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彈詞小說大全
1. 再生緣txt全集下載
再生緣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再生緣最新章節TXT----- 小說《再生緣》(又稱《龍鳳再生緣》、(龍鳳配再生綠》)系根據彈詞《再生緣》改寫成的小說本。
彈詞《再生緣》為清代女作家陳端生所作。端生杭州人,是當時的大名人陳句山的長孫女,生於乾隆十六年(1751),卒於乾隆五十五年(1790)或嘉慶元年(1796),享年四十歲或四十六歲,是一個早慧而又不幸早逝的天寸。她從十七歲起僅用了二年左右的時間(1768一1770),就完成了前十六卷的創作,後由於母死、出嫁、丈夫犯事等原因,共寫作整整中斷了十四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才動手寫第十七卷,十七卷後就一直未能再繼續寫下去,現存二十卷本的後三卷為清代另一女作家梁楚生(1771一1847?)所續補。端生除《再生緣》外,還著有《繪影閣詩集》,惜已失傳。關於陳端生的家世生平,前輩學者鄭振擇-陳寅恪、郭沫若等都曾有過論述和考證,尤以陳寅恪先生的《論再生緣》一文考訂得最為翔實
(此文編入上誨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陳寅恪文集之一《寒柳堂集》)。至於說到《再生緣》的價……
2. 宋元明清隴右作家有哪些
宋元明清隴右作家有哪些?
答:宋元明清高亮灶隴右作家有張炎、金代鄧鍵廳千江,元代蒙古族文學理論家郝天挺。戚扮
3. 明末清初有哪些小說
明末,小品散文大量產生。張岱於明亡後作有《陶庵夢憶》等。
明末,董說作有《西遊補》,與陳忱作於明亡後的《水滸後傳》,同為明末清初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品。
公元1644年清世祖順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關,清王朝統治開始。
順治十八年(1661),清滅南明政權。
清初,錢謙益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錢謙益為「虞山詩派」領袖,作有詩《後秋興》104首等,其散文標志著明末清初文風的轉變。吳偉業為「婁東詩派」領袖,作有七言長篇敘事歌行《圓圓曲》、《永和宮詞》等,繼承元白「長慶體」而有所發展,被稱為「梅村體」。
明末清初以後,才子佳人小說逐漸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嬌梨》(張勻)、《平山冷燕》(張勻〔?〕)、《好逑傳》(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順治八年 長篇彈詞《天雨花》(陶懷貞)約作於本年前,為較早的彈詞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於1618年)。侯方域與魏禧、汪琬並稱「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李姬傳》、《馬伶傳》等。魏禧作有《江天一傳》、《大鐵椎傳》等。汪琬作有《陳處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金人瑞(聖嘆)卒(生於1608年)。金人瑞曾評點《水滸傳》、《西廂記》等,與毛宗崗評點的《三國志演義》同為清初評點派小說戲曲理論代表著作。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約撰於本年至次年間。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杜浚、錢澄之、歸庄、吳嘉紀、魏禧等。均為清初的明遺民作家,創作中普遍存在著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顧炎
武作有《日知錄》等。王夫之作有《黃書》、《噩夢》及《姜齋詩話》等。
公元1662年清聖祖康熙元年 興庄延鑨私修《明史》獄,次年結案,殺70餘人,株連近200人。有清一代、「文字獄」接連不斷,較歷代為烈。
順治至康熙初期詩壇,施閏章與宋琬齊名,時號「南施北宋」;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齊名,後稱「嶺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於本年後(大約生於1610至1620年)。李玉與朱素臣等改革傳奇創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蘇州派」。李玉於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種曲》(包括《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合稱「一人永占」),入清後作有《千鍾祿》、《清忠譜》《與朱素臣等合撰)等。朱素臣作有《十五貫》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於本年編成《詞綜》,其創作開「浙派詞」端緒。清初以來,一變明人不重視詞作的風氣,詞壇漸趨興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漁卒〔?〕(生於1611年)。李漁作有傳奇集《笠翁十種曲》(《風箏誤》等10種),又撰有戲曲理論著作《閑情偶寄》等。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約於本年前後基本寫成,此後不斷有所修改,為清代短篇文言小說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褚人獲的長篇小說《隋唐演義》約寫成於本年前後。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陳維崧卒(生於1625年)。陳維崧開創「陽羨詞派」;又與毛奇齡同為駢文作家。駢文自唐以後趨於衰落,至此復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錢彩的長篇小說《說岳全傳》約寫成於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為清代英雄傳奇小說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納蘭性德(滿族)卒(生於1655年)。納蘭性德詞自成一家,作有〔長相思〕(山一程)、〔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洪升撰成傳奇《長生殿》。次年因在皇後喪期內演出,洪升被革除國子監生員籍,觀劇者趙執信被革職,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為康熙年間「宋詩派」代表詩人,作有《金陵雜詠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孔尚任撰成傳奇《桃花扇》。孔尚任與洪升齊名,時號「南洪北孔」,同為清代戲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葉燮卒(生於1627年)。葉燮撰有《原詩》,倡「才、膽、識、力」之說,為清代詩話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洪升卒(生於1645年)。洪升還作有雜劇《四嬋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 王士禛卒(生於1634年)。康熙時期,王士禛編有《唐賢三昧集》,推崇唐詩,提倡「神韻說」,流行一時。其論詩之語後被輯為《漁洋詩話》、《帶經堂詩話》。其詩歌作品有《秦淮雜詩》等。
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方苞被株連入獄,後作有散文《獄中雜記》。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蒲松齡卒(生於1640年)。蒲松齡還作有俚曲《牆頭記》等14種。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孔尚任卒(生於1648年)。孔尚任還與顧彩合作有傳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沈德潛的《古詩源》編成於本年。沈德潛又編有《唐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撰有詩話《說詩晬語》,提倡「格調說」,於雍正、乾隆年間流行一時。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厲鶚所編《宋詩紀事》於本年刊行,收輯宋代3800多家詩人詩作及有關資料。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方苞卒(生於1668年)。方苞提倡「義法」,開創「桐城派」古文。
袁枚辭官居江寧小倉山隨園。其論詩提倡「性靈說」,流行一時。所著《隨園詩話》(刊行於1790年)為清代影響最大的詩話之一。同時稍後,主「性靈說」的詩人趙翼撰有《甌北詩話》(成書於1802年)。袁枚、趙翼與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又稱「前三家」)。
乾隆至嘉慶年間,駢文創作繼續發展,逐漸形成與桐城派古文對立的駢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後有袁枚、汪中(作有《哀鹽船文》等)、洪亮吉等。
4. 二十一史彈詞
二十一史彈詞 二十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為明楊慎升庵所作。明人所作詞話,現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話本中之快嘴李翠蓮記一種,近年在嘉定又發現明代中葉成化刊本說唱詞話十三種;長篇除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外,即此楊氏之擬作。全書分兩卷,析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鄉子、臨江山、清平樂、點絳唇、定風波、蜨戀花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攢十字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其十字句式乃源於元代詞話及明代的寶卷,實為有清北方鼓兒詞之句型。楊氏之作,開文人擬作俗文學之先例、乃有不少學者及文人加以評注、改作或續作。評注者有程仲秩旁註本;董世顯、朱璣評訂本;張三異、孫德威輯注本;傳至江南後乃改稱二十一史彈詞。而梁辰魚又有江東廿一史彈詞的改作本,今不存。續作者有陳忱續廿一史彈詞、顧彩第十一段錦\彈詞、金諾明史彈詞、張三異明史彈詞、古木散人明末彈詞等。梁作見於光緒蘇州府志藝文志,陳作見於汪曰楨南潯鎮志,二者今均不存。楊作自清康乾間孫德威輯注有康熙辛巳夏嚴虞敦序;民國七年須江楊養勁復據孫注十卷,續作說明朝、說清朝二卷,乃稱二十五史彈詞。
[編輯本段]明史彈詞
我平時在舊書攤閑看,主要買一些對以後研究工作有用的材料,因為自己平時有幾個學術問題比較關心,心裡明白在尋找的東西。人到中年,不在學術機關工作,也就沒有什麼壓力,所以積累材料較為從容。
人在青年時候寫文章,靈感多來源於讀別人的書,或者憑空產生的想法,其實多是為賦新詩強說愁。人到中年後作文,一般是見到實物才有寫作的沖動,別人是不是如此,我不好評論,但我自己近咐桐褲年作文,多是看到實物後才動手。去年我寫過兩篇研究雜志的文章,一篇研究《朝霞》,一篇研究《紅樓》。前者是「文革」時期著名的文藝雜志,後者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期刊,我原來只有想法,但研究是當這些雜志放在我手邊的時候,我敢說,如果家裡沒有這些雜志,我不會寫研究它的文章。我不可能到圖書館借出這些雜志來寫一篇論文。
我常常想,凡有知識增量的文章,多數是見到實物後的工作,而且不是為寫而寫。比如我們現在見到的許多辭典和書目一類的工具書,凡比較可靠的,都是依照實物編輯出來的,特別是書目一類的工具書,以收藏家的編纂較為可靠,單憑圖書館的書目和一般文獻來編輯此類工具書,要慎之又慎。
有一年我見到一部青霏子龍柏編輯的《明史彈詞》,因為過去讀過許多鄭振鐸的書話,印象中他沒有提到過這部彈詞,就買下了,但很久都沒有翻過。有一天忽然想到要把這本書的情況搞清楚,更感覺到我們做一點小的學術工作是多麼不容易。
我在國家圖書館的善本書目中用電腦查了一下,知道存有龍柏的這冊《明史彈詞》,同時還有一冊同名的《明史彈詞》,為宋景濂撰,乾隆十七年刊刻。我的第一個判斷是這本彈詞可能真是不多見。
先說一下我這本彈詞的文獻形式:《明史彈詞》,長洲青霏子龍柏編輯,一卷,兩冊,寫刻本,白紙,單魚尾,白口,四周雙欄,半頁十行,書的尺寸我沒有量。嘉慶戊辰年鐫,姑蘇醒愚閣藏版。書前有作者自序一篇,抄在下面:
仆嘗閱《廿二史》,凡三千七百餘卷,窮兩載而終篇,於文章事實,一如走馬看山,揚帆玩景,顧此失彼,記前忘後,用至掩卷,已屬茫然,誠不能得其要領,始知讀史之難耳。既而得讀記事本末衡簡之聚類,繹史之排比,史緯之行文,史約之述事,既鄭芷畦之約編,深嘆服其能提綱挈領,備約簡明,便讀易記,諸編即為學之津梁也。及後又得讀楊升庵先生《廿一史彈詞》,玩其瘦詞瑣語,近乎游戲,而標言輪慎敘事,排續詳明,乃以數十代之興亡,數千年之事跡,聚為十段,其契綱提要,紀代編年,縷析條分,次序不爽,若非瀾翻史冊於胸中,能如是乎。此當為諸編之拔萃也。更得孫畏侯為之輯注,薈萃貫串,鉤微索隱,以詳其實。況其辭嚴意顯,直指暢言,一褒一貶,不啻紫陽綱目,蓋不可因其文情粗率,目為小說之流,誠史學之標准,稽古之捷徑也。更其引調詩章,悲歌感慨,一彈三嘆,道其興亡成敗,果報昭彰,使利慾熏心者,讀之冰釋,豈非又為醒世之真言乎。第至元史而止,尚缺明朝事跡。仆初欲追續其旨,偶閱檀幾叢書,有鶴湖金子,已先得我心,作韻史一則,仆意為之註解,乃不敢直繼升庵,而欲追效畏侯耳。及細玩其詞,失之太略,雖或注輯,不能貫續,繼後又得閱漢陽張子禹木,增訂廿一史彈詞,續編明紀,命子別麓仲璜為之注,鐫而行之,既成全豹矣。而其所注,則與孫畏侯文異而事詳,於編年事實,或涉乎先後,故仆竟敢自撰正詞,而又加輯注。以明紀二百餘年君臣事跡,略敘大概,謂之明史彈詞,附合前刻,為廿二史,究不敢雲直繼升庵,正所以追效畏侯,而使其輯注之苦心,亦不致淹沒也。然自慚以狗尾續貂,詎敢雲補成全璧者哉。
嘉慶元年仲夏青霏子書於醒愚閣
5. 最早的彈詞小說
四游記彈詞 楊維楨
6. 明清時期我國古典小說的成就
明清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有關明代小說以下網址可以看看http://www.guoxue.com/xsyj/xs_mingdai.htm
中國明清白話小說:
《說岳全傳》
本書是綜合前人作品,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帶有歷史演義色彩的英雄傳奇小說。作品從岳飛出生寫起,前六十一回是岳飛英雄業績,後十六回是岳飛死後,其子岳雷重舉岳家軍大旗,繼續抗金扶宋,並取得勝利,岳飛沉冤亦得以昭雪並被謚為「精忠武穆王」的情節。
《盪寇志》
一部《水滸傳》把「強盜」寫得可親可敬,把朝廷、官府寫得可憎可鄙,道義不在君臨天下的統治者,而在奮起犯上的作亂者。洪水猛獸, 屢禁不止,清道光年間產生了這部以小說反小說的《盪寇志》,秉承金聖嘆「驚惡夢」的意願,演化為攻殺剿滅梁山泊眾頭領的故事情節。其為封建經濟效忠的政治宣傳,終歸徒勞。但在編織故事、虛構情節方面卻不乏生動有趣的片斷,行文布局、造語設景的寫作技巧,也算得上是舊小說中的上選。
《儒林外史》
全書以如何以對待「功名富貴」的態度為中心,通過一連串的故事,揭示了八股文、科舉制度怎樣使人逐漸墮落為唯名利是圖的庸人,甚至淪為忘恩負義的無賴,並刻畫了形形色色的儒十和名士的面貌,而儒士形像尤為鮮明生動。
《初刻拍案驚奇》
本書主要取材於《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新話》、《剪燈余話》等書。所演故事以普通家庭的愛情婚姻為多。並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做了多方面的反映等。
《包龍圖判百家公案》
本書又名《包公傳》、《包公演義》、《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署「錢塘散人安遇時編集」。全書十卷,一百回,每回講述一個斷案的故事,是後來各種刊本的取材之源,其中主要的故事被此後出版的《龍圖公案》等書所收錄。
《鏡花緣》
本書前五十回寫秀才唐敖同商人林之洋、舵公多九叔三人出海游歷和其女唐小山尋父的故事。後五十回著重表現眾女子的才華。武皇開科考試,破例錄取了一百名才女。
《古代短篇公案小說選--清代白話卷》
本書是一本清代白話卷的古代短篇公案小說選。
《中國歷代珍稀小說(全四卷)》
江湖騙子,痴男怨女,地痞流氓,才子佳人,神仙鬼魅,名商巨賈,官場老手,草莽英雄,面目各異,畢集其中,寫盡世道人心。該部巨著,生動流暢,活靈活現,皆為親身經歷,親眼目睹,故洋洋灑灑,妙不可言。
《再生緣(上、下)》
《再生緣》系清代中葉問世的長篇彈詞,凡20卷80回,計80餘萬字。
陳寅恪認為「是堪與希臘、印度史詩相媲美的長篇敘事詩。」
郭沫若說:「如果從敘事的生動嚴密、波浪層出,從人物的性格塑造、心理描寫來說,我覺得陳端生的本領比之十八九世紀英法的大作家們,如英國的司考特、法國的斯湯達和巴爾塞克、實際上也未遑多讓。」郭沫若進一步指出:南方小說的代表是《再生緣》,北方小說的代表是《紅樓夢》,這就是「南緣北夢」之說。
《中國古代孤本小說集(全四卷)》
我國古代小說源遠流長。自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刊行於世,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這其間產生了多少部小說作品,已經無從詳盡查考。
其中既有明清時期出現的在形式和內容、藝術和思想上,都達到中國古典小說峰巔的鴻篇巨制――《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也有許多被封建統治思想禁錮、受到刊行、傳播、保存等技術手段限制,成為了孤本小說。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描寫的是從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前後到一九零四年前後這二十多年,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的黑暗與腐朽,反映了當時社會腐朽沒落的垂死面貌,是譴責派小說的代表作。
《金瓶梅——會評會校本(全三冊)》
如果我們把《金瓶梅》的問世設定於明代嘉靖年間的話,那麼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了。它的出現,無論在當時看來,還是在今天看來,都像是一個奇跡。而伴隨著奇跡的出現,則是無數的謎團。四百年來,《金瓶梅》不斷地被閱讀、被解說,被稱贊、被詆罵,被翻印、被禁毀。但無論它遭受著什麼樣的命運,人們對它發生興趣、對它進行研究沒有一天停止過。
《英烈傳》
本書以史實為依據,雜彩民間傳說創作而成。主要講述朱元璋與其結義弟史歷經磨難東征西討,終成帝業的事跡,始於元順帝荒淫失政,終於朱元璋建立明朝……。
《彭公案》
本書所寫內容,既有清官斷獄故事,更多的卻是俠客鋤奸及相互比武的情節。
《三寶太監西洋記》
本書內容主要以上述作品為素材,在描述三寶太監通使西洋列國中,穿插了許多神魔故事和奇事軼聞,刻劃了鄭和、王景弘、馬歡等歷史人物,還虛擬了張真人、金碧峰長老等神人形象。
《隋唐演義》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以隋煬帝、朱貴兒和唐玄宗、楊玉環的兩世姻緣為主線,敘寫隋唐兩朝的宮廷艷史與逸事;一部分則描寫秦瓊、程咬金等草澤英雄反隋起義,建立瓦崗寨,而後內訌歸唐,隨李世民南征北戰並扶助其鏟除異已登上帝位的故事。
《兩晉君臣演義》
《兩晉君臣演義》又名《東西兩晉全志》,有明萬曆四十年周氏大業堂刊本,作者佚名。此書記述了上接三國、下迄劉宋的西晉、東晉時期(公元265至420年)共一百五十六年激烈動盪的歷史。它以兩晉興亡為主線,以十六國盛衰為附,記錄了各個政權的帝王將相們政治紛爭、權力傾軋、人物浮沉、攻伐兼並的歷史長卷。
《老殘游記》
老殘一介布衣,既是大儒也是大俠,不圖私利,不畏權謀,行事光明。在晚清行將沒落的時刻力圖挽救。本書深刻描寫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變革的勢在必行。
《醒世姻緣傳》
看官!你道為何把這夫妻一事說這許多言語?只因本朝正統年間曾有人家一對夫妻,卻是前世傷生害命,結下大仇;那個被殺的托生了女身,殺物的那人托生了男人,配為夫婦。那人間世又寵妾凌妻,其妻也轉世托生了女人,今世來反與那人做了妻妾,俱善凌虐夫主,敗壞體面,做出奇奇怪怪的事來。若不是被一個有道的真僧從空看出,也只道是人間尋常悍妾惡妻,那知道有如此因由果報?這便是惡姻緣。但要知其中徹底的根原,當細說從先的事故。
7. 《廿一史彈詞》講了什麼故事
二十一史彈詞為明代所著之詩詞作品,以詩詞結合之方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評述,文中意境極深傳唱至今。
第一段 總說
西江月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凄涼廢冢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滾滾龍爭虎鬥,匆匆兔走烏飛。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里。
第二段 說三代
南鄉子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里聽。
西江月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第三段 說秦漢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西江月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
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滑橘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第五段 說南北史
清平樂
閑行間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得甚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西江月
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爭過眼。
閑看灞橋楊柳,凄涼露冷風寒。斷蟬聲里憑闌干,不覺斜陽又晚。
第六段 說五胡
點絳唇
暮鼓晨鍾。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顛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鏡里容顏老。千年調,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
西江橘絕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雲擾中原。縱橫三百有餘年,幾度交鋒索戰。
馬過生靈齏粉,血流河洛腥膻。耳聞猶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見。
第七段 說隋唐二代
臨江仙
一片殘山並剩水,年年虎鬥龍爭。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發凜威靈。
白發詩人閑駐馬,感時懷古傷情。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蹤跡茫然。隋唐相繼統中原,世態幾回雲變。
楊柳凄迷汴水,丹青慘淡凌煙。樂游原上草連天,飛起寒鴉一片。
第八段 說五代史
定風波
雨汗淋漓赴選場,秀才落得甚干忙。白發漁樵諸事懶,蕭散。閑談今古論興亡。
虞夏商周秦楚漢,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貶處,得避。不搖紈扇自然涼。
西江月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殘篇斷簡記英雄,總為功名引動。
個個轟轟烈烈,人人擾擾匆匆。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一夢。
第九段 說宋遼金夏
蝶戀花
簡盡殘編並斷簡,細數興亡。總是英雄漢,物有無常人有限。到頭落得空長嘆。
富貴榮華春過眼,漢主長陵,霸王烏江岸。早悟夜筵終有散,當初賭甚英雄漢。
西江月
三百餘年宋史,遼金西夏縱橫。爭強賭勝弄刀兵,誰解倒懸民命。
富貴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敗總虛名,一枕南柯夢醒。
第十段 說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聲流盡年光。翻雲覆雨數興亡,回首一般模樣。
清景好天良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西江月
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綉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後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贊嘆。
4明史彈詞編輯
我平時在舊書攤閑看,主要買一些對以後研究工作有用的材料,因為自己平時有幾個學術問題比較關心,心裡明白在尋找的東西。人到中年,不在學術機關工作,也就沒有什麼壓力,所以積累材料較為從容。
人在青年時候寫文章,靈感多來源於讀別人的書,或者憑空產生的想法,其實多是為賦新詩強說愁。人到中年後作文,一般是見到實物才有寫作的沖動,別人是不是如此,我不好評論,但我自己近年作文,多是看到實物後才動手。去年我寫過兩篇研究雜志的文章,一篇研究《朝霞》,一篇研究《紅樓》。圓讓姿前者是「文革」時期著名的文藝雜志,後者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期刊,我原來只有想法,但研究是當這些雜志放在我手邊的時候,我敢說,如果家裡沒有這些雜志,我不會寫研究它的文章。我不可能到圖書館借出這些雜志來寫一篇論文。
我常常想,凡有知識增量的文章,多數是見到實物後的工作,而且不是為寫而寫。比如我們現在見到的許多辭典和書目一類的工具書,凡比較可靠的,都是依照實物編輯出來的,特別是書目一類的工具書,以收藏家的編纂較為可靠,單憑圖書館的書目和一般文獻來編輯此類工具書,要慎之又慎。
有一年我見到一部青霏子龍柏編輯的《明史彈詞》,因為過去讀過許多鄭振鐸的書話,印象中他沒有提到過這部彈詞,就買下了,但很久都沒有翻過。有一天忽然想到要把這本書的情況搞清楚,更感覺到我們做一點小的學術工作是多麼不容易。
我在國家圖書館的善本書目中用電腦查了一下,知道存有龍柏的這冊《明史彈詞》,同時還有一冊同名的《明史彈詞》,為宋景濂撰,乾隆十七年刊刻。我的第一個判斷是這本彈詞可能真是不多見。
先說一下我這本彈詞的文獻形式:《明史彈詞》,長洲青霏子龍柏編輯,一卷,兩冊,寫刻本,白紙,單魚尾,白口,四周雙欄,半頁十行,書的尺寸我沒有量。嘉慶戊辰年鐫,姑蘇醒愚閣藏版。書前有作者自序一篇,抄在下面:
仆嘗閱《廿二史》,凡三千七百餘卷,窮兩載而終篇,於文章事實,一如走馬看山,揚帆玩景,顧此失彼,記前忘後,用至掩卷,已屬茫然,誠不能得其要領,始知讀史之難耳。既而得讀記事本末之聚類,繹史之排比,史緯之行文,史約之述事,既鄭芷畦之約編,深嘆服其能提綱挈領,備約簡明,便讀易記,諸編即為學之津梁也。及後又得讀楊升庵先生《廿一史彈詞》,玩其瘦詞瑣語,近乎游戲,而標言敘事,排續詳明,乃以數十代之興亡,數千年之事跡,聚為十段,其契綱提要,紀代編年,縷析條分,次序不爽,若非瀾翻史冊於胸中,能如是乎。此當為諸編之拔萃也。更得孫畏侯為之輯注,薈萃貫串,鉤微索隱,以詳其實。況其辭嚴意顯,直指暢言,一褒一貶,不啻紫陽綱目,蓋不可因其文情粗率,目為小說之流,誠史學之標准,稽古之捷徑也。更其引調詩章,悲歌感慨,一彈三嘆,道其興亡成敗,果報昭彰,使利慾熏心者,讀之冰釋,豈非又為醒世之真言乎。第至元史而止,尚缺明朝事跡。仆初欲追續其旨,偶閱檀幾叢書,有鶴湖金子,已先得我心,作韻史一則,仆意為之註解,乃不敢直繼升庵,而欲追效畏侯耳。及細玩其詞,失之太略,雖或注輯,不能貫續,繼後又得閱漢陽張子禹木,增訂廿一史彈詞,續編明紀,命子別麓仲璜為之注,鐫而行之,既成全豹矣。而其所注,則與孫畏侯文異而事詳,於編年事實,或涉乎先後,故仆竟敢自撰正詞,而又加輯注。以明紀二百餘年君臣事跡,略敘大概,謂之明史彈詞,附合前刻,為廿二史,究不敢雲直繼升庵,正所以追效畏侯,而使其輯注之苦心,亦不致淹沒也。然自慚以狗尾續貂,詎敢雲補成全璧者哉。
嘉慶元年仲夏青霏子書於醒愚閣
8. 再生緣的作者 清代彈詞女作家陳端生簡介
陳端生(1751—約1796),清代彈詞女作家、詩人。字雲貞,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陳寅恪猜測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認為是會稽范菼)。著有《繪影閣詩集》(失傳),彈詞小說《再生緣》(一至十七卷)。
所著《再生緣》一書在當時流傳極廣,風靡一時,尤其深受婦女的喜愛。《再生緣》不僅對後來彈詞影響極大,而且還被改編為小說、木魚歌、潮州歌等多種文學形式。
清代女彈詞家陳端生
陳端生(1751—約1796)其祖父陳兆侖(字星齋,號句山),雍正進士,「桐城派」古文家方苞的入室弟,曾任順天府尹、太僕寺卿等,《續文獻通考》纂修官及總裁,著有《紫竹山房文集》。父陳玉敦,乾隆時舉人,曾任山東登州府同知、雲南臨安府同知。母親汪氏是汪上堉之女。
其夫范秋塘以科場案(一說繼母控忤逆)謫戍。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緣》彈。後范遇赦歸,未至家而陳卒。《再生緣》共20卷,陳寫至17卷,未竟而卒,餘3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繩續稿。最後由女作家侯芝整理為80回本。有道光二年(1822)寶仁堂刊本,其後又有多種刊本、石印本和鉛印本。此作經改編為蘇州彈詞書目,有一定影響 。
陳租此閉端生剛寫《再生緣》時未滿十八歲,於北京。到完成十六卷時還未滿二十歲,當時在山東登州.她因生母去世而擱筆,二十二歲嫁范氏.夫妻感情不差,後因范氏應順天鄉試,倩人代筆被破獲,發配伊犁為奴.三十三歲時在親友的催扒升促下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寫下第十七卷,從此不復有作。
彈詞《再生緣》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與另一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並稱南緣北夢。
陳端生故居,杭州市河坊街勾山樵舍遺址,於弊裂2003年10月被《關於重新公布首批市級文物保護點的通知》核定列為名人史跡類的「不可移動文物」,現已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