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山是哪部小說的主角
Ⅰ 射鵰英雄傳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射鵰英卜凱雄傳(TXT+三聯版PDF): https://72k.us/dir/22506913-36433030-06f2a8
另外分享給歲運你《金庸小說全集》,包括PDF和TXT文件:
《金庸小說全集》: https://72k.us/file/22506913-411116090
《金庸小說全集》15本小說分開下載:https://72k.us/dir/22506913-36433000-ae969a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集包括《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這十五部小說。
敬請採納,謝謝!
本資源下載收集於網路型雀喚,只做學習和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為付費資源,請在下載後24小時之內自覺刪除,若作商業用途,請到原網站購買,由於未及時購買和付費發生的侵權行為,與本人無關。發布的內容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本人刪除!
Ⅱ 離魂記(唐代傳奇小說)詳細資料大全
《離魂記》,中國唐代傳奇小說。共一卷。收入《太平廣記》358卷,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也收入此篇。作者陳玄祐,代宗大歷時人,生平事跡不詳。本篇以離奇怪誕的情節,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願望,歌頌了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具有典型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 :《離魂記》
- 創作年代 :唐大歷
- 作品出處 :《太平廣記》358卷
- 文學體裁 :傳奇小說
- 作者 :陳玄祐
簡介
《離魂記》,中國唐代傳奇小說。共一卷。收入《太平廣記》358卷,魯迅校輯《唐宋傳奇集》也收入此篇。作者陳玄祐,代宗大歷時人,生平事跡不詳。 《離魂記》 本篇以離奇怪誕的情節,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願望,歌頌了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具有典型意義。篇末寫到倩娘的離魂與肉體相合時,巧妙綴上「其衣裳皆重」這樣一個細節,給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覺。離魂以求愛情婚姻故事,始見於南朝劉義慶《幽明錄·龐阿》。唐代頗有敷衍為傳奇作品的,《太平廣記》另收有《靈怪錄·鄭生》、《獨異記·韋隱》,都敘述唐人離魂故事,但描寫較本篇更為簡略。元代鄭光祖(鄭德輝)《述青瑣倩女離魂》雜劇,即根據本篇故事演繹而成。 作者陳玄祐,代宗大歷時人,生平事跡不詳。《離魂記》寫張倩娘與表兄王宙從小相愛,倩娘父張鎰也常說將來當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後,張鎰竟以倩娘另許他人。倩娘因此抑鬱成病,王宙也託故赴長安,與倩娘訣別。不料倩娘半夜追來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本篇以離奇怪誕的情節,反映了當時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願望,歌頌了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具有典型意義。篇末寫到倩娘的離魂與肉體相合時,巧妙綴上「其衣裳皆重」這樣一個細節,給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覺。離魂以求愛情婚姻故事,始見於南朝劉義慶《幽明錄·龐阿》。唐代頗有敷衍為傳奇作品的,《太平廣記》另收有《靈怪錄·鄭生》、《獨異記·韋隱》都敘述唐人離魂故事,但描寫較本篇更為簡略。元代鄭光祖《倩女離魂》雜劇,即根據本篇故事演繹原文
天授三年,清河張鎰,因官家於衡州。性簡靜,寡知友。無子,有女二人。其長早亡; *** 倩娘,端妍絕倫。鎰外甥太原王宙,幼聰悟,美容範。 鎰常器重,每曰:「他時當以倩娘妻之。」後各長成。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型啟寐,家人莫知其狀。後有賓寮之選者求之,鎰許焉。女聞而鬱抑;宙亦深恚恨。托以當調,請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陰(4)恨悲慟,決別上船。日暮,至山郭數里。夜方半,宙不寐,忽聞岸上有一人,行聲甚速,須臾至船。問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驚喜發狂,執手問其從來。泣曰:「君厚意如此,寢食相感。今將奪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宙非意所望,欣躍特甚。遂匿倩娘於船,連夜遁去。 《離魂記》 倍道兼行,數月至蜀。凡五年,生兩子,與鎰絕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負,棄大義而來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間阻。覆載之下,胡顏獨存也?」宙哀之,曰:「將歸,無苦。」遂俱歸衡州。 既至,宙獨身先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病在閨中數年,何其詭說也!」宙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促使人驗之。果見倩娘在船中,顏色怡暢,訊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異之,疾走報鎰。室中女聞,喜而起,飾妝更衣,笑而不語,出與相迎,翕然而合為一體,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親戚間有潛知之者。後四十年間,夫妻皆喪。二男並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歷末,遇萊蕪縣令張卜空如仲規,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規堂叔祖,而說極備悉,故記之。譯文
武則天天授三年,清河郡有個張鎰,因為到衡州做官,就在那裡安了家。張鎰性情簡淡好靜,少有知音朋友。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長女早年夭折, *** 名喚倩娘,端莊美麗,無人能及。張鎰的外甥王宙是太原人士,從小就聰明有悟性,貌美有風儀。張鎰非常器重這個外甥,每每對他說:「將來定當把倩娘嫁給你做妻子。」漸漸的,倩娘和王宙各自長大了,他們私下裡時時彼此愛慕思念,家人卻並不知道。 後來張鎰的幕僚中有要去選部的人向張家求親,張鎰就同意了。倩娘聽聞此事,虧握鬱郁寡歡;王宙知道後也深深怨恨,隨即托詞說應當調任,向張家請辭去京城。張家勸止不住,於是厚禮相待地送走了外甥。 王宙與舅舅告了別上了船,心中暗暗悲愴。傍晚時分,船行水路穿過山巒幾重停在了數里之外。半夜裡,王宙正輾轉難眠,忽然聽到岸上有人趕來,步履非常迅速匆忙,片刻之間就到了船邊。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倩娘赤著腳徒步追來。王宙欣喜若狂,抓住倩娘的手問她因何而來。倩娘泣聲回答道:「你的情誼是如此厚重,即便在睡夢里我都感應感謝。如今父親將我許給別人,強行改變我的意願,而我又知道你對我情深似海不會輕易改變,我前思後想惟恐你殺身徇情,所以不顧性命、舍棄了家人來私自投奔。」王宙聽完喜出望外,歡欣雀躍。於是就將倩娘隱匿在船中,連夜船行而去。兩人加速趕路,不出數月就到了四川。又過了五年,兩人已經生了兩個兒子,與張鎰更是音信斷絕。倩娘思念父母,常常對著王宙哭泣說:「我當年不肯辜負你的情義,背棄了禮儀倫常和你私奔。到如今和雙親隔絕分離,已經足足五年了。可嘆我活在天地之下卻不能對父母盡孝,還有什麼臉面呢?」王宙聽了,也為妻子的話傷心,說:「我們這就將要回去,再也不必為遠離雙親而痛苦。」於是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衡州。 《離魂記》 等到了衡州,王宙獨身一個人先到了舅舅張鎰家中,為自己帶走倩娘的事謝罪叩頭。張鎰詫異道:「我女兒倩娘明明卧病家中已經好幾年了,你怎麼這樣胡說呢!」王宙說:「你若不信,可以到船上與倩娘相見!」張鎰大驚,忙差家人去看,果然看到倩娘坐在船中,神情怡然歡暢,見到來驗看的家人,還詢問說:「我父母可否安泰?」家人驚為異事,急忙跑回來告知張鎰。此時內室中卧病多年的女兒也聽聞後歡喜地起身,梳妝更衣,笑顏逐開卻並不說話。這倩娘走出房中與從外歸家的倩娘相遇,兩人身型疊合融為一體,就連衣服都是重為一樣。 張家覺得這件事終究算是離奇不正,於是隱瞞不說。只有親戚中偶有偷偷知道的。後來又過了四十年,王宙倩娘夫婦過世了。他們的兩個兒子因為孝廉而獲取了功名,當了縣丞縣尉。 我陳玄祐年少的時候常常聽說這個故事,或雷同或相異,或有人說是假的。唐代宗大歷年末(779年),我遇見了萊蕪縣令張仲規,他向我詳細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本末。因為張鎰是他的堂叔,而他的講說也十分細致完備,我因此記錄之。比較
《離魂記》,原情節是:清河人張鎰(yì)在衡州做官,女兒倩娘長得十分美麗端莊,外甥王宙從小聰穎過人,很受他的器重,常說等倩娘成人後就許配給他。倩娘和王宙長大以後,互相愛戀,但張鎰卻早已忘記說過的話,又不知他們已經相愛,故凡有人提親,便立即應允。倩娘聞訊十分壓抑,王宙也非常恚恨,乃乘船離張家而去。舟移岸曲,王宙深夜難眠,忽見倩娘亡命奔來,不由得喜出望外,連夜開船遠颺他鄉。在川中居住5年後,因倩娘思念父母,雙雙同歸衡州。王宙先至張府謝罪,張鎰卻說倩娘一直病卧閨中。不一會舟中倩娘來到,閨中倩娘迎接出來,兩個倩娘合而為一,始知當初追隨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離魂。改編後的雜劇《倩女離魂》劇情是:張倩女和王文舉是指腹為婚的未婚夫妻,兩人情投意合,但倩女之母李氏嫌王沒有功名,以「俺家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為由從中作梗,逼王進京趕考,得官後方可成親。二人分離後,倩女非常痛苦,既怨恨母親悔親,又憂慮王文舉考中後變心,加上相思的折磨,終於病倒。她的魂魄卻離開了軀殼,追上途中的王文舉,結為夫妻,一同進京。而倩女的身體則懨懨成疾,在床上愁思綿綿。後來王文舉狀元及第,寫信報喜,並說將於夫人一道回家省親。失去靈魂的倩女聞訊後悲痛昏厥。這時王文舉衣錦榮歸,夫人與倩女合為一體,於是真相大白,二人歡宴成親。 《倩女離魂》取材於唐代傳奇,反映的卻是元代的社會現實;描寫的是愛情故事,卻具有批判封建禮教和功名門第觀念的進步意義,思想性大大超過了《離魂記》。如果兩相比較,就不難發現故事雖大體相似,內容卻不盡相同,思想價值更大不一樣。從矛盾的雙方來看,《離魂記》中倩娘與王宙堅定地站在一起,與張鎰有所矛盾;而《倩女離魂》中,張倩女只是一個人為一方,與以李氏為代表的封建家長進行斗爭,王文舉並不象王宙那樣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張倩女一邊。從矛盾性質來看,《離魂記》中王宙與倩娘「常私感想於窹寐」,只是張鎰「莫知其狀」,將倩娘許配他人;《倩女離魂》則不同,李氏有著嚴重的功名門第觀念,聲稱「俺家三輩兒不招白衣秀士」,造成倩女與王文舉的愛情障礙。從矛盾過程來看,《離魂記》中王宙見倩娘「亡命奔來」,「欣躍特甚」;而《倩女離魂》中,王文舉對追趕而來的倩女靈魂卻再三責備,說「聘則為妻,奔則為妾」,「私自趕來,有玷風化」。從矛盾的結局來看,雖然兩者都是大團圓收場,但《離魂記》是倩娘因思念雙親而回到衡州,《倩女離魂》則是王文舉狀元及第衣錦還鄉。經過這樣的改造,就把這一題材放到了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來表現,因而具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張倩女追求愛情幸福的斗爭,要比《離魂記》中倩娘艱巨得多:她既要與母親李氏的封建功名門第觀念作斗爭,又要與王文舉的封建禮教意識作斗爭。這樣,她的斗爭就不象《離魂記》中的倩娘那樣,只是追求個人的幸福,而具有否定封建禮教意識和反抗功名門第觀念的偉大意義。正是在這一點上,《倩女離魂》比《離魂記》具有更大的社會價值和進步意義。 高爾基認為,情節「即任務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成長和構成的歷史」(《與青年作家談話》)。以此來考察《倩女離魂》,就可以發現鄭光祖改變了《離魂記》中的主角及人物之間的關系,重新提煉了情節。在陳玄祐筆下,主角是倩娘與王宙兩人,而鄭光祖筆下的主角只有張倩女一人。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婦女追求愛情幸福的斗爭遠比男子困難得多,鄭光祖選定張倩女一個人為主角,意義自然不同。《離魂記》中王宙全力歡迎張倩娘的大膽追求,而《倩女離魂》中的王文舉卻不是這樣,甚至猜疑和責難張倩女。《離魂記》中張鎰並非故意阻礙倩娘、王宙的愛情,只是不了解情況所造成的誤會;而《倩女離魂》中,李氏卻是硬逼著王文舉取回功名方能成親。從這些不同關系的處理中,顯然可以看出張倩女追求愛情的斗爭,要比倩娘作出更大的努力。正是在這努力追求的過程中,鄭光祖充分揭示了女主角性格的發展,《倩女離魂》的全部劇情,都是圍繞著張倩女的追求而展開的,在尖銳的戲劇沖突中表現她的大膽、堅定和執著的。這樣提煉情節的方法,顯示了劇作家高度的藝術素養和創作才能。評價
本篇故事出於虛構。生在封建社會里的青年男女,渴望獲得婚姻自主,作者運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這對青年男女,使這種願望得到滿足;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千千萬萬青年男女迫切追求的願望,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它贊同這對青年不服從封建禮教的規定,具有反抗封建道德的作用。不過作者沒有通過這對青年對封建家長的斗爭來爭取婚姻自主,這也說明當時封建禮教壓力的巨大;作者受著時代的局限,還不可能創造出與封建禮教的代表者作正面斗爭的人物。本篇著墨不多,構想奇幻,情節曲折,擺脫了一般愛情小說的陳套,極富浪漫的色彩。創作時期雖然在大歷以後,但在遣詞敷色方面,並不那樣穠麗,而意境的翻新,在唐人小說中卻是獨具一格。作者把倩女的人物形象塑造成為一個甘願作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這和其他作品裡所塑造的形象相比,又有所不同,正表現出作者精奇的匠心,頗能增強感人的力量,更加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離魂記》價值
本篇對後代中國小說和戲曲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倩女離魂」的故事過去一直被人艷稱。以它作為題材而改編的戲曲,有元人鄭德輝的《倩女離魂》。由於詩歌的引用,也成為人人熟悉的典故。明人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里《大姐魂游完宿願,小姨病起續前緣》,其故事梗概和這篇小說相近,脫胎痕跡,非常明顯。 首先,《離魂記》對《龐阿》等篇的部分情節進行整合與敷演,加之個人的推測與虛構,成為一個情節充實、邏輯清晰、結構謹嚴的,符合敘事學意義的小說。可以說,該文已將精魂情通故事的情節模式基本確定下來。自《離魂記》始,此類故事大多具備以下要素:男女主人公愛情深厚→外界強大力量使二者不得廝守→一方(絕大多數為女方)因而或病或亡→病者(亡者)靈魂離體以償其所願→形成事實婚姻後事發(一般為主動交代)→離魂者形神合一,亡者復生,二人得到寬恕→最終封妻蔭子,落入才子佳人小說俗套。 其次,《離魂記》由以往的"發明神道之不誣"轉而關照現實生活,將普通人的生死愛欲作為小說主要描寫對象,文中張、王二人形象鮮明,倩娘夜奔與乞歸的場面感人至深,尤為生動的是真相大白的一幕,有懸念、有沖突、有和解,可謂張馳有度,引人入勝。雖然結尾處作者不忘註明"玄祐少常聞此說,而多異同,或謂其虛。大歷末,遇萊蕪縣令張仲規,因備述其本末。鎰則仲規堂叔祖,而說極備悉"雲雲,似仍滿足於搜奇記異並證明其真實性,然正如魯迅所言,作品大歸究在文采與意想,顯然已是文人有意為之的小說。另外,玄祐此說恰恰表明了該文與先行文本的傳承關系--即源出志怪,然後"施之藻繪,擴其波瀾"以為己用。 再次,《離魂記》影響深遠,成為後世重寫活動最重要的參照。此處援用黃師大宏《唐代小說重寫研究》一書提出的"原文本"概念,對此略作解釋。黃著指出,原文本是指經追溯被確認為派生淵源的文本--一方面,原文本應在一定時空范圍之內擁有一個以上的派生文本;另一方面,原文本應是在一個題材類型中最早發展成熟的定型化文本,最具重寫的參考價值,在所有可能的選擇中最具典範地位。雖然重寫活動會在原文本基礎上對情節、結構等有所增益,這種增益也可能來自其他文本,但原文本在派生文本的構成中仍佔主導地位。在這個意義上,《離魂記》可謂精魂情通題材的原文本,這點將在下文的論述中詳及。影響
從共時角度看,《離魂記》為其他文體提供了思想支持,靈肉分合以愜情懷因而成為一種常見的創作思路,這點在詞這種以抒寫個人感情為主的文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詞人或直詠其事,或將其鋪陳點染一唱三嘆。前者如秦觀《調笑令·離魂記》:"詩曰:深閨女兒嬌復痴,春愁春恨那復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臨別時。離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來兩身復一身,夢覺春風話心素。曲子:心素。與誰語。始信別離情最苦。蘭州欲解春江暮,精爽隨君歸去。異時攜手重來處,夢覺春風庭戶。"後者則如姜夔的《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從歷時角度看,《離魂記》最大的影響在於直接引發了同一題材類型其他文本的創作。自宋元始,《離魂記》便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類作品,見於各本著錄的即有六七種之多。後又有元代趙公輔雜劇《棲鳳堂倩女離魂》、鄭光祖雜劇《迷青瑣倩女離魂》和闕名南戲《倩女離魂》,明代謝廷諒傳奇《離魂記》、王驥德雜劇《倩女離魂》以及闕名傳奇《離魂記》等等。雖然這些作品多已亡佚,但《離魂記》在其重寫史上的地位以及精魂情通題材的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 如前所述,在《離魂記》之後出現了大量戲曲類派生文本,但流傳至今的只有元末鄭光祖的《迷青瑣倩女離魂》雜劇。絕大多數作品之所以亡佚,原因復雜非今人可以揣度,但根據優勝劣汰的規律,姑且可以認為鄭劇是同類作品中成就較高、影響較大的,據此可以略窺唐以後作者對待《離魂記》的態度。 聯繫上下文,可以判斷這里的"離魂"已有實指。至於這種情況至南宋方才出現的原因,恐怕是受《董解元西廂記》中提及的諸宮調《倩女離魂》影響。誠然,《離魂記》在整個精魂情通題材流變史中處於決定性位置,但該文作為唐傳奇作品,屬於僅有極少數人能夠接觸到的案頭文學,其影響范圍畢竟有限。而戲曲類作品則不同。在不斷的演出過程中,戲劇文學的舞台生命力不斷增強,最終可以達到將其內容概括為典故自由運用到其他文學作品的效果。 鄭光祖的《迷青瑣倩女離魂》雜劇根據元初趙公輔的《棲鳳堂倩女離魂》雜劇以及有關說唱材料改編而成,情節對《離魂記》有所改動,表現在:首先,改原文主人公名字王宙和張倩娘為王文舉和張倩女,使之更貼近讀者(觀眾)生活,同時表明這出戲將以才子佳人為中心展開。其次,將離魂發生的背景略作改變--改二人青梅竹馬為倩女對文舉一見鍾情,改張父背信為張母以不招白衣秀士為借口迫使王文舉赴京求取功名,並將《離魂記》中情深意重的男主角形象加以醜化,增強了女主角的反叛意識和悲劇色彩。再次,改小說中女魂與王宙遁居蜀中為倩女之魂與王文舉赴京後旋即中舉回鄉,並增加了文舉修書報喜,閨中女身誤以其別娶而自悼等情節。
Ⅲ 大致介紹下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鷺,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幾部小說 著重歷史性 聯系性 比如楊康是楊過的父親
金庸的14本作品可用兩句詩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還有一本《越女劍》沒有鑲如詩中)
【飛】狐外傳:《飛狐外傳》是《雪山飛狐》的前傳,《飛狐外傳》是講胡苗兩家恩怨的由來(同為李闖王的四將之一)以及胡斐年輕時候的事。這時他已認識小苗若蘭。故事背景是明末清初。
【雪】山飛狐:《雪山飛狐》是講胡苗兩家恩怨的最終結果以及胡斐壯年時候的事。這部又說他才認識苗若蘭。故事背景是明末清初。
【連】城訣: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除了梁武帝的寶藏,沒有什麼歷史性。
【天】龍八部: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這其中的歷史,可以當做北宋時期的民族關系史看了。
【射】雕英雄傳:射鵰三部曲之一,郭靖、黃蓉、楊過、穆念慈、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王重陽、老頑童、瑛姑都出場了。裘千仞傷瑛姑幼子,郭靖、黃蓉殺裘千丈,南帝收裘千仞為徒。楊過的父親楊康死了,他還在孕育中。
【白】馬嘯西風: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除了唐太滑蠢態宗伐高昌,沒有什麼歷史性。
【鹿】鼎記:吳三桂、陳圓圓、李闖王三人的出場算是唯一的關聯吧?誅鰲拜、平三藩、收台灣書中都講到了。
——————————
【笑】傲江湖:明教光明右使范遙參考「北冥神功」及「化功大法」,創出威力極大更為歹毒的「吸星大法」。朱元璋打壓明教,明教日漸式微,教中高手改組明教,遂為「日月神教」。日月神教十長老破五嶽劍派劍法,令狐沖被關禁閉的時候發現了,並認識了劍派的風清揚,學得獨孤九劍。東方不敗篡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任我行被囚地牢並奪回教主之位。
【書】劍恩仇錄: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野史比較豐富。
【神】雕俠侶:射鵰三部曲之二,與上部有關的人物主要是郭靖、黃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這時的郭靖和黃蓉都正值壯年(黃蓉不再是姑娘時那麼聰明可愛了。多了點算計),楊康的兒子楊過也長大了,檔物被古墓派收養(王重陽的戀人林朝英所創立的門派)。絕情谷的谷主公孫止的妻子是裘千尺(裘千丈、鐵掌幫幫主裘千仞的妹妹)。瑛姑聯系著南帝、老頑童兩人。書中有提到獨孤求敗創獨孤九劍。楊過斷臂,初入獨孤求敗劍冢。
【俠】客行: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也沒有什麼歷史性。
【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之三,與前兩部有關的人物主要是郭襄和張三豐,以及倚天劍、屠龍刀(由楊過的玄鐵劍練成)。由郭襄游少林,引出「昆侖三聖」何足道被張三豐的九陽神功擊退的故事,後郭襄創立峨眉派。無名僧與王重陽斗酒參閱九陰神功創九陽神功,《神鵰俠侶》里被偷走的《九陽神功》被張無忌找到並學成(當時由張三豐和其師傅看守)。明教高手參考五代十國時期武林高手慕容龍城的「斗轉星移」(《天龍八部》里的慕容世家),創出威力更大的「乾坤大挪移」神功。
【碧】血劍: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主人公袁承志的父親是袁崇煥,出場的歷史人物有:九公主、李闖王、李岩、紅娘子、崇禎、皇太極、陳圓圓(當時還年輕,在《鹿鼎記》里是老的時候了)
【鴛】鴦刀:與其他作品毫無關聯,也沒有什麼歷史性。
——————————
【金庸武俠年表】
公元前483年 西施送入吳國;范蠡信源遇到阿青,阿青傳越國劍士劍法。
公元前476年 越國滅掉吳國;范蠡與西施隱居,阿青離去。
526年 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中國禪宗。
隋朝末年,李靖將《易筋經》中的武學奧秘,盡數領悟。
694年 明教傳至中土。
唐朝末葉,嘉興劍術名家改良越女劍法。
877年 丐幫建立。
936年—946年 少林寺法慧禪師練成了一指禪。
1030年 慕容博出生。
1047年 慕容博傷黃眉僧。
1051年 掃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 蕭峰出生。
1061年 雁門關外亂石谷大戰。
1062年 蕭遠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 丁春秋暗算師門。
1064年 慕容復出生。
1065年 波斯「山中老人」霍山總結出聖火令功夫。
1069年 虛竹出生。
1071年 段譽出生。
1072年 慕容博傷崔百泉。
1074年 阿朱出生。
1077年 慕容博詐死。
1083年 蕭峰接任丐幫幫主。
1090年 鳩摩智單挑天龍寺六僧。
1091年 蕭峰離開丐幫。
1092年 聚賢庄大戰。
1093年 無崖子去世;虛竹接任逍遙派掌門,同年被西夏招為駙馬;少林寺門外混戰;掃地僧講經說法。
1094年 大理段正明禪位侄子段譽;蕭峰自盡。
1103年 岳飛出生。
1112年 王重陽出生。
1115年 黃裳雕版印行萬壽道藏。
1120年 黃裳向明教的高手挑戰。
1127年—1130年 少林寺靈興禪師花了三十九年練成了一指禪。
1140年 獨孤求敗創獨孤九劍第九式破氣式。
1141年 岳飛於獄中撰寫《武穆遺書》。
1158年 段智興出生。
1162年 柯鎮惡(江南七怪之首)出生。
1163年 周伯通出生。
1164年 黃裳完成九陰真經。洪七公出生。
1168年 歐陽鋒出生。
1170年 獨孤求敗郁寂而終。
1171年 黃葯師出生。
1173年 曲靈風出生。
1178年 裘千仞出生。
1183年 金輪法王出生。
1184年 朱子柳出生。
1186年 陳玄風歐陽克出生。
1190年 火工頭陀於少林寺中大開殺戒。
1196年 王重陽再入古墓,於棺上刻下部分九陰真經,並留「玉女心經,欲勝全真;重陽一生,不弱於人」 的文字,後某日無名僧與王重陽斗酒參閱九陰創九陽;南宋宦官在宮中創葵花寶典。
1200年 第一次華山論劍。
1203年 重陽真人拜訪段皇爺,廢了歐陽峰20年蛤蟆功;王重陽仙逝。
1205年 郭靖出生
1206年 裘千仞傷瑛姑幼子。
1208年 黃蓉出生。
1222年 小龍女出生。
1225年 穆念慈比武招親。
1226年 楊過出生。
1227年 第二次華山論劍;成吉思汗去世。
1235年 明教高手參考五代十國時期武林高手慕容龍城的「斗轉星移」,創出威力更大的「乾坤大挪移」神功,遂為鎮教之寶。
1243年 洪七公、歐陽峰去世。
1243年 楊過小龍女雙劍合壁初試鋒芒挫敗金輪法王;楊過學彈指神通。
1243年 郭襄出生;楊過斷臂,初入獨孤求敗劍冢。
1247年 張三豐出生。
1257年 明教石教主聖火令為丐幫所奪。
1259年 楊過飛石擊斃蒙哥大汗;第三次華山論劍。
1262年 郭襄游少林。
1273年 一代大俠郭靖和黃蓉戰死襄陽。
1296年 金毛獅王謝遜出生。
1317年 謝遜離開師父成昆,加入明教。
1318年 武當六弟子殷梨亭出生。
1323年 成昆殺謝遜一家。
1336年 謝遜及張翠山夫婦至冰火島。
1337年 張三豐九十大壽;張無忌出生。
1338年 元兵剿滅袁州明教義軍,常遇春、彭瑩玉僥幸逃脫。
1339年 周芷若出生。
1340年 汝陽王女兒敏敏特穆爾出生,元帝封其「紹敏郡主」。
1341年 小昭出生。
1346年 張三豐百歲大壽;張翠山殷素素夫婦自盡。
1351年 張無忌得九陽神功。
1357年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任明教教主;張三豐首創太極神功。
1358年 小昭遠走波斯。
1359年 少林屠獅英雄會;白眉鷹王殷天正去世。
1360年 張無忌隱退,光明左使楊逍繼任為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
1365年 明教光明右使范遙參考北宋年間的兩大神功「北冥神功」及「化功大法」,創出威力極大更為歹毒的「吸星大法」。
1372年 楊逍去世,明教內部爭權奪力,陷入內亂,加上外部朱元璋打壓,明教日漸式微。教中高手改組明教,遂為「日月神教」。
1400年 莆田少林寺得葵花寶典。
1401年 岳肅蔡子峰偷錄葵花寶典;渡元禪師習辟邪劍法。
1402年 華山派分氣宗劍宗。
1406年 日月神教十長老破五嶽劍派劍法。
1420年 日月教襲武當山,張三豐手抄一部《太極拳經》和青年時佩帶的真武劍被搶。
1458年 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仙逝,享年212歲。(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
1469年 令狐沖出生。
1479年 華山派氣宗劍宗之爭。
1486年 任盈盈出生。
1493年 東方不敗篡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任我行被囚地牢。
1503年 余滄海滅福威鏢局。
1504年 令狐沖學得獨孤九劍。
1505年 任我行重奪日月神教教主。
1506年 任我行去世。
1509年 令狐沖任盈盈喜結良緣。
1610年 金蛇郎君夏雪宜慘遭滅門之禍。
1612年 金蛇郎君夏雪宜得到雲南五仙教的鎮教「三寶」。
1623年 袁承志出生。
1643年 袁承志被推舉為七省江湖首領,同年率眾人挫毀西洋紅夷大炮。
1644年 袁承志助阿九挫敗成王與曹化淳篡位陰謀;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吳三桂降清;李岩夫婦自殺身亡。
1645年 袁承志、夏青青避居海外。
1655年 韋小寶出生在揚州妓院。
1669年 康熙韋小寶擒鰲拜。
1670年 韋小寶出任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1698年 武當派掌門陸菲青出生。
1733年 陳家洛出生。
1753年臘月,苗人鳳和胡一刀決戰;胡斐出生。
1780年三月十五日,苗人鳳和胡斐決戰。
Ⅳ 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曲
1、《射鵰英雄傳》著作簡介
《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金庸的第三部武俠小說,「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中期武俠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年——1959年的《香港商報》。
故事情節為:南宋寧宗慶元年間一個歲末,隱居臨安郊外的忠良之後郭嘯天、楊鐵心家遭橫禍,被與金國王子完顏洪烈勾結的南宋官府害死,已懷身孕的郭夫人李萍、楊夫人包惜弱也雙雙失蹤,噩耗傳來,郭、楊的好友全真教道士丘處機怒不可遏,對殺害郭、楊的兇手進行了追殺。他惦念失散的朋友家眷,在臨安一帶四處奔走打探未果;接著又因受奸人蒙騙在嘉興與江南七怪發生沖突,兩敗俱傷。事後,丘處機與江南七怪識破奸人陰謀,釋兵言和,丘處機相約江南七怪一同尋人,由自己去救助楊鐵心妻子包惜弱,江南七怪去救助郭嘯天妻子李萍,並各自將兩家的孩子教養成人,十八年後重會嘉興煙雨樓,令兩家孩子比武。江南七怪義薄雲天,慨然應諾。郭妻李萍在丈夫遇難後,先受到南宋軍官段天德挾持,後又為金兵所俘,一路漂流到了蒙古大漠,懷胎十月後產下一子,李萍依丈握頃夫遺言為孩子段滾陸取名郭靖。
光陰飛轉,轉眼郭靖已經六歲,這一年他因捨命保護一個草原英雄受到蒙古大汗鐵木真賞識,被鐵木真帶回軍營,不久又與鐵木真的幼子拖雷結為「安答」。
此時江南七怪也尋訪李萍母子到了蒙古,並終於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找到了郭靖,六年辛苦於一日之間得到報酬,七怪喜上眉梢,當即便對郭靖啟蒙,開始傳習各門武功。
十年後,郭靖已長成為一個粗壯少年,他雖天資魯鈍,但由於六怪嚴督緊促,再加上自己勤奮努力,後又因得全真教掌教馬鈺傳授玄門內功,武功已經初成。這十年鐵木真東征西討,終於統一大漠,被尊為「成吉思汗」。郭靖因頗具戰功,被成吉思汗招為「金刀駙馬」。
十八年之約將至,江南六怪帶郭靖南歸,為了讓郭靖歷練江湖經驗,六怪命郭靖先行,自己尾隨其後。郭靖趕到張家口,與女扮男裝的少年化子黃蓉邂逅,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心。
郭靖一路南行至金國的中都北京,在城中他因不滿一個輕薄王子欺負賣藝弱女與之發生惡戰,險遭王府爪牙毒手。這個下流王子正是郭靖未曾見過面的其父義弟楊鐵心與包惜弱之子楊康,當年包惜弱與丈夫失散,被金國王子完顏洪烈騙到北京,包惜弱為撫養楊康,被迫忍辱做了完顏洪烈的王妃。
郭靖、黃蓉相伴而行,在長江邊他們與一個舉止奇異的老丐相識,這個老丐便是與黃蓉之父桃花島主「東邪」黃葯師齊名的武學宗師丐幫幫主「北丐」洪七公,洪七公喜歡郭靖朴實忠厚,更喜黃蓉伶俐聰敏,遂將兩人收入門牆,並把平生傑作剛猛絕倫的降龍十八掌授與郭靖。
靖、蓉辭別洪七公,繼續南行,在太湖歸雲庄兩人不期與被太湖群雄截獲的金國欽差楊康和殺害郭嘯天的南宋軍官段天德相遇,郭靖殺死段天德,並將備逗郭、楊兩家的家世告訴楊康,楊康假意答應與完顏洪烈決裂,暗中卻繼續認賊作父,並將郭靖北上行刺完顏洪烈的計劃泄漏出去。
郭靖行刺不成,遂與黃蓉雇舟入海,趕往桃花島,在島上他巧遇武林奇人全真派高手周伯通,與這位嗜武成狂為老不尊的「老頑童」義結金蘭,並得周伯通傳授「左右互博、分心合擊」的絕技。 此時,歐陽克與叔父(其生父)來桃花島提親。黃葯師讓郭靖與歐陽克比斗,勝者招為婿。後比記憶九陰真經時,郭靖已從周伯通出國的全本將其背出。後此事泄露,黃葯師惱怒將其逐出。周伯通與郭靖洪七公一起乘無釘船離開,海上遭風浪而沉,被歐陽鋒救起,後洪七公與歐陽鋒打鬥,洪七公遭「西毒」歐陽鋒暗算重傷後,黃蓉臨危受命,接替了洪七公的丐幫幫主之位,和郭靖一同趕往洞庭君山參加丐幫大會。
與此同時金國奸細楊康也來到岳州,他利用盜取來的丐幫法杖,企圖假冒丐幫新任幫主,驅使幫眾投降金國,靖、蓉及時趕到,揭穿了楊康的陰謀。
數日後,靖、蓉為尋找岳飛的《武穆遺書》來到滬溪鐵掌幫重地,結果行蹤暴露,黃蓉被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打成重傷,幸得已經退位出家的「南帝」一燈大師救助才免一死。此間,歐陽鋒夥同楊康竄入桃花島,將在島上做客的江南七怪中的朱聰等五人殺害,並趁機嫁禍黃葯師,企圖在武林中掀起一場血腥風波,致使郭靖、黃蓉這一對有情人反目為仇。事後黃蓉機智地識破了歐陽鋒、楊康的陰謀,洗雪了這一冤獄,並將作惡多端的楊康除掉,但她自己卻落入了歐陽鋒的魔爪。郭靖聞聽事情真相,心中愧疚萬分,便四處奔走尋訪黃蓉下落,結果卻是音信皆無。
半年以後,郭靖尋訪到了蒙古大漠,正趕上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為了擒殺殺父仇人完顏洪烈,郭靖請命出征,被成吉思汗任命為右軍統帥。不久黃蓉、歐陽鋒也先後來到西征軍中,靖、蓉聯手與歐陽鋒展開惡斗,數次將他擒獲,接著郭靖又依黃蓉之計,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麻爾罕的戰斗中立下巨功。成吉思汗西征成功,遂產生了南下攻宋的野心,郭靖不願與自己的父母之邦作戰,決心與母連夜逃離蒙古,不料卻被成吉思汗察覺,母子被擒,李萍為保兒子忠義,當場自盡,郭靖因哲別、拖雷相助才得以逃離蒙古。
郭靖慘遭巨變後,心灰意冷,幸得丘處機啟發教導才得以重新振作。在華山之巔,郭靖與因誤會出走的黃蓉再次相逢,和好如初,最終結為一對武林俠侶。
第二次華山論劍日期已到,東邪、西毒、北丐以及少年高手郭靖紛紛出手,最後「武功天下第一」被逆練九陰真經已經瘋癲的歐陽鋒奪得。
2、1958年《射鵰英雄傳》人員介紹
導演:胡鵬(香港)
編劇:苗青
演員表:
曹達華飾郭靖,容小意飾黃蓉/馮蘅
林蛟飾楊康,黎坤蓮 飾穆念慈
李清飾 楊鐵心,梅綺飾包惜弱
劉少文飾 郭嘯天,李香琴飾李萍
石堅飾黃葯師/丘處機,檸檬 飾洪七公
林魯岳飾歐陽鋒/哲別,劉少文飾周伯通
陳立品飾梅超風,何少雄飾裘千仞,
楊業宏飾王重陽,黃楚山飾王處一
邵漢生 飾柯鎮惡,吳殷志飾朱聰
陳耀林飾韓寶駒,周小來飾南希仁
胡笳飾韓小瑩,徐松鶴 飾全金發
唐佳飾張阿生,何山 飾完顏洪烈
袁小田飾梁子翁,朱超 飾段天德
陳錦棠飾陸乘風,麥先聲 飾陸冠英
本片為香港峨嵋電影公司拍攝的粵語長片,共2集。該片開始拍攝時小說《射鵰英雄傳》並未轉載完,該片可算得上有史以來拍攝的第一部金庸劇集,不過知道該劇的人並不多。
3、1977年《射鵰英雄傳》
導演:張徹
編劇:倪匡
出品:邵氏電影公司
上映:1977年7月30日
演員表:
傅聲飾郭靖,恬妞飾黃蓉
李藝民飾楊康,惠英紅飾穆念慈
李修賢飾歐陽克,谷峰飾洪七公
顧冠忠飾黃葯師,王龍威飾歐陽鋒
郭追飾周伯通,狄威飾楊鐵心
劉慧玲飾包惜弱,於榮 飾完顏洪烈
樊梅生飾梁子翁,詹森飾靈智上人
孫樹培飾沙通天,楊雄飾丘處機
余海倫飾 梅超風,唐炎燦飾 郭嘯天
祝菁 飾李萍,葉天行飾陸乘風
王慶良飾 陳玄風,李少華飾王處一
蔡弘飾柯鎮惡,林輝煌飾朱聰
羅莽飾韓寶駒,陸劍明飾南希仁
鹿峰飾張阿生,趙中興 飾全金發
周潔飾韓小瑩,陳思佳飾 歐陽克侍妾之一
劇情簡介
本片描述郭靖與黃蓉由結識至婚事節外生枝那一段故事。期間,亦有郭靖與歐陽克的恩怨,以及楊康認賊作父的經過。
幕後花絮
1977年張徹為邵氏公司拍攝了《射鵰英雄傳》,編劇是倪匡,上映時引起轟動。金庸的武俠小說一直都是華人世界中的瑰寶,張徹導演的電影版不但將金庸小說中回腸盪氣的人物故事情節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運用快速剪切及運動鏡頭將一個虛擬的江湖刻畫得栩栩如生,看完整個故事給人回味無窮之感。張徹,原名張易揚,1923年生於上海,2002年故於香港,一位真正的電影大師。他將陽剛美學這個電影奇跡發揮的淋漓盡致,後來的吳宇…
4、1978年《射鵰英雄傳續集》
導演:張徹
編劇:倪匡
出品:邵氏電影公司
上映:1978年5月13日
演員表:
傅聲 飾郭靖,妞妞飾黃蓉
李藝民飾楊康,惠英紅飾 穆念慈
李修賢 飾歐陽克,谷峰 飾洪七公
王龍威飾 歐陽鋒,郭追飾周伯通
顧冠忠 飾黃葯師,余莎莉飾傻姑
林珍奇飾程瑤珈,孫建飾陸冠英
徐少強飾丘處機,唐炎燦 飾譚處端
洪玲玲飾孫不二,余太平飾 全真七子之一
於榮 飾完顏洪烈,強漢飾梁子翁
詹森飾靈智上人,孫樹培飾沙通天
余海倫飾梅超風,羅莽 飾裘千仞
王清河飾彭長老,狄威 飾演丐幫長老
江生飾丐幫長老,劉晃世 飾丐幫弟子
韋白飾曲靈風
劇情簡介
劇情承接上集,話說郭靖與黃蓉來到桃花島,西毒已帶侄兒歐陽克來向黃蓉求婚,黃葯師以考試選婿,郭靖獲勝得娶黃蓉為妻;但老頑童突說郭靖早知九陰真經一事,黃葯師大怒,將郭靖等人趕出桃花島;黃蓉追蹤下,錯落歐陽鋒的船上……結局是黃蓉在軒轅台丐幫大會揭穿楊康的陰謀,與郭靖一起前往鐵掌山探尋武穆遺書。
5、1981年《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導演:張徹
編劇:倪匡、張徹
出品:邵氏電影公司
上映:1981年11月12日
主題曲《四張機》主唱:甄妮作曲:張徹編曲:顧嘉輝
演員表:
傅聲 飾郭靖,妞妞 飾黃蓉
狄龍飾南帝,井莉飾瑛姑
羅莽飾裘千仞,郭追飾 周伯通
楊雄 飾王重陽,江生 飾漁
鹿峰飾 樵,王力飾 耕
孫建 飾讀,朱客飾裘立(裘千仞的侄子)
程天賜飾裘千仞的弟子,蕭玉飾裘千仞的弟子
余太平 飾楊康,劉慧玲 飾皇後
劇情簡介
本片劇情以原著故事為主幹,主要講述南帝與瑛姑的淵源。承接上集,丐幫君山大會後,郭靖和黃蓉為探尋武穆遺書而前往鐵掌山。然而在探訪中黃蓉不幸遭鐵掌幫幫主裘千仞所傷,幸得隱居於黑泥沼的瑛姑指導,兩人逐前往南帝段智興處求醫。在通過座下弟子的考驗後,兩人終見到南帝,始知本來其因後宮變故,悔傷前衍,而出家為僧,法號「一燈」。郭靖黃蓉兩人得知前因後果後,決心助一燈大師抵抗瑛姑來襲。最後瑛姑得知其殺子仇人就是鐵掌幫幫主裘千仞,集眾人之力終將鐵掌幫權勢消滅。
6、1976年《射鵰英雄傳》
出品單位:香港佳視
演員表:
米雪(黃蓉),白彪(郭靖)
孟秋(穆念慈),梁小龍(楊康)
陳思思(包惜弱),秦沛(楊鐵心)
鄭雷(完顏洪烈),凌汗(成吉思汗)
曾江(郭嘯天),於茵(李萍)
林欣欣(華箏),黃國良(裘千仞/丈)
陳惠敏(黃葯師),陳飛龍(洪七公)
楊澤林(歐陽鋒),鍾志強(一燈)
秦煌(周伯通),黃文慧(瑛姑)
曹達華(陸乘風),張鴻昌(陸冠英)
劉江(歐陽克),麥天恩(丘處機)
湯錦棠(馬鈺),胡茵茵(孫不二)
溫泉(柯鎮惡),甘山(朱聰)
韓國材(南希仁),鄺偉雄(韓寶駒)
張靜宜(韓小瑩),陳玉薇(傻姑)
簡而清(陳玄風),張敏婷(梅超風)
楊思(哲別),高雄(沙通天)
焦雄(侯通海),尹發(靈智上人)
7、1983年《射鵰英雄傳》
導演:王天林
編劇:張華標、陳翹英
編導:杜琪峰、余凱榮、劉仕裕、吳一帆、蕭顯輝
武術指導:程小東
出品單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香港TVB)
共分三部:
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
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
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
集數:59集
演員表:
黃日華(郭靖),翁美玲(黃蓉)
苗僑偉(楊康),楊盼盼(穆念慈)
曾江(黃葯師),楊澤霖(歐陽鋒)
劉丹(洪七公),劉兆銘(南帝)
秦煌(周伯通),朱鐵和(郭嘯天)
謝賢(楊鐵心),李司棋(包惜弱)
秦沛(鐵木真),黃造時(華箏)
戴志偉(拖雷),江毅(柯鎮惡),
黃允材(歐陽克),劉江(完顏洪烈)
黃文慧(梅超風),陳秀珠(程遙珈)
關海山(陸乘風),惠天賜(陸冠英)
石堅(裘千仞、裘千丈)秦沛(成吉思汗)
夏雨(丘處機),鄭籓(郝大通)
葉天行(完顏洪熙),陳狄克(沙通天)
吳孟達(彭長老)
主題曲演唱:甄妮、羅文
鐵血丹心主題曲:鐵血丹心 羅文、甄妮
東邪西毒主題曲:一生有意義 羅文、甄妮
華山論劍主題曲 :世間始終你好 羅文、甄妮
鐵血丹心插曲 :滿江紅 羅文
東邪西毒插曲 :桃花開 羅文、甄妮
東邪西毒插曲 :肯去承擔愛甄妮
華山論劍插曲: 四張機甄妮
華山論劍插曲:千愁記舊情 羅文
第一階段是【鐵血丹心】第二階段是【東邪西毒】 第三階段是【華山論劍】
8、1988年台灣中視版《射鵰英雄傳》
黃蓉——陳玉蓮飾,
郭靖——黃文豪飾
穆念慈 ——邱淑宜飾,楊 康——潘宏彬飾
包惜弱——林秀君飾,楊鐵心 ——向雲鵬 飾
李 萍—— 劉筱萍飾,郭嘯天 ——黃文豪 飾
完顏洪烈—— 謝屏楠飾 ,華箏——冼煥貞 飾
黃葯師——李藝民 飾,洪七公——江 生飾
歐陽鋒——龍天翔飾,周伯通——龍冠武飾
歐陽克 ——戈偉家 飾,陸乘風 ——李龍吟 飾
拖 雷——丁華寵飾 ,成吉思汗——李志堅 飾
1994年《射鵰英雄傳》
導演:李添勝
編劇:黃國輝
劇本:陳婉雯,湯健萍,方世強
編導:劉國豪,鄺錦宏,袁惠兒,林健龍,袁英明,梁德華
武術指導:林迪安
製作聯絡:余經偉
製作統籌:吳煜瞳
出品單位:香港TVB
集數:44集
演員表:
張智霖(郭靖),朱茵(黃蓉)
羅嘉良(楊康),關寶慧(穆念慈)
駱應鈞(黃葯師),劉丹(洪七公)
朱鐵和(歐陽鋒),黎漢持(段智興)
黎耀祥(周伯通),曾偉權(郭嘯天)
林嘉華(楊鐵心),梁婉靜(包惜弱)
吳麗珠(李萍),王偉(完顏洪烈)
林家棟(尹志平),林偉(歐陽克)
麥翠嫻(梅超風),陳蕊(程遙珈)
郭政鴻(陸冠英),劉江(鐵木真)
江毅(柯鎮惡),艾威(朱聰)
蔣文端(瑛姑),方傑(陸乘風)
洪朝豐(裘千仞/裘千丈)
陳佩珊(華箏),李綺虹(曲傻姑)
王偉德(都史),鄺佐輝(馬珏)
林尚武(丘處機),陳榮竣(王處一)
李耀敬(張阿生),陳安瑩(韓小瑩)
黃智賢(托雷),何浩源(哲別)
麥子雲(彭連虎),陳狄克(沙通天)
焦雄(侯通海),郭德信(王重陽)
黃一飛(段天德),馬德鍾(陳玄風)
余慕蓮(孫不二)
10、2003年《射鵰英雄傳》
出品單位: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
集數:42集
導演:王瑞,於敏,鞠覺亮(香港)
編劇:蘭小龍,史航,龔應恬,張挺
動作導演:馬玉成,趙箭
製片人:張紀中
首播日期:2003年1月1日
演員表:
李亞鵬(郭靖),周迅(黃蓉)
周傑(楊康),蔣勤勤(穆念慈)
阿斯茹(華箏),楊麗萍(梅超風)
呂麗萍(李萍),何晴(包惜弱)
丁海峰(楊鐵心),曹培昌(黃葯師)
王衛國(南帝),尤勇(歐陽鋒)
孫海英(洪七公),修慶(歐陽克)
趙亮(周伯通),周浩東(丘處機)
鮑大志(完顏洪烈),巴森(鐵木真)
張紀中(王重陽),劉立偉(柯鎮惡)
梁麗(瑛姑),嚴洪智(吳青烈)
11、2008年《射鵰英雄傳》
出品公司: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集數:50集
製片人:蔡藝儂
總導演:李國立
演員表:
胡歌飾郭靖,林依晨飾黃蓉
袁弘飾楊康,劉詩詩飾穆念慈
謝娜飾華箏,李解飾歐陽克
黃秋生飾東邪,徐錦江飾西毒
肖榮生飾南帝 ,梁家仁飾北丐
周海媚飾包惜弱,翁家明飾楊鐵心
孔維飾梅超風 ,郭亮飾完顏洪烈
王雲超飾 陳玄風,王莎莎飾傻 姑
許聖楠飾拖 雷,趙毅飾丘處機
任天野飾郭嘯天 ,鄧立民飾柯鎮惡
金良飾朱 聰,郭明爾飾韓寶駒
韓志飾南希仁,王政權 飾全金發
何思融飾韓小瑩,陳剛飾 張阿生
伍宇娟飾李 萍,王曉晨飾阿 衡
宋洋 飾尹志平 ,李彧飾周伯通
王建國飾裘千仞,盧勇飾段天德
姬麒麟飾王重陽劉立淇飾瑛 姑
巴音飾鐵木真,楊藝 飾馬 鈺
應俊 飾陸冠英,陽光飾王處一
徐鳴 飾沙通天,老皮飾彭連虎
過齊鳴飾梁子翁,杜鴻君飾 候通海
蕭兵飾曲 三,劉建偉 飾譚處端
龔志璽飾 劉處軒,徐小明 飾郝大通
邱姿飾孫不二,婁亞江 飾協 彬
譚建昌飾哲 別,李遠 飾術 赤
於金聖飾窩闊台 ,百全寶飾 查合台
張柏君 飾魯有腳,楊升飾陸乘風
嚴洪智飾 扎木合,李宏偉飾赤老溫
劉軍飾 木華黎,劉氈新 飾博爾傑
黃偉飾 堅城 ,薛劍飾衛城
吳刊飾吉馬,韓木頓飾 樂樂
周仲飾 沈青剛,張兆玉 飾錢青健
王德宇飾吳青烈 ,袁珉飾 馬青雄
楊小強 飾黎 生,房振華 飾余兆興
趙恩全飾 梁長老,金有名 飾簡長老
史濟普飾彭長老,何艷飾施姬姬
田野飾 歐陽剛,張衡平飾漁夫
謝林飾 樵夫,馬飛 飾農夫
張弓飾 書生,於雷 飾史彌遠
程泓飾黃裳,孫強飾 百夫長
安瑞雲飾摩柯末 ,陳潘晶飾 琴
沈天 飾棋 ,李菲飾 書
龍欣 飾畫 ,張雷飾完顏洪熙
李慶祥飾靈智上人,於子寬飾 金國皇帝
陳靖宇 飾花刺王子 ,候傑飾 天竺和尚
魏賢玲 飾克女弟子甲 ,應潔雅飾 克女弟子乙
翠萍 飾克女弟子丙 ,夏菁飾 克女弟子丁
夢志成 飾八袋弟子甲 ,屈超亞飾 八袋弟子乙
12、京劇版射鵰英雄傳
花絮:
2001年8月金庸先生將《射鵰英雄傳》京劇改編權授給武漢市京劇團。金庸先生對該團將《射鵰英雄傳》搬上京劇舞台表示「熱烈支持」,並同時傳來親筆信。
金庸先生在信中寫道:「願意授予拙作《射鵰英雄傳》之版權。」並特別強調「只收象徵性人民幣1元」。
《射鵰英雄傳》獲得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主要演員:
郭靖———朱陸豪/程志強
黃蓉———林軍
包惜弱———劉薇
楊鐵心———熊林
洪七公———馬興瑞
楊康———劉冶山
穆念慈———褚紅嵐
歐陽克———劉保童
李萍———陳幼玲
鐵木真———劉志欣。
劇情簡介:因原小說過長,無法全部改為京劇,故此劇以第一部鐵血丹心為藍本改編而成。南宋時期,段天德帶金兵洗劫牛家村。抗金英雄郭嘯天慘死,其結拜兄弟楊鐵心一家也流離失散。嘯天之妻李萍帶著兒子郭靖流落蒙古,被江南六怪收為徒弟。十八年後,六怪為守當年全真派邱道長之約,命郭靖赴江南與楊康相會。途中,郭靖與扮著乞丐的黃蓉邂逅,結為知已。楊鐵心在長街為義女穆念慈「比武招親」,遭金國王子完顏康戲弄,王妃趕來指責兒子。楊鐵心見王妃後疑竇叢生,在郭靖、黃蓉的幫助下夜闖王府,證實了王妃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包惜弱。當年惜弱為保兒子楊康,忍辱做了金妃,但始終未泯舊情。楊康獲知真相後,貪戀榮華富貴,不認鐵心為父,並帶金兵追至破廟,對生身之父狠下「九陰白骨爪」。惜弱自殺身亡,鐵心臨終前將念慈的終身託付郭靖,而郭靖此時已傾心黃蓉。江南六怪出於對東邪黃葯師的舊怨,欲強行斬斷郭、黃二人關系。這對年青伴侶經過重重磨難,化解了矛盾。郭靖受北丐洪七公真傳練成「降龍十八掌」,在與楊康的再次交鋒中獲勝。黃蓉遂帶郭靖回轉桃花島,不料卻被性格怪僻的黃葯師捆住……
Ⅳ 荒天帝是哪部小說
荒天帝是小說《完美世界》。
荒天帝是辰東書鎮老戚中的一位超人氣主角,出自他的玄幻小說《完美世界》。《完美世界》是辰東在2013年創作的一部玄幻小說,也是他創作生涯中的第五部人氣作品。這部圍繞著荒天帝展開的玄幻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含扮荒天帝的成長歷程。從大荒中的少年,到獨斷萬古的天帝。
石昊,本書男主角,為天生至尊,卻被族兄石毅及其母奪取至尊骨,導致重病垂死,後被父母寄養在石族祖地。少年出大荒,登臨九天,橫掃帝關,創造人體秘境修煉體系,平定黑暗動亂之源,一劍獨斷萬古為後世留下相對和平的環境後登天御陵而去。
其他角色
1、火靈兒:女主角之一,下界荒域火國公主,在火族祖地得朱雀傳承。荒域大變後,隨火皇進入三千道州。為躲避紛爭,在一片火桑林中隱居下來。因曾聽說石昊在七神下界時戰死,暗自傷心,並為其立衣冠冢。後被上界而來的石昊尋到,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2、雲曦:女主角之一,天神山紫衣少女,屬天人族。與石昊多次互動,漸漸熟稔。後登天而去,融合天命石,但因族人與石昊結下深刻的仇恨,和石昊關系再次疏遠。後與石昊一起返回下界,並結為道侶,生有一子。
Ⅵ 陳玄主角小說
陳玄是主角的小說是《師娘,請自重》
小說簡介:陳玄有九個美若天仙的師娘,有一天晚上,當九個師娘悄悄走進了他的房間,對他進行慘無人道的折磨,陳玄從此日夜無眠……「師娘們,請自重啊!」「叫什麼叫!還不是為了教你修煉頂級功法!」
精彩節選
不多時,陳玄回到了自己家,他和兩位師娘居住在太平村盡頭,同樣是一個土胚房,整個太平村幾十戶人家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房子灶螞。
「大師娘、二師娘,我回來了!」這傢伙扯開嗓子朝著屋裡面叫喚了一聲。
「叫什麼叫?當老娘耳朵聾是吧?」說話間,一個年紀看上去三十來歲的女子從屋裡面走了出來,對方穿著樸素,一頭長發隨意的扎在頭頂,身材高挑,約一米七五左右,不過那張臉堪稱是傾國傾城,即便是沒有化妝,也比電視上搭腔那些女明星好看多了。
在一個偏遠山村裡面能看到這隱枝埋般如同國寶級的大美女,那絕對是比大熊貓還稀有的。
女子叫林素衣,今年三十歲,正是陳玄的大師娘。
Ⅶ 師傅一掌拍碎五指山什麼小說
師傅一喊差橋掌拍碎五指山的小說是《一掌劈開五指山,師傅送我上西天》。一掌劈開五慶襪指山,師傅送我上西天講訴了:陳玄穿越西遊世界,成為鄭猛唐僧,獲得取經系統,實力強悍,可一掌開山。
Ⅷ 隱居十萬年,女兒下山的小說
隱居十萬年,女兒下山的小說是《隱居十萬年後代請我出山》。
簡介:二十萬年前,玄天帝橫空出世,無敵天下!十萬年後,玄天帝於巔峰時退隱,留下不敗傳說!沒有人知道,陳玄是因為系統壞了,無法繼續突破,他擔心遲早被仇家超越,晚節不保,才選擇隱居的。可這一天,當年手底下的小宗門後代前來求救,卻讓系統成功重啟……培養後代,他可以繼續變強,可以繼續獨斷萬古!躲了十萬年,我玄天帝,出山了!
小說試讀
其實也不是都完全沒有任何的交集,他們都是互相的認識的。作為人類的無量天尊,在修為實力晉升為天至尊的那一天的時候,判官還親自去找了無量天尊。無量天尊在這檔廳里見到判官也是驚訝的不行。蓬萊仙人之前在九天上面的時候,宏蠢嫌也是和這些神打過交道。作為在十大神出生前就已經誕生的蕭淵,以及和十大神有過交集的蕭深,就更加和他們是老朋友了。
進去裡面之後,陳玄看著他們坐的七零八散的,然後直接就將桌子合並在了一起,合並出來了兩個大桌子蔽手。今天開心,大家都熱鬧一點,我給你們介紹介紹。
Ⅸ 射鵰英雄傳是誰寫的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所寫。
金庸:生於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祖籍浙江省海寧市。他是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是他的筆名,當年金庸先生和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後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了他的筆名。
小說開頭是寫一位說書人在臨安牛家村說一段葉三姐節烈記的故事,引起了楊鐵心,郭天嘯,曲三等人的不同反應,從而把北方人民的苦難生活情景與南方君臣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奢靡生活情景兩相對照。引得人既憤懣又擔心。小說這樣開頭,既交代了一個極為鮮明的時代背景,又製造了一種令人憤懣憂思的歷史氛圍。愛國之心,喪國之恥,亂世之痛,英雄之思充斥著整部小說。
這也使得這部小說格外的沉重深刻,意義非凡。
作品集:除此之外,金庸先生還有很多著作:《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連城訣》、《雪山飛狐》、《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等。
成就:金庸先生於1998年獲得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