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文學寫小說
❶ 最近好像有一個寫小說的阿里文學網,怎麼樣
雷聲大雨點小,還搞什麼「光合計劃」宣揚網文免費論,具體在搞什麼鬼東西沒人明白,建議暫時觀望。
❷ 阿里文學的文學夢能實現嗎
以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如今的江湖地位,5月26日在北京舉行的題為「夢想之門,攜手叩響」的阿里文學2015戰略發布會顯得有些不上檔次。
會議舉辦的場地還沒有旁邊一個數字出版技術的會議顯眼,不少參加發布會的人都直接走錯了地方;阿里也沒有高管出席,與網路文學、騰訊文學召開發布會時至少有公司副總出席背書差別甚遠;沒有重量級嘉賓,雖然號稱戰略發布會,但知名作家、知名出版集團、知名網站的負責人卻寥寥無幾;整個發布會,正式的會議時間一個小時就草草收場,很多從外地趕來的參會者,甚至都還沒有搞明白怎麼回事,就已經結束……與其說是阿里文學成立以來的首次戰略發布會,不如說是面對競爭不得已而為之的倉促之舉。
自從網路收了縱橫中文網和91熊貓讀書與自己旗下的多酷聯合打造網路文學、騰訊收了盛大文學打造閱文集團之後,業界就一直在期待,作為BAT三巨頭之一的阿里將以什麼樣的方式深度切入數字閱讀這個領域。
這不是阿里第一次進入數字閱讀的領域。在此之前,阿里在數字閱肆晌畝讀領域已經有過幾年的嘗試和努力:先是搭建了淘花網平台,將電子書、音樂、影視打包在平台上,希望以互娛的方式實現多媒互動;後來又將電子書單獨切割出來,成立淘寶閱讀,還從多看閱讀高調挖來了專業人士。但無論是淘花網還是淘寶閱讀,都沒有能夠完成阿里賦予其的任務。去年下半年以來,淘寶閱讀一度傳出團隊和業務雙雙解散的消息。
此次卷土重來的阿里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以UC瀏覽器及書旗小說客戶端、淘寶閱讀為基礎,組建全新的阿里巴巴文學(以下簡稱「阿里文學」);從原創網路文學的角度出發,棄淘花和淘寶閱讀時期的PC戰略,直接將數字閱讀定義到移動閱讀。在發布會上,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甚至表示,阿里文學不在乎利潤,甚至有可能將所有的利潤都直接分配給版權方。言下之意,阿里文學不在乎這點小錢。
當然,如果你以為像BAT這樣的巨鱷進入數字閱讀這個領域,真的只是為了在閱讀領域分一杯羹,那也太小看他們的雄心壯志了。IP,這個近兩年的火爆詞彙,才是BAT不惜重金進入的最重要因素。
一部電子書才能賣多少錢?如果把這部作品拍成電視劇、電影、話劇,繪成漫畫,製作成網路游戲,那又能收獲多少錢?顯然,後面這么多的衍生收益,遠遠超過一部電子書本身的收益。但後面所有的衍生收益,都來自於電子書本身的內容。所以,無論是網路文學還是閱文集團,之所以願意投入不菲的資本接入數字閱讀,正是看到了其中蘊藏的無限商機。阿里文學的夢想,也必然蘊含其中。
但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僅僅依靠阿里文學現有的資源是不夠的。於是,這次阿里文學首批為自己找來了三個合作夥伴:
塔讀文學,作為其內容合作夥伴,將共同完成作者和作品的簽約工作,完成IP積累的第一步,再配合阿里文學旗下書旗、UC和淘寶閱讀三大渠道,將簽約的內容分發出去;
新浪閱讀(目前主要集中在微博有書),作為阿里巴巴入股的平台之一,將充分運用微博平台的營銷能力,將IP的價值充分展現,為後續的衍生收益做好營銷工作;
長江傳媒,作為國內實力不俗的出版傳媒集團,除了手中握有如郭敬明、白岩松等一大批優質作者資源,更因為其出版集團的身份,可以為阿里文學的發展提供不少的政策背書和保障。
在此基礎上,阿里旗下目前有阿里影業、阿里游戲等IP開發渠道,只要拿到優質的IP,衍生開發和收益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阿里巴巴不缺錢。至於阿里文學能夠獲得多少的支持,能夠從內部拿到多少資源,則要看其能夠拿到多少優質的IP。
阿里文學的這場發布會定在當天下午兩點開始。也就是這個時間節點,長江傳媒的股價突然飆升了近7個百分點,讓整個公司的人振奮不已。身處會場的長江傳媒數字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榮華在上謹卜台發言時,言語里透出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或許可以看作是阿里在股市點石成金的一貫風格。但長江傳媒的股票並沒有在接下來裂森的時間里維持向上的態勢。或許也可以理解為,資本市場對於此時進入以此種形式進入數字閱讀市場的阿里文學,點石成金之術或難復制?
數字閱讀市場到底內容重要還是渠道重要?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在出版行業,關於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的爭議也一直沒有停歇過。但是如果BAT這樣的巨鱷本身就不是要從數字閱讀掙錢,而是要從IP出發掙錢,那就只有一個答案:內容。同樣是數字閱讀領域,作為IP生產商的幻文小說網賣出了5.4億元的高價,但作為渠道提供商的愛閱讀70%的股權僅僅賣出了9600萬元。這足以說明如今的數字閱讀市場,在進入IP爭奪戰之後,內容作為IP產業化的基礎,遠遠比純粹的數字閱讀渠道要值錢。
從BAT三家的業態和基因來看,阿里的優勢在於流量和用戶。無論是淘寶還是天貓、支付寶,都在為阿里系的各項業務提供讓人羨慕的流量和龐大的用戶。如今要進入一個以內容分高下的領域,阿里巴巴本身的流量是否還能起到那麼好的效果,則需要打上一個問號。畢竟,阿里整個集團,都缺乏內容生產和製作的基因。而這個基因,並不是純粹的資本就能解決的,也不是短時間內依靠個別人小團隊作戰就能解決的。就連如今坐穩了移動閱讀市場份額第一名的掌閱,在面對整合了內容與渠道之後的閱文集團,都感到了深深的壓力,號稱要投入10億做大做強自己的掌閱文學。內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所以,阿里希望通過自己的平台優勢實現彎道超車:找合作,補不足。
但在首次簽約的三家合作夥伴中,無論是塔讀還是新浪閱讀,在內容這個環節上,都談不上有多大的優勢,更多的優勢還在於渠道,和內容領域的真正巨頭比起來,他們還遠遠不夠。即便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容提供商長江傳媒,其在整個出版產業中的江湖地位,也很難匹配阿里巴巴如今在互聯網中的地位。所以,這些合作,可能進一步強化了阿里文學作為一個平台的渠道優勢,但並沒有能夠解決阿里文學在內容上的欠缺。
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在發布會上表示,阿里文學希望通過與合作夥伴的合作,共同打造優質IP,比如與塔讀共同簽約作者等等措施。其中還特別提到,阿里文學不會要求作者一簽數年的長約,也不會要求壟斷作者的所有著作權益,而是在充分尊重作者權益的基礎上,通過提高作者的待遇來吸引優秀作者入駐阿里文學。但阿里文學顯然忘記了這么多年來,盛大文學之所以能夠牢牢占據原創網路文學第一的位置,靠的除了領先的商業模式,長約和壟斷的著作權益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沒有了長約、沒有了壟斷的著作權益,阿里文學難道是想為他人做嫁衣嗎?就算可以通過提高待遇將作者吸引過來,但資本市場上,誰又真的缺錢?
當然,阿里巴巴也不缺錢。但阿里文學能拿到多少錢,則要看其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的地位了。盡管文學前面冠之以「阿里」二字,但阿里文學在阿里內部的級別並不高。這個今年2月份在廣州注冊成立,由「廣州愛書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3月份更名過來的「廣州阿里巴巴文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隸屬於UC旗下,法人代表也僅僅是UC的法務總監。如果從輩分上講,這不過是阿里巴巴的孫子輩公司而已。
❸ 寫了一部小說,投了阿里文學,是分成簽約,結果看了一下他的合同居然是十二年,簽了之後我十二年內所寫的
這個看你個人,看你是寫得如何,寫什麼題材了,取決於你自己。不過個人覺得簽得太長了好像也不太好,但是如果真的覺得可以也可以試一試,有付出才有回報
❹ 我之前與阿里文學簽約發表小說,然後我現在與阿里解約了,同一部小說可以去別的網站用另一個筆名發表嗎
原則上是不可以的,阿里文學簽的是書,就是說,你在他家寫的書已經不算你自己的,版權算阿里文學的,你把文搬到其他地方去,就是侵權,追究起來,你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當然,以上只是原則上,一般網站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去追究這些的,除非你出名了和你追究有利可圖,不然網站才懶得管。
❺ 求教關於阿里文學投稿的事情!
我1月份要發的新書在阿里過了保底,首先去阿里發表作品得先給編輯投稿,簽約以後編輯給你邀請碼你才可以發書,第二,保底是根據投稿以後編輯看質量定價,也就是千字多少錢,阿里保底沒有全勤,完成月更新字數,次月15號左右發上個月稿費,保底的話我在女頻投稿過了以後,編輯和我說一個月6萬字,也就一天2000字,除了上架以後要萬更半個多月,男頻不太清楚,估計也是這樣,如果是分成的話一個月得寫10萬字,你投稿以後能不能過保底,就看文章質量,對於出版潛質的書籍,它和小說形式沒有關聯,你還是得內容上,文筆上,以及全篇發揮水平都很好才有機會,總之還是看文章質量,情節這些,前幾天有個女作者投稿了一本權謀小說,類似琅琊榜,只不過是女版,因為寫得好,編輯說,到了一定字數,如果一直發揮不錯就給推出版,說了這么多就是告訴你出版不是說你寫成出版的形式,是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