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讀後感悟怎麼寫
『壹』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5篇
《三體》描寫的場面是宏大磅礴的,正如曹文軒在給《幻城》的序言說過「語詞的千軍萬馬,無邊無際地簇擁在他的麾下。」但是《三體》亦不同於《幻城》,它的作者是一名工程師。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科幻小說《三體》 讀後感 ,歡迎閱讀!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1
從來不讀科幻小說,第一次就讀到了科幻文學的最高峰,就像一個從來不爬山的人,第一次爬山就攀上了珠穆朗瑪峰,仰觀星空的奇幻瑰麗、時間的恢宏壯闊,俯瞰世界的豐富多彩……心境與感想已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有生之年讀到此書,何其幸也!
這部書就像一個擁有多重維度、蘊含了無限思考與能量的大宇宙。其所跨知識領域維度之廣、對宇宙文明思考之深,只能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來形容了!從一位物理學家的被批致死引發的「三體危機」,到「面壁計劃」,到「水滴攻擊」,到「黑暗森林法則」,到「威懾紀元」,到「黑暗打擊」下三體文明的毀滅,到「掩體計劃」「黑域計劃」「光速飛船」,到「曲率驅動」星際航行,到「死線」「小宇宙」……
整部書驚奇不斷、高潮迭起,作者的 想像力 「石破天驚」不足以比喻,「奇幻瑰麗」不足以形容!除了豐富的想像,書中更有對歷史與社會的 反思 ,倫理與道德的思辨,各種危機下人性的剖析,以及哲學與藝術的品鑒,善與惡的碰撞,大愛與大美的升華……作者用極高深的科學造詣、哲學修養、文學功底,描繪了地球文明跌宕起伏的命運!可謂「一書歷盡三千世,此書讀後更無書!」
書的.結尾是對文明的終極思考——大宇宙命運的回歸。讓人只能用「高山仰止」「嘆為觀止」來表達嘆服之情了!在宇宙命運面前,我只能用《大話西遊》中至尊寶的話來結束這段讀後感了——「生又何甘,死又何苦!」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2
看過《三體》的朋友都知道小說中有一群反人類的三體粉絲們成立了地球三體組織(ETO),並將總部設置在一艘名為「審判日」號的大船上。但是後來這艘船在「古箏行動」中被聯合國部隊摧毀,頭領伊文斯與船同沒。
許多讀者看過這個橋段之後,產生一些想法,「古箏行動」發起之時,智子已經到達地球,但是為什麼三體人沒有讓智子通知伊文斯呢?眼睜睜的看著這么龐大且忠實的一個粉絲團被摧毀而毫無惻隱之心?
那麼就讓小新在這為您傳到授業解惑一下……
縱觀《三體》全文,三體世界對人類世界唯一有所忌憚的事是什麼呢?答案是黑暗森林法則的相關知識。小說中明確寫出的最後悟出黑森林法則的人就是邏輯,那麼邏輯真的是地球上第一個知道黑森林法則的人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羅輯悟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受到了葉文潔的啟發,最基本的公理部分和最關鍵的兩個概念「技術爆炸」和「猜疑鏈」都是葉文潔告訴羅輯的。能迅速的說出整個黑暗森林法則的理論基礎,說明葉文潔是把整件事想清楚了的。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3
知道世事艱難但依然微笑地面對生活,文明也一樣。不管是童年不幸歷盡艱辛蒙受欺騙的葉文潔還是對懷有物種共產對人類失望的伊文斯,都試圖理解我們的文明,地球文明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性貪婪、自大、唯我獨尊的劣根性在我們面前暴露無疑,只不過伊文斯為代表的降臨派屬於悲觀主義者,認為人類文明已經無法挽救了,要藉助三體文明將其消滅。
有的時候悲觀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是共存的,伊文斯為代表的降臨派肯定也是一種理想主義者,當地球文明無法達到他們理想的物種共享的狀態下,他們傷心欲絕想讓地球文明徹底毀滅,這類悲觀消極的人類就像伊文斯的下場一樣,只會被無情地消滅。葉文潔為代表拯救派面對人性的劣根,他們期望通過三體文明來改變地球文明,三體文明獲得可以生存的空間,地球文明根除劣根性,友好和平的相處,葉文潔想法錯誤一是將科技進步和道德高尚劃上了等號,有些科技水平非常高的文明卻非常的蒙昧;二是葉文潔拋開人的劣根性談生物的劣根性,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一樣,都有追求生存空間的慾望,有慾望就會產生劣根性,正如後面小說中寫的,三體來到地球上並不是給你傳授知識和 文化 的,而是奴役人類,壓迫人類的。
內因決定外因,要想解決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生物滅絕等地球文明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只能依靠我們人類自己來解決,無數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期望藉助外部力量來發展自己的行為都是引狼入室,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在浩瀚的宇宙中沒有那樣多的聖母慈父,有的只是端著槍的獵人。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發展起來是經歷了數次幸運的自然選擇才發展起來的,人類可謂是極其幸運的,幸運的讓我們忘記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讓我們忘記了我們也是眾多動物中的一種,不是我們天生就優等,就是地球上對其他生物肆意殺害的主宰,幸運不是我們妄自尊大的資本,要是哪天幸運之神再不垂青人類,人類憑自己的本領是否能夠依舊生存發展,我們安逸得太久了,忘記了殘酷,我們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去珍惜這份幸運,去守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一直倡導守護我們的地球要像守護我們的眼睛一樣的去守護,但是面對文明的不斷增長和擴展,我們很容易為了眼前的利益來犧牲我們的環境,殊不知這是飲正止渴。雖然我們都是資源有限的普通一員,做的事情也許微不足道,但是你每做一點好事世界都會因此而變得好一點,藉助外力是不可能,我們只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眾志成城,使我們的人類文明永續發展。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4
《三體》,這本書包含了許多知識,更有許許多多大膽的假設!
在書中,寫出了一個人對人類的身心醜陋,與自我為中心而做出的事而表示十分的憤恨!認為人類無法在自己的力量下而改變自己,於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作出了一個背叛人類的事。
因為她在一個名為「紅岸」 的基地中工作。「紅岸」是國家建立的一個向宇宙發射信號的一個地方。在一次偶然中她發現了一封由宇宙中一顆名為「三體」的星球發來的信息,內容是這樣的:
這個世界收到了你們的信息。
我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和平主義者,我首先收到你們的信息是你們的文明的幸運,警告你們: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你們的方向上有千萬顆恆星,只要不回答,這個世界就無法定位發射源。
如果回答,發射源將被定位,你們的星系將遭到入侵,你們的世界將被佔領!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當她知道後,就隱秘的發了一封回信,因為他想讓那的文明力量到這改變人類。
在這時,那的星球「三體」也再為入侵作準備,其中在准備一個關於質子的事。他們先把質子改變成二維,可出一個個集成電路,從而讓質子有智慧。其中還說,如果用八維視角下,粒子是一個與銀河系一樣宏大浩渺的存在;當視角達到九維後,一個粒子的內部結構的數量和復雜程度相當於整個宇宙……
《三體》讓我知道了一個個我不為所知的事與道理,並且這本書中的假設讓我感到十分大膽!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5
剛讀完《三體》這本比較流行的科幻小說就帶給我一種久違的激動,《三體》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深邃且以為深長。《三體》這本書講述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之間的碰撞,三體作為外太空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同樣也居住著三體人,三體人把地球人當作敵人,地球人卻對他們的看法褒貶不一於是地球上展開了一場人類關於三體的激烈斗爭。
對於我一個理科高中生而言,由三體問題引出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文明,這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人類不斷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然而真諦又何在?宇宙如此之大,外星文明又是否真的存在?科學的發展是否會有上限,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和旅行能否突破銀行系的范圍?小說的內容,不禁讓我對這樣的問題去思考。當我再一次抬頭仰望星空,感覺意義都變了,繁星點點在這無窮的宇宙之下,星星是多麼渺小,而自己卻又是更加的渺小,就像裡面有句話說「我們都是陰溝里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是啊,人類是那樣的卑微,但《三體》並不是想告訴我們自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然而我更相信另一句話「地球上存在著蟲子,你踩死了他們,卻從未戰勝他們。」個體的力量是多麼微小,然而群從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相互理解,相互認可,我們才能團結集體,盡管威脅來的多麼猛烈和強勢。
我個人認為這本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描述葉文潔過去的往事時,對人生的討論。葉文潔但是處在時期,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的確摧毀著人性,在那時人們迷失自我,葉文潔迫不得已向三體世界發送信息,企圖想用三體文明拯救地球文明,可以看出他對人性的絕望。不難看出葉文潔在當時的影響下也做了一個瘋狂的舉動。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5篇相關 文章 :
★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800字以上5篇
★ 讀《三體》有感5篇
★ 《三體》讀後感範文5篇
★ 三體讀書心得5篇
★ 三體讀書筆記5篇
★ 《三體》的讀後感範文5篇
★ 三體讀後感範文5篇
★ 長篇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
★ 科幻小說《三體》讀後感七年級作文
★ 三體讀後感讀書筆記範文500字5篇
『貳』 科幻小說《地心游記》讀後感
《地心游記》是一部描寫探險的小說,它出自於「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之手,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下面是關於《地心游記》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地心游記》讀後感1
暑假裡我讀了凡爾納寫的小說《地心游記》,它講述了德國的布洛克教授和他的兒子收到一封來自地心的神秘密碼信,從而對地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和侄子阿克賽爾、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程。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進入,一路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經歷了暈眩、飢渴、黑暗、熾熱等嚴酷的考驗後,最終在一次西西里島的火山爆發時回到了地面。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總是能深深地吸引我,我幾乎一口氣就讀完了這本書。跟隨這本書歷險的同時,我了解了許多有關地層結構及考古學的知識。書中對登洛克教授有十分細致的描寫,他有著急躁的性格和充沛的精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書中對教授的兒子阿克塞爾只進行了少量的描寫,但我非常喜歡他,因為他就象我一樣,是個不懂太多科學的毛孩子,還只會任性地對教授胡亂發號施令。但是在探險途中,他懂得了人不僅要學會坦然面對事實,接受現實,也應該去相信科學,從生活中探尋真相並感悟真理,理解自然現象的真實意義,體會它們的存在價值。探險使他成長為了一個了不起的大孩子。特別是在遇到缺水困難時,阿克賽爾雖然打起了退堂鼓,但最終被教授對科學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以及親情的力量感染了,憑借毅力戰勝了對生的渴望,毅然留在了探險路上。
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中,我經常會因為好奇,興致勃勃地開始做一件事,但是,每當事情不像開始時那樣有趣和順利時,我就抱怨起來,給自己找些借口就撂挑子不幹了。看了這本書,我真要學習主人公們勇敢堅強和堅持探索的精神。我懂得了:無論做什麼事,不僅要有創新冒險精神,還要具備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實際行動,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地心游記》讀後感2
寒假,我看完了《地心游記》,它讓我領略了地心的美麗風光。
《地心游記》是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的儒勒·凡爾納的得意之作,全書主要寫了:19世紀中期,德國漢堡科學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中偶然發現了一張寫著密碼的羊皮紙,經過兩天兩夜的努力,終於破譯了密碼,發現上面記敘著先人薩克奴姍曾到過地心。於是黎登布洛克教授及他的侄子以及冰島向導漢恩斯在地心進行了一次驚天動地的探險,途中曾遇到過危險,也曾欣賞過許多地心美景,最終他們回到了漢堡,黎登布洛克教授成了一名快樂的科學家。
書中的三位主人公有著不同的特點以及性格。黎登布洛克教授在研究時很專注,為了研究一張羊皮紙,他甚至兩天兩夜廢寢忘食!同時,他也很堅毅,勇往直前。教授的侄子阿克賽雖然年紀輕輕,卻跟著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去探險,途中雖然打過退堂鼓,但每天都堅持下去,沒有放棄。在探險中,阿克賽不斷磨煉自已,使自已成為了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還有向導漢恩斯,他強壯、忠誠、堅毅、沉默寡言,他用自已的手和腳,多次使黎登布洛克教授和阿克賽倖免於難,他還在探險中造船、掌舵。。。
看著這三個主人公,我就會聯想到身邊的一類人。這一類人沒有冒險和探索精神,不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最終只能成為溫室里的花朵,平平和和地度過一生。還有我們這些小朋友,有的小時候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有點不滿足自已的想法就耍小脾氣。就這樣年齡長大了,心靈卻沒長大。
《地心游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為自已的目標而奮斗,不斷地磨煉自已,勇於接受生活中的挑戰,才能成功。
《地心游記》讀後感3
今天,我閱讀了「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地心游記》。正如我的推薦者所言,這真是一部耐人尋味、扣人心弦的經典作品。
由於一張羊皮紙的沖突,阿克塞爾和著名教授黎登布洛克告別了女傭人馬爾塔和美麗善良的女孩格勞班,隨著向導漢斯開始了一次地心旅行。一路上他們遭遇了風暴,見到了大火球,歷盡了千辛萬苦,有好幾次險些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終於掌握了地心的結構。最終,他們排除萬難,在一次危險的火山爆發中,被炙熱的岩漿噴到了地面,結束了這次旅行。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有感觸,一本好書就像是一輪太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會讓世界上所有秘密在我們面前一覽無余展現。正是因為布洛克教授對科學的熱愛,願意去鑽研科學,他才會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科學家。而凡爾納,更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一生一共寫了66篇小說,他的作品不僅文筆流暢,情節波瀾起伏,而且有著浪漫而合乎科學的非凡想像力,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超越時空的幻想世界!
我在看這篇小說時,就好像親自經歷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險,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為他們的勇敢和互幫互諒的精神而折服。人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應該不斷去探索,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敢於冒險,敢於接受生活的挑戰,這樣才會取得成功,讓我們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地心游記》讀後感4
近幾個星期,我讀了《地心游記》,這本書是由法國著名科幻小學家——儒勒·凡爾納寫的。我對書中的三位主人公印象深刻。
這是一本以第一人稱寫的書,「我」是一個丹麥青年,擁有超人的智慧和強壯的體魄,發現了隱藏在《王妃》手稿中,由一名探險家寫的紙條的秘密,知道了地心入口的所在地。在這次地心探險中,他堅強、有毅力,關心他人,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深深打動了我。
「我」的叔叔是一位資深的生物、地質學家,擁有崇高的名望。這位叔叔十分嚴肅、雷厲風行,也有些許固執,但在他身上,固執卻是一個優點。若沒有他的這一份固執,根本就不會有地心之旅。雖然在許多人眼裡,他是嚴厲的,但只有「我」知道:在危急時刻,他會變成一個截然不同的人,慈祥、溫柔的叔叔,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因此,「我」叫他「怪人」。
向導漢修在故事裡是一個冷漠、平靜、大膽的人,也是個不可缺少的人物,若沒了他,故事情節就要大打折扣。雖說漢修冷漠,但他總在關鍵時刻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援手,使叔侄倆逃過一劫又一劫。他總在他們最絕望的時候,用知識開辟出一條生路,在三人險象環生的旅途中,化險為夷。若是沒有他,叔侄倆就永遠也回不去了。
《地心游記》是一本精彩、著名的科幻小說,三位主人公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大家一定要抽時間看看哦!
《地心游記》讀後感5
《地心游記》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講了一個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偶然發現了一封密碼信,在解讀了密碼信的內容後便決定帶上侄子阿克賽爾前往地心。在前往地心之前,還找到一個向導漢斯,三個人從冰島的一處火山口開始進入地心,一路上克服了迷路、缺水、暴風雨等種種在地面上難以想像的困難,在一次火山噴發後又回到了地上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三位主人公:科學家李登布洛克、侄子阿克賽爾、向導漢斯。阿克賽爾一開始還是一個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的毛頭小夥子,但是通過地心探險後,使他變得勇敢、堅強。特別是當他們在大海上遭遇風暴時,他的叔叔也已經絕望的說:「我們這下完了。」但是阿克賽爾卻沒有放棄,即使叔叔放棄了他也決定不放棄。正是由於這種堅強的意志,使他們幸運的逃離了風暴的危險。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博學而具有堅強意志力的學者。他在找到密碼信後,廢寢忘食也要把這封信破譯開來;在火山管里,教授雖然沒有氣壓表,但他憑借多年的經驗,計算出頭頂上地層的厚度;他還憑借著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在火山噴發時逃回了地面、安全脫險等等。向導漢斯則是一個忠誠、機智、勇敢的冰島人。在整個探險過程中,他用豐富的經驗,強壯的身體幫助大家度過一個個難關。
這三個主人公中我最欽佩的是李登布洛克教授,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教授說的那句話:「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綳著,他就不會沮喪絕望的。」當我們遇到困難,一定要象他一樣冷靜清醒,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自己要做的事,都要努力堅持,絕不輕言放棄。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做一個象李登布洛克教授那樣有智慧的人。
《地心游記》讀後感6
在看過《地心歷險記》這部電影之後,我又看完了電影原作——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寫的《地心游記》這本書。這本書和電影一樣的精彩刺激,讓人愛不釋手。
故事講的是住在漢堡柯尼斯街19號的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他的侄子阿克賽的幫助下,得知16世紀煉金術士薩克奴姍去了地心,於是便急切地帶著阿克賽去了冰島。阿克賽只好與未婚妻格勞班分離。他們來到雷克雅未克,找到向導漢恩斯,從火山陷口前往地心探險。
書里的主人公「我」,也就是阿克賽,一開始聽到要去地心探險的時候緊張萬分,倉皇失措,千方百計想要不去或拖延時間,內心害怕,缺乏勇氣。可是在教授的一意孤行之後,他也勇敢地堅持了下來。
他們面臨過缺水的危險、迷路的絕望,最終戰勝了內心的恐懼,經歷了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刺激。他們在地中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發現的地點,在島上他們看到了乳齒象、巨人和一個保存著肌肉和皮膚的原始人。最後,他們從義大利的一個火山裡噴發了出來,回到德國和家人團聚。阿克賽有了格勞班,黎登布洛克教授得到了榮耀,漢恩斯得到了尊敬。
這本書中,黎登布洛克教授的淵博知識,漢恩斯的沉著冷靜,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還是更喜歡阿克賽的勇氣。他讓我知道,膽小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遇到危險困難,誰都會害怕。但是只要敢於面對危險和困難,不斷堅持,不斷克服,努力向前走,就會變得勇敢起來。所以我覺得《地心游記》就是一個從沒有勇氣到獲得勇氣的故事。
《地心游記》讀後感7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行嗎?喜歡探險嗎?那我們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地心游記》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這本書講述了德國漢堡的利登布洛克教授發現一張羊皮紙的秘密:有人曾到地心旅行。於是,他帶著年輕的侄子和向導漢斯布傑克出發了。一路上,他們經歷缺水、走失、暴風雨突襲、史前巨獸格鬥、高熱、火山爆發等重重危機,完成一段亦真亦幻的旅行,最終回到了漢堡。
讀完此書,我深深感觸到生命力的頑強不屈:他們能從斯奈佛山——冰島的一座火山下到地面以下四千八百英里,並發現了"漢斯小溪"、"利登布洛克海"和"阿克塞爾島",分別以三人的名字命名。旅途中,他們的食物大量丟失,最終卻能利用火山爆發的熔岩順流而上,從火山口和岩漿一起出來,到了斯特隆博利。這樣一個偉大的事跡,怎能不讓世人敬佩?。
這本書還告訴我許多科學知識。比如阿克塞爾的理論:地心熱是存在的,太陽只是給我們帶來了光明而下到海平面以下三十英里時,溫度會接近1300度,足以把人變成烤雞!
這本科幻小說還很有趣,比如:利登布洛克教授想了兩三天都沒想出來羊皮紙暗藏的秘密,卻被阿克塞爾扇風時無意發現了:這張羊皮紙上的單詞只不過是全部倒過來了而已!如果大家想揣摩可以和我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一起來體會大自然那頑強的生命力。我在這里推薦這本書,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喜歡。
《地心游記》讀後感8
這個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是一本科幻小說,名字叫《地心游記》,作者是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主人公阿克塞爾的科學家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破譯了前人薩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碼信,獲得了通往地心的方法,便偕同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克服缺水、迷路、風暴、原始野生動物襲擊等各種困難,終於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的故事。這雖然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在作者筆下就像真正發生過一樣,我彷彿也跟著他們到了地下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險。
故事中,阿克塞爾的蛻變令我感觸最深。他先後克服了恐高症,經歷了與同伴失散的恐懼,也經歷了飢渴、暈眩、勞累……但他沒有被打倒,他一次次從恐懼和絕望中尋找希望,並重新站起來,最終從一個優柔寡斷的毛頭小子脫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的少年。阿克塞爾讓我明白了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只有堅持不懈、克服艱難險阻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要學習阿克塞爾,學習他的精神,做一個不畏艱險、勇敢機智、永不放棄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書中最後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有一封密碼信出現在你的面前,你願意開始一場難以置信的旅行嗎?」我想我會的,我會像阿克塞爾一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叄』 科幻小說讀後感怎麼寫呢
這是一本寫於六七十年前的科幻小說,盡管如此,今天讀來,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的不可思議。
關於邏輯。對於社會發展的可預測這一點,也是小說最基本的一個設定,僅從邏輯上來說是不成立的。但就每一次危機的到來,和每一次社會的變革,以及文明的衰退或者發展,作者給出的架構還是能夠不錯的自圓其說的。
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盡管這本書已經經歷了很多個十年,但仍然沒有生澀的感覺。
『肆』 如何寫讀後感(科幻小說)
科學幻想小說里,常有這樣的描寫:通過時間隧道,我們可以看到千百年前的情景。漢字好比是這樣的時間隧道,通過一個個漢字,我們能夠看到祖先是怎樣生活的,這種生活又是怎樣變化的,甚至能夠「看」到,他們是怎樣思想的。真是這樣嗎?那你帶我進去看看,好嗎?
好!我們先看這個字:「監」,繁體字寫作「監」,甲骨文是。左邊是一個陶質的器皿,右邊是一個面朝左跪著的人,人頭上是一隻大眼睛(目),表示這個人用器皿的水照自己的模樣。
繁體字的「監」和簡體字的「監」,都能從字形上依稀看出這個意思來。我國著名詩人、文字學家郭沫若說:「古人以水為監,即以盆盛水而照面容,此種水盆即稱為監。」透過這個「監」字,我們不是看到我們的祖先最早是「以盆盛水」當鏡子用的嗎?
「國」,繁體字寫作「國」,最早寫作「或」,甲骨文是。甲骨文字形中的是國土,是「戈」字,即武器,會意用武器守衛國土。「或」,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說:「從囗,以戈守其一。一,地。」「囗」,讀wéi,字形像四周環繞的城牆。
繁體字「國」,在「或」外加一「囗」形,更加強調了所守衛的邊界。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我們構築長城,使用武力,是為了保衛美好的家園。
再看甲骨文「女」字,像一個面朝左,上身直立、雙腿跪著、兩臂交叉在胸前的人。這說明婦女在商朝時期就處於被統治的地位了。現代漢字中,有好多意思不好的字都有「女」字旁,如:「奴」「奸」「妖」「嫉」「妒」「姘」「婢」「妾」等等。
這些漢字,無一不傳達出我國千百年來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信息。當然,如今已是「婦女能頂半邊天」「誰說女子不如男」了。
(4)科幻小說讀後感悟怎麼寫擴展閱讀:
讀後感格式要求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有感或《……》讀後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