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歷史小說要注意的細節
1. 寫古代小說應注意哪些細節
這個……你問的好籠統啊……
如果不是架空的話,必須注意朝代背景,不要出現一些雖然古代有但不是那個朝代的東西,比如唐朝的小說不要出現銀票和煙花(那些都是宋代才有的),宋朝以後女俠相對少一點(因為基本都纏足了)。
再就是人物的語言和思想,不要有太現代的色彩在裡面,大白話當然不能隨便用~
其實說實在的,關鍵是人物和情節,畢竟現在的時代,能靜下心來欣賞小說的人並不多。不過做的認真,總算是對得起自己,對吧!~
2. 歷史小說怎麼寫能寫的和歷史書一樣嗎
「歷史小說」和正規的史書不可能完全一致,因為它們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
它應該是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描寫主題的小說,反映了某一特定時期的生活風貌,但既然是小說,就免不了有虛構的成分;而正史則不一樣,必須要完全尊重歷史事實。
歷史小說的創作要注意時代背景、人文風貌、人物主要經歷等與真實歷史盡量接近,同時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表達出自己對歷史的觀點與某種傾向。
3. 寫關於古代的小說需要注意什麼
服飾,禮儀,一些事物和詞語那時候有沒有出現等,還比如人物用語,要符合當時情況,不能戰亂時代商家坐在門前和官吏聊天,對吧。
4. 歷史小說怎麼寫啊
歷史小說的創作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下:
1)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進行一些藝術加工可以在歷史中加一些自己編的細節描寫但絕對不能改變歷史.
2)首先要熟悉歷史事件,了解歷史人物的特點,抓住一個或幾個典型的人物來展開,突出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值得學習的某些方面,或者是失敗的教訓..再通過發揮想像來構思文章主要構思。
3)歷史小說該怎麼寫才好,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我個人認為,既然用的是歷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說的又是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那麼還是以尊重歷史本身為好,大的方面,尤其是在本質、基調上不能有悖於歷史。同時,在創作過程中,也應該充分掌握且盡量多地使用流傳下來的當時素材。只有依仗豐富的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才有可能釀造出濃郁的歷史氛圍;而歷史小說所獨具的滄桑感、凝重感等等,便是在這種歷史氛圍中產生的。
5. 怎樣寫好一本歷史小說
『祖傳寫歷史小說良方妙法,
君不看之,則日後必追悔!』
予祖上所家傳歷史小說妙方,有其十,而既系承祖之藝,即傳家之寶也,故破格亂祖訓家規,僅授其法三:
①刻畫人物形象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小說,刻畫人物形象都是寫書的頭等大事,打個比方,如果說小說的故事情節的發展是一顆大樹的樹葉的生長,那麼人物形象則是撐起葉子的樹枝;故事情節是由人物形象支撐起來的。如果沒有人物形象,那麼故事情節則無法撐起,更是無法將故事展下去。舉個例子,不談小說,就說說電視劇《雍正王朝》吧。其中幾乎每個人物形象都被演員們演得相當突出、深刻,如焦晃飾的康熙帝,是一個老成持重、成熟機智而又感情復雜、仁慈愛子的一代帝王,唐國強飾的雍正帝是一個勤政為國、鐵面「無情」、不辭辛勞而又不夠穩重、喜怒無常、動不動就封誰為什麼天下第一什麼的卻又有常人的豐富感情的皇帝,但我們由此可以發現一點:這些人物的性格都有多元化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有多種不同的性格,並且有的時候這些性格還是「矛盾」的,因此越是如此,就越會給讀者心中留下印象,然後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愈來愈深。這樣的話,你這部歷史小說就已經成功九成了。
②注重描寫細節
趁熱打鐵,還是拿歷史劇《雍正王朝》來說。說去真心話,以我來看,《雍正王朝》是在影視界中最最成功的電視劇之一,而使之得到如此成就的還有一個重要緣因——善於做細節工作。一部超級完美的歷史叢書要的是對大事件非常詳細的敘述與入木三分的判斷和評價,而部好看無比的歷史小說要的則是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小場面,這是因為歷史叢書是資料、典籍,是給人學習、參考的,而歷史小說是側重於讓看官們能夠得到他們所需求的娛樂,以達成好成的效果。而要把小故事場面寫好,必須要做好細節描寫。如《雍正王朝》中,老天子康熙爺的一句只有三四個字的話,胤禛的一個靈變的眼神,以及他們的動作,都可以預示著即將發生的事,引看官深思。歷史故事是充滿了陰計與權謀的,而這些細節描寫就最能夠把它們表現出來。而注重細節描寫則是刻畫人物形象和發展故事情節的一大妙方。
③不「通俗」,要「易懂」
不僅要做好細節描寫和人物刻畫那些大技巧,還要在文字方面下功夫。承接①中「小說的故事情節的發展是一顆大樹的樹葉的生長,那麼人物形象則是撐起葉子的樹枝」的比方說下去,整篇文章是大樹,那麼文采就是
大樹樹皮里的樹干、樹實。如果大樹的樹干被蟲蛀了,即使樹的外表挺拔,實則不堪一擊,用力一推就倒;如果文章的文章千瘡百孔,盡管結構和細節還行,但讀起來也會心中感覺這文章寫得不怎麼優秀。為此,做出以下「文采錦囊」:
(1)因為是歷史小說,可以適當地運用文言字詞,如「之,乎,吁,噫,亦,者,哉,也,兮,焉,歟,嗚呼,於戲,夫」等,不過在此有點得說明,千萬不能夠寫成像《周易》一樣的文呀,什麼「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力無咎」「潛龍勿用,陽在下也」的,人家是您的讀者,而不是您的學者。這就是「不『通俗』,要『易懂』
」的含義啊。
(2)每句話都要相互貫通,互有聯系,應額讓讀者的思維跟上你的節奏,以達到使讀者能夠順其自然的看下去的目的。
(3)用詞必須褒貶、程度適當,不要用詞過激,給以最正確、最正宗、最適當與最接近主旨的意見。
(4)寫完以後要得自己讀,其目的第一是為了找出錯別字,第二是為了把句子變得前後意思更通順,第三則是為了改正音韻實在不和諧的地方。
能貫此三者,何愁歷史小說不佳?
致寫歷史小說的writer,
I wish your book a best seller every year!!!!!!
(覺得有用,就贊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