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段落摘抄大全
『壹』 推理經典小說
我的文檔里全部多是推理小說,但是還差好多沒看
看過的:
阿加莎《羅傑疑案》《無人生還》《死亡約會》(不過這部有點羅嗦)
福爾摩斯系列的《四簽名》
橫溝正史《本陣殺人案》《惡魔吹著笛子來》《女王蜂》他的文筆有點陰郁我覺得。
都很經典
另外著重向你推薦東野圭吾的作品!我看過《放學後》《嫌疑犯X的獻身》《惡意》《白夜行》任何一部都不會讓你失望的!看完後覺得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白夜行》心理脆弱的最好別看。。。我看完了就哭半天。。。人性的黑暗。。。
還有國內作家的
雷米的《第七個讀者》《心理罪》《教化場》 和強烈推薦,好看!
對了樓主,我文檔里有現成的TXT格式的很多推理小說,你要的話我可以發給你。。
『貳』 誰知道要怎樣寫好推理小說啊短篇的。越詳細越好!
推理小說創作經驗談(1)——短篇小說中的詭計構思和布局
文/段一
承蒙《推理志》主編水爬山先生的約稿,在下得以系統的談一下推理小說的創作經驗。其實以筆者淺薄的作文經歷來談這樣一個深刻的話題,未免難以服眾,因此只將一點感想與經驗與大家分享,歡迎指正。
關於短篇推理小說的詭計問題,由於短篇小說的字數不多,在敘述時必然不能鋪張得太寬泛,因此在詭計的選擇、構思、使用上都有一些獨特的要求。
一、詭計模式的選擇
1、懸疑還是解謎?這是一個問題。
以懸疑為主還是以解謎為主,這是一個在推理小說寫手中爭論已久的問題。筆者的觀點是,縱然懸疑和解謎是兩種各有特色不分上下的寫作方式,但在短篇小說中,詭計本身的懸疑性必須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
短篇小說的字數一般在兩萬字以下,在這樣的字數范圍里,單純以邏輯性詭計布局似乎太過困難,如果強行使用,可能會導致文章進度過快,甚至會使小說虎頭蛇尾。
另一方面,短篇小說篇幅的局限性還要求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的心,在這樣的條件下,懸念的作用就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當然作者仍然可以在短篇小說中使用一個解謎性強的詭計,但最好仍然要有懸念相輔助。
2、懸念的替代品——幽默小說、殺意小說,等等。
如果認為在懸疑性的塑造太過苦難,可以嘗試其他特別途徑,比如穿插幽默氣氛,寫殺意小說(通常是以罪犯為視角描寫)等等。
在這里筆者需要澄清一點:也許有很多讀者或寫手認為強調懸念或另闢蹊徑的寫殺意小說都會使推理小說喪失本格特徵,筆者需要說明的是,本格以解謎至上為前提,但在這前提下嘗試多種創作方法並非不可取,短篇小說的特點使我們創作推理小說時採取多樣路徑更能招讀者喜歡,也會讓文章更有樂趣。筆者並非否定解謎,在介紹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創作方法時,筆者會更突出解謎的重要性。
二、詭計的構思
對推理小說新手來說,推理小說的核心——詭計的構思是一大難題,筆者在最初進行創作時也在相當長時期被此所困,現在僅介紹一些基礎性的做法,供各位分享:
1、閱讀大量的推理小說,多總結、多模仿、多思考。
這一點是基礎中的基礎,是推理小說創作之初不可忽略的步驟,對此想必筆者不需多做解釋。
2、新手在創作小說時,應避免設計挑戰性太強的詭計。
對於推理小說新手,不要妄圖「一口吃個大胖子」,一開始便創作大型的詭計容易使自己遭受難以想像的挫折。像密室殺人、復雜的不在場證明、歷史推理等對創作經驗要求比較高的詭計,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在最初創作時最好不要涉及。
依據本人的經驗,希區柯克式的以懸念至勝的小說和密碼推理小說是新手最先可以嘗試的詭計,事實上,筆者最初就是以創作這兩種小說起家的(笑)。懸念小說相較詭計而言,更以情節和結尾取勝,所以這種小說容易討巧讀者,而且即使是案件本身不夠嚴謹,讀者也不會太追究。密碼小說的主觀性強,較易構思;另一方面,由於密碼本身的特點,詭計的設置較少有案發環境和案發時間的限制,所以作者在創作中不必有太多的包袱,只是發揮抽象思維即可。
3、詭計構思的三步驟:設想場景、發散思維、優化細節。
設想場景,即為案件虛構一個發生的場合(包括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特定的人物三方面);發散思維,即根據已設想的場景,綜合利用時間與空間的特點進行想像與聯想,從而構思出與設想的場景相符合的詭計來;優化細節,即在已構思好的大體詭計輪廓上,修改事先設置的場景,包括修改時間、空間,增刪人物等,以使場景與詭計更切合。
這樣解釋太抽象,現在以例說明:
第一步:閉上眼睛,隨意想像一個特殊的場景,可以是深山藏古宅,也可以是街道配路燈;可以是秋風掃落葉,也可以是春風吹又生。場景的想像沒有任何要求,關鍵在於接下來的發散思維。現在假設我們設想了一個類似於綾辻行人小說《鍾表館幽靈》中的場景:掛有幾百種不同鍾表的別墅,同時可設置四個當事人,一個死者,三個嫌疑人。
第二步:根據已設置好的場景的顯著性特點進行聯想,聯想步驟可按如下進行:
掛有幾百種鍾表的別墅——鍾表——時間——死者死亡時間——不在場證明——通過改動鍾表來混淆死亡時間,替自己製作不在場證明。
還可以進行如下聯想:
掛有幾百種鍾表的別墅——鍾表——時間——數字——密碼——別墅主人藉助鍾表留下的信息暗示自己埋藏於某位置的遺產。
第三步:修改已設置的場景以配合構思好的詭計。如果是以上第一種聯想模式,可以進行如下更改:
1、掛有幾百種鍾表不如一個鍾塔更簡便,也更能達到混淆時間的目的,因為如果有太多的鍾表,而各鍾表的時間又不相同,很容易使讀者懷疑鍾表所標注的時間的可信度。
2、以鍾表偽造時間製作不在場證明的,多以別墅主人或管家為最方便的主體,因此為防止兇手被讀者猜出,可以增加嫌疑人的數量。
如果是第二種聯想模式,可以進行如下修改:
1、由於是遺產爭奪,所以死者和嫌疑人的關系必須特定化,可以將死者設定為別墅主人,嫌疑人均設定為死者的兒子。
2、如果是藉助鍾表遺留密碼信息,由於密碼必須是固定的數字,所以鍾表必須經過特殊設定:比如有些表不走了,時間固定在某一點,而固定的時間本身就可以構成密碼;也可以設置一些表被定了時,每天總在特殊的時間響起。
如此一來,經過以上三步,一個詭計就已經大體成型了。這三步驟是筆者構思詭計時最常用的方法,推理小說新手可以嘗試一下。
三、詭計的使用
1、切忌詭計太復雜
人物太多、人際關系繁雜、事件繁多、時間混亂,這都是詭計太復雜的表現,雖然作者如果有優秀的寫作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詭計復雜給讀者閱讀帶來的「痛苦」,但在短篇小說中,詭計復雜會多多少少影響小說的審美。請記住,像橫溝正史大師那樣以描寫復雜的家族和人際關系見長的詭計,多適合於長篇小說。
如果詭計的處理不可避免的要牽扯太多的事件、時間和人物,筆者有一個防止讀者厭煩的好方法:在小說中添加偵探對事件的總結。比如,在案件發生後,偵探展開調查,共查得A、B、C、D、E五個線索,這五個線索相互穿插,使人容易混淆,那麼作者可以這樣寫:
「偵探××坐在寫字台旁,雙眼直直地盯著桌子上那空白的筆記本看,腦中卻在不斷回放今天調查得來的各種線索,良久,××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對事件的總結: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線索A佐證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線索B佐證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線索C佐證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線索D佐證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線索E佐證」
在小說中有這樣的段落的話,可以有效防止讀者產生線索混亂的感覺,另一方面,以這種清晰的方式在小說中公開線索,也是堅持推理小說公平競爭原則的體現。
2、幾種防止詭計泄底的簡便做法
對於推理小說寫手尤其是新手而言,小說的詭計在揭露真相前已被讀者識破是非常令作者苦惱的事,尤其是當詭計本身並不太「驚艷」時,讀者提前識破詭計更是一大硬傷,筆者在創作推理小說中有幾點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出現的經驗,供大家分享:
(1)自掀底牌
所謂自掀底牌,即作者主動透露詭計的做法。比如,涉及到猜兇手的詭計時,作者如果對自己埋下的兇手真面目的懸念不夠自信,可以在小說前半部分以旁觀者的口氣自己透露兇手的面目,從而使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案件本身的流程上,如此一來小說本身的缺陷會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掩飾。
(2)「紅鯡魚」的設置
「紅鯡魚」泛指無用的線索,如果在推理小說中,明明對破案無效的信息卻被反復提及,讀者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和誤導,詭計被識破的可能性也就自然會減少。但是請注意,「紅鯡魚」的使用要講究一個「度」,在篇幅不大的小說中,如果過分添加「紅鯡魚」會使文章有拖沓之嫌,而且會令讀者有被愚弄的感覺。
(3)多重解答
多重解答的精妙在於「峰迴路轉」,明明已經得出看似正確的答案,但小說在後續部分又將其推翻另作新的解答,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讀者最初猜對了真相,也會由於連環的解答而使讀者的心被動搖。另一方面,如果對此方法處理得當,詭計本身的單調性會被接踵而至的推理分析所掩蓋,而讀者也會得到雙倍甚至多倍的閱讀享受。
多重解答的重點在於,作者必須保證在不斷解答過程中推理的嚴密性,否則會影響一篇文章的整體水平。
『叄』 有哪些經典的本格推理值得一讀
《奎因的國民系列》、《約翰的密室》、《傑克福翠兒》、《愛德華霍克》、《阿婆王道》。
『肆』 推理短篇小說
短篇推理之王:愛德華·霍克《長方形的房間》《死人村》
埃德加·愛倫·坡(推理小說鼻祖)——【1840年】
代表作:共5部--《莫格街兇殺案》《瑪麗·羅傑疑案》《竊信案》《金甲蟲》《你就是兇手》。
02,威廉·柯林斯(英國偵探小說之父)——【1868年】
代表作:3部--《月亮寶石》、《白衣女人》、《新濟良所》。
03,亞瑟·柯南·道爾(筆下的名探夏洛克·福爾摩斯是廣受全球推理迷喜愛,至今不歇,知名度最高)——【1887年】
代表作:福爾摩斯系列
04,莫理斯·盧布朗(創造了怪盜始祖亞森·羅賓)——【1905年】
代表作:亞森·羅賓系列。
05,艾瑪·奧希茲(創造了史上第一位安樂椅神探──角落裡的老人)——【1909年】
代表作:《角落裡的老人》
06,G·K·切斯特頓(首開以犯罪心理學方式推理案情)——【1911年】
代表作:布朗神父系列。
07,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三巨頭之一)——【1920年】
代表作:共80部,其中以波洛系列、馬普爾系列、湯米夫婦系列以及《無人生還》、《捕鼠器》最為經典。
08,多蘿西·L·塞耶斯(與阿加莎齊名,筆下名探彼得·溫西勛爵,亦被稱為末代貴族神探)——【1923年】
代表作:彼得·溫西勛爵系列。
09,S·S·范·達因(美國推理小說之父。寫下推理二十戒,推理小說大師)——【1926年】
代表作:12部--《班森Benson殺人事件》《金絲雀Canary殺人事件》《格林家Greene殺人事件》《主教Bishop殺人事件》《聖甲蟲Scarab殺人事件》《狗窩Kennel殺人事件》《水怪Dragon殺人事件》《賭場Casino殺人事件》《花園Garden殺人事件》《綁架Kidnap殺人事件》《冬季Winter殺人事件》《葛雷斯·艾倫殺人事件》
10,埃勒里·奎因(三巨頭之一,推理小說大師) ——【1929年】
代表作:
A——9部「國名系列」之謎:《羅馬帽子之謎》、《法國粉末之謎》、《荷蘭鞋之謎》、《希臘棺材之謎》、《埃及十字架之謎》、《美國槍之謎》、《暹羅連體人之謎》、《中國橘子之謎》、《西班牙披肩之謎》。
B——4部「悲劇系列」:《X的悲劇》、《Y的悲劇》、《Z的悲劇》、《哲瑞·雷恩的最後一案》。
C——萊特鎮五部曲:《凶鎮/災難之城》、《兇手是狐》、《十日驚奇》、《雙倍,雙倍/雙面萊特》、《他生命中最後的女人》。
11,約瑟芬·鐵伊(推理小說女作家中的四傑之一,她的《時間的女兒》是最著名的歷史推理小說)——【1929年】
代表作:共8部推理小說--《時間的女兒》、《一先令蠟燭》、《排隊的男人》、《萍小姐的主意》、《法蘭柴思事件》、《一張俊美的臉》、《歌唱的沙》、《博來·法拉先生》
12,約翰·狄克森·卡爾(密室之王,三巨頭之一)——【1930年】
代表作:
1,卡爾三大傑作:《三口棺材》、《猶大之窗》、《歪曲的樞紐》;
2,偵探基甸·菲爾博士系列(共23部)重要作品:《女巫角》——登場、《瘋狂帽商之謎》、《三口棺材》、《索命時鍾》、《阿拉伯之夜謀殺案》、《歪曲的樞紐》、《綠膠囊之謎》、《連續自殺事件》、《耳語之人》、《餓鬼》——謝幕。
3,偵探亨利·梅爾維爾爵士系列(共22部)重要作品:《瘟疫庄謀殺案》(又名《布拉格宅邸謀殺案》)——登場,《白色修道院謀殺案》、《紅寡婦謀殺案》、《獨角獸謀殺案》、《木偶戲/魔術燈 謀殺案》、《孔雀羽謀殺案/白色羽毛謀殺案/十個茶杯》、《猶大之窗》、《女郎他死了》、《爬蟲類館殺人事件》、《青銅神燈的詛咒》、《騎士之杯》——謝幕。
4,非系列:《皇帝的鼻煙壺》、《燃燒的法庭》
13,達謝爾·哈梅特(硬漢派推理小說創始者)
代表作:《馬爾他之鷹》《玻璃鑰匙》。
14,雷蒙德·錢德勒(被譽為「犯罪小說的桂冠詩人」。硬漢派推理小說第2代大師,好萊塢電影導演、編劇,作品深受歡迎,筆下名探菲力普·馬羅被搬上影幕.)
代表作:《長眠不醒》《漫長的告別》。
15,勞倫斯·布洛克(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享譽世界的美國偵探小說大師,當代硬漢派推理小說最傑出代表。硬漢派推理小說第3代大師)
代表作:《八百萬種死法》《父之罪》《在死亡之中》《謀殺與創造之時》《黑暗之刺》《酒店關門之後》《刀鋒之先》《到墳場的車票》《屠宰場之舞》《行過死蔭之地》《惡魔預知死亡》《一長串的死者》《向邪惡追索》《每個人都死了》《死亡的渴求》《繁花將盡》
日本
01,江戶川亂步
代表作:明智小五郎系列。
02,橫溝正史
代表作:共41部——中長篇(28部) ,短篇(13部)
03,高木彬光
代表作:神津恭介系列
長篇(17部):《刺青殺人事件》《咒縛の家》《魔弾の射手》《わが一高時代の犯罪》《白妖鬼》《輓歌》《悪魔の嘲笑》《人形はなぜ殺される》《死を開く扉》《成吉思汗の秘密》《白魔の歌》《火車と死者》《死神の座》《邪馬台國の秘密》《狐の密室》《古代天皇の秘密》《七福神殺人事件》
短篇(42篇)《妖婦の宿》《影なき女》《原子病患者》《邪教の神》等
04,松本清張
代表作:(8部重要作品)《點與線》、《隔牆有眼》、《零的焦點》、《日本的黑霧》、《女人的代價》、《惡棍》、《砂器》、《謀殺情人的畫家》。
05,仁木悅子
代表作共8部:《貓知道》、《林中小屋》、《殺人線路圖》、《有刺的樹》、《黑色緞帶》、《兩張底片》、《枯葉色的街》、《冰冷的街道》。
06,夏樹靜子
代表作:(11部重要作品)《W的悲劇》、《M的悲劇》、《C的悲劇》、《光之崖》、《喪失》、《住宅悲劇》、《變性者的隱私》、《罪犯的現場證明》、《案件的假象》、《蒸發》、《跑道燈》
07,小栗蟲太郎
代表作:《黑死館殺人事件》——日本四大推理奇書之一
08,森村誠一
代表作:1,「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野性的證明》
2,「十字架」三部曲:《黑十字架》、《白十字架》、《火十字架》
09,有棲川有棲
代表作:1,火村英生系列16部
(1)《第46號密室》《ダリの繭》《海のある奈良に死す》《硃色の研究》《暗い宿》《絕叫城殺人事件》《白い兎が逃げる》《亂鴉の島》
(2)「國名系列推理小說」——《俄羅斯紅茶之謎》《瑞典館之謎》《巴西蝴蝶之謎》《英國庭園之謎》《波斯貓之謎》《馬來鐵道之謎》《瑞士手錶之謎》《摩洛哥水晶之謎》
2,江神二郎系列4部——《月光游戲─Y的悲劇'88》《孤島之謎》《雙頭惡魔》《女王國の城》
10,佐野洋
代表作共7部:《銅婚式》《一本之鉛》《金屬音病事件》《透明受胎》《華麗的丑聞》《轢殺逃走》《小說三億圓事件》
11,島田莊司
代表作:以御手洗潔系列(40部)、吉敷竹史系列(16部)最為重要。
12,綾辻行人
代表作:館系列作品(共8部)《十角館殺人預告》《水車館幻影》《迷宮館的誘惑》《偶人館之謎》《鍾表館幽靈》《黑貓館手記》《黑暗館不死傳說》《驚愕館殺人童話》
13,西村京太郎
代表作(重要作品有):《歪曲的早晨》、《天使的傷痕》、《芙蓉花命案》、《殺意的設計》、《名偵探太多》、《伊豆七島謀殺案》、《恐怖的星期五》、《蜜月列車謀殺案》、《藍色列車上的謀殺》、《約會中的陰謀》、《危險的撥號盤》、《列車23點25分到札幌》、《旅遊列車爆炸疑案》、《櫻花號列車奇案》、《卧鋪特快謀殺案》 、《東京車站謀殺案》、《上野車站謀殺案》。
14,東野圭吾
代表作:1,湯川學系列:《嫌疑人X的獻身》《偵探伽利略》《伽利略的苦惱》
2,天下一大五郎系列:《名偵探的守則》《名偵探的詛咒》
3.《放學後》《秘密》《白夜行》《暗戀》《信》《鳥人計劃》《迴廊亭殺人事件》《流星之絆》
15,赤川次郎 開創了日本青春派幽默推理小說【青春派幽默】)
代表作:三色貓系列、三姊妹系列、華麗偵探系列、幽靈系列
『伍』 懸疑推理小說推薦 [經典好看的懸疑推理小說推薦]
推理小說是十九世紀中期出現的一種類型小說,推理小說一經出現就以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的人物啟棚形象、科學理性的推理吸引了讀者的關注。好看的推理小說都有哪些?以下是我推薦給大家的關於經典懸疑推理小說,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小說吧!
經典懸疑推理小說推薦
1《占星術殺人魔法》
豆瓣評分:8.4
合理指數:★★★☆☆
腦洞指數:★★★★☆
出乎意料:★★★★☆
故事情節:★★★☆☆
御手洗,最喜歡的偵探之一。雖然有時候覺得島田大神的文風略浮誇(讀過《斜屋犯罪》的親們一定深有體會,如此浮誇的詭計我真是大寫加粗的服氣)
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對御手洗深深的喜愛!畢竟島田將所有的浪漫主義和文藝情懷都傾注在這個驚世駭俗的天才身上,哦對了,還是個美男(微笑)……
想看御手洗的話,我下次專門開一篇寫,曾經特別花痴地摘抄了很多御手洗賣萌耍酷的橋段,真的,我特別不介意和大家一起回味一下……
不好意思偏題了(...毫無愧疚之意...)
我們繼續說這本《占星術》,記得沒錯的話,這應該是島田大神的成名作吧,小說的核心詭計,可以說是驚世駭戚數俗,可惜的是,已經被很多影視作品抄的新意全無。所以,如果你現在讀這本小說,並對犯人的手法見怪不怪,甚至有點似曾相識,那也不足為奇,因為你很有可能已經在其他的影視作品中看過類似的謎題設置和解答。
但回過頭想想,30年前的這部作品,極其天才地首創了這個詭計,是不是覺得有那麼點震撼呢?
2《解體諸因》
豆瓣評分:7.9
合理指數:★★★★☆
腦洞指數:★★★★☆
出乎意料:★★★★★
故事情節:★★★★☆
本次書單中綜合評價最高的一本書,而且,即便是放到我讀過的所有推理小說中,西澤的這本《解體諸因》也是我個人喜好中能排上前三的作品。
挺晚才讀的《解體諸因》。當時的我讀過大概有五六十本推理小說了吧,雖然數量上不算多,卻多多少少有些“審美疲勞”。說真的,很多風格的作品,或者是詭計,我都有點讀厭了,總覺得了無新意。
直到拿起這本“清新脫俗”的書,忽然有種開辟新世界的既視感,這種感覺,大概可以用耳目一新來形容吧。
腦洞很大,構思高旁首奇巧,非常具有啟發性,稱它為“解體犯罪網路全書”也不過分。因為每一個小案件都圍繞一個核心的思想展開:“犯人為什麼非解體不可”,大概是為了容易搬運,大概是為了掩蓋什麼,大概是為了讓我們走進思維誤區……
最絕的是,小說的最後居然還把前面串起來了,讀到最後一章時,我真的是淚流滿面五體投地,太天才了。
3《木錫鎮》
豆瓣評分:7.0
合理指數:★★★☆☆
腦洞指數:★★★☆☆
出乎意料:★★★☆☆
故事情節:★★★★☆
想了一下,還是在書單的最後介紹一本國內的推理小說吧。
說起國內推理,雖然總體水準而言,說實在的,確實參差不齊。作為一個熱愛推理的寶寶,誒,只能說發自內心的期待和祝福吧。
盡管總體情況一言難盡,但優秀的作品也不在少數,改天一定專門寫一篇介紹中國優秀的推理小說(...不知不覺間似乎已立下無數的flag...)。
《木錫鎮》就是一部相當驚艷的小說。篇幅不長,氣氛渲染的很好,通篇都籠罩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悲涼壓抑。簡單卻到位的人物刻畫,冷暖交替的人性繁雜,都在鬼馬星深厚的文字功底中自然流淌。
到現在我都深刻記得這句話:“...長壽的秘訣不是鍛煉身體,而是自私...當你只想著自己的時候,就會比別人活得久。”
親情、友情、愛情,濃縮在短短15萬字的小說中,不僅沒有流於表面,還串聯著三個環環相扣的謎題,股懷鬼胎的人們在那個看似朴實的小鎮掀起人性善惡的狂瀾。
終章的反轉,則是讓人目瞪口呆的驚愕和悲愴。
大概許多喜歡推理小說的小夥伴們都和我一樣,從本格入門,孜孜不倦地讀著福爾摩斯、埃勒里奎因、阿加莎婆婆、江戶川亂步和橫溝正史,為每一個奇思詭譎的手法驚呼不已;“密室”、“暴風雪山莊”和“不在場證明”這些關鍵詞都能引起我們內心的一陣戰栗,隨即後知後覺地暗自感嘆。
但歸根究底的說: 讀本格推理,多數時候更像是在玩一場解謎游戲,找尋些腦力刺激。起初很新鮮,各式各樣的詭計和手法,一次次調動起思維的滿足感。
4《嫌疑人X的獻身》
雖說像柯南、金田一這類的動漫確實算是少不更事時候的啟蒙作品,小時候就覺得讀著好玩,但真正讓我深刻感受到推理魅力的,是那本全世界都知道的——《嫌疑人X的獻身》。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那就是:震撼。
不僅僅是因為小說中的詭計實在驚艷,明明那麼簡單純粹,卻在思維的誤區里騙過了所有人,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我真是吃驚到熱淚盈眶,不誇張,每當智力被碾壓時,總會有種心悅誠服的激動感。
而更多震撼,其實是小說中的犯人帶給我的。看了那麼多冷冰冰的推理小說,犯人在我眼裡不過是一個解謎因子,是某種程式化的標簽,毫無現實意義可言; 但這本書卻讓我無比清晰地意識到,原來罪犯也是人,也是有血有肉,會憤怒會絕望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之所以犯罪,不是為了滿足我們這些解謎者的好奇心,而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
於是,我開始對這樣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作品充滿敬意,也逐漸將注意力從千篇一律的謎題中轉移,開始關注詭計之外的東西。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另一本書,這本書以崩壞的方式推翻我原本對推理小說最根深蒂固的信仰,讀完的那一刻真的很奔潰,接受不能,就像一個人無法接受他習以為常的真理轟然倒塌。
5《哲瑞·雷恩的最後一案》
這本書叫做《哲瑞·雷恩的最後一案》,是著名推理小說家埃勒里·奎因所寫的悲劇系列的最後一部。
如果很巧有讀過的朋友,會明白我在說什麼,如果沒讀過,非常好,因為我要開始劇透了(微笑)……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說老雷恩是我最喜歡的偵探角色,不僅僅因為他風度翩翩、溫文儒雅,有著傲人的才學和見微知著的頭腦——更重要的,是因為他那麼像一個活生生的人。
不同於傳統推理小說中偵探的刻板印象,永遠都是那麼冷靜理智、精力充沛,如同正義的化身一般光芒萬丈。
相反地,老雷恩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和常人一樣有疲憊和脆弱的時候;面對世間善惡,他有著自己的一套評判標准;更重要的,他甚至不是規則與所謂正義的捍衛者,和每一個普通人一樣,他沒法放下自己珍視的東西。
正因如此,他才會在《最後一案》中迎來那樣的結局。完滿了哲瑞雷恩這個人物,升華了悲劇系列的主題,也崩壞了我的信仰。
因為老雷恩,作為偵探的你,怎麼可以親手犯下罪孽啊?怎麼可以淪落為曾被你俯視的罪犯?如果連偵探都有可能犯罪,你讓我還能相信些什麼?
說來也是神奇,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意識到思辨竟然是因為一本推理小說。
自從嘗到了那種深信不疑被狠狠打碎的幻滅感後,我開始嘗試著理解和接受:什麼偵探不偵探,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安全感,但現實從來不是如此,偵探也好罪犯也罷,都只是他們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所扮演的角色,卻被我們誤認為是某種臉譜化的標簽,然後一廂情願地搭起思維的牢籠,末了輸的一敗塗地,卻怨別人不遵守游戲規則。
我也明白了,一部作品要想真正打動人,就必須要有某種足以喚起共鳴的東西在,不是無意義的知覺刺激,而是更加深邃的人文內涵。
感謝這兩部優秀的推理作品,徹底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我驚喜地意識到:原來推理也可以寫的如此有深度。
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了作者努力想要傳達的思想:不論是罪犯還是偵探,他首先都是一個人,而非解謎的拼圖;推理小說首先也應該是關於人的故事,而非僅局限於紙上談兵的智力游戲。
6《姑獲鳥之夏》
這本神奇的小說叫做《姑獲鳥之夏》,掉書袋式的鬼才作家京極夏彥的處女作。
我們先不說一個人要有多天才的文字把控能力和多深厚的才學積淀,才能把一部處女作寫得如此驚世駭俗,畢竟本文的重點是討論作品嘛……
咳咳,回到小說本身,為什麼說《姑獲鳥之夏》顛覆了我對推理小說的認知呢?首先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非常的“不正統”。
陰郁詭譎的基調,怪異荒誕的故事,還有鋪天蓋地的博學論調,信息量之大,讓人喘不過氣來;而傳統意義上重中之重的“推理”反而被弱化為一種元素,一種表現形式,一條推動故事發展的線索。
有人非常不喜歡京極掉書袋的腔調,無時無刻不在炫才學,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鬼怪人心,不管遇到什麼事,他總是擺著一張很不高興的臉(書中描述),開始毫不客氣地長篇大論,有時看似是很簡單的事情,他也能東拉西扯說上好幾頁的廢話……
京極堂動漫形象:一張很不高興的臉
好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少我還是挺享受讀這些廢話的。因為借著那位不苟言笑的書店店主,作者也在毫不吝嗇地向我們傳達著他的理念。在京極夏彥的筆下,每一次犯罪行為不再是精心策劃的、如同教科書般的縝密謎題;每一個犯人也不再是頭腦過人,冷靜而睿智的命題人。
相反的,京極拋給我們的是一個破碎而荒誕的謎面,沒有那麼多的處心積慮和故布疑陣, 犯人自己,很多時候也不過是巨大悲劇中的一環,和彼時的環境、心態、巧合,陰差陽錯地交織出一副光怪陸離的景象。
這難道不是更接近生活嗎?
京極的書里,總有那麼些片段強烈地觸動到我,這是和解開謎題的一時亢奮截然不同的感覺,這時候我隱約感覺:其實真相並非絕對重要的東西,畢竟生活和解謎相比要艱難得多。
要想解謎,你只要按著條件去找答案就好;而在生活中,你會明白,答案不一定是答案,真相也未必帶來幸福,更重要的事,是選擇。
從《姑獲鳥》開始,我對於這類變革派的推理小說完全改觀了,從原先的略微抵觸(迷之嫌棄沒有技術含量……)逐漸轉變為接受,甚至到後期的十分認同和喜愛。
當然了,包括京極在內,許多新一代的推理小說家們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尋著推理文學的更多可能性,因此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風格迥異,並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例如這部《重力小丑》。
7《重力小丑》
我非常喜歡《重力小丑》的作者伊坂幸太郎,喜歡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文字間流淌出的詩意和浪漫。伊坂筆下的故事總是輕松隨性的,即便是看似血淋淋的謀殺,竟也帶著童話般的輕盈灑脫;但與此同時,作者又會在不經意間用各種精巧的構思和前後呼應的伏筆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小說的開篇就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話:“春從二樓落下”。
隨後,故事就在一對身世復雜的兄弟之間展開,塗鴉、縱火案、癌症,幾條線索交錯著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但你讀著讀著,就會忘記這是本推理小說——又或者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確實不是。
但你不會忘記字里行間溫暖而浪漫的基調,不會忘記常把甘地和畢加索掛嘴邊的男主,也不會忘記重力小丑的比喻:“越是深刻的事物,越要充滿活力的傳達,像是身背重物卻跳著踢踏舞”。
當你讀完這個故事,所有的謎團迎刃而解,你卻很難有那種真相大白的欣慰感,而是難以釋懷的傷感和落寞——因為這個時候你才真正明白開篇那句話的含義。
下面4本以推理小說最核心的部分——“謎題”作為切入點,介紹4本詭計設置相當精彩的作品。為充分體現本書單的科學性(誤),我設置了幾個指標“合理性”、“巧妙性”、“出乎意料性”、“故事性”,這樣就可以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全方面了解這些小說啦~
8《X的悲劇》
豆瓣評分:8.5
合理指數:★★★★☆
腦洞指數:★★★☆☆
出乎意料:★★★☆☆
故事情節:★★★★☆
洋溢著邏輯之美與本格之美的一本書,也是推理小說史上備受推崇的經典之作。
渾然一體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的謎題,沒有多餘的拖泥帶水和故弄玄虛。小說圍繞一個復仇的故事展開(個人感覺有點向《四個簽名》致敬的fiu),共描述了三起謀殺:電車謀殺、游輪謀殺、列車謀殺,每個場景都成為推理小說中的經典片段。
第一起,電車謀殺。潮濕的雨天,擁擠的電車,忽如其來的死亡,和神秘的、不知所蹤的凶器。真的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大隱隱於市”,當你陷入思維的盲區,就會完全忽視眼前發生的事,而只會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後知後覺地恍然大悟。
第二起,游輪謀殺。一石二鳥的巧妙詭計,或許看到這里,你會隱約猜到兇手是誰,但真相卻總是那麼飄忽游離、不著痕跡:應該就是那個人沒錯,可為什麼呢?證據在哪裡?
第三起,列車謀殺。超級精彩的推理和對峙,當溫文儒雅的老雷恩將所有的真相娓娓道來的時候,身為讀者的我們很難不被震撼到。最後的結局,以一種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方式完美呼應了主題,那一刻的你一定會感嘆:什麼是邏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