眼色就答應了。三娘擺酒宴招待薛王臣君,薛王吃飽喝足就睡了,天明醒來,見和他要的一點不差,馬咴咴地叫,在院里兜歡子。薛王難不倒王小,雖然心裡不悅,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回去。三娘上前說道:薛王,民女貢獻一玩物,不知中意否?說著遞過去拳頭大、狀如鼠的小動物。薛王一看,著實喜愛。問道:它是何物?怎麼喂養?三娘說:它叫禍,只吃生鐵喝香油。薛王想:香油有的是,生鐵更不在話下。於是帶禍回宮。
薛王派專人喂禍,那知這小東西越長越大,越吃越多,城的生鐵吃光了,香油喝凈了。薛王下令向全自徵收,後來全國的也吃光喝凈了,薛王沒了法,叫人把禍牽出去扔了。誰知禍大城門小,牽不過去,薛王又叫把禍殺死。誰料一百個勇士發聲喊,持刀向禍刺下時,刀口噴火,立時烈焰沖天,薛王和他的大臣抱頭鼠竄,王宮也化為灰燼了。
後來,薛王征調民夫,排成長隊,把拆薛城圍牆的舊磚手遞手地傳到兗州,蓋起了兗州府。這就形成了一句歇後語,拆了薛城蓋兗府--手遞手。木石鎮的落鳳山,在這個故事之前叫東山,王小東得寶,證明那鳥是鳳凰,從那人們就把東山改叫落鳳山。
2、【篇二】中國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相傳在很久以前,滕縣這個地方非常美麗富裕,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忽然有一天,變得天昏地暗,劈雷閃電,大雨下個不停。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玉皇太帝把一條犯了天規的白龍貶下凡間。但它執迷不悟,仍然不守規矩,危害百姓。
老百姓們不知老天爺為什麼發怒,都紛紛在家裡燒香磕頭,請老天爺別再下雨了。正當人們苦苦哀求的時候,那條惡龍在雨中現身了,只見它張牙舞爪,惡狠狠地對老百姓們說:如果人們不把豬、牛、羊送到它說的地方,它就要興風作雨,淹沒莊稼。百姓們害怕,只得答應了它。那惡龍見答應了它,便收了法術,等待美餐去了。
等惡龍走後,百姓們只好把牲畜送去,年年如此。沒幾年牲畜都叫惡龍吃光了,惡龍還是天天要,而且飯量越來越大。老百姓唉聲嘆氣,愁眉緊鎖,但又沒有一點辦法。
有一天,有個白鬍子要飯的老頭來到這里,聽人們說了這件事,便對百姓們說:這是一條惡龍,不能再叫它作惡了,要除掉它。人們聽他這么一說,都很高興,但馬上又猶豫起來了:就這么個年老的老頭,能把惡龍除掉嗎?可不能害了他呀。老頭沒等人們說出來,好象看透了他們的心思一樣,堅決他說:我是有辦法除掉它的,只要你們今晚把牲畜、好酒多送些就行了,不要為我擔心。
等天黑了,也就是該給惡龍送飯的時候了,人們就按老頭說的做了。那惡龍肚子正餓,見了這么多的東西,張嘴便吃、便喝,那真是風卷殘雲,不一會兒就酒足飯飽,呼呼地睡著了。這時,老頭從人群里走出來,伸手從衣抽里掏出個象小手指般的塔,向著那龍便罩了下去。說也奇怪,那塔見風就變得很大了,一下於把龍罩住了,那惡龍還在做美夢呢。
人們見了這情景,都驚呆了,等他們想起來謝謝老頭的時候,老頭已經不見了。他們四處呼喊,只聽頭上有人說話,抬頭一看,正是那老頭兒,人們便呼啦一下全跪下磕頭。就聽老頭在半空中說:我是玉黃大帝派來除掉惡龍的。那惡龍被塔壓住了,它永遠也不會作惡了。你們以後就放心種莊稼,好好過日子罷。說完就不見了。
這就是龍泉塔的來歷。
3、【篇三】中國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在唐朝時候,有一年的中秋節夜裡,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照得滿世界晶亮晶亮。
半夜時分,靈隱寺里的燒火和尚德明,起身到廚房去燒粥,聽見了一陣滴滴答答的聲音,覺得很奇怪,望望窗戶,月亮明光光的,哪裡來的雨聲呢?於是他就開門出去,仰頭望望,見有無數珍珠般的小顆粒兒,從月亮里紛紛落下來,掉在寺邊的山峰上。他看著看著,等那小顆粒兒落完了,就來到山峰去尋找。尋一粒,拾一粒。尋一粒,拾一粒……那小顆粒兒都有飽飽綻綻如黃豆那麼大,色彩多樣,真好看呢。他拾呀拾呀,從半夜拾到大天亮,拾了滿滿一兜。
第二天清早,德明和尚把夜裡拾來的那些小顆粒兒拿去給智一老和尚看,問他這是什麼東西。智一老和尚細細看了一會,說:月宮里有一株大桂樹,還有個莽漢子叫吳剛。他一年到頭砍這株桂樹,但總是砍不斷。有時使勁過大了,就會把桂子震落下來。說不定這就是月宮中落下來的桂子呢!
德明和尚聽了很高興,說:師父,我們把它種起來,讓大家見識見識月宮里的桂樹,聞聞月宮里的桂花香。
於是,他們便把那些色彩多樣的小顆粒兒種在寺前寺後的山坡上,過了些天,居然發出了芽;到一個月,芽又長了一尺多高的小樹苗,抽出了翠綠的葉子。
這月宮里的桂樹,長得可真快呀,一月長一尺,一年高一丈,到第二年的中秋節,就長得又高又大,每株樹上開滿了小花朵兒,有橙黃的,有凈白的,有緋紅的,什麼色彩都有。德明和尚就按照桂花的不同色彩,把它叫做金桂,銀桂,丹桂……從這時候起,西湖四周就有各種各樣的桂花了。
現在,靈隱寺旁邊有一個山峰,叫月桂峰,傳說就是當年月宮落下桂子的地方。
4、【篇五】中國民間故事大全閱讀
從前,西湖叫做金牛湖。
那時候,這湖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著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的土地。周圍的老百姓都在那裡種著莊稼,用湖水來灌溉,稻穗兒長得圓溜溜的象一串一串的珍珠。農閑了,大家就湖上打魚撈蝦。人們和睦相處,過著安樂的日子。
在這湖底,住著一條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地淺下去,湖裡的金牛就出現了:老遠的就能看見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頭和翹起的雙角,它嘴裡吐出一口口大水,湖水立刻又漲得滿滿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來已經九九八十一天沒有下雨了,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硬得象石頭,裂縫有幾寸寬,嫩綠的秧苗都枯黃了。老百姓乾渴得眼睛凹進去,渾身沒勁。他們天天盼望金牛出現。
一天早晨,正當大家站在湖邊盼望金牛的時候,突然傳來哞的一聲,只見金牛從湖底破土而出。它搖搖頭,擺擺尾,口吐大水,霎時間湖水又漲滿起來。
老百姓喜得流出了淚水,正在感激金牛,金牛抬起頭,閃著亮晶晶的眼睛,哞地叫了一聲,又隱沒在湖中了。
這件事很快地傳開了。地保傳給衙役,衙役又報告了錢塘縣官。縣官一聽,捧著肚子笑呵呵地說:
這真是一件活寶貝,要是把它拿來獻給皇帝,一定能陞官司發財!當下吩咐手下人,趕緊去把金牛捉來。
那些衙役、地保匆匆跑到了湖邊,抬頭望望,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裡有金牛?問問附近百姓,大家一見是衙門里的人,不是說沒看見,就是悄悄地避開了。
衙役們沒法可想,只得回報了縣官。縣官心裡生氣,拈著八字鬍須,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條壞主意。他對手下人說:既然如此,就把老百姓都去叫來,把湖水車干。誰不來,就斬誰!
住在湖邊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被趕來了。他們在縣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車,含著眼淚車湖水。
車啊車的,一連車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最後那一天,終於把湖水車幹了。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地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