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金庸小說大全
❶ 金庸小說最好看排名
金庸小說最好看排名分別是《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連城訣》《俠客行》。
1、《鹿鼎記》
天龍八部之後,在武俠小說的領域之中,大匠如金庸,也有難以為繼之苦了。所以俠客行只是在表現幾個新的觀念上有突破,其餘方面,成績平平。俠客行可以看做是天龍八部後的小休。
❷ 推薦幾部金庸的小說
金庸是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作品暢銷中外。以下是幾部經典的金庸小說推薦:
1.《天龍八部》:被譽為金庸小說中的巔峰之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情節復雜,文筆流暢,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2.《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以「愛國、忠誠、誠信」為主要主題,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深刻,敘述手法獨到,目前已被改編成多個版本的電襲塵視劇和電影。
3.《笑傲江湖》:是金庸「書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劇情緊湊、情節跌宕,人物形象鮮明,被譽為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4.《倚天屠龍記》:是衫禪鬧金庸「天龍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引人入勝的或罩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語言技巧使這部小說成為了許多讀者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5.《鹿鼎記》:是金庸所寫的歷史武俠小說,是金庸「笑傲江湖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全書活潑、生動,語言詼諧風趣,人物個性鮮明,對中國明朝晚期的社會、文化、政治都有著深刻的描述。
以上是幾部經典的金庸小說推薦,每一部小說都有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值得閱讀。
❸ 金庸的小說有哪些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金庸除越女劍以外的14部小說的首字合稱。
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昌吵耐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
(3)好看的金庸小說大全擴展閱讀:
金庸先生的小說,經歷了兩度修訂,總共有三個版本。
自1955年於香港《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於《明報》刊載完《鹿鼎記》為止,不論是報上的連載,或是結集成冊的初版本金庸小說,在讀者群中統稱為「舊版」,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後,金庸以十年的時間,細耐春細修訂舊版小說,後來在遠景與遠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訂後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讀者口中的「遠景白皮版」、「遠流黃皮版」、「遠流花皮版」),有些讀者在提到金庸舊版小說時,都以為是遠景的版本,事實上,遠景的版本與遠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裝幀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將「新版」修訂為「新修版」時,讀者發出的反對意見幾乎都是批評金庸「改變了共同回憶」;回想當年,在「舊版」修訂為「新版碰純」時,倪匡等舊版讀者也對金庸提出過類似意見。歷經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說終於在2006年7月全部面世。有心的讀者在現時可以讀到三種版本的金庸武俠小說。
❹ 有什麼好看的金庸武俠小說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共計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兩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凱衫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皮斗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
《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
金庸武俠小說分析:
按照金庸先生自己所說的,《鹿鼎記》才是他最喜歡的一部小說。因為武俠一直是成年人的童話,而《鹿鼎記》有了非常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向,那就是整部書沒有一個立得起來的大俠,男主韋小寶更是一個猥瑣的投機分子。
金庸用韋小寶這種人的成功,訴說了武俠已經死了,現實生活中沒有大俠,更多的盯握腔就是小人。
❺ 金庸有哪些著名的小說
金庸於31歲時(1955年)創作出了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最後一部《越女劍》則創作於1970年,15部長短篇小說寫了15年(《鹿鼎記》於1972年連載完畢後,48歲的他宣布封筆)。其後,金庸又花了10年功夫,對作品進行逐字斟酌的全面修訂,終於完成了15部共計36冊的《金庸作品集》。
金庸小說全集一共15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他們分別是: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雪山飛狐》前傳
雪-《雪山飛狐》(1959年)--《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連-《連城訣》(1963年)--強烈批判社會私慾、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後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射鵰三步曲",有前後聯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異(分別是儒俠、道俠、佛俠),是"俠之大者"的詮釋作。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附錄:袁崇煥評傳)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飛狐外傳》
舊版
袁紫衣的父親名叫鳳人英。
結尾時,袁紫衣將駱冰的白馬留下轉交給了胡斐,而她卻一個人獨自離去,留下無限的愁悵!
新版:
袁紫衣的父親叫作鳳天鍵納者南;
結尾時,是胡斐讓袁紫衣騎上白馬,袁紫衣搖頭,悄然上馬,緩步西去。從而使得白馬「不由得縱聲悲嘶,不明白這位舊主人為什麼竟不轉過頭來。」
最新版:
飛狐的結局多了些修飾,快結束時茄察,胡斐在父母墳墓前,碰到南蘭那一幕,變成了袁紫衣把南蘭劫持給胡婓;
主角胡斐初戀對象,更是變成了馬春花。在書中的第三章中,補寫一段馬行空教徒弟、女兒練通臂拳,而後練習疲倦的馬春花睡在稿薯草地上,讓胡斐偷看到了「她高聳的胸部、還有露出的肚兜、裸露的肚子、小腿、手臂……」繼而引起胡斐對少女美麗胴體的遐想,還想親親這么美貌的姐姐;
雨夜湘妃廟,袁紫衣為救鳳天南而與胡斐大打出手,讓胡斐一招抱住袁紫衣,卻因袁紫衣一聲:「放開我!」而鬆手;
「天下掌門人大會」上,鳳天南被湯沛揭發暗射銀針。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舊版與新版,沒多大差別。
最新版:多了些臟話,剛開始時,曹雲奇罵了一句「***!」,其他人物如陶子安、殷吉、阮士中的話,也比較糙;還有增加了一些文字的潤飾,提到了胡斐少年時候的兩位紅顏知己的結局:一位出了家、一位為己犧牲。
雪山飛狐
《連城訣》
舊版:書名為《素心劍》,書中的劍譜亦為「素心劍譜」;
新版:改名為《連城訣》,書中的劍譜亦為「連城劍譜」;
最新版:
詳細介紹了大寶藏與吳六奇的關系:原來六朝梁元帝的寶藏,後來被一個高僧發現了。那高僧把寶藏所在地編成密碼寫入了「唐詩選輯」,並想將此送給吳六奇作為反抗清廷的經費。這就使得只有會「唐詩劍法」的人:高僧、吳六奇、梅念笙,才能破解密碼。可惜吳六奇過早的被歸辛樹誤殺了,選輯也因此落入梅念笙手中。這也間接點明了吳六奇與梅念笙之間的關系;
增加了戚長發說出如何在師兄弟三人相互嚴密監視下,仍在客棧中盜走連城劍譜的過程;
將連城訣中「西藏」血刀門改為「青海黑教」血刀門。
水笙變得更加漂亮,對狄雲的感情也更有跡可循。
花鐵干更加齷齪下流。
喇嘛照例從西藏的改成了青海的,連帶著雪山雪谷都挪了窩。
❻ 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1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凡有華人處,皆能讀金庸」,如此描述並不誇張。「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將金庸代表作的名字概括的這句話,也早就膾炙人口,被人銘記。在今天,能有如此高知名度和榮譽的文化人物,已經非常罕見。金庸先生的成就並不只在文學上,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這些稱號都證明了他在當代崇高的文化地位。
金庸小說的讀者群體之廣、對現實生活影響之大,恐怕很難再被後人超越。因為,金庸的一生,也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波瀾壯闊的一個世紀,他的離去,會讓人產生「大師遠去,再無大師」的感慨,也會讓人對過去中國武俠小說以及通俗文學的發展,有一個蓋棺論定式的評價。
金庸先生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他連接了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不同時期,他的作品超越了時代,已經成為華人圈內外的`文學經典。在外國並不了解中國現代文化狀況的時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張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響力。能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恰恰說明金庸的獨到之處,也是其作品的永恆與經典之處。
陳平原先生在研究武俠小說的專著《千古文人俠客夢》中提到,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超越雅俗的。而且,武俠的精髓在於「俠是靈魂,武是軀殼」,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心,產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於他通過武俠書寫人性、展現歷史,這和那些人類歷史上的文學經典一樣,守護著那些恆久不變的價值觀,這也是其成為經典的精神所系。
金庸先生去世,對武俠小說和通俗文學界而言,是一個時代結束的標志。但是,對更多關注中國文學、文化的民眾而言,金庸先生的作品會成為永恆的經典,其價值和影響力在未來會得到更大的彰顯。
金庸的15部小說2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射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歷年來其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也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贊。
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有政論、散文等。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共創作了十五部。
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接著延燒到台灣,其後是在中國大陸造成影響,可說金庸熱潮燃燒至整個華語圈。近年來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來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除了文學界,金庸也涉足傳媒界多年,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其後調任《新晚報》副刊編輯。金庸1959年創辦《明報》,直至1993年退出報業管理層。他也多年為明報撰寫社評,「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為美談。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夠體現其歌頌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側面批判非正義性的戰爭,痛斥以強欺弱的民族霸 權主義,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讀過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夠了解到他對少數民族的英雄極為偏愛,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體現博大的胸襟,展現其肝膽之俠義風范,而跌宕起伏的劇情又能夠凸顯出金庸先生關於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從外在裝飾與內在滲透,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完善的表現出來。他不僅寫傳統武林世界,還寫俠士之義氣,這些屬於民族傳統特質,字里行間流露出傳統文化色彩。他描寫英雄除暴安良,出於公義之心;描寫有所不為,出於羞惡之心;描寫挺身赴難,出於是非之心,濃厚的傳統道德觀體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體現著濃厚的現代精神,他將俠義精神從單純的哥們義氣提升到「為國民俠之大」的高度,突破舊武俠小說觀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從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細選出10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濃重的祖國文化之精髓。
❼ 金庸的經典作品有哪些
有《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鹿鼎記》、《笑傲江湖》等。
1、《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2、《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龍記》以安徽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
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該書表達了作者既反對異族侵略,也反對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3、《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是當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該作品共十回,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
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這部小說有兩個重大的線索,屬雙線結構,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4、《鹿鼎記》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年-1972年間,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
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
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思想,表現了民族統一的思想。
5、《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
小說以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沒有設置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斗爭。
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庸
❽ 金庸小說哪本寫的最好看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橫批:越女劍。
十四本小說都很精彩,飛,是指的《飛狐外傳》;雪,指的是《雪山飛狐》;連,指的是《連城訣》;桐帆天,指的是《天龍八部》;射,指的是《射鵰英雄傳》;白,指的是《白馬嘯西風》;鹿,指的是《鹿鼎記》;笑,指的是《笑傲江湖》;書,指的是《書劍恩仇錄》;神,指的是《神鵰俠侶》,俠,指的是《俠客行》,倚,指的是《倚天屠龍記》,碧,指的是《碧血劍》;鴛,指的是《陵念鴛鴦刀》。江湖人稱:十四天書。
就文學性而言,最值得一讀的無疑是《天龍八部》,寫出了人間百態,眾生皆苦;也塑造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英雄蕭峰,場面的描寫很壯觀,表達的思想也是深刻的。
如果就創新性而言,那就是《鹿鼎記》和《白馬嘯西風》。《鹿鼎記》塑造了一個不同凡響的另類主角——韋小寶,不是大俠,但貴在真實和有趣;《白馬嘯西風》的文筆恬淡,少了江湖復雜劇烈的紛爭,更加註重表現人物的心理情感,也是難得的以女人為主角的小說。
如果就輕松點的閱讀來說,《鴛鴦刀》絕對是最好看的,融入了一些無厘頭的喜劇和戲劇沖突,讀來令人開懷大笑。
以上,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尺輪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