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資訊 » 主角張碩歷史小說

主角張碩歷史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5-18 23:00:07

㈠ 主角造光刻機被曝光的小說

主角造光刻機被曝光的小說是《都市:開局我的光刻機被曝光了》。

內容簡介:

地下室當中,張碩龍正在對自己的光刻機進行最後的調試。

但是沒想到,自己的光刻機竟然直接被獃獃現場直播了。

既然已經被曝光了,還不如自己主動曝光。

隨後,張碩龍用自己製造的光刻機生產了一枚晶元。

隨後,各式各樣如同黑科技一般的科技在張碩龍的手中層出不窮。

軍用航空發動機、鋰空氣電池、核聚變反應堆、空天母艦、東亞電網、智能駕駛系統。

精彩試讀:

張碩龍將最後一刻螺絲擰入了眼前這個大傢伙的外殼上面,摸著下巴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

那是一個巨大的,渾身上下被白色外殼包裹的巨大機器。

整個機器差不多有一間地下室那麼長。

在機器的正前方有一個黝黑的缺口,在缺口的上方各式各樣的棱鏡在日光燈的照耀下閃爍著各色的光暈。

「嗯,光刻機大概已經製作完成了,下一步應該就是測試一下了。」

張碩龍自言自語的說道。

一年前,張碩龍睜開眼,發現自己出現在了藍星之上。

藍星這里,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和之前的地球沒有什麼兩樣。

與之而來的,就是他隨身帶著的系統。



㈡ 凌統的父親被誰所殺

凌統的父親凌操被甘寧所殺。

少有盛名,為別部司馬,行破賊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再次攻打江夏,凌統部隊為先鋒,斬敵將張碩,破其水軍,吳軍最終得以斬黃祖,大勝而還。被孫權任為承烈都尉。之後,隨周瑜在烏林大敗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升遷為校尉。建安二十年(215年),隨軍攻破皖,升為盪寇中郎將,領沛相。

又隨呂蒙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任右部督。從益陽回來後,跟隨孫權攻打合肥。孫權未能攻下合肥而撤軍。撤軍時,前部軍隊已經出發,魏將張遼等突然出現在津北,包圍孫權團纖。凌統率親近士兵三百沖入敵圍,護衛孫權突圍而出。凌統回身再戰,左右士兵全部戰死,凌統依然親自斬殺數十敵兵。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凌統因父親凌操被塌沒仿甘寧所殺而一直仇視甘寧,但在濡須口與樂進交戰時得甘寧所救,察亮從此便盡釋前嫌,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其他事跡與正史大致相同。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㈢ 三國演義中所有的戰役

戰役列表(名稱/時間):

1、

2、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3、平陽之戰

平陽之戰是漢獻帝建安七年(202年),司隸校尉鍾繇聯合關中將領馬超擊破並州刺史高乾和匈奴呼廚泉的戰爭。南匈奴單於在平陽公開起兵反叛東漢,曹操派遣鍾繇去征討,久戰不勝,雙方僵持。

並州刺史高乾和河東郡太守郭援率數萬人馬,呼應南匈奴夾攻鍾繇。馬超臨危受命,奉詔討賊。最終憑借馬超的驍勇善戰大破匈奴、高幹聯軍,斬殺郭援,平息這場叛亂。為朝廷(曹操)收復河北、平定遼東解決後顧之憂。

4、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5、合肥之戰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建安四年,孫策取合肥,以顧雍為合肥長。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後曹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 劉馥佔領合肥。

自後孫權屢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滿寵更治新城。終吳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

而東滑孝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沖突。

在215年(第二次)、253年(第五次),曹魏大勝,東吳敗逃。在208年、233年、234年,東吳攻城不克,從容撤軍,未分勝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

㈣ 杜姓的來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杜蒯,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杜」字作為植物解釋,是中原地區魯、楚國對某一類植物的稱謂,非晉、秦、衛國所據地區的稱謂。

在晉、秦、衛國所據地區,「槐手罩薯磨杜」就是牡宰,亦稱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種專門屠宰犧牲的刀劍。杜蒯,是春秋時期晉、秦、衛諸國掌管膳食和祭祀犧牲的官吏,是官職稱謂,通稱宰夫。

後來戰國時期的魏、趙、韓、秦諸國仍以「杜蒯」為內宮宰夫的官稱,歷史上著名的「杜蒯」有數人。在杜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省稱杜氏,世代相傳至今。

鉛鬧 杜琪峰


(4)主角張碩歷史小說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1619年),福建、廣東等地的杜姓人開始向台灣謀生。明思宗崇禎年間(1628—1643年),大臣杜三策曾奉命出使台灣。之後,杜姓人便有進入台灣謀生的,至清代始有記載。

清嘉慶元年(1796年),福建人杜伯瑞又攜家人進入台灣淡水鎮硬石里進行墾耕。近代,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前,又有不少杜姓人從大陸移居台灣。杜姓人多分布台灣苗栗、新竹、台南、彰化、台中地區。

當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遼寧、湖北四省,大約占杜姓總人口的31.5%。

其次分布於山東、四川、廣西、山西、安徽、甘肅、廣東七省區,大約占杜姓總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總人口的9.4%,為杜姓第一大省。

㈤ 《CS之賞金獵手》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CS之賞金獵手》(張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nq5VgYGgpxommmBU1dEz9Q

提取碼:2i26

書名:CS之賞金獵手

作者:張碩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份:2004-01

頁數:373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目前全球盛行的「CS」網路游戲為背景的小說,作者生動諧趣的筆調描繪了一批熱愛CS游戲的年輕人。故事梗概:在南京,有幾個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因為對CS共同的熱愛而走到一起,替人打CS掙面子賺錢。後來因為中國WCG比賽豐厚的獎金的吸引,他們成立了一個「賞金獵手戰隊」,出戰WCG。比賽中他們經過坎坷的歷程,一路殺出重察和型圍,成了大賽里的一匹黑馬。這期間發生了無數爆笑事件和很多感人的故事。本書配有12個漫畫形象和5幅插圖。

全書文風清新,故事性極強,風格帶些「無厘頭」式的搞笑,但並沒有放棄關懷和美好,讀起來讓人慾罷不能。本書以「賞金獵手隊」的成立和發展為主線,輔之以上海「血之花戰隊」和北京「X檔案戰隊」的故事,將一群年輕人多彩而浪漫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展現出不同學歷水平、社會地位的網路游戲者的性格特點和理想追求,是一本新網路時代的人性啟示錄。

本書是寫給眾多知道CS和玩CS的網路消費敗猜者的讀物,全書在敘述人物故事情節的同時,對許多CS比賽的場景也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介紹了CS游戲的一些技巧和常識。作者也希望通過此書推進中國的電子競技歷程,讓更多的人了解電子競技。

本書是第一本面向廣大網路競技消費者的讀物。

本書配一張光碟,裡面收入目前網路上流行的關於CS題材的Flash作品15個,隨書奉送讀者。

作者簡介:

張碩

張碩,女,1976年生人,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1999年開始上網,隨後在網上有了相對穩定的讀者群,作品曾在網上廣為流傳。在各大網站都有個人專欄,單篇作品點擊量過萬。一些讀者甚至在網上把她的小說列印出來帶回學校全班傳看。她的作品多次被收入文集,曾發表小說、散文等。其文風多變,比較偏愛恐怖、推理和搞笑類型的小說。其文字流暢銳利,可讀性強,開放性思維。讀者群多為16~35歲的年輕人。棚敏本書《CS之賞金獵手》是她個人的第一部長篇,寫作時間約為9個月。

㈥ 盤點三國時期十大復仇事件

曹操攻打徐州陶謙

復仇者:曹操      被害人:曹操之父曹嵩

復仇對象:徐州牧陶謙          真凶:張闓

結果:沒有殺死陶謙,徐州為劉備所得

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割據兗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餘口到兗州。途經徐州時,徐州牧陶謙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一行。不料張闓殺死曹嵩及其家人,席捲財物而去。於是曹操便把帳記在陶謙身上,以為父報仇為名,發兵攻徐州,大肆屠殺徐州老百姓。陶謙為使徐州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而在臨死前把徐州管理權送給劉備,後病逝。

李傕郭汜發動叛亂

復仇者:李傕、郭汜          被害人:董卓

復仇對象:呂布、王允

結果:呂布東走,王允被殺,李郭之亂後為曹操平定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僕射士孫瑞與董卓的親信呂布密謀誅殺了董卓。

李傕等人聽說王允不打算赦免自己後更加害怕,打算逃走。而此時討虜校尉賈詡鼓動他們說:「聽說長安城裡議論要殺光涼州人,各位如果丟下軍隊獨自行路,那麼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綁起來。不如一起領兵向西,攻打長安,培褲為董公報仇。如果事成,可以奉國家來匡正天下;如果不成,再逃走也不晚啊。」眾人便共同結盟,率領數千軍隊,晝夜西行前往長安。後李郭二人攻破長安,殺死王允,擊退呂布。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率軍消滅了李郭二人,漢獻帝成功東遷至洛陽,並在曹操的控制下遷都許,李郭之亂結束。

胡母班家屬攻殺王匡

復仇者:胡母班家屬    被害人:胡母班

復仇對象:王匡            結果:王匡被殺

王匡是討伐董卓的十路諸侯之一。據《英雄記》記載。王匡原本是大將軍何進的部下,後來奉何進的命令在徐州招募了500名強弩手進京,可是王匡還沒有到達京城,何進就被宦官們殺害了。董卓掌權之後,王匡被任命為河內太守,後來響應袁紹一起討伐董卓,在與董卓軍隊交戰的過程中大敗,王匡逃到了泰山郡又聚集了數千人,後來和朝廷執金吾(負者掌管禁兵)胡母班發生矛盾將其襲殺,胡母班的家屬得知後大怒,於是召集親屬家兵聯合曹操一起進攻王匡,致使王匡兵敗身死。

許貢門客刺殺孫策

復仇者:許貢三門客        被害人:許貢

復仇對象:孫策

結果:許貢三門客被殺,孫策遇刺後不久去配手簡世

許貢原本是吳郡太守,孫策率軍攻略江東,短短的幾年就平定了江東,許貢就這樣成了孫策的「門下客」。在孫策占據江東後,許貢一直謀劃這重新奪回吳郡將孫策趕走,於是他就秘密的寫了封書信給曹操,在信中他提示曹操道孫策和項羽十分相似必須要對他嚴加防範。誰知這封信最後被孫策截獲,孫策知道許薯寬貢和曹操勾結後大怒於是將許貢處死。許貢死後他的門客一直在尋找機會為他報仇,有一次孫策出行打獵,被許貢的門客尾隨,他們尋找機會終於把握住了孫策落單的機會,許貢的三個門客一起夾擊孫策,孫策勇武過人,這三個人一時之間竟然取不了孫策的性命,後來孫策的親兵趕到將這三個門客全部殺死,孫策雖然沒有被許貢門客殺死,但是在和這三個人交手期間也受了很嚴重的外傷,不久之後就因傷去世了。

徐夫人殺媯覽戴員

復仇者:徐夫人  被害人:徐夫人丈夫孫翊

復仇對象:媯覽、戴員

結果:媯覽戴員被殺

徐夫人,東漢末年將領孫翊之妻。徐氏為人剛毅機智。

孫翊部將媯覽、戴員對孫翊不滿,於是收買孫翊家將邊鴻,邊鴻因此乘機刺殺了孫翊。媯覽因貪圖徐氏美貌,欲強納之,徐氏假意許以晦日成親,暗中與孫翊家將孫高、傅嬰計議,晦日之時設下伏兵,乘媯覽、戴員無備前來之時刺殺二人,為夫報仇。

孫權討伐黃祖

復仇者:孫權等人  被害人:孫權之父孫堅

復仇對象:黃祖

結果:黃祖部下甘寧投降孫權,黃祖被殺

初平二年(191年),黃祖在與長沙太守孫堅交戰時,其部下將孫堅射死。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遣軍討伐黃祖。

面對孫權的進攻,黃祖任部將張碩為先鋒,陳就為艦隊首領,本人留守江夏。戰前,張碩率部乘大船偵察江岸,卻被同樣在偵察的凌統發現。當時,乘小船的凌統身邊只有數十勇士, 但仍登上了張碩的船,可能是在夜幕掩護下偽裝成張碩部卒,奇襲張碩軍。張碩被凌統所殺,所部水兵盡數被擒。

得知張碩被殺,黃祖當即命陳就率兩艘蒙沖艦守沔口, 還讓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邊的崖頂埋伏,向敵軍的大船投擲石頭和火把。為了打敗黃祖的蒙沖,周瑜派出大艦隊,卻被崖頂擲下的石頭摧毀。幾小時的戰斗過後,周瑜認識到黃祖的軍械並非如此欠缺,孫權只能面對士卒疲憊傷亡慘重的現實。

為了扭轉戰局,周瑜命凌統、董襲率100敢死隊每人穿上兩件盔甲乘大船冒著石頭和火把沖鋒。經過艱苦的戰斗,凌統、董襲最終成功切斷了兩艘蒙沖間的聯系,這也鼓舞了孫權軍的鬥志。呂蒙在近戰中格殺陳就。失去首領的黃祖大軍反被處於少數的孫權軍殲滅。在呂蒙全殲黃祖軍之前,凌統分兵攻陷江夏。

無力抵抗孫權的黃祖逃離江夏,卻被騎士馮則追上梟首。孫權下令將黃祖首級盛放在容器中驗看。得到黃祖首級後,孫權將其獻祭亡父孫堅。

趙娥殺李壽

復仇者:趙娥        被害人:趙娥之父趙安

復仇對象:李壽      結果:趙娥殺死李壽

趙娥,東漢酒泉郡祿福縣(即肅州)人。

丈夫龐子夏,表氏縣(今高台縣)人。龐子夏去世後,趙娥在祿福縣撫養其子龐淯。她的父親被李壽殺死。靈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二月上旬的一天早晨,趙娥在都亭前與李壽相遇,她奮力揮刀殺死了李壽,隨後到了都亭尊長的面前認罪伏法。後來,涼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劉班等人共同上表朝廷,稟奏趙娥的烈義行為,刻石立碑顯其趙家門戶。

玄晏先生以為父母之仇,不與共天地,蓋男子之所為也。

而娥親以女弱之微,念父辱之酷痛,感仇黨之凶言,奮劍仇頸,人馬俱摧,塞亡父之怨魂,雪三弟之永恨,近古已來,未之有也。詩雲「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娥親之謂也。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

復仇者:劉備、張苞、關興等人

被害人:關羽、張飛

復仇對象:孫權、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原為蜀將,後降吳)、范強張達(原為張飛末將,殺飛降吳)等東吳軍兵和將領

結果: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范張二人等被殺,劉備被陸遜擊敗,不久去世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1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蜀漢猛將張飛率兵萬人,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范強所殺。

劉備為二位兄弟復仇,發動了夷陵之戰。在戰斗中,黃忠為關羽復仇,單槍匹馬出戰,斬殺吳將史跡。遇到吳將潘璋使關羽所用青龍偃月刀,急於給關羽報仇,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年老血衰而亡。潘璋後被關興斬殺,糜傅二人殺死馬忠投降劉備,被劉備處死。孫權為求和劉備將范張二人押回蜀國,張苞將二人萬剮凌遲,可劉備還是不講和。(演義中情節)最後陸遜使出火燒連營之計,打敗了劉備。不到1年後劉備病逝白帝城。

韓德為兒子復仇

復仇者:韓德   

被害人:朝德四子(瑛、瑤、瓊、琪)

復仇對象:趙雲

結果:復仇失敗,韓德被趙雲一槍刺死

韓德,中國著名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不見於歷史記載。魏西涼大將,善使開山大斧,有萬夫不當之勇,隨夏侯楙抵禦蜀國進攻,他與他四個兒子(長子韓瑛、次子韓瑤、三子韓瓊、四子韓琪,皆為演義虛構人物)在鳳鳴山與趙雲對抗,最後戰敗,四個兒子都被趙雲所殺。

卻說韓德引敗軍回見夏侯楙,哭告其事。夏侯楙自統兵來迎趙雲。探馬報入蜀寨,說夏侯楙引兵到。趙雲上馬綽槍,引千餘軍,就鳳鳴山前擺成陣勢。當日,夏侯楙戴金盔,坐白馬,手提大砍刀,立在門旗之下。見趙雲躍馬挺槍,往來馳騁,夏侯楙欲自戰。韓德曰:「殺吾四子之仇,如何不報!」縱馬輪開山大斧,直取趙雲。戰不三合,槍起處,刺死韓德於馬下。

龐會誅殺關羽後代

復仇者:龐會          被害人:龐會父親龐德

復仇對象:關羽後代

結果:關羽後代被龐會殺盡滅門

龐會,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曹魏將領,龐德之子。曹丕即位後,思龐德忠烈,遂賜龐會等兄弟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龐會勇烈,有先父之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公元263年,龐會隨鍾會,鄧艾討伐蜀國,蜀破後,他找到了關羽的後代殺盡,算報了父仇。

㈦ 三國武將黃祖的簡介 黃祖最後是怎麼死的歷史名人

黃祖人物生平簡介

黃祖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一名武將,在 劉表 擔任荊州牧一職時,黃祖曾出任江夏太守。黃祖一生沒有打過什麼大仗,而且打仗也屢戰屢敗,雖然如此卻有著一手的好防禦策略,在黃祖的鎮守下江夏一直都沒什麼變故。一次因射殺 孫堅 從而也導致了殺身之禍。

公元191年,孫堅奉命攻打荊州,而荊州是劉表的地皮,於是劉表派出黃祖讓他迎戰。黃祖打敗,大軍追殺到襄陽城下讓劉表出來應戰。劉表一面緊閉城門,一面派黃祖重振旗鼓,調兵遣將。

黃祖連夜出城集結兵力然後與孫堅展開了一場大戰,但是孫堅實力太強,黃祖再次敗陣,只能撤退。孫堅怎麼可能放了這么好的一個機會,乘勝追擊。黃祖逃到竹林間,而孫堅也追到了竹林間,黃祖藉助竹林的隱蔽發射暗箭,將孫堅殺死了,從此和孫家結下了深仇大恨。

公元198年,禰衡受 曹操 之命出使荊州,本是劉表之用因為侮辱了劉表所以給了黃祖。禰衡能權衡輕重,做事靠譜,所以很受黃祖的器重和感激。一次黃祖宴請賓客,與禰衡發生沖突,黃祖斥責了禰衡,禰衡反倒罵回,這讓黃祖很氣憤,於是怒斬禰衡,禰衡就這樣被殺猛搜沒了,當黃祖覺悟相救之時已經晚了。

黃祖帶兵打仗幾乎是屢戰屢敗,但是他打不行卻有著一手防禦好本領,黃祖鎮守從未出現失守之狀。

公元208年, 孫權 未報殺父之仇討伐黃祖。黃祖派出兩名大將張碩陳就出來迎戰,自己則坐守江夏。張碩部隊被 孫權 將士凌統殺害,全軍覆沒,而陳就呢被 呂蒙 在站東中殺死,兩名大將紛紛被殺,江夏被攻陷。黃祖只能弱弱逃離但是被追上看下了腦袋。

黃祖是怎麼死的

黃祖在此前戰斗中放暗箭殺死了孫堅,從此與孫家結下了梁子。公元208年,孫權為報殺父之仇討伐黃祖。孫權派出凌統等大將進攻黃祖,而黃祖派出張碩等人做先鋒與之對抗。張碩於在大戰前夕偵察工作中死於凌統之手,而陳就呢被 周瑜 派出的敢死隊殺死。

黃祖痛失兩名大將後,江夏被攻陷,無奈只能逃走,被敵軍抓住。敵軍抓住黃祖後將漏叢其頭顱砍下裝在容器中。孫權拿著黃祖的腦袋來祭獻他死於的父親,孫堅。

黃祖的死是償還了孫堅的命。孫堅在歷史的舞台上記錄甚少,其一枝納生沒有做出什麼大功績,因為射殺孫堅從而為自己招致了殺生之禍。

㈧ 我老婆姓杜,有誰知道杜這個姓氏的來歷啊

一、姓氏源流
杜(D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為氏。杜姓的得姓歷史,從史籍文獻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據《通志·氏族略》雲: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後。據傳,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個叫祁的,堯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堯的後代。遠古的時候,人們以封地之名稱堯為陶唐氏。陶唐氏掘賀的後裔曾建國於劉。當時夏後氏的六世孫孔甲為夏王,他好方鬼神。傳說天降雌、雄二龍,孔甲不會養,陶唐氏的裔孫劉累就向豢龍氏學擾龍。豢龍氏畜龍以事帝舜,因而被賜姓。而劉累因為學擾龍而事孔甲,也被賜姓為御龍氏。到西周時,劉累的後代建唐國,人稱唐杜氏。後周成王把唐國滅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國國君遷到杜,稱為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又被滅,作為周大夫的杜伯也無罪而被殺害。杜伯的子孫大多投奔其他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為姓氏了。
2、出自上古杜康之後。據《世本》所載,相傳是黃帝時釀酒的發明者杜康的後代。相傳杜康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人,善於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歷史了。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時有鮮卑代北獨孤渾氏,金時女真人徒單氏、滿族都善氏、圖克坦氏、鄂倫春族杜寧肯氏、裕固族杜曼氏、達斡爾族德貢氏、達力德爾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滿、蒙、土家、京、回、俄羅斯、壯、藏、朝鮮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杜伯。帝堯裔孫劉累之後。上古時代,帝舜封堯的兒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孫在夏和商時都是諸侯。到了周初成王時,唐國不敬當朝天子,被當時攝政的周公旦滅掉,而把其弟叔虞封於唐,把唐國原國君後裔遷到杜,因此改稱唐杜氏。周宣王時,唐杜國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杜伯風流瀟灑,使周宣王的寵妃女鳩著迷,於是設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為所動,惱羞成怒的女鳩惡人先告狀,反誣杜伯欺負她,周宣王於是斬殺了杜伯。杜伯死後,其子孫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遺族便以國為氏,稱為杜姓,他們襲散此尊杜伯為杜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杜姓以陝西西安為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魯等國的,《新唐書》雲:「在魯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難,奔於楚,生大夫綽。綽生段,段生赫。」杜赫為秦將,食采於南陽衍邑,時人稱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陽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於漢武帝時以豪門望族被朝廷強迫遷徙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後形成杜姓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漢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孫杜文、杜瑤。其後的幾百年間杜姓又形成許多分支地望:襄陽杜姓,出自當陽侯杜預少子、晉弘農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省安陽一帶)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寬;濮陽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陽,裔孫杜謨,後魏時任濮陽太守,因家焉。總之,先秦至漢之際杜姓主要繁衍於今陝西,其播衍過程,從陝西至山東,再至河南,終又復歸陝西。魏晉南北朝時,中原板盪,狼煙四起,杜姓為避戰亂大舉南遷,其先後於湖北之襄陽、襄樊,四川之綿竹、成都及浙江之錢塘,繁衍成為大族。唐末杜讓能任山南節度使,遇戰亂避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拍迅興),讓能裔孫杜仁為避元亂又遷福建同安安仁里馬鑾鄉,稱為馬鑾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明清之際,杜姓已遍布全國各地,而且遠播海外,東南亞、歐美都有杜姓後裔的足跡。杜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三、歷史名人
杜 操: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漢代書畫家,漢章帝時曾為齊相,以善章草知名,與崔瑗並稱「崔杜」。
杜 詩:河南汲縣人,漢代著名廉吏,是漢光武帝劉秀的近臣。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即水力鼓風機),冶鐵鑄農具,比歐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治池陂、開田園,發展農業生產。時稱「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
杜 康:相傳是周代善於釀酒的人。《漢·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 密:河南省登封人,東漢名臣,曾任北海相、尚書令、河南尹,時人稱其為「天下良輔」。
杜 林: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治有《古文尚書》,長於文字學,撰有《倉頡訓纂》、《蒼頡故》等。
杜 畿:曹操的高參,為統一北方作出了重要貢獻。
杜 預:京兆杜陵人,西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征南大將軍。撰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春秋長歷》等。
杜 杲:北周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
杜 甫:今河南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稱為「詩聖」、「詩王」,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為主,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等,有《杜工部集》傳世。
杜 佑:京兆杜陵人,唐朝史學家,編《通典》二百卷,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官至宰相。
杜 牧:字牧之,號樊川,杜佑之孫,京兆萬年人。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後果言中。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和李商隱齊名,並稱「李杜」。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杜 瓊: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畫家,其畫開吳門派先聲。
杜 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明代畫家,作畫取法南宋院體,最工人物,筆法細勁暢利,時推白描高手。
杜審言: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唐朝文學家,與崔融、李嶠、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其孫為杜甫。
杜秋娘:唐代金陵人。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之妾。錡謀叛被殺後入宮,善詩詞及唱金縷衣曲,受唐憲宗寵愛,後賜歸鄉,窮老無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初唐時期李世民的名相,參與發動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史稱:「玄齡多謀」,如晦善斷,當世語良相,常稱房杜。」
杜光庭:道教天師,唐末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杜荀鶴:池州石埭(今安徽省太平)人,唐末詩人,其部分詩篇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慘痛境遇,在當時較突出,有《唐風集》。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設置,執掌相當於郡太守,是三輔之一。相當於今天的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
襄陽郡:分南郡、南陽兩郡,相當於今天的湖北襄陽、南漳、宜城、遠安、當陽等地。
濮陽郡: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渭縣、濮陽、范縣,山東省郭城等地。西晉末年改為郡。
漢陽郡:治所在今湖北省漢陽。
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陽。
2、堂號
詩聖堂、少陵堂:杜氏的堂號主要有「詩聖堂」或「少陵堂」。由來是唐代大詩人杜甫自號「少陵野老」,而歷史上稱他為「詩中之聖」。
此外,杜姓的堂號還有:「京兆堂」、「永言堂」、「振德堂」等。

============================================================

【杜姓宗祠通用對聯】

〖杜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民歌慈母;
世號詩王。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侍御史杜詩(?-38)。杜詩,河內汲縣(今屬河南省)人。字公君,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曾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大,較歐洲早一千一百年。他又征發民工修治陂池,廣開田地,發展農業生產。時稱「前有召父(召信臣),後有杜母。下聯典指「詩王」,是對唐代大詩人杜甫(712-770,鞏縣人,字子美)的頌稱。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又有政治抱負。靠獻賦得官,歷任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檢校工部員外郎。詩作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顯示出唐代由盛轉向衰微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風格以沉鬱為主,語言有高度的表達能力,有《杜工部集》。唐代馮贄《雲仙雜記》:「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海。九雲誥已降,可於豆壠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詩王本在除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

書成通典;
名列瀛洲。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史學家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出生於世代顯貴之家。歷官嶺南、淮南等節度使,貞元末年,升任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宰相),王叔文改革時,充度支、鹽鐵等使,主持財政,封岐國公。官位雖高,仍勤奮不倦,白天處理政務,夜晚燈下苦讀,博覽典籍,精通古今,用三十年左右時間,著《通典》二百卷,內容翔實,源流分明,詳而不繁,簡而有要,是我國第一部記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下聯典指唐初大臣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王兵入關,他助李世民籌謀,臨機善斷,參預玄武門之變,協助李世民奪得政權。歷官天策府從事中郎兼文學館學士,太宗時官至尚書右僕射(宰相),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主持制定中央組織機構設置、規模及典章制度。貞觀年間,太宗選出十八位功臣畫像於凌煙閣,杜如晦居首位。後因病辭職,太宗常派人探望,病死後,太宗甚至廢朝三天,以示哀悼。

耽思經籍;
圖像凌煙。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杜預,博學多通,耽思經籍,為《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又作《盟會圖》、《春秋長歷》,成一家之言。下聯典指唐·杜如晦,太宗時為尚書右僕射,封萊國公,與房玄齡共管朝政,圖其像於凌煙閣。

金陵度曲;
玉簡遺珍。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杜秋娘,年十五為李錡妾。嘗為錡唱詞雲:「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下聯典指杜蘭香,自稱東漢人,降於洞庭包山張碩家,留玉簡唾盂等具,授碩以道,碩成仙而去。

南陽世澤;
萊國家聲。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杜詩事典。下聯典指唐·杜如晦事典。

-----------------------------------------------------------------

〖杜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耽思乎經籍;
圖像於凌煙。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將領、學者杜預(222-284)。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東南)人。曾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以滅吳功,封當陽縣侯。多謀略,時稱「杜武庫」。撰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是《左傳》註解流傳到今的最早的一種,收入《十三經註疏》中。下聯典指唐初大臣杜如晦(585-630)。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東南)人。隋末曾任滏陽尉。唐兵入關中,助李世民籌謀。官至尚書右僕射。卒謚成,繪像於凌煙閣。

學業醇儒富;
星斗煥文章。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杜甫詩句聯。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朱德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朱德(1886-1976)撰書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聯。

-----------------------------------------------------------------

〖杜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守道還如周柱史;
著書曾學鄭司農。
——杜牧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杜牧(803-852)詩句聯。

雲霞晴光轉物候;
春夜喜雨知時節。
——杜甫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杜甫詩句聯。

楓林綠樹丹青合;
玉杯錦席風雲流。
——杜甫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杜甫詩句聯。

夢醒揚州甘薄倖;
心憂社稷老風塵。
——杜審言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杜審言(約645-約708)詩句聯。杜審言,字必簡,原籍襄陽(今屬湖北省)人。有《杜審言集》。

錦水春風公占卻;
草堂人日我歸來。
——何紹基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撰杜工部(杜甫)祠聯。「人日」,指農歷正月初七日,人多到此旅覽。

-----------------------------------------------------------------

〖杜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花折應時,金陵度曲;
蘭謫降麗,玉簡留珍。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文學故事人物杜秋娘,唐代杜牧《杜秋娘詩序》說是唐代金陵女子,十五歲時為浙西節度使李錡的妾,曾為李錡唱「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後入宮,為憲宗所寵愛,穆宗時曾為皇子保姆,文宗時因皇子被廢,她返回故鄉。下聯典指東漢仙女杜蘭香。相傳有漁夫在洞庭湖岸邊撿一個三歲女童,養到十多歲時,出奇的美麗。忽然有一天從空中下來青童仙人,攜女而去,臨走時說:「我是仙女杜蘭香,有錯被謫人間,現在要回天上去了。」後來,她又降於洞庭包山張碩家,傳授給張碩道術,又留下玉簡等物,張碩也成仙而去。

卜築草堂,誤傳嚴武宅;
馳名武庫,癖好左氏書。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下聯典指西晉將領、學者杜預事典。

============================================================

附錄:【杜姓典故、趣事】

〖杜康與酒〗
杜康字仲寧,是康家衛人,善造酒。在《中州雜俎》、《直隸汝州全志》里,都生動而具體地講述了杜康造酒的過程。
據說河南汝陽杜康村的酒泉溝,有一棵老桑樹,這便是杜康發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時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趕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溝吃飯看書。酒泉溝古時稱空桑澗,桑樹叢生。一股清泉穿林而過。泉邊有棵老桑樹,因年代久遠,樹身已空。杜康就在樹下吃飯。他常緬懷祖選,飯難下咽,就把剩飯扔進桑樹洞里。鄉親們見杜康不思飲食,日漸消瘦,就給他送來曲粉充飢。無意中,他又將曲粉扔進了樹洞。這樣飯曲發酵變成了酒。杜康飲了此酒,才知酒能解憂助興。於是他總結了經驗,從此以釀酒為業。
以後人們命名的除「杜康溝」、「杜康泉」、「杜康河」,還有「杜康墓」和「杜康廟」。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杜康是古代釀酒的專家。

參考資料: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ID=70383&boardID=112
回答者: 言之午 - 首席運營官 十二級 1-2 13:48

四川、河北等省。 漢代到南北朝時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內分布較為普遍,如南陽、內黃、衛輝、登封、偃師、許昌、林縣、鄧州、林寶、洛陽、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陝西西安的杜氏比較興旺。此外,今四川、德陽、彭山、綿陽、成都,山西、永濟、太原,安徽廬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陽,江蘇高郵,江蘇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歷史,從史籍文獻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據傳,黃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個叫祁的,堯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堯的後代。遠古的時候,人們以封地之名稱堯為陶唐氏。陶唐氏的後裔曾建國於劉。當時夏後氏的六世孫孔甲為夏王,他好方鬼神。傳說天降雌、雄二龍,孔甲不會養,陶唐氏的裔孫劉累就向豢龍氏學擾龍。豢龍氏畜龍以事帝舜,因而被賜姓。而劉累因為學擾龍而事孔甲,也被賜姓為御龍氏。到西周時,劉累的後代建唐國,人稱唐杜氏。後周成王把唐國滅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國國君遷到杜,稱為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又被滅,作為周大夫的杜伯也無罪而被殺害。杜伯的子孫大多投奔其他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為姓氏了。 還有學者認為,杜氏子孫是上古杜康之後。相傳杜康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人,善於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歷史了。 另外,後魏時代北人獨孤渾氏有的也改為杜氏。二、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杜氏播遷繁衍於今山西、山東、湖北、句容,江蘇淮安,河北臨漳、正定,山東濰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點。 杜氏在宋元期間有族人徙居福建、廣東,清代有遷至台灣的,有的又進而遠徙海外。而堯祖居江蘇金湖.三、郡望堂號【堂號】 杜氏的堂號主要有"詩聖堂"或"少陵堂"。由來是唐代大詩人杜甫自號"少陵野老",而歷史上稱他為"詩中之聖"。 另外還有"京兆堂"、「寶田堂」,"寶蓮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陽郡、濮陽郡等。其中,京兆郡最為著名。 京兆郡是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設置的,執掌相當於郡太守,是三輔之一。相當於今天的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國魏時改稱京兆郡。 襄陽郡分南郡、南陽兩郡,相當於今天的湖北襄陽、南漳、宜城、遠安、當陽等地。 濮陽郡相當於今天的河南渭縣、濮陽、范縣,山東郭城等地。西晉末年改為郡。四、家乘譜牒五、歷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輝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矚目的大家族。杜氏在歷史上的表現,歷來十分出色,出將入侯,不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揚名青史的傑出人物,在學術和文學方面也是人才濟濟,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立下功勞。 東漢有兩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時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學術方面。他博學多聞,被譽為通儒,後世推崇他為"小學之宗"。杜密,先後事恆帝和靈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蟬"這個成語就是他創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現尤為出色。大詩人杜甫,人稱詩聖,可謂家喻戶曉。為了和杜牧相區別,人稱"老杜"。杜牧,唐代又一個著名文學家。由於他為時稍稍晚於杜甫,所以被稱之"小杜"。但他在文學上的造詣比起老杜並不遜色。他的文字優美,寓意警拔。被譽為中國文壇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宮賦》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兒子杜苟鶴,在唐代末葉也是詩名滿天下。他的"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來,傳誦不絕。 杜鵑啼血,出自一個凄美的傳說。傳說古代蜀國國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稱帝,號望帝。後來歸隱,讓位於其相。那時正當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懷之,所以稱鵑為杜鵑。小小的杜鵑鳥,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縣田美鄉杜氏族譜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創輯族譜序昆侖特作群山之祖脈,發千支河海,實為眾水之宗,源分萬派,故吾族數傳以後,或仍居舊址,或遠徒他方,共慶椒蕃之盛.假令家傳無譜,何以尋脈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曉然於尊祖敬宗之義也.當見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書前代名人輒欲生輝譜軼,豈知郭崇韜冒認京兆,世所羞稱狄武襄不祖黃公,人皆贊美.想我杜氏由漢以迄唐宋,文經武緯,代有其人,不勝指數,苟非的派,何以謬為.扳援以貽識者所竊笑也.唯自盤天祖公,始祖之後而遞溯三世倫肇公所生五子,長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藍溪,三文廣祖,建居花縣橫潭七里余大嶺下,後改立田美鄉.四文仲祖,遷小港地近河南(廣州河南).五文進,其子孫里居至今未悉.時萬曆三十六年戊申,與河南小港房遷藍水白沙.覽譜而悉詳其系.於是歲歲清明節,我房與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鳳頭崗大郁處省墓,以盡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孫要知祖宗血脈之源流而家譜詳明,可以辯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藍水而枝分,足見井井繩繩.不亦知覽群山而知昆侖之一脈,觀眾水而識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譜序杜氏之有姓,始於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遷封杜伯,後為宣王所滅,子叔隰奔晉為劉氏,杜泄奔魯因氏焉.極盛於漢唐,宋朝紹興年間,因避金人之亂,由南雄珠璣巷來此.後經黃蕭養之亂,始遷之,原譜失矣.至吾田美鄉之有杜氏,則由四世祖文廣來自南海神安司白沙鄉.至前明萬曆間,始與河南小港文仲子孫同遷藍水白沙鄉往鳳崗村大郁山掃墓.其詳譜實得於此.及前清光緒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將族譜修過,計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個,至於余已二十一傳矣.各房散軼,妨有掛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將本祠主位,校對無訛,並付諸於民,印成數百帙,分給於各房,俾後人有所易於繼筆雲爾,夫族譜者,系闔族之人立為譜系,俾知源流之遠,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譜,為大不孝.後之人其勉.諸民國十四乙丑二十一傳孫蔚文識於寶田學校. 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初,有一支從江西遷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為有名的杜心武就為其中的優秀人才。後分成兩支,梓芬公一支留於今湖南省桃源縣盤塘鎮南竹鋪,現散布於常德、龍山、湖北、雲南等地共有族民上萬名眾。據聽說,現寶田堂正三修族譜。現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網同第一館 秋風堂 (杜甫) 建館於2000-3-1 11:28:44
杜姓網同最新館 杜龐紀念館 (杜龐) 建館於2005-7-26 10:58:09
杜姓網同人氣館 杜牧 (杜牧) 當前訪問量為13450人次
杜姓網同第一譜 杜氏一族 族譜 (2217) 園區
杜姓網同最新譜 杜氏一族 族譜 (2217) 園區
杜姓網同人氣譜 杜氏一族 族譜 (2217) 園區

㈨ 東漢將領:黃祖,曾率領部下射殺孫堅,後被孫權所殺

人物生平

射殺孫堅

據推測,黃祖為江夏安陸黃氏族人。在東漢時江夏黃氏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黃香一族。劉表任荊州牧時,重用地方豪族勢力,黃祖出任江夏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征討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

怒斬禰衡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派禰衡出使荊州,因侮慢劉表,劉表覺得羞恥,不能容忍,認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禰衡又送給黃祖,黃祖也能善待禰衡。禰衡替黃祖做文書方面的事,孰輕孰重、孰疏孰親,都處理得很恰當。黃祖拉著禰衡的手說:「先生,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說的話一樣啊。」黃祖的長子黃射,為章陵太守,和禰衡尤其友善。黃射一次宴請賓客,有人送給他一隻鸚鵡,黃射舉著酒杯對禰衡說:「希望先生就鸚鵡作一篇賦,以此來使嘉賓高興高興。」禰衡提筆就寫,中間沒有任何改動,一氣如此呵成,文辭色彩也很華美。

後來黃祖在大船上,宴請賓客,但禰衡出言不遜,使黃祖很難堪,就斥責禰衡。禰衡更是仔細地盯著黃祖,說:「死老頭!」黃祖非常生氣,想要打他。禰衡更是大罵,黃祖氣憤到極點,就下令殺禰衡。因為黃祖的主簿一向恨禰衡,即刻就殺了禰衡。黃射得知消息後,光著腳來救禰衡,但沒趕上。黃祖也後悔,便將禰衡厚葬。

屯兵沙羨

黃祖領兵駐防在沙羨之後,多次防備來自江東的孫氏軍隊的進攻,雖然史料記載對抗孫軍的戰事上幾乎呈現下風,甚至有屢戰屢敗之績,但仰賴劉表的守土防禦戰略,其江夏領土從未落入過孫家之手,而僅有軍民被虜走的記載,此外,黃祖軍還有射殺凌操、徐琨的小勝。自建安四年(199年)、建安八年(203年)、建安九年(204年)、建安十一年(206年)、建安十二年(207年),與孫氏軍隊有過交戰五次的紀錄。

戰敗身死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遣軍進行再度西伐黃祖。

面對孫權的進攻,黃祖任部將張碩為先鋒,陳就為艦隊首領,本人留守江夏。戰前,張碩率部乘大船偵察江岸,卻被同樣在偵渣禪迅察的凌統發現。當時,乘小船的凌統身邊只有數十勇士,但仍登上了張碩的船,可能是在夜幕掩護下偽裝成張碩部卒,奇襲張碩軍。張碩被凌統所殺,所部水兵盡數被擒。

得知張碩被殺,黃祖當即命陳就率兩艘蒙沖艦守沔口,還讓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邊的崖頂埋伏,向敵軍的大船投擲石頭和火把。為了打敗黃祖的蒙沖,周瑜派出大艦隊,卻被崖頂擲下的石頭摧毀。幾小時的戰斗過後,周瑜認識到黃祖的軍械並非如此欠缺,孫權只能面對士卒疲憊傷亡慘重的現實。

為了扭轉戰局,周瑜命凌統、董襲率100敢死隊每人穿上兩件盔甲乘大船冒著石頭和火把沖鋒。經過艱苦的戰斗,凌統、董襲最終成功切斷了兩艘蒙沖間的聯系,這也鼓舞了孫權軍的鬥志。呂蒙在近戰中格殺陳就。失去首領的黃祖大軍反被處於少數的孫權軍殲滅。在呂蒙全殲黃祖軍之前,凌統分兵攻陷江夏。

無力抵抗孫權的黃祖逃離江夏,卻被騎士馮則追上梟首。孫權下令將黃祖首級盛放在容器中驗看。得到黃祖首級後,孫權將其獻祭亡父孫堅。

歷史評價

孫策:祖宿狡猾,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鴟張,以祖氣息。

甘寧: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

家族成員

兒子:黃射,曾任章陵太守。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黃祖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在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出場,孫堅攻打劉表,黃祖初戰潰敗,而後襲配在在峴山率部射殺孫堅,與前來相救的黃蓋相遇,戰不兩合,被黃蓋生擒。劉表不忍放棄黃祖,於是用孫堅的屍首換回黃祖。

在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黃祖酒醉後,因禰衡出言相辱,將其斬殺。

在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與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黃祖與孫權決戰,戰敗後被甘寧所殺。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