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主角叫劉度
Ⅰ 三國劉度的兒子
三國有羅本和毛本之分
在羅本里劉度的兒子是劉延
卻說劉度在零陵城中,聽知孔明軍馬到來,喚其子劉延商議。延曰:「父親放心。他雖有張飛、趙雲之勇,何足懼哉! 兒觀本州上將邢道榮,有萬夫不當之勇,使開山大斧, 重六十斤, 可以迎敵。」
在毛本中劉度的兒子改為劉賢:
卻說零陵太守劉度,聞玄德軍馬到來,乃與其子劉賢
商議。賢曰:「父親放心。他雖有張飛、趙雲之勇,我本
州上將邢道榮,力敵萬人,可以抵對。」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這是現代公認的,但現在我們在市面所見的《三國演義》成書,都不是羅貫中的原著。更加准確的叫法應該是:作者羅貫中、改編毛綸、點評毛宗崗。從古至今《三國演義》的版本眾多,僅現存刊本而言,明代就有約30種,清代70餘種。但廣為流傳的還是《毛本三國》。毛氏父子對《三國演義》的流傳起了很大作用,他不但將《羅本三國》作了很大的修改,又加以精彩的點評,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三國演義》。
首先,《羅本三國》是240回,毛氏父子將其整合後改為120回,且章回題目前後對仗,更加有文采。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時代,毛氏父子生活在清代。清代的文字更接近我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如今市面上《三國演義》的文字已經不能算是「古文」了,它是一種「古白話文」,因此我們閱讀的時候並不覺得太吃力。「俗本」的文字大半粗糙不同,語句反復拖沓,毛氏父子以簡便易懂的語言重新裝點了一番。毛氏父子不但完善了「俗本」的文字,還豐富了內容。比如關羽夜讀《春秋》、管寧割席而座、曹操焚香賣履、於禁陵廟見畫、還有諸葛夫人之才、鄧艾鳳兮之對、鍾會不汗之答、杜預《左傳》之癖,這些精彩的典故,在《羅本三國》的流傳過程中已經流失了,毛氏父子不但依照「古本」將典故補全,又刪除了「俗本」中訛傳的事件,比如:關公斬貂蟬、張飛捉周瑜、諸葛亮欲在上方谷把魏延燒死等等。這些故事都是民間流傳,不見任何經傳。毛氏父子依照「古本」對《三國演義》重新做了一個大整理,刪繁就簡,取其精華,舍棄糟粕,才能使現代讀者以窺全豹。可以說要是沒有毛氏父子,《三國演義》的影響力與受眾面絕不會如此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