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中國航天發展的小說
㈠ 《飛向太空港》每章概括怎麼寫
飛向太空港每章概括:
第一章《西昌:同步衛星的故鄉》 西昌緯度低,離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可以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利於發射火箭。西昌位於四川南部,荒無人煙,避開了大城市。從1984年1月29日開始,到1990年三月已有六顆衛星在這里發射。1986年對外開放。
第二章《發射場:原始與現代同構的神話》 1989年9月3日凌晨,爆發了一場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發射基地遭到毀壞,但全體將士憑借見頑強的毅力迅速恢復了衛星發射的准備工作。來自全國各地的火箭專家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
第三章《酒吧:一個中國人與三個美國人的對話》 1990年4月1日晚,我采訪了三位美國休斯衛星公司的專家——維克特、馬克、弗羅里克。他們都非常熱愛中國,對中國航天有很高的評價。弗羅里克希望中國在發展航天科技的同時不要像美國一樣丟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章《20世紀的中國與美國》 由於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中國與美國從來都是一對冤家。
第五章《舉起火箭的大旗》 1984年初,中國購買的衛星還需要美國和法國的火箭發射,也就在這一年,中國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把中國第一課同步通信衛星送上了太空。
第六章《序幕在戴高樂機場拉開》 國際航空展在巴黎舉行,中國代表團長烏可力一天晚上,走進一家華人的菜館,得到盛情款待。不少海外華僑看到中國火箭走向世界,都感到非常自豪。
第七章《天時·地利·人和》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災年」。美國連續三次火箭發射失敗,英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和「大力神」火箭先後爆炸。法國的「阿里亞娜」號火箭也發生了爆炸。種種意外都對中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非常有利。
第八章《周遊列國的中國專家們》 1986年4月,中國衛星代表團前往美國。他們的報告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以及海外華僑的大力支持。但由於中國專家初次涉足國際市場,沒有任何經驗,美國衛星公司都不願冒此風險把衛星交與中國發射。
相關內容解釋:
《飛向太空港》是連載於網路的人文社科類小說,作者是李鳴生。《飛向太空港》記錄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美國"亞洲一號"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專家在大涼山深處的合作與友情,也有東西方文明在現代衛星發射場上交匯時的碰撞與沖突。
整部作品節奏緊湊、張弛有度,以全景式的書寫完整再現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的全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勇於進取、不斷攻堅克難的智慧與決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氣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現出人類探索宇宙、憧憬未來的博大胸襟。
㈡ 飛向太空港內容梗概
《飛向太空港》記錄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美國「亞洲一號」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專家在大涼山深處的合作與友情,也有東西方文明在現代衛星發射場上交匯時的碰撞與沖突。
整部作品節奏緊湊、張弛有度,以全景式的書寫完整再現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的全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勇於進取、不斷攻堅克難的智慧與決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氣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現出人類探索宇宙、憧憬賀雹未來的博大胸襟。
作者簡介
李鳴生,當代著名作家。1956年生於中國四川,現居北京。「魯迅文學獎」三連冠尺侍得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首席紀實作家。
20年來,李鳴生主要從事航天等高科技題材的創作,其數百萬言的「航天七部曲」等作品在海內外有著廣泛影響,被文學界稱為「中國航天文學第一人」、「繼徐遲之後中國第二個寫科技題材的佼佼者」。
除獲得三屆魯迅文學獎外,他還獲得過其他20多項全國、全軍文學獎,是中國獲獎陵拍吵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國作家文庫》《中國報告文學精品文庫》《中國60年報告文學精選》《21世紀中國最佳紀實文學選》等。
近幾年來,李鳴生又從「天上」回到人間,開始關注中國社會現實矛盾,關注底層蒼生的命運。李鳴生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報告文學《飛向太空港》《走出地球村》《全球尋找「北京人」》《中國863》《國家大事》《千古一夢》《發射將軍》《震中在人心》。
中篇小說《火箭今夜起飛》《花太陽》;電影紀錄片《飛越人間》;電視劇《「長征號″今夜起飛》;電視專題片《血印》《撼天記》《祖國不會忘記》(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