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寫的小說排行榜
㈠ 茅盾主要作品有哪些
茅盾主要作品: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蝕」三部曲(《幻滅...茅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
【長篇小說】:
《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腐蝕》 《虹》《鍛煉》《霜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 《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者》《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 《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㈡ 矛盾的作品有哪些呢
茅盾的作品有:
【文集】:《鼓吹集》《鼓吹續集》《夜讀偶記》《關於歷史和歷史劇》《茅盾詩詞》。
【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
【中篇小說】:《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
【後期出版著作】:《茅盾文集》10卷集《脫險雜記》《茅盾論創作》。《茅盾文藝雜論集》《茅盾文藝評論集》《茅盾譯文選集》《世界文學名著雜談》《神話研究》《鍛煉》《我走過的道路》。
茅盾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㈢ 茅盾的代表作有哪些
茅盾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是:《子夜》、《虹》、《蝕》。茅盾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作家、文學評論家等。茅盾是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茅盾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茅盾的《林家鋪子》、《春蠶》、《秋收》等,都是短篇小說。
茅盾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㈣ 茅盾寫過哪些傑出的長篇小說呢
引言:茅盾寫過哪些傑出的長篇小說呢?下面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三、後世影響
茅盾小說以不斷創新的藝術形象,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現代小說的人物畫廊。縱觀茅盾小說的人物形象系列,除了上述已重點分析的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形象的獨創價值外,更突現出茅盾資本家形象塑造的豐富性和完整性;茅盾對知識分子和農民形象的塑造,注重社會人的心理剖析和社會歷史剖析的有機統一,在現代小說史人物刻畫方面有所開拓。早期《蝕》三部曲中的時代女性形象,從“傳統”和“現代”的對比中,都達到了較高的典型性,為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確立了典範。
㈤ 茅盾的作品有哪些
茅盾的作品有如下:
1、《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2、夜讀偶記,是我國著名作家茅盾所著的一本書。
《夜讀偶記》文藝論著。茅盾參加20世紀50年代有關文藝問題討論所寫。作者採取漫談方式,著重論述了現實主義的特質、產生和發展,以及世界觀對文藝創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性。
3、《白楊禮贊》是現代作家茅盾於1941年所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
4、《霜葉紅似二月花》是茅盾繼《蝕》之後寫的又一部力作。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勾心鬥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
5、《春蠶》,作家茅盾著作「農村三部曲」之一。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