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孟南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① 「零分考生」徐孟南這些年上了大學仍在「南牆」前徘徊,他遭遇了什麼
零分考生徐孟南這些年上了大學,仍然在南牆前徘徊,遭遇了很多坎坷,這些坎坷都是他自己製造的。如果能像其他考生一樣,在適當年齡去面對考試,為了未來生活而努力奮斗,就不會像如今一樣,不知未來走向在哪裡。目前已經在上本科,為了能夠維持生計,每天還會花很多時間剪輯動畫片,來賺取金錢。思想和一般人格格不入,那麼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徐孟南是一個活得不真實的人,對自己沒有正確認知。如果一個人沒有知識去武裝自己,會過得很辛苦,即使不從事腦力勞動,也應該從事體力勞動,他總是在這兩者之間徘徊,因此過得比較痛苦。
② 徐孟南:為了對抗教育制度,高考故意考零分,他如今怎麼樣了
提起高考,有人恨它,有人愛它。在這條道路上,不少農家子弟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他們取得了改動命運的時機。可在跨過這條陽關道時,也有千萬人掉入了深淵。12年前,一個安徽小伙悍然反對應試教育。在考試中,他更是交了白卷,此人便是徐孟南。往常,他過得如何?
1989年,徐孟南出生在安徽蒙城。在並不富有的皖北地域,徐家人世代農耕。從小到大,徐孟南都是父親的自豪,在四個子女中,他是最聰明、最靈敏的一位。帶著父輩的希冀,徐孟南從偏遠鄉鎮前往了縣城讀書。
於是,他砸錢興辦了個人網站,名字就叫做「高考0分聲」。在網站上,徐孟南認識了幾位同齡人,他們分別是雲南的吉劍、河南的蔣多多。幾人共同的特性便是高考0分落榜者。徐孟南還寫了許多的心酸進程,發表了十幾萬字的長篇紀實小說《高考0分聲》。終於,他的閱歷惹起了媒體的關注。
2012年,他頻繁地登上各大毀圓主流媒體。在熒屏上,徐孟南大方地引見著本人,並和許多人針對教育,展開了爭辯。年少的他很是英勇,說話有理有據,以至不落下風。另一方面,在媒人的引見下,他和家鄉的一個女孩結婚。一年以後,徐孟南的處境呈現了宏大變化,網店生意一瀉千里,經濟收入日漸微薄。在這種狀況下,新婚妻子也選擇了分開。
隨同著電商大戰的展開,小店店主們基本無力生存。就這樣,徐孟南又一次失業了。他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舉目四望,怎樣也找不到出路。此時,高中同窗大多曾經畢業,每個人都有著不錯的開展。相比之下,他卻只是個底層農民工而已。
2018年3月,徐孟南重返考場。經過復讀以後,他被一所大專院校錄取。轉眼之間,3年的大學光陰曾經過去了。而今,徐孟南的日子照舊過得普通,這樣的一個大齡青年,縱然拿到了大專文憑,他也沒有了明顯的競爭力。在網路上,他也偶然分享心得,過著不咸不淡地生活。
③ 讀書真的有用嗎
你讀書讀那麼快有用嗎?這個問題是前幾天一個小夥伴向我提出的疑問,他說,我看你看了不少書,看那麼快有用嗎?
因為經常遇到關於讀書是否有用的話題,所以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分別是「讀書」、「快」和「有用」。
1、「讀書」
讀書快是否有用,其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你要先問下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是為了解決生活需求、工作需求還是社交需求?
有很多人說自己讀書只是為了休閑,放鬆一下打發時間,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不要把讀書和有沒有用聯系在一起,因為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行為的背後必定有著某種意義感的驅使,才會使你樂此不疲地堅持下去。
問問自己的初心,想清楚原因再出發,這對於你後期選擇看哪些書也非常有幫助。我們再來看下問題,「你讀書讀那麼快有用嗎?」
這背後也可能隱含著幾層意思,一種是我看你讀了那麼多書,也沒見你的生活有什麼巨大改變彎早指啊?那還讀書干什麼?
另一種是如果你說有用,那我也去讀一下,沒准我也可以像你一樣,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其實無論是哪種假設,都體現出我們希望速成,希望立竿見影的心理。這背後是我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影響著決斷,當我們抽絲剝繭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思維定式以後,就應該理智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你要明確什麼對於你來說才是「有用」,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實踐,這樣才可以改變你的生活。
對於讀書這件事來說,如果你認為讀書一定要有用才可以讀,那就多注重實用類書籍的閱讀,多輸出,讀完馬上應用起來,讓自己看到成效;
如果你認為要通過模仿別人而達到想要的成績,那你就多去分析對方的思維模式,做事方法,而不是照搬手段。
無論是哪種方法,永遠記得,不要期望速成,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有時間思考那麼多利弊,不如先行動起來再說。
現在提倡讀書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各種學習型社群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成長的願望。這本身是個好現象,如果能通過這些氛圍進而帶動社會大環境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幫助人們塑造終身學習的習慣,那這件事就非常有意義。
只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不以追求速度為目標,真正把知識和自身進行連結,這樣的讀書就會讓我們有真正的收獲。
專注於個人成長與效率提高。
④ 在生活中想要真正地徹底改變自己,究竟有多難呢
人生說長也不長,至於怎麼活完全看你自己,如果你想活得好一點,那麼就要努力一點,就要忍受改變帶來的疼痛,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蛻變。
改變真的沒有難,這所有的困難都是我們自己上的枷鎖,只有努力打破枷鎖,才能更好地擁抱幸福。
⑤ 初次見面,滿心歡喜
盼望著,盼望著,和兒子相處六年的女朋友,終於同意讓定下他們的婚事了,我們全家都十分高興。
為了打破一些生份局面,我們決定兩個家庭先聚一聚,聊一聊。一說到要見面,我還是特別緊張,注重裝扮了一下自己,平時不怎麼化妝的我,這次還是決意要化個淡妝的,以顯得對此件事情的重視。
到了她的家裡,她們的熱情很快就把生份的氣息給融化了。寒暄了幾句,我們便去了「小城故事」,
入座後敬培,各自點了自己喜歡吃的一道菜。我們很快就切入了正題。正題過後便開始找其他話題。他父親的三觀非常正確。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在教育兩閉仔個孩子齊頭並進的時候,他父親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他關系特別好的一個朋友,大學畢業。他的妻子則是高中畢業又特別普通,算是天賜良緣。後來朋友去法國讀了五年,回國之後,他的太太當然興高采烈,可是不久她就覺得不太對勁。朋友妻子找到他訴苦說:「哎呀,她得了打狗托,喝了大西洋的水,眼眶高了,不得了啦,忘記他吃窩窩頭的時候啦。沒良心的東西。」他一聽這話,這還了得。然後她就出馬調查,才知道事情並不是四個字所包得了的。「沒有良心」的主要原因是,丈夫恨她的年輕妻子自甘墮落,不肯上進。他說'實不瞞你,多少年來我一直不停地讀書,她卻一直不停的後退,鬼混日子,再過些時日,恐怕連她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了。亮態唯而他卻盼望著他妻子能夠配合他。勸她去讀書,她不肯,可是她寧可東家長,西家短的說閑話。結果他們之間就除了談談自己的孩子,造造別人的謠之外,簡直沒有什麼好說的。有時候和朋友們在一起,他對朋友之間的談話一無所知,偶爾插句嘴也插的我是汗流浹背,唯一的辦法就是盡量少和她在一起。這故事講完之後,兩個孩子心領神會,一致表示以後還是要齊頭並進,共同進步。
我們談到了他的弟弟。感覺壓力最大的還是應該上高三的弟弟。弟弟很安靜,言語極少,為了能讓他把握機會,我又給他講了一則徐孟南的故事
就在最近,有一個討厭高考的人再次回來參加高考了,2008年的時候,18歲的徐孟南第一次參加高考,當時的他內心不想上學,反感考試,厭惡高考,而基於這種心理,他萌生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叫「三人行教育」。這是一個什麼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初中培養興趣愛好,高中根據興趣分科,通過選拔進入大學。這是一個看似理想但卻不現實的教育思想,因為教育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行為,有很大的復雜性。雖然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但這依舊阻擋不了徐孟南對「理念」的追求,而他想到了高考。高考當天,他在卷子上違規操作,寫滿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用這種方式拿到零分,引起公眾關注。不過可惜,零分沒有拿到,最後拿到了143分,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沒人關注,一切故意皆成空。此次高考之後,徐孟南輾轉各地打工,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十年。2018年,他再次參加高考,有人就問他為什麼十年後要回來考大學,他給了這樣的答案。「因為除了上大學,沒有更有意義的事,我想去體驗大學的感覺,算是對過往的彌補。」這也許是目前對「讀書無用論」最有力的回擊。弟弟連連點頭稱是,表示一定要把握好機會。
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匆匆過去了,我們雖說初次見面,氣氛相當融洽,我們都滿心歡喜!
⑥ 我現在卡在復讀班同學和原來班同學之間怎麼辦
6月7日,2021年高考開啟,幾乎每一年,第一位走出考場的學生,都會受到眾人的追捧和羨慕,因為在絕大多數家長的眼裡,提前走出考場的孩子,必定是學習優異的尖子生。
讓我們來看看,今年高考第一個交卷的人都是哪些「大神」。
11點04分,北京人大附考點第一個出來的考生是一個帥帥的男生,他的表情極為淡定,雲淡風輕的為大家講解北京的作文考題。
海南僑中考點第一個交卷男生,長得也太帥了吧!
號稱是杭州高考第一個交卷的男生,他是體臘正汪育特長生,已經有大學招收了,所以他與其他考生相比壓力應該小得多,而且大概率不是學霸,被問到作文寫的怎麼樣,他說就是隨便瞎寫的。
太原五中考場第一個走出來的考生,一個人高大的身影顯得孤寂而蒼茫。
總算是走來了一位女生,來自於萊蕪一中考場,這個胖胖的小女孩邁著自信的步伐,臉上自帶學霸氣質。
濟南九中考點,第一個出來的是一位梳馬尾姑娘,一路小跑,豪橫!
鄭州某考場第一個沖出來的是一位紅衣少年,自信到不要不要的,被問考得怎麼樣?大喊一聲:考得非常好!
這些第一個走出考場的輪仔考生往往自帶光環,受到大多數考生家長和網友的膜拜,看他們這么自信的樣子,清華北大應該沒跑了。
那麼,提前交卷的高考生真的都是學霸嗎?那可未必,第一個出來的人,如果不是學霸,往往就是學渣。
相關閱讀
15年前 那些高考故意0分的考生怎麼樣了?
我是甜瓜。
2021全國高考報名1078萬人,再創新高。
其中,河南第7年蟬聯「高考第一大省」,報名125萬人,比去年再增9.2萬人。
這幾天,網上看到一些照片,很感慨。
拍的是即將高考的同學們:
5月21日,雲南大理連發多次地震,最高震級6.4。
當地高三的學生們在露天「教室」備戰高考。
雲南考生在戶外備考
眼下的廣州,疫情仍然嚴峻。
按考試人員的不同情況,劃分了「七類人群」,包括: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紅碼、黃碼和發熱考生;普通、社會考生還有試務人員與家長。
2021高考,是63.6萬廣東考生的人生大考,更是全社會的一次大考。
廣東考生在接受檢測
河北邯鄲一高三班,全員穿上了「戰服」,
背後用英文寫著:「戰斗的時候到了!」
我還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幕:
密密麻麻的筆記
堆積如山的書本
漫天飛舞的試卷
吃飯時也不忘看題
拼盡全力的我們
這是一群辛苦拼搏的中國孩子,
稚嫩的肩膀,扛過了一路難以想像的辛苦和壓力。
中國高考,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
我給國外的同事看了這些照片,
他們驚訝地咧嘴,說:好辛苦!
我說:是很辛苦,卻也很值得。
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我們為何非要吃這樣的苦?
因為值得。
01
高考寫8000字檄文的「白卷」女孩
如今怎麼樣了?
2006年,高考考場。
河南南陽,考生都聚精會神的答題,
只有一個女孩例外。
開考前已反復強調不能用雙色筆答題,但她就是用藍色和黑色筆「雙色作答」。
考試規定不允許在密封線外寫字,她卻直接將筆名「碎心飛魔」,寫在了密封線外。
規定不準在試卷上亂畫,她卻在空白處寫上了「建議體會」。
這場考試,她全程沒有作答,而是反順序四科在考卷上寫滿了自己對「中國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滿」。
四張試卷,每張兩千多字,共寫了近8000字。
她叫蔣多多,家住河南南陽市卧龍區王村鄉蔣庄村。
蔣家有15畝地,收入只夠供一個孩子上學,而家裡卻有三個孩子。
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學,父親做起了兼職保險業務員,每天早出晚歸跑業務,家裡能下地幹活的只有蔣多多和母親。
這個只有150多人的小村,只出過2名大學生,蔣多多也曾承載著全家的希望。
蔣多多
貧寒之家,父母卻勒緊褲腰帶讓孩子們讀書。
從小到大,他們始終叮囑「好好學習」,因為他們不想女兒和自己一樣,一輩子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
蔣多多很爭氣,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隨後,她考上了南陽八中,一所市清蠢級重點高中。
直到高二,她的成績仍處中上,這讓父母滿懷希望。
變化,就發生在高二下學期。
一次偶然,蔣多多忽發靈感寫了篇小說,她悄悄拿給上大學的表姐看,表姐看後覺得寫得不錯,提議發給報社看能否發表。
沒想到,稿件寄出後,真被一家報社發表了一小段,
這讓蔣多多深受鼓舞,她覺得自己「有才華」,其後更生出無限興趣,並想像著自己可以「出書、當作家。」
於是,進入高三後,她幾乎將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寫作上,全然忘記了學習。
《開學伊始》《天涼好個秋!》《魂斷北京城》《睡美人復仇記》《網中人》……一部接一部,所有的作業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跡。
她說自己寫了「大概100多萬字」。
有同學看過她的「著作」後,誇她有才華,
這賦予了她極大的信心。
而同時,她的成績開始一落千丈,這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注意。
其後,老師多次找她,規勸「專心學習,高考後再發展興趣」,母親也嚴厲地要求她「不要再寫了!」
但越是壓抑,少女的心就越深陷其中。
她表面上收斂,實則暗暗計劃著要在畢業前「出書」。
當然,她的「小心思」沒有瞞過眾人,在遭到了老師、家長的一致批評,她開始「恨」上了高考。
「我這么有才華的人,為什麼一定要參加高考呢?為什麼必須考規定科目呢?如果只考寫作多好……」
高考前,蔣多多已自知成績一定不好,
她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我要交白卷,要寫下萬字檄文抨擊高考!我要成為0分考生,這樣肯定會引起關注,我可能會紅,可能會真的成為一名作家!」
高考前一個月,同學們都在爭分奪秒備戰,
蔣多多卻在狂翻報紙,累積「高考檄文」素材。
考試當天,父親特意准備好陪她去考試,她卻斷然拒絕了,無奈的父親只能偷偷地去了,躲在考場外看著女兒,祈禱她一切順利。
開考後,蔣多多故意用雙色筆答題,她將自己事先准備好的素材一瀉而下,反順序四科倒寫,足足寫了近8000字來抨擊高考。
她故意還將筆名「碎心飛魔」寫在了裝訂線外。
落筆,她自覺十分快意,但走出考場,壓力就來了。
考場外,卸下包袱的考生們一身輕松,
蔣多多的心裡卻開始打鼓。
其他同學們議論著「今年的考題不太難!你覺得呢?」
她只能無比尷尬,因為她根本連題都沒有看過。
走出考場,守候多時的父親迎了上來,關心地問「考得怎麼樣?」
她怔怔地說不出話,良久終於憋出一句:「考上是不可能了,我自有打算!」
她的打算,其實就是「打工」。
不想回家,不敢面對父母,不願面對詢問。
高考前,她就開始偷偷地攢錢,為了省錢,每天只吃一個包子,父母給的生活費都被她積攢下來,當作出門打工的路費。
填報志願結束當天,她就獨自乘車去了鄭州。
到達鄭州,已是次日凌晨。
她給在鄭州的姐姐打電話,卻因關機,聯系不上。
於是,她就在鄭州火車站的廣場上游盪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姐姐聯繫上她,得知她的想法,批評她「太幼稚」,不準她一個人出去。
而叛逆的她,卻偷偷離開了姐姐的住處,獨自一人前往了山東菏澤。
到菏澤,已是次日凌晨1點,她在火車站枯坐到天明。
車站里,不少來來往往地人問:「小姑娘干什麼的?是不是想找工作?」
她都警惕地一言不答。
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她開始軋馬路在市區到處尋找小廣告,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落腳處,但始終沒有結果。
身上的錢花光了,她只好失望而歸。
原來,這世上不光是理想和現實間的差距,
現實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同樣可以讓人崩潰。
回到南陽後,蔣多多不敢回家,整天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轉悠,晚上就到親戚家借宿一晚。
甚至有兩天,她跑到南陽師院校園,准備在長明燈教室過夜,但因為教室沒開,她只好到女生宿舍樓下,坐了兩整夜。
那時的她,懷抱希望也備受煎熬。
如果批卷老師不按違紀處理,那自己的事可能就不夠轟動,可能就不是0分,那所有的准備和冒險,豈不都白費了嗎?
15年後,她回憶當時的情形:
「那一段壓力特別大,好幾次想死。」
終於,她還是熬到了6月23日,班主任打來了電話。
母親問:「是不是出成績了?」
班主任嚴肅地說:「不是,讓蔣多多明天到校一趟。」
第二天一早,蔣多多就到了校,老師遞給她一張「考試違規處理決定書」,讓她簽字。
那一瞬間,她幾乎跌坐在地上,忙問:
「怎麼只有一門違規呢?應該是全都違規啊!」
然後,她顫抖地將自己故意違規的事說了出來,
班主任沉默地看著她,許久嘆口氣說:
「上級只發了這一門。」
蔣多多急哭了:「不對,我四張卷全用了雙色筆,應該都是0分啊!怎麼就文綜一門0分呢?!」
後來,她才知道,隨手做的選擇題和違規試卷並不在一起,因此其他三門選擇題加在一起得了114分。
蔣多多慌了,她哭著求老師給她指條路,
但事已至此,老師也只能搖了搖頭。
蔣多多仍然不敢回家,對父母的愧疚讓她無法自拔。
那年夏天,她主動聯系了媒體,希望通過輿論能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
確實有幾家媒體來了,但感興趣的內容並非教育問題,而是蔣多多個人的問題。
父母最後是通過報道才得知了女兒的事,
二老失望後仍表示:「砸鍋賣鐵,讓娃復讀一年。」
然而,蔣多多看著滿面風霜的父母,最終搖了搖頭。
蔣多多的父母
後來,學校和南陽相關部門送來了書,她收下了。
而當地教體局、婦聯、鄉政府給她送來的衣服和500元錢,她說什麼都不收,被硬留下後,她逼著母親讓已經走出很遠的鄉政府員工冒雨回來,把錢拿走。
那天,她哭得很傷心,邊哭邊說:
「如果是精神上的鼓勵,我心存感激;但物質上的幫助,特別是直接送錢,是對我的侮辱,我不會接受。」
其後,蔣多多曾求姐姐幫忙列印「作品」,並將其中一部分傳給了一些出版社,然而卻再沒有等到迴音。
她還曾把小說發到網上,依然水過無痕。
2007年,南陽市卧龍區王村鄉蔣庄村。
雨後的田野濕漉漉的,踩過去,兩行深淺的腳印。
被瘋長的麥苗淹沒的芝麻地里,蔣多多和母親蹲在芝麻地里,吃力地薅著草。
7月的正午,陽光炙熱。
陽光下,她滿頭大汗,兩手泥漿。
母親在旁邊催促著:「快點薅,再晚就撂荒了。」
那是19歲的蔣多多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轉眼15年過去了,
那個愛好寫作的重點高中畢業生,再沒寫過一本書。
後來她早早地嫁了人,婚後生活在農村,
重走著父母曾拚命將她推離的路。
再見蔣多多,她正從繁重的農活中抬起頭,
我問她:「後悔嗎?」
她怔了一下,幾乎是沒有遲疑地點了下頭。
我問她:「能否看看你曾經寫過的書?」
她搖搖頭,將眼睛望向面前的田野。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不是這樣不好,只是她本可有更多選擇。
人的一生,看起來很漫長,
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那幾個關鍵點。
我想她真正後悔的,是沒多讀些歷史,否則便知:
在隋唐科舉制度出現之前,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們就早已壟斷了知識,讓平民根本無法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科舉制度的出現,讓寒門士子也可以通過科考改變命運。
高考制度,雖不完善,
卻是從古至今,
留給寒門的唯一清晰可見的通路。
02
2008年的「白卷」男孩,還好嗎?
2008年高考,安徽考場。
一名19歲的考生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卡背面寫上了「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
然後,在題紙上洋洋灑灑寫滿了所謂「教育宣言」,
最後,以交白卷的方式,轟動全國。
徐孟南,1989年生人,家中貧寒。
家中四個孩子,全靠父母務農拉扯供養。
從小,徐孟南的成績還不錯,但高二開始,便抵觸學校課程,成績逐漸下降。
2008年,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徐孟南交了「白卷」,他覺得自己很有想法,渴望以這樣的方式獲取媒體關注,然後宣傳他自創的所謂「教育理念」。
最終,他總分161分,順利落榜,
他的「教育理念」,無人認同。
此後,落榜的徐孟南輾轉在全國各地的工廠:組裝廣告箱、製造井蓋、包裝衛浴產品、生產說明書……
臟活累活,幹了個遍。
期間他多次試圖換工作,都因只有高中學歷而被拒之門外。
徐孟南的高中畢業證
在汗流浹背的車間,在咬緊牙關的搬扛中,
他一次次痛哭失聲後,終於明白了為何父母勒緊褲腰帶也要讓自己參加高考。
吃盡生活的苦後,他明白了「讀書才是最好的選擇」。
2012年7月,23歲的徐孟南結婚了,
但這樁婚姻只在疲於奔命的日子中堅持了4年,便草草結尾。
2017年末,徐孟南下定決心重回考場,10月23日,他回到老家蒙城報了名,邊打工邊備戰2018年高考。
在工廠里,會戴上耳機抓緊時間學習
曾經他的成績可以上二本,
但十年光陰,早已今非昔比。
最終,他被一所中專錄取了。
曾義無反顧交白卷的徐孟南,前往中學勸學
如今,已經32歲他,中專即將畢業。
當年同窗苦讀的同學,很多都已風生水起,
而他,必須用更艱辛的努力,去追回失去的一切。
再見徐孟南,是在一家中學的門口,
他掛著橫幅在勸學,上面寫著:
「0分註定是錯誤,是傷害,請勿模仿我們。」
有同學路過,好奇地看著,
他會一次次認真地說:
「知識改變命運,一定要珍惜機會。」
這個道理,他用人生最好的10年,才終於弄懂。
03
那些年交過的白卷
2007年高考,湖南瀏陽考場,
18歲的陳聖章交了白卷,4門科目全0分。
順利落榜後,他做過葯品推銷、保險公司業務員、公益活動策劃、夜總會營銷員等……一直摸爬滾打,每樣工作都很艱辛做不長久,頻繁跳槽。
其後,他做了兩次生意,都以失敗告終。
如今,他開卡車運方土,早七點開工,晚10點收工。
網路示意圖
可怕的不是辛苦,而是三十已過,我卻越發迷茫。
再見陳聖章,他對高考零分的行為不再「豪情萬丈」。
經過生活的打磨,他說:自己當時想得「太簡單」,「一個人的作用很有限,難以改變現狀」。
2008年高考,雲南鎮雄考場,
18歲的吉劍交了白卷。
他生於貧苦農家,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成績最好的,父母一直寄予厚望。
從小,吉劍就很有數學天賦,數理化都很棒,
但他偏科嚴重,英語不管如何學都學不好。
2007年高考,吉劍名落孫山。
父母借錢供他復讀,但吉劍明白,英語就是他通往大學路上的一道高牆,很難逾越。
於是,在復讀期間,他拚命地寫數學論文,寄往各地高校,希望能夠獲得破例招生。
然而,他並沒有收到一所高校的回信。
於是,他開始對高考制度充滿恨意。
2008年的高考,吉劍不僅違規將名字學號都寫在了試卷上,還狠狠地抨擊了高考制度,並寫下了他對數理化的認識。
高考後他一直輾轉各地打工,
餐館雜工、建築小工,海報派發……
他睡過公園長凳,撿過垃圾換錢。
兜兜轉轉了數年後,幸運的他通過電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生活逐漸步入了正軌。
但回想起最初的打工生活,他泣不成聲,稱自己「像狗一樣活著」。
再見吉劍,是在杭州,
在商場翻滾多年,早已褪去了曾經的稚氣。
提及往事,他說:「高考對普通人而言,還是個公平的上升通道。所以沖動的學生一定要三思而後行,畢竟在沒想清楚自己的人生前,高考還是人生很重要的事,千萬不要為了博眼球,就把高考當兒戲。」
2010年高考,又一個白卷考生誕生了。
他叫張皎,也曾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在考上重點高中後,與周圍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讓他產生了厭學和抗拒。
那年的考場上,他在每張試卷中都留下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生則死」這16個大字。
也如他所願,張皎以0分高考成績,一舉成名。
他之後立下豪言壯語:「10年成為中國首富。」
可之後,他卻走上了犯罪道路,
求職屢屢受挫,製作偽卡消費套現,被判入獄。
太渴望成功卻走錯了道路,
目空一切的少年,葬送了自己。
人總是在真正失去後,才知道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麼。
04
他一路乞討進大學
那些輕松坐進考場,卻任性交白卷的人比,
朱閱陽的高考之路,一波三折。
2014年8月31日的廣州,悶熱難耐,
這天,是新學期開學的前一天,
一群孩子們正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開筆儀式」,
然而,就在不足百米之外,
12歲的朱閱陽,正在獨自乞討。
館內,同齡人在拜孔子、點朱明智,好不熱鬧……
館外,是朱閱陽的心急如焚,
明天就要開學了,學費還沒有著落。
天氣異常酷熱,他沒捨得買一瓶水,
有同齡人好奇地過來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
小手卻一直死攥著筆,在面前的紙上寫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沒有人,比他更知道這兩句詩的意義。
此時,父親帶著8歲的弟弟在中山八路乞討,
母親和哥哥,在另一條街邊磕頭討生活。
命運,從未眷顧過他的家。
父母都是殘疾人,哥哥出生就患有小兒麻痹。
朱閱陽和弟弟,是家裡僅有的「正常人」。
乞討,是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
圖片來源:新快報
底樓逼仄的出租屋,十幾平米,蝸居著一家五口。
每天爸媽和哥哥在外乞討,
放了學,他便趴在家門口的地上寫作業,
最深的貧寒,連一方書桌都是遙不可及的夢。
除了校服,朱閱陽從沒穿過一件新衣,
但他總能想盡辦法從學校拿回新的獎狀,
漸漸地,貼滿了整面牆……
拚命讀書,是他能向命運所做的唯一反抗。
周末,別的孩子都去科技館、動物園,他卻主動外出乞討,幫家裡減輕負擔。
2017年8月,閱陽的中考成績出來了,
成績很好,但5萬學費,讓全家一夜未眠。
第二天,爸爸對他說:「閱陽,5萬元實在是拿不出來,可能這就是咱們的命,要不早點出來打工吧」。
但朱閱陽不認命,他說:「爸,我可以找一所最便宜的讀嗎?我想參加高考,想上大學……」
話沒說完,眼淚就已打轉。
看著孩子的眼神,那一刻全家決定撐到底。
每天3元飯費,閱陽也拚命勒緊肚子,攢出一元租書。
知道兒子的難處後,老朱沒吭聲,
但那天之後的每個中午12點,他都會拖著殘疾的身體把飯菜送到學校,隔著圍牆看兒子吃完再回家。
一天,閱陽回家,看到媽媽正趴在路邊乞討。
烈日當空,他實在心疼,就站在媽媽身邊撐傘。
媽媽氣得一直推他:
「你快走!你這樣我怎麼能要得到錢呢?」
當時,閱陽的眼淚落了下來,「我不管!我不走!」
那個悶熱的下午,母子倆一趴一跪,直到天黑。
當晚,他在日記中寫道:
「若生活處處是高牆,
你越不過,大不了就鑿。
只要鑿出縫,就會透出光。」
2020年7月,高考成績發布。
朱閱陽以607分考上了一本重點,廣東工業大學。
看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飽經風霜的一家人露出了最燦爛的笑容:
「原來夢想,真能實現!」
圖片來源:新快報
6年苦讀,那個沿街乞討的沉默少年,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一張改變命運的入場券。
有人說,即便拼盡全力,他也不過站在別人的起點。
命運公平嗎?
當然不。
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銹。
但假如你不是那個被偏愛的人,
除了奮力一搏,你別無選擇。
甜瓜說
又一年高考,當我們再度與當年的白卷生對視,
每一雙眼中,都盛滿了悔意,無一例外。
「當初,我要是好好讀書,就好了。」
然而,當他們遍嘗艱澀,殷殷叮囑後來者,
卻仍有許多「不信邪」的孩子,重蹈覆轍。
是的,讀書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會更苦。
曾有篇《華為年薪百萬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霸屏,
這8位博士,最高年薪201萬,最低年薪89.6萬。
這8位博士,兩位出身寒微,一位來自偏遠山區。
讀書,真能改變命運。
應試教育,誰是真正的受益者?
答案是:寒門子弟。
所以,別埋怨學習難,那是你翻身的牌;
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曾經的我,也覺得高考難、讀書苦。
可一路走過千山萬水後才發現:
那段心存期待,拼盡全力的時光有多純粹和美好。
只可惜,現在的我再也回不去了。
但幸好,乾坤未定,你們仍可成黑馬。
所以今朝高考,最好的祝願都給你們,願你們:
懷鴻鵠之志,心嚮往之,終而至之;
山河染心,歲月成碑,
為國、為家,不負青春韶華。
高考加油!
—THE END—
內容:北國小甜瓜原創
圖片:部分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點個在看,高考加油
⑦ 周記:關於"對10年前高考故意交白卷的同學"的感想
最近,在媒體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白卷」考生十年後重新高考。2008年高考,安徽考生徐孟南交了&山困quot;白卷":考卷寫滿了自己的"教育宣言"。走出考場十年,他輾轉各地工廠打工,成家生子,漸漸覺得當年的做法「太不值」。幾天前,徐孟南進行了2018年的高考報名罩唯余,目標是省內一所職業院校。
就這樣,19歲的徐孟南只能跟隨父親外出打工。打工的生活比起讀書,自然多了幾分艱難:
「還是挺辛苦的,有時候連著幾個月都沒辦法休息一天,請假的話就要扣錢,而我的以前上了大專或者大學的同學,他們的工作都有比較充分的業余時間,光這個就讓我很羨慕。」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重復性的勞動,微薄的薪資待遇,讓徐孟南忍不住的在想「當年的做法可能真的是太不值得了,如果當時認真答題,可能現在會是另外的一種人生。」
⑧ 高考「白卷考生」時隔10年重返高考考場,後來怎樣了
每年的高考,都會有一些別樣的話題,吸引著我們的眼球。比如,有人年逾六旬參加高考。又比如,有人連續“三戰”、“四戰”、“五戰”高考。但這些話題和事件,往往都沒有曾經發生在徐孟南身上的跡塵旅一切顯得“傳奇”。2008年,徐孟南在高考中的每兄納一張試卷答題卡上,都寫下了自己想“考0分”的心願,被稱為“白卷考生”。時隔10年之後的2018年,徐孟南又重返考場,並考上了一所大專。現在,就讓我們來聊聊發生在徐孟南身上的一切。
2018年高考,徐孟南重新回到考場
在“白卷考生”事件過去10年之後,徐孟南在2018年重新報名參加了高考。這個時刻的他,已經完成了結婚生子又離婚的經歷,帶著孩子生活。在成為“白卷考生”的10年間,他也曾經做過多種工作,創辦過網站,出過長篇小說,當過流水線工人,最終,還是覺得沒有上大學是自己的遺憾,對於當年的行為也非常後悔,於是,2018年,他選擇重返考場,考上了一所大專院校,成為了一姿凳名大學生,最終彌補了這種遺憾。
⑨ 徐孟南的經歷讓你有何感悟
徐孟南2008年參加高考時,他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後面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寫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確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引起社會關注,以表達他對現行教育制度的不滿。最終,他的高考成績是160分,但是這種故意橘鋒交白卷的方式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他的人生也因此發生了變化。「我當時是希望藉此舉促動教育改革。」徐孟南說,當時交了「白卷」後,他主動聯系了媒體透露此事。一時間,他成為了社會關注焦點,他也藉此申明自己對教育改革的理想。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多數公眾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質疑甚至否定。而當媒體關注熱度減少後,他也淡出了公眾視野,至於當初希望推動教改的目的則慢慢地無人問津。而他因為沒有考上大學,成為了一名打工族。徐孟南說,回想當年,他感到後悔,當時的行為是愚蠢、幼稚的,而且這種行為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自己當初之所以會這么做,是因為年紀小,又叛逆,很內向,不太與人交流。不想,在2008年後,他發手彎現幾乎每年都有高考故意交白卷的考生出現。和他一樣,這些考生都是曇花一現,這讓他感到很痛心。「我想不能再做無謂的犧牲了。」徐孟南說,此後他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對可能產生這圓薯晌樣想法的學生,用親身經歷對其勸說。而在2011年高考前的一個月,他背著4000張勸告傳單,奔走於全國多所高中之間。談起高考零分後的4年生活,徐孟南感慨萬千,因為當年高考故意考零分後,他花了兩三年時間才走出來。徐孟南說,他現在在江蘇淮安一家親戚的工廠里做管理工作,年僅23歲的他已經結婚了,妻子現在剛懷孕,他說:「這樣的生活,我感覺很安逸。」當問到,如果當年沒有考0分,人生軌跡和現在會有什麼不同?徐孟南平靜地說:「區別不是很大,還是會打工,只是多了一次體驗大學生活的經驗。」對於現在的生活,徐孟南認為「也很精彩」,相比前幾年的叛逆和任性,現在的徐孟南給人的感覺更多是一種平和。這些年,徐孟南把自己經歷的高考0分生事件,寫成了一部長篇紀實小說《高考0分聲》。徐孟南說,將來孩子出生後,會讓他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上小學、初中、高中、讀完大學。
⑩ 徐孟南的人物經歷
徐孟南2008年參加高考時,他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後面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寫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確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引起社會關注,以表達他對現行教育制度的不滿。最終,他的高考成績是160分,但是這種故意交白卷的方式引起社會各界關注,他的人生也因此發生了變化。
「我當時是希望藉此舉促動教育改革。」徐孟南說,當時交了「白卷」後,他主動聯系了媒體透露此事。一時間,他成為了社會關注焦點,他也藉此申明自己對教育改革的理想。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多數公眾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質疑甚至否定。而當媒體關注熱度減少後,他也淡出了公眾視野,至於當初希望推動教改的目的則慢慢地無人問津。而他因為沒有考上大學,成為了一名打工族。
徐孟南說,回想當年,他感到後悔,當時的行為是愚蠢、幼稚的,而且這種行為也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自己當初之所以會這么做,是因為年紀小,又叛逆,很內向,不太與人交流。不想,在2008年後,他發現幾乎每年都有高考故意交白卷的考生出現。和他一樣,這些考生都是曇花一現,這讓他感到很痛心。「我想不能再做無謂的犧牲了。」徐孟南說,此後他只要有機會,他都會對可能產生這樣想法的學卜岩生,用親身經歷對其勸說。而在2011年高考前的一個月,他背著4000張勸告傳單,奔走於全國多所高中之間。
談起高考零分後的4年生活,徐孟南感慨萬頌弊賀千,因為當年高考故意考零分後,他花了兩三年時間才走出來。徐孟南說,他現在在江蘇淮安一家親戚的工廠里做管理工作,年僅23歲的他已經結婚了,妻子現在剛懷孕,他說:「這樣的生活,我感覺很安逸。」當問到,如果當年沒有考0分,人生軌跡和現在會有什麼不同?徐孟野派南平靜地說:「區別不是很大,還是會打工,只是多了一次體驗大學生活的經驗。」
對於現在的生活,徐孟南認為「也很精彩」,相比前幾年的叛逆和任性,現在的徐孟南給人的感覺更多是一種平和。這些年,徐孟南把自己經歷的高考0分生事件,寫成了一部長篇紀實小說《高考0分聲》。徐孟南說,將來孩子出生後,會讓他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上小學、初中、高中、讀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