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卿歌小說大全
1. 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絕句二首》《絕句四首》《戲作花卿歌》《望岳四首》《酬高使君相贈》《春日江村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猛塵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安史之亂最後一年寫的.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暮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嚎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潼關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
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
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惟有乳下孫
孫有母未去
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
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
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
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獨與老翁別
新婚別
杜甫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垂老別
杜甫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卧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謹謹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無家別
杜甫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賤子因陣敗,歸來尋舊蹊。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
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鼙。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
近行只一身,遠去終轉迷。
家鄉既盪盡,遠近理亦齊。
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月夜
杜甫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瀲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枝晌禪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
昨夜閑譚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譚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悲陳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2.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出自哪裡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出自唐代杜甫的作品《贈花卿》。
作品原文: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白話譯文:
錦城上空整日飄散悠揚的樂曲,盪漾在錦江波上和白雲之間。
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被後人稱為「詩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集於《杜工部集》。
(2)花卿歌小說大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櫻彎棗)。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脊拆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鬧睜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參考鏈接:贈花卿-網路
3. 《贈花柳》整首古詩的讀音是什麼
這首詩的正確名字應該是《贈花卿》
zèng huā qīng
dù fǔ
jǐn chéng sī guǎn rì fēn fēn ,
bàn rù jiāng fēng bàn rù yún 。
cǐ qǔ zhī yīng tiān shàng yǒu ,
rén jiān néng dé jǐ huí wén 。
4. 文中提到杜甫作著一首花卿的歌,為什麼將軍的頭這篇文章要引用
文中提到杜甫作著一首花卿的歌,為什麼將軍的頭這篇文章要引用?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贈花卿》,其中對樂曲具體形象的描述,後以天下的樂曲相比。這篇文章的開頭引用是為了增加文學色彩,吸引讀者的閱讀
贈花卿這首詩是杜甫寫給花卿的嗎
是的,花卿都尹崔光遠將花敬定,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1、原文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2、吵早羨譯文
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盪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音樂,只應神仙享用,世間升拍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
3、簡析
《贈花卿》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約作於唐上元二年(761年)。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此詩有動有靜,婉轉含蓄,耐人睜謹尋味。
杜甫的詩《贈花卿》中「棉城」、
5. 杜甫《贈花卿》翻譯和賞析內容是什麼
《贈花卿》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作。全詩的譯文及鑒賞如下:
【譯文】
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作品鑒賞】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贊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則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贊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
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里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准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盪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讀者漏飢遲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肢飢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說:「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綿里藏針,寓諷於返李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處。
【出處】
《贈花卿》——杜甫
【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關鍵詞註解】
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
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
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里泛指音樂。
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6. 古詩《贈花卿》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里哪能聽見幾回?
原文: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雀喚,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約作於唐上元二年(761年)。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頃旁凱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啟尺」。
(6)花卿歌小說大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7. 《贈花卿》杜甫翻譯和賞析是什麼
贈前唯花卿
杜甫 〔唐代〕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手孫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
錦官城裡每日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畢悔鏈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眾生哪裡能聽見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