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晚清妓女紀實的小說
❶ 晚清小說的創作范圍有哪些
但中國小說創作領域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卻聞不到一點新鮮的氣息。據《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的著錄,從道光二十年(1840)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的六十年間,作品依然是傳統型的。如人情小說《兒女英雄傳》《綉球緣》,神怪小說《升仙傳》《鬼神傳》,歷史小說《群英傑》《鐵冠圖》,公案小說《小五義》《彭公案》之類,與古代的小說沒有本質的區伍螞缺別。以前評價較高的以《官場現形記》為代表的譴責小說,在揭露社會黑暗方面確實很尖銳,但這裡面所謂的「揭露」有太多的虛誇,缺乏對人物的真實理解和同情,辭氣浮露,卻成為它的致命傷。值得重視的小說應數以妓女生活為中心兼及社會各色人物的《海上花列傳》,它以自腔辯然平實的文筆,描繪了在畸形的社會和畸形的生活處境中人性的變異狀態,善於從人物不動聲色的言談舉止中反映其微妙的心理,在若干方面物凳具有現代小說的特色。只是它的情調過於灰暗,作為長篇小說來看,它的情節也過於瑣細。惟此之故,有的文學史家甚至把這一時期的小說說成是「趨向衰落以至倒退的狀態」。由此可見,在這一為史學家劃定的「近代史」范圍內產生出來的小說,確實並不具備「近代」的「精神」。
❷ 求一本史書,論述妓女問題的,作者忘記了,但應該是清代或者清末的文學家或史學家,急~論文用~
《孽海花》的內容
《孽海花》內容繁富,時間跨度大,如何從總體哪悔上把握它的本質特徵?作者對其創作意圖的剖白,對我們頗有啟發。《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曾雲:「這書主幹的意義,只為我看著這30年,是我中國由舊到新的一個大轉關,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變動,可驚可喜的現象,都在這時期內飛也似的進行。我就想把這些現象,合攏了它的側影或遠景和相連系的一些細節事,收攝在我筆頭的攝影機上,叫它自然地一幕一幕地展現,印象上不啻目擊了大事的全景一般。」由是觀之,作者試圖在這部小說里容納30年歷史的本質內容,並表現出它的發展趨勢。質而言之,就是要把《孽海花》寫成一部歷史小說。而所謂歷史小說,已經不同於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演義小說」,歷史演義小說,即歷史的通俗化;而這里所說的歷史小說,是具有近代意義的新概念。其基本特徵是:「把奇妙和真實」結合在一起,塑造「個人與社會歷史命運更緊密結合的人物」,表現歷史的本質和趨向,最終「把小說提高到歷史哲學的地位」(引號為盧卡契言論)。應該說,《孽海花》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境界,堪稱具有近代意義的歷史小說。這自然與作者對法國文學特別是對大仲馬、雨果的歷史小說具有頗為精到的研究不無關系。
《孽海花》所表現的30年歷史內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緒後期這一特定歷史階段政治和文化的變遷史。
就政治演變而言,小說以同治中後期為背景,或隱或現地表現了光緒前、中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展歷程:從中法戰爭到中俄領土爭端;從甲午海戰到台灣軍民的反抗侵略;從洋務運動到維新派興起,以至資產階級革命領導的廣州起義的失敗。同時,作者更注重表現諸多政治事件的內在聯系及其發展趨勢。誠如作者自雲:「這書寫政治,寫到清室的亡,全注重德宗和太後的失和,所以寫皇家的婚姻史,寫魚陽伯、余敏的買官,東西宮爭權的事,都是後來戊戌政變,庚子拳亂的根源。」小說中的光緒皇帝生性懦弱,完全被慈禧太後所挾制,即使冊立皇後,亦沒有絲毫的決定權。慈禧將自己的外甥女塞給光緒立為皇後,以為耳目,而光緒所寵愛的姑娘只好屈居皇妃之位,從此東、西宮爭寵的鬧劇愈演愈烈。東、西宮爭寵,實質是光緒與慈禧爭權的表現形式。後來,外間傳言,魚陽伯行賄皇妃,謀上海道肥缺。慈禧就借機大打出手,立刻廷杖皇妃,並降之為貴人。因此而引起帝後失和。由此而後的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直至清王朝覆亡,都與帝後失和相關聯。不過,戊戌政變及以後的事件都在擬寫計劃之內,而並未付諸實施。
小說是如何表現30年來思想文化的變遷呢?作者在《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中對此亦有明確的揭示:「寫雅聚園、含英社、讀瀛會、卧雲園、強學會、蘇報社,都是一時文化過程的足跡。」從雅聚園的描寫中,可表現出同治時期一般讀書士子的精神風貌,國家已處岌岌可危的境地,而他們對此卻麻木不仁,對世界大勢幾乎是一無所知,唯一感興趣的就是考究做八股文的要訣,陸菶如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然而,時代風雲的激盪畢竟促使讀書士子階層發生分化,某些思想敏銳的通達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除舉子業之外,亦注重經史百家的學問,而且對西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就在第2回有關雅聚園的描寫之後,敘及金雯青中狀元衣錦還鄉、乘輪船途經上海小住。有洋務派著名人物馮桂芬來訪,見面一番寒暄之後,即以長滑散者口吻勉勵雯青說:「現在是五洲萬國交通時代,從前多少詞章考據的學問,是不盡可以用的……我看現在讀書,最好能通外國語言文字,曉得他所以富強的緣故,一切聲、光、化、電的學問,輪船、槍炮的製造,一件件都要學會他,那才算得個經濟……」一番話足以振聾發聵,直令狀元郎茅塞頓開。隨後,金李讓正雯青又應邀赴一品香會客,席間聽薛淑雲(影射薛福成)、王子度(影射黃遵憲)等人「議論風生,都是說著西國政治學藝」,不由暗自慚愧,想道:「我雖中個狀元,自以為名滿天下,哪曉得到了此地,聽著許多海外學問,真是夢想沒有到哩!從今看來,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總要學些西法,識些洋務,派入總理衙門當一個差,才能夠有出息哩!」由此意味深長的心理剖白,可見在上海這等開放的城市,學西法、識洋務在知識界已成為時尚。時代畢竟前進了,傳統的詞章考據之學,已遠遠不足以敷用,洋務思想應運而生,盛行於世,思想文化演變之跡甚明。然而,洋務思想自有其先天的不足,它只承認西方各國的船堅炮利及科技的進步,而無視其政治體制較之封建專制亦同樣具有的進步性和優越性。這種輕本而重末的致命弱點,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愈益為人們所認識。代之而起的則是以政治體制變革為實質內容的維新變法的思潮。到18回有關「談瀛會」的描敘,就十分清晰地表現了這一思想文化變遷的足跡。從第2回寫金雯青衣錦還鄉、途經上海聆聽薛淑雲、王子度的洋務高論,到18回敘及金雯青由俄返國途經上海參加「談瀛會」,其間經歷了20餘年的時間,這期間思想文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思想開始在社會傳播,同時,從洋務派中亦分化出一批具有變法思想的改良派。「談瀛會」上,依然是薛淑雲、王子度一班人,而其政治見解較20年前大有進步。「談瀛會」的中心話題是:「吾今自強之道,究以何者為先?」圍繞此論題,各抒高見。或以為力爭外交權為急務;或以為當以練兵為首要;或以為發展經濟為基礎;而最具說服力的論辯,則是以為必以政體變革為第一。而此論實際上最終成為諸名士的共識。毫無疑問,它屬於改良主義的新思潮。
小說寫到第29回,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已是19世紀末期甲午海戰之後的情狀。北洋水師乃洋務運動的產物,海上一場惡戰,竟不抵島國日本,幾至全軍覆沒。這沉痛的教訓給思想文化界以極大的震動,通達之士為之猛醒,他們清醒地意識到:政體不變革,單是辦辦洋務,終究是難以拯救衰敝的祖國。這種以變革政體為核心內容的維新思想,在甲午海戰之後頗為盛行一時。
與此同時,更有一些思想激進的知識分子,他們以為清朝政府已經腐敗透頂,頑固派勢力在朝廷占居絕對優勢,以和平的方式去變革政體,只不過是浪漫的幻想,最終難以付諸實踐。那麼,他們的政治主張又當如何呢?第29回敘及革命派領袖人物楊雲衢(影射楊鴻飛)的演講辭,從而明確揭示了革命派政治主張的本質內容:「現在的中國少不得革命的了!但是不能用著從前野蠻的革命,無知識的革命。以前的革命,撲了專制政府,又添一個專制政府,現在的革命,要組織我黃帝子孫民族共和的政府。」很顯然,這種以「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為核心的政治主張,比之於維新思想來得更為激烈,亦更為切實!但是,在小說所描寫的那個特定時代,革命派思潮尚未風靡社會。第29回敘及革命中堅人物陳千秋隻身赴滬,試圖聯絡同志,發展革命力量,而結果卻令他大為失望。偌大一個上海,竟難覓知音。且不論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浪子以及惟知買進賣出、膽小怕死的商販,即使「大家推崇的維新外交家王子度,也只是主張廢科舉,興學堂;眾人驚詫的改制新教王唐猷輝(影射康有為),不過說到開國會,定憲法。都是扶牆摸壁的政論,沒一個揮戈回日的奇才」。陳千秋的憂憤,既表達了對維新派切中肯棨的批判,又反映了革命派思想尚缺乏知音的時代特徵。革命派思潮風行於世,那是戊戌變法失敗之後的事情,然而,《孽海花》並未及此便匆忙收場。
總之,循著作者的筆觸,不難尋繹出30年間政治、文化的演變史,從而,使小說具有了「歷史哲學」的意味和境界。雖然,小說中不乏對清廷腐敗的揭露和譴責,然而,它只是在反映政治文化變遷史過程中的附帶而已。因此,《孽海花》終究是一部「歷史小說」。只有把握了它的這一本質特徵,對這部小說的理解就會深入一層。
當然,歷史小說並非歷史教科書,即使它取材真實,人物亦歷歷可考(據考證,小說中人物有生活原型者達270餘人),但是,絕不可把它與歷史生活本身等量齊觀。它畢竟是一部精心結撰的「奇妙與真實」結合的文學作品,作者以狀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鈞)與名妓傅彩雲(影射趙彩雲)的婚姻生活故事為情節主線,將30年間重要歷史事件的側影及其相關的趣聞佚事,加以剪裁提煉,熔鑄成篇。
❸ [「娘姨」的兩副面孔]蘇州娘姨
摘 要:晚清以來描寫舊上海生活的通俗小說中,常常可見到「娘姨」這類下層仆婦的身影。按服務的對象、場所不同,這些「娘姨」大體可劃分為兩類:或是在青樓隨侍妓女交際花之流,或是在有產者家庭中以勞力換取報酬。本文以《海上花列傳》、《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小說為例,分別討論兩種不同的「娘姨」形象。
關鍵詞:海上花列傳;桂花蒸;娘姨 ;妓院;家庭
近現代小說刻畫的大上海社會底層人物中,包括了各式各樣的「下人」,他們構成了與上流社會相對又相連的底層世界。在這些下層人物中,「娘姨」是較為活躍而又形象鮮明的一類,她們常常以勤懇的一面和姦猾的一面輪番出現在讀者的印象里。
「娘姨」在吳方言中本指姨母,以之作為對女傭的美稱,暗含了婢僕人身依附關系逐漸解構的歷史背景。晚清以來,在上海的社會家庭生活中「奴婢」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僱傭男女僕人。近代小農經濟逐漸解體,農村婦女開始進入城市,靠幫佣換取生活所需。大量「娘姨」融入大上海的都市生活,她們有的受雇於聲色場所,出入十里洋場,甚至成為燈紅酒綠的銷金窟中的重要配角;更多的則相當於後世的家庭保姆、鍾點工,成為舊上海大大小小各式各樣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以此為基礎,小說中的「娘姨」自然形成了兩種面貌。清末韓邦慶的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中所寫的娘姨們可看做是歡場女傭的代表,而張愛玲在中篇小說《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塑造的蘇州娘姨丁阿小則可說是家庭女傭的典型。
《海上花列傳》中八面玲瓏、圓滑機巧的娘姨們廣泛存在於大上海的歌舞場中。娘姨伏侍妓女,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負責監視妓女。《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中說到,「妓館的生意,照顧妓女出局,到擺酒布菜,端茶遞煙,乃至在客妓之間居間調笑,多方招攬,直至追索欠賬,助妓爭風,無不要靠娘姨、大姐張羅照應」,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娘姨在妓院的重大職責,而她們圓滑機變、虛偽狡詐的一面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來。如西薈芳里沈小紅的娘姨阿珠巧舌如簧,當嫖客王蓮生接連三日盤桓在幺二妓女張蕙貞處,阿珠便與沈小紅一唱一和,撒嬌撒痴,將王蓮生拉回了沈小紅的懷抱。娘姨與妓女「一榮俱榮」,難怪她們要團結一致,以各種方法留客了。娘姨的圓滑在她們的語言上有著直接的體現。對待金主她們嘴上如同抹了蜜糖百般奉承,對於慳吝客人則善於冷言冷語指桑罵槐含沙射影,接待人時長袖善舞卻又不著痕跡,刻薄起來可以肆無忌憚粗鄙下流潑辣之極。試看沈小紅拳翻張蕙貞惹惱了王蓮生之後,娘姨阿珠怎樣巧妙轉圜反使王蓮生低聲下氣賠情道歉替小紅還債;聚秀堂娘姨楊家娒怎樣與妓女陸秀寶配合向客人討取酒局、戒指,又是怎樣冷淡了窮酸不識趣的趙朴齋;黃二姐如何奉承當紅的黃翠鳳,諸三姐又是如何毒打生意寥落的諸金花……基於服侍人的身份、地位,娘姨多有圓滑世故的一面,而妓院中的娘姨尤其沾染了濃厚的風塵氣,姦猾詭詐的一面更為突出。
正如張愛玲在《國語本海上花譯後記》里所說的,「戀愛婚姻流行了,寫妓院的小說忽然過了時,一掃而空」,於是妓院里的娘姨自然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活動在家庭背景下的娘姨。張愛玲筆下的丁阿小,便集中體現了受雇於家庭的娘姨勤快、利落、能吃苦的一面,她們行動有規矩、講章法,看重職業道德的同時也希望得到主人的尊重,正如小說中所說的:「蘇州娘姨最是要爛槐強,受不了人家一點點眉高眼低的,休說責備的話了。」
《桂花蒸?阿小悲秋》篇幅雖短,卻蘊含了豐富的主題。小說以丁阿小一天的忙碌為線索,不厭其煩地寫了燒水、接電話、做早飯、買菜、洗衣服、准備晚飯、收拾杯盞等等瑣事。與阿小的「忙」時時相對的,是主人的「疑」:「哥兒達先生把被單枕套襯衫褲大小毛巾一起泡在洗澡缸里,不然不放心,怕她不當天統統洗掉它」;冰箱里半碗「雜碎」炒飯剩了一個多禮拜,還要「常常開冰箱打探情形」,生怕娘姨偷吃。張愛玲筆下揭示了主顧和女傭之間天然的矛盾和防範,但小說的筆觸並未局限於此。照顧兒子、接待朋友、迎接丈夫是生活的主線,與工作的主線交織構成了阿小完整的生活狀態,從中展現出娘姨生活的艱辛和復雜多面。娘姨的世界與主人的世界距離彷彿很近,實際卻天漏橘差地遠。阿小留秀琴與同鄉的老媽飢搜友媽、背米兼做短工的阿姐吃飯,女傭們閑談起樓上新做親的一家是何等豪華、整齊、漂亮,口氣里帶著略微不平衡的旁觀者的艷羨。張愛玲用藝術手法表現了娘姨身處大上海繁華世界邊緣的那種羨慕、炫耀、自憐交織的復雜心理狀態,寫得真實而又獨到。小說還從深層勾勒了阿小在愛情上的失落。張愛玲的本意或許並不是揭示娘姨這一階層的女性的愛情和婚姻的不幸,但作家深入阿小感情深處挖掘出的悲哀確實不僅僅是某個女傭的個例,而屬於整個女傭階層。娘姨在別人的家庭中工作,卻遠離了自己的家庭;旁觀別人的愛情,自己卻常年不能與丈夫會面。歷來的小說對這些下層女傭或不作個別描寫,或僅停留在勞動壓榨的層面,或譏諷娘姨們的圓滑勢力,卻很少對這些女性的個人遭際與感情生活作細致深入的分析。張愛玲以她一貫的女性視角,將娘姨這一下層仆婦形象譜入《傳奇》,將她們的瑣碎生活、復雜心理寫得真實親切,確有其獨到之處。
從《海上花列傳》到《桂花蒸?阿小悲秋》,小說中的娘姨形象逐漸脫離了精明勢力的刻板面具,越來越帶有鮮明的自我意識。阿小這一要強、獨立、勤勞、具有「母性的愛」的娘姨形象,可以說是「娘姨」性格的總匯。下層仆婦逐漸形象分明、色彩突出,一方面有這一階層日漸壯大、提高了社會生活參與程度的因素,一方面也可說是近代文學關心社會人生、向人性化方向深入發展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張愛玲的《桂花蒸?阿小悲秋》,原載於1944年的《苦竹》雜志第二期,而本文所引摘自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的《張愛玲全集:紅玫瑰與白玫瑰》所輯,後文不再注出。
[2]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382.
[3]康菲?淺談中國近代女傭[D] ?吉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
2006.3——2007.4.
[4]余遜濤?《桂花蒸?阿小悲秋》的原型分析[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2(1).
本文所據的《海上花列傳》為張愛玲的國語翻譯本《海上花開?海上花列傳Ⅰ》、《海上花落?海上花列傳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文中統稱《海上花列傳》,後文不再注出。
❹ 老殘游記介紹
清末劉鶚的《老殘游記》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則爛說」之一,內容豐富,意蘊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翻巧盯辯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內外影響巨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1857——1909),字鐵雲,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劉鶚知識廣博,做過官,也是著名的實業家。
小說以老殘(實即作者)的見聞為線索,描寫了晚清各種社會現象,尤其是對於所謂的清官,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認為他們實際上是酷吏。小說結構比較鬆散,但有些片斷寫得很成功。而且《老殘游記》的語言清新流暢、富有韻味。魯迅說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寫景的特點是自然、逼真,有鮮明的層次和色彩。可以作為優美的散文來讀。
《老殘游記》系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作品通過搖串鈴的江湖醫生老殘在山東行醫時的所見所聞,暴露了當時官場的丑聞。在作品《自敘》中他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社會「棋局已殘」的現實,為了「補殘」,作者從批判現實鮮為人知的現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孝缺的封建主義制度。
參考資料:影響中國學生的80本書 中國文學史 第八編 清代文學
老殘游記」是一部清朝小說,作者劉鶚以游記方式,記載書
中主角老殘游歷天下,沿途所見之各種人事物,各地風俗民
情,藉此批評清末社會與政治種種亂象.劉鶚試圖傳達自己的
政治思想,暗喻一些清廷官吏,迂腐愚蠢,荼毒人民,草菅人
命,禍國殃民.
貳●正文
一, 關於作者劉鶚的生平
「老殘游記」一書作者是劉鶚,筆名為「洪都百鍊生」,將蘇
丹徒人,生於清文宗咸豐七年,卒於清溥儀宣統元年.從小天
賦異稟,見聞廣博,個性豪放曠達,不受世俗拘束.出身於一
個封建官僚的家庭.卻無意於以科舉博取功名,懂得算學,醫
學,治河等實際學問.曾幫忙河南巡撫吳大澄,山東巡撫張曜
處治理黃河整治工程.又曾向清廷建議興築鐵路,開采山西煤
礦,且多次創辦實業計劃,最後皆被清廷視為違反國民利益,
且被指為漢奸.劉鶚因不得志於清廷而去經商,但都失敗了.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劉鶚向八國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論老殘游記
3
聯軍購得太倉儲米,以賑北京飢困.卻被清廷以私售倉粟罪
名,加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病死於迪化.在那昏庸腐敗的
時代,具有遠見的人常被誤解埋沒,十分悲哀.
劉鶚藉由「老殘游記」,對當時清廷吏治的黑暗痛加攻擊.
揭發一些急於做大官的清官,不惜殺民邀功.客觀地暗喻清廷
是不可寄望的,同情民生疾苦.但他的基本民主政治觀卻十分
落伍,因他堅決擁護專制統治,對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本質缺
乏認識,反對民主革命.從「老殘游記」中,可發現作者瑕瑜
互見的風格.
二, 對「老殘游記」之看法
「老殘游記」非屬於一般游記,也不是先確立一個主題而後依
主題去發展故事的小說.筆法深入,議論精純,在文學上有相
當的研究價值.作者藉著「老殘游記」,寫他心中所想的事情,
投射暗喻自己的遭遇.書中前半敘述心理,後半闡明佛義.他
憤怒清官草菅人命,反對北拳南革.他主張朝野上下應該團
結;藉由本書發揮自己學術思想的見解.劉鶚擅長詩書評論,
音樂描繪,算數推演.書中二十回,已說明了當時政風,人情,
世故等很多的大道理.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論老殘游記
4
劉鶚很有文學天賦,「老殘游記」受後世的推重,不在於
他的思想,而是他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他敘述人,事,景,
都別具匠心,另鑄新辭,一掃陳腔濫調.一反陋習,作實描
繪,彷佛身臨其境,目睹其景.他以「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形容濟南景緻,濟南
風景因而聞名天下.作者對於處理詼諧而又帶有諷刺的事
件,敘述得十分巧妙.
「老殘游記」反映清末時代社會,書中有幾個生動的人物,
其中對玉賢和剛弼陰毒冷酷的刻畫最為深入,藉由這些人物
表達自己的思想與見解.對人物型態的刻畫,有其不同的風
味.對娼妓的描寫,也作了更進一步的探討.藉此議論文人
無行,文格墮落的事實;對比較下等的妓女有著較真實和同
情心的描寫,確確實實地訴出妓女子的委曲.開啟我國文學
對女性尊嚴之重視.
音樂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很難用文字來表現;可是劉鶚卻有
表現音樂的本能,而且非常成功.其中以王小玉唱書一段,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論老殘游記
5
最令人激賞,作者應用具體可見的形相來形容音樂,技巧地
運用感覺錯綜的手法,並配合新鮮的文字,明了的印象,使
讀者感覺音樂的妙處.也藉由這些文字說明中國古代農業社
會人們的悠閑,樂天,安命,與知足.
叄●結論
在「老殘游記」中,劉鶚隱喻自己雖然只是個江湖郎中;但
他的志向,不但要醫好病人的疾病,而且要醫好國家的政治
病.其民胞物與的胸襟與愛國的情操,自然地流露文筆之
間,實令人感動.
概要介紹:
《老殘游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通過一個搖串鈴的江湖醫生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及所為,反映了清朝末年山東一帶的社會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所謂「清官」的罪行,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作品在語言的運用、對生活的觀察以及細節的描繪等方面均有較高的藝術成就。
閱讀 老殘游記((清)劉鶚 原著,聞言 等改編)
作者簡介: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人,自幼聰穎,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生於文宗咸豐7年(公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53。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並留心西洋科學。個性放曠不拘,所見不同於流俗,觀察時事尤其犀利。早年曾於揚州行醫,後改行經商(劉鶚28歲曾在江蘇淮安開過煙草店,31歲又在上海開過書店,但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光緒14年(公元1888)黃河決口於鄭州,便投效河督吳大澄、山東巡府張曜,協助治河,後因治河有功,聲譽大起,被保薦以知府任用。曾上書建議修築鐵路,利用外資開采山西煤礦,興辦實業(指工商企業),以利民生,時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責,視為漢奸。光緒26年(公元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太倉粟(京師官方谷倉里的糧食)為俄兵所據,他向聯軍以低價購得太倉粟,賑濟飢民,全活甚眾,卻因被控私購太倉粟,流放新疆,住在烏魯木齊一座寺廟的戲台底下,靠為人治病度日,最後病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著有老殘游記、鐵雲藏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等書。
目錄:
第一章 海上救危船
第二章 明湖聽絕調
第三章 濟南觀名泉
第四章 曹州探政績
第五章 酷吏興怨獄
第六章 雪夜辯進退
第七章 補殘代籌策
第八章 深山遇猛虎
第九章 品茗夜談心
第十章 觀珠聞琴瑟
第十一章 黃龍論時勢
第十二章 齊河逢雙翠
第十三章 青燈聽酸語
第十四章 河水淹大縣
第十五章 嚴刑逼孤孀
第十六章 千金買凌遲
第十七章 旅舍納翠環
第十八章 白公釋奇冤
第十九章 風霜訪大案
第二十章 救命覓解葯
老殘游記續集
第一章 結伴朝泰山
第二章 公子逞淫威
第三章 寒夜吐心語
第四章 雙飛夢難圓
第五章 談經證禪理
第六章 環翠皈佛門
❺ 老殘游記是誰寫的
老殘游記
開放分類: 文化、藝術、人物、名著、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簡介:
《老殘游記》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隻眼的。
作者生平:
劉鶚(è),原名夢鵬,又名孟鵬,譜名振遠,字雲摶、公約,又字鐵雲,別署鴻都百煉生。祖籍江蘇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於江蘇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劉鶚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得名師傳授學業。他學識博雜,精於考古,並在算學、醫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類拔萃的成就,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他涉獵眾多領域,著述頗豐,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所著《老殘游記》備受世人贊譽,是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劉鶚本人也是富有學識又得不到抱負的人。
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20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於《綉像小說》半月刊上,到13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原署鴻都百煉生著。作者在小說的自敘里說:「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說是作者對「棋局已殘」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難遭遇的哭泣。小說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老殘是作品中體現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搖個串鈴」浪跡江湖,以行醫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情人民群眾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俠膽義腸,盡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隨著老殘的足跡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東一帶社會生活的面貌。在這塊風光如畫、景色迷人的土地上,正發生著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獄。小說的突出處是揭露了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游記》始」(第16回原評)。劉鶚筆下的「清官」,其實是一些「急於要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用人血染紅頂子的劊子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站籠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於朝棟一家,因和強盜結冤被栽贓,玉賢不加調查,一口咬定是強盜,父子三人就斷送在站籠里。董家口一個雜貨鋪的掌櫃的年輕兒子,由於酒後隨口批評了玉賢幾句,就被他抓進站籠站死。東平府書鋪里的人,一針見血地說出了玉賢的真相,「無論你有理沒理,只要他心裡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玉賢的邏輯是:「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將來連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語說的好,『斬草要除根』。」為了飛黃騰達,他死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屠刀。老殘題詩說,「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深刻地揭示了他們的本質。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他審訊賈家十三條人命的巨案,主觀臆斷,定魏氏父女是兇手,嚴刑逼供,鑄成駭人聽聞的冤獄。小說還揭露了貌似賢良的昏官。山東巡撫張宮保,「愛才若渴」,搜羅奇才異能之士。表面上是個「禮賢下士」方面的大員,但事實上卻很昏庸。他不辨屬吏的善惡賢愚,也判斷不出謀議的正確與錯誤。他的愛才美德,卻給山東百姓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辦盜能吏」玉賢是他賞識的,剛弼也是他倚重的,更為嚴重的是他竟錯誤地採用史鈞甫的治河建議,廢濟陽以下民埝,退守大堤,致使兩岸十幾萬生靈遭受塗炭。在小說中楔入的桃花山一段插話中,著重寫了隱居在荒山中的兩個奇人□姑和黃龍子。通過兩人的言行宣揚了作者所信奉的太谷學說,同時對當時的革命運動,即所謂「北拳南革」,即北方的義和團和南方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惡毒的詆毀和詛咒,攻擊他們都是「亂黨」。義和團來勢猛,他說「幾乎送了國家的性命」;革命黨起勢緩慢,他認為「莫說是皮膚小病,要知道渾身潰爛起來,也會致命的」;告誡人們不要「攪入他的黨里去」,表現了作者落後、反動的一面。小說的第一回,就是作者對於當時政治的象徵性圖解。他把當時腐敗的中國比作一艘漂浮在海上行將被風浪所吞沒的破舊帆船。船上有幾種人:一種是以船主為首的掌舵管帆的人,影指當時上層的封建統治集團。作者認為他們「並未曾錯」,只是因為是走「太平洋」的,只會過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風浪,所以毛了手腳,加上未曾預備方針,遇了陰天,日月星辰都被雲氣遮了,所以就沒有依傍。再一種人是乘客中鼓動造反的人,比喻當時的革命派,污衊他們都是些「只管自己斂錢,叫別人流血」的「英雄」。宣揚如果依了他們,「這船覆得更快了」。還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則是指那些不顧封建王朝大局、恣意為非作惡的統治階級爪牙。作者對他們也很反感,視為罪人。究竟怎樣才能挽救這只行將覆滅的大船呢?作者認為:唯一的辦法是給它送去一個「最準的」外國方向盤,即採取一些西方文明而修補殘破的國家。小說中所寫的人物和事件有些是實有其人、實有其事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張宮保(有時寫作莊宮保)為張曜,姚雲松為姚松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於明湖居奏伎,傾動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廢濟陽以下民埝,乃光緒十五年(1889)實事,當時作者正在山東測量黃河,親見其慘狀。正如作者所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13回原評)《老殘游記》的藝術成就在晚清小說里是比較突出的。特別在語言運用方面更有其獨特成就。如在寫景方面能做到自然逼真,有鮮明的色彩。書中千佛山的景緻,桃花山的月夜,都明凈、清新。在寫王小玉唱大鼓時,作者更運用烘托手法和一連串生動而貼切的比喻,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魯迅稱贊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中國小說史略》)。
劉鶚還曾寫有《老殘游記》續集,作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間。據劉大紳說,共有14回,今殘存9回。1934年在《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4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6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游記資料》收錄了後3回。續集前6回,雖然也有對官僚子弟肆意蹂躪婦女惡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過泰山斗姥宮尼姑逸雲的戀愛故事及其內心深入細微的思想活動,以及赤龍子的言談行徑,宣傳了體真悟道的妙理。後3回則是描寫老殘游地獄,以寓其懲惡勸善之旨。
此外還殘存《外編》4700餘字,寫於光緒三十一年以後。除《老殘游記》外,劉鶚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1980年齊魯書社出版了《鐵雲詩存》,其詩清新俊逸,功力頗深,反映了他的一些行蹤和思想感情。
老殘游記 作者劉鶚
劉鶚簡介
一.時代背景:
晚清時期,清朝帝國陷入遭逢內憂外患的困境當中,外有列強環伺,內則政治腐敗.
二.生平概述:
劉鶚,字鐵雲,筆名洪都百鍊生,清江蘇丹徒(今江蘇省丹徒縣)人,自幼聰穎,五歲便能背誦唐詩三百首.生於文宗咸豐7年(西元1857),卒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53.
鶚精於算學,醫學,水利,並留心西洋科學.個性放曠不拘,所見不同於流俗,觀察時事尤其犀利.早年曾於揚州行醫,後改行經商(劉鶚28歲曾在江蘇淮安開過菸草店,31歲又在上海開過書店,但都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光緒14年(西元1888)黃河決口於鄭州,便投效河督吳大澄,山東巡府張曜,協助治河,後因治河有功,聲譽大起,被保薦以知府任用.曾上書建議修築鐵路,利用外資開采山西煤礦,興辦實業(指工商企業),以利民生,時人不解其用心,交相指責,視為漢奸.光緒26年(西元1900)義和團事起,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太倉粟(京師官方谷倉里的糧食)為俄兵所據,他向聯軍以低價購得太倉粟,賑濟飢民,全活甚眾,卻因被控私購太倉粟,流放新疆,住在烏魯木齊一座寺廟的戲台底下,靠為人治病度日,最後病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著有老殘游記,鐵雲藏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等書.
三.劉鶚一生的四件大事:
1.治理黃河:
主張束水刷沙法―築提控制水勢,使水不漫溢兩岸,再以水攻沙,直刷河底.
2.甲骨文字的研究:
光緒25年(西元1899),他在北京,住在朋友王懿榮家中.王懿榮當時任國子監祭酒,對金石文字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那時王懿榮生了病,看完病家人就上街把葯買回來,跟葯方核對沒錯才去煎,劉鶚在一旁看,在這些葯中有一包葯叫龜板,他覺得很奇怪便順手拿起來看看,這一看使他驚奇萬分,那些龜板上有小字,而且很明顯地看的出來字是刻上去的,王懿榮知其古老,乃派人到葯店將有字的全部買下,後又到處收購,兩年間共收刻辭甲骨一千餘片.
王懿榮死後,家人為了還債,將王懿榮收藏的甲骨卜辭,大部分轉讓給了劉鶚.劉氏此時也收購刻辭甲骨,前後藏有近5000片.1903年劉鶚將收藏的刻辭甲骨搨印了1058片,在早期收集甲骨卜辭的藏家羅振玉的鼓勵下,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甲骨文書籍——《鐵雲藏龜》.
雖然該書在對於甲骨文上的建樹不多,但是他卻是首度將私人收集的甲骨公諸於世,以供同好研究,這種分享的心胸與情操,使得甲骨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長足的進展.
3.開山西的礦
4.賤買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
四.作者細說
劉鶚之死:
劉鶚與袁世凱曾在山東巡府張曜下共事過,元為自己長久不被重用而鬱郁不得志,曾向劉向張請求為任,而張曜卻認為元「才可愛而性未定,資可造而識未純」,沒有同意袁的要求,因此袁世凱以為劉鶚不肯為他出力,一直壞恨在心.後來袁進了軍機處掌握大權,蓄意報復,終於在光緒34年(西元1908),以私購太倉米和在為外國人買地的的罪名,密電江兩總督將劉鶚緝捕,發配新疆,永遠堅禁,第二年(宣統元年),因腦充血死於新疆流所.
漢奸!
光緒23年,劉鶚應外國人聘請到山西的一間鐵礦公司做經理,他和一些新黨人物的思想一樣,認為只有提倡科學,興辦實業才能救中國,而興辦實業的辦法就是他所想的:「國無素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鐵路歸我.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有人認為他者種主張在本質上是不利於國家的,難怪這時他要背負著漢奸之名了.
為什麼要寫老殘游記
劉鶚會撰寫《老殘游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葯雨為友,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葯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糊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游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由此可知,《老殘游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五.老殘游記續集-->自序
人生如夢耳.人生果如夢平 抑或蒙叟之寓言乎,吾不能知.趨而質諸蜉蝣子,蜉蝣子不能決.趨而質諸靈椿子,靈椿子亦不能決.還而叩之昭明.
昭明曰:"昨日之我如是,今日之我復如是.觀我之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昨日之榻,幾,席,燈,硯,筆.紙若是,今日之榻,幾,席,燈,硯,筆,紙仍若是.固明明有我,並有此一榻,一幾,一席,一燈,一硯,一筆,一紙亡.非若夢為烏而厲乎天
然則人生如夢,固蒙叟之寓言也夫!吾不敢決,又以質諸杳冥.
杳冥曰:"子昨日何為者 "對曰:"晨起灑掃,午餐而夕寐,彈琴讀書,晤對良朋,如是而已."杏冥曰:"前月此日,子何為者 "吾略舉以對.又問:"去年此月此日,子何為著 "強憶其略,遺忘過半矣."十年前之此月此日,子何為者 "則茫茫然矣.推之"二十年前,三謂之如夢,蒙更豈欺我哉
夫夢之情境,雖已為幻為虛,不可復得,而敘述夢中情境之我,固儼然其猶在也.若百年後之我,且不知其歸於何所,雖有此如夢之百年之情境,更無敘述飼榫持�葉�鶚鮒�?是以人生百年,比之於夢,猶覺百年更虛於夢也!嗚呼!以此更虛於夢之百年,而必欲孜孜然,斤斤然,
夫此如夢五十年間,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既不能忘;而此五十年間之夢,亦未嘗不有可驚,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亦同此而不忘也.同此而不忘,世間於是乎有《老殘游記續集》.
鴻都百煉生自序
❻ 清末四大譴責小說是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把大量出現於戊戌維新變法失敗以後,以暴露社會黑暗,指摘政治腐敗為中心內容的小說稱作「譴責小說」。 四大譴責小說是指劉鶚的《老殘游記》、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激舉禪海花》。《老殘游記》反映晚清時代社會現實,對當時官場的黑暗作了有力的揭露。《官場明塵現形記》是晚清官場百丑圖,對晚清的各級官僚作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揭發和暴露,寫出了官場的種種罪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通過主人公「九死一生」的二十年答唯間目睹的種種「怪現狀」,反映了光緒十年( 1884 )中法戰爭前後到二十世紀初期的社會現實,暴露了封建社會總崩潰時期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墮落。《孽海花》以曾出使俄、德等國大臣金雯青和妓女傅彩雲的故事為線索,描寫了同治初年到戊戌變法前夕這三十年清王朝在政治、外交及社會各方面的動盪情況。
❼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小說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文學家李伯元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最早在陳所發行的《世界繁華報》上連載,共五編60回,是中國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並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它由30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聯綴起來,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雜小吏等,開創了近代小說批判現實的風氣。
《官場現形記》尖銳地抨擊了封建社會末期極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官場現形記》是一部專門暴露官場黑暗的力作,對於中國封建社會崩潰時期的官僚政治進行了總體解剖,上自軍機大臣,下至佐雜胥吏,全方位地攝入筆底。書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為藍本。
《官場現形記》中所塑造的種種官員形象,不僅表現了作者本人及那個時代的百姓們對腐敗成風的官員們深深地憎惡,也第一次掀開了一直以來籠罩在官員這個群體身上的神秘面紗。作者以辛辣老練的筆調描寫了官員們的種種丑態,極盡戲謔之能事,這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是一次空前的突破,產生了里程碑式的效應。作者第一次沒有隱晦地直接披露官場中的種種醜事,這種寫法對中國後來的現代官場寫實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❽ 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中,「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一句是什麼
再回頭已百年身
❾ 曾樸的《孽海花》
曾樸的主要著作是長篇小說《孽海花》。《孽海花》是近代小說中思想和藝術成就都比較高的一部。小說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無能與腐敗,封建士大夫的昏庸與墮落。全書寫了200多個人物,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在選材、 結構、語言方面都獨具特色。l]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它「結構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孽海花》的始作者為金天翮,先寫了6回,光緒二十九年(1903)十月,在中國留日學生所辦革命刊物《江蘇》月刊第八期上發表了第1、第2兩回。後將原稿寄給曾樸所辦小說林書社。曾看後,認為是一個好題材,對小說寫法提出一些意見。金天翮本是詩人、學者,自覺究非小說家,遂與曾樸共同酌定全書60回的回目,改由曾樸續寫。曾樸接手後,一面點竄塗改,一面進行不息,三個月功夫,一氣呵成了二十回,分別於光緒三十一、三十二兩年,由小說林社在東京印刷出版初集(1至10回)和二集(11至20回)兩冊,署愛自由者發起、東亞病夫編述。光緒三十三年(1907)《小說林》雜志創刊後,又繼續發表至25回。1927年《真美善》雜志創刊,陸續發表修改後的第20至25回和新寫的第26至35回。1928年,真美善書店重版一、二編(20回本)。1931年以後,出版了三集(21至30回),後又將30回合為一冊重行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印了30回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增訂本,將31至35回作為附錄。
金天翮創作《孽海花》時,正當帝俄想占據中國東北。而此前洪鈞出使俄國時,曾以重金購買並翻印俄人所制中俄交界圖,將帕米爾之一部劃入俄國,為言官彈劾。故以使俄之洪文卿(鈞)即曾本的金□(雯青)為主角,以賽金花(即曾本的傅彩雲)為配角,作五十年來之政治小說(金天翮《答訪者問》、《為賽金花墓碣事答高二適書》)。曾樸接手後,想借用主人公做全書的線索,盡量容納近三十年來的歷史,避去正面,專把些有趣的瑣聞逸事,來烘托出大事的背景(《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遂改稱歷史小說。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版廣告》說:本書以名妓賽金花為主人,緯以近三十年新舊社會之歷史,如舊學時代、中日戰爭時代、政變時代,一切瑣聞軼事,描寫盡情。1927年後的修改本,將第2回中激烈地正面指斥專制制度、科舉制度的話刪除許多,有損於思想性。
《孽海花》是近代小說中思想和藝術成就都比較高的一部。作者與金天翮共擬60回目,末回為專制國終攖專制禍,自由神還放自由花,又作者手擬的《孽海花》人物名單分舊學時代、丙午時代、政變時代、庚子時代、革新時代、海外運動,可見原擬寫至庚子後的革命活動為止。但全書沒有寫完,只寫到甲午戰後戊戌變法之前。書中人物大都影射時人,以主人公金□、傅彩雲的經歷為經,串連一大批高級士子,通過他們的活動,描寫了從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戰敗為止的約30年間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變動。從中可以看到中法戰爭、中日戰爭重大歷史事件的爆發,帝黨、後黨的激烈斗爭,在此過程中,頑固派、洋務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勢力的消長演變,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思想、學術、文化的變化。小說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清政府的無能與腐敗,封建士大夫的昏庸與墮落。全書寫了200多個人物,從最高統治者慈禧、光緒,到官場文苑的達官名士,到下層社會的妓女、小廝,涉及朝廷宮闈、官僚客廳、名園文場、煙花妓院直至德國的交際場,俄國虛無黨革命等,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廣。有些人物如金□、傅彩雲、李純客、大刀王二、夏麗雅等寫得頗為生動,使當時讀者耳目一新,影響很大。《負暄絮語》說:近來新撰小說,風起雲涌,無慮千百種,固自不乏佳構。而才情縱逸,寓意深遠者,以《孽海花》為巨擘。
曾樸交遊廣泛,閱歷豐富,對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有過直接的觀察與體驗。並對中國的傳統學問和各種文體都比較熟悉,又通法國文學,有深廣的文學素養。因此,《孽海花》一書在選材、結構、語言方面都獨具特色。作者曾說《孽海花》雖也是聯綴多數短篇成為長篇,但譬如穿珠,它不是直線穿的,而是蟠曲迴旋著穿的,時收時放,東西交錯,不離中心,開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修改後要說的幾句話》)。在遣詞造句上,也多有錘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它結構工巧,文采斐然,把它列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孽海花》中所表現出來的新派與舊派的觀念是籠統的,加上作者追求軼事的趣味性,往往影響人物政治面貌的明晰。作者對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也大都給以唯心主義的解釋,歸之於一些偶然的表面的原因。對賽金花的風流逸事,常在細加描寫時流露出艷賞之情。此書出版後風靡一時,評論、考證、續作,蜂擁而出,形成一股賽金花熱,其社會影響也有消極的方面。
1943年,曾樸的同鄉燕谷老人(張鴻1867~1941)所作《續孽海花》出版。全書共34回(自31回至60回),故事敘述到辛丑和約,是作者受曾樸之託賡續撰述而成,在續作中較有代表性。曾樸的著作,除《孽海花》外,有自傳體小說《魯男子》第一部《戀》;戲曲《雪曇夢》院本;《補〈後漢書·藝文志〉》、《補〈後漢書·藝文志〉考證》等。詩文集及讀書札記多種,均未刊印,已發表的單篇散見於《小說林》、《真美善》雜志及《曾公孟朴紀念特輯》等。譯作有雨果的小說、戲劇《九十三年》、《笑面人》、《呂克蘭斯鮑夏》、《歐那尼》等多種,還有左拉《南丹與奈儂夫人》,莫里哀戲劇《夫人學堂》等。
曾樸的《孽海花》,歷來被公認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最有價值的一部作品。它的頭二十四回問世以後,在1905一 1906年間即再版十五次,印數達五萬冊,可見其影響之廣。以後又陸續修改,續成三十五回,容納了從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戰敗大約三十年的社會歷史。作者撰寫此書,是環繞著洪鈞和傅彩雲這兩個人物來展開故事的,他「想借用主人公做全書線索,盡量容納近三十年來的歷史,專把些有趣的瑣聞軼事來烘托出大事的背景」,而且是抱著「四百兆同胞,願爾早登覺岸」的意願來作為創作主旨的。
《孽海花》所以洛陽紙貴,乃由於它的思想傾向是進步的,取材是現實的。首先,曾樸是居高臨下,觀察清廷內外處境,來反映三十年來中國政局的。他憤然指出:「朝中歌午昇平,而海外失地失藩,頻年相屬。日本滅了琉球,法國取了安南,美國收了緬甸,中國一切不問,還要鋪張揚厲,擺出天朝空架子。」這一番概括,基本上道出了末代王朝空虛頹敗的局勢。小說又具體描繪了在列強環伺不斷侵凌下的清廷十年兩敗,上層士大夫的崇尚空談、醉生夢死,為日趨崩潰的危局提供了驚心動魄的驗證。在述說政潮變化消長方面,凡洋務運動從興起到失敗,改良主義的崛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初露頭角,在小說里均有了比較清晰的反映。如此巨大的概括力,實是其他三部譴責小說所不及的。
曾樸的視野極其廣闊。這部小說的情節競超越了中國現實社會的領域,描寫了德國、俄國和日本的政治生活,尤其是以熱情贊頌的態度述說了日本革命者和俄國「虛無主義者」革命運動的一些章節。小說中也出現了偉大的俄羅斯作家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的名字,並且述說了他們與俄國初期革命運動的關系;也借俄國人畢葉的話,宣揚了「天賦人權,萬物平等」的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如此廣搏的見聞和精銳的眼光,且在當時小說家中實為罕見。極顯驚人的膽識。
更值得彰揚的是,在二:十世紀初的譴責小說中,《孽海花》是第一部以同情的態度來描寫民主革命與民族革命的作品。曾樸警闢地提醒大家正視中國的現狀,「看著茫茫禹甸,是君主的世產,赫赫軒孫,是君主的奴僕」,並表示痛恨這個「專制政體」。他又寫史事來啟發國人覺醒:「只要看元世祖是個蒙古游牧的部落,酋長的國度,一朝霸佔了中國,我們同胞也自貼耳搖尾的順服了九十餘年,你們想想如今五洲萬國,那裡有這種好說話的百姓,本國人不管,倒教外國人來耀武揚威,多數人退後,倒被少數人把持宰割,」這還只是以「蒙古」影射清朝,接著在第四回里乾脆公開敘說「滿洲入關之始,亡國遺民起兵反抗」的史事。甚至在描寫革命黨人演說的情節中更露骨的提出「現在的革命,要組織我黃帝子孫民族共和的政府」的召喚。在清廷淫威之下, 競公開宣揚如此強烈的種族革命主張,實在是不尋常的。《孽海花》中還塑造了孫中山、陳千秋等革命者形象,熱情歌頌了他們的活動,這在晚清譴責 小說中實是個大膽的創舉。
《孽海花》里關於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的描寫中,顯豁地表明了作者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意識。曾樸借書中人物薛淑雲在味蒓園談瀛會上的談話,探討了中國處於列強環伺的危殆處境,並且強調指出「現在各國內力充滿,譬如一杯滿水,不能不溢於外,侵略政策,出自天然」。可見,他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認識是比較清醒的。談論「力圖自強」之道時,又說到「今聞海軍衙門軍需要款,常有移作別用的。一國命脈所系,豈容兒戲」,隱指慈禧太後挪移海軍經費為她建造頤和園以供享樂之事,這種言論,在當時堪稱大膽。
曾樸描寫達官名士,不同於劉鶚、李伯元和吳趼人,他並不著眼於描寫其兇殘或貪鄙,而是著重刻劃他們精神頹廢的要害。曾樸描繪的多是貌似方正的人物,有些更是敢於直諫的「清流」人物,但他們或崇尚空談,或師心自用,或沉溺考據,或癖嗜古董,或自命風雅,其實是迂腐自守、不學無術、矯揉造作之徒。這些人置國運民瘼於不顧,醉生夢死,佯狂玩世。曾樸入木三分地描摹出這群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就映現出了末代王朝崩潰前夜的圖景。
至於《孽海花》的寫作藝術,魯迅早有定評,「結構工巧,文采斐然」,但也指出它亦有「高增飾而賤白描」、「形容時復過度」的一面。
「赴試學院放歌」
丈夫不能腰佩六國璽,死當頭顱行萬里,胡為碌碌記姓名,日夜埋頭事文史。
文章於道本末尊,況又揣取金紫。笑我今亦逐隊來,未能免俗聊復爾。
試官高坐吏兩傍,萬人屏息鵠而俟,高唱誰某應若雷,緣壁東西蠕如蟻。
捉襟揎袖搜索勒,功令不許攜片紙。
國家重士等皤玙,重士允須重廉恥,奈何受辱皂隸手,視之直如盜賊耳!
方今士習亦少衰,食齏不甘食肉鄙,輦金昏夜不避人,搖尾高門來如市。
上不重士士自輕,習慣不覺忘其始。投筆忽嘆戎狄驕,棄襦書生長往矣!
吟哦聽此萬蠅聲,公等雖多不如己。安得上書聖明君,取士不貴雕蟲技。
天寒江海蟄龍蛇,日暮深山蓄杞梓,白衣徒步登金階,花門剺面驚彤矢。
男兒快意動千秋,何用毛錐換貂珥;
君不見蒼松古柏盤屈千雲霄,安能局促泥塗日與荊梖比!
❿ 《鴉片香》:20世紀初中國高等妓院生活狀況紀實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鴉片香》:20世紀初中國高等妓院生活狀況紀實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 筆下文學 》整慧畢理收藏 Http://Www.Bxwx.Org
《《鴉片香》:20世紀初中國高等妓院生活狀況紀實》
第一篇 獵艷(1)
自古道:鴇兒愛鈔,姐兒愛俏。豈不知,那鴇兒愛鈔,卻也是打姐兒愛俏時候過來的。做老鴇的,多半是年輕時候自己被迫賣身,卻半生節儉,攢得一副家當。既遇不到個好人家讓她從從容容地上岸,又沒有個長盛不衰的方兒讓自己繼續美艷,泥里去水裡來地打了幾十年滾兒,除了賣笑竟是一技無成,不繼續操這皮肉的營生,可又讓她做些什麼去呢?既然自己賣不動了,少不得買了更年輕的姑娘來,悉心調教著,把半生狐媚心得盡數傳授,教她少走些彎路,多賺些銀錢。偏那無知少女不知輕重,雖然身子進了風塵,卻偏偏心比天高,畢竟是做飢碧畝夢的年齡,少不得存些傻想頭,以為自己會遇到個才貌情郎,救風塵,做鴛鴦。然而抱此想法的,其下場多半比那死心塌地自輕自賤的妓女落得更慘,更傷心。故而說,這鴇兒愛鈔不但不是錯,且是大道理,正該給普天下姐兒賣俏者做個好榜樣。閑言少敘,如今且說這一間粉窟香院,也有一個鴇兒,數個姐妹,便演了多少風情故事。本來早已隨著香消玉殞入土化了,偏如今遇著這個懷舊的年代,少不得再挖出來。藏污納垢,都只當脂痕粉爛森漬看待;鬼哭狼嚎,何妨作淫詞艷曲把玩。再殘忍的故事,隔了百年的煙塵望回去,也便都成了傳奇。凡妓院故事,無非"酒色財氣"四個字。逛妓院又叫作"吃花酒",所謂酒是色媒人么,自然要佔了首……
確認後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