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說怎麼寫才好看
⑴ 短篇小說的寫作技巧
一、立意和材料 觀察顯示有新穎獨到的眼光——這是天才作者必不可少也是最為寶貴的特徵。 藝術家看待事物或事件能夠獨具慧眼,直接取決於他認識生活的深度,以及他的膽識和勇氣。 通過表面的臨摹來表現事物,就是一個冷漠而怯懦的人也做的到,可是要表示出自己對事物的態度,表現自己的面貌,自己的靈魂,這就必須有膽量了。 作家應該熱心於所描寫的事物,要情動於中,全神貫注。創造者的**,排除了自然主義的摹寫;它能使人產生勇氣,能幫助人明確地表現出立意。
⑵ 短篇小說怎麼寫
寫短篇小說,要把握好三點。
1、人物
由於短篇小說篇幅的設定,這就要求作者對人物的性格把握要精準。尤其是要塑造一個擁有鮮明性格的人物,要讓人物來傳遞故事的主題。對人物的刻畫採取對話、行為的描寫,力圖塑造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2、立意
這是短篇小說的核心,要傳遞什麼思想、講什麼故事、引起何種思考,都由「立意」來決定。星星建議如果要用短篇小說來練手的話,多去追求新穎的「立意」。
星星舉個例子,日本「微型小說鼻祖」星新一曾在《一分鍾小說選》中說過「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
他常常藉助童話、科幻、推理等,通過一些非現實的題材,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感悟。而一個新穎的立意,往往能讓讀者印象深刻,即便是長篇小說,也可能達不到其所帶來的震撼效果。
3、結尾
短篇小說很容易讓讀者有「拍案驚絕」的感覺,那是因為有一個好的結尾。但這個結尾不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結局,它可以是開放式的。
(2)短小說怎麼寫才好看擴展閱讀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幾千字到三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
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
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⑶ 新手如何寫短篇小說
新手如何寫短篇小說,如下方法:
1
首先構思一個大概的故事情節
很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家,說起創作靈感,無非就是生活與藝術的結合。要想寫出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說,最簡單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關注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靈感。當有了靈感,故事也就基本有了靈魂。再慢慢進行填充,故事的大概情節就基本可以定下了。
2
取一個能夠概括小說主題的名字
我們看一篇文章的時候,往往第一眼注意到的就是這篇小說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當你還沒有任何名氣的時候,就需要在小說的名字上下一翻功夫了。當然,這與標題黨是有本質區別的。相比於一些自媒體類文章,小說名字更加簡潔明了,短篇小說的名稱更是其中精髓,所以短短幾個字,就需要將將所要表達的明確地主題凸現出來。
3
一、 構建推動情節發展的事件
沒有精彩的故事情節,即使語句再華麗,布局再完美,也是失敗的。這就需要一些技巧,當然,這在長期寫小說的人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對於新人,還是需要下一翻功夫的。
4
當你的靈感形成,腦海中也有了故事的大概模樣,想要在文中布局的故事情節也有了眉目,這時候就需要一份大綱了。所謂的大綱,就是人物、情節、環境的概括。這在長篇小說的寫作當中,是必須要有的,在短篇小說的創作中也同樣重要。看似兩三百字的大綱,不僅會讓你的心中有數,同時也可以避免後面出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什麼的窘境。
5
部短篇小說,故事占據一部分,主題,也同樣重要。就像我們通常所講的好片子,絕不是有多精彩的劇情,而是在精彩劇情的背後,一定藏著一個想要告訴觀眾的點。
⑷ 如何寫短篇小說 如何寫出成功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是整個文學殿堂里的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寫作規范和寫作技巧。
1、「理論准備」分六章:短篇小說的界定和特徵、主題的確定、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展開、場景的設置、視角的選擇,從理論上闡述短篇小說的特徵和組成要素。
首先,短篇小說應該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包括開篇、沖突、高潮和結局等因素,設置與人物性格相協調的場景,傳達一個特定的主題,遵循始終一致的敘述視角,運用與人物性格相符的對話,通過簡練精確的描寫來展示人物、主題和沖突,運用富有想像的語言和文學手段,保持一貫的語氣和情調,長度適當,並產生唯一的文學效果。
2、主題是小說要傳達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說的靈魂,沒有主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說創作。
短篇小說為讀者提供閱讀娛樂的同時,也激起讀者的某些情感,傳達某個主題。
這一主題並不總是一個清楚表達出來的寓意,有時是寓於小說字里行間的對生活或人類本質的一種洞識。
主題一般來源於作家生活中的具體經歷,如周圍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擾著自己的社會問題。
為了傳達一個清晰的主題,短篇小說要避免過於復雜的故事情節。
3、小說創作的成敗取決於人物的塑造,因為正是人物的行為傳達了小說的主題。
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於刻畫「圓形」人物,即主要人物。
刻畫人物的具體方法一般有三種:描寫、行為和對話。
具體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徵、所處環境、內心活動、行為方式、語言特徵、他人對人物的反應等。
當然,在人物刻畫中性格特徵的描寫比外部特徵的描寫更重要。
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須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各個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終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4、情節是由於主要沖突而發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開場的偶發事件、漸漸激烈的行為、高潮、漸漸平緩的行為、結局等。
在展開情節的過程中,作家會在整個的時間安排中運用倒敘的手法,還會運用伏筆的手段造成一種懸念。
場景在情節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作家在寫作中往往讓讀者通過推理、暗示來了解場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寫來闡明場景。
5、短篇小說的敘述視角決定小說的主題,因此視角的選擇至關重要。
短篇小說的傳統寫作方法是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三人稱視角又有三種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稱、受限的第三人稱和全知全覺的第三人稱。
受限第三人稱視角的敘述者不是小說的組成部分,不能了解任何人物的思想。
全知全覺的第三人稱視角幾乎總是作者就是敘述者的視角,作者知曉一切,目睹一切,也了解一切。
無論採用哪種視角,小說的敘述視角必須保持一以貫之,前後一致。
6、「形諸筆端」共五章,主要論述了對話的寫作、描寫的運用和小說的開頭和結尾。
首先,對話是短篇小說的必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於人物的刻畫,而且人物在採用對話表達觀點或講述故事時也推進了沖突的發展。
對話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間的談話,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語,即內心的獨白。
要想寫出真實可信的人物對話,就必須用心去聆聽,留心觀察;
再者,描寫是短篇小說中經常使用的文學手法,逼真的描寫依賴於五官感覺,也是能夠准確傳達信息的前提。
描寫是支撐短篇小說語氣情調的細節,為了使描寫生動形象,有些作家會大量使用修辭格。
描寫中要使用適合題材的詞彙,運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避免導致詞藻華麗或過多修飾語,句子結構要變化多樣。
總之,描寫要干凈利落,簡潔有力,直截了當,運用展示的方式;
第三,短篇小說創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寫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開頭,使讀者很快融入小說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編輯的注意力。
短篇小說的開頭可以考慮三種可能的方式:運用對話揭示人物和場景,並引入初始沖突;
讓主要人物開始實施行為,進而引向初始沖突;
確定場景,提供足夠的細節以營造出氣氛。
小說的結尾應該完成小說的情節構思,展示主要人物由於沖突而經歷的任何變化,並使讀者獲得閱讀上的滿足。
結束一篇短篇小說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簡單地消解沖突、向讀者稍作透露、提供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尾。
第二部分還以短篇小說《土豆》為範例,分析了短篇小說的全部基本要素。
最後一章是「創作小說的檢查z,敘述了對小說初稿進行檢查時可以提出的各種問題,而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小說初稿中存在的不足,進而作出適當的修改和潤飾,直至小說通順流暢,有趣易讀,真實可信。
此外,在小說定稿時還要進行仔細的校對,涉及標點符號、段落劃分、大小寫字母、拼寫、語法和慣用法等。
⑸ 怎麼寫出一篇優質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以短為特點,雖然短,但五臟俱全,小說該有的它都有。因為短,要寫的優質,反而要求更高,每一字都發揮了它的作用,那麼怎麼寫出一篇優質的短篇小說呢?聽完無戒老師講的,讓我對短篇小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首先,我們要區分短篇小說和故事的區別,有時候我們容易把兩者弄混淆。
1.故事的重點的敘事
2.小說的重點是描寫
3.故事以事件來表現主題
4.小說以人物來表現主題
感悟:兩者的側重點不一樣,故事,聽名字就知道它要講的是故事,故事是事件,把發生的事件講好事它的重點,通過發生的事件來表現主題。小說更細致,重點在描寫上通過各種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肖像描寫等等來凸顯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通過人物來表現主題。人物貫穿其中,以人物來展開。
講完了故事和小說的區別後,接下來無戒老師講了去構思短篇小說。
1.小說的人物是誰
2.這個人物身上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3.這個人物的困境是什麼
4.遇見這個困境時,人物是如何解決的
5.解決後事情的轉折點
6.最終得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感悟:想要寫一篇短篇小說,下筆之前先構思。先確定一下小說的人物是誰,然後接著構思人物發生什麼事情了,遇到什麼危機了。面對這些危機和沖突人物是如何去面對和解決的,經歷這些危機,人物有什麼樣的轉折,最後得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老師舉例子講了一個高學歷女孩子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了愛情,原以為會從此過上幸福地生活。結婚後聽老公回了他老家,發現他老公是幾代單傳,她的婆婆想要她生兒子。她生的是女兒,村子裡的人都瞧不起她老公,她老公把氣撒在她身上,最後家暴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地家暴,她的朋友家人勸她,後來她覺醒了,離婚了的故事。
老師通過這個故事來幹啥我們如何去構思小說,哪些地方應該著重寫。讓我們對寫小說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接著講了小說的特點。
1.人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
2.情節,通過情節來展開故事(要求有沖突、高潮、轉折)
3.環境,通過環境來渲染氣氛,讓故事具有場景感
感悟:考試以《孔乙己》這篇短小說舉例子,文中通過塑造孔乙己清高的讀書人形象,來表現飽受封建教育迫害而變得滿目瘡痍的讀書人生存現象的主題。講了他吃酒,偷竊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對環境進行了描寫,烘託了天氣的寒冷。通過對人物的塑造以及情節,讓孔乙己這個人物栩栩如生。
接下來講到了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區別
短篇小說,一般通過兩到三個事件來塑造人物形象,長篇小說,業通過無數個事件來塑造人物形象。兩者結構是相同的,短篇小說更精短,講述的事件少,每一個都很關鍵,都是為表現主題服務。
感悟:知道這些理論知識是很有必要的,比起理論知識,實踐也很重要。去試著構思並寫短篇小說,按照老師講的加以自己的思考寫起來!
118/300
⑹ 【轉】如何寫好短篇小說
(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 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湖北日報》發表過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 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引自《卓別林——偉大的流浪漢 》一書),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 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 奇,又理所當然。 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
(三)「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 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 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 如張潔寫的《拾麥穗》
(四)「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 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 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 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 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 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 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 意義。 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
(六)「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 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 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像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以反映他們的世界 觀 。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 現 ,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 點一線」吧。 如美國作家亨利·斯萊薩寫的短篇小說《……以後》。
(七)「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 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叉,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 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 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 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
(八)「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 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 ,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 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
(九)「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 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 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里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 小見 大」了。 作家葉文玲用此法結構的《藤椅》
(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 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因為這不僅是作品的落腳處,還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現出來。
⑺ 怎樣寫好一篇短篇小說
寫小說最怕沒有中心思想,不知道寫這部書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有主線。(本人剛剛開始寫小說,對於文筆這塊,自嘆不如,可是構思方面偶有心得) 我認為寫小說精彩有三大原則: 1.立意新穎,想像力豐富,不要落入俗套 ; 2.對人物的性格刻畫一定要十分細膩,不要讓讀者對所寫人物難以評價; 3.情節前後要相輔相成,應是一氣呵成,不是一點點拼湊出來的。 其次,就是創作、構思方面的研究: 第一:創作技巧的研究。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角度。一些初入門的小小說作者最關心的也是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寫小小說」、「怎樣寫好小小說」。這方面,劉海濤、邢可等人做過很出色的努力,近來侯德雲先生在《小小說選刊》上專題《小小說課堂》也頗有些這種色彩。他們的研究把小小說技巧研究,特別是劉海濤教授的技巧研究,非常工整、系統,他提出的小小說模式、結構技巧、寫作規律等,發前人所未發,言前人所未言,頗具研究功力,貢獻極大。有心人雪弟對近年來小小說批評著作進行了統計,在他所枚舉了的30多部著作中,研究的也大多數都屬於這類方向。我個人看重技巧和技巧的研究,是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技巧,才能得心應手。「技巧」中到底還有多少風景,還是很值得有興趣、有功力的評論者們深入探究的。侯德雲持一套自己的「技巧」觀,他用自己的工具(術語)來寫小小說,因此,他的「小小說課堂」里,關於技巧的論述或者如何關於運用某些技巧,也都是很「自我」的,具有很強的個人標志。這是「技巧無窮」的具體體現。我自己也曾「發明」過一些寫作「技巧」,但我覺得那些「術語」並沒有真正切入小小說體內,帶有很強的摹仿或者試探的色彩。當然,我個人還有另外幾個問題要問:技巧如何來?一個作者光看「技巧研究」,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怎樣寫好小小說」?事實上,對於小小說作者來說,入門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這時的「技巧」研究對於小小說來說,過於靜態了。好的小小說,除了技巧,還有創作氛圍、個人閱歷、思想深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視技巧的存在當然不客觀,但如果片面強調「技巧」,也屬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第二,小小說事件的研究。小小說世界裡經常發生很多事件,這些事件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意義?它們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者影響了小小說的發展,不管是個體的,還是小小說整體的?這雖然與具體的作品關系稍微遠了點,但並不是對作品沒有一點影響。事件的研究既包括具有普遍意義的「大事件」,也包括許多具有私人意義的「小事件」。通常的情況是,透過種種事件,我們很可能發現小小說作品中隱藏著更多的秘密。譬如,幾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天池》雜志編輯鄒麗楊辭職,另謀生路;一些小小說作者改弦易張,或離或歸;當地的宣傳文化部門突然發現自己的轄地有一個全國知名的小小說家,然後就出台了一些扶持或獎勵青年作者的文件……這些事件並不是無聊和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的,而是與小小說的發展可能有著某種深刻聯系的。我確信這些事件研究出來之後,對於我們看待我們的小小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惜,目前對此作深入研究的人不多,甚至上還是空白——那些散文式的憤慨算不上研究。 第三,小小說現象的研究。之所以提出「小小說現象的研究」這么個角度,是因為我個人對這個問題有某種程度的偏愛。「現象」不是「事件」。「現象」比「事件」大一些、宏觀一些,帶有潮流、趨勢的色彩。這個角度的研究可以分解為這么一些「子」問題:小小說為什麼會在80年代的中國突然崛起?是哪些因素使得這種崛起一直到今天還依然堅挺,創造了不俗的集發行、娛人、培育作者、在鞏固陣地的基礎上擴大陣地?小小說對於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哪些啟示意義?小小說的未來走向?它到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還是純粹的個人或者小團體的智慧?小小說在繁榮和促進文體建設方面,對於其他文體是否具備啟示意義?如果有,是什麼?記者柳萌對這一問題以新聞的形式進行這全面的報道。前一段時間,在首屆小小說節上,中國作協也終地注意到了這一情況,吉狄馬加首肯小小說選刊對於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滿懷期望地等待著有人在吉狄馬加之後,來一番「深入研究」,填補這一空白。這有助於整個中國文化產業乃至於文化事業的發展。 如果這個問題可以稱之為「小小說必然性研究」,那麼,「小小說事件的研究」也可以稱之為「小小說偶然性研究」。 第四,小小說評論的研究。小小說評論不能光看別人——也就是俗語所雲:烏鴉落在豬身上——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這個工作滯後了。有兩個原因:一是早期評論太少,還形不成被關注的氣候;二是很少有人想到這也是一個問題。按照我個人的資料,雪弟似乎是較早地涉足這個領域的人,是他提醒我們還存在著這樣一個角度——我覺得雪弟在這一點上表現出十分的專業精神來。這么多年來,評論小小說的文字不少了,那麼,這些評論的方法是什麼?這些評論有什麼特點?方法本身的客觀和不足體現在哪些方面?我想,有關小小說評論的研究如果多起來了,小小說評論才算得上步入到一個真正成熟的階段。那個時候,也許就不會有人說我們「太缺少小小說評論」了。因為,「裁判員」也有了裁判。 第五,小小說作品的研究。這個不用多說,大量的小小說評論幾乎都是選用了這個角度。一些評論家的入門評論也是「作品研究」。沒有認真研究作品,沒有閱讀足夠數量的作品,就敢於指手劃腳——對這樣的評論者,我只能驚嘆其「膽子實在太大了」。 第六,小小說作家的研究。作家研究當然離不開作品。但這二者並不完全一致。作家研究是把作家除作品之外的思想感情軌跡、成長經歷、學識等綜合起來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是對「作品」本質的研究,是對作品根基的研究 。現在對作家的研究風氣很盛。早先有侯德雲寫過一大「堆」的「小小說的XX」,把作品特性、主題走向、作家性情等研究了個遍,然後,馬新亭又寫了「百家爭鳴之XX篇」,等等。這些努力是有意義的,將會使我們更關注作家、更關注作品深層次的東西——它的影響力,將會超過對「技巧」的研究。 這六個角度只是比較浮在表面上的角度,也可能還有更豐富的角度可供我們切入小小說。如果真的找到了那樣的角度,小小說研究、小小說評論必定會別有一番天地——我們一直在說「小小說的百花園」,也許,新的研究角度誕生的那一天,我們再說這句話時,心裡才不會發虛,才真正覺得「腰身壯、膽氣豪」。 希望能對您起到幫助。
⑻ 短篇小說怎麼寫
很多人喜歡創作,不管是投稿賺點稿費還是純屬個人愛好,短篇小說是各位創作者們的最愛,只是很多人空有文采卻不知道該如何寫短篇小說,一起來看看這篇指南吧,會給你很好的建議。
- 01
短篇小說不想長篇小說那般故事性悠長,只是通過較少的字數,向人們描述出一段故事,甚至是一個人的一生,那麼用詞簡短卻表達明確就非常重要了。
- 02
短篇小說一定要圍繞你自己的主題來寫,不要東扯西扯,那樣很容易寫成中長篇小說,且一定會乏味的很。圍繞自己的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描敘,三言兩語,表達出一個故事。
- 03
寫短篇小說有一個禁忌,那就是過多的描敘故事的全部詳細過程,你可以根據主題,詳細寫某件事或者某個心理活動,以此展開各方面的描寫,這樣的故事才吸引人又不叫人覺得像是在讀流水賬。
- 04
短片小說一定要故事首尾結合,能夠連串,能夠在開始的時候讀出懸念,在結尾時讀出答案,並且留下些許的思考給讀者,這才是一篇好的短篇小說的寫法。
⑼ 如何寫好短篇小說,應該掌握什麼技巧呢
1、人物
人物的形象是真實還是虛假,當讀者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時,感受到他內心世界的變化。
2、情節
推動故事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要素。
3、場景
是在圖書館還是在客廳,或是在操場等等,作者特設的場景。
4、主題
小說所要陳述的主要觀點。
5、對話
恰到好處的對話,能對文章起到渲染作用。同時,也能使場景顯得更真實。
6、想像
短篇小說的故事中,必須遍布著有內涵的意象。
7、風格
語言是諷刺的,還是幽默的;喜歡用誇張,還是比喻等。
8、視角
使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
9、口吻
對特定人物的一種觀點和某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