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資訊 » 沈從文小說寫姥姥

沈從文小說寫姥姥

發布時間: 2023-06-14 17:26:34

❶ 《臘八粥》哪部分寫的詳,哪部分寫的簡略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沈從文創作豐富,作品結集約有80多部,其作品有濃郁的地方色彩,體現了鄉村人物特有的風韻與神采。主要作品: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
二、我會寫組詞
臘:là(臘八、臘肉、寒冬臘月)
粥:zhōu(臘八粥、白粥、僧多粥少)
膩:nì(油膩、膩歪、玩膩了)
咽:yàn(咽氣、吞咽、狼吞虎咽)
匙:chí(湯匙、茶匙、大匙)
攪:jiǎo(打攪、攪拌、胡攪蠻纏)
稠:chóu(濃稠、稠密、稠人廣眾)
嘟:dū(嘟念、嘟囔、嘟嘟響)
腫:zhǒng(腫脹、腫塊、消腫)
熬:áo(熬夜、熬粥、熬葯)
褐:hè(褐色、褐土、褐煤)
缸:gāng(水缸、魚缸、煙灰缸)
臟:zāng(骯臟、臟土、臟兮兮)
三、多音字
匙:chí(湯匙)shi(鑰匙)
咽:yān (咽喉)yàn (咽下)yè(嗚咽)
勁:jìn(費勁)jìng(勁敵)
四、近義詞
合攏——聚攏 嘆氣——嘆息 預備——准備
沸騰——鼎沸 驚異——驚奇 攪合——摻合
資格——資歷 反抗——抵抗 猜想——猜測
有聲無力——精疲力竭
五、反義詞
沸騰——沉寂 整齊——雜亂 濃稠—稀薄
反抗——順從 清楚——模糊
六、理解詞語
好奇: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
呻喚:呻吟叫喚。本文指鍋子中的臘八粥因受熱而發出聲音。
碗盞:碗。
攪和:混合;摻雜。
松勁:降低緊張用力的程度。
嘟囔:連續不斷地自言自語。
造句:勝利在望,我們不能松勁。
孥:兒子,或指妻和子。
驚異:驚奇詫異。
不消說:不必說。
噗:形容水、氣擠出等聲音。
七、句子解析
1.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鬍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
運用舉例子的方法,說明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提到臘八粥,就立刻產生一種
甜甜的膩膩的感覺。這樣寫起到了一定的強調作用。
2. 住方家大院的八兒,今天喜得快要發瘋了。
這句話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說明八兒歡喜至極。
3.不過因為一進灶房,就聽到那鍋子中嘆氣又像是正在呻喚的東西,因好奇而急
於想嘗嘗這奇怪東西罷了。
「嘆氣」「呻喚」把熬煮臘八粥的樣子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同時也突出了八兒的可愛與嘴饞。
4.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並攏來糊糊塗塗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種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匙大匙朝口裡塞灌呢!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一鍋粥當人來寫,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臘八粥的誘人,
增強了語言的親切感。
八、問題歸納
1.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什麼內容?
文章圍繞「臘八粥」講了八兒等粥和八兒一家人喝粥兩件事。
2.八兒美妙猜想中的臘八粥是什麼樣子的?表現了八兒的什麼心理?
八兒猜想栗子稀爛,飯豆腫脹,花生仁兒面面的,棗子大了三四倍,糖放多了會起鍋巴。
這種種美妙的猜想,反映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嚮往,進一步突出了他想快點喝到臘八粥的迫切心理。
3.「呃……」他驚異得喊起來了,鍋中的一切已進了他的眼中。省略號有什麼作用?
八兒由於個子矮看不到鍋中的粥,對臘八粥有許多美妙的猜測,現在媽媽把自己抱起來,終於看見了。禁不住發出一聲驚呼。省略號表示聲音的延長。
4.八兒為什麼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
這里是對八兒心理變化的描寫。16-17自然段寫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美好想像,現在看到粥的顏色卻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臟水,心裡有些許失望。
5.八兒和家人吃臘八粥的情景為什麼要略寫?
課文略寫八兒和家人吃臘八粥是為了突出八兒苦苦等待吃媽媽煮的臘八粥的情景。
九、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1):人人喜愛臘八粥。寫人們對臘八粥的喜愛程度以及怎樣煮臘八粥。
第二部分(2-19):八兒等吃臘八粥。寫住方家大院的八兒等待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
十、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敘述了八兒想吃臘八粥的故事,通過對八兒和媽媽的描寫,充分體現了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表現了臘八粥的香甜和八兒的可愛、機靈。
教材課後習題參考答案
一、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像八兒的饞樣兒。
臘八節那天喜得要發瘋了,高興里藏著對臘八粥的饞。聽媽媽說要到夜裡才能吃粥急紅了眼,裝出要哭的樣子,其實是一副饞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兩碗半」在這討價還價中那副饞樣再也藏不住了,已經完全掛在了臉上。饞樣還表現在八兒吞咽著口水想像鍋中臘八粥的樣子,吃一枚特別大的大棗時,吃飯時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樣子。
二、課文主要寫了等粥和喝粥兩件事情,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等粥這件事詳寫,喝粥這件事略寫。詳寫等粥,略寫喝粥是為了突出八兒苦苦等待吃媽媽煮的臘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現出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突出文章中心。
三、「花生仁脫了它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兒。」像這樣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課文中還有一些,找出來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文中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如「鍋中的粥,有聲無力的嘆氣還在繼續」「栗子跌進鍋里,不久就得粉碎」。這些細膩的描寫,使臘八粥彷彿有了生命一般,從字里行間跳出來,香噴噴、甜膩膩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小練筆
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喜愛的食物。
範例一
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裡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裡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把裡脊肉洗凈切成長條,放適量鹽、白鬍椒粉、蛋清、放薑汁拌勻,腌制一會兒,然後撒上生粉。再放到油鍋里炸,炸好後另外用一個鍋,放適量番茄醬、白糖、一點清水,煮開後加一點兒澱粉水,煮到湯汁變稠關火,快速倒入炸好的裡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說吃,但是看一眼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裡脊就讓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說大口大口地吃了。
範例二
提起餛飩,有誰不立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愛的小餛飩在滾開的水裡上下翻騰,透過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邊的肉餡,從騰騰的熱氣里散發著濃濃的肉香……光是這樣看著就令人賞心悅目,何況是大口大口地吃到嘴裡呢?
圖文講解

❷ 《三三》主要內容

讀《三三》
《三三》的文字還略嫌拖沓,但從這篇小說里,我們已經能看出《邊城》和《蕭蕭》的一些影子。

對沈從文的小說,當然可以有很多角度來談,可當我看《三三》時,卻有和讀《邊城》類似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實際的距離可以造成人心的距離,就像「城裡人」和「鄉下人」,永遠也無法徹底融合;而有時心靈間的吸引力反而造成了刻意保持距離的斥力。受自然的教育而少接觸人世的人,還是要接受人世的洗禮,無論心中有沒有恐懼,也無論如何去逃避。翠翠和三三身上自然的美在這洗禮中讓人看到,然而她們的美終究還是給了自然——「要是能把真心互相表露該多好啊……」每個人都感嘆,然而人心與人心之間的距離,終究是一直在的。悲哀也好,無奈也罷,它就是在那裡,人就是這個樣子。

不像《邊城》最後還指出了明天的可能,《三三》只是這人間一個過去的片斷。只是三三這一段惆悵的記憶,年輕的作者沒有再多說什麼。

1931年,沈從文寫了2篇富有意味的小說《三三》和《虎雛》,讓這兩種文明直接面對。《虎雛》寫「我」努力將六弟的勤務兵虎雛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教養的都市人,起先好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最終歸於失敗:虎雛惹上人命官司,逃離都市,逃回鄉村。「我」的理想破滅了。湘西一部分人所表現出來的血性,到了現代化的都市,必須放棄,至少要收斂,不然,一旦爆發則不可收拾,血性變成了無法無天。沈從文是茫然的,他知道,在現代歷史的進程中,城市的力量遠遠大於鄉村的力量,雖然虎雛的改造不能這說明這兩種文明水火不容,但在它們的接觸與碰撞中,發生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悲劇便在所難免。沈從文在內心對鄉村文明的堅守是異常頑固的,就是在這篇小說中,他對殺了人的虎雛也並沒有太多的指責,在鄉村強悍的民風與都市的循規蹈矩之中,沈從文迷了路,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有沒有第三條路?沈從文不知道。

在《三三》中,故事發生的地點由都市移到了鄉村(湘西),小說的主要人物也由《虎雛》中強悍的軍人變成了溫柔的姑娘。沈從文的一支筆,只要一寫到湘西,就出奇地溫柔多情、從容不迫,從他的筆尖滴下的不是墨汁和墨水,而是活潑靈動的湘西清亮亮的水。

這碾坊外屋牆上爬滿了青藤,繞屋全是葵花同棗樹,疏疏樹林里,常常有三三蔥綠衣裳的飄忽。因為一個人在屋裡玩厭了,就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在這時,甚麼雞逞強欺侮了另一隻雞,三三就得趕逐那橫蠻無理的雞,直等到媽媽在屋後聽到聲音,代為討情才止。

景物描寫也就一二句話,但就有了那麼一點氛圍和情調。這些簡潔的景物描寫滲透於小說各處,一點一滴累積著,氛圍越來越濃,情調越來越足,直到讓我們陶醉。在如此幽美的世界中,三三――還有其他人也如此:美麗、善良、純朴。

城裡的白臉男人來到了這個地方,情竇初開的三三把自己那一份淡淡的情絲系在他身上。鄉村的人情是純朴至極的,釣魚也好,以物換物也好,甚至鄉下人的一舉手一投足,內心的一個閃念,都是如此。入鄉隨俗,城裡人到了這鄉下,也變得美好而純朴。對於鄉村那些美好的品質,沈從文從來都不吝嗇溢美之詞,他用淡淡的語句,用緩緩的語調,唱出如天籟般的牧歌。

沈從文的耐心和細致值得學習,他把三三那種幽微朦朧的情感及其一步一步悄悄前進的過程寫得簡潔而含蓄。小說的結尾,那個白臉男人死了,三三的初戀就像夜來風雨摧落的花蕾,美好而無望,三三心中的琴弦輕輕地斷了一根。弦斷的時候,聲音不大,但心裡的痛卻是深入骨髓和靈魂。這痛,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

造化弄人,無常的命運和孤獨的心靈就在湘西女兒的心中紮下了根,而且似乎成了湘西的一種遺傳與宿命,在三三們和翠翠們的生命流轉中,它總是不動聲色的最後勝利者。

❸ 現當代作家沈從文簡介及作品介紹

沈從文,我國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中,我整理了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沈從文簡介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縣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6歲。

沈從文主要作品簡介

1、《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4年。

該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該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

2、《湘行散記》

本書收錄的這些年代久遠的原始照片,記錄了30年來湖南湘西諸多逐漸消失的古老的文化、民俗、景物遺跡,對保存逝去的中國獨特風物風俗有獨具的影像史料文獻價值。

書系所配照片完全對應地域地貌,以照片再現、還原沈從文先生筆下的內容,呈現一幅幅生動、寫意的民國湘西畫卷。如此以影像實現對沈從文作品的重要演繹,尚屬首次,因而本書在海內外所有沈從文作品版本中,獨具版本價值,有形式上的創新性、前瞻性。

3、《長河》

長河,本意為「長長的河流」。《長河》是著名作家沈從文的長篇小說,也是他文學藝術水平代表作之一。沈從文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沈從文名作,是作者一九三七年回到湘西,並且在沅水中部一個縣城裡住了約四個月之後有感而寫的一篇隨記。是他繼《邊城》之後,關於湘西人物、風情的又一曲輓歌。跟隨作者敘述的目光,我們可以感受到湘西在戰爭發展中的種種變遷。

以上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