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荒誕小說名字大全
① 荒誕的兒童文學作品有哪些
「荒誕」一詞源於拉丁語sars,最初指音樂中的不和諧」、嚇協調」,現引申為人與人之間不能溝通或人與環境之間的根本失調。
英美文學中有影響的荒誕作品有《貝克特的等待戈多》、馬爾克斯的佰年孤獨》、尤奈庫斯的塔拉納教授》等,它們多反映成人的生活。
② 西方荒誕文學有哪些代表作
荒誕派文學,是西方二十世紀的後現代主義文學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戲劇創作。
它採用荒誕的手法,表現了世界與人類生存的荒誕性。荒誕派戲劇於五十年代初誕生於法國巴黎,隨後在歐美各國產生了廣泛影響,統治西方劇壇長達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衰落。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達莫夫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1953)、《塔拉納教授》(1953)、《大小手術》,
尤內斯庫的《禿頭歌女》(1950)、《椅子》(1952),熱內的《女僕》(1947)、《陽台》(1956)、《黑人》(1958)
愛德華·阿爾比《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
③ 有哪些經典荒誕短篇小說值得推薦
《飢餓藝術家》卡夫卡
表演飢餓,最早的行為藝術,跟現在一樣,很少能吸引別人認真的關注。
《「搞定」夫婦》林·拉德納
將愛心泛濫者寫到極端。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馬爾克斯
被美好喚醒的人們。
《1870年的氣球飛行》史蒂文·米爾豪瑟
熱氣球下的世界。
《阿內西阿美女皇後》
傑出的循環。
《艾皮凱克》馮尼格
機器人和愛情。
《安陽》馮唐
試圖重現創世之初。
《艾德沃坦夫人》巴塔耶
放盪不羈。
《柏林之圍》
理想和現實的沖突。
《扳道夫》阿雷奧拉
荒誕的火車,絕佳諷刺。
《寶貝兒》契訶夫
完全依附於愛情,而不是愛人。
《鼻子》芥川龍之介
可憐的自尊。
《趁生命氣息逗留》羅傑·澤拉茲尼
機器人重創世界。
《水月》川端康成
描寫極細膩。
《穿牆記》馬塞爾·埃梅
奇人。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春上村樹
擴大概念。
《逮香蕉魚的日子》塞林格
戰後人的精神創傷。
《地球上的王家莊》畢飛宇
詩意寫愚昧。
《地獄變》芥川龍之介
不瘋魔不成活。
《斷魂槍》老舍
時代變更後的失落。
《二路電車》馬哈姆德·台木爾
尋常愛情。
《封鎖》張愛玲
逢場作戲。
《南方高速公路》科塔薩爾
類似《封鎖》,稍廣博。
《狗日的糧食》劉恆
中國農民。
《好心的中士》塞林格
更美麗的真實。
《河的第三條岸》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
父親的個人理想。
《黑幫老大》希區柯克
就懸疑性來說,希區柯克勝過歐亨利太多。
《紅死病的假面具》愛倫坡
沉著、剋制的懸疑。
《猴爪》W·W·雅克布斯
鋪墊結實,結局妙。
《換妻記》胡·何.阿雷奧拉
成人童話。
《婚宴》王祥夫
豐盛的婚宴。
《威克菲爾德》霍桑
跳脫出自己生活。
《江邊紀事》高軍
小說式散文。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
意料之外。
《狙擊手的一個早晨》 弗拉基米爾·索羅金
心驚動魄。
《巨翅老人》馬爾克斯
有翅膀,就有飛翔的可能。
《巨蟒》杜拉斯
陽光下有形的吞食和陰影里無形的吞噬。
《乞力馬扎羅的雪》海明威
夢接近於現實。
《十八歲出門旅行》余華
社會規則。
《教長的黑面紗》霍桑。
人人都只向大眾呈現了部分自己。
《近視眼的故事》卡爾維諾
是否戴眼鏡成了悖論。
《孔乙己》魯迅。
湊起來的形象異常飽滿。
《苦惱》契訶夫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老婦與貓》多麗絲·萊辛
城中流浪。
《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池莉
漢口夜生活。
《理發》林·拉德納
理發師的獨白。
《立體幾何》麥克尤恩
源於《零側曲面》,更豐滿。
《烈火平原》胡安魯爾福
戰爭全過程。
《羅馬驚艷》希區柯克
和《猴爪》有一拼。
《馬口魚》張萬新
虛構的真實。
《螞蟻》鮑里斯·維昂
戰爭的諷刺。
《瓶裝地獄》 夢野久作
不同順序,不同的解讀。
《太陽鳥》 尼爾.蓋曼
美食家和傳說中的鳥。
《歌利亞》尼爾蓋曼
黑客帝國。
《西西里檸檬》皮蘭德婁
忘恩負義。
《七層樓》迪諾布扎蒂
死亡的誘引。
《出埃及記》恰克·帕拉尼克
亡命天涯。
《冬日之旅》喬治·佩雷克
對歷史的誤解。
《青魚》拉克司奈斯
看天吃飯。
《情書》岩井俊二
過於完美的巧合。
《色戒》張愛玲
平靜下面的動盪。
《獅子頭》張大春
另一種江湖。
《受戒》汪曾祺
純真的美,同樣不染世俗。
《四把藍色椅子》哈尼夫·庫雷西
愛情中的難堪。
《太陽與陰影》皮蘭德婁
三起三落。
《巴比倫塔》特德·奇昂
天空的盡頭。
《王佛保命之道》尤瑟納爾。
現實即畫。
《罕福之行》威廉薩洛揚
完美的對話。
《我們看菊花去》白先勇
殘酷的愛。
《籙竹山房》吳組緗
鬼屋。
《午餐》毛姆
高級黑。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花》福克納
自私的愛情。
《蕭蕭》 沈從文
凄美的鄉村生活。
《小徑分叉的花園》博爾赫斯
時間迷宮。
《雪中的獵人》 托拜厄斯·沃爾夫
見風使舵。
《一場不算嚴重的蝗災》多麗絲萊辛
蝗災麗景。
《一天》陳村
一天是重復的。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大概也能看作小說。
《嬰寧》蒲松齡
沒心沒肺。
《遊仙窟》張鷟
古人逛窯子。
《阿拉比》喬伊斯
幻夢的破滅。
《再見爸爸》約翰·契弗
與虛偽道別。
《雞蛋》舍伍德安德森
生活的勝利。
《安東諾夫卡蘋果》蒲寧
全方位庄園游覽圖。
《這次我演什麼角色》庫特·馮尼格
人生如戲。
《南方》博爾赫斯
夢和現實的分界。
《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冰山效應。
《瘋狂時期的大海》馬爾克斯
這是《百年孤獨》短篇版。
《公道》福克納
詳盡有趣的歷史描述。
《魔法外套》迪諾·布扎蒂
有得就有失。
《距離》卡佛
極簡主義。
《不值一文的老奶奶》布萊希特
自己的生活。
《射象》喬治奧威爾
違心的事。
《最後一名》埃梅
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④ 推薦幾本表現派、荒誕派的短篇小說集,和代表作家
「表現主義」作為一種藝術傾向最先出現於繪 畫領域。1905 年成立於德國德累斯頓的一個畫家集團 「橋社」以及1911 出 現於慕尼黑的另一個畫家集團 「青銅士」是表現主義的先驅,「青銅士」集 團中的康定斯基是表現主義繪畫中的傑出大師。
1914 年前後表現主義文學運 動在德國興起。它首先出現在戲劇領域,最早的兩位表現主義作家是蓋歐爾格·凱撒【主要作品有: 《從清晨到午夜》(1916年)、 《煤氣》 (1918—1920)、《珊瑚》(1918)、《並存》(1923)、《謠傳》(1924)、 《士兵塔納卡)(1940)、《八音盒)(1943)】和 思斯特·托勒【主要作品:《轉 變》 (1919)、 《群眾與人》(1921)、 《機器破壞者》(1922)、 《亨克 曼》(1923)】。也有人認為:表現主義作為文學流派盡管出現在 1914 年前後的德國,但表現主義的先驅可追溯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 (1849—1912)。他的《鬼魂奏鳴曲》(1907) 情節怪誕,人鬼同處一室,是表現主義 和象徵派的共同源頭
。
一戰後 (20 年代),是表現主義的鼎盛期。在捷克,有恰佩克 (1890—1938),代表作 《萬能機器人》;在奧地利,則是卡夫卡,在美國,有表現主義戲劇大師尤金·奧尼爾 (1888—1953),作品有 《天邊外》、《榆樹下的家》《毛猿》、《瑪斯王》、《悲掉》等。
20 年代末和30 年代初,表現主義 開始衰落,但它對後來的文學,尤其是50 年代產生的荒誕派戲劇有很大 的影響。
首先提出荒誕派戲劇這一流派概念的,是英國文學批評家馬 丁·埃斯林。在其 《荒誕派戲劇》一書中,他首次給這個流派冠以「荒誕派」 名稱,改變了人們以往將其籠統地稱之為先鋒派的情況。荒誕派作為一種文學潮流,最大的成就在於戲劇,其代表作家如下
在法國的是
1 ,塞繆爾·貝克特 (1906——),愛爾蘭人。最著名的即1952年的《等待戈多》它不是荒誕派戲劇的第一個劇本,卻最先引起了轟動,使之名聲大振。除此之外,貝克 特的劇作還有 《結局》(1957)、《啞劇》(1957)、《倒下的人們》(1957)、 《克拉普最後的錄音帶》(1959)、 《屍骸》(1959)、 《啊,美好的日子》 (1961)、 《卡斯康多》(1963)、 《啞劇》(1964)
2 ,尤金·尤涅斯庫 ,羅馬尼亞人。代表作《禿頭歌女(1950), 另外的劇作有《椅子》(1950)《阿美迪式脫身術》(1954)、《新房客》(1957)、 《犀牛》(1959)、 《飢與渴》(1966)、 《可怕的妓院》(1974)等。作品大致用支離破碎、荒誕無稽的舞台形象表現物質對人的壓迫。
3, 阿爾圖爾·阿達莫夫 (1908——1970),生於高加索。受二戰創傷甚大。作品,《滑稽模仿》。《侵犯》(1950)、《大手術與小手術》(1950)、《塔 拉納教授》 (1953),以及 《彈子球機器》(1955)。
4 ,讓·熱奈 (1910——1986),法國人。1947年,他 創作 《女僕》獲得極大名聲,還有《嚴加 監視》 (1951)、 《陽台》(1956)、 《黑奴》(1959)、 《屏風》(1962)
在法國之外的是
5,哈羅爾德·品特 (1930——),英國戲劇家。作品有《送菜升降機》 (1957)、生日宴會》 (1958)、 《看管人》(1960)、 《侏儒》(1961)、 《搜集證據》(1962)、 《茶會》(1965)、 《虛無鄉》(1975)等
6 愛德華·弗蘭克林·阿爾比 (1928——)美國劇作家。1958 年,他寫作 《動物園的故事》,1960年搬上舞台後,引起轟動,是荒誕派戲劇在美國的代表人物。這之後,又創作了 《貝西·史密斯之死》 (1960)、 《美國夢》(1961)、 《誰害怕弗吉尼亞·吳爾夫?》(1962)
以上人名,作品名的翻譯或與其他的不同。
上面的介紹是我根據幾本文學史編輯的,所提到的作家中我只片段的接觸過卡夫卡,斯特林堡,尤金·奧尼爾,因此,具體的總體評價就談不上了。我看過《荒誕派戲劇選》和相關的資料,像《等待戈多》《結局》《啊,美好的日子》《大手術與小手術》《新房客》《禿頭歌女》《犀牛》《阿美迪式脫身術》《女僕》《彈子球機器》《誰害怕弗吉尼亞·吳爾夫?》等皆是珍品。荒誕派的劇作要是有可能,應該是每一篇皆看的,滑稽可笑和恐懼心酸,異化和無路可去,唯有如是形容了
老兄看過卡夫卡了,可以去看下尤金·奧尼爾,在我心中,他是一個偉大的劇作家,
希望有所幫助
⑤ 西方荒誕文學有哪些代表作
我認為最經典的一定是《變形記》吧。高中課文里還有片段呢,足以說明它的厲害之處啊。主人公格里高爾因無法承受生活的重壓變成了一個甲殼蟲,最終被社會和家人無情的拋棄。作者通過人變成甲克蟲這一離奇現象,說明人被異化了,探討了現代社會中的荒誕。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人變成臭蟲」這一設定是最荒誕的。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絕不可能發生,的確夠荒誕。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自己一覺醒來發現父親變成了一隻小貓,我們會想什麼?也許大部分人首先會想「它是不是我父親」,確認父親真的變成小貓後一定會想「為何父親會變成小貓」以及「如何能讓他變回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