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金庸小說書評的人有誰
『壹』 你知道有哪些喜愛金庸武俠小說的名人
我覺得金庸小說的成功以及風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缺少任何一方面 他的作品都不會火到這種程度
外因方面
上世紀6070年代是新派武俠小說發展最好的一個時期 最早的應該算是梁羽生 其後金庸古龍卧龍生等等都開始寫 這個時期武俠小說創作集體井噴 寫作和閱讀的受眾都可謂是空前的 一方面比之前的還珠樓主白羽等人的老派武俠要生動更多更吸引人內涵也更為豐富 另一方面 整個華人屆是趨於一個政治和社會比較穩定的狀態 人們對通俗文學的閱讀較以前更廣泛也更多(正因為武俠小說作為通俗文學中的一種 它的傳播范圍自然比一般的文學作品廣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那時「有華人的地方 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這是大的環境和閱讀氛圍
內因方面
金庸在這個時期 確實是對武俠小說創作 整體實力最強的一個 他比古龍的寫實 比梁羽生的生動好看 更關鍵的是 他的武俠小說不單純是武俠小說 而是有著較為深刻的內涵 金庸個人的國學修養非常強(撰武俠小說之前就是著名的傳媒人 也是《明報》創始人之一 這也為他的武俠小說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滋養) 比如他的《射鵰英雄傳》就是以中國傳統「易經」為載體創作的 《笑傲江湖》算是個政治斗爭的寓言 《連城訣》探討了人性中的惡 《天龍八部》探討了復雜的人性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分別就儒家和道家的視角塑造了兩個主人公郭靖和楊過 《鹿鼎記》分明就是半部中國歷代的政治變遷史算是一部歷史的一本歷史視角的武俠小說 而且探討了關於中國人國民性的問題 這些都是金庸小說在觀點和主旨方面的 就細節而言 他創造的武功啊情節啊以及和真實歷史的嫁接啊 等等 都可謂無人出其右 這些都是金庸武俠小說能夠成功的主觀方面的因素
『貳』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主要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他們各自具有什麼特點
中國現代武俠小說主要的作家有梁羽生,金庸,古龍,他們都具有俠義精神
『叄』 哪個人物的武俠小說寫得最好
1、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磨滑,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 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3、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1924.3.22~2009.1.22),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 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拍辯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4、溫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美羅埠火車頭,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 區,港台武俠小說作家,也是新武俠四大宗師(金、古、梁、溫)之一,馬來西亞華僑, 香港戶籍。
5、 司馬翎 :原名吳思明,廣東汕頭人,將門之後,台灣「綜藝俠情派」武俠小說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藝基礎深厚。
6、蕭逸 :台灣新派武俠小說作者。山東菏澤人。著有《鐵雁霜翎》、《飲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長劍相思》等多部武俠小說。
7、卧龍生:原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 頗有才思。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瞎賀臘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
『肆』 為什麼說金庸是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於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而最先「研究」金庸小說,倪匡第一人。
金庸當台灣「遠景」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出版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由旗下著名作家分別評論金庸小說,分別有五集《諸子百家看金庸》(三毛、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楊興安的《漫談金庸筆下世界》及《續談金庸筆下世界》、溫瑞安的《談笑傲江湖》、《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及《天龍八部欣賞舉隅》、《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陳沛然)、《讀金庸偶得》(舒國治)、《金庸的武俠世界》(蘇墱基)、《話說金庸》(潘國森)及《通宵達旦讀金庸》(薛興國)等,其中倪匡寫的《我看金庸小說》大受歡迎,一看再看直到五看才告一段落。期間「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的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當金庸小說在內地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其中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只有陳墨和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伍』 金庸,古龍,梁語生簡介及名著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並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僑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台灣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其他稱號更是數不勝數。 2009年特聘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金庸作品可被兩句詩概括: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年代 作品名稱 備注
1939年 《給投考初中者》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1956年 《三劍樓隨筆》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神鵰俠侶》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連城訣》
1963年 《天龍八部》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劍》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1993年 《月雲》
2006年 《金庸散文集》 此書匯集金庸60多年間的散文,並於2006年出版,並非指2006年創作
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於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歲。中國著名武俠小說家,與金庸、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梁羽生武俠作品
1954-1959年:
《龍虎鬥京華》,《草莽龍蛇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白發魔女傳》,
《萍蹤俠影錄》,《冰川天女傳》,《還劍奇情錄》,《冰魄寒光劍》
1960-1969年
《散花女俠》,《女帝奇英傳》,《聯劍風雲錄》,《雲海玉弓緣》,《大唐游俠傳》,《冰河洗劍錄》
《龍鳳寶釵緣》,《挑燈看劍錄》,《狂俠天驕魔女》,《風雷震九州》,《慧劍心魔》,《飛鳳潛龍》
《俠骨丹心》,《瀚海雄風》,《鳴鏑風雲錄》,《彈鋏歌》
1970-1983年
《風雲雷電》,《折戟沉沙錄》,《廣陵劍》,《武林三絕》,《絕塞傳烽錄》,《劍網塵絲》
《武林天驕》,《幻劍靈旗》,《武當一劍》
古龍
古龍(1938—1985,本名熊耀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和宗師。他在1969年創作了一部先有劇本後有小說的武林奇書《蕭十一郎》,贏得讀者的廣泛贊賞。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的武俠小說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他為「武俠美學」理念的形成與「武俠文化」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古龍為人豪氣干雲,俠骨蓋世,才華驚人,他以無比豐富的創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絕倫的武俠著作,影響巨大,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古龍生平撰寫武俠小說六十餘部。
第一部:《蒼穹神劍》(1959-1960)。
篇幅最大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讀者肯定的「古龍第一書」:《多情劍客無情劍》。
先有劇本後有小說、取消章回體的奇書:《蕭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時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歡樂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陸小鳳傳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為背景者:《絕不低頭》。
最後發表的武俠小說:《大武俠時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 《小李飛刀》、《楚留香》、《陸小鳳》、《七種武器》系列。
三小系列: 《蕭十一郎》、《江湖人》(《三少爺的劍》)、《大武俠時代》(/《短刀集》/《獵鷹·賭局》)系列。
『陸』 名人怎麼看金庸武俠
金庸武俠,就其受眾而言,上至學者教授,各界名流,下至平民學生,都有攘括,堪稱華文之冠。喜歡的人很多,抨擊的人同樣多。就我所知,狂人李敖,明星教授易中天,著名作家王朔,都不喜歡金庸武俠小說。
一,王朔看金庸王朔表示金庸武俠小說不入流,他認為媚俗的成分居多。
王朔在《我看金庸》里論述金庸,語言相當犀利,被金庸認為是對其武俠小說創作的「第一次猛烈攻擊」。不像李敖,牽涉人品,王朔是就小說評小說,不夾帶私貨。 王朔對金庸武俠提出了哪些質疑呢?起碼有這幾點:
三,貿然稱金庸為「文學大師」實在不妥,說是「營銷大師」更確切。因為金庸武俠首先拯救的是他的《明報》,「金學家」們應該研究的是金庸當年如何把市場做大,把份額占足,把錢賺夠,而不是談什麼金庸武俠的文學水平與藝術創造。
因為金庸武俠並沒有多少新的東西,最多隻是改頭換面。這方面,易中天認為古龍比他強。古龍不掉書袋,不談似是而非的哲理禪學。古龍也很坦誠,寫武俠小說就是為了換酒喝。反倒有了別樣的灑脫與魅力。
易中天老師說,寫作累了的時候,我會翻一翻古龍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