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武俠小說大全
Ⅰ 邵氏經典武俠電影系列有哪些作品
以下電影基本都是邵氏武俠作品
值得收藏的邵氏電影
《江山美人》
《何日君再來》
《紅菱淚》
《愛情的代價》
《哪吒》
《少林寺》
《鐵扇公主》
《傾城之戀》
《花團錦簇》
《妲己》
《西遊記》
《花街時代》
《梁山伯與祝英台》
《七十二家房客》
《人皮燈籠》
《愛奴》
《大刀王五》
《流星蝴蝶劍》
《風流韻事》
《城市之光》
《金菩薩》
《萬古流芳》
《保鏢》
《方世玉與洪熙宮》
《十三太保》
《香江花月夜》
《盤絲洞》
《楚留香》
《大醉俠》
《書劍恩仇錄》
《無名英雄》
《緣分》
《小雜種》
《刺馬》
《藍與黑續集》
《花田錯》
《如來神掌》
就知道這些哦
Ⅱ 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2)
著名武俠小說家古龍的作品總覽:
概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傳度最廣的小說:《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
古龍作品集
《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系列。
三小系列:
《蕭十一郎》、《江湖人》(《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系列。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為第一部《血鸚鵡》完成前5章,其後由黃鷹續寫。
原著劇本
第一部被改編的原著劇本《蕭十一郎》(1969)。
最後一部原著劇本:可能是《一劍刺向太陽》(1985)。
散文集
《不是集》(香港:玉郎)。《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與《不是集》內容基本一致)《誰來跟我乾杯?》(台北:風雲時代)。
出版機構
首載次數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俠春秋》。
首載次數最多的報紙:台灣《聯合報》系,包括《民生報》。
生前主要的出版者:
台灣:真善美、春秋、南琪、漢麟、桂冠、萬盛、風雲時代
古龍香港:武俠春秋、武林、武功(翻印)、華新(翻印)、環球、天地
中國大陸:珠海、太白文藝
珠海(中國大陸)、當代世界出版社。
作品
※注釋
修改本段前請先看注釋,偽作,掛名作請勿列入。
1、《劍玄錄》1960.12即由四維出版社預告,然至1965始由華源出版,且第十一集末有古龍小啟,說明作者實為溫玉。
2、《那一劍的風情》、《怒劍狂花》、《邊城刀聲》為古龍弟子丁情抄襲並集綜若干古龍作品而成。《白玉雕龍》為《白玉老虎》續集,弟子申碎梅(疑為薛興國)作,先在《民生報》連載,古龍共同掛名。皆80年代萬盛出版。以上為弟子掛名作品,年表中不列。
3、書名標注*表示作品中一部分他人代筆或與他人合著。
4、作品之分期,有很多種說法,但無標志性的分野,中期前後的創作也有變化,僅作參考。
古龍小說的發表時間,以往多參考於志宏的年表,然錯誤連連,不足為據。此依歐陽瑩之、葉洪生、林保淳、郭璉謙先後整理之年表,對照原始連載期刊、報紙及各版本資料,偽書不計。以下資料由古龍武俠網資深古龍迷多方考證後,被認為最接近正確的年表。
早期作品
從北國到南國
1955年,備註:第一篇小說,非武俠小說,乃短篇文藝小說,11月發表於台灣/晨光雜志第三卷第九期
蒼穹神劍
1959年動筆,1960年第一出版,備註:武俠處女作
*劍毒梅香
1960年清華出版,備註:只寫4集、14章,其後由上官鼎代筆〈七嘴八舌話古龍──大學同窗訪問錄〉說上官鼎越寫越差,古龍接手續完。
上官鼎又撰續集《長干行》,高庸稱3集後由其代筆
殘金缺玉
1960年香港南洋日報連載,1961年春第一出版,備註:第一部在報紙上連載的作品
*劍氣書香,(古龍+墨餘生)
1960年真善美出版,備註:1960年真善美本《湘妃劍》第1集引薦本書,有“繼《蒼穹神劍》、《劍毒梅香》、《殘金缺玉》”之語,以此定各部作品先後。古龍只寫3集,墨餘生續至8集,又撰續集《劍氣嚴霜》
月異星邪
1960年第一出版,備註:以下至《湘妃劍》,創作先後待考
游俠錄
1960年海光出版
失魂引
1960年10-12月明祥出版
劍客行
1962年或1963年明祥出版,今據諸葛青雲〈賣瓜者言〉更正為1961年,備註:1964年明祥《無情碧劍》同書異名。
孤星傳
1960年10月-1963年1月,真善美出版,單行本之間常相隔半年,備註:1973年11月-1974年10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歷劫江湖》;1974年2月南琪本改名《風雲男兒》
湘妃劍
古龍1960年10月-1963年7月真善美出版,1960年10月-1961年2月香港上海日報連載10-26集,備註:篇幅與《孤星傳》相去不遠,出版間隙之現象應類似,1974年南琪本改名《金劍殘骨令》
彩環曲
1961年10月-1962年9月自立晚報連載,1962年明祥出版,備註:又名《傲劍狂龍》
護花鈴
1962年10月春秋出版,備註:又名《諸神島》
劍玄錄
1963年清華出版,備註:此作為溫玉作品,借古龍之名出版
飄香劍雨
1963年-1965年1月華源出版,備註:據古龍〈轉變與成型〉,同《神君別傳》置於《情人箭》前,而與《劍客行》、《湘妃劍》、《孤星傳》分開,故應問世於1963年。另外《飄香劍雨·續》為偽作。
神君別傳
1963年華源出版,備註:《劍毒梅香》別傳,先前僅少數人持有,2009年風雲時代出版之《劍毒梅香》為附篇刊載
情人箭
1963年4月-1964年8月真善美出版,備註:1976年11月修訂本《怒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1979年5月-1981年2月大華晚報連載《怒劍》
中期作品
大旗英雄傳
1963年5月-12月公論報連載194集,1963年9月-1965年10月真善美出版,備註:1976年11月修訂本《鐵血大旗》由漢麟出版,1978年4月-1979年10月中華日報連載《鐵血大旗》。作為古龍一部跨時代巨作,標志著古龍作品開始邁向成熟,成為進入第二階段作品的標志和分水嶺
浣花洗劍錄
1964年-1966年5月真善美出版,1964年6月民族晚報連載,備註:1976年11月修訂本《浣花洗劍》由漢麟出版,幾無更改
*龍吟曲(古龍+蕭逸)
1964年4月真善美出版,備註:古龍、蕭逸合著,共10集,古龍負責單數集
*名劍風流
胡正群〈《名劍風流》創作前後〉說1961年動筆,斷續書寫五、六年,其後由春秋出版。《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1965年出版,郭璉謙說1966年,備註:缺結尾,1967年喬奇補上。胡正群說一萬多字(自39章起),《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說三萬字
武林外史
1966年春香港華僑日報開始連載,1967年4月春秋出版,備註:奠定古龍小說的“浪子”基調,嘗試引入人性探討的“古式武俠”風格
絕代雙驕
1966年5月公論報開始連載79集,1966年9月-1969年2月春秋出版。倪匡自言為香港明報歷史與武俠邀稿且曾代筆,時間似在1967年,備註:據龔鵬程〈人在江湖──探訪古龍的世界〉,古龍自言書寫四年半,疑記憶有誤。1971年4月邵氏拍成電影《玉面俠》為首部躍登大屏幕的古龍作品,1976年-1978年香港武俠春秋274-339期連載修訂版
楚留香傳奇
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7年1月真善美出版前言落款,備註:原名《鐵血傳奇》,包括《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設定上與《大旗英雄傳》有關,然自成一格,非後傳。1971年11月-1972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連載,改名《風流盜帥》,1977年真善美本、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
多情劍客無情劍
1968年香港武俠世界連載之,郭璉謙稱1968年8月春秋出版,續集《鐵膽大俠魂》起訖時間待考。1969年5月春秋將兩部合並出版,即今《多情劍客無情劍》,備註:1974年張宗榮拍成華視43集台語連續劇《英雄榜》,為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古龍作品,1970年3月-1971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5-45期。連載《鐵膽大俠魂》,附前言。上海學林本改名《風雲第一刀》
蝙蝠傳奇
古龍可能先在香港武俠世界連載,1968年或1969年11月春秋合並出版《俠名留香》,1977年華新/桂冠本改名《楚留香傳奇續集》,備註:楚留香系列4-5,包括《鬼戀俠情》(即《借屍還魂》),1970年-1971年香港武俠春秋29-47期連載《蝙蝠傳奇》不含《鬼戀俠情》,可知兩者已分開
蕭十一郎
1969年12月-1970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創刊號至28期連載,1970年7月-9月春秋出版,備註:1969年先寫成劇本後寫成小說,1971年電影版由徐增宏導演,邵氏出品,1978年導演楚原重拍,同為邵氏出品
歡樂英雄
1971年2月-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46-97期連載,1971年12月春秋出版,備註:首度不按時序而按事件性質安排故事
大人物
1971年3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50-82期連載,1971年10月春秋出版
桃花傳奇
1971年5月-1972年1月武藝1-21期連載,1972春秋出版,即《俠名留香》23-27集,備註:楚留香系列之六
收入1978年1月漢麟本《楚留香傳奇續集》
流星·蝴蝶·劍
1971年8月春秋出版,備註:1976年3月香港邵氏拍成電影,開創古龍原著、楚原導演的輝煌時代
邊城浪子
1972年2月香港武俠春秋98期開始連載,後記落款於1972年9月20日,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備註:最初名為《風雲第一刀》為《多情劍客無情劍》後傳,出版時改名《邊城浪子》
陸小鳳傳奇
1972年9月金庸為旗下明報邀稿,應於年底或1973年初開始發表。郭璉謙說迄於1975年,1973年5月-1977年,南琪分集出版,名為《大游俠》,共117章,書末預告續集隱形的人》,備註:1973年5月明報武俠與歷史640期,有《鳳凰東南飛》,(即《綉花大盜》),1973年11月第670期《銀鉤賭坊》標為“陸小鳳傳奇之四”(-1974年3月未完)。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已見《幽靈山莊》《綉花大盜》仍名《鳳凰東南飛》,《銀鉤賭坊》分為《冰國奇譚》和《銀鉤賭坊》,1977年春秋出版,分《陸小鳳傳奇》、《綉花大盜》、《決戰前後》、《銀鉤賭坊》、《幽靈山莊》五部
九月鷹飛
1973年南琪出版,備註:《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二
火並蕭十一郎
1973年香港武俠春秋連載至186期,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名為《火拚》備註:《蕭十一郎》續集
七殺手
1973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169期連載完畢,1973年南琪出版,1974年2月收入南琪《武林七靈》列於《長生劍》和《孔雀翎》之後,備註:1979年1月-4月武俠春秋二度連載,標為“七種武器之七”,1990年代風雲時代修改結尾而與青龍會連結,列為“七種武器之七”
絕不低頭
1973年、1978年漢麟出版,備註:唯一的一部現代黑幫槍戰小說,一度曾被誤認為是於東樓的《槍手·手槍》,但古龍僅為《槍手·手槍》作序。
長生劍
列為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一,備註:《七種武器》1-5,各部故事獨立而相關,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可能為最早版本《孔雀翎》、《七殺手》,1975年6月香港武俠春秋246期目錄“七種武器故事”列出《長生劍》、《孔雀翎》、《碧玉刀》和《多情環》,1978年8月-9月漢麟出版《長生劍》至《霸王槍》
孔雀翎
列為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靈》之二
碧玉刀、多情環
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霸王槍》、《血鸚鵡》和《吸血蛾》
霸王槍
1974年10月-1975年3月南琪出版
*血鸚鵡
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於《多情環》,備註:《驚魂六記》之一(後五記皆黃鷹作品)連載中途棄筆,自第五章中段由黃鷹代筆
劍·花·煙雨江南
1974年或1975年南琪出版,備註:正確書名應是《劍·花·煙雨江南》,其他寫法錯誤。
天涯·明月·刀
1974年4月-6月中國時報連載1-45集,腰斬。1974年6月-1975年1月香港武俠春秋208-231期連載1974年南琪開始出版,備註:《邊城浪子》三部曲之三,葉洪生說今本為1978年萬盛刪節本,而南琪本:“傅紅雪在全書進行到三分之一時突然失蹤,且留下半闋東坡詞〈水調歌頭〉,即不告而別。”然武俠春秋亦止於〈水調歌頭〉處,名為第三部“明月”且僅有一章“明月何處有”,推測古龍當時已自刪,或105章為南琪妄增,因此本書有武俠春秋本、南琪本和後起的萬盛本三種版本。1976年7月邵氏拍成電影
拳頭
1975年1月-6月香港武俠春秋,229-245期連載。1975年南琪出版,備註:《霸王槍》衍生作品,無青龍會背景,首發時曾注“又名《狼山》”,或稱《憤怒的小馬》。1975年-1976年2月二度連載時,其後又被古龍剔除
三少爺的劍
1975年6月-1976年3月香港武俠春秋246-273期連載原名《江湖人》,1977年8月桂冠出版時改名《三少爺的劍》,備註:風雲出版“江湖人系列”另有《劍·花·煙雨江南》、《大地飛鷹》、《白玉老虎》和《英雄無淚》等,似為拼湊
白玉老虎
1976年南琪出版,備註:《白玉雕龍》似為續集,但為偽作
*圓月彎刀(古龍+司馬紫煙)
1976年6月-1978年5月香港武俠春秋282-348期斷續連載原名《刀神》,1978年漢麟出版改名《圓月彎刀》,備註:《三少爺的劍》後傳,11集後由司馬紫煙代筆
碧血洗銀槍
1976年9月-1977年2月中國時報連載,1976年南琪出版或1979年3月桂冠出版,備註:因古龍電影造成轟動,中時主動求稿,一雪《天涯·明月·刀》腰斬之恥辱
大地飛鷹
古龍1976年10月-1977年11月聯合報連載,1977年南琪出版,備註:1975年10月向華鴻公司蔡揚名提起電影構想,早於小說。1977年9月香港邵氏與華鴻爭拍,當時小說連載未畢
*七星龍王
1978年3月香港武俠小說周刊創刊號開始連載,1978年5月-9月民生報連載,1978年春秋出版,備註:部分由薛興國代筆,然其喜感及部分橋段非古龍不能作皇佳、皇鼎本妄增情節,前者標“古龍原著,李涼續貂”
離別鉤
1978年6月-9月聯合報連載,1978年8月-11月香港武俠春秋359-365期連載,1978年10月春秋出版,備註:列為《七種武器》之六,取代《拳頭》
隱形的人(*鳳舞九天)
1978年9月-1979年6月民生報連載《鳳舞九天》,郭璉謙說1978年春秋出版《鳳舞九天》,備註:《鳳舞九天》為陸小鳳系列之六,薛興國代筆大部分,另一版本為香港武功本《隱形的人》,據林保淳、讓你飛考據,自〈仗義救人〉一章以後有四十頁迥異,且故事未完武功本“陸小鳳”有8冊,第6、7冊分別為《隱形的人》和薛興國代筆版,同時收錄兩版本
新月傳奇
1978年漢麟出版,備註:楚留香系列之七
英雄無淚
1978年10月-1979年4月聯合報連載,1979年萬盛出版,備註:有邵氏改編的電影版本,但此書宿命論比較強,此書與《離別鉤》有點聯系。
後期作品
*午夜蘭花,以電影《玉扳指》故事而續寫的楚留香故事
《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郭璉謙均稱1979年漢麟出版1982年9月-1983年3月中國時報連載,有“七二、三、廿三,杯中有酒,府有名人,名人有頭。”的篇尾感言,換算為公元即1983年3月23日,備註:楚留香系列之八,《楚留香新傳》之一,據古龍〈楚留香和他的朋友們〉及林無愁之訪稿似首發於1982年中國時報,然據古凌〈古龍的短刀〉1982年-1983年並無新作,合理的解釋是:藉當時港劇《楚留香》聲勢,以新作之姿哄抬舊作
飛刀又見飛刀
古龍1981年2月-5月聯合報連載,1981年萬盛出版,備註:小李飛刀系列之末。古龍、丁情、陳曉林表示1980年吟松閣事件後重傷未愈,古龍口述,丁情執筆
*劍神一笑
1981年5月萬盛出版,備註:陸小鳳系之七,據古凌〈古龍的短刀〉,可能口述同年由寶龍公司拍成《陸小鳳之劍神一笑》,古龍編劇
*風鈴中的刀聲
1981年10月-1982年5月聯合報連載1-199集。1981年萬盛出版,備註: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
1984年3月-8月聯合報連載《短刀集》,1985年11月萬盛出版時名為《賭局》,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賭局、狼牙、追殺》,備註:《短刀集》部分,包括〈賭局〉、〈狼牙〉、〈追殺〉、〈海神〉四個短篇
大武俠時代
1985年4月-8月時報周刊連載,1985年8月萬盛出版時名為《獵鷹》,同年12月香港玉郎出版時名為《紫煙、群狐》〈銀雕〉則與〈海神〉合刊,編為《銀雕、海神》,備註:狹義的《大武俠時代》,包括〈獵鷹〉、〈群狐〉、〈銀雕〉、〈白羽〉(未完成)等短篇
*菊花的刺(作者為楚烈)
1985年9月萬盛出版,備註:因其時偽作橫行,本書也一時被列為偽作,楚烈宣稱遺稿七萬字而補成本書,經薛興國證實古龍確實寫了本書開頭
財神與短刀
1985.07.26-08.23大追擊6-8期連載序幕及1-3部,備註:疑序幕及第1部夾雜部分代筆,因病重、過世而斷稿,大追擊10-22期由風中白(蕭瑟)續寫4-16部
古龍的爭與讓的故事
有一次,古龍和金庸與日本的出版商談論新書事宜。古龍發現對方在客氣的外表下總透著一股傲慢,尤其瞧不起中國當代文學。
酒過三巡,對方的酒興漸漸高漲起來,不停地催服務生上清酒。古龍和金庸兩人都有些不勝酒力,開始推辭起來。不料,對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們中國的小說家也不過如此嘛!”
金庸緊張地看著血氣方剛的古龍。讓他沒想到的是,古龍並沒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間取來三個臉盆擺在大家面前,然後在盆里倒滿清酒,說:“來,用這個,干!”
說著,古龍端起盆,仰頭猛灌起來,日本出版商看得傻了眼。
古龍喝到一半,對方忙跑過來拉住他,說:“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後,日本出版商再也沒有過傲慢的表現。金庸問酒醒後的古龍:“真的能喝得下那麼多酒嗎?”
古龍憨笑著說,其實自己也喝不了那麼多酒,只是他覺得,對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須還以善良,對輕視自己的人,就必須堅決反擊,何況是事關作家尊嚴和民族感情。
寬恕他人
隨著古龍名氣的與日俱增,他的小說越來越受歡迎。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開始效仿他,甚至有人開始冒充古龍寫小說。
當朋友拿著盜版書找到古龍時,一向爭強好勝的他卻沒有生氣,反而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朋友按捺不住了,問他為什麼不追究。
古龍微笑著說:“這本小說,我一看風格就知道是誰寫的。我也非常反感這些抄襲、模仿、盜用筆名的齷齪行為。可我知道這個作者,他的家境非常貧寒,不過是以此來糊口罷了。如果我去舉報他,那他全家人都可能餓肚子。得饒人處且饒人。”朋友聽完他的話,欷歔不已。古龍最後也真的沒有再追究這件事情。
古龍的爭,不是莽夫之爭,而是血性之爭,為自身尊嚴而爭,為民族榮譽而爭;古龍的讓,不是懦弱退縮,而是心懷博愛,不計小利,為更多有才情有抱負的人提供機會,更加讓人佩服。
人生一世,如蒼鷹翱翔,血性與寬容,就是蒼鷹的兩只翅膀——不爭,不足以立世;不讓,不足以成功。懂得爭與讓的真諦,才讓古龍一生翱翔蒼穹。
Ⅲ 古龍寫的經典武俠小說有哪些
書名年份出版者備注蒼穹神劍1960第一古龍處女作月異星邪1960第一萬盛1970.11.1三版劍氣書香1960真善美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1960又稱《金劍殘骨令》劍毒梅香1960清華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筆孤星傳1960真善美失魂引1961明祥游俠錄1961海光護花鈴1962春秋又稱《諸神島》彩環曲1962殘金缺玉1962第一飄香劍雨1963劍玄錄1963清華劍客行1962明祥浣花洗劍錄1964真善美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浣花洗劍》情人箭1964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怒劍》大旗英雄傳19651976年修訂,漢麟出版,改名《鐵血大旗》武林外史1965春秋名劍風流1966結尾部分由喬奇代筆絕代雙驕1967春秋鐵血傳奇1968真善美又稱《楚留香傳奇》。分為:
《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三部風雲第一刀1970春秋又名《多情劍客無情劍》分為:
《風雲第一刀》、《鐵膽大俠魂》兩部鬼戀俠情1970《楚留香傳奇》續集,又名《借屍還魂》蝙蝠傳奇1971《楚留香傳奇》續集歡樂英雄1971春秋大人物1971春秋桃花傳奇1972《楚留香傳奇》續集蕭十一郎1973漢麟由電影劇本改寫成書流星·蝴蝶·劍1973桂冠九月鷹飛1973南琪《風雲第一刀》後傳①長生劍1974漢麟《七種武器》系列
(僅完成六種,「拳頭」並非一種武器)②碧玉刀1974③孔雀翎1974④多情環1974⑤霸王槍1975⑥離別鉤1978春秋①陸小鳳傳奇1976南琪②綉花大盜1976南琪③決戰前後1976南琪④銀鉤賭坊1977南琪⑤幽靈山莊1977南琪⑥鳳舞九天1978春秋天涯·明月·刀1974南琪1.南琪出版社印行,共39集。2.中國時報於1974.4.25至1974.6.8連載1-45集絕不低頭1975唯一的一部動作小說七殺手1975 劍花·煙雨·江南1975 三少爺的劍1975桂冠《江湖人》系列之一火並蕭十一郎1976漢麟《蕭十一郎》後傳拳頭1976南琪又稱《憤怒的小馬》《狼山》,曾被誤收入《七種武器》邊城浪子1976南琪《天涯·明月·刀》後傳。據林、葉《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所述:1972年在香港《武俠春秋》,原名《風雲第一刀》。1976年台灣南琪結集出書。血鸚鵡1976《驚魂六記》之一白玉老虎1976桂冠 大地飛鷹1976南琪 圓月彎刀1977漢麟大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飛刀·又見飛刀1977漢麟碧血洗銀槍1977桂冠 新月傳奇1978漢麟《楚留香傳奇》續集英雄無淚1978 七星龍王1978春秋 午夜蘭花1979漢麟《楚留香傳奇》續集風鈴中的刀聲1980萬盛結尾由於東樓代筆劍神一笑1981《陸小鳳傳奇》系列白玉雕龍1981《白玉老虎》後傳,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怒劍狂花1982大部分由丁情代筆那一劍的風情1982大部分由丁情代筆邊城刀聲1983大部分由丁情代筆獵鷹·賭局1984最後遺作,短篇
Ⅳ 關於武俠小說
那就是著名的神州劍氣升海上了。發不全,樓主去播客里看
簡述台港武俠小說的興起、沿革與出版
一、追本溯源,一脈相承
編印「台港新派武俠小說精品大展」系列叢書,是中國文壇的大事,也是盛事。
受命主編這套書,是榮幸,也是責任。帶著喜悅,也帶著惶恐,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和做
法。
「小說」,在過去被視作「雕蟲小技」的「道」,而「武俠小說」就更是「小道中
的小
道」了。由於時代的改變,今天的武俠小說已有了它一定的地位。
香港、台灣、大陸乃至海外,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們像「治學」、「治史」一樣
庄嚴
地在研究它。他們中有人以西方的文藝理論、文藝心理、美學來剖析、批評它;有人則
像金
聖嘆批「才子書」那樣來解讀它。
我是一個主編報紙副刊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者,我的職責就是負責替讀者「找好稿
子、
好作品」。我國有句俗話:「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調。」看了三十年的稿
,多
多少少會看「門道」了,在這套系列叢書的「導讀」里,我沒有什麼「高深」和「高明
」的
學問和卓見,只是如何找出「熱鬧」和「門道」來與讀者共享。
這套「台港新派武俠小說精品大展」標榜的是「新」。
「新」,必然是由「舊」孕育、蛻化而來。武俠小說自然也不能例外。換「新」就
不能
棄「舊」。綜合學者、專家的考據,為武俠小說清理出一支簡略的「話系」:
它應當是起源於太史公的《游俠列傳》,歷經唐人傳奇、宋人評話、清人俠義與公
案說
部,降至民國,有海上漱石生、平江不肖生及趙煥亭等人輩出,並逐漸發揚光大,武俠
小說
於焉成型,並成為大眾文學的主流。
到了三、四十年代,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等北派諸大家與南
方的
顧明道、姚民哀、文公直等崛起武林,開家立派,奠定了武林霸業。
到了一九四九年,近三百萬軍民湧入台灣,數十萬人涌進彈丸小島的香港。這批萬
里投
荒的遊子,在客鄉草建家園,生活雖日趨安定,但精神食量仍極貧乏,於是,一些藏在
箱
底、渡海而來的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等,就被人當做奇貨般的搜求出來,加以翻印出售
。
一時台、港兩地的書攤以及剛興起的小說出租店都擺滿這些翻印版本的武俠小說。
這批
寄旅天涯的遊子,就全靠這些俠義恩仇、才子佳人的故事,來排遣那滿懷鄉思、無盡離
愁。
隨後有一段時用,台灣當局為了「安內」、為了防止「思鄉毒素」影響「民心士氣
」,
在戒嚴法令下,對凡屬身在大陸的作家的作品,一律予以查禁;稍後,連香港版的新舊
小
說,也在「暴雨專案」之下遭到全面封殺。
台灣的武俠文壇,正因為有那些新、舊版本的「以身為道」,像浴火歷劫重生的鳳
凰,
像蟲蛹蛻化成的彩蝶,像蠶蛹的破繭而出,孕育出延續的種子,為台灣武俠小說締造出
以後
燦爛、鼎盛的新機和黃金歲月。
二、興起。數台、港英雄霸主
到了一九五二年,台灣局面趨於穩定。政府當局實施地方自治,提高民權,開始重
視新
聞輿論;民營報紙也在此時相繼問世。
民營報紙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首須充實內容,而競爭最具威力的利器就是副刊
,於
是,《大華晚報》第一家刊出了郎紅浣的長篇武俠小說《古瑟哀弦》,開了風氣之先。
新聞、出版較為開放的香港,也於一九五五年前後,升起兩道沖霄劍氣,那就是梁
羽生
和金庸兩位先生的崛起武林。
當時,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連載於香港《大公報》,行後,《新晚報》刊出金
庸的
《書劍恩仇錄》。由於反應奇佳,其他報刊群起效尤,紛紛尋訪「武林高手」。原本服
務文
化界的如張夢還、牟松庭、倪匡等人,立即棄文從「武」,先後紛騎策馬,躍上武俠文
壇。
此時台灣《大華晚報》上郎紅浣的三代英雄故事,才不過寫到第二代。
在此期間,同屬民營的《自立晚報》和《民族晚報》,雖曾連載過太瘦生、龍井天
等人
的武俠小說,唯時有時輟,自難與郎先生論劍爭雄。
一九五七年,台灣又崛起兩位武俠名家。一位是伴霞樓主,他以《八荒英雄傳》及
《紫
府迷蹤》雄據《聯合報》副刊。另一位就是名滿海內外的卧龍生。
卧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人。河南為中華文化發祥之地;豫省流行的河南梆子,
以其
特有的民俗色彩,不但通俗,更蘊藏了豐富的民族幽默。卧龍生少小離家,未能接受完
整的
教育,但他能在梆子戲、大鼓書以及《彭公案》、《七俠五義》等俠義小說里汲取到精
華,
加上他得天獨厚的才情,從軍中退役後,蟄居台中時,為玉書出版社試寫了第一部小說
《驚
虹一劍震江猢》。
哪知「牛」刀小試即「名動江湖」,於是《風塵俠隱》很快便在台中《民聲日報》
與讀
者見面。
挾《驚虹》、《俠隱》的聲威北上,一九五八年他又以《飛燕驚龍》一書進據《大
華晚
報》副刊,與郎紅浣先生「老少雙俠」平分天下。
此時,諸葛青雲、司馬翎也應運並出,雙雙躍馬揮戈,逐鹿爭鼎。
諸葛青雲出身將門,幼時隨父戎馬天涯,今日燕趙,明天蘇杭,年未及冠,游屐已
遍及
大半個中國,加以博聞強記,對還珠樓生更是心儀私淑,是以他的小說走的完全是還珠
的路
子,其後雖思突破,卻終未能跳出還珠掌心。
是時,他正以《一劍光寒十四州》在《徵信新聞報》副刊圖霸王業。
司馬翎,又署吳樓居士,也是一位出身將門的少年俠士,此時正負笈政治大學,並
以
《關洛風雲錄》一書雄峙《民族晚報》,也有待機主盟武林的雄圖。
這三位便是當時武俠小說界譽稱的「三劍客」;加上已享盛名的伴霞樓主,合稱「
四霸
天」。
這譽滿台、港的四支健筆,在名編輯王潛石的擘劃下,合辦了台灣第一本大型武俠
雜志
《藝與文》。只可惜世事瞬變,不久,這本獨一無二的武俠雜志,就因伴霞樓主一劍下
香江
而風流雲散。
三、黃金歲月
台灣的《藝與文》停刊不久,一九五九年,香港卻出現了兩本武俠雜志。一本是《
武俠
小說周報》,另一本便是壽命最長、至今仍在發行的《武俠世界》。
《武俠世界》是以「廣派」作家蹄風、金鋒、江一明等為台柱,《武俠小說周報》
則由
張夢還掛帥。
是時的梁羽生正在埋首創作他的《七劍下天山》,而金庸也正以《射鵰英雄傳》力
拼張
夢還的《沉劍飛龍記》,「戰況」之激烈,被傳播界稱之為「龍雕之戰」。
由於武俠小說廣受歡迎,報紙發行量大增。報老闆自然財源滾滾,大發利市。
金庸真不愧是天縱英才,他聰明絕頂,一看香港行情,自不甘為人作嫁,遂於一九
六○
年毅然創辦《明報》。次年又創辦了香港第三本武俠雜志——《武俠與歷史》。
香港出版業中原本一枝獨秀的偉青出版社也因「武林」、「三育」的繼起,形成三
足鼎
立的局面。
在這三數年中,台灣雖沒有出現過任何武俠雜志,但出版武俠小說的出版社,卻先
後成
立了幾十家,而小說出租店更蓬勃發展到三千餘家。
台灣這種畸型的發展,完全由於市場大量的需要。
此期間,台灣的報紙,家家競載武俠小說。幾位當代名家如卧龍生、諸葛青雲、司
馬
翎,每人每天至少有兩篇小說在報刊連載;卧龍生全盛期有四五篇。他們不但收入豐厚
,而
且「社會地位」也身價百倍。
流風所至,引得各行各業的人士,個個摩拳擦掌,拍刀躍馬,想闖進武俠天地碰碰
運
氣。
這不僅是武林的戰國時代,也正是武俠小說所僅見的一段黃金歲月,而台灣武俠文
壇在
這風雲際會的盛時,的確也人才輩出。
原有的名家,除郎紅浣先生因年高退出江湖、頤養天年,伴霞樓主遠走香江、俠蹤
杳杳
外,卧龍生的《玉釵盟》、《無名蕭》、《降雪玄霜》、《素手劫》、《風雨燕歸來》
等,
都在這時期完成。
司馬翎也寫出了《掛劍還情記》、《八表雄風》、《劍神傳》等名著。諸葛青雲的
《紫
電青霜》、《奪魂旗》、《折劍為盟》、《玉女黃衫》、《半劍一鈴》等,也陸續問世
。
其他如柳殘陽的《玉面修羅》、東方玉的《北山驚龍》、武陵樵子的《十年孤劍滄
海
盟》、南湘野叟的《碧血丹心》、丁劍霞的《八方風雨會中州》、獨抱樓主的《碧玉弓
》、
蕭逸的《鐵雁霜翎》、古如風的《古佛心燈》、慕容美的《英雄淚》、秦紅的《無雙劍
》、
孫玉鑫的《萬里雲羅一雁飛》、墨餘生的《海天情侶》、上官鼎的《烽原豪俠傳》、陸
魚的
《少年行》、高庸的《天龍卷》等等,都是膾炙人口、名噪一時的作品。
這時,古龍已俠影初現。他早期的作品《孤星劍》、《劍毒梅香》、《游俠錄》等
也都
在此一時期完成。
至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間,台灣武俠文壇又亮起三道星光——
易容,因替卧龍生續完《天香飆》,並完成第一部署名「易容」的處女作《血海行
舟》,立時名揚武林,又繼續寫出《王者之劍》、《大俠魂》、《河嶽點將錄》。雖然
就此
封劍,但這幾部佳作至今仍暢銷不衰。
另一位是接寫諸葛青雲《血掌龍幡》一炮而紅的獨孤紅。他因此而自立門戶,先後
寫出
《雍乾飛龍傳》、《大明英烈傳》、《滿江紅》、《丹心錄》、《玉翎雕》等名篇,而
躋身
名家行列。
再一位也是以接寫諸葛青雲《江湖夜雨十年燈》而震撼武林的司馬紫煙。他連筆名
都和
諸葛青雲成了有趣的對偶。
司馬紫煙著作甚豐,其中三部尤其出色。第一部就是代諸葛執筆的《江湖夜雨十年
燈》;第二部是《圓月彎刀》,卻又早成了古龍名下的作品(古龍定書名,並寫了前十
章,
稿約太多,無暇繼續,即請司馬紫煙續完,最後仍由古龍修改定稿,著作權屬於古龍)
;第
三部是在《大華晚報》連載長達五年、一百五十萬字的《紫玉釵》。此書在漢麟出版社
出版
時,分成了《上林春》、《長干行》、《玉釵寒》三大部,雖然書名典雅,並精心排印
,卻
「叫好不叫座」,因為讀者不承認它是武俠小說,只承認它是「歷史小說」。
這一段繁華錦銹的黃金歲月,維持了五年之久。所謂「盛極必衰」。當時的台灣,
有不
少政治迷信、政治禁忌。一些無聊的官僚、政客,對武俠小說、電視劇、京劇,制訂了
不少
無聊的框框,包括:不能罵「老不死」、不能談「剪除貪官污吏」、不能提「朝代興亡
」、
不能「引起思家、思鄉」等。像京劇的《如王別姬》、《四郎探母》就是這樣被禁演的
。
這時,武俠小說里的俠客,既無貪官可除,當然毋庸「替天行道」,只好一個個去
找
「秘笈」、挖「寶藏」了。
所以,台灣武俠小說被人詬病為「武而不俠」,實在其來有自。
這些無聊的框框,當然也扼殺了武俠小說的生機。
四、古龍之前無「新派」
天下事沒有一成不變的。近年來,因武俠小說已受到一定的肯定,遂有了「新派」
之
說。
許多論者咸認為金庸、梁羽生二位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
這種說法筆者不能苟同。我敬佩金、梁二位的成就,但那隻是「變」而不能算「新
」。
這就像傳一詳。《詩》三百篇是詩,到了「太康體」、「元嘉體」還是詩,再到了「徐
庚
體」、「齊梁詩」、「玉台體」、「元和體」、「長慶體」、「西昆體」,它還是詩。
對這
些,學者、論者僅能將千年以來的詩區分為「古詩」、「近體詩」或「今體詩」,而不
敢稱
它是「新詩」。只是到了「五四」,胡適之、徐志摩出,他們的詩才算是「新」詩。
同理,武俠小說只有到了古龍才算是「新」,才堪稱之為「新派」。也正因為古龍
的
「脫胎換骨」、「重臨江湖」,才又為武俠小說締造出另一高峰。
古龍,彷彿他天生就是個浪子。有家,卻享受不到家的溫馨;喜好西洋文學,環境
又使
他無法在「淡江英專」深造下去。自動休學後,就仗著一支代劍的筆,闖盪江湖,四海
為
家。
一九六○年前後,他曾和如日中天的「三劍客」訂交,過從甚密。但卧龍的梟雄、
諸葛
的霸氣、司馬的深沉,使他感受到「三大」的壓力,也使他悟出要想和「三大」並駕齊
驅、
一較身手,就必須求變、求新的道理。
於是,他伴著一位具「田園美質」的小家碧玉,遠避塵囂,在一處青山碧水的小鎮
,過
著半隱的生活。
浪子和田園,是無法諧和的色調。不到三年,他就痛苦地離開了小鎮,也揮別了那
位相
伴三年的「她」,帶著無邊的迷惘與落寞,重又投入浩瀚江湖。
三年的山林生涯,對他的創作確有相當大的啟迪。《絕代雙驕》和《楚留香傳奇》
中的
《血海飄香》都是在重入江湖後完成的。
這兩部作品問世後,古龍的名氣越來越大,鈔票越來越多,交遊也越來越廣。
相識滿天下,古龍身邊沒有斷過朋友,但知己又有幾人?
秦樓舞榭,千金買笑,依紅偎翠,名劍風流。古龍身邊從未斷過女人,然而,他究
竟真
愛過誰?誰又真愛過他?酒醒人散後,依然是一片寂寞,無邊蕭瑟。
這些悲、歡、離、合,點綴了他的浪子生涯,也走進了他的小說。
於是,他寫出了《風雲第一刀》。上半部一九六八年連載於香港《武俠世界》,下
部易
名《鐵膽大俠魂)連載於一九六九年創刊的香港第四本武俠雜志——《武俠春秋》,一
九六
○年出單行本時將上下部兩部合並,改名為《多情到客無情劍》。(此名雖有詩意,但
將第
一主角「小李飛刀」換成「劍客」卻不夠妥當,故上海學林出版社將其恢復原名。)
此時,香港梁羽生的巔峰之作《萍蹤俠影錄》、《白發魔女傳》以及《雲海玉弓緣
》均
已完成。金庸的《天龍八部》和《笑傲江湖》果真是笑傲江湖,睥視武林,嚴然有主盟
武林
天下的雄姿。
而張夢還卻於此時退出武林去做專業騎師,牟松庭也因故退隱,蹄風移居加拿大,
那
「天下第一快筆」的倪匡忽然興趣大變,改寫起現代動作和科幻小說。
香港武俠文壇的「青黃不接」,只有靠台灣作家的供稿,古龍當然成了第一人選。
就在這一年,他攜帶一位「東洋美女」搬進了台北市牯嶺街的「三福公寓」,過著
神仙
美眷般的生活。這段日子,是古龍一生最快樂、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
為了靜靜品嘗、享受這在美好的生活,古龍屏絕了那些交遊,但有三個人是僅有的
例
外:一個是「新派」武俠名家高庸,一個是曾多次為各武俠名家捉刀、號稱「天下第一
槍
手」的於東樓,還有一個便是正以科幻小說享譽香港的倪匡。
在「三福」這段幸福的日子裡,他每天都和高庸、於東樓同進同出,一起談故事、
寫
稿,夜晚則一起去喝酒。他那幾部名著如《風雲第一刀》,《蕭十一郎》,《流星·蝴
蝶·
劍》,《歡樂英雄》,《天涯·明月·刀》,《大人物》,《驚魂六記》第一部的《血
鸚
鵡》,《江湖人》第一部的《三少爺的劍》,《楚留香傳奇》續集的《鬼戀傳奇》、《
蝙蝠
傳奇》、《桃花傳奇》、《七種武器》的前五部《長生劍》、《碧玉刀》、《孔雀翎》
、
《多情環》、《霸王槍》,還有金庸親自向他約稿的《陸小風傳奇》等等,幾乎都是在
這里
完稿的。
「三福公寓」似乎是塊「福」地,古龍就在這里不知不覺中已登上「新派」掌門人
的寶
座。高庸也因寫《紙刀》和《禍水雙侶》等佳作,而逐漸受到電視界的重視,終於成了
台灣
最負盛名的編劇人之一;而於東樓也在此時創辦了漢麟出版社,社址就在「三福公寓」
樓
下。
一九七二年,古龍離開了那位日本美女,又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香港的武俠小說業,此時受到電視台紛紛搶拍武俠劇的影響,市場一蹶不振。金庸
寫完
《鹿鼎記》之後,將《明報》副刊的地盤讓給了古龍,宣告封筆。香江的武林天下,靠
梁羽
生一人就獨木難支了。
台灣武俠小說業也因日本漫畫(動畫片)和武俠片的涌進,生意一落千丈,無復當
年盛
況。
盡管古龍魅力十足,但他的作品越來越少,自然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幾位成名的作家,為了生存,也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紛紛改變風格,競相仿效古
龍,
希望寫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在此風尚下,司馬翎的《玉鉤斜》、《飛羽天關》,慕容美的《燭影搖紅》、《天
煞
星》,柳殘陽的《梟中雄》、《拂曉刺殺》、《明月不再》等也風光一時。
「新派」統一了武林,古龍當然成了實至名歸的「武林至尊」。(按:OK!至尊武俠掃
校)
正所謂「譽,謗亦隨之」,此時有人批評古龍武功招式寫得太少,不像武俠小說。
陳曉
林先生在他的《奇與正》一文中就說過:「武俠小說發展到古龍時,已經沒有辦法用武
功或
招式來討好、吸引讀者,因為讀者所要看的武俠小說內涵,恐怕不再是一招一式的問題
。」
也有人說古龍缺乏「舊的學養」,少了詩情畫意的味道。
也有人批評他行文和排列的方式。
但我卻認為,這些地方正是他的「變」和「新」的所在。在此試舉《風雲第一刀》
第四
十五章《千鈞一發》中的一段:
他也希望郭嵩陽還沒有遇到荊無命和上官金虹。
他只希望自己現在趕去還不太遲。
現在的確還不太遲。
秋日仍未落到山後,泉水在陽光里閃爍如金。
金黃色的泉水中,忽然飄來一片楓葉。接著是
兩片,三片,七片,八片……無數片。
楓葉紅如血,泉水也被染紅了。
秋尚未殘,楓葉怎會凋落?
這種寫法,已冶情景於化境。你能說他沒有「詩意」嗎?
這樣的排列,又有什麼不好?
而除了古龍,誰有如此匠心妙筆?誰又作過如此的嘗試?
五、武俠風雲似乎落幕了。
一九七三年,台灣武俠出版業似乎沉入谷底;原本三千多家武俠小說出租店,剩下
的不
到一半,且多半改以出租漫畫和娃娃書為主。
武俠出版業的「龍頭」真善美出版社改印「仙道叢書」,春秋出版社正計劃移民美
國,
「海光」、「新台」早已先後轉行,「大美」、」四維」、「明祥」和「新生」,都因
老闆
去世而停業,僅剩下「光大」、「南琪」等支撐殘局。
香港的《武俠小說周報》、《武俠與歷史》早已停刊,《武俠世界》和《武俠春秋
》也
全賴台灣作家的作品才得以支撐。
至於專出武俠書的那幾家出版社,早已轉了方向,唯有《武俠世界》所屬的環球圖
書公
司和《武俠春秋》所屬的鶴鳴出版公司還偶爾將雜志上刊用的名著,集印出一些單行本
,其
他如「毅力」等出版社,只能靠翻印台灣的作品苟延殘喘。
在此期間,古龍的名著如《風雲第一刀》、《流星·蝴蝶·劍》、《蕭十一郎》、
《楚
留香傳奇》和《陸小鳳》等,都被香港邵氏影業公司以大手筆的氣魂一一拍成電影,台
、港
兩地的電視台也把他的小說搶拍成連續劇。一時街頭巷尾所看到的都是他的電影海報,
聽到
的都是影、視中的主題曲,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古龍旋風。」
漢麟出版社和桂冠出版社送乘機把古龍的小說改變版式精版精印,大受歡迎,為市
場掀
起再一次高潮。為了配合這種版本,租書店不得不改制書架。過去不屑銷售武俠小說的
各大
書局,甚至連鐵路、公路車站的小賣部和機場的書廊都爭相銷售。這實在是武俠小說式
微中
的異數。
風氣一開,也帶動了武俠小說版本的革新。
「漢麟」一戰成功,創下輝煌成果。武俠名家繼古龍之後,卧龍生、柳殘陽、獨孤
紅、
慕容美、司馬紫煙、秦紅等盡歸「漢鱗」旗下,大有一統武林之勢。
只是這些名家大多已過中年,創作力日衰,武俠文壇隱呈欲振乏力的傾向,就在此
際,
幸有新星溫瑞安之崛起。
溫瑞安正值英年,筆疾如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連續推出了《神州奇俠》
、
《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系列作品。
一九八一年他因「政治」問題被迫離台,去香港另闖天下。一九八二年後,他除了
續寫
《神州奇俠》、《四大名捕》、《白衣方振眉》等系列作品外,又創出「神相李布衣」
和
「七大寇」系列,開始創出「後武俠時代」這個名詞。
姑不論「後武俠時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武俠,也不知他能否像金庸、古龍一樣
創造
一個更新的武俠時代,但他勇於求變、求新的精神,還是值得稱許和鼓勵的。
這時,香港除了溫瑞安之外,以接寫古龍《驚魂六記》脫穎而出的黃鷹(本名王明
)也
日漸走紅,他仿效古龍手法,寫出了《天蠶變》、《名劍》、《大俠沈勝衣》等故事;
青年
作家龍乘風(本名陳劍光)也摹仿古龍筆法,寫出以龍城璧為主角的《快刀浪子》系列
小
說,均深受年輕讀者的喜愛。
台灣再度綻放的「武俠美景」,轉眼就又凋謝,古龍和梅寶珠女士結婚,但婚姻生
活並
沒有給他帶來創作靈感,這個浪子的酒反而越喝越多,體能也越來越差,稿子也越寫越
少。
而漢麟出版社也把發行的權利和義務轉給了以發行見長的萬盛出版公司。於東樓放
下
「鐵算盤」。也沒有拿起筆,卻一襲征衫、雲游四海去了。
一九八七年,古龍再做新郎,與第二位太太於秀玲女士結婚,不久便英年遽逝,結
束了
短短四十八年、卻多采多姿而又殘破、寂寞的一生。
慕容美、司馬翎、孫玉鑫、司馬紫煙也相繼謝世。台灣武俠的黃金歲月、風雲時代
,似
乎已開始落幕了。
六、江河萬古,仁俠千秋
在蒙蒙陰霾中,香港武俠電影再度興起,卧龍生受邀重新修訂《仙鶴神針》,是名
《新
仙鶴神針》;「逃禪」的於東樓也在友好的鼓舞下,重新拿起那支沉重的筆,一九八八
至一
九九三年,他先後完成了《鐵劍流星》、《魔手飛環》(《碧血黃金》系列作)、《短
刀
行》和《俠者》。
他的作品故事明快,用筆簡潔,寫英雄不神化,寫紅顏各具風情,較赤裸裸的古龍
更含
蘊有致。
在一片凋零中,於東樓重返江湖,而開始創作他自己的武俠小說,他能不能人力回
天、
挽此武林浩劫?誰也不敢保證。但「繼往開來」的事總是需要人來做,有人做才有希望
,武
俠小說也一樣。
同時,我堅信:世上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紛爭和恩怨;只要有人類,就會有惻隱和
同
情。
惻隱就是「仁」,同情就是「俠」。
江河萬古不滅,仁俠也必與人類永存天地;而彰顯、歌頌仁、俠精神的武俠小說,
也當
然會日新又新,萬古長存,永遠不致成為「走進歷史」的歷史名詞。
Ⅳ 古龍寫的經典武俠小說有哪些
(一)原著作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
三小系列:「蕭十一郎」、「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完成一部分《血鸚鵡》,此後由黃鷹接手。
最喜歡的主角:《大旗英雄傳》鐵中棠、《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歡樂英雄》郭大路。
第一部被改編的原著劇本:《蕭十一郎》(1969)。
最後一部原著劇本:可能是《一劍刺向太陽》(1985)。
散文集:《不是集》(香港:玉郎)。
《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與《不是集》內容基本一致)
《誰來跟我乾杯?》(台北:風雲時代)。
首載次數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俠春秋》。
首載次數最多的報紙:台灣《聯合報》系,包括《民生報》。
生前主要的出版者:台灣:真善美、春秋、南琪、漢麟、桂冠、萬盛、風雲時代
香港:武俠春秋、武林、武功(翻印)、華新(翻印)、環球、天地
中國大陸:珠海、太白文藝
目前主要的出版者:風雲時代(台灣)、珠海(中國大陸)。
(二)影視改編
作品至少改編為八十部以上的電影(或稱兩百五十部)。擔任過二十五部以上的編劇。
作品改編為七十部以上的電視劇。1982年擔任過華視的編劇。
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1960年代末張宗榮主演,閩南語發音。
最早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絕代雙驕》,1971年4月《玉面俠》,香港邵氏出品。
揚名立萬的改編電影: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和《天涯·明月·刀》。
拍過最多電影的導演:楚原,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開始。
演過最多主角的影星:狄龍,1976年邵氏《天涯·明月·刀》開始。
最轟動的電視劇:1977年香港無線電視《楚留香》,鄭少秋主演
Ⅵ 古龍都寫過哪些武俠小說
一)原著作品
由新詩入門。初中時曾在《聯合報》發表新詩(1952)。
第一篇拿稿費的小說:短篇文藝〈從北國到南國〉(1955)。
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痛苦的創作經歷: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國時報》腰斬。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
三小系列:「蕭十一郎」、「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
空有其名的系列:「驚魂六記」,僅完成一部分《血鸚鵡》,此後由黃鷹接手。
最喜歡的主角:《大旗英雄傳》鐵中棠、《多情劍客無情劍》李尋歡、《歡樂英雄》郭大路。
第一部被改編的原著劇本:《蕭十一郎》(1969)。
最後一部原著劇本:可能是《一劍刺向太陽》(1985)。
散文集:《不是集》(香港:玉郎)。
《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與《不是集》內容基本一致)
《誰來跟我乾杯?》(台北:風雲時代)。
首載次數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俠春秋》。
首載次數最多的報紙:台灣《聯合報》系,包括《民生報》。
生前主要的出版者:台灣:真善美、春秋、南琪、漢麟、桂冠、萬盛、風雲時代
香港:武俠春秋、武林、武功(翻印)、華新(翻印)、環球、天地
中國大陸:珠海、太白文藝
目前主要的出版者:風雲時代(台灣)、珠海(中國大陸)。
(二)影視改編
作品至少改編為八十部以上的電影(或稱三百部)。擔任過二十五部以上的編劇。
作品改編為七十部以上的電視劇。1982年擔任過華視的編劇。
最早改編為電視劇的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改編的英雄榜,1974年張宗榮主演,閩南語發音。
最早改編為電影的作品:《絕代雙驕》,1971年4月《玉面俠》,香港邵氏出品。
揚名立萬的改編電影: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和《天涯·明月·刀》。
拍過最多電影的導演:楚原,1976年邵氏《流星·蝴蝶·劍》開始。
演過最多主角的影星:狄龍,1976年邵氏《天涯·明月·刀》開始。
最轟動的電視劇:1977年香港無線電視《楚留香》,鄭少秋主演。
Ⅶ 推薦些經典的武俠小說 最好有拍成電視
古大師早期作品:蒼穹神劍 【處女作】 月異星邪 , 劍氣書香 【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 【又稱金劍殘骨令】 劍毒梅香 【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 失魂引 ,游俠錄
,護花鈴 (有新生代武俠作家滄月又作護花鈴) , 彩環曲 ,殘金缺玉 ,飄香劍雨 【佳作】 劍玄錄 ,劍客行 。
中晚期作品: 浣花洗劍錄 【佳作】 情人箭 又名《怒劍》 【佳作】
大旗英雄傳 又名《鐵血大旗》 【佳作】 武林外史 又名《風雪會中州》 【代表作】 名劍風流 (結尾由喬奇代筆) 【佳作】 絕代雙驕 【代表作】
楚留香傳奇(又名鐵血傳奇)分為三部:【代表作】 《血海飄香》 《大沙漠》 《畫眉鳥》
楚留香傳奇續集分為四部: 【代表作】 鬼戀俠情 【又名借屍還魂】 蝙蝠傳奇 , 桃花傳奇 , 新月傳奇 ,午夜蘭花 ; 多情劍客無情劍 (又名風雲第一刀) 【代表作】
九月鷹飛 (風雲第一刀後傳) 【佳作】 天涯·明月·刀 【代表作】
邊城浪子 (天涯·明月·刀後傳)【佳作】 蕭十一郎 【代表作】
火並蕭十一郎 (蕭十一郎續集) 流星·蝴蝶·劍 【代表作】 「七種武器」系列:【代表作】 ,長生劍 ,碧玉刀 ,孔雀翎 ,多情環 ,霸王槍 ,離別鉤 。拳頭 【僅完成六種,此非七種武器之一】 七殺手 【佳作】 劍·花·煙雨·江南 。絕不低頭 (唯一的一部現代版動作小說)【佳作】 大人物 【佳作】 拳頭 【又稱憤怒的小馬】 三少爺的劍 【佳作】
陸小鳳傳奇系列(共七部):【代表作】 陸小鳳傳奇 ,綉花大盜 ,決戰前後 , 銀鉤賭坊 , 幽靈山莊 ,鳳舞九天 ; 劍神一笑 。 大地飛鷹 【佳作】 血鸚鵡
七星龍王 ,碧血洗銀槍 ,英雄無淚 【佳作】圓月彎刀 (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佳作】
歡樂英雄 【代表作】 白玉老虎 【代表作】 白玉雕龍 【白玉老虎後傳,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 飛刀·又見飛刀 【佳作】 風鈴中的刀聲 【佳作】 (結尾由於東樓代筆)
怒劍狂花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筆) 那一劍的風情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筆) 邊城刀聲 【佳作】 (部分由丁情代筆) 獵鷹·賭局 【紀念篇】 (遺作, 短篇)
增補作品集(仍為古大師的作品):
菊花的刺 【增補集】 劍氣嚴霜 【增補集】 鐵劍紅顏 【增補集】
本人最熱愛的武俠作家就是古大師。個人比較喜歡古大師對「俠」的理解,相比古大師,金老筆下的'俠'都是典型的民族英雄,金老認為;:俠之大者,當為國為民;故事真實性較強,金老很善於編造歷史,如果,你不讀史實多會為其文所引,以為歷史就是那樣;而古大師筆下的「俠」是更意象的更熱血也更自由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古大師有著一顆真真正正的俠義之心~!!我認為"俠」不是指某種具象的行為,而是指"俠義之心」。不管身份地位如何,有一顆俠義之心的人就配得上「俠」這個字~!!很多人認為古大師不若金老,我只能說個人喜好不同;古大師的作品中也並不泛民族英雄式的人物。我們讀武俠小說為的是放鬆心情舒緩心境,政治、國謀只會讓人疲憊。
觀文觀字識其人,能寫出古大師那樣的小說的人必然有著豐富的經歷;正因體會過生活中的痛楚與艱辛才會愈發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金老的學識確實比古大師淵博,我認為金老可以稱得上學者;但稱不上俠者~~而古大師是真正的俠者,古大師勝就勝在『俠義之心』古大師的現實生活也是如一個俠者一樣的。雖然古大師早期的作品確實有些虎頭蛇尾,但也是因著古大師的小說與金老同樣,在最初發表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報刊上連載的,因為某些臨時突發原因或者外界壓力,不得不匆匆收尾! 從而使一些作品不夠完全。啊啊就這樣吧!我心中的俠者——古 龍。 以下為相關影視作品:小李飛刀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60年代 台灣戲 小李飛刀 張宗榮、谷音、貝蒂
02、 1976 TVB連續劇 小李飛刀 朱江、黃元申、杏秀
03、 1977 香港邵氏電影 多情劍客無情劍 狄龍、 岳華、 余安安
04、 1980 台灣連續劇 英雄本無淚 游天龍、燕南希
05、 1981 香港邵氏電影 魔劍俠情 Mo jian xia qing 井莉、狄龍、傅聲
06、 1981 香港電影 飛刀又見飛刀 Fei you jian fei 徐少強、黃正利、姜大衛
07、 1982 台灣華視劇集 小李飛刀 衛子雲、龍傳人、美力
08、 1984 香港電影 小李飛刀 凌雲、李修賢、陸小芬
09、 1990 大陸連續劇 多情劍客 於健、安怡、鄧曉鷗
10、 1992 香港電影 戰神傳說 (有劇情改編嫌疑) 鍾鎮濤、劉德華、張曼玉
11、 1995 TVB連續劇 小李飛刀 關禮傑、傅明憲
12、 1998 合拍連續劇 小李飛刀 焦恩俊、吳京
13、 2000 香港電影 小李飛刀之飛刀外傳 王傑、千葉真一、黎姿
14、 2000 大陸連續劇 飛刀問情 焦恩俊、張延
15、 2003 香港連續劇 飛刀又見飛刀 張智霖、林心如
16、 2007 香港邵氏電影 小李飛刀 黃子騰、陳曦、黃敏燁
楚留香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7 香港邵氏電影 楚留香 Clans of Intrigue 狄龍、徐少強、谷峰
02、 1977 香港電影 楚留香 The Clutch of Power 孟飛
03、 1978 香港邵氏電影 蝙蝠傳奇 Bian fu chuan qi 狄龍、凌雲、井莉
04、 1979 ATV連續劇 俠盜風流 潘志文、曾江、
05、 1979 TVB連續劇 楚留香 Chor Lauheung 鄭少秋、趙雅芝
06、 1980 香港電影 折劍傳奇 Zhe jian chuan ji 田鵬
07、 1980 台灣電影 楚留香傳奇 劉德凱、孫嘉琳、張沖
08、 1980 台灣電影 楚留香與胡鐵花 劉德凱、李烈、田駿
09、 1980 台灣電影 新月傳奇 孟飛、石峰、楊鈞鈞
10、 1980 台灣電影 桃花傳奇 孟飛、楊鈞鈞、汪強
11、 1980 台灣電影 中原一點紅 凌雲、田鶴
12、 1982 香港邵氏電影 楚留香之幽靈山莊 狄龍、鄧偉豪、顧冠忠
13、 1982 台灣華視劇集 新月傳奇 張沖、葉雯
14、 1982 台灣電影 彈指神功 姜大衛、趙雅芝、孟飛
15、 1983 香港電影 楚留香大結局 鄭少秋、徐少強
16、 1983 台灣電影 午夜蘭花 鄭少秋、林青霞
17、 1984 TVB連續劇 楚留香之蝙蝠傳奇 苗僑偉、翁美玲
18、 1985 台灣中視劇集 楚留香新傳 鄭少秋、米雪、高雄
19、 1993 香港電影 笑俠楚留香 Xiao xia Chu Liu Xiang 張敏、郭富城、邱淑貞
20、 1993 台灣電影 西門無恨 孟飛、楊鈞鈞、任世官
21、 1995 台灣劇集 香帥傳奇 鄭少秋、楊麗菁、沈孟生
22、 2000 合拍劇集 西門無恨 焦恩俊、劉玉婷、劉德凱
23、 2003 台灣華視劇集 新楚留香 黎姿、任賢齊
24、 2004 香港電影 盜帥留香韋小寶 張達明、馬德鍾、藤麗明
25、 2007 合拍劇集 楚留香傳奇 朱孝天、胡靜
26、 2010 大陸連續劇 楚留香新傳 張智堯、樊少皇、金巧巧
陸小鳳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6 TVB連續劇 陸小鳳 Luk siu fung 劉松仁、鄭少秋
02、 1978 香港邵氏電影 綉花大盜 Xiu hua da 詹森、井莉、岳華
03、 1981 香港邵氏電影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 劉永、岳華、白彪
04、 1981 香港電影 劍神一笑 劉德凱
05、 1981 香港電影 一鳳東飛九萬里、劍氣滿天花滿樓 孟飛、楊鈞鈞、石峰
06、 1984 台灣華視劇集 陸小鳳 衛子雲
07、 1986 TVB連續劇 陸小鳳之鳳舞九天 萬梓良、陳秀珠
08、 1996 台灣電影 鳳舞九天 孟飛
09、 2000 香港電影 決戰紫禁之巔 Kuet chin chi gam ji din 劉德華、鄭伊健、張家輝
10、 2000 合拍連續劇 陸小鳳 林志穎、 陶紅
11、 2001 合拍電視劇 陸小鳳之鳳舞九天 孫耀威、黎姿
12、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陸小鳳前傳 張智霖、張智堯、張達明
13、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大金鵬王 張智霖、張智堯、何潤東
14、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鐵鞋傳奇 張智霖、張智堯、李雄
15、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綉花大盜 張智霖、張達明、
16、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決戰前後 張智霖、嚴寬、何潤東
17、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銀鉤賭坊 張智霖、吳毅將、鍾淑慧
18、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鳳舞九天 張智霖、範文芳、何潤東
19、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劍神一笑 何潤東、張智霖、張達明
20、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幽靈山莊 張智霖、何潤東、林聰
21、 2006 央視電影 陸小鳳傳奇之血衣之謎 張智霖、何潤東、張達明
絕代雙驕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1 香港邵氏電影 玉面俠 Yu mian hu 何莉莉、谷峰、樊梅生
02、 1978 台視連續劇 絕代雙驕 夏玲玲、江明、張璐
03、 1979 香港邵氏電影 絕代雙驕 Jue dai shuang jiao 傅聲、王戎、文雪兒
04、 1979 TVB連續劇 絕代雙驕 Legendary Siblings 黃元申、石修、黃杏秀
05、 1986 台視連續劇 新絕代雙驕 楊盼盼、黃香蓮
06、 1988 TVB連續劇 絕代雙驕 梁朝偉、黎美嫻
07、 1992 香港電影 絕代雙驕 劉德華、林青霞、張敏
08、 1993 TVB連續劇 魔刀俠情(主線影射多部小說情節) 溫兆倫、蔡少芬
09、 1999 台灣連續劇 絕代雙驕 林志穎、蘇有朋
10、 2001 台灣連續劇 絕世雙驕 林志穎、TAE
11、 2005 大陸電視劇 小魚兒與花無缺 謝霆鋒、張衛健
蕭十一郎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1 香港邵氏電影 蕭十一郎 Xiao shi yi lang 金霏、邢慧、韋弘
02、 1978 香港邵氏電影 蕭十一郎 Xiao shi yi lang 狄龍、井莉、劉永
03、 1978 TVB連續劇 蕭十一郎 謝賢、李司棋、黃淑儀
04、 2001 TVB連續劇 蕭十一郎 Treasure Raiders 黃日華、邵美琪
05、 2002 合拍連續劇 蕭十一郎 吳奇隆、朱茵
大旗英雄傳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82 香港邵氏電影 大旗英雄傳 Clan Feuds 狄龍、羅莽、廖麗玲
02、 1986 台灣中視劇集 大旗英雄傳 孟飛、楊麗菁、關聰
03、 1989 TVB連續劇 鐵血大旗門 石修、劉青雲、麥翠嫻
04、 2007 大陸連續劇 大旗英雄傳 杜淳、崔林、秋瓷炫
武林外史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7 香港連續劇 武林外史 衛子雲、米雪、文雪兒
02、 1979 香港邵氏電影 孔雀王朝 Kong que wang chao 李修賢、羅烈、余安安
03、 1983 台灣連續劇 明日天涯 江彬、史蘭華、秦偉
04、 1986 台灣連續劇 武林外史 孟飛、陳玉玫、李黛林
05、 2000 大陸連續劇 武林外史 黃海冰、張琰琰、王艷
浣花洗劍錄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9 ATV連續劇 浣花洗劍錄 The Spirit Of The Sword 張國榮、文雪兒
02、 1982 香港邵氏電影 浣花洗劍 Huan hua xi jian 岳華、羅烈、劉永
03、 1996 ATV連續劇 劍嘯江湖 劉松仁、庄靜而、徐少強
04、 2008 合拍連續劇 浣花洗劍錄 喬振宇、謝霆鋒、鍾欣桐
流星蝴蝶劍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6 香港邵氏電影 流星·蝴蝶·劍 The killer clans 井莉、谷峰、岳華
02、 1993 香港電影 新流星蝴蝶劍 Butterfly Sword 梁朝偉、王祖賢、葉全真
03、 1993 新加坡劇集 蓮花爭霸 The Great Conspiracy 塔琳托婭、李南星
04、 1996 ATV連續劇 劍嘯江湖 劉松仁、庄靜而、徐少強
05、 2003 大陸連續劇 流星蝴蝶劍 鄭少秋、丁子俊
06、 2010 大陸連續劇 流星蝴蝶劍 王艷、陳楚河
三少爺的劍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7 香港邵氏電影 三少爺的劍 Death Deul 爾冬升、陳萍、凌雲
02、 1977 香港連續劇 三少爺的劍 萬梓良、徐少強、林司聰
03、 2000 大陸連續劇 三少爺的劍 何中華、俞飛鴻
名劍風流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9 TVB連續劇 名劍風流 夏雨、潘迎紫
02、 1979 香港連續劇 怒劍鳴 潘志文、阮佩珍
03、 1981 香港電影 名劍風流 Ming Jian Feng Liu 於珊、王冠雄、金漢
04、 1985 台灣連續劇 名劍風流 楊懷民、葉飛、陳麗麗
大人物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81 香港邵氏電影 紅粉動江湖Ambitious Kung Fu Girl 陳觀泰、米雪、林秀君
02、 2003 合拍連續劇 凡人楊大頭 吳京、季芹、張恆
03、 2008 大陸連續劇 大人物 嚴寬、謝霆鋒、李心潔
英雄無淚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9 TVB短劇 英雄無淚 黃樹棠、劉丹
02、 1980 香港邵氏電影 英雄無淚Ying xiong wei lei 傅聲、爾冬升、岳華
03、 1984 TVB短劇 青鋒劍影 苗僑偉、劉嘉玲
04、 2006 合拍連續劇 淚痕劍 蔡少芬、焦恩俊
邊城浪子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7 香港邵氏電影 明月刀雪夜殲仇 狄龍、陳萍、羅烈
02、 1986 台灣連續劇 邊城刀聲 伍衛國、張振寰、曼凝
03、 1989 ATV連續劇 傅紅雪傳奇 惠天賜、黃曼凝、曾偉權
04、 1991 TVB連續劇 邊城浪子 張兆輝、吳岱融
05、 1993 香港電影 邊城浪子 Bin sing long ji 狄龍、袁詠儀、袁潔瑩
06、 未上映 香港連續劇 風雷第一刀(本劇未拍完佳藝倒閉) 伍衛國、劉江
九月鷹飛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8 香港連續劇 九月鷹飛 游天龍、鄭裕玲
02、 1986 ATV連續劇 九月鷹飛 Condor in September 劉松仁、魏秋樺、陳復生
天涯明月刀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6 香港邵氏電影 天涯明月刀 Tien ya, ming yueh tao 狄龍、井莉、羅烈
02、 1980 台灣電影 月夜斬 凌雲、王冠雄
03、 1985 ATV連續劇 天涯明月刀 潘志文、羅樂林
04、 2010 大陸連續劇 天涯明月刀 謝霆鋒、劉亦菲、孫儷
白玉老虎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7 香港邵氏電影 白玉老虎 Jade Tiger 狄龍、谷峰、李麗麗
02、 1982 ATV連續劇 琥珀青龍 姜大衛、伍衛國
圓月彎刀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9 香港邵氏電影 圓月彎刀 Yuan yue wan 林建明、爾冬升、汪明荃
02、 1979 ATV連續劇 刀神 劉松仁、趙雅芝、石堅
03、 1997 TVB連續劇 圓月彎刀 古天樂、溫碧霞
大地飛鷹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8 台灣電影 大地飛鷹 王冠雄、凌雲
02、 1992 TVB連續劇 大地飛鷹 Land of the Condors 吳鎮宇、黎美嫻
其他作品系列
序號 年代 形式 名稱 主要演員
01、 1970 香港邵氏電影 飄香劍雨 Lost Samurai Sword 田鵬、白鷹、唐寶雲
02、 1977 香港邵氏電影 絕不低頭 Jue bu di tou 苗可秀、邵音音、宗華
03、 1977 香港電影 劍花煙雨江南 Jian hua yan yu jiang nan 成龍、徐楓、佟林
04、 1981 香港邵氏電影 血鸚鵡 Xie ying wu 白彪、梁珍妮、顧冠忠
05、 1984 TVB連續劇 碧血洗銀槍 "Bik hyu sai ngan cheung" 陶大宇、黃曼凝、陳復生
06、 1991 大陸電影 七星碧玉刀 The Seven-Star Jasper Sword 趙陽、李殿芳、單星梅
07、 2010 大陸連續劇 七種武器之孔雀翎 釋小龍、於波
當然,金老的作品也是很優秀的,只是相對古大師我更喜歡古大師而已~~~~~~~~~
PS;古典武俠可是很優秀的哦~~~~~~~!!!! 以下為金老作品;
1 《書劍恩仇錄》
2《碧血劍》
3《射鵰英雄傳》
4《神鵰俠侶》
5《雪山飛狐》
6 《鴛鴦刀》
7《白馬嘯西風》
8《飛狐外傳》
9《倚天屠龍記》
10《連城訣》
11《天龍八部》
12《俠客行》
13《越女劍》
14《笑傲江湖》
15《鹿鼎記》
最後,歡迎你加入古典武俠迷的行列。~~~~~~晚安。
Ⅷ 如來神掌出自哪一部武俠小說
出自柳殘陽的小說《邪神門徒》、《天佛掌》。上世紀60年代,根據柳殘陽原著改編的粵語神怪武俠片《如來神掌》曾紅極一時,由當時的巨星曹達華扮演主角,整個系列曾先後拍攝5集,片中的「火雲邪神」是主人公龍劍飛的師傅,也是絕技「如來神掌」的傳人。後來,曾江、雪妮還續拍了《如來神掌再顯神威》,可見這套電影當時的熱門程度。而到了1982年,邵氏還推出了新版《如來神掌》,萬梓良在片中扮演的就是「火雲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